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文带你了解核酸检测

一文带你了解核酸检测
发表人:疫苗百科大全

疫情反复,核酸检测发挥关键作用

 

年关将至,疫情又呈现反弹局势,我国北方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疫情处于漩涡中心。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仅 2021 年 2 月 1 日一天时间,新增确诊 30 例(境外输入 18 例,本土新增 12 例),其中黑龙江 8 例,吉林 4 例。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作为排查新冠的重要技术手段,核酸检测在疫情反扑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如:近期在河北石家庄、邢台新冠疫情的筛查中,仅第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就成功筛出阳性病例 364 人,强有力地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核酸检测在我国和全世界疫情防控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春节临近,国家卫健委更是发文称,返乡人员需持 7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返乡。


核酸检测又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它原理是什么?又是如何进行检测的呢?

 

核酸检测的原理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核糖核酸(RNA)的病毒,因此针对其 RNA 序列的检测是实现新冠病毒筛检的核心环节。

 

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我国科学家们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完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与其它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

 

在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能在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便提示该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二代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普遍应用的是第二代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

 

原理:它是先将新型冠状病毒 RNA 逆转录为 DNA,再将标本中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扩增,理论上进行 30 次左右的扩增,其核酸数量就可达到一定的检测标准,再通过荧光等常规方式进行检测。

 

优势:单次检测从采集到出结果仅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大大提升了早期筛检的效率。这种技术发展时间较长,目前已经相对成熟,实现了国产化且应用广泛。

 

核酸检测的方法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或者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被感染。其中咽拭子检测是很重要的项目,可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采集到咽部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不同的是,一种是通过口腔进入采集口咽部样本,一种通过鼻腔进入采集鼻咽部样本。 

 

 

 

核酸检测就一定准确吗?

 

核酸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和真实情况不一致的情况,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检测结果是难以避免的个别现象。

 

「假阳性」是指患者本来没感染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结果。

 

「假阳性」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或实验室核酸污染造成的。在技术层面上讲,只要实验室严格落实质控工作,可有效避免「假阳性」的产生。

 

「假阴性」是指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结果甚至流行病学史都支持为新冠肺炎,但患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

 

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01、病毒入侵人体初期,人体内病毒量尚未达到可检测的程度。

在病毒潜伏期、轻度症状、严重症状的不同时期,人体的不同部位(如鼻咽部、口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病毒载量会存在差异。所以,采样时机和采样部位的不同,可能导致所采集的标本中没有足够量的病毒;

 

02、任何检测试剂都有其检测下限(即敏感性)。

如果患者标本内的病毒达不到所使用试剂的检测下限,则会出现假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报告会显示阴性或者阳性,阴性说明没有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说明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但有一部分人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却是确诊的患者,就是无症状感染者,需要隔离观察。

 

 

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一样吗?

 

相同点: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都是目前可以用来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检测新冠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不同点:二者检测对象和标本来源不同。

 

抗体检测是通过血液采集标本。在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IgG,如果在血液中检测到了免疫球蛋白,则可以说明患者处于感染状态。

 

 

而核酸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痰液或者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来判断人体是否被感染。

 

虽然免疫球蛋白存在时间短,作为诊断标准不如核酸检测准确率高,但两者结合起来检测,更能够提高整体准确性,所以目前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小结: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核酸检测作为最终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核酸检测进行针对性筛查,对疑似患者进行多点采样、多次采样,对高度疑似患者平均潜伏期内隔离观察,以确保最终的检测结果具备足够的可信度。

 

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配合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广泛接种,相信可以有效缓解新冠疫情的威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经常外出吃饭,担心自己得了乙肝?别怕,可以给自己约个乙肝五项的检查,一看结果便知晓。那么,什么是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要怎么看呢?

     

    什么是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常用来检查患者是否感染乙肝,可通过不同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以及粗略估计体内病毒复制水平。

     

    乙肝五项为什么又叫乙肝两对半?

     

    由于检测项目之中只能检测到两对机体抗原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和乙肝病毒 e 抗原抗体),最后一对只可以检测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而不能检测到抗原,故只能叫半对。故加起来后叫做乙肝两对半。

     

    乙肝五项分别是哪五项,代表什么意思?

     

    1.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感染 HBV 的标志)

    2.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HBV 保护性抗体)

    3. 乙肝病毒 e 抗原 HBeAg(HBV复制活跃的标志)

    4. 肝病毒 e 抗体 HBeAb(HBV 低复制标志)

    5.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cAb(HBV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都会出现的标志)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这样看

     

    表1 常见9种乙肝两对半结果

     

    表2 不常见的乙肝两对半16种结果

     

     

    大三阳和小三阳,分别是什么意思?

     

    1. 所谓“乙肝大三阳”:

     

    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2. 所谓“乙肝小三阳”:

     

    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HBV-DNA)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HBV-DNA)阳性的小三阳。

     

     

    乙肝患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1. 肝功能检测:

     

    肝功能检查是一个统称,里面包含里面包含很多指标,主要项目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谷丙(ASTALT),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葡萄糖,尿素氮,肌酐(CRE),乳酸脱氢酶(LDH-L),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尿酸(UA)等。

     

    2. 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复制的基础,它是判断体内乙肝病毒是否复制的金指标,具体的数值还需要根据仪器以及所采用的试剂来决定,如果超过了数值就说明乙肝病毒DNA呈(+),说明乙肝具有传染性,病毒正在复制,这个数值越高说明病毒复制越活跃,乙肝的传染性也就越强,但是和病情不一定呈正相关性。

     

    3. B超:

     

    B超主要是看肝脏的结构,看肝脏的大小形态,门静脉的宽窄等。

     

    4. 穿刺活检:

     

    肝穿刺是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简称,目的是为了了解肝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确定诊断及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肝穿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即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以指导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乙肝五项,听起来是有点陌生,大家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实质上就是乙肝“两对半”检查单怎么看!

     

     

    我教大家一个不用三分钟时间就可以看明白的办法:先附上一张我做的图(注意:编号

     

     

    看结果之前,告诉大家一个不变得规律: 就是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医院检验报告单中乙肝两对半的项目顺序都是如图一样的,这点大家可以对比,不管你在哪个医院做的乙肝两对半,基本上项目顺序不变

    下面教大家具体怎么看:

    第一,其他不管,首先看第2项,只要是第2项阳性(+),就是有保护性抗体,即我们平时说的有抗体,可以避免乙肝病毒的全称,是一个最好最理想的检验结果;

     

     

    第二,第2项没抗体,接着看第1项,如第1项也没有出现阳性(+),大家也可以放心,你并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因为第1项是感染乙肝的特异性标志。但只要第1项呈现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你已被乙肝病毒急性感染

     

     

    第三,看到第1项出现阳性(+),接着看第3项和第5项,如果都是阳性(+),那么确诊为“大三阳”;如果只是第5项阳性(+),第3项还是阴性(-),即是:小二阳;

     

     

    第四,如果看到的是第1、4、5项阳性,那么可确诊为“小三阳”

     

     

    第五,如果是除以上类型结果外,检验单出现其他结果(比如4,5阳性),都基本上问题不大,只要是第1和第2项同时没有阳性,都应该考虑补种乙肝疫苗!

     

     

    最后再注意两点:

    • 不管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或者说小二阳,这个乙肝两对半结果只能提示你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诊断你为乙肝肝炎患者,要进一步确诊是否是肝炎,必须进一步看肝功能检查结果是否有转氨酶的升高;
    • 这个结果更不能当做乙肝治疗的任何依据,乙肝需不需要治疗,主要看两点:一是是否有肝脏炎症损伤,即酶学指标升高;二是看乙肝病毒量大小。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逐渐年轻化,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离不开辅助检查,今天我就带大家进入第二站,了解一下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非实验室检查,非实验室检查又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各种生化检查,包括血脂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酶的测定;心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的测定等。此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如感染性心脏病时微生物培养、病毒核酸及抗体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病时有关链球菌抗体和炎症反应(如抗"0" 、血沉、C 反应蛋白)的检查。

    二、非实验室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

    1.血压测定: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病的诊断一般是以诊室血压做为标准的。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的诊断,可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以及隐匿性高血压,指导合理用药。家庭自测血压简便易行,适合病人进行自我监测。

    2.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遥测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1 )常规心电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心率、节律、各传导时间、波形振幅、波形形态等,了解是否存在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

    (2 )动态心电图:又称 Holter 监测,可连续记录 24 -72 小时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最新的设备如植入式循环记录器可以连续记录更长时间(最长 3 年)的心电活动,对晕厥风险的评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运动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常用运动平板试验。

    3.心脏超声检查:包括 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脏声学造影、实时三维心脏超声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即平时所说的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主要用于检查心脏的形态学有没有什么异常,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流的性质有没有异常,以及心功能是否正常。

    4.X 线胸片:能显示出心脏大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能观察心脏与毗邻器官的关系和肺内血管的变化。

    5.心脏 CT:以往心脏 CT 主要用于观察心脏结构、心肌、心包和大血管改变。而近几年,冠状动脉 CT 造影(CTA )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的无创成像方法,是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6.心脏 MRI(核磁) :心脏 MRI 除了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心包病变外,采用延迟增强技术可定量测定心肌瘢痕大小,识别存活的心肌,也用来鉴别诊断各种心肌疾病。

    7.心脏核医学: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药物,摄取量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呈正比,也与局部心肌细胞的功能或活性密切相关。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心肌存活和心脏功能。

    (二)侵入性检查

    1.右心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介入技术。将心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入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在腔静脉及右侧心腔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氧和心排血量测定,经导管内注射对比剂进行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造影,以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判断手术适应证和评估心功能状态。

    临床上可应用漂浮导管在床旁经静脉(多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利用压力变化将气囊导管送至肺动脉的远端,可持续床旁血流动力学测定,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重病人的监测。

    2.左心导管检查

    (1 )左心导管检查:在主动脉、左心室等处进行压力测定和心血管造影,可了解左心室功能、室壁运动及心腔大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功能。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动态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及解剖情况,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等。

    3.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以记录标测心内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剌激,借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更是必需的检查。

    4.心内膜和心肌活检:利用活检钳夹取心脏组织,以了解心脏组织结构及其病理变化。一般多采用经静脉右心室途径,偶用经动脉左心室途径。对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性、心肌纤维化等疾病具有确诊意义。对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判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5.心包穿刺:是借助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的诊疗技术。其目的是:①引流心包腔内积液,降低心包腔内压,是急性心脏压塞的急救措施;②通过穿刺抽取心包积液,做生化测定,涂片寻找细菌和病理细胞,做细菌培养,以鉴别诊断各种性质的心包疾病;③通过心包穿刺,注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项目,尤其是标红的项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

  • 微量元素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小,但是小能量大作用。

     

    记得工作中碰见过一例,有一个工人在电池厂工作发现来医院检测的时候发现钱明显超标,远远的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然后隔了一段时间又过来复查,仍然超标,这就要警惕了,嗯长时间的铅中铅超标容易引起铅中毒,严重危害着人体的身体健康,所以适时的必要的微量元素检查还是不容忽视的。

     

    什么是微量元素?常见的人体微量元素有哪些?

     

    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根据微量元素生物学作用又分为必需和非必需两类。目前,公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Fe)、铜(Cu)、锌(Zn)、硒(Se)等。

     

     

    影响微量元素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避免?

     

    微量元素测定前的变异因素主要有:

     

    ①    标本采集与保存容器:导致标本污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实验室应确保微量元素的检测不被设备和器材污染。

     

    ②    实验用水:水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可明显影响检验结果;建议用高纯度去离子水(25℃下电阻率>10x10°Ω/cm).

     

     

    ③    试剂:应使用高纯度级别的试剂(包括高纯度酸)。

     

    ④    采血管:推荐使用真空采样系统,使用酸漂洗法或血清漂洗法评估新批次的产品,以确定采样管、胶塞及采血针头的微量元素不超过可接受限。

     

    ⑤    血液标本采集顺序:国际上对微量元素采血管顺序一直有不同的建议;CLSI推荐,如需采集多管血液,应最后采集检测微量元素的全血管。

     

    ⑥    采集技术及标本类型:建议使用静脉采血,因其受污染可能性最小;指尖采血虽简单易行,但易出现污染而造成检验结果误差,应尽量避免(小儿例外);微量元素测定大多采用血液标本(全血、血清或血浆)和尿液标本,测定血铅、镉和汞等采用全血标本比较合,测定其他微量元素,多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实验外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微量元素会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应重视并克服微量元素检验前的干扰因素,此是保证微量元素测定质量的重要环节。微量元素本来含量就很微量,如果再受各种检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结果不准确,那么严重的影响临床诊疗,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的排除一些干扰因素,确保微量元素检测的准确。

     

  •  

    同床异梦大家都听说过,可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故事,却远比同床异梦更可怕。

     

    事实上,它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里,只有在医生面前,才会脱去伪装的外衣,露出丑恶的嘴脸,一对平时在朋友圈不停秀恩爱撒狗粮的大学生情侣,却因为一方病倒,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她叫小慧,今年21岁,因为持续发热,腹泻住进了消化内科病房。

     

    在主治医师值夜班的时候,男友找到了他,然后问医生给小慧做了艾滋病的检查没有,医生点点头,说结果还没有出来。

     

    医生,你也……考虑……她是艾滋病吗?男生的一句话,让医生不寒而栗。

     

    对于持续发热腹泻的患者,艾滋病的确是要考虑的,因为在住院之前,小慧曾用过一段时间的抗生素,并没有效果,因此,艾滋病更需警惕,但在诊断未明确之前,一切都还是猜测。

     

    一个朝夕相处的男友,竟然怀疑自己的女友感染了艾滋病,这背后的真相,是多么令人震惊!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怀疑,男生并没有说,但他很快对医生说,你给我开个检查单,我也去验一下。他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满是惊恐。

     

    医生说,这里是住院部,无法开门诊的检查,建议男生去门诊开检查。

     

    两天后,医生心头悬着的石头落了地,检查显示,小慧并没有感染艾滋病,不过新的检查结果却又让医生皱起眉头,肠镜提示,小辉的回盲部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并伴有溃疡形成,肠腔变窄,考虑肠结核可能性大,进一步行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最终明确为肠结核。

     

    医学上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肺结核。

     

    对于年轻的小慧来说,虽然排除了艾滋病引起的发热腹泻,但肠结核的确诊却令她掉进了另一个深渊,拿着病检报告,她失声痛哭。

     

    原来,她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医生告诉她,肠结核不是肠癌,是可以治好甚至治愈的。

     

    肠结核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患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而吞下含菌痰液,或常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而忽视餐具消毒等被感染。

     

    肠结核多发于女性,对于持续发热,腹泻,腹痛的患者,要考虑到肠结核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次又一次地进攻我们的免疫防线,引发较大范围的流行。2021年11月9日,我们又在南非检测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需要密切关注的毒株,取名为奥密克戎(希腊字母Omicron)。[1]面对如此多变的新冠病毒,我国的核酸检测试剂还能不能“hold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    什么是核酸检测?

     

    在丰饶而神秘的自然界,盛放着百万计的生命;而生命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与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和人类不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的全称是核糖核酸,它由四种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串联而成,这四种核苷酸能以不同的顺序组合,构成多种多样的RNA,进而造就种类繁多的RNA病毒。

     

    新冠病毒拥有自己独特的RNA。我们说它独特,并不是说它和其他的RNA完全不同,而是说它有着一些别的病毒所没有的特殊部分或序列。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叫做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的技术,把这一特异性的RNA序列进行扩增,然后用荧光标记,再用探测器检验荧光信号,用以确定病毒RNA的存在。这一过程就叫做核酸检测,这一特殊的RNA序列则是核酸检测的对象或者靶标。

     

    二.    奥密克戎的突变位点

     

    遗传物质DNA或者RNA上,真正具有遗传效应,也就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序列叫做基因。在新冠病毒RNA上,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指导合成病毒的核(N)蛋白、包膜(E)蛋白、基质(M)蛋白、刺突(S)蛋白和RNA聚合酶(RdRp)[2]。这些蛋白都是病毒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密切相关;一旦发生突变,受到“强化”的病毒就可能引发新的流行。

     

     

    对奥密克戎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其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病毒可能因此获得更强的细胞受体亲和力和复制能力,其具体的性状的改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

     

    三.    核酸检测的两大靶标

     

    1.  ORF1ab区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公布的核酸检测靶标主要有2个——一个是ORF1ab区的RdRp基因,另一个是N蛋白基因[1]。什么是ORF1ab区呢?原来,在病毒的基因组中,除了有上述5种必需基因外,还有多个非结构基因,指导合成各种酶类,参与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ORF1ab区就包含很多这样的基因,其中的RdRp基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更是我们的检测靶标。[3]

     

    2.  N基因

     

    N基因指导病毒核蛋白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也是我们的检测靶标。核蛋白能和病毒RNA结合在一起,起着稳定病毒RNA的功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蛋白。

     

     

    奥密克戎的突变位点主要位于S蛋白基因,并不位于我国核酸检测试剂的靶标区域。所以,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也能正常检测出这一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大家可以放心检测。

     

    【参考文献】
    [1]关于奥密克戎,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答来了!_国家应急广播网, 2021/12/4, http://www.cneb.gov.cn/2021/11/29/ARTI1638189159149818.shtml.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J].中国医药,2020,15(10):1494-1499.
    [3]严延生,张智芳,王晓欢,梁小洁,林志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05):396-402+409.
  •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动脉抽血的注意事项,这里我们还要着重强调一点,当脑动脉穿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艾伦实验,才能保证血液样本检测的质量。

     

    1.为什么桡动脉穿刺前要做艾伦试验呢?

     

    答:英国人艾伦(Allen)于1929年提出艾伦试验,又称血管通畅试验,诊断尺(桡)动脉闭塞性疾病。在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或套管置管之前,通过艾伦试验能够评估尺动脉的功能是否完整,明确尺动脉侧支循环是否正常,确保在桡动脉发生栓塞时手部血流正常。

     

    具体操作步骤:

     

    ①嘱咐患者用力握拳;

     

    ②操作者双手手指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通往手部的血流;

     

    ③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但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患者手掌颜色变化,如手掌颜色5~15秒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良好,即艾伦试验阳性,表明可穿刺桡动脉,一旦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会出现缺血;相反,如5~15秒内手掌颜色未发红,则示尺动脉供血不良,艾伦试验阴性,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应寻找其他穿刺动脉。

     

    2. 如何做好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呢?

     

    答: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临床实验室检验。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检验结果制订相应的临床诊治方案。因此,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疗实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绝大多数集中在检验前,检验前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确保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血液标本采集、运送、验收的规范操作是检验前质量保证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立此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

     

    3.为什么要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呢?

     

    答: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通常以10%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作为药物及药物载体。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通过患者各项检验指标了解病情、判断疗效,而输液时血液被稀释,加之输注成分的干扰,常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采血。

     

     

    输液干扰最大的是对葡萄糖和电解质的测定。如对患者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应在输液结束1小时后采集标本;如对患者输注脂肪乳,应在8小时以后采集标本,如果必须在输液室采集血标本,应避免在输液同侧,而且不要利用原有的输液针头采血,以降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冠病毒会在人体内潜伏数周甚至更长时间,造就了一批隐藏在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1]。他们携带着病毒,还会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最终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可见,要想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早期确诊和隔离至关重要。目前,核酸检测阳性与病毒基因测序和新冠病毒高度同源是确诊新冠肺炎的两大金标准[2]。其中,核酸检测技术因其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全球广泛采用。

     

     

    那么,核酸检测技术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具体是怎样一个过程?又有哪些优点呢?

    一.    核酸检测的原理

     

    新冠病毒,顾名思义,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我们都知道,人的遗传物质是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冠状病毒则不同,主要以单链核糖核酸(RNA)为遗传物质。RNA由一个又一个核苷酸连接而成,而核苷酸一共有四种,可以排列成不同的序列。

     

    不同病毒拥有不同的RNA序列,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这一RNA,来确定新冠病毒的存在。具体来说,我们主要用到了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这一核心技术,来“证明”新冠病毒特异RNA序列的存在。

     

    二.    核酸检测的过程

     

    1.  采集样本和提取核酸

     

    首先,我们会采集咽拭子,即用医用棉签蘸取人体咽部的分泌物,这是因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感染人体时,会在咽部有所分布。随后将样本密封好,送到实验室中提取核酸。

     

    2.  RT-qPCR

     

    随后进行RT-qPCR,检测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RNA序列。首先,我们会以病毒RNA为模板,复制出一条DNA链,我们把这一DNA叫做cDNA,把这一过程叫做逆转录。

     

    其次,我们再将这一cDNA在体外扩增,进行所谓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也就是PCR。在PCR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一种“专属工具”——复制引物,就是一种能引导特定DNA序列进行复制的小分子DNA片段。由于引物的“专属性”,它只能用来引导新冠病毒的cDNA序列的复制,而对别的核酸序列无反应。

     

     

    这些扩增出来的DNA还可以和自己的“专属”荧光探针结合,发出荧光。我们在检测时,如果发现荧光信号,就说明反应体系中存在新冠病毒的cDNA,进而说明存在新冠病毒的RNA。

     

    此外,由于每一个DNA只会结合一个荧光探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一时刻荧光信号的强弱,来计算DNA的数量,也就是所谓的实时定量PCR。做核酸检测时,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会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合称为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

    三.    核酸检测的优点

     

    我们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用到了两种“专属工具”——复制引物和荧光探针,它们只能作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特异性较强,不容易出现“假阳性”。还实现了逆转录、PCR、实时定量检测的“一管化”,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能避免空气的污染[3]。还通过扩增cDNA的方式,扩大了病毒“信号”,拥有较高的灵敏度。

     

    这种精确、简便、灵敏,“金牌”诊断方法——核酸检测让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筛查更加放心。

     

    【参考文献】
    [1]杨冬梅,传军等.SARS-CoV-2暴露剂量与COVID-19潜伏期及病情发展趋势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0,48(02):122-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1,14(02):81-88.
    [3]柴瑜,唐继海.核酸检测技术在SARS-CoV-2检测中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1,27(03):223-228.
  • 一个人要想确定自己是否患上肺结核了,肯定是需要进严格的检查与诊断,这样才能对自己的病情判断准确了。但是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哪些检查方法会比较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快速简便,在我国非典型分枝杆菌尚属少见,故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诊断基本即可成立。直接厚涂片阳性率优于薄涂片,为目前普遍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查适合于大量标本快速检查。

     

    无痰或儿童不会咳嗽,可采用清晨的胃洗液找结核菌,成人亦可通过纤支镜检查,或从其涮洗液中查找结核菌。痰菌阳性表明其病灶是开放性的,,具有传染性。若排菌量多(每毫升10万个以上),直接涂片易呈阳性,为社会传染源。痰菌量较少(每毫升1万个以下),可用集菌法。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内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空洞或空洞大小、洞壁厚薄等。X线对各类结核病变的透过度不同,通过X线检查大致能估计结核病灶的病理性质,并能早期发现肺结核,以及判断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必须指出,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内病变,可能呈现相似的X线影像,故亦不能仅凭X线检查轻易确定肺结核的诊断。


    三、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

     

    这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旧结素(oldtuberculin,OT)是结核菌的代谢产物,由液体培养长出的结核菌提炼而成,主要含有结核蛋白,OT抗原不纯,可能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在人群中作普查时,可用1:2000的OT稀释液0.1ml(5IU),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经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如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提示结核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以上或局部出现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检查方法,通常会用到以上几种,所以当大家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要随便的猜测自己病情,而是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做相关的检查,要是自己真的患上肺结核了,患者就要尽早的做出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