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长注意了!儿童骨折后的护理和康复应该注意这些!

家长注意了!儿童骨折后的护理和康复应该注意这些!
发表人:骨科疾病知识

各位家长们在宝宝不幸遭受到骨折之后,需要细心的护理和照顾。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父母在孩子骨折之后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希望可以给广大的爸爸妈妈们参考。


众所周知宝宝的骨骼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好,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造成骨折和一些外伤,如果长期的外固定有可能会造成肌肉的萎缩,很不利于宝宝以后的身体健康。那么宝宝在发生了骨折之后,要怎么样进行急救呢、治疗和康复呢?

 


首先,家长必须用夹板简单固定损伤部位,制动和抬高患肢,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骨科就诊和治疗,如果有伤口和出血,应该进行加压包扎后再去医院就诊,并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有效地介入正确的康复治疗。

 


其次,家长还必须了解儿童骨折的康复治疗包括两个阶段:骨折复位后石膏固定期是康复治疗的第一阶段,由于在这一时期骨折部位有坚固的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康复治疗的内容可以有如下安排:冷、热疗、低频神经电刺激疗法、损伤部位应尽早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帮助患儿抬高患肢,鼓励其进行肢体远端未固定关节的的主动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肿胀,同时,尽早在不引起病情或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活动和邻近关节的各个轴面的关节活动,先进行轻柔运动,动作缓慢均匀,待肌肉弹性,肌力有所改善后,再逐渐加大运动幅度与运动量,同时定期复查X摄片,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术后及外固定拆除后的综合康复是治疗的第二阶段,康复治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持续的被动训练、热疗、关节松动术、矫形支具的应用等)和增加肌力的训练(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等),这两个阶段的治疗是骨折发生后,孩子全面恢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否则,孩子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功能或功能恢复不佳。


骨科专家指出:在骨折复位和固定之后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这样宝宝的身体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可是如果护理的方法不当的话也有可能会造成其他的后果,还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注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很严重,很容易伤到骨头,导致骨折。骨折对生活影响很大,患者希望早日康复。断骨吃什么可以迅速恢复?断骨之后要注意什么疗愈需要多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被称为“百日伤筋动骨”,骨折两个月仍处于康复期,无法行走。应卧床休息,一般骨折恢复需要2个半月至3个月,到2个月半时,到医院拍片复查,看骨头具体生长情况。在得到医生允许后,才能进行下床行走。

     

    除无法行走外,相关的身体锻炼也应避免。如果不能完全负重,下肢骨折,则应借助拐杖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利于骨折愈合。到了后期,如果恢复状况良好,就可以进行一些逐步康复训练,以帮助骨骼愈合。

     

    骨折愈合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血肿机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一般需要2-3周才能完成,此阶段主要是清除骨折部位血肿,使其形成骨样组织。此第二期为原始骨痂期,一般需要4-8周,根据此名词可了解,透过片子可看到骨折骨痂周围有骨痂阴影,骨折线也不会完全消失。此时可拆外固定,进行一定数量的功能锻炼。第3期为骨痂重建塑型期,此期主要将原始骨痂重建成永久的骨痂,且此过程在成人中约需8-12周,且此过程为骨正常结构。

     

    断骨后,饮食平衡非常重要。骨的愈合与修复需要营养平衡。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等等都要吃,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取,猪皮或猪蹄类食物对身体非常有益。补钙、维生素D、赖氨酸,多吃含钙食品和促进钙吸收的食物,如虾米、芝麻酱、豆制品、奶制品等,对骨折都有好处。多吃些蔬菜水果,可补充维他命和矿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休养期间便秘的发生。润肠效果好的有香蕉,蜂蜜等食物。

     

    许多人会认为,合成骨骼需要钙,因此会盲目地补钙,事实并非如此,骨折后大量摄取钙或磷,会导致骨质中无机组分的增加,导致骨质有机成分和无机组分比例失调。通过这种方式,阻碍了骨骼愈合,从而减缓了愈合进程。

     

     

    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许多人在骨折后会立即减少活动量,导致肢体消化能力减退,如果在此期间再吃难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引起便秘。

     

    术后应尽量避免高强度活动,多卧床休息,饮食应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不可擅自做主,随意活动,这样可以加快愈合速度,使患者早日康复。

     

  •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中耳炎的原因和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中耳炎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
    [1]张良.儿童感冒后易发急性中耳炎[J].医师在线.2020
    [2]王小衡.小儿感冒后,注意中耳炎[J].医师在线.2018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一般提到刮痧,都会与泄热有关,刮痧就是在刮痧板的物理作用下,使毛细血管被动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发生皮下出血而成“痧”。


    中医学认为,外感发热多数因为外邪侵袭人体,肺气闭塞、阳气不得宣通而发热,刮痧通过刺激皮肤、脉络而产生“痧”像,具有刺激人体体表经络腧穴的功能,使人体气血沟通内外,刺激脏腑调节,使阻滞经络的邪气从表面而解,从而使全身的高热退去,达到退热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通过刮痧对局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使表皮细胞释放相应递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释放相关信号使局部散热加快,达到退热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哪些呢?

     

    • 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 背部刮痧后要饮一杯热水
    • 刮痧后不能立刻洗澡
    • 不宜在一个位置反复刮痧

     

    有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 有出血倾向的人,譬如血小板过低,凝血功能不全的
    • 孕妇或身体偏瘦的人
    • 糖尿病患者伤口不容易愈合、或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刮痧会造成皮下充血加速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
    • 体表有囊肿、溃疡、斑疹的地方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病灶处的感染和扩散。

     

     

    无痕刮痧疗法更适合孩子一些


    很多人对刮痧有误解,认为出痧越多越有效,其实并不是这样。刮痧中的“出痧”,是指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通过刮蹭,使皮肤下毛细血管破裂,瘀血渗透到皮肤中形成淤青。


    如果刮不出痧,并不是刮的力道不够大,因为出痧的多少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的人,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不容易出痧;肥胖的人与肌肉健硕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


    对儿童来说,一味的追求出痧反而会伤孩子的身体,《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到小儿生理“稚阴稚阳”的特点:“稚”表示幼小而不成熟,即是说儿童阴气不足,阳气未冲,与成人相比,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无论是推拿还是刮痧,手法都不能过重。否则反而泄了精气,伤了身体。

     

    刮痧力度应由轻到重,不能引起皮肤刺痛感,更要避免刮伤皮肤,刮到皮肤潮红充血或出现发红的小出血点即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生活中,我们一定很熟悉骨裂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意外而导致骨裂,在短时间内我们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这时建议大家一定要马上就医,因为这种情况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对这种情况不太熟悉,所以就一拖再拖,导致情况变得更糟。但还是有许多朋友,毕竟属于上班族,所以如果自己修长了,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那你知道骨裂多久可以治好?

     

     

    一般来说,骨裂是需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正位固定的,这样可以避免骨头持续生长所造成的损伤,一般只需一周左右,骨裂处就会长出新的骨痂,所以在这个时候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推迟治疗,这对身体非常不利。一般在接受正骨前,一定要做透视拍片或观察是否有其它征兆,如果一切正常,需用夹板固定,但夹板固定需一个月左右。

     

    由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将骨骼完全固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骨生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取出,因此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朋友在发生骨裂之后,往往会长时间卧床休息,尽管骨裂在发生初期,确实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但在病情逐渐好转后,我们需要适当增加活动量,并可服用一些滋养有效的药物,或吃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食物,以帮助我们迅速恢复健康。

     

    骨裂多久会好转呢?当然这种情况也因人而异,建议大家还是不要一概而论。由于许多老年朋友出现骨裂的几率较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适当延长一些时间,而且在锻炼时也要适当注意,除此之外如果发现自己15天左右活动关节仍然疼痛,需要立即就医,检查关节情况。对于那些年老的朋友来说,鼓励适当的修复后,再进行适度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适当补充。毕竟骨折后,很容易造成骨钙大量流失。一旦微量元素不足,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可能会出现新的作用。因此,建议应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

     

    除配合治疗外,骨裂患者还必须注意身体的调理。二者互为补充,两者对下骨裂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并非难事。同时也请各位骨裂患者调整好心态,为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 生活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不经意间就会让骨折降临。在运动中如果没有做好保护措施,也容易出现骨折的情况。不管怎样,骨折了以后要尽快的去医院进行治疗,让医生给予处理,不能自己随便处理,不然不仅没有办法恢复,还会出现新的麻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折了以后应该如何保养。

     

     

     

    骨折了以后到底该怎么办?

     

    1、紧急处理:

     

    在生活中不小心受伤了以后,要做好紧急处理。先判断一下自己是否骨折了,如果遭受的撞击很大,骨折的几率很大。如果出现了骨折端的外露,更说明是骨折了。这样的话应该马上帮助患者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或者是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同时如果出现伤口的话,应该用清洁的干毛巾覆盖伤口做好包扎。还要就地取材做临时的固定,有夹板最好,没有夹板可以找木板。

     

    2、紧急止血:

     

    有些骨折的患者,在骨折的时候还会出现流血的情况,大家要特别的注意。如果患者是下肢出血的话,止血带应该绑在患者的大腿中间的部位,不能够绑在膝盖上或者是患者的大腿根上面,而且止血带不能够超过一个半小时。

     

    3、前往医院:

     

    骨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很多朋友平时就大大咧咧的,很容易会因为各种外伤出血骨折的情况。骨折以后,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还要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前往医院处理。医生会进行复位固定,一般是用石膏固定来促进骨折恢复。打石膏的时候要注意很多方面,打完石膏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不要让石膏变质,影响固定效果。医生建议住院就要住院,住院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

     

    4、做好饮食调养

     

    骨折病人是需要加强营养的,营养的摄入能够促进骨骼的恢复。但是在做饮食调养的时候,不要进入一些误区,不要过度进补,不然患者肥胖了在有健康风险的同时,还会给石膏固定带来麻烦。在饮食调养的同时,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因为淤血肿胀还没消退,吃的过于辛辣刺激,不利于恢复。多吃一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物,比如说牛奶、鸡肉、鸡蛋等等,骨头汤不太适合骨折患者去喝,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很低,并且不能被人体吸收,还全是脂肪,喝下去不利于健康。

     

     

    5、康复锻炼:

     

    骨折以后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但是不能长时间的躺在床上。休息三周左右的时候,能够进行一些轻微的关节活动,休息四周以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能够避免肌肉萎缩。什么时候锻炼怎样锻炼,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能自己瞎练,不然会出现反效果。

     

    提醒大家,我们在对骨折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患者的骨折情况,了解患者的骨折原因。如果是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的绞伤等原因时,一般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其次要看一下伤者的情况,如伤肢出现反常的活动肿痛明显,则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如骨折端已外露,肯定已有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 年长者的身体是比较脆弱的,因为当年老时,我们的股骨会更脆弱,出现股骨包括萎缩和松弛,严重者会直接出现骨折。一般发生在年长者身上。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后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在此之后,我们需要对病人进行护理,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下面就具体了解一下。

     

    老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由于碰撞、跌落等原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出现骨折后,及时有效的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如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延误诊治,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危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病人治疗后急于运动,过早负重行走,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影响愈合。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无负重功能练习,逐步进行。

     

    平衡饮食,控制体重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者。为了尽快恢复,应均衡营养,常饮牛奶、豆奶,适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同时,也要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体重增加,减轻骨骼负担。

     

    建议每3个月拍一次x光片,常规检查愈合情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磁共振成像或ECT,以便早期判断愈合情况,使用腋下拐杖帮助行走,减轻体重。

     

    长时间观察病情恶化的股骨颈骨折,短期内难以确定股骨头是否坏死,至少需要观察1年。一年后如无任何不良症状,则恢复良好。这段时间内,病人永远不应该过度负荷运动。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最好观察3年以上。

    老年人如何有效预防骨折?

    合理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和体力活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关节韧带弹性。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加强消化,避免骨质疏松。非常理想的运动项目有扩胸、脊柱伸展、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等。

     

    增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阳光能促进钙磷代谢,从而防止骨质疏松。

     

    劳逸结合:充分休息,如多午休,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减轻疲劳,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从而可减少外伤发生的几率。

     

     

    注意安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造成骨折。比如:①运动时选择安静、人少的地方;②外出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避开交通高峰,有较好的护送支持;⑤上街不要骑自行车或去人多的公共场所;③卫生间放防滑垫;(4)在便池旁安装扶手,地面使用防滑材料;⑤保持夜间照明;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当的照明;⑦使用拐杖。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生股骨头骨折的危险。

  • 很多朋友骨折的时候会伴有明显的外伤,这样的话应该马上帮助患者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或者是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

     

     

    骨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很多朋友平时就大大咧咧的,很容易会因为各种外伤出血骨折的情况。有时候骨折了我们没有办法马上去医院,这个时候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及时的做好急救处理非常的重要。

     

    我们在对骨折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患者的骨折情况,了解患者的骨折原因。如果是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的绞伤等原因时,一般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其次要看一下伤者的情况,如伤肢出现反常的活动肿痛明显,则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如骨折端已外露,肯定已有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有的骨折患者是开放性的伤口,就是说患者伴有明显的外伤,这样的话应该马上帮助患者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或者是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包扎作用,同时也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该注明并在后送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骨折的患者在去医院的时候,还要特别的注意帮助患者进行临时的固定,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固定器材最好用夹板固定,要是没有夹板可就地取材。

     

    有些骨折的患者,在骨折的时候还会出现流血的情况,大家要特别的注意。如果患者是下肢出血的话,止血带应该绑在患者的大腿中间的部位,不能够绑在膝盖上或者是患者的大腿根上面,而且止血带不能够超过一个半小时。

     

  • 骨质增生是每个人都较为熟悉的骨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的时候关节软骨、腰椎间盘以及人的韧带组织都是有可能发生病变的,在关节的边缘会有骨刺形成,患者的感觉是相当疼痛的。那就得赶紧去接受治疗,光治疗还不行,还得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就来看看到底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在疾病急性期疼痛较重,要尽量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量。患者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这不仅有效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而且还能为炎症的消散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要尽快用药,采用口服和外用药综合疗法控制病情的发展。

     


    其次,老年患者要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临床发现肥胖患者一般骨质增生发生在膝关节,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膝关节的负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第三,在疾病恢复期间,要避免收到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的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劳会刺激关节及周围组织再度炎变,而导致病情的复发。再者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练,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如长期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患者,应注意在工间休息时变换一下姿势。

     


    第四,患病期间要均衡饮食。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凤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马铃薯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而生物类黄酮可以预防自由基的破坏,减缓发炎反应,加速运动伤害的复原及强化胶质的形成。


    骨质增生患者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希望不幸得骨质增生的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上面文章中的几个要点,这样您的身体就不会受到那么多折磨了,生活得也会舒服很多。骨质增生患者还得多出去运动,这样有助于康复。

  • 众所周知,人一到中年,各种骨骼问题就会出现,像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等。这些骨骼问题大部分都是骨密度下降导致的。如果想要避免中年骨骼问题,就要趁着年轻抓紧对骨密度进行储备!大多数人不了解,骨密度的储备,在我们孩童时代就应该开始了。如果在孩童时代有效的进行骨密度储备,到了中年,骨骼就会有扎实的基础!

    一.骨质增长高峰

     

    儿童青少年期是骨骼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孩子长身高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一旦错过,我们再怎么补充营养都不行了。所以,保证孩子的钙营养对他一生的身高尤其重要。中国儿童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但实际的平均补钙量低于400毫克。这个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补钙。

     

    二.钙的储藏期

     

    钙的储藏期在22~35岁。从22岁开始,骨骼虽然不会继续长,但是骨头会储存更多的钙质强健骨骼,直到35岁左右形成骨峰值,也就是存到一生中最多的骨质。这个阶段存钙就像存钱,中年的时候钱存得够多,老年的时候才够用,中年存得少,老年的骨质疏松就来得早。

     

    三.钙的流失期

     

    从35岁开始,骨骼中的钙大约以每年1%的速度在流失。如果一个人活到70岁,他的骨质流失将达到35%,这也意味着他那时的骨骼重量只有年轻时的65%。骨骼是支撑起我们身体体重的支柱,当中老年人体重增加时,骨质却疏松了,所以经常会腰酸背疼、弯腰驼背。所以中老年人需要注意多补钙。人体骨质变化有规律,抓住规律进行钙质的补充将事半功倍!补钙是人一生都应该重视的功课哦!

     

    四、小孩如何增加骨密度

     

    1.含钙食物:牛奶是钙质的最好来源之一,而钙是骨骼强健的基石。小孩增加骨密度可以多吃含钙的食物,例如牛奶、酸奶、奶油、奶酪等都可以帮助孩子们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

     

    2.含锌食物:小孩多吃含锌的食物可以增加骨密度,含锌的食物有肉类、鱼虾、牛奶、鸡蛋、大豆以及贝壳类海鲜等。

     

    3.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钙沉积在骨骼中。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蛋黄、鱼、动物肝脏等食物。另外就是多鼓励孩子晒太阳。因为我们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除食物供给一小部分以外,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日光照射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而获得。大豆蛋白可以促进钙吸收利用,防止骨质疏松,增进骨密度,维护骨健康。蛋白质是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的载体和受体,能帮助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还能增强免疫、促进成长。

    骨密度是我们骨骼健康年轻的一个指标。如果年轻时不多加注意,到老了我们的骨骼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大家要注意提前储备骨密度!孩童时期一定要补充优质的蛋白和钙。

  • 髌骨骨折之后,患者的身体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疾病的治疗有很多的方面,我们只要及时的做好各种生活性的处理和护理,疾病的治疗效果就会出现,但是很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我们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多角度的配合治疗髌骨骨折这种疾病,这样才会达到目的,从而有效的做好治疗。

     

     

    对于骨折这种疾病来说是一种可以影响到患者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为此就需要积极地做好护理和处理以及疾病的治疗,如果是髌骨出现骨折之后,患者的痛苦就会增加,但是我们对于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深入的时候,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髌骨骨折的护理知识有什么呢?

     

    髌骨骨折的患者可以多进食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说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恢复,当然了患者也会存在着疾病的不适感,有时候做好患者的疾病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还是需要积极地做好了解。

     

    髌骨骨折的患者的患者最好做好心里护理,因为骨折之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做好患者的心里护理,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和耐心,这样才会达到处理疾病的目的,增加疾病治疗的效果。

     

    髌骨骨折的患者需要休息,但是一定量的运动还是需要有的,患者最好及时的做好穿上运动,这样可以增加疾病治疗的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加的舒适和健康,患者对于自己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髌骨骨折可以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下降,为此康复治疗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就需要积极保持一定的生活方式,及时的做好各项生活护理,这样才是最好的。

     

    其实专家仅仅是阐述了髌骨骨折疾病的重要方面,患者也会存在着其他的疾病处理药物,不同的人群对于疾病的形成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治疗和处理以及护理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治疗,只有这样髌骨骨折的患者才会增加治疗信心。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