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寿是一个永久不衰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有不少帝王都在追求永生,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这里面不少人不但没有长寿,反而有一些缩短了寿命。不过这些帝王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职业,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虽然吃的很好、能够接受到全国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寿命却并不一定比一般人长多少。
时至今日,人类对长寿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都知道要想长寿需要从心态、饮食下手,其中流传比较广的就是饿治百病。不少朋友都对饿治百病表示怀疑,认为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营养供应。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今天医者良言一文揭开大家的疑惑。
饿治百病到底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历史比较悠久,我们的前辈们也留下来很多的生活经验和俗语,比如饿治百病,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中医就曾经给出过答案。
中医认为,饮食要有节制,五味过度会损伤脏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饮食要有个度,口味太重或者吃的太饱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很多人吃饭开始没有了节制,吃饭吃的都是很饱,直到吃不下去为止。看看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他们很多都有肥胖的情况,特别是40岁以后,甚至他们中的不少还有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我之前就有一个朋友,他平时特别吃喝,而且每次都吃的很饱,结果不知不觉体重一年增加了40多斤。这还不要紧,各种问题都出来了,走路稍微快一点就感觉胸闷、气喘,血糖和血压偏高,而且还出现了痛风的情况。要知道一点,我这个朋友35岁不到呀,因为暴饮暴食、因为吃的太饱,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吃饭,既然吃饭那就需要有胃肠道来消化,如果一个人每天吃的都很饱,那毫无疑问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胃肠道和人有点相似,每天吃的很饱就相当于让消化系统加班,如果一两天加班胃肠道还能承受,但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消化道就会无法承受,从而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暴饮暴食本身就会增加一些危重疾病的概率,比如胰腺炎,这种疾病本身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不少患者即便侥幸保住命了,但是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有一些证据表明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他们得心肌梗死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的多。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暴饮暴食以后胃肠道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心脏为了保证消化系统的功血,就会抓紧工作,让心率增快,这样就可能会增加血压波动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与此同时,吃的太饱就有可能会使血脂有明显的增加,这样的话血液粘稠度就会提高,血流速度相对减慢,所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除此之外,吃的太饱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之前日本的一些研究认为吃的太饱会降低抑癌基因的活性,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人体内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处于平衡,所以人一般不会得癌症,但是一旦抑癌基因活性下降,那原癌基因的活性就会相对增加。另外,如果一个人的寿命固定的话,经常吃的太饱毫无疑问会增加人和致癌物质的接触,长期的这种慢性作用自然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晚餐不吃不合理,饿治百病也是有前提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朋友为了减肥就选择不吃晚餐,甚至还美名曰晚餐不吃有益健康,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可信的。一日三餐是人类进化了数千年的一个习惯,既然它成为了一种习惯,那就说明晚餐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无论你晚餐吃不吃,你的消化液都会分泌,如果不吃晚餐,那就没有食物去中和消化液。一两天也许人体可以依靠自身的防御系统保护胃肠道,但是长期下来的话,胃肠道的功能肯定会有影响的。
另外,如果不吃晚餐那就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肝脏分泌胆汁以后就会被储存在胆囊内,当人吃饭的时候,这些胆汁就会被排入消化道。但是如果长期不吃晚饭,那就会引起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异常,从而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
饿治百病对身体有好处这个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满足了生理需求量。可能大家对这个不是太理解,这个举例说明。就说在古代吧,生产力低下,普通人的温饱都不太容易解决,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食物而发育不良。一个人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营养物质肯定是不行的,就像之前的三鹿奶粉,因为里面蛋白质的含量不足而引发了很多婴幼儿的脑积水,造成了很多的大头娃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食欲降低、体重增加,无精打采、疲惫嗜睡,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如果这些不适症状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爆发,很可能是患上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发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胖。
出现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机体处于低代谢症候群,低代谢症候群患者身体整体代谢率下降,再加上甲减本身可以引起水肿,患者虽然吃得不多,但体重却蹭蹭地长。
甲状腺激素可以帮助调节体重、摄食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地控制我们的体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甲减会增加体重,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就是甲亢,会不会有助于减肥?
尤其是那些担心“喝凉水都会长肉”的爱美女性,或多或少都幻想过,甲状腺激素如果在身体里多那么一点点,体重就会减轻,身材会更好,身体更瘦、更健康。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大家只看到了表象,得了甲亢体重是降低了,殊不知,这种瘦很危险!
这不是健康地变瘦,而是因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内分泌失衡从而引发的神经兴奋和代谢异常的免疫系统疾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
今天Dr.京带你一起揭开甲亢的面纱。
● 误区一
Q:甲亢只在春季高发?
A:错!
免疫系统失调是造成甲亢的主要原因之一。
季节交替时,与甲亢相关的抗体容易波动,所以疾病发生或复发的可能性增大。
虽然从内分泌科的门诊量来看,夏季就诊的甲亢患者增多,但其中很多人其实早在冬春之交时,就已经发病了。
只是因为进入夏天后,天气炎热,本身就容易出汗。
而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更高,各器官的代谢明显加速,所以甲亢症状就会更加明显。
甲亢这种疾病的发生相对隐匿,在发病初期,很多症状难以察觉。
等到夏季气温升高,症状变得明显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
有的患者甚至发生了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 误区二
Q:甲亢只是小病,想拖一拖再治?
A:错!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持续升高,机体高代谢状态造成全身过度消耗,怕热、多汗、手抖、心慌进一步加重。
此时的体内各个器官如同马达一样高速运转,如同跑步不休息,持续在工作。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继而心功能衰竭,一旦出现甲亢危象,甚至会威胁生命。
真不是吓唬你,一旦出现甲亢“危象”,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甲亢合并突眼的患者,不仅因“怒目圆睁”的外观、怕光流泪、复视斜视等表现,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会因眼球明显突出,眼睛闭合不全,造成球结膜和角膜长久暴露在外,易受外界刺激出现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严重者可因视神经受压损伤、全眼球炎而造成失明。
● 误区三
Q:只有年轻女性才容易得甲亢?
A:错!
甲亢的典型症状有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慌、失眠、易激动、腹泻等等,查体有突眼、甲状腺肿大、手颤等体征。
在20~40岁年轻女性中高发。
但其实老年甲亢患者也有很多,他们症状不如年轻女性典型,更容易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比如,许多老年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早搏、房颤、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症状,而无明显突眼及甲状腺肿大,常常被误诊为冠心病。
还有些老年甲亢病人的症状甚至与甲亢典型症状完全相反,突出表现为厌食纳差、萎靡不振、进行性消瘦,往往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
而一些老年甲亢病人的精神症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紧张焦虑、头晕目眩、月经紊乱,常常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症”或“抑郁症”。
有些以腹泻为突出表现的甲亢患者则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
此外,还有少数男性甲亢病人表现为周期性发作肌无力,下肢症状较重,可同时伴有低血钾。
甲亢是内分泌科一种常见病、高发病,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恐慌呢?
这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 育龄患者不敢吃药,担心怀孕会导致甲亢病情恶化
甲亢并非妊娠的绝对禁忌症,一般建议甲亢患者最好是在疾病痊愈,完全停药后再怀孕。
但如果患者现阶段病情已得到良好控制,仅需小剂量药物维持,也允许怀孕。
一般认为这样不会增加孕期母婴的并发症,母亲和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反,如果甲亢病情没得到有效控制,则不宜怀孕;否则,容易引起孕妇流产、早产。
不仅如此,由于孕妇处于高代谢状态,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及氧气,还可导致胎儿生长迟缓及胎儿宫内窘迫。
另外,如果患者之前接受的是放射性碘治疗,则在治疗后的6个月以内应当禁止怀孕,以减少胎儿致畸的风险。
●吃药总是控制不好,失去治疗信心
有些甲亢患者经常熬夜加班,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由此导致病情老是反反复复。
建议这部分患者要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加强心理压力疏导,必要的时候要求助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心理治疗,吃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甲亢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身体消耗很大,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增加营养。
此外,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严重感染,饮用刺激性较强的浓茶、咖啡、烟酒等均可诱发甲亢。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以及良好的睡眠。必要的时候,还要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此外,甲亢治疗不要仅仅依赖药物,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选择哪种方法不仅要看该方法是否简单快捷,更要看该方法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病情。
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度肿大的甲亢患者(尤其是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以及妊娠期甲亢,一般首选药物治疗。
对已产生压迫症状的重度弥漫性甲状腺肿或伴有甲状腺癌瘤(或结节)的甲亢患者可首选手术治疗。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指证比以前有所放宽,但并非每位甲亢患者都适合作此治疗。
凡有碘过敏、明显突眼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的甲亢患者均不宜做该项治疗。
该方法不仅日后发生永久性甲减的风险较大,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突眼加重。
●有些甲亢患者为什么总复发,且越治越难治
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甲亢症状减轻,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于是擅自停药,结果带来了病情的反复,后续治疗更加费时费力。
针对甲亢患者的药物治疗,是需要分三个阶段的。
此过程往往需要1年左右时间,期间如果出现病情反复,所有之前的阶段都需要再来一次。
Graves病甲亢属于复发率较高的疾病。
即便是按正规疗程治疗依然有50%复发几率,更不用说患者擅自停药,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前功尽弃。
甲减病因很多,像桥本甲状腺炎甲减、甲状腺切除术后甲减,放射性碘治疗后甲减大多需要终生服药替代治疗,需要长期随诊。
1、家族史
甲亢最常见的病因是 Graves 病(格雷夫斯病),这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Graves 病患得甲亢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
2、高压力
Graves 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长期的过度焦虑、压力过大、精神刺激等,都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甲亢。此外,高压力人群甲状腺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有甲状腺结节的人也容易患上甲亢。
3、免疫力差
甲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能会与其他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与自身抗体或交叉抗原出现、免疫调节异常或遗传有关。因此,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群体也应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及早发现甲亢。
4、病毒感染
甲状腺受到病毒或细菌的炎症破坏,储存在其中的甲状腺激素一次性大量分泌到血液中,就会引起甲亢。
5、碘摄入过量
少数甲亢患者每天大量进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或者是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不得不长期服用含碘的药物(如治疗心脏病的胺碘酮),才会导致碘摄入过量,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甲亢。
综上所述,夏季甲亢患者更容易因体感不适而加重心慌、失眠及情绪波动,更要按时服药,适当增加就诊复查的频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一旦出现与自身原来症状加重或异常的表现,比如心跳节律明显不齐、情绪异常激动、失眠症状加重等等,要及时就医。
日常可选择透气舒适材质的衣服,避免阳光暴晒,外出时佩戴墨镜、帽子或打伞。
饮食宜新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
工作场所及居家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听听舒缓音乐。
取得同事家人的配合,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适当放缓工作节奏,避免情绪激动等刺激。
胆结石,即长在胆道系统内的结石,硬如石头,可引起炎症及胆道梗阻,出现腹痛、发烧、黄疸等症状,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胆结石的发病率较高,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很多胆结石患者都有不好的饮食习惯:有人无肉不欢,顿顿离不开肉;有人暴饮暴食,不吃到撑不放筷子。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胆结石患者中,有高达80-90%的人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器官,形状像梨,主要功能是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
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胆汁酸等。当我们进食食物时,胆囊会受到刺激排出胆汁至十二指肠,促进肠胃中的脂肪进行消化、分解和吸收。
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过多,胆汁无法将其全部溶解,多余的胆固醇就会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固体颗粒。许多微小的颗粒聚集到一起后,就会逐渐钙化形成胆结石。
早晨起床后,胆囊内的胆汁经过一夜的贮存,其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
这个时候如果不吃早餐,胆汁不参与消化食物,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过度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的沉积,形成胆结石。
同样的道理,三餐不规律、不吃晚餐等习惯,都会使胆囊缺乏定时有效的刺激,不能及时排出胆汁,假以时日,就会造成胆汁滞留在胆囊内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雌性激素、妊娠、高脂饮食、高血糖等,所以,除了不吃早餐的人群容易得胆结石以外,以下人群也是易患胆结石的人群。
肥胖的女性
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这是因为雌激素会降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削弱了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胆汁中的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肥胖的女性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
年长者
胆结石的自然消失率极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汁酸逐渐减少,胆囊收缩功能也会减弱,胆结石的发病率会逐渐上升。
胆结石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50岁,≥60岁的人发病率达20%。
快速减肥、极端素食的人
研究发现,胆结石发病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高于一定水平时,素食主义者患胆结石的风险要比非素食主义者高。
这是因为极端低脂、低卡路里的饮食,会减少胆囊的收缩,导致胆汁浓度过度饱和,形成胆结石。
高碳水饮食的人
胆结石的发病率与膳食中的淀粉含量以及糖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因此,饮食结构中低纤维、高热量食物比较多的人,胆结石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
所以,即使是每天都非常有规律地吃早餐,但早餐多为高碳水食物,如包子、烧饼、油条和粥,或高热量食物,如饼干蛋糕等,这样的早餐也不能让你远离胆结石。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容易致胆结石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多数胆结石患者没有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或者是因为得了其它疾病进行全面检查时被发现。
对于没有症状,结石小于1厘米的患者,建议密切观察,定期检查。同时,规律饮食,以低脂、低热量的食物为主(但不建议长期极端素食)。
对于虽然没有症状,但是出现了以下情况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如胆绞痛、上腹隐痛、饱胀不适或喛气等,合并有胆囊萎缩及充满型胆结石,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大多数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优势。
胆结石是由于胆汁淤积,排泄不通畅引起的。因此,保持胆汁排泄通畅,是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健康作息
胆汁的排泄是有规律的,如果总吃宵夜,不吃早餐,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周身代谢不规律,影响胆汁的排泄。
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对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保证早睡早起不熬夜,三餐规律,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
少吃油腻黏滞食品
过于油腻、黏滞的食物较难消化,进入体内后较难排出,所以很多人到了饭点也不觉得饿。而胆囊以「通降为顺」,胆汁排泄如果不通畅,胆囊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避免长期情志不畅
俗话说「恶向胆边生」,情绪对胆囊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长期情志不畅,肝胆经脉堵塞瘀滞,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此,生活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
上期我们介绍了脂肪肝的相关指标及脂肪肝的诱发因素。脂肪肝对我们身体影响很大,它首先造成的伤害就是肝脏,脂肪肝给肝脏直接造成的伤害就是导致肝细胞中的脂滴增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肿大,从而降低其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营养素、激素、维生素的代谢。同时由于肝脏收到伤害,会严重的影响人体的内分泌问题等,最终对人体的方方面面造成不良的影响。那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被“脂肪肝”这个家伙缠上呢?
一、不吃晚饭有用么?
有很多的人用不吃晚饭的方式治疗脂肪肝,希望能通过这个办法达到减脂减重,从而逆转脂肪肝。那这个方法是否科学呢?
事实上,即使减重是治疗脂肪肝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依然存在高风险。不吃晚饭属于一种间接性断食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将体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消耗肝脏内储存的脂肪。不过,我们体内的热量主要由糖类提供,不吃晚餐会导致摄糖量不足,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状况:比如低血糖,维生素等营养不足,容易诱发胃病,抵抗力下降等。
通过节食减重来治疗脂肪肝,若日常饮食的量控制不足、时间不对,都是白费力气!
二、正确远离脂肪肝的方法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才可以间接避免脂肪肝。
1、添加3种护肝食物
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一般从蛋、奶、肉、鱼中获取,每位成年人,要保证每天摄入1.16g的蛋白质。同时,荤素结合才能让肝更健康!
维生素D
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引发脂肪肝的可能性会增加。通过膳食和晒太阳的方式可补充维生素D。在饮食上,维生素D存在于海产类、蛋类、肝脏类食物,如蛋黄、鱼肝油、奶酪等。
硝酸盐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硝酸盐可明显降低肝脏中的脂肪比例。
而生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富含硝酸盐。每天补充约200g的绿叶蔬菜,不仅起到帮助减脂的效果,还能补充各营养素,对身体益处大。
2、远离这些伤肝食物
高糖:别将饮料当水喝、蛋糕当主食吃,摄入过量的糖会转为肝脏内的脂肪。
高脂:脂肪肝忌肥腻,经常吃含高蛋白的食物,身体内的血氨会升高。
辛辣:少吃辣椒粉、胡椒粉、烧烤、麻辣火锅等辛辣食物,易造成体内湿热,对肝脏不利。
酒精: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15克,而女性更少。
碳水化合物食物:注意控制含较多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量,如馒头、面包、米饭、饼干等。
最后,少吃多餐、保持规律饮食、多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都比较担心老年痴呆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疾病"打交道",但老年痴呆仍然是一种离我们很近,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众所周知,老年痴呆最典型的症状可能是记忆力减退,但你知道吗?患上老年痴呆以后,人的寿命将肉眼可见地缩短。
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只觉得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生活因为老年痴呆而发生的变化不明显,所以没有提高警惕。但如果你有了解过这种疾病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老年痴呆患者在确诊之后,衰老的速度会非常快,几年之内,他们就可能完全忘记至亲之人。
老年痴呆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当作"噩梦",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息息相关,当老年痴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能连最简单的穿衣、吃饭、行走都无法独立完成,这对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而记忆力慢慢减退,身边的子女、老伴都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看着这样的场景,谁的心里会不难受呢?老年痴呆其实很残忍,它残忍在让两个日夜相伴的人,变得陌生,残忍在让原本很利索的人,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残忍在让一个乐观、活泼的人,变得阴郁、孤独。
既然老年痴呆这么可怕,那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3个容易"招来"老年痴呆的习惯,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经常吃得太饱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吃饭最好只吃七、八分饱,但永远有人不听劝,总是把自己吃到撑。现在不是从前,不再需要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在进食的时候,我们无需摄入过量,以维持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饱腹感。
现代人最需要学会的就是控制食欲,很多体重超标的人,其实发胖的原因都是饮食过量。而长期吃得太饱,除了容易导致肥胖这个缺点以外,还会引发老年痴呆,因为饱食最容易升高血脂,引起脑动脉硬化,脑部血管血流不畅,脑组织、脑细胞就会出现早衰的现象,影响脑神经正常运转。
总是吃得太油
其实很多朋友平时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性吃一些比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更容易刺激我们的味蕾,让人感受到痛快。但是,我们的身体是承受不了这样长期油腻的饮食的,过量的油脂、胆固醇会在我们体内囤积,随着血液进入血管,造成堵塞。
而脑部的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大脑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老年痴呆也就有机可趁了。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很多长寿老人都有相似的特质,比如饮食均衡、体重正常。如果你不想老年痴呆找上你,尽量改改自己饮食油腻的习惯吧!
久坐不动
很多朋友每天坐着的时间可能比躺着的时间还要多,而人的一天也就二十四个小时,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出问题。人体健康需要运动的支撑,有运动习惯的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才能保持在一个不错的速度,新陈代谢水平也会比较高。
如果大家经常久坐的话,不仅容易患上颈椎病,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就像一个机器,一旦使用率低了,就离报废不远了。而我们的大脑是需要不断地刺激的,如果长期久坐,脑部所接收到的养分减少了,代谢速度变慢,衰老就会加快。
以上3个习惯,其实很多人都不当回事,总觉得影响不大,但是你知道吗?当你能意识到这些习惯已经对你的身体、生活造成了影响的时候,想要逆转这个局面,就难了。
人的大脑不仅需要刺激,还需要营养,上了年纪的人,平时更要注意为大脑补充丰富的营养。像核桃、花生、鸡蛋、鱼肉、海带、鸡蛋等食物中,都含有对大脑有利的成分,能提高记忆力,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退的速度。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多用脑,经常使用大脑,能让大脑保持灵活,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大脑的能力。
总结:老年痴呆不是什么影响记忆力的小毛病,而是会决定我们寿命的疾病,如果大家不重视起来的话,就只能"任凭处置"了。相信大家都想抓住主动权,那就赶紧开始做出改变吧!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和萝卜的谚语,感觉很牛叉的样子,比如,“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实际上,这些养生谚语,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有时候对谚语的理解要是不到位,就会误解其中真意,按照谚语来生活,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其实这句谚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为什么呢?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先来看看萝卜和生姜的性能再说吧。
萝卜肉质脆嫩多汁,形美色艳,“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食材。但是萝卜生用和熟用,功效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生萝卜味甘辛,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等作用;熟萝卜味甘性平,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综合来讲,萝卜适用于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热咳嗽,咽喉痛,失音;痢疾或腹泻,腹痛作胀;脾胃不和,饮食不消,反胃呕吐;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或胆石症等病证。
生姜从味道来说,有一定的辛辣之味,民间不是有“姜还是老的辣”之说吗?从性能来说,是偏于温热的,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我们明白了萝卜和生姜的性能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句谚语。我们知道,三冬时节,人们在饮食上可能会偏荤一些,而煮熟的萝卜恰好具有益脾和胃、消食下气的作用,尤其是年关和春节时期,大鱼大肉,正好吃点萝卜解油腻,化食积,妙不可言。三冬时节,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咳嗽,而萝卜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运用得当,自然恰到好处。那么问题来了,夏天不能吃萝卜吗?看到超市也有萝卜这个菜,是否可以吃呢?当然可以吃。生萝卜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整个夏天,萝卜也是可以吃的。
再来看看夏季,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胃口通常不佳,而这个时候放入少许生姜,能够使人胃口大开,因为生姜是“治呕圣药”。在夏天,适当吃些生姜,可以抑治肠胃细菌的滋生,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那么,冬天不能吃生姜吗?肯定能吃。冬季天气寒冷,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冬季吃姜正当时。
这样看来,似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谚语可以被推翻了。实则不然,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手法,很多人忽略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互文现义。这种修辞手法,即是将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就是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如果按照直译,就是“将军身经百战,全都战死;壮士十年奋战,惨胜而归”,但这显然不符合文意,而正确的翻译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好几年的浴血奋战,一些将士马革裹尸,一些将士凯旋归朝。”懂得了互文现义的修辞手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就不一样了:无论冬夏,正确使用萝卜和生姜,能够使人安康!
慢性胃病是困扰很多人的顽疾之一,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日常生活,怎么吃养胃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酸是胃中的一种主要分泌物,为一种消化液,形成于胃用来消化食物。其pH值为1.5〜3.5,由盐酸(0.2%~0.5%的盐酸)和大量的氯化钾氯化钠所组成。
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分解食物,使之更容易消化; 激活胃蛋白酶原; 抑制和杀死胃内的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起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但是胃酸如果过多,就会对胃粘膜进行腐蚀,导致胃部溃疡和炎症,使患者出现烧心、胃部疼痛、反酸等消化道症状。我们常见的胃病都与胃酸过多有关。
所以养胃的重点在于调理和预防胃酸过多。
有没有那种既有效,吃起来也方便,还便宜的养胃食品?有的!!!
烤馒头片!
中医里有一个理论,叫“焦香者入脾”,烤馒头片其实就是焦香入脾、健脾化湿的最好的药,,焦馒头有股苦味,下吃去也能刺激口和胃多生出些口水和胃液。还有一个作用,焦馒头很像炭末,容易吸水,它在胃里把胃液吸住,这样能够中和胃酸。和食物混在一起,使食物和胃液接触更密切,也对食物的消化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缓解或消除胃酸过多吗?有的!
尽量不吃或少吃冰冻、过热的食物、饮料,饮食的温度应适中,茶、水、汤都不宜过热。
不要食入过多含香料、酸辣及过咸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如辣椒、大蒜、洋葱等。
可以进食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禁饮酒和咖啡。特别是酒,对胃刺激过大,会使溃疡恶化。
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最好少食多餐,如出现饥饿感,或胃部不适,可先少量进食。
平躺于床上休息,将头部或床头垫稍稍抬高。 若不适的感觉明显,可口服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如奥美拉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不适的症状,或胃酸过多进一步加剧,或出现上述需要就医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晚餐其实是我们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究竟怎么吃,如何吃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呢?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疑问,晚餐做出什么改变,能够让我们降低患病风险呢?特别是我们不希望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癌症,心脏病,怎么可以让我们降低患病风险呢?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正确吃晚餐的一些小改变,如果你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你的身体就可以有一定程度地降低患病风险。
晚餐早吃一点,癌症风险低一点
晚餐如果太晚不仅仅会增加我们肥胖的几率,而且还会有胃癌的风险,因为太晚吃晚饭会导致我们的消化液打两分泌,增加了胰岛素的负担,增加了胰岛素负担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发生,或者引发胰岛癌。
我们如果希望能够把癌症风险降低,最好在晚上6-7点吃晚餐,这样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让晚餐得到比较完全的消化,从而降低我们的患癌风险。
晚餐多吃素,心脏病风险能降低
我们非常建议晚餐多吃素食,最好能够全素,这样能大大减低患上心脏病的几率。因为晚餐如果我们摄入的能量比较低,可以促使葡萄糖,血脂水平的下降。而且蔬菜当中的膳食纤维,能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脂肪酸,这种情况下,对于预防心脏病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好处。
所以晚上我们如果能够多摄入素菜,对身体能够起到比较的作用,在这里建议能够全素就全素,能够对身体起到最大程度的好处。
晚餐七分饱,身体妥妥好
晚餐我们并不建议过多的摄入,最好吃个七分饱,如果还是比较饿,最好就来个八分饱就行了,尽可能不要吃得太饱,不然太饱会让我们的器官在睡眠时候还在继续运行,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我们脑袋的代谢,而且太饱的话,蛋白质吸收也并不能完全消化掉,滞留在肠道里面,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所以我们吃饭最好七分饱,如果实在太饿,八分饱也是一个挺好的选择,能够让我们的肠道负担没那么严重。
不吃晚餐,是否会更健康?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吃饭会比较造成低血糖,这样一来就会让我们人体的抵抗力,抗体功能有所下降,而且,由于不吃东西,充满了饥饿感,晚上就会比较容易失眠,并不会因为不吃晚饭,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康,所以并不建议完全不吃晚餐。
偶尔不吃晚餐,也就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偶尔不吃也是允许的,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吃晚餐,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是最有利的一个保障,我们尽可能好好地吃晚餐。
总而言之,晚餐是一日三餐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也许短期内你没有发现,但是长期下来,你就会懂得这句话的意义,当然,也要注意别暴饮暴食,这是对所有人衷心的忠告。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早餐是一天精气神的补充,中午可以随意吃两口,但晚餐却是每个家庭最重视的一餐,好酒好菜也会在这一餐里摆出来,吃满了吃香了才是一天劳累下来的结束。但是,对于很多女性朋友,她们天生都是爱美的。总想拥有一个完美的身材。所以,减肥就成了很多人的终身追求,而减肥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人选择运动减肥,有人热衷节食减肥……
最近,一位28岁的陈女士,因为五年来长期坚持过午不食,最终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陈女士说:五年前,同事推荐她过午不食这样的养生疗法,说这样可以减肥也可以养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坚持了五年过午不食。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经常感觉腹部疼痛,而且胃部也会有反酸和烧心恶心的症状,睡眠的质量也变差了,于是陈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选择去医院进行就诊。
结果竟被诊断为:胃溃疡,伴随着胆汁反流,需要通过乙酸和保护胃黏膜来进行治疗。过午不食的这种养生疗法是没有科学依据,反而有更多的研究证实:如果不吃晚餐,还可加大各大疾病的患病风险。首先危害的就是胃,晚上空腹可导致胃分泌大量胃酸,损害胃粘膜,从而引起胃炎,甚至胃癌等疾病。
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就曾刊登过一项长达25年、超过43万人的研究,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将预期寿命缩短长达4年!所以,千万不要轻信一些类似不吃晚餐养生疗法的这种传闻,以免做出错误的举动,危及自己的健康。
长期不吃晚饭会怎样?
的确,不吃晚饭可以通过减少热量摄取,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但长时间如此,会造成各种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1.诱发失眠:
若坚持不吃晚饭,睡觉时感到非常饥饿,就会不容易入睡,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休息和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2.伤害肠胃:
长时间空腹,胃酸虽然较少,但是胃酸仍会刺激,损伤胃粘膜,容易导致胃溃疡。
3. 忆力减退,智力下降
如果不吃晚饭,到了晚上,人体的血糖浓度较低,大脑得不到持续性的供养,那么也会使大脑受到一定的损伤,同时大脑的其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出现智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退减等的情况。
4.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没有食物需要消化,胆囊就不会收缩排出积蓄的胆汁。长期如此,胆汁浓度就会变大,导致沉积形成胆结石。
晚上吃饭注意三件事,这样才能更健康。晚饭不但不能不吃,还得吃得讲究。
注意吃晚餐的时间
胃的排空时间是4个小时左右,所以,想要胃能够充分休息,晚餐时间最好不好超过晚上7点
注意控制晚餐的量
晚饭大多都是一天中最为丰盛的一餐,但不要因为丰盛就暴饮暴食。这样会造成肠胃负担过重,继而引发失眠、多梦等问题。建议吃七八分饱即可,如果想要减肥,只吃五分饱也是可以的。
合理搭配
晚餐一定要合理搭配,种类也要多一点,尽量包含主食、蔬菜、豆类及制品、肉类等食材。最好不要太荤,因为荤食难以消化,容易对肠胃造成负担。其次,尽量多以蒸、煮、炖或凉拌为主,煎、炸、甜、咸食物最好不吃,或尽量少吃,避免摄入过的脂肪和能量。
小时候,我就喜欢吃猪肝。每年春节,家里人会买一些猪肝接待来往的客人。因为家穷,所以家里很少有客人来,剩下的猪肝就成为我的美餐了。过年的记忆很多,但每年春节都会想起猪肝。
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具有补肝明目、养血、营养保健等作用。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猪肝中的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所以许多有贫血症状的人都经常会吃点动物肝脏来补血,但也有很多人不吃猪肝,他们认为猪肝不干净。
在这些人的意识里,猪肝脏在体内有解毒的作用,里面有体内消化产生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虽说总的含量不会很高少量吃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但也难以保证一些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产生危害,所以还是少吃为妙,像香港呀欧洲美洲等英制国家都禁吃动物内脏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这样的理由给蒙蔽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人都不吃肝脏甚至内脏,那么我们吃就是不正确的。有一次一个患者贫血,问我吃啥,我说吃点猪肝吧,结果被嘲笑半天:大夫还吃猪肝?我疑惑半天,猪肝怎么了呢?其实国外并不是不吃肝脏,很贵的鹅肝就是很受欢迎的的一道大牛菜。所以,认为肝脏不是干净的食物,是不科学的。
肝脏也是一种中药,具有养肝明目;补气健脾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虚目昏;夜盲;疳眼;脾胃虚弱;小儿疳积;脚气浮肿;水肿;久痢脱肛;带下等病症。古人用猪肝治疗夜盲症,治遇夜目不能视: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蚌粉纳肝中,麻线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
食用猪肝要注意:因为猪肝含有的胆固醇较高,如果食得过多摄入的胆固醇就多,这样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猪肝。猪肝中铜元素含量较高,如果与维生素C结合,维生素C会失去原来的功能,所以不能与维生素C同食。有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
在平时生活中,不少人胃不好,胃溃疡、胃炎很常见。胃病往往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当引起的,想要治好胃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人说胃不好的人远离“两果”、经常喝“三水”,这是指什么呢?
两果:指山楂和柿子
很多人觉得山楂开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吃很多。但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山楂,过量吃山楂有可能导致胃结石。因为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容易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结石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壁坏死和穿孔。
柿子中也是含有许多鞣质及树胶、果胶,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不溶于胃酸、不能够被消化的块状物,它会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称为柿石症。
一般来说,青柿子,尤其柿子皮里的鞣酸含量多,所以连皮吃青柿子的话,形成柿石的风险要更大些。此外,南方产柿子果肉松、多汁,鞣酸含量少,不易形成柿石;而北方的柿子偏涩,鞣酸含量较多,形成柿石的概率更大。所以胃不好的人不建议吃太多的山楂或者柿子。
三水:
1、温开水
所谓的温开水,就是不冷也不热的水。我们的胃肠喜热不喜冷,对于胃不好的人,喝冷水会因为水的温度过低刺激到肠胃,导致蠕动加快,甚至出现痉挛,引起腹痛。如果喝过热(>60℃)的水,容易烫伤食道黏膜。
所以,最适合胃不好的人的水就是温水了,水温最好在30~45℃之间,与人体的温度接近,这样就可以温胃养胃。如果你的胃部健康没有问题,也不建议你喝过热的水,温水跟凉水是可以的。
2、茶水
茶水是健康饮品之一,常说茶水养胃。对于胃不好的人建议喝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作酶促氧化反响,含量削减,对胃部的刺激性较小,所以喝红茶并不伤胃。而且红茶可以去油腻、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并强壮心脏功能。
日常饮食感到油腻和胃胀的时候,多喝红茶,可以减少油腻,促进消化。但是不建议喝过浓的茶。
3、牛奶特别是酸奶
牛奶富含蛋白质,进入胃中不仅可以中和胃酸,而且可以在胃的糜烂面或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总的来说牛奶对胃是有保护作用的。
但是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空腹喝牛奶会损伤营养,还会分解中毒。如果胃不好,喝牛奶会产生胃胀气,有穿孔更严重,会使病情加重。
而且喝牛奶最好不要加糖,因为加了糖以后刺激的胃酸,可以加重胃的炎症的表现。由于一部分人因为对牛奶不耐受,缺乏消化牛奶的酶,因此需要选择酸奶。
总结,胃不好的人生活中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不可以暴饮暴食,不宜吃的过饱,给肠胃增加负担。健康的身体是靠自律才能获得的,不要梦想着一劳永逸,平时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一个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