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体质。
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 史以及 IgE 显著升高。
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 AD 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 AD 相比,婴幼儿期 AD 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为规范我国儿童 AD 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 AD 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 AD 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 0 ~ 18 岁儿童 AD 的诊疗共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对于炎症,我们并不陌生——扁桃体炎、肺炎、胃炎、肝炎……各种炎症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过,有一种炎症,大家可能不常听说,它就是皮肌炎。
所谓皮肌炎,简单来说,就是骨骼肌发炎了。它也会造成皮肤的损伤,引起皮疹等,因而被我们称作皮肌炎。皮肌炎危害不小,可能引起肺部纤维化、造成呼吸困难;可能累及心脏,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衰;甚至会合并恶性肿瘤,最终导致人体的死亡![1]
为了尽早“揪出”皮肌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皮肌炎究竟有哪些症状呢?该如何和常见的皮肤病区分开来呢?临床上又有哪些检查手段呢?
一. 皮肌炎的三大症状
1. 肌肉症状
骨骼肌的炎性反应是皮肌炎的病变“中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种对称性的、发生在四肢“根部”的肌无力。皮肌炎常常会伴有肌肉的肿胀、压痛。到了晚期,骨骼肌的损害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肌萎缩。[1]
2. 皮肤症状
和一般的皮肤病(如冻疮)不同,皮肌炎具有特征性的皮损表现,如向阳疹、红色皮疹、Gottron丘疹等。
向阳疹比较多见,60%~80%的皮肌炎患者都可能出现这一症状,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部的暗紫红色斑。[2]
红色皮疹常出现在患者的颈部、上胸部和上背部。在颈前上胸部呈“V字形”的弥漫性红斑,在颈后上背部则表现为“披肩形”。[1]
Gottron丘疹多见于手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的“背面”,呈现紫红色、粉红色的“茧样”微隆起的丘疹。[1]
3. 皮肤外症状
很多病人会同时出现肺、心、消化道和关节的损害。肺损害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心损害以心肌炎为主,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衰等;消化道出现损伤,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肝脾肿大等;关节损害则以关节肿胀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3]
二. 三大检查方法
1. 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皮肌炎时,除了根据临床表现,还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血清肌酶检查[4]。皮肌炎患者会出现骨骼肌细胞的损伤,细胞中的一些酶类就容易释放出来进入血清中,造成血清肌酶含量的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检测这一指标来诊断皮肌炎。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皮肌炎,其中,以核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最为常见。肌肉MRI能帮助我们区分多种“炎性”和“非炎性”肌无力,从而有利于皮肌炎的确诊[4]。
3. 病理学活检
采用手术或针吸的方式,获取活体样本,再在镜下观察肌细胞和炎细胞的“状态”,也有利于皮肌炎的诊断[4]。
皮肌炎是一种“假冻疮”,虽然形似冻疮,但是危害更大,甚至会危及生命!大家如果遇到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尽早确诊,积极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等[3]。
孩子的健康无疑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消化道、呼吸道等常见的疾病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伤害,也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但是很多不起眼的小毛病却也存在着大隐患,比如反复的皮肤瘙痒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甚至会造成儿童暴躁、易怒、睡眠等问题。
到底是什么皮肤病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为主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1]。局部好发部位多见于面部、颈部、肘膝处[1]。AD是无法彻底治愈的,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以及控制。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但儿童是AD的高发年龄段[2]。2002年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我国某南方城市3~6岁儿童患病率达到8.3%[2]。
2014年,采用临床医生诊断标准,我国12城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达12.94%,1~12月龄婴儿AD患病率则高达30.48%[2]。
临床表现 [2]
AD的基本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病变;皮损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基础损害包括红斑、丘疹和红疱疹。继发损害包括苔藓样变、侵蚀、剥落和结痂。
AD在不同年龄段的好发部位不同:婴儿期好发于面颊、头皮、额头、上肢,偶发于躯干和下肢;儿童期多发于肘窝、腘窝、颈部,偶发于面颊和四肢;青少年和成人期则多在肘窝、腘窝、双手和双脚发病,偶发于胸前和后颈部。
治疗 [2]
A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虽然目前来讲AD无法彻底治愈,但是正规和良好的治疗与疾病管理可使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AD的治疗原则为:保湿+抗炎+患教。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对疾病进行全程管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AD都需要用药,按照疾病严重程度采取阶梯策略。
基础治疗:健康教育,使用保湿润肤剂,寻找并避免或回避诱发因素。
轻度AD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S/TCI)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过敏症或止痒;对症抗感染治疗。
中度AD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TCS/TCI控制症状;TCS/TCI主动维持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或UVA1治疗。
重度AD患者:系统用免疫抑制剂;短期用糖皮质激素;靶向生物制剂;UVA1或NB-UVB治疗。
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治疗,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儿童健康不容忽视,即便是“不起眼”的皮肤病,也需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要让孩子经受疾病的反复折磨。
特应性皮炎恢复的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发病人群、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并不能一概而论。1.发病人群: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干燥、瘙痒、湿疹样皮疹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如果机体免疫力较差、发病时间较长、治疗不及时等,恢复的时间可能相对延长。2.症状的严重程度:疾病的初期症状比较轻微,通过有效治疗,短时间内即可好转。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若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皮损比较广泛、治疗不及时,治愈时间可能比较长。3.治疗方式的选择: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痒、抗炎、脱敏等药物,治疗时间可能明显缩短。如果用药不对症,治疗方案不合理,致敏原持续存在等,恢复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特应性皮炎为慢性皮肤炎症,若瘙痒明显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建议尽早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特应性皮炎皮肤增厚通常考虑与过度摩擦、刺激、挠抓形成的增生性反应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帮助改善皮损。1.一般治疗:特应性皮炎引起的皮肤增厚粗糙通常很难彻底去除,疾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及消除症状,减少复发。疾病期间注意患处皮肤清洁,不要使用热水烫洗、强力去污产品,不要过度清洗皮肤,避免导致症状加重。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尿素软膏,可以保持皮肤湿润。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具有抗炎、抗表皮增生、抗过敏、止痒等作用。3.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遵医嘱通过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如红外线灯对局部进行照射,可以帮助改善皮损。特硬性皮炎通常无法彻底治愈,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减少疾病反复发作。若皮损明显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必要时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药物或物理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