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C反应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C反应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赵金坤

c 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者是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于 c 反应蛋白的研究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 c 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研究提示的 c 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c 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 0.068 到 8.2 毫克每升,中值为 0.58 毫克每升,当 c 反应蛋白达到 60 时,提示急性的炎症感染或者是急性的心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反应,需不需要输液,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而定的。

如果患者明显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急性的肺部感染。如果胸片提示肺部呈浸润性阴影,口服药物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必须输液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患者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创伤、外科手术、肿瘤浸润后,c 反应蛋白也可增高,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蛋白缺乏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它的存在与生命的活动密切相连,也是为机体在提高热量。那么如果蛋白质的缺乏会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坏处呢?为什么现在的人群都是在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到底有啥好处?蛋白质在身体内到底是扮演的什么角色?

     

    蛋白质是我们保证机体可以正常运行健康的重要的营养素,同时也是维持和修复机体以及细胞生长所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影响肌肉的生长也在参与着激素的产生,免疫功能的正常维持等各个方面。

     

    作用

    1. 参与机体的构成和代谢

     

    蛋白质是做为一种营养素,它与生命的各个活动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他会参与机体的构成,或者是机体的代谢,也会参与遗传信息的构成,或者代谢,并且还会想机体提供所需的热量。

     

    2. 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不同

     

    蛋白质的种类比较繁多,而且不同食物的来源产生的蛋白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能够被吸收,消化以及利用的程度也不同,而且不同的蛋白质所含有的营养价值也是不同的,且决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是蛋白质中所必需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3. 所需求的蛋白质的量

     

    每个人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的量是不同,在居民膳食的营养参考值总推荐我们成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的摄入量是65克到90克。另外蛋白质所摄入的量会因为人的年龄,体重,劳动的强度不同也会有变化。

    用途

    1.针对特殊的人群营养食品补充剂的蛋白粉,也是作为氨基酸的补充物,可以为老年人,运动员,手术后的病人等人群提供因为蛋白质的缺失而提供所必需的营养品。

     

    2.如果平时的胃口不是很好,或者是自身的消化功能不是很好的人群,减肥的爱美人士,都会因为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导致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如果是未成年的孩童如果缺失蛋白质就会导致发育迟缓,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睡眠不足,贫血,自身的代谢紊乱等各种各样的疾病。

     

     

    以上是蛋白粉的作用和用途,蛋白质作为我们身体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我们是一定要注意的,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可以去检查一下是不是蛋白质的缺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总也应该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保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 鸡蛋的营养价值极高,几乎“包揽”了人体所需的全部七大类营养元素。多吃鸡蛋,好处不小,有保护肝脏、抗衰老、促进婴幼儿发育等众多功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鸡蛋中的五大主要营养成分。

     

     

    1.   蛋白质

     

    鸡蛋的营养元素中13%~15%是蛋白质,主要包括卵蛋白和卵球蛋白两种[1]。它们都属于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那么,什么是优质蛋白质呢?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拼接”而成。人体一共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我们就把这8种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完全蛋白;所含蛋白质不但种类齐全,而且比例接近人体氨基酸的,则被称为优质蛋白[2]

     

    优质蛋白的好处在于吸收利用率极高,这是因为优质蛋白的“氨基酸模式”和人体非常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进而高效地转化为人体蛋白。而在所有优质蛋白中,鸡蛋蛋白更是“独占鳌头”,其吸收率高达99.6%。相比而言,肉类蛋白虽然含量更高,吸收率却稍逊一筹,比如猪肉蛋白的吸收率只有84%,牛肉蛋白的吸收率只有81%[1]

     

     

    2.   脂质

     

    鸡蛋中11%~15%是脂肪,这一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中[1]。除此之外,蛋黄还富含卵磷脂,卵磷脂进入血液后,能“乳化”血浆中的胆固醇和脂肪,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从而避免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   无机盐

     

    鸡蛋还富含无机盐,含量最高的是磷元素,大部分“储存”在卵磷脂中,其次是钙、铁等元素[3]。这些矿物质不但是人体结构的“基石”,还是人体功能的“助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维生素

     

    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叶酸和泛酸等[3]。维生素A能“明目”,维生素E能“抗衰”,烟酸有助于生长发育……鸡蛋作为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能对人体健康提供方方面面的好处。

     

     

    5.   胆碱

     

    最后,鸡蛋富含胆碱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胎儿脑组织的发育[4]。所以,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可以适当多吃鸡蛋。

     

    每人每天2个鸡蛋,能获得蛋白质14.7g、脂肪11.6g、糖1.6g、磷210mg、钙55mg、维生素B10.16mg[1]……可见,要想补充营养,鸡蛋无疑是上上之选。不过吃鸡蛋也有一些讲究,首先不能吃生鸡蛋,其次不能和糖一起烹煮,最后也不能吃得过多哟[5]

     

    【参考文献】
    [1]武星户.科学吃鸡蛋 营养高、利保健[J].药物与人,2011(5):68-69.
    [2]吴桐春主编. 病毒性肝炎咨询[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07.
    [3]郑颜,胥清翠,范丽霞,董燕婕,赵善仓,李大鹏.鸡蛋营养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01):45-50.
    [4]鸡蛋可促进脑发育  用作婴幼儿辅食营养高[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01):269.
    [5]沈慧乐.鸡蛋与人类健康[J].中国家禽,2008,30(17):57-58.
    [6]吃鸡蛋有讲究[J]. 中国食品,2012(2).
  • 说到蛋白质补充,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牛肉、牛奶、鸡蛋。然而,经过研究指出,补充植物蛋白如豆制品更健康,可以降低死亡率。过去被认为是健康食品的鸡蛋也被归类为不健康蛋白质。

     

    植物人的蛋白质比动物的好吗?

    有研究指出,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占总营养素的15%,其中60%是动物蛋白,40%是植物蛋白,所以仔细选择蛋白质很重要。营养学家指出,动物蛋白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钠和胆固醇,对健康有害,例如,它可能引起炎症或影响肠道菌群。营养学家指出,大多数的肉类是通过高温烘烤或油煎来烹饪的,这会氧化饱和脂肪,对身体有害。

     

    另外,虽然有一部分人由于豆类中含有的低聚糖容易胀气,在豆类得消化过程中可能会抑制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是这些缺点在保护身体和预防癌症这些方面不如豆类的好处。

    如何简单摄取植物蛋白?营养师:豆浆+豆腐就可以了。

    这项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符合近年来的饮食趋势。营养专家建议,增加杂粮、果蔬、豆类等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肉类、加工肉类及牛奶的摄入量。研究还建议,每摄入1000卡热量,最好用植物蛋白代替10克动物蛋白。实际上很简单。每人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需要摄入20克植物蛋白,相当于3份蛋白食品。

     

     

    一瓶450毫升无糖豆奶含蛋白质约15克,可满足2/3的植物蛋白需求。“红烧食品中常吃的小方豆干有2个,其他如2块豆腐、半盒嫩豆腐等都是1蛋白。”

     

    相反,你不用担心。减少食用红肉、肥肉或加工过的肉类,或减少每餐的肉食,可多吃豆腐和豆角。很简单。“早餐一份汉堡牛排,再来一杯。450cc豆奶都可以。”

    鸡蛋是不健康的蛋白质?不要在高温高油下烹饪。

    研究还将鸡蛋归类为“不健康”蛋白质,称更换鸡蛋可以降低死亡率。然而,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营养学家认为,鸡蛋仍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不应该被污渍弄脏。陆还说,鸡蛋富含维生素磷脂酰胆碱和蛋白质。只要注意烹饪方法,用开水代替高温油炸,鸡蛋就是好食物。

  • 之前在急诊科的一天中午(下班时间),一个40多岁的壮汉,捂着腹部,由他老婆陪着走进来,说胃痛,有点心慌,肩膀也不舒服。急诊医生一听这话迅速让病人躺到急诊病床上,给病人做心电图,心电图没做完,病人额头就开始直冒冷汗,嘴唇青紫,面容痛苦。

     

     

    心电图结果显示,该男子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幸亏抢救及时,差点一条人命就没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这样一个看起来平常的不起眼的胃痛瞬息之间就差点变成了杀人凶手?单纯的胃痛和心肌梗死引起的胃痛又该怎么区分?如何判断?

     

    正如心电图所示,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胃痛,但其实病人所患的是心梗。心肌梗死,是一种因为心肌供养需要和动脉血供之间的不平衡所引发的急性心肌坏死。根据心梗的位置和面积的不同而对心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心梗发作的高危人群是中老年男性,有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是有家族病史的患者。

     

     

    除此之外,长期抽烟嗜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强体力劳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也是高危诱因。心梗发作时典型的表现是胸前区压榨样痛或有闷胀感,心律不齐、心悸,大汗不止、呼吸急促、晕厥等。

     

    有些跟心脏看起来没有关联的症状也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比如这个患者的胃痛,肩膀痛,还有一些如烦躁、坐立不安、牙痛、胃胀、呕吐等。心梗急性发作时若不及时抢救,会造成心力衰竭进而威胁到患者生命。

     

    与心梗不同,胃痛常表现为隐痛、刺痛,一般呈缓慢性长期发作,长期饮食不健康,不吃早餐、偏食、饱食或者情绪长期压抑等是其主要诱因。主要由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饮食生冷、坚硬、不易消化等,均会引发胃痛的症状,但一般不会伴有胸前区压榨样疼或者闷胀感、濒死感等。

     

    该患者虽然无心绞痛病史,且体重壮实,但明显超标、有长期饮酒史。发作之前十几天,为了赶进度,他一直在工地加班干活,之前他的胃部并无不适,且他的伴随症状心慌和肩膀不适,这些都是心梗发作的危险信号。单纯的胃痛和心梗引起的胃痛有时候可能没那么明显的区别,那么最稳妥的处理方式是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以免耽误病情,抱憾终身!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常见病。我们常见的冠心病,脑梗塞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你又了解哪些东西呢?

     

     

    一、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推手和诱因,也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概率明显升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反过来也会诱发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所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诱发,可谓是“狼狈为奸”“亢泄一气”。


    二、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有什么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减少等多数原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一再降低,我们身边不乏一二十岁就出现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这些年轻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比比皆是。但年龄仍然是左右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概率越高。但年龄不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唯一条件。


    三、四十岁出现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年龄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处理方法都大致相同,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血压的控制,并把血压控制达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则根据其程度,发生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药物介入手术等相关治疗。所以40岁并不是一个决定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40岁的年龄就发生高血压,更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戒除不良习惯,必要时合理的药物应用,才能避免悲剧在年轻时发生。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理改变,所谓动脉粥样硬化,多是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脂质的沉着,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从而导致的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生老病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人指出,从出生开始,人们就开始有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病因,因为其狭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疾病也就不尽相同。如发生在心脏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发生在脑部的可形成脑血管疾病,发生于外周血管的粥样硬化,可导致外周血管疾病。

     

     

    二、动脉硬化能恢复吗?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一系列心、脑、外周等血管病的基础,正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个进展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基本是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

     

    就好比人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岁一样,老去的一岁是永远无法回去的。

     

    三、怎样发现并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现和诊断主要有几种方法:

     

    1.血管彩超,血管彩超可以发现诸如颈动脉斑块,下肢等外周动脉斑块,是较为简单的斑块检查方法。

     

    2.CT检查,CTA血管成像技术,是发现血管狭窄或者斑块的常用手段之一,其血管成像可以对血管壁情况较好的识别和诊断,但操作比彩超更为复杂。其实普通的CT平扫也可以发现较大的动脉粥样斑块以及钙化,但相比血管CT成像,其识别率非常低。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检查方法,但其有创性和风险相比CT和彩超也更为危险,而且其检查成本也更为高昂。

     

    4.其他方法,比如血管内超声,光学相 干成像,MRI等等,也可以发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但相比来讲,其使用频率更低。

     

    四、怎样治疗?

     

    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一般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药物,其次还需要针对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针对斑块较重,有因为斑块导致的相关症状的疾病,有可能需要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型术以及支架植入等。

     

    3.外科手术,当斑块导致有相关症状,而且需要干预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外科干预主要是斑块剥脱或者搭桥治疗等。

     

    4.生活方式干预,所有的斑块一旦确诊或者发现,都需要生活方式等行为干预,需要拒绝不良生活习惯,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单纯的药物、介入和外科等治疗,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治疗肯定会无功而返。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36岁二胎爸爸猝死,与妻子聊天记录曝光:2019年,别拿生命开玩笑;年仅25岁!清晨男硕士猝死家中,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新年第一天就有跑友猝死”等一系列的猝死新闻。

     

    这些新闻并没有在耸人听闻,因为这样的例子其实数不胜数。据调查统计,我国每天约有1400人猝死,现如今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01 猝死发生前有什么异常感觉要注意?

     

    猝死是可以发生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的任意一个人身上。即使你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事,生龙活虎的,也不能肯定猝死不会找上你。

     

    但是,猝死发生前还是会有预兆出现的。小编总结了以下情况:

     

    1.不明原因的疲乏、晕厥;

    2.眼前发黑;

    3.心慌、心跳过缓;

    4.胸闷、胸痛、气促;

    5.手臂或者肩颈出现放射痛;

    6.颈部、后背、手心以及脚掌突然大量出汗;

    7.反复发生的肠胃不畅及不适;

    8.四肢无诱因麻木等。

     

    当出现以上的情况后,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呢?小编我也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做好预防。

     

    第一点,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人。这类人群发生猝死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当感到身体有任何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去尽早医院检查。

     

    第二点,因为现如今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差,暴饮暴食、生活压力大、运动量的减少都已成为常态。但这些也正是猝死的诱因,所以大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应急急救,即心肺复苏术。当出现猝死情况时,医学急救有一个黄金4分钟。如果在这4分钟当中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术,使血液恢复回流,能大大地减少猝死的可能。

     

    02 智能手表监测血氧和心率能否有指导意义呢?

     

    智能手表在近些年来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其功能的强大自然是它最大的优势。

     

    能够测心率,走路的步数,还能监测血氧和睡眠的质量等。其中关于血氧和心率的准确性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小编我查找了各种资料。

     

    如果是说跟医学研究上要求的“准”的标准比较来说,这是任何智能手表没办法做得到的。毕竟它不是医疗器械哦!但是智能手表的监测数据跟医疗器械相比,误差介乎3.3%~6.2%之间,属于合理的范围。

     

    所以呢,智能手表虽然不能精准地反应心率和血氧的数值,但其数值一样能起到监测人体机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汤豫.心电学检查在心脏性猝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的预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0):3609-3611.
    [2]余素素,彭欣悦,李凌峰,张一凡,郑亚豪,吴轩,张航,孔春丽,林嘉怡,陈家杰,张文娟.大学生对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04):415-419.

     

    Apple Watch健康管家,专业医生团队为您指定智能健康管理计划,为您生成系统健康数据,异常问题及时干预。文末领取专属优惠券, 套装到手价仅需3198!

     

    线上健康管家,尽在手心 ↓↓↓ 

     

    90天健康管理,无限次对话,有问题准时提醒,进入会场挑选更多好物↓↓↓ 

     

    使用须知:

    1. 为保证您的服务,请在购买签收后尽快激活您的权益;

    2. 健康管家套装服务权益目前只限购买账号本人使用,无法赠送他人。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见识了心肌梗死的可怕以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呢?

     

    一、不有心存侥幸的心理

     

    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症状初发的时候,因为坚信自己身强力壮,而且年纪轻轻,再加上症状不典型,往往会心存侥幸的认为只是简单的胸部不舒服,心梗不会找上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出现持续的不舒服,尤其是颈部及以下,腹部以上的持续不适,更需要警惕。

     

     

    二、简单识别是否为心梗

     

    心肌梗死的识别,需要记住心梗的典型症状,如果是持续的心前区或者后背的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而且伴有大汗淋漓,有可能您已经是心肌梗死了,但不是所有的心梗都这么典型,也不是这么典型的症状都是心梗,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需要更加重视。

     

    三、呼叫专业医生到场

     

    如果考虑心梗,一定呼叫专业医护人员到场,切勿自行前往医院,因为心梗后的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随时要了尔卿卿性命。如果有专业的救援设备在场,会大大提高救治能力。但如果真的距离医院很远,救护车或者医护人员不能赶到现场的话,自行送医也一定要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搬运。

     

    四、学会心肺复苏很重要

     

    心肌梗死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者猝死的人多得很,因为心梗最大的并发症就是这些。所以,学会如何心肺复苏非常重要。毕竟心梗的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院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之前,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心梗后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

     

    五、相信医生勿盲目自信

     

    心肌梗死,到达医院后,一定相信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判断和治疗方法。许多人听到心肌梗死要急诊放支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电话找熟人,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急诊支架啊?”。如果问道专业的心内科医生还好说,如果问到一个其他专业的医生,耽误救治时机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把性命交给离你最近的那个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够了。

     

     

    心肌梗死,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或者救治方法,没有任何一个偏方和简单的救治方法可以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会溶栓的医生,和能做介入治疗的医生团队。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 氢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在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中,阿司匹林可能是最为大家熟知的百年老药,而大家对阿司匹林的认识,也代替不了氢氯吡格雷在过去的十年中为血小板抑制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血小板抑制药物中,阿司匹林是最早使用的,但在后来的临床中,单纯的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对许多疾病已经不够作用强大,所以氢氯吡格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氢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机制和阿司匹林不尽相同,但其最后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血小板被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栓时间也就相应减少。

     

    氢氯吡格雷是两联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常用联合药物。

     

    其药理特性是氢氯吡格雷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氢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产生这种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正是这样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在抗血小板领域的作用,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就是因为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在绝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中,氢氯吡格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除ADP外,氢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氢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有关。所以,氢氯吡格雷一旦起效,其血小板抑制作用就不可恢复,直到新的血小板的产生。

     

     

    而不可逆的特性,也就决定了一旦氢氯吡格雷片出现副作用,比如出现出血并发症,其药物作用不可瞬间被拮抗,就导致了其功能会持续延续到新的血小板产生,也就使得出血的副作用不能被迅速抑制。

     

    所以,新的血小板抑制药物,一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剂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市场的需求。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一位男性38岁患者,父亲与哥哥均在60岁前患过心肌梗死,本人是在药企做研发工作的,对生物医学进展了解的很及时。

     

     

    当出现快步走路时胸骨后与咽部压迫感,休息数分钟很快缓解,意识到自己患的是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到当地医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支近端狭窄90%。他看了很多上海G专家讲的可降解支架如何神奇,决定选择去英国做雅培研发的这种支架。无巧不成书,他接受完生物可降解支架出院三天,便看到了雅培公司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不仅不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反而增加血栓风险。接着强生公司中止了关于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试验。这些坏消息如雷灌顶。患者坐卧不安,通宵不眠,接着不思饮食。担心支架随时出了问题,怎么办?并多次夜间出现濒死感,到急诊查心电图与肌钙蛋白都正常。夜间怕一人独处,也无心思上班。到了上海那个天天讲生物降解支架如何好的专家科里住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支架通畅,其他血管也无问题。出院时建议长期服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防止支架内血栓。至今已用了5年,还不敢停。患者所在城市有一高水平精神病医院,后入住了该医院。经用艾司西酞普兰,症状基本缓解。但他不愿长期用精神科药物,出院后马上停药,症状又复发如初,并越来越重。

     

     

    我向他详细解释,临床试验被随机两组,预后事件的差别是个统计学概率,并非接受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每一例患者都出问题。你已5年多未出问题,没有必要终身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停掉替格瑞洛,保留阿司匹林。应正确看待抗焦虑/抑郁药物,应重新使用并坚持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至少1年。我强调他不吸烟,无高血压,无糖尿病,体重理想,主要是有心肌梗死早发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高,接近6mmol/L,应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家族史应重视,但并非不可变,例如父亲和哥哥患病时没有他汀和依折麦布,也不知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什么水平,现在我们有了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国内许多患者纷纷问我如何看生物可降解支架?我的回答:1、如无需放支架,再好的支架也不要放!2、可降解支架至今仍是“美好的传说”,需要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它比现有支架更好。3、国内一些试验是受生产企业主导影响的专家牵头,尚需更多试验和持续随访以观察结果。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