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根据“全国营养与健康变化调查”,在所有矿物质中,缺钙最为严重。无论男女,7岁后每日钙摄入量不足,最低甚至低至30%。除了钙质食物吃得太少,不选择吸收率高的食物也是缺钙的原因。
根据这项调查,钙是最差的矿物质。7岁以后,男性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38~58%,而女性则更低,仅为推荐量的30~53%。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建议,1~3岁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700mg,4~8岁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mg,9~18岁发育期间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300mg。对于19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摄入量为1000mg;绝经后,70岁以上男女均为1200mg。
其实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平均只有30%。虽然补充维生素D和吃酸味食物可以提高钙的吸收率,但是小肠一次能吸收的钙是有限的,所以增加的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国家卫生部门也建议,最好吃“多种”食物,让消化系统运动起来,相对增加钙的吸收率。
虽然提到补钙,但大家都会想到“牛奶”。但是1cc的牛奶虽然含有1mg的钙,但是吸收率只有30%,相当于喝了一杯300cc的牛奶,但是只能吸收100mg的钙,只有每天需求量的1/10。
其实蔬菜的钙含量也很高,但是大部分蔬菜草酸含量都很高,草酸会和钙结合降低钙的吸收率。对于钙含量高的菠菜,吸收率只有5%左右;但如果是十字花科的食物,钙的吸收可以达到50%。
以十字花科中含钙量最高的芥菜为例,一碗(约100克)含钙180毫克。如果吃一碗芥末,可以吸收90毫克的钙;几乎等于喝了一杯270cc的牛奶;即使是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果焯水而不是油炸,也能去除大部分草酸,提高吸收率。
很多人经常忽视的是,豆腐干和板豆腐其实是高钙食物的选择,因为它们添加了大量含钙成分,有助于豆浆凝固。两个小方豆腐干或者一盘豆腐含钙量350mg,即使吸收率只有30%,也能补充110mg的钙。
含有多种矿物质的食物,只要含量不超过钙,也可以增加钙的吸收率,如黑芝麻、谷类等含有不同维生素和磷的食物。但是不建议一次吃太多这种食物。比如黑芝麻的钙含量虽然很高,但是一整碗摄入的热量和磷都会过多。建议你只需要吃2汤匙左右就可以补充150mg的钙。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老年朋友们缺钙会引发很多疾病,最常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会变得非常细小,而且比较空洞,就像浮石一样,特别容易碎,而且容易折断,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50多岁的老人怎么补钙,很多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下文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会有些帮助。
老年朋友们想要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一些高钙的食物,有很多食物中是含有非常多的钙质的,就比如骨头汤,鱼,虾,黄豆,芹菜韭菜,还有牛奶,鸡蛋等,这些食物中的钙质含量非常高,能够有效的预防人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食物中钙磷的比例,钙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率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的。对于钙的吸收利用率影响比较大的,当钙磷的比例控制在1:1到1:2的时候,这样钙质的吸收会更好一些,所以大家还需要补充一些磷元素。
老年朋友们要想补钙,也要注意时机。其实在夜间患者是特别需要钙质的,而且特别容易吸收。由于人体在夜间入睡之后是不宜进食食物的,可是人体血液中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钙质,在就寝的时候人体的含钙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在睡觉之前可以补充一些钙片。现在市场上有多种钙片,大家应该要选择最适合的一种,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补充钙质,还能够预防人体出现其他不适应的症状。
总体而言,补钙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定要控制好,钙的摄入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人体出现高钙血症,所以大家在补钙之前还是一定要到医院去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还需要测量骨密度,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缓解病症。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促进钙质吸收,老年朋友们还需要多晒太阳,能够为人体补充维生素d,还能够具有非常好的补钙效果。最后希望大家需要适当的做体育运动。
常常听很多人说晒太阳补钙,但其实晒太阳补的不是钙而是紫外线——当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将皮肤内的胆固醇,转变为一种神奇的物质。
这种神奇的物质可以促进人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护骨骼健康,不仅如此,它还与皮肤生长和免疫调节关系密切。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猜出了它的名字——维生素D。
维生素(Vitamin)又被翻译为维他命,从译名可以看出,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需量不像蛋白质、糖类那么多,可一旦缺乏就会使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出现疾病。
维生素D是维生素家族中的一员。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以及人体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使血液中钙和磷维持一个健康的量。
因此,人体吃进去的钙和磷,真正能够吸收多少,还得看维生素D的「工作成果」。一旦缺乏维生素D,钙和磷不能被身体有效吸收,补再多也是浪费。
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会在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在骨基质上进行钙化作用,使骨质坚硬。(维生素D本身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其结构为甾体衍生物,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激素。)
除了帮助钙磷的代谢和骨质钙化外,维生素D还身兼多职——维生素D不仅会参与皮肤的生长、分化,它的受体还遍布全身各大器官以及各种免疫细胞中,积极参与人体的免疫与调节功能。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年轻人发病的结直肠癌或癌前结肠息肉。摄入更多维生素D有望作为50岁以下成年人的结直肠癌预防策略。
因此,身体强健离不开维生素D的劳苦功高,一旦缺乏维生素D,人就会出现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免疫代谢紊乱等问题。
维生素一般无法由人体自主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但维生素D是个美丽的例外。
● 维生素D合成可以靠自己
正如前文提到,当我们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人的身体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为阳光中的一种特定波长紫外线在起作用。
到达地球的紫外线中,只有UV-B能够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在紫外线中占量不到2%,剩下约98%都是UV-A。
有研究显示,让身体高效合成维生素D的方法是每天中午12:30~14:30晒太阳10~15分钟(共计)。
相比其他的时间段要么UV-A过于强烈、要么UV-B的量不够,这个时间段的UV-B量足够并且UV-A又相对较弱。
● 多数中国人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不同年龄人群对维生素D的需求,只要补充很少的维生素D(几十微克),就能满足人体需求。
但事实上多数中国人都缺乏维生素D,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华东地区自然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为80.3%。
研究指出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段恰好是人们吃饭和午休的时间,多数人是不会为补充维生素D在午后去照射阳光。
就算在早晚阳光不那么强烈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效率也不高,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照射才能补足维生素D。
更别提很多爱美人士,为了保护白皙的皮肤不长皱纹和斑点,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一旦出门不仅会涂抹防晒霜抵抗UV-B,还会进行撑伞戴帽子等物理防晒,几乎不会主动接受阳光照射。
● 如何补充维生素D
当然,防晒护肤不是错事,因为不论照射阳光是否在帮助身体有效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都对皮肤造成了伤害。
但如果不去晒太阳,导致了维生素D缺乏,就需要靠饮食或食物补剂补充了。
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更需要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
要补充维生素D,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
例如成年人需要吃8个鸡蛋才能补够所需维生素D的量。但这并不现实。
因为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D,我们还要保证每天吃够足够种类的食物并且不要摄入过多热量,这导致我们很难靠吃补够维生素D。
因此,缺乏阳光照射和不能每天吃够维生素D的人,可以选择午餐后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补剂,来帮助身体补充缺失。
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可以按照以下参考摄入量建议来补充维生素D。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
0~65岁人群:每天补充10μg 维生素D
65岁以上人群:每天补充15μg 维生素D
婴幼儿、老年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这类更容易缺乏维生素的人群,也可以根据饮食和季节酌情增加补充量~
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今年的夏天总算来了。夏天天气闷热,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即使宅在家里体能消耗也会变大,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虽然说这种天气适合懒洋洋的赖沙发上,但却是一个养生好时节,特别适合补钙人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夏季补钙刻不容缓。不过…你真的知道如何补钙吗?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虽然一段时间看不出什么问题,但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加速体内的骨量流失,造成骨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爱宅家的人来说,补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别等到年纪轻轻就有骨质疏松后再来补骨钙。
同时,不仅是年轻人,家里的中老年更需要补钙,中老年人身体中的钙物质流失严重,如果长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很有可能因为缺钙、缺氨糖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疼痛、腿抽筋等疾病。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补钙才是健康的补钙呢?
女性朋友这样补:
由于中年女性接近更年期,或者正处于更年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更易缺钙。所以中年女性怎样补钙可以先从饮食抓起,日常生活中注意选择含钙量高的食物,有意识地从中得到钙的补充,多吃牛奶、豆制品和鱼,还有虾皮、海带、坚果及芝麻等含有钙的食物来补钙。不过食补所能补充的钙剂很少,无法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量,所以要坚持,作为辅助手段来补钙。生活中减少碳酸类饮料、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
老年朋友这样补:
老人补钙的最好方法除了吃钙类的营养品,也不能忽视食补的作用,毕竟食补也是一种安全健康的方法,虽然达不到钙片的效果,但可以作为辅助。所以老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可以,每天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和钙物质的食物,比如说豆制品、牛奶、虾,当然一些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也并不逊色,其中小油菜钙含量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而且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和维生素K。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中动物蛋白和钠含量过高会增加尿钙的排出,抗酸药中的铝也会显着增加钙的丢失,所以在补钙时要格外注意。
补钙产品可以这样选:
补钙类的产品大部分分为钙片和液体钙两种类型,有的钙片被做的颗粒很大,对于老人来说很难吞咽,所以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购买液体钙类的产品,不仅方便吞服,而且液体钙更有利于我们人体骨骼的吸收,更容易将钙补充到体内。
了解了这么多钙的知识后,你会补钙了吗?
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是近十年来的明星维生素,其与各种疾病的相关性和疗效是热门关键词。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流行性感冒发烧期间,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益处尤其明显。
维生素D有很多作用,但它是中国人摄入状况最差的营养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维生素D的摄入状况和血液中维生素D的浓度都存在偏差。
喝母乳的新生儿:与母亲怀孕时的营养状况有关,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高。
完全防晒或者很少暴晒的人。
老年人:吸收合成率差。
黑皮肤:皮肤的黑色素吸收紫外线,可以用较少的能量转化为维生素d。
因病或手术导致的脂肪吸收不良: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吸收不良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补充。中午不涂防晒霜。适度暴晒10-30分钟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在冬天通过太阳更难获得足够的量。可以从以下食物中获得:
动物来源:鱼类富含油脂、鸡蛋、红肉、肝脏、维生素D强化牛奶。
植物来源:蘑菇,如蘑菇和真菌。
维生素D补充:应在营养师或医生处方的指导下补充。
骨骼和牙齿发育
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这是我们对这种维生素的第一个认识。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吸收钙,调节血液钙磷浓度。如果维生素D缺乏,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钙,储存在骨骼中的钙会先被取出,久而久之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维生素D缺乏的话,会导致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免疫调节
维生素D是免疫领域的新星。很多免疫细胞内含有维生素D受体,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在预防感染和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流行性感冒和流感的情况下,维生素D的预防或治疗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其相关性。
保护心血管系统
维生素D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调节,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心肌细胞,抑制血管钙化。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缺乏与中枢和心脏疾病正相关,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已经发现维生素D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维生素D缺乏与特应性皮炎、皮肤干燥瘙痒、癣或长红斑有关。
调节血清素
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清素的产生和释放,血清素是影响情绪、压力和睡眠的重要激素。充足的血清素能让人感到快乐、专注、平和、自信。因此,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或不耐烦,这也可能是你身体缺乏维生素d的警告。
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如果没有钙,根本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生命之本。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神经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等等,可以说生命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钙。
每天摄入钙量足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钙能增强人的耐力,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稳定。体内钙充足,才能有效预防脑溢血、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利于健康长寿。
人体的钙可以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有效减低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质流失,舒缓骨质疏松情况。减少铝质在体内积聚,有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对老人痴呆症、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毛病有预防作用。有助神经系统动作正常及受伤后血液凝固,有助肌肉收缩与扩张。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的钙99%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细胞外液中钙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下:
(1)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2)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3)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是必需的,它能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是多种酶激活剂,如脂肪酶、淀粉酶等等均受钙离子调节。
(4)钙为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起到催化作用,然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聚合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血液中的钙绝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弥散性钙,以离子状态存在,为生理活性部分;另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称为非弥散性钙,无生理功能。血清钙的水平受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降钙素等调节。肾脏是钙的调节器官。
正常时,血清钙水平相当稳定。
血钙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广泛骨转移、结节病等。
血钙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钙吸收不良等。
因此,检测血中钙的浓度对很多疾病的诊断是相当有价值的。
自新冠疫情以来,蛋白质作为保护人体免疫力的“C位选手”,频频登上热搜,让大家对蛋白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新的认识。
但一直以来,由于年龄、性别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针对中老年人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仍存在争议。
近日,荷兰和加拿大的一项联合研究,揭示了老年群体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如何通过饮食,“吃”够日常所需的蛋白质。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刘爱玲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火箭军总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 邵伟庆
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为老年群体的蛋白质摄入量提供了一个标准:男性每餐蛋白质摄入量达到30~35克,女性每餐蛋白质摄入量达到35~50 克时,有助于老年人维持更好的膝部骨骼肌力量及身体机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蛋白质摄入参数对于维持肌肉力量和身体机能的作用,研究人员对1098名年龄在67~84岁可正常行走的参与者(男性占比47.7%),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研究。同时使用定时起跑(TUG)测试对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此外,研究人员统计了各参与者的教育程度、吸烟状况、BMI、身体活动量、慢性病史等协变量信息。
评估显示,随访期间,男性平均每日摄入蛋白量82.7±19.4克,明显高于女性平均68.3±15克的日蛋白质摄入量。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参与者中慢性病和药物的使用量有所增加,握力、膝部骨骼肌力量和身体机能均表现出了下降。
受访者饮食摄入特征
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男性,每餐蛋白质的最佳摄入量达到30~35克,可以显著提高膝部骨骼肌的力量和身体机能;
对于老年女性,摄入更多含蛋白质与较小的握力和膝部骨骼肌力量下降有关,每餐蛋白质的最佳摄入量为35~50克。老年人可以在阈值之内,合理增加日常蛋白质摄入量。
除了维持身体健康,补充蛋白质还有助于我们在疫情期间提升免疫力。如何摄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每天都要吃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膳食宝塔来搭配饮食,就可以满足健康成人日常所需的蛋白质。即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 对普通人群而言,蛋白质摄入足量即可。建议将每天需要吃的鱼禽肉蛋均匀分布到三餐之中。
多吃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跟人体相近,易被吸收利用。
◆ 平时可将膳食中的优质蛋白质占到30%~50%,并同时补充动、植物不同来源的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专家组对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分别为: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
“混搭”更有效
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在一起比单纯食用植物蛋白要好得多。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建议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基础上,主食增加全谷物、薯类等粗粮的占比,蔬果要新鲜丰富,适当增加菌藻类的摄入。另外还需注意足量补水,日饮水量达到1.5升~2升。
不要依赖蛋白粉
我国多数地区城市居民饮食中能充足摄入蛋白质,保持均衡饮食的人群无需额外补充蛋白粉。
◆ 蛋白质只是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不能替代其他营养素。如果不好好吃饭,只依赖蛋白粉,免疫力反而会降低。另外,过量食用蛋白粉,可能对肾脏和肝脏造成严重负担。
有些特殊群体在补充蛋白质时要有所讲究,不能一概而论。
No.1体弱人群:需额外补充
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要尤其重视蛋白质补充。
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No.2素食人群:谷豆搭配
素食者饮食中缺乏蛋、奶以及动物性蛋白等优质蛋白质,建议多吃大豆或豆制品、坚果、菌菇等,以增加蛋白质摄入。
谷类加豆类,在补充蛋白质方面堪比吃肉,两者搭配食用对素食者尤为重要。
No.3肾病患者:少吃植物蛋白
肾功能不全者,会存在蛋白质代谢产物排泄障碍。为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血尿素生成,这类患者应采取低蛋白饮食,并尽量减少植物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猪肉、鱼虾等。
No.4痛风患者:首选牛奶和鸡蛋
痛风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从而减少嘌呤的摄取。建议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8~1克计算,首选牛奶和鸡蛋食用;同时限制肉、鱼、禽、虾及干豆类的摄入。
No.5糖尿病患者:适量补充
糖尿病饮食标准中蛋白质摄入量应当占总热量的12%~20%,其中2/3可从豆类、豆制品和粗粮中摄取,其余1/3应为优质动物蛋白质。
成年患者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克的标准来摄入,例如一位体重60公斤的糖友,每天可以吃60克左右的鱼、瘦肉或鸡蛋等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消瘦的糖友,可适当增加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本期编辑:赵子莹
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骨质疏松,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我们骨骼中的有机基质和钙盐从骨骼当中流失,从而使得骨量减少,微观结构逐渐退化,使得我们骨头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那么,很多人不仅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骨质疏松呢?其实年龄的老化、长期抽烟喝酒、以及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早进行越好。
患上骨质疏松,会出现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开始时并不明显。有些病人即使失去了很多骨质,也可能是没有察觉的。许多人直到骨折或者发现自己的姿势有明显的变化,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骨质疏松。
1、经常骨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会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骨骼、肌肉疼痛,以腰背痛最为常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当坐或仰卧时疼痛减轻。久站会加重坐姿,弯腰时,咳嗽,用力排便时也会加重疼痛。
2、骨折,尤其是脊柱或髋关节骨折:
跌倒常导致髋部骨折。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候甚至在没有摔倒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脊柱骨折,出现这些情况要当心,这往往是骨质疏松的征兆。
3、心肺功能受损
这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一一旦发生胸、腰椎的骨折,就会出现驼背现象,胸廓活动受到限制,胸腔容积变小,导致肺活量出现明显得到下降,患者常感到心慌、憋气、气不足等,以爬楼、拧重物比较明显。
4、变矮、驼背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老了之后会出现缩水现象,比如牙齿松动,头发也变稀疏。其实这是衰老的自然过程。
但是,也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强度较差,易压缩变形,特别是弯腰等动作时,容易造成椎体前部分压缩扁平,这是由于短缩性高通常大于3厘米,且有驼背的表现。
纠正骨质疏松,到底哪几种方法管用?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吃钙片,虽然食用钙片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仅靠食用钙片来矫正。矫正骨质疏松症,还应该坚持做下面4件事。
(1)营养充足
足够的营养包括充足的钙,维生素D,C和蛋白质。男性,65岁以上,有骨质疏松危险者,建议每日摄取1500毫克钙,400~800单位维生素D。
(2)晒太阳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食物中的钙吸收和钙骨结合,太阳紫外线照射皮肤后,能在体内引起一系列反应,生成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最好的日晒时间为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避免暴晒。
(3)运动
锻炼帮助保持骨量。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可以选择跑步,跳绳,打太极,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都能增强骨骼耐力,提高骨骼密度。
(4)吃相关药物
药物是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减轻疼痛,缓解疼痛。如果其他方式都不管用,建议最好采用吃药预防和缓解。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1]做了定义: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以这些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1]。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缺钙密切相关,因此,补钙一向被视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方针”。
那么,具体来说,补钙究竟是怎么“挽救”骨质疏松的呢?为什么补钙时常常要联用维生素D?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补钙呢?今天,我们来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病”的。血钙浓度偏低,会引起一种叫做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PTH又能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并活性增高,就会使骨质溶解,让“储存”在其中的骨钙释放入血,从而“弥补”丢失的血钙[2]。
机体通过这种代偿反应维持了血钙的平衡,却引起了骨质疏松;通过补钙,能从源头上阻止这一过程,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维生素D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大有好处。首先,它能增加肠道对于钙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盐在骨质中的沉积,也就是骨的矿化,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坚硬;其次,还对骨细胞有直接作用,能刺激骨的形成[3]。
钙盐能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更多地吸收入血,血钙水平高了,PTH的分泌就会减少,骨质的丢失也就能得到延缓。可见,钙剂和维生素D属于“强强联手”,联合使用能起到“1+1>2”的效果。
1. 选择合适钙源
食物和非食物性钙剂是钙离子的两大来源。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食物性钙源,它富含乳糖、酪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能促进肠道对于钙离子的吸收[4]。无机钙剂如纳米钙、钙尔奇D等的含钙量较高、易于吸收而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钙剂[5]。
2. 注意补充时机
最好在睡前补钙,这是因为骨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6]。晚上入睡后,机体处于长时间空腹“缺钙”状态,此时甲状旁腺会分泌更多的PTH,溶解骨质以升高血液中的钙水平。可见,我们会在梦乡中不知不觉丢失大量钙,睡前补钙是十分有必要的。
3. 控制补钙剂量
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根据我国的日推荐量,成人每天应补充600~800mg钙[4]。补钙过多,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补钙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采用少量多补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过量补钙不利于骨骼健康[7]。尽管存在一些争议,“钙”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选择钙源、把握时机、控制剂量,科学补钙这三点一定要做好!
“磨破嘴,跑断腿”这句话,经常被我们用来形容经过千辛万苦去做某一件事,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跑断腿,却是常有发生的事。这不,前几天我刚去医院,探望了朋友家8岁的女儿,这孩子在学校跑步比赛中不小心摔倒了,谁知一摔,竟把腿骨摔骨折了,医院检查报告结果说孩子缺钙,这让我的朋友很诧异,明明平时没少给孩子吃钙片,怎么还会缺钙呢?只要给孩子吃钙片,孩子真的就不会缺钙了,你也这样认为吗?
其实说到补钙这个话题,你肯定不会陌生,你也肯定会在大街上或是通过照片,看过一些O型腿、X型腿或是佝偻病的人,这些人就是因严重缺乏钙,而产生的骨结构异常。另外,缺乏钙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骨骼的承重能力降低,很容易引发骨折。其实,我们体内99% 以上的钙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而钙要占骨骼重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大楼,那么钙,就是让我们身体这座大楼可以屹立不倒的一根根钢筋。一般,人体骨质的积累主要是在20岁以前完成的,且在儿童期每年钙更新的速率约为10%,所以,4-17岁是补钙的黄金期,如果你错过了,将一朝错过后悔终身,且弥补已无多益。怎样正确补钙,才能让孩子健康的跑起来。
说到补钙,你头脑中反应的第一个词,肯定是钙片。现在,当你走进药店,站在保健品的货架前,补钙产品已让你应接不暇,各种广告更是天花乱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千万不要迷信钙片,不要像我前面提到的朋友一样,认为给孩子吃了钙片就万事大吉,更不要轻信某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语。因为就算吃了钙片,如果不被吸收,就等于没有吃。所以被吸收的钙,才是搭建身体的好钢筋。
那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呢?
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膳食,二是机体。下面我一一说一下这两个因素。
1、合理膳食促进钙吸收
膳食中钙的吸收率和吸收总量越高,身体对钙的吸收就越好。经研究证明,通过膳食少量多次的摄入钙,可以增加其钙的吸收率和吸收总量。这就好比你养花浇水时,同样是给花浇水,如果你一次性全部将水倒入其中,泥土是不会充分的吸收全部水分的,反而你分多次慢慢浇水,泥土对水的吸收会更高。所以,每日分多次吃奶及奶制品,比如,鲜奶、酸奶、奶酪、奶片,大豆及大豆制品比如干豆腐、豆浆,以及海产品和新鲜蔬菜等,在钙补充方面,都要比每日只吃一次高钙钙片,更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吃新鲜蔬菜时,你要注意草酸、植酸含量较高的绿叶蔬菜,比如菠菜、苋菜等,它们可以与钙形成沉淀,而降低钙吸收,因此在食用前应该先用开水焯一下,这样就能很大限度的降低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含量,从而提高钙的吸收。
2、多接触阳光激活机体因素
另一个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是机体,所谓机体因素就是指,我们自己个体的身体状况,包括生理需要钙的量,机体维生素D、磷和个体本身钙含量的营养状况,胃酸分泌、胃肠粘膜接触面积等,其中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好帮手,这也可能是你最常听到的关于辅助补钙维生素,市面上关于维生素D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我想跟你说的是,与其给孩子吃补剂,还不如不要放过每一个晴朗的天气,带着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接触阳光,是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比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效果强上不止百倍,阳光下的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又增强了机体活力,进一步增加量了钙吸收量,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所以,高钙食物搭配吃,生活妙招不停息,阳光运动两相宜,补钙,食物多样才关键。补钙很重要,那是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每天要补多少量才合适。
3、注意摄入量预防钙过量
随着钙强化食品的增多,以及钙补充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钙过量的问题也逐渐增加。钙摄入过量的不良后果你也是要非常注意的,比如,高钙血症、高尿钙症、血管及组织钙化、肾结石等。所以,你在给孩子补钙的时候也要注意每日的最高耐受量。
中国营养学会对各年龄人群,钙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和每日推荐摄入量RNI都有相应的推荐,关于UL和RNI的知识,我们在补锌的哪一节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解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为了你能更清晰的看到每个年龄段儿童青少年钙RNI和UL的量,我放了一张表格在文稿中,你可以对应自己孩子的年龄找到相应的量。
中国营养学会对各年龄段儿童青少年钙都有参考摄入量。拿我们常见的虾皮来说,每100g虾皮中含有991mg的钙,根据UL的量计算,那7-11岁孩子每天吃虾皮就不能超过202mg ,通俗来讲就是7-11岁的孩子每天吃虾皮不要超过4两,如果吃河虾,按照表2中河虾的钙含量计算,每天不能超过一斤二两,这个的数据的前提是,孩子今天一天只吃虾皮或河虾,当然这是不可能,另外,每100g虾皮中钠的含量高达5057.7mg,所以我们不能只根据食物中某一种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食物是一个复杂体系,我们要考虑全面,文中的数据只是提醒你,要了解常见食材中钙的含量,同时要注意控制食物食用量,不要因为食物中某一种营养素含量高,就觉得应该多吃常吃。最重要的是,是要做到食物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补充孩子所需的钙,切记,补钙也非多多益善,食物多样才是关键。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首先你要知道被吸收的钙,才是有效的钙,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膳食,你不能认为只吃钙片就能解决孩子缺钙问题,你还要保证孩子的食物多样性,二是机体因素,你要让孩子多接触阳光,才能激活机体功能。
最后,你要知道钙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对孩子健康产生危害。所以抓住孩子补钙黄金期,正确补钙,才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强壮。
钙是人体所必须要的一种微量元素,同时,钙也是人体中无机元素含量最多的一种,它对我们人体内部的所有细胞的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身体调节作用,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内部各个器官可以得到正常的运作,而人体内部钙量的多少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发育和生长的健康,那么现在很多人会问,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需不需要补充钙呢,如今在市面上的钙片种类那么多,我们又怎么才能知道买什么样的,到底是买价格高的贵的好,还是说便宜亲民的好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钙剂属于药品管理,有的是保健品范畴。这个问题,就仿佛在说为什么进口药那么贵,而国产药比较便宜,道理是一样的。简单理解就是便宜药所用的原材料,所用的生产工艺,以及药品相关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数据均普遍较差。甚至别人辛辛苦苦研发十几年的药物,国人拿过来仿一仿,就变成了自己的。但是学了别人的表面,却没有学到精髓。一个药品的研发数据和生产工艺才是最最核心的。而中国的药品标准又普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管,所以造成了市场上相同产品的鱼龙混杂!
中国人一直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所以一定知道,是好货一定有所附带的价值,钙片同样如此!
钙片研发、生产、销售的固定成本,会因为企业的投入会有差别。所以钙片的价格肯定是建立在本企业本产品的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此外,比如液体制剂因为工艺的问题,通常比片剂要贵一些。
中国现在社会,特别喜欢搞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一盒钙片,外包装很精美,这价格肯定不低。再加上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打开市场,进行商业炒作,广告铺天盖地,这都需要将成本加在每盒钙片上。甚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的钙片,因为包装、广告等等问题,价格差了好几倍!
以前有一个公司生产糖果,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某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后,还是同样的糖果,但换了包装,并且通过广告宣传,打出了品牌,价格却翻了翻。至于哪家公司就不提了。
钙片之间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区别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选择不同种类几个的钙片,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钙片不要随便乱吃,需不需要摄入钙片一定是取决于我们的饮食状况以及身体是否缺钙的。当身体内部钙量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就不要补钙了,或者也可以多喝牛奶等含高钙的产品,但是注意牛奶不可以与钙片同时服用哦。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钙和维生素C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们在我们的身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钙片和维生素C能否一起服用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钙片和维生素C可以一起服用,并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和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存在不良相互作用。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在流感季节,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以帮助恢复人体免疫力,促进感冒的恢复。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辅助康复和伤口愈合等问题。
钙片则主要成分是钙,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钙。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婴儿佝偻病等问题。孕妇和更年期妇女,尤其是需要碳酸钙治疗的妇女的钙水平会发生变化。因此,适当补充钙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正确服用钙片和维生素C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钙片和维生素C可以一起服用,但建议先服用钙片,间隔1~2小时后再补充维生素C,以避免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睡前不建议服用钙片,因为睡前服用大量钙片可能会影响排泄,导致尿路结石的发生。因此,通常建议在早餐后服用。
3. 钙片不应与牛奶一起服用,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4. 儿童应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钙片,以保证安全。
5. 对于需要治疗疾病的患者,在服用钙片和维生素C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葡萄糖酸钙作为一种常见的补钙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低钙血症等病症。然而,近期有关于葡萄糖酸钙是否会引起血糖升高的疑问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科学的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葡萄糖酸钙的成分。葡萄糖酸钙是由葡萄糖酸和钙离子组成的,其中葡萄糖酸是一种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服用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人体会迅速吸收其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血糖偏高值或患有糖尿病等需要保持血糖稳定的人群,在缺钙时,不建议使用葡萄糖酸钙进行补钙。因为葡萄糖酸钙中的葡萄糖成分会增加血糖负担,不利于血糖控制。此时,可以选择不含糖类的钙剂来补充钙,如牡蛎碳酸钙片、碳酸钙等。
尽管葡萄糖酸钙存在血糖升高的风险,但它仍然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临床上,葡萄糖酸钙具有多种功效,包括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抗过敏等。此外,葡萄糖酸钙还能治疗荨麻疹、缓解人体内镁离子、钾离子过高引起的损害,对于儿童缺钙导致的抽搐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葡萄糖酸钙的剂型多样,包括针剂、片剂等。由于钙剂具有强心作用,在静脉推注钙剂时,若速度过快则可能导致心脏停搏于收缩期,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的用量及给药方法,不可随意调整钙剂的使用剂量及速度。一般情况下,缺钙患者可通过钙片进行补钙,严重缺钙的患者才需考虑注射补钙。临床建议患者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处方用药,禁止擅自更改使用剂量及疗程。
总之,葡萄糖酸钙作为一种常见的补钙药物,在补钙的同时需要注意血糖控制。对于血糖偏高值或患有糖尿病等需要保持血糖稳定的人群,应谨慎使用葡萄糖酸钙,选择合适的钙剂进行补钙。
孕期腰酸疼痛是许多孕妇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不适感常常让准妈妈们感到困扰。那么,为什么怀孕初期会出现腰酸疼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孕期腰酸疼痛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缓解腰酸疼痛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孕期腰酸疼痛的常见原因。
1. 子宫增大: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占据盆腔空间,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腰酸疼痛。这是孕期腰酸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2. 骨盆关节松弛: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骨盆关节松弛,容易发生腰痛。
3. 腰部肌肉疲劳:孕期孕妇体重增加,腹部负担加重,腰部肌肉容易疲劳,导致腰酸疼痛。
4. 缺钙:孕期孕妇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摄入不足,容易导致腰酸疼痛。
5. 不良姿势:孕期孕妇的姿势不当,如久坐、久站等,也会导致腰酸疼痛。
了解了腰酸疼痛的原因,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如何缓解腰酸疼痛。
1. 保持良好的姿势:孕期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适当休息。
2. 做适当的运动:孕期孕妇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缓解腰酸疼痛。
3. 补钙:孕期孕妇要注意补钙,可以通过食补或药物补钙,确保身体摄入足够的钙质。
4. 穿着舒适的衣物:孕期孕妇要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衣物,以免压迫腰部。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腰酸疼痛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孕期腰酸疼痛是常见的孕期不适,孕妇们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腰酸疼痛的原因和缓解方法,相信可以帮助孕妇们更好地度过孕期。
标题:小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什么原因
孩子经常说梦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首先,孩子白天玩耍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精神过度兴奋,都可能导致夜间睡眠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仍然活跃,从而出现说梦话的情况。
其次,缺乏维生素D或钙会导致佝偻病,使大脑皮质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进而导致夜间说梦话。此外,近期学习压力、心理紧张、长期焦虑或家庭环境问题,如父母争吵、要求过于严格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夜间说梦话。
为了改善孩子说梦话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孩子白天活动量,避免过度兴奋;
2. 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4.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其放松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说梦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长期磨牙行为对牙齿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磨牙的原因多样,包括精神压力、咬合问题、缺钙以及牙病等。
精神压力是导致磨牙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白天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在夜间可能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难以入睡,进而引发磨牙。
咬合问题也是磨牙的常见原因。例如,牙齿排列不齐、接触点过早等咬合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牙齿在睡眠中过度磨损。
缺钙和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导致磨牙。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出汗过多、易醒等症状。
牙病,如根尖周炎,也可能导致磨牙。牙齿疼痛不适、口腔炎症等问题,可能会刺激牙齿,引发磨牙行为。
为了避免磨牙对牙齿造成损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心理治疗、咬合调整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不良习惯,如咬铅笔、嚼槟榔等,并注意放松咀嚼肌,避免过度使用咀嚼肌。此外,热敷、电刺激等方法也可帮助缓解磨牙症状。
孩子出虚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探讨孩子出虚汗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生理原因
1. 新陈代谢旺盛: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对热量的需求较高,因此容易出汗。
2. 睡眠姿势不当:睡觉时姿势不当,如头枕过高、被褥过厚等,容易导致出汗。
3.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孩子出汗增多。
二、疾病原因
1. 体质虚弱:体质虚弱的孩子容易出现出汗症状,如自汗、盗汗等。
2. 缺钙:缺钙会导致孩子出汗增多,表现为盗汗。
3.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出汗异常,如自汗、盗汗等。
4. 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出汗增多。
三、预防和治疗
1. 适当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钙、锌等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坚果等。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适当运动:加强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4.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尤其是夜间睡觉时。
5. 及时就医:如孩子出汗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四、家庭护理
1.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2. 定期清洁床单被褥: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卫生。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孩子食用不洁食物。
4.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孕期小腿肚抽筋是许多孕妇都会遇到的困扰,这一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孕期钙的需求量增加,而钙的摄入不足会导致小腿肚抽筋。因此,孕妇应注重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其次,孕期腿部受凉也可能引发小腿肚抽筋,因此孕妇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此外,胎儿体积增大,压迫下肢血管和神经,也可能导致小腿肚抽筋。为了缓解这一症状,孕妇可以尝试抬高臀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针对孕期小腿肚抽筋的治疗,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外,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贴在小腿肚抽筋处,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 按摩:轻轻按摩小腿肚抽筋处,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小腿肚抽筋。
4. 睡眠姿势: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下肢血管和神经,如侧卧位、抬高臀部等。
总之,孕期小腿肚抽筋是常见的孕期症状,孕妇应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适当锻炼等方法进行预防和缓解。
孩子头摇晃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1. 缺钙:维生素D和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摇头、多汗、枕秃和睡眠不安等症状。为了预防缺钙,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补充钙和维生素D:
2. 耳朵疾病:中耳炎可能导致孩子耳朵发痒或疼痛,从而出现摇头现象。如果怀疑孩子患有中耳炎,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3. 心理因素:有些孩子摇头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如寻求关注、好奇或焦虑等。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4. 日常保养:为了预防孩子摇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日常保养:
5. 医院就诊:如果孩子摇头现象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便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肠绞痛是儿童常见的腹痛症状,主要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维生素D和钙缺乏、受凉、积食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绞痛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措施,帮助家长了解并应对这一儿童常见病症。
一、肠绞痛的成因
1. 维生素D和钙缺乏:维生素D和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和钙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进而引发肠绞痛。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缓解症状。
2. 受凉:孩子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肠痉挛,从而导致肠绞痛。家长应注意给孩子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3. 积食:孩子饮食不规律、过量进食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积食,进而引发肠绞痛。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避免孩子吃得过饱或食用油腻、辛辣食物。
二、肠绞痛的症状
1. 腹部痉挛性疼痛:肠绞痛的主要症状是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不定。
2. 腹部膨胀:疼痛时腹部会出现膨胀感。
3. 恶心、呕吐: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症状。
4. 大便异常:部分患儿出现便秘或腹泻。
三、肠绞痛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口服助消化药物如四磨汤口服液或健胃消食口服液,缓解肠绞痛症状。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通便。
2.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D和钙,改善营养状况。
3.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规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四、肠绞痛的日常护理
1.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腹部受凉,穿着适宜的衣物。
2. 规律饮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
3. 适当运动:鼓励孩子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心理疏导: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儿童手脚发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脚发麻是儿童常见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血液循环不畅、缺钙、神经损伤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血液循环不畅
1. 手脚受压:长时间挤压手脚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麻木。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手脚。
2. 末梢循环不佳:缺乏运动或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末梢循环不佳,引起手脚麻木。建议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温暖。
二、缺钙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钙质来支持骨骼生长。缺钙可能导致手脚麻木、抽搐等症状。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钙质。
三、神经损伤
1. 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外伤。外伤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手脚麻木。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神经系统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手脚麻木。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持续性的麻木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措施
1. 培养良好的坐姿:不良的坐姿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手脚麻木。建议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胆碱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有助于改善手脚麻木症状。
3. 适当运动: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4. 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以防手脚麻木。
5. 定期检查:如果孩子有持续性的麻木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