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足跟疼痛,有骨刺,用1种中药+陈醋熏洗

足跟疼痛,有骨刺,用1种中药+陈醋熏洗
发表人:王老师讲中医

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据报道,在所有因足部疾患而就诊的患者中,有15%为跟痛症,而其中73%由跟骨骨刺引起。跟骨骨刺是跟骨结节处向前延伸的骨赘。其尖端埋于跖筋膜和趾短屈肌腱起点内,引起跟骨骨刺的原因多为跟垫组织退变后,跟底承受的压力直接传导到跟骨,刺激局部韧带、筋膜、骨膜,致充血、水肿、成骨及骨化,亦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跟骨骨刺是其附着组织炎性刺激后的最终结果。

 

跟骨骨刺主要表现为站立或走路时间久了,足跟会产生疼痛,走路时路面不平或踩到石子时则会产生剧烈疼痛。多由长期劳累、气血瘀滞、筋骨失养、经络不通所致。

 

 

我常用威灵仙煎液配合老陈醋熏洗足跟,收效满意。方法是:用威灵仙100克,加水2000毫升,开锅半小时后,下火,将药液倒入盆中,等到药液不烫手时,再加入老陈醋50毫升,开始浸泡患处。每日1次,每次1小时,10天为1疗程。中医认为: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具有通络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陈醋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肿的作用。二药同用可以缓解疼痛,当然骨刺是化不掉的。

 

中老年人足跟痛多是跟骨骨刺引起,其表现除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局部肿胀,夜间疼痛,早晨脚跟不能着地,需要用手按摩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着地。严重影响生活和劳动能力。除了用上方外,也可以不用陈醋,单用威灵仙400克,煎取药液600毫升,每天熏洗患侧足跟2次,每次半小时,15天为1疗程。

 

 

跟骨骨刺一旦形成,治疗有一定难度,如果提前预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跟骨骨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鞋。要求鞋底软而宽松,不要穿高跟鞋,尽量减少足底与鞋的磨擦。

 

2、选择鞋垫,应该厚一点,并且要软。目的也是减少摩擦。

 

3、减少跑、跳等足部运动,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减少疼痛。

 

4、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食品。如葡萄、橘子、香蕉、土豆、番茄、芒果等等,可以帮助运动伤害的恢复、减少炎性反应。

 

5、节食减肥。目的是减轻骨与关节的压力,防止骨刺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跟骨骨刺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咳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也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咳嗽的时候,一般还会伴有其他并发症,比如说不少人咳嗽的时候,会出现肋骨下方疼痛的问题。那么咳久了肋骨下痛怎么办?

     


    1,肋骨软骨炎引起


    咳嗽引发肋骨疼还可考虑是肋骨软骨炎引起的;肋骨软骨炎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局部明显压痛,以第2、3肋软骨最为多见,深吸气、咳嗽或上肢活动,肋骨疼痛情况会加重。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要多于男性,老年人也时有发生。疼痛严重时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2,支气管炎引起


    咳嗽引发肋骨疼还可能是患有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炎的形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得当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而强烈的咳嗽可导致肋骨间肌肉疼痛。吸烟、空气污染、烟雾粉尘、过敏等都是导致支气管炎的罪魁祸首,在平时我们多注意自我防护,控制预防本病的发生。


    3,胸膜炎引起


    胸膜炎又称“肋膜炎”,主要是由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它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胸痛是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常常是在深呼吸或咳嗽而疼痛加剧常伴有肋间刺痛或针扎样痛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发生且疼痛比较严重者可先到医院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痰菌等检查。如果确诊为本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进行炎症治疗。


    4,咳嗽牵拉时引起


    很多人在感冒时出现的一个表现就是咳嗽,有时候一咳嗽就会引起肺部强烈的收缩或者扩展,肺部的强烈反应动作会牵拉到其他组织的反应,像肺部和肋骨相互摩擦,就可能引发疼痛的发生。


    5,胸腔气压改变引起


    一般因某些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引发咳嗽,用力咳嗽时胸中的气压发生改变,会冲击胸膜,膈肌,肋间肌而出现一咳嗽肋骨就疼。要及时治疗原发病,咳嗽停止后,肋骨疼痛自然消失。

     

     

     

    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你已经对肋骨下痛的原因有所了解。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 近日,笔者在临床上遇到几例带状疱疹的患者,他们都反应放血疗法效果好,能很快消除疼痛,并且疼痛能大大减轻,甚至不留后遗症。今天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带状疱疹,以及中医放血疗法的具体步骤。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颈、胸胁及腰部。一般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止疼痛、营养神经以及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必要时会使用抗生素,但是没什么特效药物,并且容易遗留神经痛后遗症。

     

    中医将其归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的范畴,临床上该病的发病率极高。主要是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伴有局部皮肤的烧灼感,或麻木感,或是其他异样感觉。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湿热、实热有关,治疗上以清肝火、通经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中医放血疗法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容易操作。先是局部放血。取疱疹患部 ( 如患侧胸、腹、背部、肋间神经分布处等 )瘀络和皮肤异常颜色区为治疗部位,充分暴露皮肤,找局部阿是穴(即疼痛感较别处更明显的穴位),并给予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5-10点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闪火拔罐,每日拔3-5罐;或者可以拔罐后留罐5-10分钟,一般出血3-5ml,但出血量视年龄、体质、疼痛的程度以及出血的颜色而定,不可拘泥。取罐之后需要再次消毒。一般每日1次,通常3次治疗后就能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疼痛。

     

     

    虽然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不建议在家自己治疗,还是要去医院针灸科就医。也可以配合中药治疗,但通常而言,刺络拔罐效果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病一定要在刚发的时候就立马就医,效果明显且恢复较快,不能拖延太久,否则时间一长不管是什么疗法,效果也终究有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腻油炸类食物,以及甜食和发物,这些都会导致内热更甚,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科普,临床应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昨天晚上,和朋友们去火锅店吃刷肉羊,锅底的名字叫“子母锅”,中间漂着鲜红的辣椒和无数的花椒,让人味蕾爽到极致。朋友们每吃完一口都透着一种狰狞的表情,而我却很享受这种麻辣的感觉,不只在火锅店,大部分饭店餐桌上的佳肴,都会有这样一种让人既爱又恨的佐料——花椒。

     

     

    其实,花椒不仅是美食佐料,还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花椒可以用来治疗人们的“难言之隐”——痔疮。古人云“十人九痔”,说明痔疮的患病率很高,更何况在这美食当道的社会,嗜辣的食客数不胜举,因此痔疮患者也越来越多。花椒能治痔疮,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深入了解这种药食同源的佳品。

     

    花椒,又名蜀椒、川椒、山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其味辛、性温,入脾、胃、肾三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花椒既是美食佐料,又是治疗痔疮的妙药,简单又省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花椒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临床上,很多痔疮患者得病后难以启齿,自己去药店随便买点药膏,涂抹后效果并不理想。说到痔疮,中医认为该病“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疼痛、脱出,治疗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原则。

     

    现在,为了帮助痔疮患者解除病痛,与大家分享一首简单又实用的家庭常备方。

     

     

    处方由花椒10g,食用盐3g组成。将花椒用纱布包好,加入适量的水,加入开锅后,煎煮15分钟。关火将药液倒入盆中,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再坐浴,全程15分钟,早晚各1次。

     

    花椒温中止痛,盐水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治疗肛门局部炎症,两者合用共奏消肿止痛之功效。对于痔疮较轻,且不愿意就医的患者,乃是良方也。当然,出血、疼痛较严重的,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另外,由于花椒辛温,孕妇、阴虚火旺患者不宜使用此方。

     

    如果你患有痔疮,还等什么,不妨一试,告别“后”顾之忧,让你高枕无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医生查房:“大伯,今天有什么不适?”


    患者:“还好,就是夜间汗出的太多了,枕巾都换了好几条了,这是为什么?”

     

    医生:“考虑是阴阳失调引起的,给你做几次穴位敷贴观察一下效果。”

     

     

    这几天查房,发现好几个患者主诉多汗,余无特殊不适症状。以前学习中医经典的时候,《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当时只是对原文的记忆,到了临床中,慢慢发现以前学过的理论非常实用。

     

    病房中的患者有些是夜间多汗,有些是白天多汗,还有一些是清晨或是下午汗出明显。《说文解字》:“汗,身液也”,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那么人会在什么时候出汗呢? 炎炎夏日、运动健身以及情绪激动的时候都会汗出较多,有些人甚至会大汗淋漓,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况。然而,有些人在夜间睡觉、白天醒着的时候也会汗出不断,甚至衣衫尽湿,这就是病态的情况了。

     

     睡着的时候多汗,醒来即止的情况,这在中医上称为“盗汗”,多由阴虚内热引起,也可由肝火旺盛和湿热蕴结引起。病人往往比较烦躁,易怒,焦虑,伴有口苦,尿黄。“自汗”就是醒着的时候多汗,活动后汗出更加明显。自汗的患者多由气虚、阳虚引起。这类患者怕风吹,恶寒,精神疲惫,软绵绵的样子。汗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无论是盗汗还是自汗,时间久了,都会耗伤人体精气。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穴位敷贴法。这种穴位敷贴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把五倍子碾成粉,用陈醋调成糊状,制成1元硬币大小,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于神阙穴处,每天换一次,5-7天为一个疗程。当然,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五倍子一药。五倍子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止汗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病人之所以感到有效果,除了五倍子的作用外,还与所选取的穴位分不开。神阙穴是任脉上的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真元汇聚处,有行气血、壮元阳的作用。五倍子粉敷贴可以对神阙穴产生刺激,激发人体经气,促进脏腑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止汗的目的。

     

    从现代解剖学看,肚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五倍子粉较容易的通过薄层皮肤渗入皮下进入血液而发挥治疗作用。

     

    五倍子外用相对安全,但对于过敏的患者当禁用。另外,不适于神阙穴外用的患者,可以选涌泉穴(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本文旨在普及中医药知识。患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冬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一到了这个时候都会面临皮肤干燥的问题,更有严重者,会被手足皲裂所困扰。笔者的母亲在最近五六年,每到冬天的时候,脚后跟的部位都会裂开一个口子,曾用过不少治疗手足皲裂的外用药膏,但是收效都不明显。

     

    有一天笔者在跟师学习时,亲眼见证了老师给一位足部皲裂很严重的患者只用了一种中药粉外敷,就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位脚后跟皲裂的患者,第一次来门诊,脱下袜子后,露出裂得很深的一个大口子,因为皲裂导致的走路疼痛、出血,已经把伤口周围变得血肉模糊。患者觉得自己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应该会给开不少中药来治疗,但让对方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只给开了一种外用中药:川楝子。

     

    具体怎么用呢?

     

    把200克川楝子打成粉,每次酌情取5~10克药粉,用适量的香油(或者橄榄油、麻油均可)调成糊状,敷在皲裂的部位。如果需要外出或站立行走,则用医用绷带稍加固定,皲裂伤口小的也可以用医用创可贴稍加固定。就这样用了大概一个月,患者来复诊,再看原来脚后跟皲裂的部位,伤口已经愈合,新肉已经长得很好了!

     

    这个病例,笔者起初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亲眼见证了患者治愈,才开始注意川楝子这味药的外用功效。川楝子属于苦寒,有小毒之品,内服有行肝气、降肝火的功效,外用则有止痛、杀虫的作用,如《汤液本草》中记载:“(川楝子)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利小便。”

     

     

    后来经过系统的学习,发现有不少中医同样“慧眼识英雄”,把川楝子的外用功效发挥的很好。有的人觉得把川楝子制成外用药膏使用更加方便,这一点笔者比较赞同。中医制作外用药膏,方法相对简单,无非就是药物和赋形剂按特定比例融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随我说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下“川楝子膏”。

     

    准备100克打好的川楝子细粉,100克猪油,将猪油加热融化后,倒进提前准备好的容器内,趁热加入川楝子粉搅拌均匀,待冷却后就成了“川楝子膏”,可以随时拿出来涂于皲裂患处。有的人不喜欢软膏,喜欢凝结度相对高点的药膏,也可以加入20~30克的黄蜂蜡和猪油一起加热融化,这样冷却后的药膏是相对稠厚的。

     

    一到冬天就手足皲裂,您有这样的烦恼吗?有的话,不妨试一试上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同时嘱咐大家,手足皲裂的患者饮食尽量要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久治不愈者最好配合中医内调,方可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 紫草膏,也叫紫云膏,很多用过的人都反映这种药膏对于湿疹、痘痘、痱子、蚊虫叮咬、烧烫伤等多种皮肤病收效很好。

     

    市面上销售的紫草膏有很多个版本,但紫草膏最早出自清代医家顾世澄的《疡医大全》卷十,药物组成为:紫草2钱,白芷2钱,归身5钱,甘草1钱,麻油2两。同熬,白芷黄色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2钱。

     

     

    2000年版本的《中国药典》也收录了紫草膏,药物组成为:紫草、当归、防风、地黄、白芷、乳香、没药。制作方法为:先用食用植物油炸当归、防风、地黄、白芷四味药至枯,去渣;再将处理干净的紫草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滤过渣;然后加入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最后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加入其中搅匀待冷却即成。


    但是,无论是《疡医大全》版还是药典版的“紫草膏”,在现代都很少有人照搬使用。

     

    《疡医大全》版紫草膏组成中含有“轻粉”,《本草纲目》中记载:“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锻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轻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亚汞,有毒,为提升药物安全性一般不用。

     

    药典版的“紫草膏”含有乳香、没药,这两味药硬度大难以粉碎成末,且即使成粉末状也极易重新粘结成块,做成的紫草膏常常有沉淀分层。且乳香、没药对皮肤刺激性大,其细粉本身也含大量杂菌,在60-70 ℃下放进去并不能保证成品无菌,恐怕对创面愈合不利。现在很多市面上销售的紫草膏,药物组成商标上基本都是照搬药典,其实未必含有“乳香、没药”,而老百姓却不知道其中有隐瞒。

     

     

    我自己制作的紫草膏,不用“乳香、没药”,制作方法也有区别。主要选用药物为:紫草、当归、白芷、苦参、冰片、薄荷等。

     

    注意事项为:

     

    1、紫草有软、硬之分,以新疆、内蒙的软紫草为佳。

     

    2、制作紫草膏所用之油,传统选用麻油,我选择用橄榄油,因其最容易被皮肤吸收。紫草处理干净后,最好先在橄榄油中浸泡1-2个月,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3、赋形剂我选择用黄蜂蜡,因其改善创面循环及营养效果都明显优于凡士林。

     

    4、橄榄油和黄蜂蜡的比例最好维持在10:4,也就是每10g制备好的含中药的橄榄油中放入4g黄蜂蜡最为适宜,既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用起来最舒服。

     

    5、加入薄荷(注:薄荷含有挥发油不宜久加热,因此最后2分钟放入油中即可)、冰片(注:冰片为晶粉状,在放入黄蜂蜡之后片刻放入少量即可),可以增加止痒、消炎作用,同时又使皮肤感觉清凉舒适,闻起来也清新宜人。

     

     总之,紫草膏是一款消炎杀菌、收敛疮口效果很好的外用药膏,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

  •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在门诊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 60岁,山西人,疾病为口腔溃疡多年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几乎没有间断过,有些部位(如舌根部)常常好几个星期好不了,本人有十年左右的全套假牙使用经历,牙龈处也经常溃疡。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四年左右。吃过很多药,中西都有,但都没有起效。 

     

    想获得的帮助:这种长时间的溃疡会不会引起病变?是不是由于缺少某些维生素造成的?能通过普通的食物或药物调节治疗吗?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网上的一个患者提问的问题。下面是科普的知识: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都可能患病。移植术后的口腔溃疡也是很常见的。对于一般人群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可高达20%,移植患者尚无相关统计。

     

     

    我是这样的体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一次口腔溃疡,而且这种情况从小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记得小时候,我时不时的就出现一次口腔溃疡,那个疼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忍受不了了就是哭。在农村,而且那时候没钱,家长也不理我,我说疼他们就说忍忍过几天就好了。好吧,一忍就是一周,刚好两周就又反复了。记得那时候,我一年时间,半年在犯口腔溃疡。 

     

    村子里有个老中医,也不能算是老中医吧,他就会一招,治疗口腔溃疡。就这一招,他远近闻名,来买药者众。我是没少去买,记得一次药要五毛钱,外用的摸上去一两天就好了。留给我的记忆是,那药抹上去真是疼,名字叫冰硼散。后来读大学了才知道,这并不是他独创的,而是一个老方。我推测他可能也反复口腔溃疡,就照着书上的处方实验,最后成为自己的绝招。

     

    冰硼散出自明代《外科正宗》一书,由冰片、硼砂、玄明粉、朱砂组成,为粉红色的粉末。中医讲,冰硼散气芳香,味辛凉,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过去常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一般都是吹敷患处。

    w

    本文旨在科普,请在医师指导下执行。

  • 白残花,第一次听到这味药的时候,竟然莫名的伤感起来。心想:为什么叫白残花,中药学书里面有这味药吗?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奇怪,这味药在中医学生所学习的中药学课本里还真没有涉及,临床使用也较少。笔者老师在治疗口腔溃疡的时候,喜欢另开白残花,让患者回去用它泡茶喝,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白残花,又名蔷薇花,是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干燥花瓣。它常生于南方地区的路旁、田边或丘陵的灌木丛中,现在也有人工种植的。味苦、涩,性寒,有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的功效。主治暑热导致的胸闷,不思饮食,口疮糜烂等。《千金要方》载其为 “口疮神药”。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用其治疗各种口腔溃疡(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单用(10~15克)或配伍在复方中使用,效果显著。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的范畴。《疑难病证中医治验》中说:“口舌生疮,多因心脾有火。”中医讲,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心脾有火是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之一。而心脾有火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喜吃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还有平时嗜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

     

     

    口腔溃疡发作,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疼痛剧烈难忍,还会影响日常的饮食,令人心情烦躁。除此之外,还可并发便秘、头痛、乏力等其他症状。

     

    深受口腔溃疡折磨的您,在使用一些成药的同时,不妨买点白残花,每天6克用量,代茶饮。值得注意的是,白残花苦寒,脾胃虚寒的朋友要慎用。

     

    此外,白残花还可以用于梅核气的治疗。梅核气主要表现为咽喉的异物感,主要是痰气郁结导致的,而痰气郁结一般多由于肝气郁结引起,此病以女性多见。临床上,配合厚朴花、绿梅花、玫瑰花、佛手花各5克,这五味药都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

     

    最后,问问大家知道蔷薇花的花语吗?红蔷薇的花语是热恋;粉蔷薇是爱的誓言;白蔷薇是纯洁的爱情;黄蔷薇是永恒的微笑;深红蔷薇是只想与你在一起;野蔷薇是浪漫的爱情、悔过;圣诞蔷薇是追忆的爱情;黑色蔷薇是华丽的爱情;岩蔷薇是拒绝;蓝蔷薇是绝望。

     

    本文旨在科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来北京当医生这么久,看过的病人不下一万多,有一种常见病至今没见过。很多患者,来找我说自己得了痱子,但我看了之后基本上都是湿疹。我对痱子很有感觉,因为我自己得过。高一那年暑假,没事干,就拿着家人给的一百块钱到班主任家里补习英语。那时候老家都是水泥路,就是水掺着泥的那种路,从家里到镇子上十公里要步行。夏天容易下雨,道路泥泞,我就一步一趔趄,走了半天到镇子上坐车。那一年我得了痱子,所以我记住那一年的所有事,记住那一年出现的所有人,因为痱子真的很难受。 

     

     

    是的,医生也会得病的。今天的主角汗疱疹,我也得过。那还是读书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出现手脱皮的情况,基本上每年脱四次,每次一周至两周。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钱去看。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出水疱我就去用手抠,水疱扣掉了,慢慢的皮也就掉了。皮扣掉一层,新的皮就长出来了,然后病也就好了。 

     

    有一年,我受不了了,就去校医院看了下。那时候校医告诉我这是脱皮,没事,多吃点维生素就行了,他给我拿了些维生素c吃。还真管用,吃了没几天就不起了。他还告诉我平常要多吃蔬菜,我也按照他的说做了。奇迹也出现了,真的后来没有再脱皮。他把病治好了,但是没有弄明白病是什么。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汗疱疹,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北京孩子也有不少得这种疾病的,我看到过很多。和我那时候的情况差不多,他们吃了太少的蔬菜,缺少一些来自蔬菜的维生素。往往我都会告诉他们,别治疗了,回去多吃蔬菜,来年就没事了。好吧,他们会说瘙痒厉害,快受不了了。刚开始我还解释半天,说坚持几天就行了,别着急。后来发现,有些人矫情,就给开点中药泡洗。后来发现效果还真不错,这味药叫苦参,每次开5克,放一大盆水。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放凉了泡手,可以迅速止痒。 

     

    苦参是一种很便宜的中药,也很常见。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外用具有很好的止痒作用。

     

     

     

    关键的问题是,汗疱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一般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外用苦参洗手,只能解决一时间的痛苦,除根的方法还是要多吃蔬菜!

     

    揭手上的皮,也是一种乐趣!

  • 一个月前,一位68岁的女性来就诊,自述拔7颗上牙后,牙龈肿痛、流脓严重,剩余牙齿松动、疼痛,影响进食和睡眠。患者很焦急,想吃点中药,尽快消除症状,然后去装烤瓷牙。患者苔黄,花剥苔,脉沉,属于胃火炽盛兼有湿热。我给她开了几付中药,并嘱其用1味中药当牙粉。很快,患者的牙龈不再流脓,肿痛好转,两周后痊愈,顺利地装上了烤瓷牙。

     

    这味当牙粉的中药就是很廉价的生石膏。患者内服的汤药中也有它。

     

     

    这个妙法来自著名耳鼻喉科专家耿鉴庭先生。耿先生生于江苏扬州六代中医世家,临证近70年。他对于治疗牙痛颇有心得,认为多食辛辣、油腻所致的胃火牙痛,有牙龈红肿、疼痛剧烈、口舌破烂、口臭等症状,在处方中加入生石膏(用量15-60克)和生石膏粉外用擦牙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

     

    对于生石膏擦牙护齿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清代宫廷医案。据载同治皇帝患牙痛,每日用特制牙粉刷牙,以消肿止痛。牙粉中的重要成分就是生石膏。生石膏甘、辛,归肺、胃经。在中医著名方剂——白虎汤中,生石膏为主药,治疗人身之阳明大热,汗出,脉洪大。阳虚、脾胃虚弱以及虚热者慎服。

     

     

    牙痛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牙本质过敏、楔状缺损等。按压穴位也可以缓解。

     

    但由于人体上牙、下牙所过的经络不同,故治疗方法有所区别。

     

    1、足阳明胃经“入上齿龈内”,上牙疼痛可取胃经内庭穴或颊车穴。

     

    2、内庭穴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3、颊车穴在面颊部,当咬牙时咬肌隆起的高点处。

     

    4、在这两个穴位处掐揉、按压或艾灸,每次5-10分钟可起到缓解上牙痛的作用。

     

    5、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下牙疼痛可取大肠经合谷穴或阳溪穴。

     

    6、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7、阳溪穴在腕背上,手拇指向上翘起时,两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在穴位处掐揉、按压或艾灸,每次5-10分钟可起到缓解下牙痛的作用。

  • 脚外侧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跟骨骨刺、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跟腱周围炎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可能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通常发生在足跟部位。骨刺的形成可能与长期站立、行走、运动等因素有关。骨刺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导致脚外侧疼痛。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穿合适的鞋子、使用足部支撑垫、理疗等。

    二、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下脂肪垫是位于足跟下方的一层脂肪组织,具有缓冲作用。当脂肪垫受损时,会导致脚外侧疼痛。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使用支撑垫、理疗等。

    三、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跟腱部位的疼痛和肿胀。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剧。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理疗等。

    四、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的一种炎症,常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主要症状为足底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理疗等。

    五、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脚外侧疼痛还可能由骨折、神经压迫、血管病变等引起。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脚外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疼痛、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 我是扬州市的一名老人,最近总是感到腿关节疼痛,尤其是在冬天更是严重。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关节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越来越剧烈,甚至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走路都变得困难,平路也要小心翼翼地走,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加重疼痛。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疼痛,包括按摩、热敷、甚至是吃一些止痛药,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尝试一下线上问诊。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我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骨质增生和骨刺引起的。医生建议我尝试中药调理,并推荐了京东线上免煎颗粒中药。虽然一开始我对中药持怀疑态度,但医生的专业解释和耐心指导让我决定一试。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中药,并且注意了日常生活中的调理要点。几个月后,我的疼痛明显减轻,走路也变得轻松多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有效性,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骨质增生和骨刺的中医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骨质增生和骨刺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运动受限。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加重,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 推荐科室 骨科或风湿免疫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2. 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帮助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 3. 饮食上应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 4. 可以尝试中药调理,如服用免煎颗粒中药;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 我是一名小说家,也是一位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足跟疼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引起的讨论。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医疗知识的写作者,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如何在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找到了解决方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在一次长跑后开始感到右足跟疼痛,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普通的运动损伤。然而,疼痛持续了几天,并且开始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小明开始感到焦虑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在网上搜索后,小明发现了一个关于足跟疼的讨论,许多人都在讨论这是否与肾阳虚或肾阴虚有关。小明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可能比他想象的更严重。于是,他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小明选择了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他填写了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并上传了相关的图片和检查报告。很快,他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详细解释了小明的症状可能与跟腱炎有关,而不是肾阳虚或肾阴虚。医生还提供了一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

    小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治疗,并且在几周内他的足跟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个经历让小明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他也意识到,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足跟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案 常见症状 足跟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等。常见症状包括足跟部位的疼痛、僵硬、肿胀等。 推荐科室 骨科或运动医学科 调理要点 1. 休息和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足部; 2. 使用冰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3. 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4. 如果需要,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来帮助管理疼痛; 5.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进行正确的足部保健也非常重要。

  • 骨质增生,又称为骨刺,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以及女性脚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逐渐退化,骨刺的形成也随之增多。

    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2.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针灸、按摩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切除骨刺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也非常重要。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适当进行运动,加强腰背和关节的锻炼。

    2.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鱼类等。

    3.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加重病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总之,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过合理治疗和保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最近脚脖后侧长了一个疙瘩,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决定进行线上问诊。问诊开始后,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感觉,我描述了疙瘩的情况,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刺瘊子,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医生建议我到医院做冷冻治疗,虽然一开始我有些担心,但医生解释得很详细,我放心了很多。医生告诉我冷冻治疗只需要半小时,不需要休息,而且位置也不影响行走,这让我感到很安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医生不仅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还很细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对治疗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对互联网医院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线上问诊真的很方便,而且医生的专业程度也让我很放心。感谢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 膝关节骨刺,又称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那么,如何治疗膝关节骨刺,恢复得比较快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膝关节骨刺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平时要注意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等,以补充骨骼所需的营养。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膝关节骨刺的有效方法。常见的药物有强骨胶囊、仙灵骨葆等,这些药物具有强筋壮骨、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缓解骨刺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磨钻将长出的骨刺磨掉,从而减轻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关节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刺的常用方法。

    此外,关节置换手术也是治疗膝关节骨刺的一种方法。对于骨刺严重、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彻底治愈骨刺。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受损的关节表面置换为人工关节,从而恢复关节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 限制剧烈运动,避免对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

    3. 使用护膝保护膝关节,减轻关节负担。

    4. 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担。

    5.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手腕长骨刺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手腕长骨刺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手腕长骨刺的成因

    手腕长骨刺的成因主要包括:长时间过度使用手腕、姿势不当、关节损伤、关节退行性变等。

    二、手腕长骨刺的症状

    手腕长骨刺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弹响等。

    三、手腕长骨刺的治疗方法

    1. 膏药治疗:膏药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透入皮肤,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质,修复骨病组织。

    2. 直流电离子导入:该治疗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但效果短暂。

    3. 紫外线治疗法:具有杀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调整免疫能力等作用。

    4. 按摩牵引:适用于各类关节炎症,但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

    5. 针灸:可通经活血,止痛,消除局部水肿或炎症,对骨质增生只能起辅助作用。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四、手腕长骨刺的日常保养

    1.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腕。

    2.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 应用活血化瘀和镇痛药物,如扶他林、西乐葆等。

    4. 应用改善骨质疏松和增生药物,如补钙、富含钙质的食物等。

    5. 多晒太阳,增强免疫力。

    6.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

    五、总结

    手腕长骨刺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我是一名55岁的女性,最近脚后跟疼痛让我无法下地。每天早上起床时,疼痛感尤为强烈,但只要走一会儿,情况就会有所改善。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去医院拍片子,才发现脚后跟有骨刺。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站立工作引起的。他们建议我进行跟骨骨刺切除术,并在此期间采取一些保守治疗方法,如局部封闭或小针刀疗法,以促进康复。医生还推荐我穿宽松、软、轻、舒适的鞋子,适当减少行走,多休息,热水泡脚,局部热敷,口服扶他林或西乐葆消炎止痛,局部贴洛索洛芬贴膏或扶他林乳膏,若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红外线灯照射局部消炎止痛。他们还提到,口服七叶皂苷可以帮助促进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脚后跟疼痛逐渐减轻,生活也回到了正常轨道。

    足跟骨刺引起的足底筋膜炎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足跟疼痛、早晨起床时疼痛加剧、走一会儿后疼痛减轻等症状,多见于长时间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 推荐科室 骨科或足踝外科 调理要点 穿宽松、软、轻、舒适的鞋子 适当减少行走,多休息 热水泡脚,局部热敷 口服扶他林或西乐葆消炎止痛,局部贴洛索洛芬贴膏或扶他林乳膏 若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红外线灯照射局部消炎止痛

  •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许多人可能会问,刮痧是否可以治疗骨质增生?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刮痧并不能治疗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它是指关节周围的骨骼边缘出现骨刺,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骨质增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骨骼边缘增生。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也会导致骨质增生。

    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止痛药等来缓解症状。

    2.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热敷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质增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

    2. 加强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

    3.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4.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

    总之,刮痧并不能治疗骨质增生,但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

  • 关节疾病不仅困扰着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关节健康问题。关节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本文将探讨关节疾病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呵护关节健康。

    一、关节疾病的原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关节疾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2.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导致关节损伤。

    3. 运动不当:过度运动、运动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导致关节损伤。

    4. 营养不良:缺乏钙、镁、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影响关节健康。

    5. 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二、关节疾病的症状

    1. 关节疼痛:是关节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2. 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关节活动受限。

    3. 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出现红肿。

    4. 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三、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适度运动:加强肌肉力量,保护关节。

    2. 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补充钙、镁、维生素D等。

    3. 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4. 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

    5.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消炎镇痛药、软骨保护剂等。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四、关节疾病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重。

    2.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和运动姿势不正确。

    3. 注意营养:保证营养均衡,补充钙、镁、维生素D等。

    4. 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关节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