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子突发血尿、双下肢水肿,竟和扁桃体感染有关?

女子突发血尿、双下肢水肿,竟和扁桃体感染有关?
发表人:梧桐健康

近几日,刘女士总感觉双下肢浮肿,但没有其他不适,她认为可能与最近劳累有关,并没有太在意。不过今晨突然发现尿色发红,且有很多泡沫,双下肢水肿明显严重了,这才来医院就诊。

 

追问病史,发现刘女士在两周前曾有咽痛发热史,经过相关化验检查后,考虑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刘女士一听到自己得了肾炎,十分担忧,不断询问自己是不是最后会变为尿毒症?那么到底什么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扁桃体感染怎么会影响到肾脏?这种肾炎到底严不严重?

 

 

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感染史,如扁桃体发炎或皮肤感染,其中以A型链球菌感染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因A型链球菌中含有某种与肾小球抗原相似的蛋白分子抗原,侵入机体后引起体内免疫反应,最终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其结构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出现突发的血尿、蛋白尿、水肿或高血压等表现,也有少数患者出现无症状的肾小球肾炎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者可伴有心力衰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乃至神志不清,急性肾损伤如血肌酐增高,高血钾等并发症。也会引起尿路附近的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癌或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侵及尿路黏膜时也可以引起血尿。

 

 

本病多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并发症有密切关系,若年龄较大,本来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存在上述并发症的患者短期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更应该积极治疗延缓肾功的进一步恶化。

  
刘女士既往体健,就诊及时,无其他并发症,其预后还是相对可观的,平素应注意休息,对症治疗。因为大家对肾病的认识不是足够深刻,以致一谈及肾脏疾病,就首先想到“尿毒症”这种不死的癌症,十分担忧,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肾病都会发展到尿毒症,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预后也是不同。总之,发现尿液异常或不明原因的水肿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及早诊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三个月来,王女士感觉小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小便量并不多,且排完之后感觉小腹部坠胀不适,仍觉有尿意,此类症状三个月来间断出现四次,每次王女士都自行口服一些消炎药后觉症状好转,所以也没有当回事儿。

     

     

    近日,王女士排尿不畅的症状又出现了,还发现小便有点发红,且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伴有全身发冷,这才来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升高,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09/L,尿液分析:潜血(+),红细胞计数10个,白细胞++,白细胞计数34个。查体为右肾区叩击痛,初步考虑急性肾盂肾炎,建议王女士住院治疗。从王女士最初的症状来看,很像尿路感染,但怎么会发展成这样严重的程度?急性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又有什么联系呢?

    先了解一下 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或组织黏膜引起的炎症,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又称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盂黏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

     

    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分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为膀胱炎。二者均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膀胱炎症状较轻,伴或不伴有血尿;急性肾盂肾炎除了膀胱刺激征外,还伴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及恶心欲吐等,患者自觉腰痛或腹部不适,甚则会出现肉眼血尿,可见于结石损伤组织黏膜或囊肿破裂等继发感染,查体见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点压痛。从以上可见,王女士的症状就是肾盂肾炎的范畴了。

     

    王女士怎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呢?

    入院后完善肾脏B超发现,王女士右肾盂部位可见一较小的结石。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结石损伤组织黏膜引起感染,便出现尿频、尿血。又与王女士半年来一直没有规范治疗尿路感染,自行口服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病原体逆行性感染加重病情有关。

     

    所以说,尿路感染看似简单,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反复尿路感染迁延不愈,应及早专科就诊,查明感染原因,必要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进而降低病原体耐药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门诊同一天遇到两个这样的病人,一个是30岁女性,自诉一有尿就想上厕所,尿急,如果不立马上厕所,就很容易尿裤子;另一个是一位42岁的女性,自诉走路走多了就想上厕所。

     

     

    其实,很多女性朋友,尤其中年发现自己有时候会憋不住尿,在提着重物的时候,在高兴大笑的时候往往不能憋住尿,30岁、42岁的年纪,理论上都不算大,为什么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女性长期憋尿的危害。

     

    1、情绪急躁:如果你憋尿你会感觉到小腹胀痛,憋的时间越长,你的情绪就会越急躁,身体也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情况。这是因为憋尿使膀胱充盈,让你的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就会导致这样不好的效果。

     

    2、腰痛:受压迫的子宫体如果“挤压”到骶骨前面的神经丛,引起腰骶部疼痛。

     

    3、尿失禁:女性身体的结构的特殊,如果长时间憋尿,括约肌会疲劳、无力,从而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4、肾衰竭:当憋尿时不断胀大的膀胱,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会引起尿路感染,甚至还可能引起肾衰竭。

     

    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很有可能跟盆底肌肉松弛有关。盆底肌肉是一组肌肉群,包括位于盆底的多种肌肉,每种肌肉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总之,盆底肌肉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殖系统方面,盆底肌肉中的一些肌肉可以紧紧固定子宫等位置,维持着子宫及其他部位肌肉的收缩,使其发挥正常的功能;在泌尿系统方面,它不仅可以固定膀胱的位置,也可以影响膀胱的开合功能,使其发挥正常的排尿的功能。

     

     

     

    当盆底肌肉松弛后,女性的脏器位置有可能失去支撑而下垂,表现为子宫脱垂、肛门脱出的表现;排尿受到影响,常表现为尿急、憋不住尿或行走一段路就想小便的症状;性生活受到影响,可能表现为性欲下降等。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呢?大多数女性生完孩子后,盆底肌肉可以很好恢复,如果盆底肌肉恢复不好可能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也有些女性在生孩子时,出现难产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影响后期的恢复。有的女性的盆底肌肉松弛并不是由于生产导致的,而是由于后期的体质虚弱,这时就需要加强身体素质。年龄也是一方面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大,肌肉也会慢慢松弛,所以就出现老年人容易尿裤子的现象。

     

    当女性出现脏器脱垂、憋不住尿等症状时,建议挂妇产科咨询。目前,针对于盆底肌肉松弛采用的是盆底肌肉康复疗法,康复之前会做个盆底肌肉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因为生产是盆底肌肉松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议产后42天复查的女性尽量能做这一项检查。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糖友失禁三部曲:频尿、急尿、尿失禁。为什么糖友们容易漏尿或尿失禁?四成以上糖尿病患者超过65岁,高龄群体尿失禁的比例本来就很高,从性别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前列腺肥大,膀胱尿路出口堵塞,影响排尿的女性伴随着生产、肥胖、月经停止等妇科问题,也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关于糖尿病引起的尿失禁,分为急性和慢性。

     

    进一步说明急性高血糖值在3人以上1人以下,其中1人尿多,血糖值高,尿频增加,有些人进厕所尿不出来,慢性高血糖引起膀胱神经系统的病变,膀胱异常收缩失禁不能依靠自觉!

     

     

    尿失禁也被称为社交癌症,大多女性约30%有尿失禁现象,尿漏不仅容易引起会阴部的红肿和溃疡、泌尿道感染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自主能力的丧失和社交障碍。

     

    例如,尿失禁的糖友和孙子一起玩的结果,孙子一靠近就闻到异味,长期引起关系的疏远和自卑感。这里建议糖友和照顾者的家人,从3个方向可以知道是否有尿失禁:

     

    1. 排尿次数增加。通常小便增加的次数是渐进的,很多人可能会疏忽,周围的家人和照顾者也可以帮助观察。

     

    2. 清洗裤子时发现尿味变重。

     

    3. 夜尿次数增加。通常早上起床小便,夜尿次数增加,妨碍睡眠时需要注意。通过体贴和同情心,积极面对尿失禁的糖友中也有因尿失禁而关闭自己的人,发生了很多高龄糖友忧郁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体贴这位温暖的建议在护理时体贴和同情心,和长辈积极面对。

     

    他也特别注意高龄糖友:

     

    1. 确实检查。如果有尿失禁症状,男性应进行腺摄影检查,女性应进行泌尿科、妇科检查。

     

    2. 实行糖控制,避免长期高血糖对膀胱功能的伤害。

     

    3. 减少夜尿问题。白天尽量多喝水,小便,到了晚上不要接触茶和咖啡等利尿饮料,睡觉前尽量排尿,膀胱受损,一次不干净的话,可以多次解决,减少夜尿问题。

     

    4. 适度使用失禁防护产品进行辅助。晚上起床上厕所不仅不方便,还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可以考虑使用成人纸尿布的辅助,减少长辈上厕所,提高整体睡眠质量,维持身心健康。

     

    试穿尿布的第一手体验:真干爽!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尿液泄漏,但我们可以改善生活。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男女专用的防漏尿垫,可以让糖友勇敢地出门,也不怕停止尿液乘坐观光巴士。

     

     

    为了体验尿布的感觉,我们邀请医务人员试穿尿布,没有不舒服,还很清爽。面对高龄社会,大多数人都会到达这一天,无论是治疗、糖控制还是护理,家庭都需要更加体贴和关注,使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日前,门诊见到一名女性尿频患者,患者主诉自己不仅尿频尿痛,还伴有血,怎么回事?

     

    患者上述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的感染。由于细菌入侵导致膀胱的粘膜充血水肿,排尿时会出现疼痛,频率增加,尿急的症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多见于孕妇、老年人,妇女。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容易发生细菌的感染。孕妇由于子宫的增大会压迫泌尿道,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

     

     

    泌尿系感染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你符合上述易感人群,并且出现了典型症状,那么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化验尿常规会检测到白细胞、红细胞及蛋白质,细菌培养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金标准,培养出细菌即可诊断,并且根据细菌敏感试验辅助用药。

     

    一般泌尿系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中也有些患者仅仅有症状,但是尿常规并未见异常,并且多次尿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临床上称为尿道综合征,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和控制排尿的肌肉收缩紊乱有关。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比较简单,预后较好。在急性期注意多喝水,尿液对于泌尿道起到冲刷的作用,促进细菌的排出。对于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的患者给予退烧对症治疗。一般情况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细菌敏感性结果未出来之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

     

    孕妇的要选择毒性小的抗生素,尽量减少对于胎儿的影响。单纯的膀胱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3天,停药1个星期后要复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正常提示炎症消退,可以停止用药。如果尿常规仍然存在红白细胞,提示感染仍在,要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必要时更换抗生素,或者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如果泌尿系感染的症状经常出现,那么要进一步检查原因。完善泌尿系彩超排除是否有泌尿道的畸形,有无梗阻,或者结石。对于孕妇、老人、妇女这些易感人群,平时要注意卫生,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细菌的感染。

     

    单纯的泌尿系感染并不严重,所以不必太担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预后很好。但是如果抗生素治疗并不起作用,感染症状持续存在,那么就不单单是泌尿系感染了,这种情况不排除肾结核的可能,需要注意鉴别。

  • 临床上,虽然痔疮和肠癌都会出现便血的症状,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无论是从出血的特性以及性状来看,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痔疮便血的特点是被动出血,因为痔疮就在肛门区域,所以大便下来的时候容易擦伤痔疮的伤患处,之后导致血液下来。所以通常是在大便排完之后,血才会滴下来,跟粪便不会混合,也没有什么粘液。所以,痔疮都是大便表面有血,手纸上擦拭会带血,而且血液的颜色都是正常的鲜红色。

     

    但是肠癌的出血就是主动出血了。因为肿瘤表面会不断的溃破,进而导致出血和渗血不断,而且肠癌发生的位置都是高于痔疮部位的,血液渗出来后不会流出来,而是和大便混合在了一起,肠癌导致的便血颜色多为黑色或者暗红色的。而且肠癌发病阶段,癌细胞不断破坏直肠粘膜,导致粘液分泌,使得肠道发生感染和流脓,进而大便还会带有粘液和脓液。

     

     

    所以综合来看,痔疮和肠癌可以从三方面来辨别:出血颜色,是否有粘液,跟粪便是否混合。

     

    除此之外,痔疮除了出血一般不会有其他症状,但肠癌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结肠癌复发转移别放弃,术后生存率可达30%

     

    临床上,约50%以上的进展期结直肠癌病人,会发生手术区域内的局部复发和肝、肺等器官的远处转移。所以手术后的规律复查就显得特别重要。及时干预和治疗,可以争取最好的治疗结果。

     

    数据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3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50%以上。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肝脏部位或者肺部的转移,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手术的前后辅助于全身治疗。如果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经过手术前综合治疗,也能得到切除的机会。对于已经不能切除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比如化疗或者辅助靶向药物疗法等,可以有效的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预防复发转移,医生有话说

     

    目前,临床上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早期结肠癌的治愈率可达到90%,没有淋巴结转移的2期病人的治愈率达70-80%,有淋巴结转移的3期病人术后的治愈率为50-60%。

     

    所以对于很多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在治疗后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吃饭还是日常生活的作息,都应该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否则极有可能复发或者转移。

     

    患者除了要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外,定期的复查体检也非常重要。一些病人在手术后前两年复查很积极,但之后可能会放松警惕,这就给病情的复发和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通常,结直肠癌病人治疗结束的前两年,每三个月就要复查一次。治疗结束2年后,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1年复查1次。复查的项目主要是肠镜、B超,胸片、CT、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

     

    只有积极的治疗,治疗后正确的生活方式加上定期的复查,才能保证癌细胞不会卷土重来。

  • 每天尿频对于不处于这种情况的人来说听起来只是“讨厌”,但是对于处于这种情况的人来说,如果每隔半小时甚至每隔10分钟就要尿尿,这种尿频会让人不敢出门喝水,影响工作,所以连和朋友吃饭都不去。即使只在晚上尿频,也会打断睡眠,让你白天感到压抑。可以说尿频是影响你生活的一大问题。

     

     

    尿频的定义。

    其实尿频的定义很严格。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尿5~7次,只要排尿次数大于或等于每天8次,就叫尿频。“至于夜尿症,正常情况下只能是睡前时间。尿完了,晚上又会起来。不管多少次,就算白天没尿,也算是‘尿频’了。”

    但对于50、60岁以上有前列腺肥大的男性来说,夜尿一次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但如果超过两次,也要注意前列腺肥大是否变得严重或者有没有其他问题。除了排尿次数之外,每次排尿量和是否有其他症状也是判断的重要因素,如排尿困难、尿痛、血尿、气泡尿等。都代表不同的疾病,而最常见的症状是尿痛。

    尿频+尿痛。

    单纯性尿频的原因很多,如膀胱过度活动、压力性尿失禁、间质性膀胱炎、衰老等。而且尿痛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是如果尿频和尿痛同时发生,大部分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比如细菌感染和性病。视感染部位而定,会有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炎症,男性也可能有前列腺炎症。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表示,尿路或前列腺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频会导致排尿时烧灼感、骨盆酸或尿道口刺痛;说真的,我会感觉小腹、会阴、背部疼痛。“因为感染引起炎症,炎症会红肿热,所以会有刺痛、肿胀、灼烧感。”

     

    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男生女生常见的原因是“喝水太少,憋着尿,久坐,卫生习惯不好”。长时间坐着、骑自行车、骑摩托车、骑马都会造成骨盆肌肉僵硬,从而导致尿频、尿痛。因为尿液不通畅,久而久之可能变成尿路感染。

     

    尿频也会引起尿路感染。

    这种排尿不畅的状态,也可能是由于尿频造成会阴反复潮湿和残尿。如果卫生习惯不好,很可能形成尿路感染;因此,单纯尿频,如盆腔功能障碍、间质性膀胱炎等,也可能因排尿不畅而引起感染。除了处理感染本身,还要找出尿频的真正原因。

     

    另外,除了感染,如结石卡在尿道、输尿管、肾脏,甚至前列腺,还会引起排尿疼痛,甚至血尿。如果不加治疗,等到结石堵塞了尿液的通道,就很可能造成“水肾”,即肾积水,从而导致肾功能迅速下降,成为慢性肾病、尿毒症,甚至洗肾。

  • 最近又有一例42岁的女子,把便血当作是痔疮,一直没有进行治疗,3年后被诊断为直肠癌。

     

     

    42岁的张女士身体一直都很好,但是一年前开始出现大便带血,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便一直以为是普通的痔疮,就没有去医院进行正规诊断治疗,可是上个月中旬,一直认为的“痔疮”突然发生了变化——便血的颜色开始加深量加大,而且经常腹泻。于是张女士就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直肠癌。

     

    医生告诉他说由于张女士的癌肿的位置离肛门太近,接触肿瘤的时候,同时也得把肛门一并切除,然后再做出一个人造的肛门用来排便。

     

    这个手术虽然把命给保住了,但是对于张女士术后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医生提醒大家:一旦出现长期的,便秘,腹痛,腹泻,或者是长期的便血,大便的形状改变时,应该尽早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可能与直肠癌有关。

     

    近些年来临床上有很多的直肠癌的早期都被误认为是痔疮患者,没有及时的去进行治疗,从而一拖再拖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

     

    清楚的辨别痔疮和直肠癌,将有助于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痔疮有内痔和外痔。内痔会疼,而外痔不疼。痔疮所引起的便血通常是鲜红的,血液与粪便是分离的,是附着于粪便的表面,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的现象,痔疮出血严重时还会出现喷血状。

     

     

    而直肠癌的便血则,是血液与粪便混合在一起,而且血色偏暗红,而且便血呈持续性,不会出现便后滴血的现象。

     

    2.至少除了会引起便血和疼痛以外,并不会引起严重的排便困难,也不会出现身体消瘦贫血,体重减轻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与之相比,直肠癌患者早期除了会出现便中带血以外,还出现排便困难,腹部胀满不适,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尤其是会出现大便变细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会持续的出现,呈现进行性加重。


    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也会有排便不尽感,有时也会感到肛门的下坠,黏液便等症状。除非到了晚期瘤子过大,一般也不会有肿块突出肛门的现象。

     

    3.其实临床上医生最常用来排除痔疮的方法,就是肛门指检,这个检查也就十几块钱,一般低位的痔疮或者是直肠癌都可以被摸出来.

     

    目前为止,有80%的痔疮都可以在直肠指检时被排除。

     

    由于人的手指头的长度有限,因此肛门指检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位置高一点的病变就摸不到了。


    因此,最可靠的还是直肠镜检查,这个方法可以将直肠的一切病变尽收眼底。

     

    对于直肠部位的病变,直肠镜检比B超或是CT更为灵敏,因为B超和CT都不能够发现早期的癌和息肉,但是直肠镜检可以清楚地看到。


    因此,如果能够在直肠癌变之前无症状时做一次肠镜,并且能够及早的发现及早地切除,让它没有癌变的机会,就不会演变到后期严重结果的出现。

  • 每到夏季,天气又湿又热,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手莫名其妙脱皮、长小水疱,痒得难受。

     

    本以为是湿疹,在一通用药后,手竟然开始大块掉皮……

     

    其实,不管是脱皮还是长小水疱,都要弄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被真菌「啃」掉皮的手

     

    手癣——这个病听起来陌生,但在生活中很常见。它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水疱型和鳞屑角化型。

     

    常见表现

     

    ● 水疱型手癣

     

    常从一只手开始长细小水疱,尤其是掌心、食指或拇指的屈面和侧缘,伴有瘙痒。

     

     

    而后水疱干涸脱屑,皮损向四周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可累及全手指、手掌及虎口部位,有继发感染时可形成脓疱。

     

    ● 鳞屑角化型手癣

     

    在一只手开始长小水疱后,病情变化以脱屑为主,病久者呈现角化增厚。

     

    损害多限于一侧,常始于掌心、第二、第三或第四指屈侧和虎口部位,逐渐累及整个手掌,不会感觉到瘙痒。

     

    致病菌

     

    致病菌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等真菌,依地域情况有所不同。

     

    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出汗比较多的部位生长繁殖。

     

    手癣最爱找上这些人

     

    正常人出现手癣的并不多,手癣主要发生在以下四类人群中:

     

    1. 肥胖多汗者。

    2. 妊娠期内分泌失调者。

    3. 糖尿病患者。

    4.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老人、小孩、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其原因主要是与皮肤真菌的生长习性有关。

     

     

    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在炎热季节的指缝、脚趾缝、腹股沟等部位容易感染真菌,特别是夏天出汗较多、肥胖、抵抗力差的人群。

     

    普通人群如果没有及时洗澡、擦身或者扑粉,洗澡后没有及时把手脚上的水擦干,或是穿很久不洗的鞋子、用很久不洗的擦手巾,也容易长真菌。

     

    此外,真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由脚上的足癣传染至手上,也可以因为摸了足癣患者的鞋子、袜子而导致自己感染手癣。

     

    因此,接触公共场所的拖鞋、接触家里其他人的毛巾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告别手癣,从此刻开始

     

    治疗真菌一定要彻底!真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几次用药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真菌并未完全杀死。

     

    很多时候,由于某一部位还有真菌存留,很容易复发,甚至感染到其它部位。

     

    用药时长

     

    • 甲癣:用药时间最长。
    • 脚癣:至少需坚持4~6周左右持续用药。
    • 体癣、手癣和股癣:至少需要坚持2~4周左右持续用药,一定不要见好就收。

     

    用药指南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手足癣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可采用外用药、口服药或二者联合的方案。

     

     

    ● 口服抗真菌药适用人群

     

    1. 受累面积较大。

    2. 角化增厚型皮损。

    3. 浸渍糜烂型。

    4. 顽固、多次复发者。

    5. 外用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者。

    6. 合并其它不利于手足癣治愈的系统疾患(如免疫功能缺陷)等。

     

    参考文献:
    [1]陈莉. 手足癣的健康教育[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出版者不详],2016:2.
    [2].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02):89-93.
    [3]兰晓鸥.手足癣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07):33-34.
    [4]王美华.手足癣常见病原性真菌及其检验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9):2764-2766.DOI:10.19435/j.1672-1721.2019.19.063.

     



  • 扁桃体炎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常见的症状有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发热、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等。少数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可引发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如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等。

     

     

    一、急性扁桃体炎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症状。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其主要症状,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部分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时可出现转头不便。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二、慢性扁桃体炎


    反复多次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是慢性扁桃体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次的症状则多表现为咽干、咽痛,多为隐痛、咽痒、异物感、口臭、咽反射敏感性增强等慢性咽炎的症状;对于增生型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因扁桃体肥大出现打鼾、吞咽及呼吸不畅、言语含糊等症状;也可有一定的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尤其在出现或合并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可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

     

    三、并发症

     

    可引发局部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全身并发症有急性淋巴结炎、急性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由于急性扁桃体炎的炎症突破了扁桃体被膜进入到扁桃体周围,引起来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咽痛、吞咽困难、发热、全身不适。
    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是因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它是急性扁桃体炎的并发症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扁桃体周脓肿的常见致病菌。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部疼痛,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鼻窦炎:鼻窦炎是指化脓性球菌感染鼻窦黏膜引起的化脓性炎,有持续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堵、脓涕、头痛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多数是由于身体某个部位的病毒感染导致的,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烧、头痛以及炎症扩散等症状,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及链球菌。
    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人的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皮下组织引起炎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前期多有感冒发热、皮肤感染等症状。

  • 自从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年近半百的赵女士也动了“怀二胎”的心思。原本月经规律的赵女士,已经两个月没来“大姨妈”了。这几天还总感觉恶心、想吐、不想吃饭,颇像是妊娠反应。“难道是怀上了吗?”赵女士暗暗盘算着。“虽说我已经45岁了,但一直保养得好,月经也很规律,没准儿真是怀上了。”带着一线希望,赵女士买来早早孕试纸测了一下,结果还真是“两道杠”!这可把赵女士高兴坏了,丈夫也为“老来得子”沾沾自喜。

     

     

    自此,赵女士重新享受上了皇后的待遇,好吃好喝、家务归零,一切以养胎、待产为主。过了一个月,赵女士的肚子微微隆起,比一般孕3个月的还略大一些。这天早上,赵女士晨走后回到家,感觉小腹隐隐地疼,过了一阵还出血了。“坏了,该不会是流产了吧?”赵女士赶紧叫上丈夫去医院,这一查,可颠覆了赵女士的期望。原来,赵女士怀的并不是二胎,而是“葡萄胎”。

     

    什么是葡萄胎呢?

     

    众所周知,当健康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正常受精即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胎儿;而“不合格”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则无法正常发育成胚胎,这时就有可能形成葡萄胎。葡萄胎,其实就是异常受精后无法正常发育成胚胎的病变,是因妊娠后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生,间质水肿,终末绒毛转变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相互连接形成串状,因形如“葡萄”而得名,又被称为“水泡样胎块”。

     

    既然不是怀孕,为何赵女士也出现了类似怀孕的症状呢?

     

    这是因为,孕期妇女的早孕反应主要是由于体内产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HCG)。葡萄胎患者由于增生的滋养细胞产生了大量的HCG,故患病者也常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且血清和尿液中也能测出HCG。但葡萄胎患者血清中的HCG含量远高于正常妊娠者,可以作为辅助检查。

     

     

    “我这个病该怎么治呢?”赵女士和丈夫有些顾虑。“先进行清宫术吧。当务之急是清除子宫腔内容物,即先用大号吸管吸出子宫腔内容物,等子宫缩小后再慎重刮宫,一定要将葡萄胎彻底清除。”医生补充道,“做完手术也要定期来查血清中的HCG含量,直到HCG降至正常范围才能放心。取出的内容物还要及时送病理检查,以确定葡萄胎是良性还是恶性,以便于制定后期的治疗方案。”这下赵女士不得不暂且搁置二胎计划了。

     

    小编提醒广大读者,孕龄期妇女一旦出现停经、出血等异常情况,最好及早检查,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判断,以免耽误疾病,延误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