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不要拿出来就直接食用,一定要洗净、热透再食用,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可能就隐藏在冰箱里。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在土壤中以死亡的和正在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李斯特菌生命力很强,能在2~42℃下生存,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并且酸性、碱性条件下都能适应。因此,李斯特菌有个外号,叫“冰箱杀手”。
大部分人不容易感染李斯特菌,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比如:肿瘤患者、酒精中毒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人、结核病人,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在使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婴儿和老年人,肝硬化患者、器官移植手术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在人体抵抗力差的基础上,容易感染李斯特菌。
感染李斯特菌后,潜伏期短则3天,长的可以到70天。对于一些健康状态良好的人,感染时可能只产生类似感冒之症状,甚至无症状发生;但对于一些上面说到的人群,会产生临床症状为肺炎、心内膜炎、急性脑膜炎、尿道炎、死胎及流产,有时亦可显现败血症并伴随脑炎。患者可以表现为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如病情进展可侵袭脑、脊髓导致谵妄、休克、昏迷。
针对李斯特菌等食源性疾病治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食品安全提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五大要点”建议:
1、保持清洁 触摸过生肉等食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防止可能存在的危险微生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
2、生熟分开 确保将熟食与生食分开。除了可以削皮或去壳的水果和蔬菜外,避免食用任何未经烹调的食物;含有生蛋或半熟蛋的菜肴,如家庭自制蛋黄酱、某些调味汁和奶油冻等甜点有潜在危险。
3、烧熟煮透 确保将食物彻底做熟,并保持滚热,即各部位的温度均要达到70摄氏度。此外还要避免吃生的海产品,发红或仍有粉红色汁水的禽肉以及半熟的肉制品等,这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4、保持安全温度 将食物冷藏或者使食物保持滚烫(60摄氏度以上),可以减缓或遏制微生物滋生。
5、使用的安全原料和水 所有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应当削皮;外表受损和霉变的果蔬可能含有毒化学物质,应避免食用;绿叶蔬菜可能含有难以去除的危险微生物,如果对这类蔬菜的卫生状况有怀疑,应避免食用。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瓶装水,但饮用前应检查其密封装置,确保没有遭到损坏;如果对饮用水的安全有怀疑,应煮沸后再饮用;不能煮沸的情况下,则应微孔过滤和使用碘片等消毒剂。
又到年底了,家家户户忙着囤年货,囤年货前,记得先清洁一下冰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吃不完的饭菜、吃一半的西瓜、没喝完的饮料都是冰箱的常客……当各种食物混杂在一起,冰箱可能成为了“养”细菌的最佳地方。
近日,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一项实验发现了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生命时报》通过实验告诉你为什么这里最脏,并采访专家给出一份科学清理冰箱指南。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在超市买完蔬菜水果,很多人直接就放进冰箱果蔬盒,认为这样既保鲜又干净。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的实验表明,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部位是果蔬盒,如果清理方式不对,污染度还会增加。
果蔬盒底部很容易残留蔬果残叶等,如葱叶、萝卜泥、洋葱皮、玉米须等,且多为抽屉式,不好清洁。
检测结果表明,脏乱果蔬盒的细菌数是干净果蔬盒的100~100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用抹布沾清水擦果蔬盒,以为只要没有残渣就可以了,但实验表明,这样只会把细菌扩散至果蔬盒的每个角落,细菌数可增长至30~700倍。
根据实验结果,只要用水擦拭后,在果蔬盒内喷一些消毒用酒精,或者直接用酒精擦拭,即可消灭有害细菌。疫情时期,很多人用酒精给买回家的蔬菜水果消毒,却不知道放入冰箱后一样会沾染细菌。所以,不妨先对果蔬盒做个彻底的消毒,食用时更安全。
很多人将冰箱当作食物的“保险箱”,把各种食品随意塞进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示,不良的存放习惯不但不利于食物保鲜,反而使细菌大量繁殖,不知不觉偷走食物的营养,也偷走你的健康。
01剩菜连盘放
有的家庭习惯把剩菜剩饭直接成盘塞入冰箱,空间不够就一层层摞盘子和碗,甚至把隔板都压弯了。这样做不但会导致食物串味,还容易使饭菜撒出来,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建议:剩饭菜最好分别放在有盖的保鲜盒里,容量以食物占据1/2以上容积为好。
02蔬菜不加包装
蔬菜放在冷藏室里可以保持鲜嫩,但如果买回后直接放入果蔬盒,水分会蒸发,表面皱缩、菜叶萎蔫,加速维生素的流失,而且不同品种蔬菜上的微生物会交叉污染。
建议:最好给每一种蔬菜包两层软纸,再分别放入独立的塑料袋,扎口要松。这样可调节袋内湿度,有效减缓干燥,延长保存期。
03肉类重复解冻
冷冻室中的食品一旦拿到室温环境下接触空气,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就开始大量繁殖。当食品重新放入冷冻室,细菌繁衍速度虽然减慢,但总量已经增多。这一过程中,肉类的细胞膜会被破坏,新鲜度大幅下降,即使再冷冻,营养和风味也已受损。
建议:在冷冻前先将肉类切成适当的大小,分别装袋冷冻,用时取出一块解冻后就吃完。
此外,冷冻室温度要稳定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以提高储存效果。
04拆封的食物不封口
未喝完的牛奶、未吃完的调味酱等,如果不封口、不盖盖子直接放入冰箱,存在较大的交叉污染风险,加速食物氧化和变质。
建议:袋装牛奶最好挤掉空气后,在开口处折三折,保存不超过24小时,饮用前要加热杀菌。
橙汁等饮料开封后盖严再冷藏,一般不能超过48小时。
瓶装调味酱等要拧紧盖子。如果是自制盛放在碗或杯子中的食物,要用保鲜膜覆盖,并尽量用橡皮筋扎紧,取出后加热杀菌再吃。
定期清理冰箱不仅是为了清除异味,也是为健康安全着想。
1.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一个月清洗一次冰箱。
2. 清洗前要先给冰箱断电,把食材全部拿出来。
3. 一个细节是冰箱门的胶条,很容易被菜汁等污染,建议拿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4. 最后别忘记用干净抹布将冰箱彻底擦拭干净,避免清洗液残留。
5. 此外,冰箱把手也是冰箱内细菌的主要来源,清洁时不要忘记顺便擦一下冰箱把手。
冰箱“保鲜”还要注意这几点
关注冰箱温度,尽量保持4℃以下;
为防止食物串味,用保鲜袋或保鲜膜等将食物裹紧之后再放入冰箱保存;
遵循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的原则;
解冻过一次的肉类不宜再放回冰箱,建议吃多少解冻多少;
冰箱应定期除霜;
尽量做到随买随吃,不要囤放太多食物。▲
本期编辑:邓玉
作者 | 鱼小南
文章首发于 |儿科医生鱼小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近日,南京的吕女士喝了在冰箱里存放2天的鸡汤后,出现了头痛、低热、腹泻等症状,自行服药后症状却更严重。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她患上了李斯特菌脑膜炎。
为什么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不安全,李斯特菌有多大的威力?《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护好舌尖上的健康。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李斯特菌,又称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
李斯特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各类水域及蔬菜上,生存能力强,在0~4℃冷藏环境下仍能存活,甚至在-20℃下仍能生存一年,因此用来冷藏食物的冰箱也常常面临污染风险。
在食源性感染中,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排名第3(16%),仅次于创伤弧菌(35%)、肉毒杆菌(17%)。
李斯特菌每年都在世界各地“杀人”,看看这些例子你就知道。
2020年3月
美国爆发李斯特菌感染,感染事件造成4人死亡,30人住院。据悉,他们是食用金针菇而引发相应症状。
2019年8月
西班牙卫生部长玛利亚·鲁伊萨证实,李斯特菌已导致一名90岁女性死亡,主要与免疫力衰弱有关,该病菌在一种熏肉中被发现,有114人因此入院治疗。
2017年1月
南非暴发李斯特菌病疫情,造成了180人丧生,948人染病。
通常,李斯特菌对健康成年人不至于造成太严重的危害,感染后一般表现为发热性胃肠炎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疼、腹痛、腹泻等。
但对于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而言,李斯特菌的感染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造成孕妇早产、流产,以及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中有少量李斯特菌存在时(例如每克食物少于100个菌落形成单位)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微,但细菌数目增加到一定数量就有致病风险。
哪些食物最易被污染?
该菌主要污染生乳、奶酪、肉及肉制品、鸡蛋、蔬菜沙拉、海产品、即食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04年发布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报告中对4类即食食品案例进行风险分析发现:
另外,生吃的蔬菜、沙拉,刺身(即食海鲜)、烟熏三文鱼、网纹哈密瓜、金针菇、鸡肉等,都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十分常见,6个生活习惯帮你远离致病菌威胁。
1 定期清理冰箱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被李斯特菌感染的人,有64%可以在其家里的冰箱中找到这种细菌。冰箱异味是细菌繁殖的“预警信号”之一。
清洁冰箱时,要先断电,将食物全部取出,用干净的抹布或湿巾清洁,尽量不要用消毒液清洗,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冰箱门的胶条,很容易被菜汁等污染,建议拿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2 烧熟煮透
中国人很讲究口味口感,所以很多菜都要求爆炒,以获得嫩滑的口感,但这给了致病菌存活的机会,尤其是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特别容易受到致病菌污染。
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钟,如果是大块的肉,时间还需要长一点。
放入冰箱里的饭菜,再次食用也要热透,降低风险。
3 生熟分开
这里的“熟”指切完了能直接吃的东西,比如拌黄瓜、酱牛肉;“生”是指切完了还要经过加热处理的。
生熟分开是为了避免“生”食上携带的细菌传染到“熟”食上,引起食物中毒。烹调生熟食物所用的案板、道具、器皿也应当分开。
4 剩菜及时倒掉
吃菜时减少翻动,最好吃前提前分出来冷藏,减少筷子翻动带入微生物。
肉菜如果第二天不吃,要放冷冻室保存。
及时清理冰箱中的剩饭剩菜,长时间放置不但滋生微生物,营养价值也会大幅下降。
5 正确存储
肉类不要反复化冻,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切成几份,每次按份拿取;熟食、剩饭剩菜等放于冰箱上层,果蔬类食品最好放下层。
选购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同时要仔细检查包装,选择没有破损的。
6 特殊人群少吃冷冻饮品
老人、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均应控制生冷食品的摄入,少吃或不吃冷冻饮品,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
处理食物前后、进食前、上厕所后清洗双手。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冰箱已经成为家里的常规家用电器。很多人买了食物,习惯性的放到冰箱里。很多人觉得,食物只要放到冰箱里,就干净又卫生、不长细菌,利于肠道健康。
事实上,冰箱虽然提供了低温冷藏、冷冻模式,冰箱只是暂时减缓了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细菌有很多种,有的细菌适合常温生长,低温时生长缓慢。有的细菌反而在冰箱低温环境下大量繁殖,所以在冰箱长时间、大量存放食物,以为将食物放入冰箱就万事大吉、卫生又健康的想法是错误的。
读研时,研究过一种细菌,叫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这是少数几种能在冷藏温度4度,生长繁殖的肠道致病菌之一。一些欧美国家曾发生过多起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过去我国也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流行,多人食物中毒,原因都在于食物中污染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列为进出口时的常规检测项目。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能够在冷藏条件下生长繁殖。如果存放在冰箱中的肉制品、奶制品污染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感染后,容易引起小肠炎、结肠炎,还可能出现发热、黏液或水样便等症状。
研究发现,除了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也是能低温生长、引起食源性污染的细菌。医学研究时,常用采用冷增菌法分离这种细菌。
有德国学者曾选取市场上,存放于零下18度的冰箱中的122份冷冻食品,研究其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情况。研究发现其中有 55 份食品中检出李斯特菌。研究发现鸡肉制品、加肉面食 、汤汁及其它肉类制品中,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40%~60% 。生鱼制品中的李斯特氏菌检出率高达 61%。
由此可见,食物在冰箱中储存过长时间,能够增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的危险,人们食用了污染的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为了维护我们的肠道健康,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 注意食物种类不同,冰箱中冷藏、冷冻的存放时间也不同,尽量在超出期限前食用。
2. 食物尽量吃新鲜的较好。为了饮食健康,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少买,多次购买。存放时间长了,容易变质,还容易产生一些特殊的味道。
3. 储存时间过长时,及时丢弃,不要不舍得扔。
有一次夜班值班,碰见一个30多岁的女性,肚子疼的很厉害。一问才知道,龙虾煮熟了没吃完,放了3天,觉得扔了可惜,又接着从冰箱拿出来吃了。结果晚上肚子疼得厉害,来了医院挂急诊,急性胃肠炎进医院一趟,花钱,人还遭罪。
尤其家里有老人的,很多东西坏了,发霉长毛了,还不舍得扔。像花生发霉后,容易滋生黄曲霉菌,致癌性很强。这就需要我们年轻人及时的提醒和督促,保证家人的健康。有句话叫“有舍才有得”一时的不舍得,反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4. 煮熟的食物,不要反复拿出来吃不完再放进去。可以一次切少量或者拿出来少量,其余迅速放回冰箱。但是熟肉类食物,最好放冰箱中不要超过4天。
5. 冰箱中冷藏冷冻食物,要充分加热或采用其他灭活方法后使用。拿出来食用时,尤其冷冻的肉类食物,尽量多煮一会,彻底煮熟后食用,不要煮个七、八分熟就食用。高温煮熟,也是一个灭菌的过程。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从来都是脆弱的。
面对寒冬,人们通常都会采取增加衣物、开暖气等各种方法来抵御严寒。因为从古至今,寒冷都是人类最残酷的敌人之一。甚至在过去,冻伤常常是造成军队减员的一大常见原因。
虽然在现代文明的护佑下,如今的我们在这个敌人面前已经有了些许喘息之机,但稍有不慎,“被冻伤”的事件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时有发生。
最近几天,新一轮的寒潮又将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急剧拉低,冬天真的来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一些冻伤、冻疮的基本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冻疮,是指由寒冷所导致的一种局部性皮肤损伤,经常出现在手脚、耳鼻等部位。
虽然名为“疮”,但它其实包括了红斑、瘙痒、肿胀、水疱等各种症状。当我们的身体遇冷之后,血管会收缩,而导致局部缺氧,继而血管壁肿胀,很多东西便从血管里跑到血管外面,导致皮肤组织、皮下组织的肿胀,严重的话甚至会局部阻塞、坏死。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冻疮。
通常,它是随降温而出现,又随升温而消失,但如果保暖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复发。
一般来说,由于皮肤更娇嫩,儿童、女性会更容易得冻疮。另外,和低温物体(如液氮、干冰等)的接触也可能会造成,所以,因工作原因而需要频繁待在野外或接触低温物体的人,也是冻疮的高频患者。另外,血液循环不良、或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也比较容易患上冻疮。
其实,冻疮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非冻结性冻伤”。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达到冻僵程度的冻伤”。
那与之相对,自然还有“冻结性冻伤”。这种冻伤是更加严重的。
局部性的“冻结性冻伤”通常分为四度:从只伤及表皮层的第一度,到损及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坏死的第四度,残酷的严寒始终在向我们展示着它那不可忤逆的威严。
而全身性的冻伤则更为严重,它会直接导致中心体温下降,呼吸变慢、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伴有意识、精神障碍,甚至直接冻亡。
可能很多人都在影视剧或网上听到过这种说法:
“被冻伤后不能立即取暖,而应该用雪搓”。
其实这是错误的,那样会造成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伤者盖上毯子等保暖物,有条件的话可以浸泡在37℃~40℃左右的温水里(如果鞋袜、衣物等一时不便脱下,可一同浸泡,直至肢体变软)。
另外,由于患者的冻伤部位已经是丧失知觉的,所以不应放在火前或用电热毯取暖,以防烫伤。我们还要知道:反复地冰冻、融化,比保持冷冻的危害性更大,所以,如果是在野外等孤立无援的地方被冻伤,而一时又无法到达温暖区域,需要在寒冷中继续暴露一段时间的话,那就先不要急着解冻,应该再坚持一下,直到彻底到达安全温暖的环境为止。
当然,这么严重的情况可能普通人也很难遇到。对于更常见的冻疮来说,情况就简单多了——
它本身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特别是对于并不严重的情况,只要注意保暖,通常可以自行恢复。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药物:
外用药物方面,可以使用市面上的冻疮膏或红霉素软膏;如果想要恢复得快一些,还可以选择使用口服药物。如可以扩张局部血管的前列腺素、以及能促进血小板活化的潘生丁(双嘧达莫)等,都能够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还有物理治疗方式,如红外线光疗、氦氖激光。
当然,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而最好的预防就是保暖。
希望大家在这寒冬来临之际都能照顾好自己,健康快乐地迎来新的一年。
发霉、腐烂的东西相信大家都见过,比如平时家里肉买多了,时间一久,上面就会长出红红绿绿的斑点,有时候还会带着丝丝绒绒的毛毛,我们一般认为这样的事儿应该都是发生在“死物“身上的,可你能想象身体里的内脏也会”长毛“吗?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可怕?但这可绝不是一句玩笑或假设,如果不小心被”腐烂菌“感染了,那就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这个”腐烂菌“究竟是何来历呢?
“腐烂菌“---白色念珠菌
“腐烂菌“的真名叫做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会引起疾病。
但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细胞,从而引起疾病,可累及皮肤、黏膜,有的还会累及脑膜、肺脏,因此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具体情况常与病变部位有关,如呼吸系统病变可并发肺炎,消化道病变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泌尿系统病变可并发肾衰等。
常见的白色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病,依据其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念珠菌性阴道炎:好发于糖尿病及妊娠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2、念珠菌性龟头炎:常与性接触传染有关。常见的是阴茎包皮和龟头轻度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板及龟头冠状沟处伴有白色奶酪样斑片。阴囊受累时,在与阴茎接触面上可见鳞屑红斑性皮疹,刺痒明显,累及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
3、口腔念珠菌病:又称为鹅口疮,好发于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4、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5、系统性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
以上就是白色念珠菌易导致的疾病,其实白色念珠菌是很常见的病菌,一般情况下不会感染人体,生活中多注意清洁卫生,多注意饮食营养,积极提高免疫能力就能有效的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如果出现以上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做真菌学和血清学的检查。
最近几天,气温下降的厉害,让人倍感凉意。而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可能还有种种疾病威胁。
妈妈们发现,家里宝宝出现了咳嗽、流涕等症状。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害怕。
可妈妈们别忘了,疾病盯上的可不仅仅只是孩子,家中老人同样也需特别关注。
就拿流感来说,重症流感除了会发生在孩子身上,老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也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如果不给予重视预防,便容易让病毒或疾病乘虚而入,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中老年人易发且可能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偏爱50岁以上的人群,给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扰。
有些人不清楚,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和流感一样,带状疱疹也有自己喜欢欺负的“对象”。
得了带状疱疹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难忍。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
(图片来源于彩虹育儿公众号的读者留言,个别案例,症状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等并发症。
临床上,带状疱疹存在着误诊的情况。特别是带状疱疹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
发生在胸部——容易误诊为心绞痛;
发生在腹部——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
患者皮损不典型时——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脓疱疮等。
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因为误诊错过24-72小时的有效治疗时间。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具体治疗应咨询专业医生。
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晚年身体健康,便是面对生活最大的底气。
最好不要等到父母患病才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父母等不起,我们也等不起。注意预防,及时行孝,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他们好了我们才能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1): 1-5.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3. Dworkin RH,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Clin Infect Dis. 2007 Jan 1;44 Suppl 1: S1-26.
4. Harpaz R, Ortega-Sanchez IR, Seward JF;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57(RR-5):1-30.
5. Katz, Joel & Melzack, R. (2011).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usefulness of the long form, short form, and short form-2. Handbook of Pain Assessment. 45-66.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7. 权娅茹, 李长贵. 水痘和带状疱疹及其疫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 183(04):87-91.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冬季有“三鬼”,“不死鬼”——诺如病毒正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杀不死的特性,不仅能抵抗 “疫苗”作用;还神出鬼没,通过水源、粪便、食物等多种途径感染人类,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家中做好清洁和预防工作,将诺如病毒“赶出”家门!
诺如病毒在我们家中的两大据点,其实就是厨房和厕所。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水源、粪便和食物。它不仅可以附着在外来食物及其包装的表面,或者随着外来水源潜入厨房,还会“尾随”粪便被人体排出,随着飞溅的水分散到卫生间的各个角落。所以,我们对于厨房、厕所的卫生问题一定要尤为注意,要将诺如病毒扼杀在“摇篮”中!
战场一、厨房
Step1:“热武器”启动!
对付诺如病毒的最好武器其实就是“热武器”。老人常常告诫我们不能生吃食物,是有道理的,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能有效杀死诺如病毒,这是因为高温会使诺如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失活,也会破坏RNA单链,使它失去感染活细胞的能力。
Step2:“防护网”准备!
大部分净水器滤过膜的孔径都很小,而使用反过滤技术的RO净水器更是只有0.1纳米,能将直径15-27纳米的诺如病毒阻挡在外。
Step3:“水枪”发射!
做饭前要洗菜,这似乎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共识了。小小洗菜其实也大有讲究。首先我们不能为了节约而用盆洗,而要用流动水洗,以有效“带走”病毒。其次,流动水不能只使用自来水等外来水源,也要配合使用煮沸过后或净水器中的“纯净”水源。
战场二、厕所
Step1:“盾兵”上前!
冲厕所时,粪便中的多种病原体会随着水花“飞溅”,污染卫生间各处。所以冲厕所时一定要盖上马桶盖。
Step2:“生化武器”发动!
虽然在厨房我们不能使用“生化武器”,但是在厕所我们就方便多了。酒精能吸收蛋白质中的结合水使其变性,从而消灭微生物;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氧化蛋白质使其变性,具有更强的毒性。对于“顽强”的“不死鬼”诺如病毒,我们应该选用含氯消毒液来全面“清扫”。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可以自己配置消毒水。通常只需花费一元钱、使用8片消毒片就能配置出2升1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对于台面、水龙头、门把手等我们常接触的被污染区,我们可以用湿纸巾蘸取消毒水擦拭,等5分钟后再用肥皂和热水清洗,以防止残余氯水毒害人体;而对于污染源马桶,则要使用更高浓度5000-10000mg/L的消毒水处理30分钟以上,来充分灭活粪液中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刀枪不入”还“无孔不入”,更能“无限复活”,是冬天的一大威胁。但是也别被“不死鬼”吓破了胆,只要日常做好家中厨房、厕所的清洁工作,就能将“不死鬼”拒之门外,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审稿专家
史琳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亲密拥抱“抱断了”肋骨,打个喷嚏“震折了”脊椎,下公交车时向前一跨却连累了髋部……这些看起来像“开玩笑”的新闻越来越多,而且事件主人公大部分还是年轻人。
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在体检时也被告知患有骨质疏松,有的甚至是重度。年纪轻轻,骨头为啥变脆了?又该如何预防呢?
健康的骨骼又硬又韧,硬度主要由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韧度主要由蛋白质转化的骨胶原决定。骨密度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机制,就像一个蓄水池,如果进水多出水少,水池的水就多,骨密度就高。反之,骨密度就低。
在青少年时期,成骨大于破骨,即“进水大于出水”,骨骼中的钙迅速沉积,骨密度逐渐增强,这时候骨骼韧性也好,即使骨折也不易完全断开。
到青壮年时期,骨骼密度继续增加,直到30~35岁时达到峰值,成骨与破骨功能平衡。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骼中钙质和胶原质开始丢失,“出水大于进水”,骨量逐渐减少。
以前,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易骨折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年轻人的骨头也“变脆变软”了。
很多二三十岁甚至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就开始颈肩痛,还伴有颈椎曲度改变、反弓、头晕恶心等症状,腱鞘炎也很常见;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就已出现各种关节痛问题,膝关节有滑膜炎和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早早老化退变的也不少。
2014年,《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刊登的一项北京人群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岁以下年轻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异常增高,达21.88%,甚至超过了50~59岁人群的发病率(20.83%)。
在国人防缺钙的意识中,“补”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很多人却没意识到,忽视了钙的吸收率和流失量这两个更重要的环节,就可能造成“越补越缺”的情况。
对于年轻人来说,以下这些生活习惯,悄悄偷走了“钙”,让骨质疏松这个“沉默的杀手”盯上了你。
1.挑食偏食
很多年轻人盲目减肥,饮食不均衡,导致骨骼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钙,骨量丢失严重。
钙的吸收需要多种营养素的帮忙,比如镁、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C等。要想补足这些营养素,单靠某几种食物是远远不够的。
2.吃得太咸
人体内的钙是通过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的。因此,如果吃盐多,尿钠就排出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会增加,身体内的钙丢失也随之增多。
3.喜烟嗜酒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造成钙磷代谢异常,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
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酒精还会抑制骨细胞活力,抑制骨骼新陈代谢。
4.晒得不够
因为过分追求“肤白貌美”,有些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出门不是打伞就是坐车,皮肤接触不到光照就不能合成维生素D,导致骨质疏松提前。
5.动得太少
在人体代谢活动中,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会自动降低骨量。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以车代步、每天面对电脑,能不动就不动。
骨骼就像钙的银行,年轻时可以随时存取——钙吸收多了,就被“存”进新生的骨骼里;钙吸收少了,骨钙就游离出来缓冲。而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一个不停拆一个不断建,新的骨组织因而不断替代衰老的骨组织。
因此,想远离骨质疏松,就得趁着年轻多给“骨骼银行”存点钙,让峰值骨量尽可能高。
饮食多样
在摄入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钙的食物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种食物的摄取:
紫菜、全麦食品、杏仁、花生等富含镁的食物;蛋类、瘦肉、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黄、香菇、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坚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才能补足钙。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低盐、不吸烟、少饮酒,控制咖啡、碳酸饮料的饮用量。
选用钙剂
数据显示,国人平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为364.3 毫克,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一半(18~50岁成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由于多种原因,很难从饮食中获得充足的钙,可以考虑相关补充剂,挑选时注意以下几点。
常晒太阳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如果缺少维生素D,骨头的硬度会降低,形成“软骨症”。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使人体皮肤产生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的一类),可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
晒太阳要无任何遮挡,隔着玻璃,涂防晒霜都没有效果。如果没有时间晒太阳或者没办法通过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比如冬天,可以选用维生素D补充剂。
经常运动
骨骼也是“用进废退”的,应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延缓骨量丢失。快走、慢跑、打乒乓球甚至扭秧歌、跳舞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运动最好选在户外,这样可以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含量,帮助钙吸收,强化骨质。
每年的端午节,南方人讲究吃咸粽子,北方人则喜欢吃甜粽子,尤其是包着红枣的粽子,在北方人的餐桌上尤为常见。红枣粽子虽然好吃,但枣核却是个“麻烦”。这不,今年家住太原的小李就因误吞枣核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还花了一万多元的医药费,真是又花钱又遭了罪!
一天小李下班一回家,就看到妈妈包了一大锅的粽子。刚出锅的粽子,还冒着香气:满屋子粽叶的清香,伴着甜甜的枣香。这可把“吃货”小李馋坏了,小李洗了手就赶紧拿一起个粽子“先尝为快”。没成想,一边吃一边还跟妈妈谈笑风生,不慎吞下了一颗枣核!
这下可以把小李和妈妈急坏了,马上赶去附近的医院,这一查,结果显示:食道上段第一狭窄处有枣核样异物。医生立即进行会诊,又经过4至6小时的排空时间,随后进行食道异物取出术,费了好大的劲儿,这才把那颗枣核给取出来。
“不好!食道穿孔了!”医生说到。原来,小李吞下的这枚枣核还挺大,足有2厘米长,两头尖尖的,恰好横在食道上段,这一小会儿,已经在食道上扎出一个小洞了。医生不得不紧急处理,并将小李收治入院……经过1个星期的治疗,等到食道穿孔愈合后,小李这才出院回家了。 这次住院可把小李给折腾坏了,从那以后,小李吃东西似乎都有了心理阴影,只要吃是带核的食物,小李总是非常小心。
在此,小编提醒广大读者,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避免误吞枣核。如果已经发生误吞枣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取出枣核。因为通常误食的枣核卡在食管里,超过24小时就会形成溃疡,若不及时处理,侵蚀会不断加深,穿孔的风险就比较高了。如果穿孔长期得不到处理,则会造成脓肿,再耽误下去就有致命的危险了。此外,误吞的枣核若不慎卡在气管里,可能会造成窒息,此时就更加危险了。
每年端午期间,都有不少误吞枣核的患者就医。尤其是小孩与老人,要更加注意,最好能将枣核取出后再让其进食。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心情像被一块巨石压住一样沉重。刚刚发现家里的米发黄了,网上查了一下,黄曲霉素这个词让我心惊肉跳。更可怕的是,我的宝贝女儿已经吃了十多天这样的米饭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母亲,我感到无助和恐惧。是不是我没有尽到保护她的责任?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他的名字我不敢说出口,怕万一他被其他家长找麻烦。但是,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激不尽。
在我们的对话中,医生首先安慰了我,告诉我大米发黄并不一定意味着有毒素污染。他建议我带女儿去做一些基本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虽然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些检查,但医生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女儿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告诉我,黄曲霉素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但在这种情况下,女儿的肝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我松了一口气,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非盈利组织EWG发布了一份关于果蔬污染的报告,对比了美国农业局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近43000项农产品测试数据后,发布了“12大脏”和“12大干净”的果蔬名单。
“12大脏”名单中,污染最为严重的蔬果依次为:桃子、苹果、甜椒、芹菜、油桃、草莓、樱桃、梨、进口葡萄、菠菜、生菜、土豆。这些蔬果在种植过程中,杀虫剂使用量较大,消费者在食用时可能会摄入较多的农药残留。
而“12大干净”名单中,受污染最轻的蔬果依次为:洋葱、牛油果、冷冻甜玉米、菠萝、芒果、芦笋、冷冻青豆、猕猴桃、香蕉、圆白菜、西兰花、木瓜。这些蔬果在种植过程中,杀虫剂使用量相对较少,消费者在食用时摄入的农药残留较少。
研究表明,消费者通过避免选择“12大脏”蔬果,可以减少将近90%的杀虫剂摄入。食用“12大脏”水果的人每天平均摄入15种不同的杀虫剂,而只食用“12大干净”蔬果的人,平均每日摄入杀虫剂的种类不超过2种。
专家建议,在选购“12大脏”名单中的蔬果时,尽量选择有机产品。如果买不到或者觉得价格太贵,注意在食用前一定要仔细刷洗干净,认真的清洗可减少1/3至1/2的杀虫剂摄入。
除了关注果蔬污染问题,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是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随着春风拂面,草莓作为春季的代表水果,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草莓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健脾润肺的功效。然而,草莓的保鲜期较短,容易变质。为了延长草莓的保质期,人们将草莓加工成草莓酱,方便储存和食用。
市面上售卖的草莓酱种类繁多,但其中不少产品添加了防腐剂等添加剂,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学习如何自制草莓酱,不仅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健康,还可以享受亲手制作的乐趣。
以下是一份简单易学的自制草莓酱做法:
1. 准备原料:新鲜草莓、食盐、柠檬、冰糖
2. 洗净草莓:将草莓放入盐水中浸泡20分钟,去除杂质和农药残留。
3. 打成草莓泥:将洗净的草莓去蒂,用料理机打成泥状。
4. 熬煮草莓泥:将草莓泥倒入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小火熬煮,期间不断搅拌,防止糊底。
5. 添加柠檬汁:待草莓泥熬至浓稠,加入少量柠檬汁,增加酸甜口感。
6. 装瓶保存:将熬好的草莓酱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冷藏保存。
自制草莓酱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食品,还可以作为烘焙原料,为生活增添一份甜蜜。
除了草莓酱,草莓还可以加工成其他美味食品,如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等。让我们一起动手,发挥创意,制作出更多美味的草莓制品,享受健康生活。
中国作为“筷子大国”,筷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期一则关于筷子可能致癌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筷子变色是否真的会致癌?我们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筷子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一、筷子变色与致癌的关系
筷子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筷子颜色出现明显变化,如变深、变浅或出现霉斑,则应引起重视。研究表明,筷子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滋生,其中黄曲霉菌是常见的致癌菌之一。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谷物、食品、餐具等物品中。长期接触黄曲霉菌会增加患肝癌等癌症的风险。因此,筷子变色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筷子
1. 选择合适的筷子:建议选择竹筷或涂了一层生漆的木筷,避免使用塑料筷子或金属筷子。
2. 定期清洗:使用后要及时清洗筷子,并定期用热水烫煮消毒。
3. 保持干燥:清洗后要及时将筷子晾干,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4. 定期更换:建议每半年更换一次筷子,及时淘汰变色的筷子。
三、如何辨别筷子是否安全
1. 观察颜色:筷子颜色应保持自然,无霉变、变色等现象。
2. 闻气味:筷子应无异味,如有异味则可能存在污染。
3. 观察表面:筷子表面应光滑,无划痕、裂缝等瑕疵。
四、总结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餐具,正确使用和保养筷子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关注餐具卫生,守护家人健康。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也应顺应天时,调整饮食,以养阳气,预防疾病。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肝气渐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大枣、山药、菠菜等,以养阳气,增强体质。
清明时节,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我从小就对云南的美景和美食充满向往。终于在今年,我和老公决定来云南旅游。我们尝试了各种当地特色小吃,直到那一天,我们在一家餐馆吃了野生菌火锅。起初,我们都很享受这顿美食,但很快,问题就来了。
我开始感到胃部不适,腹痛和腹胀。四点半,我醒来,情况变得更糟。我吃了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希望能缓解症状。然而,六点钟,我吐了所有未消化的食物,包括那些野生菌菇。我的老公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我们都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们联系到了一位非常耐心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们的症状,并给出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我们被告知可能是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炎,并需要去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医生还提醒我们要注意呼吸情况,因为我们之前都有高原反应的经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去了澄江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经过几天的打针和休息,我们的症状逐渐缓解。医生还建议我们在饮食上要小心,避免再次食用不熟或不新鲜的食物。我们非常感激这位医生和互联网医院的帮助,否则我们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的阶段,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孕妇的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孕妇饮食展开,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首先,孕妇应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和细菌。在准备食物前后,都要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以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其次,食品的储存也是关键。孕妇应确保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温度适宜,并定期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食和熟食要分开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孕妇的饮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应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在烹饪过程中,孕妇应注意食品的熟度,确保肉类和禽类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肉或半生不熟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变质食品和生食,如生鱼片、生蚝等。
此外,孕妇在外出用餐时也要谨慎选择。应避免去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餐馆,并注意餐具和环境的卫生。
总之,孕期饮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孕妇应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确保母婴健康。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如何辨别食物是否安全可靠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修课。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大家轻松判别食物的好坏,为家人带来健康保障。
首先,我们要关注食物的外观。一些表面光滑、色泽鲜艳的食物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例如,鲜藕表面看似干净美观,但可能被不法商贩用亚硫酸盐等化学物质漂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取一些洗藕水,滴加钡盐,观察是否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从而判断鲜藕是否被漂白。
其次,我们要留意食物的气味和口感。一些经过化学处理的食品,如魔芋、猪脚等,会失去原有的肉腥味,并带有刺鼻的化学药水味道。此外,这些食品在烧碱浸泡后,手感会变得较滑。我们可以通过闻气味、摸手感等方式,初步判断食物是否安全。
此外,食用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长时间存放的食用油容易发生氧化酸败,产生有害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将碘化钾滴入食用油中,观察是否产生紫红色碘,来判断食用油是否已经发生氧化酸败。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 优先选择新鲜、当季的食材,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 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3. 存放食品时,要注意密封、避光、避潮,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4.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关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指出,一些食品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次充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将为您揭示橄榄油、牛奶、蜂蜜、咖啡、橙汁、苹果汁等六种常见食物的掺假问题,并提供选购建议,帮助您远离食品安全隐患。
1. 橄榄油掺假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橄榄油是掺假最严重的油脂之一,常见的冒名顶替油品包括: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如何辨别真假橄榄油?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指出,消费者在选购橄榄油时,应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2. 牛奶掺假不容忽视
掺假牛奶中常见的添加成分包括:奶粉、尿素和凝乳。更恶劣的还有利用尿素、洗涤剂、苏打和脱脂奶粉制成的“假牛奶”。如何辨别真假牛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好牛奶口感均匀而顺滑,倒在干净玻璃杯里,停几分钟,再倒出去,杯壁上均匀一层薄薄的挂杯。
3. 蜂蜜掺假不容忽视
蜂蜜中的掺假成分包括:糖浆、玉米糖浆、葡萄糖等。如何辨别真假蜂蜜?中国养蜂学会蜂产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董捷指出,从外观来看,好蜂蜜应该是润泽的胶状液体,有着蜂蜜特有的光泽,但又不像水那样透亮和澄清,并且一般来说,蜂蜜越稠越好。
4. 咖啡掺假不容忽视
假冒咖啡中常见成分包括烤玉米粉、大麦粉等。速溶咖啡中的掺假物主要有麦片、淀粉等。如何辨别真假咖啡?真咖啡应具有特殊的咖啡香气。真速溶咖啡冲泡后立即溶解,无漂浮和渣滓。
5. 橙汁掺假不容忽视
橙汁中掺假成分包括:葡萄柚汁、玉米糖浆等。
6. 苹果汁掺假不容忽视
掺假成分有:葡萄柚汁、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对于果汁,专家建议不买过分鲜艳的,选择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较少的。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辨别,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现代女性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领丽人开始关注乳癌、子宫颈癌等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这些疾病,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具有抗癌功效的白色蔬菜。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洋葱和大蒜。这两种蔬菜含有丰富的有机硫化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洋葱和大蒜中还含有一种名为硒的微量元素,它能够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硒还能促使人体产生谷胱甘肽等物质,使癌细胞失去毒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洋葱和大蒜不可过量食用,以免产生胀气和排气过多。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大白菜、菜花和白萝卜。这些蔬菜的营养成分均衡,特别富含一种名为硫甙类活性物质的物质,它可以分解为异硫氰酸芐乙酯、吲哚-3-乙酰腈和萝卜硫素等,具有强烈的抗癌和抗衰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经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的人,胃癌、食管癌及肺癌的发病率较低。
此外,茭白也是一种具有抗癌功效的蔬菜。茭白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E、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成分,以春夏季的质量最佳。中医认为,茭白具有清热解毒、催乳汁、利尿止渴、解酒毒、补虚健体等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患有心脏病、尿路结石或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者,不宜多食。
总之,多吃白色蔬菜,如洋葱、大蒜、卷心菜、大白菜、菜花、白萝卜和茭白等,可以帮助我们预防乳腺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当然,除了饮食调整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