当前位置:首页>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 3 寸,前正中线上。浅层主要有第 12 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 12 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要功能主治有:
现代用于治疗脑血管病,体质虚弱,直肠脱垂,子宫脱垂,急慢性肠炎,男子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不孕症,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小儿遗尿等,一般针刺,直刺 1~1.5 寸,排尿后针刺,以免伤及深部膀胱,尿潴留者平刺,孕妇慎用。多可以艾灸。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的器官都会开始老化,疼痛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病症,比如:肩部、腰部、腿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者可以会出现持续的疼痛,甚至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穴位,帮你减轻颈肩腰腿痛。
1、颈痛—后溪穴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这条经脉经过手、小臂、上臂、肩胛,到达我们的颈部。古人云:后溪专治督脉病。脖子后面就是督脉循行的部位,因此后溪最擅长治疗脖子上的疾病,比如颈椎病,尤其是颈背部正中的病痛。
位置:手握拳,掌指关节横纹的尽头,也就是感情线的末端。
方法:局部指柔点按法、桌子边缘滚动揉搓法、双手后溪相互锤击法,同时活动颈部。
2、肩痛—肩痛穴
平衡穴位的代表穴
位置: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方法:交叉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患肩。
3、腰痛—腰痛穴
经外奇穴
位置: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连线中点处,一手两穴。
方法: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腰部。
4、膝痛—膝痛穴
经外奇穴
位置: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腕关节连线中点,曲池穴下1寸
方法:交叉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局部点按的同时,缓慢活动患膝。
另外,有3点大家要注意:
1、穴位点按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局部要有酸胀痛的感觉才有效;
2、每次点按1分钟,重复3-5次;
3、点按的同时要配合病痛部位的主动活动,动作缓慢;
这4个穴位是临床总结出来的经验穴,简单易学便捷有效,可以辅助治疗颈肩腰腿病,解一时之痛。当然要想彻底解决颈肩腰腿痛,还需去找专业医生的综合治疗。
我们终会有老的一天,关爱老年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由于人年龄大了以后,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所衰退,尤其是有些老人的听力和反应能力会更慢一点,再加上身体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的老人的情绪会变的很差,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待老人要有耐心,让他们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词。健康和生病挂钩,身体出现了问题,健康也就随之受到影响。感冒发烧是我们最常见的病状,这种病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吃药就能快速缓解。可是,肾脏受到伤害,可不是简简单单通过药物就能来快速缓解的。
元气是身体里面最重要的气体。它和肾气有相同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我们保护好它。
元气是人体里的根本之气,元气促进五脏六腑的生长,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气不足有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足之分。先天不足是因为父母的生殖精子质量较差,从而元气受到一定的影响。后天不足是因为食物的营养,脾胃的运动功能等原因造成。如果是先天元气不足,那么可以通过后天的饮食营养以及调理来补充元气。那么如果是后天元气不足,则也可以通过补充食物营养和调理保养元气。
元气旺盛和衰败,一直体现在我们的人体变化中。元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由盛变衰,它经历了我们出生,成长,壮年,老年和已故。元气和肾脏也是密不可分的,养肾脏即是护元气。人们在生一场大病的时候,元气就会大受损伤,从而身体一部分机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营养,来恢复自己的身体状态。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会选择一些保健品和营养品来补充自己体内所需的营养。可是保健品和营养品对于大病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就有了"养生"一词的出现。养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有一个规律的作息。按时吃饭,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体内所需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养生可以说是养元气的一种。元气如果旺盛,那么生命就会有活力,身体就会有动力。所以,养生也很重要。
我们人体中有个穴位叫做关元穴。它位于我们肚脐下三寸的地方。差不多到小腹的位置。女性有很多妇科疾病就在这个位置。比如:宫寒。宫寒是女性朋友最常有的现象。首先,宫寒会引起女性朋友的痛经。痛经有轻有重,轻则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重则疼痛难忍十分难受。其次,宫寒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
关元穴对于男性来说,可能会出现肾虚,元气不足的现象。所以,经常揉关元穴对元气和肾脏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功能,可以强身健体,补充体内的元气以及暖宫驱寒。预防疾病不能单纯靠药物来缓解,还需要外在按揉来缓解。所以,早晚按揉关元穴,可以护元气,养肾脏,是养生的不错选择。
我们人体中还有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命门穴位于我们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它和关元穴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对女性月经和男性肾脏都有很好的帮助。长期按揉命门穴有利于缓解月经不调,同时还有养肾的作用。
命门穴大概位于腰部,腰为肾的家。所以,护腰就是护肾。腰疼、肾功能低下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命门穴来调理。肾气与元气相通,保护肾气就是保护元气。保护元气就是保护自己的健康。命门穴又称人体长寿之穴。长寿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只有靠我们自己维护和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才对长寿有益。
如果我们能够每天坚持按揉这两个穴位,那么疾病就会慢慢远离你了。预防疾病不能单纯靠药物,保健品和营养品。平时艾灸关元穴也有利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早晚坚持各按揉一次,我们体内的机能就会慢慢得到好转。元气的补充可以用一些中药来调理,再加上按揉这两个穴位,注意饮食,元气就会得到一定的补充。
身体的健康比任何事物都要重要,所以,健康不容忽视。每天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我们的健康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身体出现了明显病状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大病的产生,多多少少都会有小病的铺垫。所以,有了小病就需要及时治疗改善。
好了,每天早晚揉关元穴和命门穴,让我们的身体养起来吧!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最近老觉得热,出汗特别多,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也不好,半夜老醒,醒来一身的汗”张阿姨就诊时,忧心忡忡地描述自己近来的症状。陪张阿姨就诊的女儿也在埋怨,张阿姨近来性情大变,对自己交友结婚的事情老是横加干涉,爱唠叨,容易累。这可能是大多数45~55岁之间妇女常见的表现——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常伴随着绝经或是月经紊乱而出现,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烘热汗出。在45~55岁这一年龄段,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面对来势汹汹的更年期症状,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服用中药或进行针灸治疗调理,以减轻症状,缩短更年期的时间。当然,我们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按摩以改善身体状况。
《经脉诸脏病因》云:“女子以血为主”;《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素问·五脏生成篇》曰:“人卧血归于肝”;王冰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脏腑,肝主血海故也。”说明肝脏有贮存血液之功,更具有调节血量之能。所以,女性的日常调理应以调肝为主。中医讲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因此调肝以疏肝为主。
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胁肋部和下肢的内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擦胁肋部以起到疏调肝经的作用。具体做法:双手掌根从身体两侧沿肋骨向身体正中摩擦,一次可以做50-100次。每天可以做2-3次。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按压穴位以起到疏调肝经的作用。
其次,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在足背第一和第二趾骨之间,此穴有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的作用。按压或是掐太冲穴都有调达肝气的作用。更年期妇女容易情绪波动,太冲穴最常用。
另外,脾经的三阴交穴,也是妇科常用穴位。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横指,按压本穴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的作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赶英超美,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0%。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比如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只要去除病因,继发性高血压可以得到根治。
但90%以上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仍未能完全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西医将非同日测量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定义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起动脉、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中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并将其病机归结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和肾精不足等。中药穴位贴敷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极少毒副作用,可以改善头痛头晕的症状,降低血压,减少西药的服用量。
今天我便为大家介绍几首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处方1:桃仁12克,杏仁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将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敷用。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脚底涌泉穴,第二天早晨除去。两足穴位交替贴敷,6次为1个疗程,一般贴敷3天后血压开始下降。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中药处方2:肉桂15克,吴茱萸15克,磁石15克。将上药研为细末,密封备用。每次取上药末5克,用蜂蜜调匀,贴于涌泉穴上,两足穴位交替贴敷,每日于临睡前换药1次。
中药处方3:吴茱萸15克,川芎15克。将上药研为细末,密封备用。每次取上药末5克纳入神阙穴(即肚脐),并用麝香止痛膏固定于肚脐部,3日换敷1次。(麝香止痛膏年轻未婚女性慎用!)
使用上述处方后,虽不能完全根治原发性高血压,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西药的口服剂量,明显提高降压的疗效。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也讲究辨证施治。学中医的大夫,必须要修完针灸课程,所以我对针灸有所了解。今天聊聊当时学认穴位时候觉得比较让人不好意思的穴位,聊聊它们的作用。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很多人都了解任督二脉,会阴穴就是任脉上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要想打通任督二脉,必须首先要通过会阴穴。在人的头顶,有个穴位,叫百会穴。会阴穴和百会穴相连,形成统领任督二脉的重要穴位。百会穴连接天气,会阴穴下接地气,两者相互辉映,调和着人体真气在任督二脉中的正常运行。
会阴穴的位置比较特殊,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所以看起来让人赧然。
乳中穴的位置,正如穴位名字一样,在乳房的正中央,也就是乳头的正中央。这个穴位也比较特殊,不能针不能灸,能做的只是按摩。乳中穴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作为胸腹部取穴的标志。按摩或者穴位贴敷,有一定效果,尤其是治疗产后缺乳以及多汗症不错。如果有人出现因为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导致的缺乳,按摩乳中穴,可以达到通经活血、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脐中穴肚脐,小时候父母教育我是比较隐私的部位,不能轻易露出来让别人看。但是,我发现城里女孩不这样认为,她们比较喜欢露自己的肚脐。肚脐中央也是一个穴位,叫脐中,又名神阙。脐中是一个特殊的穴位,不能针,只能灸,而且是隔着盐或者姜来灸。脐中穴比较有用处,也是任脉的一个穴位之一,可以用来治疗中风脱症、腹痛以及拉肚子等,所以很多药物可以用来贴肚脐。
记得读大学时候学到这些穴位,我们都感到很不好意思。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中医理论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是肝郁脾虚,即肝脾经络失调。只需一套穴位敷贴,就能“一键”疏通肝脾经络,有效预防乳腺癌,为健康保驾护航,是不是非常值得学习一下呢。
简单来说,将含有中药成分的贴片贴在穴位上,就是穴位贴敷。
这里的贴片,往往是一种涂抹有膏药的传统纯棉布或新型无纺布。其中,膏药是膏药基质和中药的结合体。膏药基质既是药物的载体,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渗透药物分子;又具有一定的粘性,将药物和皮肤结合在一起。而药物既可能以粉末的形式散布在基质上,又可能和基质混匀或熬制形成糊状或膏状物。
我们在穴位贴敷时要根据治疗目的,选取合适经络上的合适穴位,才能“对症下药”,直达病灶。比如在疏通肝脾经络时,就可以选取肺经络上的太渊、中府、少商、列缺等穴位进行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药无创外治疗法。我们将贴片贴在肺经络的四个重要穴位上,就能疏通肝脾经络。为什么是肺经络呢?其实,肺部的气血和肝脾脏的气血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呈现出一升一降的特性。巧用人体中的气机“杠杆”,就能让肺经络和肝经络相互影响,以维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一贯有“肝生于左,肺生于右”的观点,并且认为人体左侧总是相对处于上升之“阳”的状态,右侧则处于下降之“阴”的状态。所以,在中医提出的气机升降理论中,心脏作为主管运行气血,同时肝气升、肺气降,脾胃则居于中焦作为枢纽。所以,“左宜补,右宜泻,肝宜升,肺宜降”就成为我们在疏通经络,抚顺气血时要遵循的基本治疗原则。
运用这套穴位敷贴,选用能降气的药材,作用于肺经络的四个大穴位上,就能升肝气,通经络,有效解决肝脾经络失调问题。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腠理”的概念。所谓腠理,其实就是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药物渗入皮肤,交通肌肉,抵达脏腑的门户。
如果把药物比作“士兵”,那么我们的穴位敷贴就是“兵营”,会源源不断地派遣士兵,在“出发点”穴位集结,从“门户”腠理潜入,沿着“通道”经络行军,最后抵达“敌营”病灶开战。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集中向肝脾经络输送药力,以激发气血,调理经络。
穴位贴敷的办法能行之有效,无创无痛地“隔空”作用于肝脾经络,解决肝脾经络失调问题。只有肝脾经络顺畅无阻了,痰湿才不会聚集,乳岩也就不会形成。
巧用穴位贴敷法让,让你的肝脾经络气血顺畅,更让乳腺癌对你“无处扎根”!
我们平时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明明没有做过运动,或者是剧烈的活动,或者膝关节有扭伤之类的,但是,很多人无缘无故会出现膝关节内侧关节酸疼酸疼的。
但很奇怪的是,对于这种症状,我们去拍了片子却没发现问题。
然后,再去做磁共振,但除了发现一些轻微的增生,半月板的一些蜕变之外,还是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问题。
所以,很多医院对于这种病,其实是没办法治疗的,但问题是,他就是膝关节内侧痛。
其实,膝关节疼痛,并不一定是膝关节的问题。
我们前面的文章中也说过:所有的疼痛和感觉都是由感觉神经传入的。
这种感觉传到我们大脑里,我们才能识别出它是一种疼痛还是其它的,比如:麻木的感觉,或者对温度的感觉,像凉的或者热的感觉,所以它都是神经传导的。
所以,我认为:膝关节疼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膝关节那有问题,也可能跟神经某方面有关。
那么,膝关节疼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那在临床上,我们就发现,在膝关节这个位置,其实有一个神经叫隐神经,有可能就是它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膝关节的疼痛。
另外,好多人会出现膝关节内侧的疼痛,膝关节髌骨下方的疼痛;
或者是感觉发凉的感觉,总是感觉这个地方不能见一点凉气。
即便是夏天,他也不敢穿得太薄,或者要坐在那用手捂住这个地方,感觉才能舒服一些。
其实,这都跟我们膝关节这个地方的一个隐神经髌下支有关系,而如果隐神经髌下支相关的肌肉受到压迫等,都可以导致膝关节的疼痛。
(1)大收肌紧张导致的关节疼痛
大收肌,是管我们腿往内收的这个肌肉,往内收的这个肌肉就是内收肌,内收肌里头有个肌肉叫大收肌。
大收肌就附着在我们膝关节内侧,内上髁这个位置,如果大收肌变得紧张,就会导致卡压到隐神经的髌下支,从而引起膝关节的疼痛。
(2)收肌管紧张也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收肌管,其实在我们大腿上,中部靠内侧这个位置,它也会容易受到卡压,引起膝关节的疼痛。
(3)髂腰肌紧张也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髂腰肌,就是腰大肌和髂肌,刚好把这个股神经夹在了中间,所以股神经通过这个区域就容易受到损伤。
再加上我们长期久坐,髂腰肌本身就是一个缩短的,如果是经常站着的一个人,就容易造成它紧张。
它紧张之后就容易损伤到股神经,所以也会影响到我们膝关节内侧疼痛。
这几个部位也是影响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几个原因,但是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那么,膝关节疼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鹤顶穴,它在膝盖的上部,我们屈膝的时候,髌骨上缘的中点凹陷处就是此穴。
内膝眼和外膝眼分别位于髌骨下方,髌韧带内、外侧的凹陷处。
这3个穴位对付膝关节疼痛可是大有作用,我们一般也会建议膝关节疼的人,每天按压他们。
按压方法:
1、让自己坐在椅子上,双腿下垂自然屈膝,一只手的食指点在鹤顶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点在内、外膝眼穴。
2、三根手指一起用力,点按这三个穴位3~5分钟;
3、然后改为揉,用掌心轻揉膝盖3~5分钟,每天重复操作5~8次。
通过这样的按压,可以起到对膝关节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那么,膝关节疼痛到底需要做手术治疗吗?
在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引起疼痛的具体病因,这样可以有效的针对病因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
如果,是在膝盖痛的早期及时发现,并且通过保守的治疗,比如:吃药、打针、或者理疗等方法及时缓解,那么是不需要做手术的。
但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人,或是疼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忍受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了。
如果不小心崴脚,您会就医吗?可能很多朋友认为,崴脚是小问题,几天就可消肿、散瘀,很快可以活蹦乱跳。但有一些严重情况,可能会引起骨折、跟腱断裂等,需要在医院治疗。所以,小小崴脚也不容忽视。
崴脚,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医学上称为“足踝扭伤”。笔者朋友,前几日运动中不慎崴脚,瞬间肿成“熊掌”。但认为“小问题”的他,硬是没去医院,一瘸一拐回了家。第二日,淤青加重,伤脚稍触地则剧痛难忍,不得已来医院检查。X片确诊,腓骨远端撕脱性骨折。医嘱:石膏固定一个月,卧床休息。
上述病例,就医还算及时。日常生活中,很多崴脚,因为轻视不就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崴脚,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受伤24小时之内,应冰敷患处,并抬高患肢。紧接着,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诊需要医院治疗还是回家休养。如果需要医院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医嘱,避免留下后遗症。如果为软组织损伤,那就回家休养。受伤24小时后,可采取热敷,并持续患肢抬高体位。
中医对于治疗崴脚(软组织损伤者)有着优势。脚伤24小时后,皮肤没有破损者,可用中药汤剂泡脚,以起到活血祛瘀的效果。享誉上海百年的魏氏伤科,治疗此病,有特色中药外洗方。方药组成,伸筋草12g,川牛膝12g,老鹤草12g,海桐皮12g,桑寄生12g,川木瓜9g,川羌活12g,川当归12g,泽兰叶12g,山慈菇15g,乳香12g,没药12g。上药在砂锅中加水大火熬开,转为小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药水先熏患足,再浸泡。每日1-2次。如果煎药不方便,也可将花椒、盐各一小撮或者是艾叶20-30g,煮成汤剂泡脚,效果也不错。
运用穴位治疗崴脚,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软组织损伤者,受伤24小时后,可在肿胀局部按摩,用活血化瘀的外用中成药做介质,起到活血化瘀、快速消除肿胀的效果。记得上大学时,同学们在运动中崴脚,运用按摩的手法,快的伤后3、4天就可恢复正常。如果受不了按摩时的疼痛,可到医院接受针灸治疗。不仅对崴脚的新伤,以及习惯性或陈旧性扭伤,甚至足踝部骨折久不愈者,效果都很好。我有一位崴脚后骨裂的患者,伤后1年,患足仍肿胀、青紫,拄拐行走。针灸治疗7天后,肿胀、青紫消失;治疗20天后,患者扔掉拐杖,自由行走。如果对于以上治疗,惧怕疼痛,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用小节穴进行自我按摩。
小节穴位于大指本节掌骨旁赤白肉际上,握拳,大拇指内收取穴。可在患肢的对侧取穴(即左脚受伤取右手穴位,右脚受伤取左手穴位),一边按摩穴位,一边缓慢摇动患足。也可起到祛瘀消肿的作用。
总之,崴脚不可轻视,受伤后第一时间应到医院检查。有问题者,应严格遵医嘱,以免留有后遗症;如果是软组织损伤,回家休养的同时,不妨试试中药外洗以及穴位按摩的方法。
有时候,早上起床后,发现脖子不舒服了,刚开始还以为是枕头的原因,也就没太在意,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脖颈还是不舒服,心想,莫不是落枕了?于是赶紧去找按摩师按摩按摩。
那么,这落枕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来说,无外乎于肌肉扭伤和感受风寒。如果在夜间睡眠姿势不太良好的话,长时间使头颈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第二天不落枕才怪呢?如果是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过过硬都可能使头颈处于过度伸长或过度屈曲,这样容易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导致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一长就可能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这样也就形成了落枕。还有,在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受风,都可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从而出现僵硬疼痛,动作不利,这样也就形成了落枕。
对于落枕,按摩还是比较合适的。至今我还记得按摩师的按摩方法。他就在我的身后,用一指轻按我的颈部,找出最痛点(这个最痛的点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阿是穴),然后用一拇指从最痛点那一侧的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尤其是对最痛点要用力按摩,直到感觉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折腾人的落枕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这样按摩是舒坦,如果没有人按摩的话,自己能不能解决落枕这个问题呢?应该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指压落枕穴。这个穴位在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的地方就是。按压落枕穴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而且双手都要按压。
其次可以指压外关穴,这个穴位在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的地方。这个穴位如何按压呢?可以使患者病侧前臂向上,手腕稍微弯曲,医者一手的拇指按压患者的内关穴,同时中指或食指按压外关穴,每次按压1~2分钟,等到患者有酸痛困感,然后叫患者活动颈部即可。
落枕这种疾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问题,但脖颈难受的感觉需要自己承担,所以除了懂得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治疗外,更重要的是防护。在防护的时候一般要注意几点,一是枕头要合适,二是要注意颈部的保暖,三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睡姿,四是避免损伤。
前几日,一位中年妇女因右下肢外侧酸痛就诊。检查患处时,我在其右腿的风市穴附近摸到条索状结节。给予患者针刺治疗,当我在其风市穴行提插捻转手法时,患者告知有灼热的针感从风市穴向上传导,直达耳部,自觉耳部憋胀,困扰其5年多的右耳耳鸣也缓解了。
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疗效不稳定,治愈率低。归纳其病机,主要为耳窍经脉痹阻,失于气血濡养。故治疗以疏通经络,濡养耳窍为法。
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在体表有循行的路线。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耳后,又入耳中,再出于耳前。因此,足少阳胆经气血能濡润耳部筋脉,可治疗耳部疾患。
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直立时,患者手下垂放于体侧,中指尖所指处,故又名垂手。虽定位在下肢,远离耳,但其穴具极强的疏通经络作用,通过胆经的循行,濡养耳窍,从而改善耳鸣症状。
耳鸣,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自行按摩穴位。可以每次在风市穴处按揉100-300下,每天可以按揉1-2次。耳鸣的病因复杂,风市穴并非对所有耳鸣都有良效。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找专业的医师治疗。
其实风市穴最常用的是治疗各种“风证”,自古就是祛风的要穴,比如治疗中风后遗症、皮肤瘙痒等疾病。
几年前,一位女性患者,38岁。自从6年前,“坐月子”受风后,每当外出有风、开窗有风甚至脱衣睡觉时,都会全身奇痒无比,经抓挠后皮肤有少量红疹出现。断断续续吃中药、汗蒸、刮痧等治疗,均未见效。针灸风市穴十余次后症状消失。
本文旨在普及中医知识。患者请勿擅自针刺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