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脏,在我们的身体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我们能够生活的动力之源,还是我们拥有生命的基础条件。专家介绍,心脏病是一种威胁我们生命健康最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在治疗上,很多人总是有所误解。
误区一:胸痛就是心脏病
常有病人一胸痛就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到医院做心电图及其他检查却一切正常。专家说胸痛不是心脏病的唯一表现,肋间神经炎和肋软骨炎、胸椎病变、带状疱疹、食道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等都会胸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还可伴出冷汗。
有些患者属于不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闷、牙痛和上腹部不适。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病引发的牙痛是阵发性的,不会整日疼痛。胃病引发的疼痛一般和饮食因素相关且有泛酸、食道烧灼感觉,而心脏病患者症状与上述因素无关。如今还有一个现象愈发突出:很多来看“心脏病”的人得的其实是“心病”。
曾有一名刚升初中的少年胸口经常痛,家长担心他是“心脏病”,但他做了心电图、B超等多次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医生发现这个孩子因学业问题导致压力大、情绪比较焦虑。反复突发胸痛、到医院检查却没事的患者,要考虑胸痛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尤其是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大而又紧张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可以到医院的双心门诊和心理咨询科就诊。
误区二:血脂正常不会得心脏病
血脂不是得心脏病的唯一风险因素。有位30岁的商界人士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差点送命。他的血脂一向正常,不过平时一天吸两包烟,且因工作繁忙,精神压力比较大。医学界公认心脏病有四个主要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
很多人不重视精神压力对心脏病的影响,当人在工作、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中遇到各种精神刺激因素而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容易发生功能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这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
因此,如果人们长期地、反复地、持久地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极易触发冠心病的发生和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从预防角度来说,应该避免生活中的各种心血管高危因素。
误区三:女性不容易得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中男性偏多,但并不意味着女性就是安全的。女性50岁以前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相对可以减少心血管损害,但绝经之后,得心脏病的机会和男性其实是一样多的。女性也要尽早注意呵护心脏。
误区四:心肌梗塞患者要减少运动
临床上发现,很多心梗和心衰患者不敢动,怕刺激病情再次发作或继续恶化。冠心病的运动康复治疗是早已被研究证实有效的,全国最新版心衰治疗指南也将适量运动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心脏病患者容易疲劳无力,自信心差,适度运动可提高病人外周肌肉的代偿能力,有助于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一般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可以逐渐采取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踩单车、游泳等,一周三五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抗阻训练也是近年来推荐的运动,不过适量运动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要征求医生意见,不要看别人运动多久自己也照搬,可到有关的科室(心脏康复指导的专业)获得运动评估和运动处方。不要看别人运动多久自己也照搬。
误区五:心脏病是老年病
心脏病虽然多在老年人身上发作,但病根可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埋下。从青少年时期就要警惕动脉硬化,可能最开始时只是动脉内壁出现“脂纹”,经过几十年发展,就可能演变成斑块,乃至血管狭窄。现在很多小胖墩多,青少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增多,他们可能是将来的冠心病“候选人”。家长应让孩子吃平衡和健康饮食,少吃油腻煎炸以及洋快餐,不抽烟,多运动。
误区六:速效救心丸代替硝酸甘油
有些人一感到胸口痛,就去吃一两粒速效救心丸,很快感觉“心脏不痛了”。这些患者可能并非真正的心绞痛。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患者发作时的急救药。医学证明,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含片、喷雾等的缓解作用不可替代。对于其他因精神紧张焦虑、睡不好觉等导致的“心病”患者,最好还是看看双心门诊,从心理上解决问题。
误区七:心脏病检查只需做心电图
对于心脏病患者,除了做心电图,最好也做一下“活动平板”检查运动后心肌是否有缺血。很多病人普通心电图无异常,单做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病情。上述两种检查是最常见的,活动平板做一次花费在目前要200元左右。
误区八:心脏病的用药误区
(1)贯叶连翘:通常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失眠等,但研究证明,贯叶连翘会减少心律失常药、降血压降胆固醇药物的有效性。
(2)当使用广泛处方的抗凝血药华福林的心脏病患者合并用草药苜蓿、当归、山桑子、葫芦巴、大蒜、生姜、银杏叶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人参、绿茶已被认定有降低华福林的抗凝血作用。
(3)禁用的草药产品麻黄已被证明与中风、心脏病发作、癫痫和心律失常死亡有关。
(4)葡萄汁:通过抑制肠道内某种分解药物的关键酶使药物低剂量时也会中毒。心脏病患者服用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时喝葡萄汁,会使血液中他汀类药物浓度比预期高出3至4倍。
心脏病可以说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其若细分,还包括很多种,像风湿性、高血压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脏病固然可怕,如果发现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我们也不要过度的紧张,这样不但对我们的身体没好处,还会加重病情。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做好保健工作,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心脏病的保健误区。
误区一:“胸痛就是心脏病”
有病人一胸痛就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到医院做心电图及其他检查却一切正常。胸痛不是心脏病的唯一表现,肋间神经炎和肋软骨炎、胸椎病变、带状疱疹、食道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等都会胸痛。
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还可伴出冷汗。
心绞痛可在活动和劳累后发生,或由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一次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个小时。有些患者属于不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闷、牙痛和上腹部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病引发的牙痛是阵发性的,不会整日疼痛。胃病引发的疼痛一般和饮食因素相关且有泛酸、食道烧灼感觉,而心脏病患者症状与上述因素无关。如今还有一个现象愈发突出:很多来看“心脏病”的人得的其实是“心病”。
曾有一名刚升初中的少年胸口经常痛,家长担心他是“心脏病”,但他做了心电图、B超等多次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医生发现这个孩子因学业问题导致压力大、情绪比较焦虑。反复突发胸痛、到医院检查却没事的患者,要考虑胸痛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尤其是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大而又紧张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可以到医院的双心门诊和心理咨询科就诊。
误区二:血脂正常不会得心脏病
血脂不是得心脏病的唯一风险因素。有位30岁的商界人士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差点送命。他的血脂一向正常,不过平时一天吸两包烟,且因工作繁忙,精神压力比较大。
医学界公认心脏病有四个主要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
很多人不重视精神压力对心脏病的影响,当人在工作、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中遇到各种精神刺激因素而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容易发生功能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这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
因此,如果人们长期地、反复地、持久地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极易触发冠心病的发生和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从预防角度来说,应该避免生活中的各种心血管高危因素。
误区三:女性不容易得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中男性偏多,但并不意味着女性就是安全的。女性50岁以前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相对可以减少心血管损害,但绝经之后,得心脏病的机会和男性其实是一样多的。女性也要尽早注意呵护心脏。
误区四:心肌梗塞患者要减少运动
临床上发现,很多心梗和心衰患者不敢动,怕刺激病情再次发作或继续恶化。冠心病的运动康复治疗是早已被研究证实有效的,全国最新版心衰治疗指南也将适量运动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心脏病患者容易疲劳无力,自信心差,适度运动可提高病人外周肌肉的代偿能力,有助于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一般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可以逐渐采取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踩单车、游泳等,一周三五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抗阻训练也是近年来推荐的运动,不过适量运动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
要征求医生意见,不要看别人运动多久自己也照搬,可到有关的科室(心脏康复指导的专业)获得运动评估和运动处方。不要看别人运动多久自己也照搬。
误区五:心脏病是老年病
心脏病虽然多在老年人身上发作,但病根可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埋下。从青少年时期就要警惕动脉硬化,可能最开始时只是动脉内壁出现“脂纹”,经过几十年发展,就可能演变成斑块,乃至血管狭窄。现在很多小胖墩多,青少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增多,他们可能是将来的冠心病“候选人”。家长应让孩子吃平衡和健康饮食,少吃油腻煎炸以及洋快餐,不抽烟,多运动。
误区六:速效救心丸代替硝酸甘油
有人一感到胸口痛,就去吃一两粒速效救心丸,很快感觉“心脏不痛了”。郭兰指出,这些患者可能并非真正的心绞痛。
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患者发作时的急救药。医学证明,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含片、喷雾等的缓解作用不可替代。对于其他因精神紧张焦虑、睡不好觉等导致的“心病”患者,最好还是看看双心门诊,从心理上解决问题。
误区七:心脏病检查只需做心电图
对于心脏病患者,除了做心电图,最好也做一下“活动平板”检查运动后心肌是否有缺血。“很多病人普通心电图无异常,单做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病情。”上述两种检查是最常见的,活动平板做一次花费在目前要200元左右。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您对它的误区有所了解了吧,预防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自己吓自己,总的来说还是对心脏病了解的不透彻。
心脏是人体的核心,养生重在养心。心脏养护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不要做哪些事才能有一个好的健康的心脏,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可支配财富大大增加,因此人们的饮食也有了大大的飞跃,很多人餐餐大鱼大肉为伴,但是生活并不是越奢侈越好,也要讲究健康。肉类含有的脂肪较多,长期大量食用的话会在人体内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情节严重者还会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堵塞,很容易诱发心脏疾病。辛辣食物例如辣条、麻辣火锅等由于味美等受到广大年轻朋友的欢迎。但是辣条、麻辣食品等中含有的辣椒、胡椒粉、孜然等对人体危害较大,少量食用的话可以增加菜肴美味度。但是如果长时间并且多次食用的话对人的胃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极易引发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情节严重者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心脏疾病。
不要爱发怒、生气
有关研究表明爱生气发怒的人的平均寿命远低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当人们生气的时候会增加心脏压力,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也会加快,这些都会对人的心脏健康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养花养草、看书看电影、跑步锻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我们被一些有益健康的事情所占据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想不开心的事了,所以小编认为这样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不要熬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尤其是年轻人。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感中的熬夜的人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熬夜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莫大的冲击。睡觉是一种维护精力和健康以及消除疲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是往往有些人“压榨”睡觉时间,导致严重的睡眠不足。小编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拒绝熬夜,关注养生,如此人的心脏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
除此外抽烟喝酒也是对健康对心脏非常有害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希望大家不要再消耗自己的身体了,也希望大家有一个健康的心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远离活动,更多的时间是在办公桌、电脑桌前度过,因此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长时间埋头于屈颈位,会导致颈椎间盘压力增高并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继而出现颈肩不适等症状。
如果肌肉获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肌肉力量越来越弱,直到最后肌肉难以维持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这时到医院拍片通常会被告知:颈椎曲度变直甚至颈椎反曲等。
然而生活和工作还得继续,如何保护我们的颈椎、阻止或延缓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 改变不良习惯: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看书,不做低头族,想办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2. 活动颈部:
应在工作1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
3. 抬头望远: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4. 睡眠方式:
枕头不宜过高,但也不宜过低甚至不用枕头睡觉。一般来说,需根据睡姿来调整枕头高度。仰卧时,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保持颈椎下方有一定的支撑。
侧卧时,枕头高度以自己立起一个半拳高度(10-15厘米)为宜。枕头的质地应柔软且富有一定的弹性,切忌睡觉时使用质地坚硬并且有固定形状的枕头。
5. 避免外伤:
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
6.有手麻等症状:
若出现手麻、上肢放射痛、下肢无力、走路发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以明确病情并获得进一步的诊疗方案。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护士"
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这些
"今天,哈尔滨一位女护士,刷屏了"
"抗疫天使在人间"
"救护车被阻挡,急的护士去敲车窗"
"女护士吹气视频火了!网友:好笑又心疼"
"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哪个医生医术怎样高明。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医院里最辛苦的是医生,护士好像“什么都不会”。
所以大家有什么事也都会找医生,甚至对于小孩打针这件事来说,护士都是魔鬼般的存在。
你想象中的护士也许是下面这样,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一滴水便可以反射光,那从一件小事到民族大事,便是人性的光芒。不论是刷屏网络地铁站、街道旁、高铁、飞机“拔刀相助”的“英雄”,还是一个个在疫情时期“挺身而出”的“好汉”,这些抗议英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她们是“医护人员”。
从南丁格尔开始,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便成为护士的代名词。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尊重护士,关爱护士,心怀感恩,我们相互温暖。
Dr.京愿和大家一起守护这些可爱的人。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 六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
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
实际上最近 20 年做了大量研究,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 E ,
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
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
而不是靠胶囊药片。
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 很普及。
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
做 Holter 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
过去长间歇 2 秒、 3 秒,
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
现在指南提出,
长间歇 5 秒(最慢心率 12 次 / 分),
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
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
误区三:早搏是疾病。
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
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
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
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
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
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
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
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
女性 ST-T 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
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
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
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
最近接受冠状动脉 CT 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中青年女性,
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
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
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
这些心电图上的 ST-T ,
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这些中青年女性中,
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 ST-T 改变被造影,
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
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
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
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
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 “ 窦性心律不齐 ” 时,
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
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
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
“ 稀释血液 ” 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
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
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
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
“ 五彩缤纷 ” ,这安全吗?
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
解决 “ 血粘稠 ” 最可靠的方法是:
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
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
点击下图直达
“张医生,吃什么能软化血管呢?”
今天中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王阿姨,她跟我说自己得了冠心病10多年了,之前听别的医生说冠心病是因为心脏上的大血管发生了硬化,所以她就一直想弄清楚吃什么东西能软化血管,因此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最近这十年,我国的人均寿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老年人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发生血管“硬化”的人群数量也在增加。不少人陷入了软化血管、让血管变年轻的误区,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个人我的看法。
1.常见的软化血管的误区有哪些?
醋
喝醋能软化血管:现实生活中估计有很多朋友都听过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吧,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符合科学的。
我们都知道,醋的主要成分就是醋酸,作为一种调味品,它具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当人吃了醋以后,这些醋并不能直接进入血液中,这样的话要想软化血管无异于天方夜谭。吃醋不但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还有可能会损伤消化道。
人吃了醋以后,它们需要进入消化道内被人吸收、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醋都被破坏了,真正进入血液中的醋真的很少很少了。
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之前有不少人认为红酒中含有一种名为白藜芦醇的物质,而这种物质能够软化血管,其实这个观点压根就没有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康涅狄格大学曾经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关于红酒中白藜芦醇作用的近150篇文章都涉嫌数据造假。
退一万步讲,即便白藜芦醇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那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1000ml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在0.5~10mg之间,含量如此之少也就注定了它效果不会多好。
在2018年的时候,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公布了一项研究: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只要你喝酒那就会对身体有害。
吃洋葱能软化血管:之前曾经有人做过研究,把洋葱中含有对前列腺素A提取出来,然后给小鼠喂食。过了一段时间后,确实发现小鼠的血管有了一定程度的“软化”,而且血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不少人就据此认为吃洋葱能软化血管。
但是需要注意,这个研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前列腺素A在人体内的代谢可能和小鼠不太一样,而且洋葱“软化”血管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强有力地证实。
与此同时,洋葱中前列腺素A的含量也是比较低的,要想靠吃洋葱来获得足够多的前列腺素A,那就需要吃很多的洋葱。洋葱吃多了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吃黑木耳能软化血管:网上有很多文章、视频都提到黑木耳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并且认为这和黑木耳中的木耳多糖有关。
确实有不少文献都提到木耳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这点来看好像经常吃黑木耳确实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很多文献的这个结论都是来源于动物实验,而且临床上也没有把木耳多糖作为药物。虽然黑木耳中含有木耳多糖,但是它的含量是比较少的,要想达到药用价值,那每天需要吃很多的木耳,很显然这个不太现实。
2.要想延缓血管硬化,需要注意以下4点:
我们需要注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血管硬化属于一种衰老性的变化,既然衰老很难逆转,那要想逆转血管硬化那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能做的主要就是延缓血管硬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的总结如下:
坚持清淡饮食方式:动脉硬化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血脂升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平时应该注意采取蒸、煮、炖、凉拌等的烹饪方式,否则再健康的食材也可能变得不健康。每天保证摄入的食盐量在6g以内,每天油脂的摄入量控制在25g左右,尽量不吃糖果和饮料,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以及鸡蛋、牛肉、虾等的摄入。
散步
坚持运动: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增加能量的消耗、增强血管的功能。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不低于5次。具体选择什么运动方式应该结合自身的状况而定,以安全和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原则。对于中老年人朋友来说,可以优先选择散步,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不仅安全,而且相对来说还容易坚持。#健康明星计划#
在运动之前需要做热身运动,这样可以减少肌肉拉伤。如果天气恶劣,尽量不要出去运动了,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否则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使用某些药物:动脉斑块是很难被逆转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稳定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目前来说,临床上用得最多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抗血管聚集,他汀类药物可以控制血脂,二者合用不仅能稳定斑块,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但是需要注意,这两种药物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否则会存在着安全风险。
尽量纠正损伤血管的因素:当血管受损以后,就会有脂质沉积在上面,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后,就会使血管“硬化”。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纠正损伤血管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等。
虽然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目前很难被根治,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它们对血管的损害。
很多媒体都把冠心病写为“第一健康杀手”。确实,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而且80%的猝死都是冠心病所致。
但是如果进行规范的治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指导如何正确的应对,是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
以下这几个误区请大家注意避免哦。
误区一: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案例:
赵女士经常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有效。她认为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看病。
疑似冠心病发作应立即就医。如果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急救药“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服药后,也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误区二:尽量不吃药经常吃会有抗药性
案例:
钱先生最近心绞痛经常发作,只要自己能忍受,就尽量不吃药。他认为,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时间长了可能药对他就没效了。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三: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案例:
老孙平日里劳累、用力和情绪激动时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两天前,老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随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医生为老王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老王阻塞的血管已被支架撑开,症状消失了。老王觉得疾病已经治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
介入手术只是将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并没有消失。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同高血压一样,冠心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造成的动脉狭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并不表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根除,如果此时未经医生建议擅自停药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会加速,使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
所以,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误区四:血脂不高就可以不吃降血脂药
案例:
李女士体检后,看到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发现血脂一点都不高,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血脂化验单通常检查以下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胆固醇总和,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极度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首要目标。
看化验单,可不能只看标准参考值,因为那个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坏”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
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高低,都应服用降血脂药物,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即使血脂达标了,也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因为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中断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2007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降血脂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也许有些人担心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其实有些好的药物已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通常短期即可恢复正常,无需停药。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风湿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心脏病中的一种,心脏病是很严重的人体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避免一些禁忌,如忌剧烈减肥、忌暴饮暴食、忌饮酒、忌熬夜等不良行为习惯。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心脏病,也知道心脏病的发生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心脏病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是可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想降低疾病的危害,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知道心脏病患者生活中需做到哪七项禁忌,接下来就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1、忌剧烈减肥,这在心脏病患者当中非常常见,如闪电式减肥法,过度饥饿、过度运动会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致使蛋白质大量消耗,并且肌肉组织减少,同时造成心悸组织衰退,从而对心脏造成负担。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度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同时使胃壁扩张,同时导致肺内压力升高,最终增加心脏负担,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
3、忌饮酒,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
4、忌熬夜,熬夜不仅会消耗人体元气,熬夜过程中还会增加心脏病患者猝死率,所以日常生活中切忌不可熬夜。
5、忌菜籽油,菜籽油当中含有40%的芥酸,经常食用菜籽油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同时心脏脂肪容易出现堆积的情况,这样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菜籽油。
6、忌晨跑,研究发现,清晨跑步会对心脏造成一定压力,所以不建议心脏病患者晨跑,患者可以改成散步、练气功等。
7、忌高脂肪食物,过度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脂肪堆积于心脏,同时使体重增加,这对心脏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心脏病者生活中需要做到哪七项禁忌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数,心脏病患者平日不但好忌掉上述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要注意戒烟戒酒,改善生活习惯,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更要避免过度劳累,这样才能降低发病率。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多发群体士中老年人。心律失常就是说我们的心脏跳动不是像以前那么规律。而心脏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器官,所以人们很重视这种疾病。但是人们对这种疾病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误解一:心跳快=压力大。压力大会增加静息心率(休息时的心率,正常为70―80次/分钟),有时会导致心率增加到每分钟100多次,造成心动过速。但是压力只不过是心跳加快的一种原因,吸烟、大量摄入咖啡、脱水、发烧以及贫血也会导致心跳加快。
误解二:心律失常=心脏病。只要不伴有胸闷、胸痛或气短,偶尔感觉心跳快或心跳加速属正常现象。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戈登·F·托马塞里表示,虽然绝大部分心律不齐不构成危险,但是如果新近发现心律失常且频繁发生,那么就应就医。
误解三:心跳慢=心脏弱。人们往往认为,心跳太慢,会增加心跳停止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如身体其他肌肉一样,心肌也通过锻炼得以增强。心肌越强壮,心脏效率越高,跳动次数更少,就可以向全身输入血液。静息心率60次以下的人(心搏徐缓)心脏特别健壮。但一些老年人心搏徐缓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
误解四:健康心率=60―100次/分钟。60―100次/分钟是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但托马塞里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范围之内,较高的心率也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及心脏猝死有很大关联。挪威近期研究发现,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脏病风险就分别增加10%和18%。
误解五:心率正常=血压正常。心率和血压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静息心率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有些人心率不正常,但其血压却很正常。费劲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率飞速加快,但血压变化却不大。
很多人患上了心律失常后,因为对该病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以上介绍了人们对心律失常会出现的一些误解。现在大家要改变那些不正确的观点,积极的治疗这种疾病,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