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现在很多人选择食用无碘盐,甚至是怀孕的、准备怀孕的女性都选择无碘盐,有种传言是碘吃多会大脖子,会长癌,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我们要不要补碘的这个问题,特别是孕期补碘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碘。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列53,是卤族元素中原子量最大的一种稀有元素。碘元素是由法国人最先发现的,据说和法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拿破仑’有些关系,是因为化学家在为拿破仑制造火药时将配方搞错,结果产生了一种紫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结晶后就成了一种黑色物质——碘iode,所以碘最初也被叫做紫色的气体。
碘是从哪里来的呢?碘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而海洋是分布最多的地方,所以海水又有“碘库”之称。那海洋里的碘,如何能被人类得到呢?是否多吃海鲜就可以了呢?也不尽然,因为海水中的碘大部分被一种海洋植物吸收了,就是海藻,所以作为海藻家族的成员,海带和紫菜中含碘量很高,也是我们从海产品中获得碘的重要来源。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海水的蒸发来到大气层,再跟随降水回到土壤中,被地面的植物吸收,再进入食物链中循环,有一部分会被人类食入体内。
我们用碘做什么呢?用处可大了。我们摄入的碘主要被甲状腺吸收,用来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就是位于我们颈部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而这个激素对于我们人有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从胚胎时期开始我们就需要甲状腺激素来完成我们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和骨骼,也就是说,妈妈在怀我们的最初几个月,我们还没有长出自己的甲状腺的时候,所以我们的发育全靠妈妈给我们提供甲状腺激素。如果妈妈缺碘,患上甲减,将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也就是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那我们就会脑发育落后,骨骼发育落后,出生时会又矮又傻,医学上叫“呆小症”,而到了孕晚期我们的甲状腺已经发育,可以自己生产甲状腺激素的时侯,还要妈妈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生产原料,就是碘,如果妈妈不能给我们足够的碘,我们还是会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足,造成发育异常而在出生后,我们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甲状腺激素仍然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性发育,这时候碘对于我们仍然至关重要。在以后的生活中,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保持体温、生殖需求,甲状腺激素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我们从胎儿起就离不开甲状腺激素,而碘就是我们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甚至可以说是必须的、唯一的元素。这样大家可以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碘了吧!特别是孕期尤其需要碘!
我们吃多少碘合适呢?美国国家医学院推荐年龄大于14岁的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每人每天饮食碘的摄入量为150ug。WHO的推荐目标为年龄大于12岁的上述人群,均可按照上述要求。我们注意到这个目标人群有单独强调非妊娠期和哺乳期,那么妊娠和哺乳时是需要的更多还是更少呢?如果你仔细阅读了上一段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那就是——需要量更多!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吃两个人用,当然需要更多。更科学一些解释,原因很复杂,因为妊娠期由于基础代谢率的升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碘的排出过多,也就增加了碘的需要量。我们国家根据国人的体质、体重等生理特点也制定了碘的摄入标准:年龄大于14岁的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每人每天饮食碘的摄入量为130ug;妊娠期女性,每人每天饮食碘的摄入量为230ug;哺乳期女性,每人每天饮食碘的摄入量为240ug。
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缺碘吗?缺碘就是“大脖子病”吗?中华民族是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食物匮乏,除了少数沿海地区,我们吃不到海产品,如果你仔细阅读了上面一段碘的来源,就能得出结论,吃不到富含碘的海产品就会导致缺碘!缺碘引起的为大家熟知的疾病就是‘大脖子病’,也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其中的病理变化过程很复杂,简单些可以理解为,甲状腺不明白为什么在我们的体内找不到碘,以为是自身的原因,于是它就想办法使自己的身体长大些,再长大些,也许能捕捉到更多的碘,结果甲状腺就越长越大了!同时由于妊娠妇女的缺碘,就有了‘呆小症’儿童的出生,地方性克汀病也很常见,严重影响我们的人民健康,我们国家的医务人员注意到了这个普遍的问题,在1978年就开始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防治,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食用盐加碘。之后我国就再没有缺碘地区了,据我们北京妇产医院老一辈儿科医生讲,自建院以来就没有见过‘呆小症’的新生儿。
这时有人会问,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海产品随便吃,一定要吃碘盐吗?下面我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各种食物的含碘量:
表一 含碘多
表二 含碘较多
表三 含碘少
这个表大家可能见过,结合上面的内容,如果要满足孕期碘的需要量,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一天一个人需要吃掉鲜海带2斤,虾皮1斤,墨鱼近20斤,其他含碘少的食物,咱就不换算了,因为就算吃到撑,也不能满足碘的摄入。总之,结论就是对于普通人群,正常进食只能满足碘需要量的30%以下,所以充足的碘摄取,必须依赖碘盐。
不要问我海参含有多少碘,我真的不知道,我想您也不是天天吃海参吧?
那我们现在食用盐里的碘有多少呢?孕期又需要吃多少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6878-2011:食用盐加碘标准:20-30mg/kg,允许各省在这个范围浮动30%。我们北京的标准:25mg/kg。换算一下,每天吃盐5g,相当于摄入碘125ug;每天吃盐6g,相当于摄入碘150ug。还记得上面说的孕期需碘量吗?230ug/日,也就是说如果只从盐里摄入碘,那么妊娠妇女需要每天食用碘盐9.2g,考虑到我们的饮食习惯为合食,不同于日料的“和食”,我的意思是我们习惯大家围坐一起吃饭,就是一盘菜大家吃,具体孕妈妈食用了多少碘,还需要精细计算。但是最终我要说的意思是,我们需要进食碘盐,特别是孕期,才能达到补碘的标准。可能有人会问,“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做饭里面不放盐,我是否缺碘了呢?”有这个可能,但是碘元素在甲状腺里的储存时间很长,约为80天,就是如果仅30天限盐,可能不会有明显影响,也就是孕期有足够的碘摄入,可能帮你撑过限盐的月子,当然一些保健品里可能也含有碘,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是缺碘的,所以进口的孕妇保健品里多含有碘。
还会有人问,“网上说了,碘盐致癌!”“有甲状腺结节,不能吃碘盐!”这些问题有些复杂,涉及到碘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之前的介绍,我们都明白了,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也就是甲减,我就不再赘述了。甲亢和碘的关系是”U”型相关,也就是碘吃多了会甲亢,碘吃少了也甲亢。至于甲状腺结节是否会变大,甚至癌变,还没有研究得出这个结论。我们国家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碘过量会使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降低,甚至甲状腺相关抗体降低,这样可以解决你对碘摄入的顾虑了吧?当然真的有甲亢等疾病的患者,还是要去医生那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再多说两句,近些年的研究还显示了一些碘对甲状腺以外的疾病的影响,比如碘过量可以减少肥胖、糖耐量受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等情况的发生,这不是鼓励我们超量摄入碘,但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碘的作用,相关文章在Thyroid杂志上可以找到,而且是我国医生做的研究。但是这些年来由于高血压等疾病的增多,社会提倡限盐,加上一些大众对碘的认识不足,越是孕期女性,甚至包括备孕期女性,选择无碘盐,可以说从一个层面为碘摄入不足埋下了隐患。
好了,总结一下,就是孕期需要补碘,科学补碘有益无害,可以说碘是保护孕妈妈和宝宝健康的朋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看过游本昌老师主演的《济公传》的人可能还记得,里面有一个大脖子的病人,脖子变粗,还拖着一个大肉瘤,这种病现代医学叫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缺乏碘元素而导致的疾病,所以现在我们吃的是加碘盐,为了预防大脖子病,而且这类病人,医生都建议他们多食用一种被称之为“含碘冠军”的蔬菜,那就是海带,海带也是工厂食用碘提取的来源。
最早记载海带药用价值的是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名医别录》中称之为昆布,药性咸、寒,无毒。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中医理论认为海带有化痰软坚的作用,可以治疗痰气交阻所导致的瘿瘤,瘿瘤就是现在的大脖子病,说明2000余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就观察到海带可以治疗大脖子病。
我们来看看海带的成分:每100克干海带含有粗纤维10克,蛋白质8克,脂肪仅有0.1克,另外含有碘、钙、铁、钾、镁、锌、硒、褐藻胶、甘露醇等物质。海带是一种碱性食物,体内环境偏酸时容易生病,吃海带可以恢复体内的酸碱平衡。
海带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通便的作用,从而被称为“肠道蠕动的加速器”,肉类、蛋类、奶类这些食物是不含有粗纤维的,粗纤维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家长中总是要求孩子要多吃菜,因为蔬菜中含有粗纤维,利于排便,粗纤维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以增大粪便体积,而且吸收水分,刺激肠道蠕动,现代研究认为,每个人每天摄取的粗纤维应该为20-35克,每100克的海带含有粗纤维10克,冬季到来,蔬菜缺少,吃点海带可以满足人体对粗纤维的需要。
海带能降血脂,研究表明,碘元素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40%,当人体摄取碘不足时,引起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氧化不充分,胆固醇便会升高[1]。海带中的褐藻胶,不仅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水平,而且阻止机体对脂肪的吸收,加大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出量,现代人的运动量普遍不足,大腹便便者众多,血脂高、脂肪肝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吃海带不仅清肠,还能降血脂。
海带能减肥,清代医家张璐在其所著《本经逢原》中提到:昆布,久服瘦人,相信看到这里,想减肥的你已经蠢蠢欲动了,首先,海带能够通便利于减肥;其次,海带中丰富的碘,有助于提升甲状腺功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消耗有帮助;第三,如果人体的钾摄取不足,钠元素就会相对增多,造成细胞水肿,增加体重,海带中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以平衡钠元素,去掉多余的水分,有减重的作用。
海带还能提取一种常用的西药——甘露醇。影视剧中,大家经常看到医生抢救病人的镜头,脑水肿的病人要输用一种液体,叫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还有准备做肠镜检查的病人,医生会让他提前一天喝甘露醇,引起腹泻,清洁肠道,同理,对于喝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医生也会给20%甘露醇口服,因为甘露醇口服不易吸收,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能够大量吸收水分,反射性地引起肠道蠕动增强而起到导泻的作用,抑制毒物从小肠重新吸收,加快毒物排泄,减轻肾脏负担,上述提到的甘露醇就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
现代研究还发现海带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糖的作用。海带真是用处良多,它可以凉拌、炒菜、炖肉,方式多样,想要瘦身减脂,养生保健的你,不妨每天适量吃点海带。
[1]海带的保健功效及海带的生理活性多糖研究现状.李德远,徐现波,熊亮,等.食品科学,2002,23(7):151-154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碘缺乏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且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会影响发育。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甲状腺激素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等起着关键作用。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疲劳、体重增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对于儿童而言,碘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妊娠期碘缺乏可能导致胎儿智力低下、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婴幼儿期碘缺乏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和认知能力受损。
对于可能存在碘缺乏的患者需要及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进展。
成人每日需要摄取150微克碘,孕妇每日需要摄取250微克碘;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尿碘中位数应被用作评估碘营养的标准。而国内目前市面上加碘盐与未加碘盐都有。但国人却普遍停留在食盐都含碘的错误观念中,造成可能缺碘的问题。
碘是用来产生甲状腺素的,甲状腺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存在于甲状腺内,约15~20mg。而缺碘对于不同年龄层和族群会造成不同的问题。
怀孕期间的缺碘会增加流产机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和腹部智力发育;新生儿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智力低下;儿童青少年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影响智力发育,影响生长发育;而成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心理功能,导致甲亢。
我国在1944年开始有地方性的甲状腺肿的问题,直至1967年国人甲状腺肿率到达21.6%,国内开始实施食盐加碘的政策,1971年再调查,发现甲状腺肿率已下降到4.3%,表示碘营养充足。但到了2004年,台盐民营化,开放食盐进口,未加碘的盐开始分布于市场中。
在碘营养评估计划中指出,国人尿碘中位数在100微克/升,碘营养在充足边缘,而对市售36种食盐进行品项分析,发现只有8种品牌有添加碘,其余的28种都未含碘。
因此,起订定“包装食用盐品质碘标示规定”,要求食用盐必须于产品包装上标示“碘为必需营养素”,并标明为加碘或未加碘盐并且对食盐中碘添加的浓度标准进行修正。但国家卫生局发现,15-49岁育龄妇女尿碘浓度低于WHO103-106推荐的100微克碘营养充足标准下限的占37.6%。
报告指出,每日建议的碘摄取量为200μg,烹饪时可选用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并适量摄取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藻类蔬菜,然有甲狀腺相关疾病的人应咨询医师的建议。而这里进一步说明,成人每天需摄取150微克的碘,怀孕女性则需摄取250微克,若在孕期缺碘则可能增加流产机会,影响腹中胎儿神经系统智能发展,须注意碘的摄取量,使用含碘食盐、昆布和海带等含碘食物或补充营养素。
至于是否会发生摄取碘过量的问题,澳洲曾经有贩卖日本的昆布牛乳,有人天天喝才发生碘过量的问题,非常罕见,一般而言还是要预防碘摄取不足的问题。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恩替卡韦是指南推荐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发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它的适应症包括: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那么恩替卡韦可以长期用于乙肝病人吗?
乙肝病人可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理由有以下几点:
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核苷(酸)类药物建议总疗程至少 4 年,在达到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 年(每隔 6 个月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因此恩替卡韦可以并应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长期治疗。
2.恩替卡韦疗效肯定,具有起效较快、抗病毒作用较强、可以在短期内把慢乙肝病毒载量降至很低的水平,能最大限度的的减少慢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病毒变异率也相对更低。
3.恩替卡韦安全性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高、胃肠道反应等,一般能耐受,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依从性好。由于其半衰期长达15个小时,因此每天只需一次给药,相对方便。
5.不易发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慢乙肝的药物如拉米夫定,就因其易发生耐药性,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退出慢乙肝的治疗领域。因此恩替卡韦应运而生,由于其能作用于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多个环节,作用靶点较多,即使慢乙肝病毒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恩替卡韦任能有效控制慢乙肝病毒,但并不是绝对不会耐药,所以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应当规律用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同时定期复查避免产生了耐药情况不知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是为什么恩替卡韦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并能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
长期使用恩替卡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药物因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后服用。
2、不能随便停药,应当遵医嘱规律用药 。
3、肾功能不全患者或者使用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当遵医嘱调整剂量使用。
4、儿童患者只有当潜在获益超过对儿童的风险时,才能应用恩替卡韦。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数据不充分,故不推荐使用本药物。
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当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并监测肾功能。
7、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或明显肝脏毒性时,应当暂停服用本药物。
孕期是每位准妈妈都非常重视的一段时期,不仅是因为她们自己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胎儿,而且她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孕期和胎儿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健康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孕期服用益生菌是否安全,又会对胎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益生菌的基本作用
在讨论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益生菌的基本作用。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在宿主体内产生有益效果的活菌,它们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等机制,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好处
1. 改善消化吸收:孕期妇女常常会遭遇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缓解便秘。
2. 增强免疫力:孕期妇女的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服用益生菌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预防妊娠并发症:一些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胎儿的影响
1. 肠道菌群的建立:胎儿在子宫内是处于无菌状态的,但出生后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微生物,开始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垂直传递影响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建立,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婴儿期的过敏症、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2. 免疫系统的发育:胎儿的免疫系统在孕期就开始发育,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胎儿肠道菌群的建立,进而影响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注意事项
虽然孕期服用益生菌带来的好处很多,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安全的产品:孕期妈妈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应该选择安全性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2. 适量服用:任何补充剂都应该适量服用,过量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孕期妈妈在服用益生菌时,如果出现不适应症状,应该及时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在孕期,孕妇的饮食与营养状况对胎儿的成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益生菌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的广泛应用,很多孕妇开始考虑在孕期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的基本认识
益生菌是指能够为宿主(人体)带来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它们通过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来发挥作用。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属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它们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如酸奶、酸菜中,也可以通过补充剂的形式摄入。
孕妇服用益生菌的安全性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孕妇适量服用益生菌被认为是安全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特定种类的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护肠道健康,甚至可能对预防孕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孕期女性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在开始服用任何益生菌补充剂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益生菌的潜在好处
1. 改善肠道健康: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有助于缓解孕期常见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2. 增强免疫力: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来增强整体免疫力,可能对预防孕期感染有益。
3. 可能对胎儿有益:初步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胎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减少儿童期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注意事项
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适量服用益生菌是安全的,并且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益处,包括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孕妇在服用益生菌之前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确保安全和适宜。
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母亲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发展。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补充剂,越来越受到孕妇的青睐。然而,孕期服用益生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母婴安全。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那些对宿主有益、能够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活菌。它们通过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机制,发挥着促进健康的作用。
孕期为什么需要益生菌?
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身体机能的调整,孕妇容易出现便秘、胃胀等消化系统问题。此外,孕期免疫系统的改变使得孕妇更容易受到感染,而益生菌的摄入有助于增强肠道屏障,提高免疫力,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期服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益生菌产品:孕妇在选择益生菌时,应优先考虑那些经过科学研究验证安全有效的产品。最好选择含有多种益生菌菌株的产品,因为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健康益处。
2. 咨询医生:在开始服用任何补充剂之前,包括益生菌,孕妇应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推荐合适的产品和剂量。
3. 正确的剂量:不同的益生菌产品其有效剂量不同,过量或过少都可能影响效果。遵循医生的建议和产品说明,服用适当剂量的益生菌。
4. 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的益生菌。如果孕妇因为某些原因需要服用抗生素,应该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服用益生菌。
5. 注意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益生菌的反应都不同。如果在服用益生菌后出现不适,如腹胀、腹泻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益生菌的其他来源
除了益生菌补充剂外,孕妇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取益生菌。酸奶、发酵豆制品、泡菜等富含天然益生菌的食物,是孕期增加益生菌摄入的好选择。然而,通过食物摄取益生菌的数量和种类可能有限,因此,根据个人情况考虑适当补充益生菌产品也是必要的。
孕期是女性一生中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时期,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益生菌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补充品,可以帮助孕妇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孕妇服用益生菌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遵循正确的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别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伴随着身体和情绪的巨大变化,还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摄入,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在孕期营养补充剂中,叶酸和铁剂是最常被推荐的,而近年来,益生菌也逐渐被视为孕期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益生菌和孕期营养补充剂能否同时服用呢?
益生菌的重要性
益生菌是指那些对宿主有益的活菌,它们通过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孕妇而言,益生菌不仅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减少孕期常见的便秘问题,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降低孕期感染的风险,甚至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使用可能与降低儿童早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有关。
叶酸与铁剂的必要性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对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和脊柱裂)至关重要。因此,计划怀孕的女性和孕早期的妇女被广泛推荐补充叶酸。铁剂的补充则是因为孕期女性的铁需求量增加,用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补充母体因扩大的血容量而增加的铁质需求,预防孕期贫血。
益生菌与营养补充剂的并用
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益生菌与孕期营养补充剂(如叶酸、铁剂)的同时服用是安全的,且彼此之间没有已知的不良相互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服用方式和时间可能需要一定的调整。
1. 时间分隔: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必须这样做,但一些专家建议,为了最大程度地吸收铁剂和叶酸,可以在饭后服用这些营养补充剂,而将益生菌安排在饭前或睡前服用。这样的分隔可以帮助避免潜在的吸收干扰,尽管这种干扰的可能性很小。
2. 选择高质量产品:选择经第三方测试、质量有保证的益生菌和营养补充剂尤为重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选择知名度高、评价好的产品更为安全。
3. 咨询医生:在开始任何补充剂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特别是对于孕妇而言。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要,提供专业的建议。
总而言之,益生菌与孕期营养补充剂(如叶酸、铁剂)可以安全地同时服用,合理安排服用时间、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并事先咨询医生,是确保健康和安全的关键。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功效。不可否认的说,金银花对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所以我们经常在一些中成药中看到金银花的身影,主治暑热症、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好处确实很多。
但是嗓子有异物感,怀疑是上火了,能否用金银花降火呢?尤其是孕妇这个用药高危群体,应该如何考虑这个问题呢?孕期用药的问题,需要慎重,不药博士给准妈妈们或者将来打算要宝宝的女同胞们做个科普。
嗓子有异物感是怎么回事?
出现的咽喉异物感,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尤其是孕期可能对身体出现的轻度不适比较敏感,如果异物感明显的话,需请专业医生诊断:
1、咽喉反流性疾病,也就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咽喉部的不适,表现为清嗓、咳嗽、还可伴有咽喉疼痛、有痰、口臭、呼吸不畅等。
2、慢性咽炎,这个也比较常见,慢性咽炎就是干、痒、胀,而且分泌物较多且灼痛,很容易干恶,有异物感,咳不出也吞不下的感觉。
3、精神因素也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孕期容易情绪波动,特别是第一怀孕的亲,可能孕期都处于过度紧张、疲劳的状态。如果再生气、着急、抑郁、多疑等,很容易出现咽喉不适有异物感的情况。
4、鼻咽喉疾病引起,比如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喉上神经炎、咽肌痉挛等疾病都会咽喉有异物的情况。
5、比较小众的情况是出现了囊肿,甚至是喉癌。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异物感不能服用金银花颗粒
上述讲的比较清楚了,异物感可能的情况,但可以看出,嗓子有异物感,除了扁桃体炎有微弱的作用以外,服用金银花颗粒基本不起作用的。金银花颗粒多数可用在风热感冒所致的咽喉肿痛方面疗效不错。如果出现了咽部异物感的情况,因涉及的情况比较多,如果持续一周以上不见好转,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
当然,如果孕期生病了,不药博士也不建议大家忍着不去看医生,也不吃药,这样反而胎儿不利,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孕妇是否能用?
金银花颗粒从多年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在正规的应用剂量下,并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孕妇是特殊人群,用药考虑要慎之又慎,不是任何药都能乱用的,就拿金银花颗粒来说,也要严格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孕妇可以用,但是要慎用,对于脾胃虚寒的孕妇来说,容易出现轻度的腹泻。
单纯的金银花露,孕妇是可以喝的,里面只有金银花,而且浓度相对比较低,孕妇如果出现风热症状,可以辅助降火用,小儿也可以喝,可排出痱毒,暑热解渴等。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问诊。我知道,自从今年五月份被诊断出甲亢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生沟通,寻求治疗方案。
医生***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心率过快的情况。在我服用了赛治(甲巯咪唑)一个月后,药量调整为早晚各半粒(每粒10mg),心率已经恢复正常。这让我对治疗效果充满了信心。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提到了近两个月的报告单,希望了解症状是否有改善。医生***耐心地查阅了我的报告,告诉我目前甲减的情况不算严重,没有症状。他还告诉我,可以开始吃加碘盐,但海鲜要控制。
在讨论过程中,我还询问了是否需要吃其他药物来改善甲减。医生***告诉我,目前不需要,只要按照现在的剂量继续服用赛治即可。他还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负责。虽然只是通过网络交流,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和耐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会越来越好。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心情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我的孩子,才7岁,已经被诊断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无助和恐惧。每天早上,我都要给他喂药,看到他小小的身体承受着这个疾病的折磨,我心如刀绞。
那天,他的促甲状腺激素终于恢复正常了,我心中一喜,立即联系了我们的主治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我得到了医生的及时回复。医生告诉我,即使激素水平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药,以维持激素水平的稳定。
我感谢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它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家长,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疾病,才能更好地照顾我的孩子。
5月15日,我国迎来了第二十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成就梦想”。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专家指出,碘缺乏病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危害极大,科学补碘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关键。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引起的一种疾病,轻度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严重缺碘则可能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胎儿死亡、畸形或流产,以及儿童生长缓慢、发育障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碘缺乏还会影响胎儿、婴幼儿和儿童脑组织发育,造成不可恢复的智力损伤。
从母亲怀孕到胎儿出生后的两周岁以内,是胎儿和婴幼儿脑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碘和甲状腺激素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任何程度的碘营养不足,都可能造成大脑不可康复的损伤。因此,碘被誉为宝宝大脑发育的“智力元素”。
预防碘缺乏病的最好办法是食用碘盐。专家建议,碘盐应存放在深颜色不透明加盖的器皿中,避免日光直射和吸潮,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烹饪食物时,不要过早放入碘盐,以避免碘营养丢失。
然而,补碘并非越多越好。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正常成人每日需碘量约为75微克。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则。缺碘不严重地区的人群,只要正常食用合格碘盐就能纠正碘营养不良,不需要再食用其他含碘保健品或碘强化食品。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因治疗需要可遵医嘱不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较高剂量的碘,也不宜食用碘盐。
那天,阳光明媚,小明的妈妈带着他来到了线上互联网医院的小儿内科。小明因为误服了大量优甲乐,这让原本快乐的家庭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医生通过线上问诊,详细了解了小明误服的剂量、时间以及他的身体状况。医生温和而耐心地与小明妈妈沟通,询问了小明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医生的专业和细致让小明妈妈感到安心。
医生指出,小明的情况需要立即处理,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经过一番沟通,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门诊输注葡萄糖促进药物排除,并建议大量饮水。
然而,小明妈妈还是有些担忧,担心这种治疗方法是否足够有效。医生再次耐心解释,虽然无法完全排除药物,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减轻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随后,医生建议小明进行血液透析,并询问了小明妈妈是否愿意尝试。经过一番思考,小明妈妈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带着小明前往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行透析治疗。
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小明的病情,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3-5天的治疗,小明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医生再次提醒小明妈妈,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确保小明的健康。
这段经历让小明妈妈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她感激地说:“感谢医生的专业指导,是你们让小明重新拥有了健康的生活。”
我怀孕期间被诊断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医生开了优甲乐让我服用。每天早上我都会准时吃药,希望宝宝能健康成长。然而,宝宝出生后不久,医生告诉我们宝宝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值偏高,这让我非常担心。我们带宝宝去医院复查,结果依然显示TSH高。医生建议我们到儿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五味杂陈,既焦急又无助。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不想让宝宝承受任何痛苦和不适。
在等待就诊的日子里,我开始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到儿童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成人不同,TSH升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和发育。这种情况下,及早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在网上找到了很多关于儿童甲状腺问题的讨论和分享,看到其他家长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我们决定积极配合医生,给宝宝最好的治疗和照顾。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宝宝的TSH值逐渐恢复正常。医生告诉我们,宝宝的甲状腺功能正在逐步改善,生长发育也在正常范围内。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感谢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关心。现在,宝宝已经健康成长,活泼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
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中广泛应用,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 尿碱化药:与尿碱化药合用,可增加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其排泄增多,从而提高疗效。
2. 对氨基苯甲酸:与对氨基苯甲酸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不建议联合使用。
3. 蛋白结合部位竞争: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可取代其他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导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发生毒性反应。如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等,需调整剂量或避免联合使用。
4. 骨髓抑制药:与骨髓抑制药合用,可能增强其对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需严密观察,必要时调整剂量。
5. 溶栓药物:与溶栓药物合用,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需谨慎联合使用。
6. 肝毒性药物:与肝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需监测肝功能。
7. 光敏药物:与光敏药物合用,可能发生光敏作用相加,需避免联合使用。
8. 维生素K:接受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9. 乌洛托品: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增加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
10. 保泰松: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增强其作用。
11. 磺吡酮:与磺吡酮合用,可减少后者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且持久,产生毒性反应,需调整剂量。
12. 华法林: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增强其抗凝作用,需调整剂量。
13. 环孢素:与环孢素合用,可增加肾毒性。
14. 叶酸拮抗药:不宜与抗肿瘤药、2,4-二氨基嘧啶类药物合用,也不宜在应用其他叶酸拮抗药治疗的疗程之间应用,有产生骨髓再生不良或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可能。
15. 氨苯砜:不宜与氨苯砜合用,增加副作用,尤其是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生。
16. 青霉素类药物:避免与青霉素类药物合用,干扰其杀菌作用。
总之,小儿双磺甲氧苄啶颗粒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宝宝在小区的草坪上蹦跳着,欢声笑语。可当他跑回我身边时,我注意到他的大脚趾甲沟有些发红,甚至有轻微的肿胀。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心中不免有些担忧,毕竟我曾经也经历过甲沟炎的折磨。
我决定带宝宝去看医生,但考虑到挂号排队的时间和宝宝的耐心问题,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咨询。打开APP,点击“我的”,再点击“问医生”,输入“儿童甲沟炎”,很快就有医生接诊了。
医生问了宝宝的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是否有脚气的亲属等问题。我一一回答,医生听完后说:“根据您的描述,这种情况考虑甲沟炎的可能大。”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担心宝宝的病情会加重。
医生建议使用水杨酸软膏涂抹,并提醒我注意保持宝宝脚部的卫生。同时,医生也告诫我,如果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病情加重、用药无好转等情况,应立即就诊线上咨询或线下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涂抹了水杨酸软膏,并注意了脚部的清洁和干燥。几天后,宝宝的甲沟炎症状明显减轻,红肿消退,宝宝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近年来,碘缺乏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本文将详细介绍碘缺乏病的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碘缺乏病的症状
碘缺乏病是由于人体摄入碘不足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
二、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碘缺乏病,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四、结语
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通过增加碘摄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和干预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碘缺乏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