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有些孩子到了四五岁,仍然说话不清,许多音发不准,令家长非常焦急。孩子发音不正确,我们应该怎么纠正呢?
语言发育迟缓可表现为单独或多种言语和语言能力异常,包括听力、讲话能力、理解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和语言程序处理能力。
而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听力问题;
2.构音器官异常;
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当发现孩子发音不正,要及时给予矫正。如果是生理缺陷造成听力不好,要经过医生诊断后,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如果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矫正孩子的发音。
01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周围的人发音要标准,最好是讲普通话。多让孩子与发音清晰的小朋友接触,在交流中学习、矫正发音。
02 父母要有意识地矫正孩子的发音
第一步,要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听得准确才能发音正确。特别要提高孩子辨别近似音的能力。
第二步,通过学习汉语拼音来正音。对拼音中z、c、s、zh、ch、sh,n、l、j、q、x等,幼儿要发音正确有些困难。要多加练习,用这些音作声母,发一些代表实物或动作的音。
在学拼音的同时,学做四声练习,使孩子掌握正确的声调,因为同一个音,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意思。
教孩子发音时,要让孩子看成人的口型(唇形、舌位),必要时可以把孩子的手放到说话人的嘴边或喉部,让孩子感觉说话时的气流或喉部的振动。
03 通过各种灵活的方法纠正孩子的发音
学说话并不一定要机械性练习,可以说儿歌,学绕口令,或者鼓励孩子向家长描述当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
家长既要在生活中注意随时纠正孩子的发音,但也要适度,不能为了一个词,不顾当时的客观情况,一味要求孩子发音正确,从而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语言交流,甚至会使孩子对说话产生恐惧感。
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是一项困难而复杂的事情。父母要有耐心与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多听、多说正确的语音是矫正发音的关键。
总的来说,孩子说话不清楚通常很容易让人察觉不对劲,因此家长可能会特别留意孩子的发音,希望实时矫正。但是有时家长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说错的语音,反而忽略了孩子话语真正要传达的讯息。如果孩子说话时经常被打断、纠正,或者进行机械式的练习,难免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而不愿意开口了。
童年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论孩子先天有多少个别差异,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有让孩子愿意说话,才能有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随着3月的来到,很多宝贝也到了“入园”的时间。最近门诊中也迎来了“入园咨询”高峰大多妈妈都有同一种疑惑!
我家崽儿就该上幼儿园了,心里很不踏实,孩子平时特别粘人,胆小,表达又不清楚,吃饭有时还要喂,睡觉有自己的“特殊仪式”,还不能解决大小便问题,哎,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园里的生活,我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一般来说,国家建议入园年龄是2.5~3岁,家长应该至少提前半年,为宝宝做好入园准备。
1.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家长带宝宝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宝宝提前感受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的愉悦氛围。或者请邻居家已经入园的哥哥姐姐给宝宝讲一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2.生物钟向幼儿园作息看齐:幼儿园上课时间早,且午睡时间固定,这就需要宝宝提前养成早睡早起和规律午休的习惯。
3.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除了自己吃饭,宝宝还要掌握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
4.学会表达想法和社交:多与宝宝沟通,利用绘本故事启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尊重他人,鼓励孩子认识新朋友。
如果宝宝已经满3岁,但自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明显落后,或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建议宝宝晚半年或1年入园。
1.环境预热:宝宝之所以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谓环境预热,就是送孩子到幼儿园之前,应该拿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到即将去的幼儿园熟悉一下建筑环境、街道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的环境。
2.带上“小伴侣”:如果宝宝有自己心爱的小玩具,体积不大,便于携带。可以在入园的前几天让“小伴侣”陪伴宝宝一起入园。让宝宝觉得他是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进了幼儿园,那么精神上就会有一个支撑,也会减缓他入园的焦虑。
3.诱导与安抚:
1)诱导:在入园前,家长应该告诉宝宝——之所以去幼儿园,是因为宝宝已经长大了,应该要和小朋友一起进入到幼儿园了。
同时,为孩子描绘幼儿园的生活以及会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值得去,值得期待的地方。而不是对着宝宝严肃的说: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欺负你,要如何找到老师或家长等等一系列问题。
2)安抚:在最初入园的几天,宝宝情绪还是会受到影响,家长要注意和宝宝沟通的方法。
切忌“悲情追问”,如:幼儿园的饭菜吃的饱么?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厉害么?你有没有犯错误被老师批评......
家长应该平淡而乐观的去谈幼儿园的事情,如:我们宝贝今天学了什么新东西,可以教教妈妈么?老师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
宝宝在初入幼儿园时,会因为情绪的问题,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发热,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却什么事都没有,这时需要家长做的就是护理!
1.入园时机有说法:家长在送宝宝入园时,尽量选择气温适宜,可以开窗通风、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段。室内空气流通,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室外活动更有助于宝宝缓解焦虑情绪,也会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快速熟络起来。
2.小衣物大学问:给宝宝准备可灵活增减的衣物。宝宝在园内时总是活动着的,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冷。若是有室外活动时,老师也会帮助宝贝们增加衣物。
就是千万别让老师看着孩子热的满头大汗,却没有凉快的衣服可以换。这样反而会让宝宝有“着凉”发生。
3.均衡饮食,亲近大自然:家长在娃的饮食上也要均衡搭配:碳水化合物(主食),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等。
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天有3小时亲近大自然的时间。
大自然的温度变化可以让宝宝学会调节自身温度,多多运动也能增强娃的体质,从而提高抵抗力。
作者 | 周风云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学校都已经开学了。由于上学后孩子们接触的人更多,而且我们目前已经入秋了,所以患上普通感冒的机率也大了很多。
在这个疫情期间,虽然每个教育机构都有相关的隔离政策,但是如果孩子有普通感冒的症状,父母应该给孩子请假吗?孩子还能去上学吗?
一 如果确定是普通感冒,就可以正常上学
抛开疫情的原因,如果孩子感冒了,一般情况下父母并不需要担心会传染给其他孩子而给孩子请假在家休息的。这是因为,如果孩子在出现症状的前一两天都在上学的话,那病毒在校内的传播就已经开始了。
这是因为,跟普通感冒相关性强的鼻病毒、腺病毒和冠状病毒都跟现在的新冠病毒一样,有一个潜伏期。在这个潜伏期内,这些病毒就已经在成功潜入的表面细胞中进行大量地自身复制,然后从这些细胞释放出来。
由于在这个初始阶段中,孩子是完全没有症状的,所以如果孩子没有勤洗手的话,病毒就很有可能通过孩子的手传播到物体的表面上,其他孩子因此就可能会被感染了。
所以,即使父母在孩子表现出感冒的第一个症状的时候就马上让孩子呆在家,其他孩子该生病的还是会生病。
当然,在现实中如果孩子发热了,或者很不舒服,我还是建议让孩子呆在家吧,毕竟这样的状态即使孩子上学了也很难集中精神,不如好好地在家休息一下。
二 可是,如果马上让感冒的孩子呆在家,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传播的范围呢?
理论上,孩子在表现出症状之后仍然会继续传播,所以直觉会告诉我们,如果让感冒的孩子呆在家,应该会减少传播的范围,所以可能会让更少的孩子会感冒。
但是实际上,由于传播已经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发生了,所以除非我们像控制新冠病毒那样去检测跟孩子有过接触的,然后隔离结果阳性的人,否则是无法控制这些病毒的继续传播的。
况且,由于能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太多了,单单鼻病毒就已经发现超过 100 种了,更不用说加上其他的病毒,所以即使我们想去检测,这也是不现实的。
好在,普通感冒的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接触传播,而由于这些病毒在嘴巴里的密度太低了,所以通过嘴巴里喷出的飞沫的传播效率比较低,因此通过了解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去洗手。
所以,只要孩子们在校内勤洗手,并且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正确地用手肘外侧捂嘴巴,让孩子尽量不要去揉眼睛抠鼻子咬玩具,并且在拿食物或者把手放进嘴巴里之前先洗手,就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了。
总 结
如果确定是普通感冒,除非孩子病情比较严重,否则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假,因为传播已经发生了,该生病的还是会生病。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让孩子们都勤洗手,并都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都懂得怎么用手肘外侧挡住嘴巴,都懂得在用手去触碰脸之前先洗手,就能很好地预防这些病毒的传播(而且这也是预防新冠的措施哦!)
要单单通过症状来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很难,所以要加上接触史来判断。如果父母自己或者孩子没有特异性症状或者接触史,就不用担心了。
参考文献
Monto AS. The seasonality of rhinovirus infec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recognition. Clin Ther. 2002;24(12):1987-1997. doi:10.1016/s0149-2918(02)80093-5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ed, Kimberlin DW, Brady MT, Jackson MA, Long SS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tasca, IL 2018. p.125.
Winther B, Brofeldt S, Christensen B, Mygind N.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nasal biopsy material from patients with naturally acquired common colds. Acta Otolaryngol. 1984;97(3-4):309-318. doi:10.3109/00016488409130994
Hendley JO, Wenzel RP, Gwaltney JM Jr. Transmission of rhinovirus colds by self-inoculation. N Engl J Med. 1973;288(26):1361-1364. doi:10.1056/NEJM197306282882601
Gwaltney JM Jr, Moskalski PB, Hendley JO. Hand-to-hand transmission of rhinovirus colds. Ann Intern Med. 1978;88(4):463-467. doi:10.7326/0003-4819-88-4-463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儿童3~7岁读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高的黄金生长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身高生长速度特别快,几乎是每个月都在生长,并且这个阶段身高比较高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发育阶段会长得更高。
然而,在这个阶段,有的孩子就是不怎么长个子,半年下来只长了一公分,本来已经是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了,可从身高来看,和读幼儿园小班孩子差不多高。之所以会出现这个个子长不高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人们日常所需的营养都是从食物获取的,丰富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补品。
一般身体健壮、身高较高的孩子,他们的胃口都比较好,水果、蔬菜、肉只要是能吃的他们都会吃。
反之,那些长得比较瘦小的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吃顿饭就好像是把他打了一顿似的,唯一比较喜欢的吃东西就是零食。
如果自己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采取措施改正孩子的这种行为。
首先,要切断孩子们零食,不管孩子有多饿,一定不能拿零食给他吃,饿了只能吃饭;
其次,买一点开胃的食物给孩子吃,再者就是在做饭的时候,多搞一些花样,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去吃饭,对吃饭产生兴趣。
个子矮小的孩子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爱运动,沉迷于看电视、玩手机。其实孩子的这个坏毛病跟家长有关,上幼儿的孩子本来就是天生好动的,他们之所以不喜欢运动,主要是因为家长不带着他们去室外运动。
家长们一回到家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喜欢运动,首先家长就要做出表率,放下手机,关掉电视,主动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室做运动。
带着孩子做运动时,家长尽量让孩子多做一些拉伸性的运动,例如跑跳、跳绳、打篮球等等,因为在做这些拉伸运动时,孩子的身体能得到舒展,刺激骨骼生长,更有利于孩子身高的生长。
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个子矮小之后,也都十分重视,会去买一些补钙产品来给自己的孩子吃,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补充的元素太单一了,虽然钙是促进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但是单靠钙是完全不够的。
还需要维生素来帮助身体吸收钙,尤其是维生素D,它和钙就是黄金搭档,当钙和维生素D相遇时,钙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在给自己的孩子补钙时,不要就只让他吃钙片,一定要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和一些补充维生素的补品混合在一起吃。
孩子的身高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择业,还是择偶,身高较高的人都有明显的优势。
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身高,就是孩子们未来身高的基础,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身高偏矮,家长们一定要多想些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把身高基础打好。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
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
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
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
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
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
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
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
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
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儿园以后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由于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
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坚持照育是很重要的。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该研究成果由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月刊《儿童发展》上。
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
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
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
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主动性社交才开始萌芽,2岁半左右孩子逻辑和秩序感才逐渐建立,方能有效进行组织性互动和生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在英国,剑桥大学着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
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
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着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眼瞅着8月就见底儿了,离开学也就剩那么几天了。又有一大波小宝贝要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度过满是鼻涕眼泪的分离焦虑期...
在我遇见的家庭中,不少家长有这样的误区:孩子上幼儿园前就任由发展,什么自理能力,沟通能力,还有学习能力,都是上了幼儿园以后老师们会教的!如果我们都教了,那孩子上幼儿园还有什么意义?
老师们确实会教,但是我举几个例子,希望大家能明白,有些自理能力是要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必须掌握的,这不是给老师省事儿,而是让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1. 自己吃饭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开始自己吃饭,虽然老师会看顾一部分孩子帮助喂饭,但是班里肯定不止三四个孩子,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样“众星捧月”般。同时,如果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这种简单的事情,又看到其他孩子都能自己吃饭,不仅会饿肚子,还会引起焦虑情绪,甚至自信心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喂饭,让孩子自己学会拿勺吃饭,不挑食不偏食,并且最好能给孩子规定吃饭的时间,不然孩子们很聪明,会学会故意拖延,直到家长失去耐心忍不住喂饭。
2. 自己上厕所
现在大部分正规幼儿园教室都会有配套的小卫生间,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只要想上厕所,老师们一般不会设立规则,都是以让孩子适应为主。
很多本来在家可以自己上厕所的孩子,由于刚刚融入新环境,也会难免尿裤子,如果家长在家压根就没教过,这时候孩子更是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憋尿或尿频情况。不仅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心身伤害很大。
解决办法:让孩子能入厕自理,家长平时要训练孩子练习使用厕所,帮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
习惯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并且多嘱咐孩子,想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告诉老师。
3. 午休习惯
很多孩子在家的时候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家里人轮班看守,反正不睡也有人陪着。但是在入园之后,小朋友要一起午休,就算不睡觉,也要安安静静地在床上休息。如果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影响孩子下午的精力,还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午休。
解决办法:在入园前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这样孩子入园以后不用在陌生的环境里做过多的调整,一来减少情绪起伏,二来生活没有过多改变,都能减少孩子生病的可能。
4. 自己穿衣穿鞋
有很多孩子在入园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话说的毫不夸张。但是在幼儿园当老师教小朋友们穿衣穿鞋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能马上得心应手,而自己却眼巴巴干着急,很容易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这对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解决办法:谁的孩子也不笨,为什么要因为你的溺爱,让孩子进幼儿园就小受打击?家长可先教宝宝分清衣裤的前后里外,以及鞋子的左右,为宝宝做示范动作,引导孩子穿衣穿鞋。当孩子成功穿好,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的女儿上初二,最近发现她有早恋的现象。以前女儿从来不怕我看她手机,现在却遮遮掩掩,总是把手机带在身上,一次,她在洗澡的时候,我偷偷翻了他的手机,看到她的QQ与一位男生有亲密的聊天记录,前面的聊天记录被删了,就留下了当天的。
我知道孩子现在处于青春期,况且又是正当该好好学习的年纪,我不希望她谈恋爱影响了她的学习。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她开口,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劝我的女儿不谈恋爱吗?
孩子的早恋一直是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又令人头疼的问题。你的女儿现在的情况是叛逆期与青春期并存,这个时候,恰好遇上了懵懂的爱情,如果家长教育的方式不当,她很容易就能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硬碰硬。
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你是位很理智的母亲,知道了孩子早恋,没有大发雷霆地对孩子进行吵闹与说教,而是寻求理智的帮助,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确实站在了孩子的立场上。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01、不惩罚孩子,但是告诉她你的感受
一般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都会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严加管教,没收手机,还给孩子的日常规定时间。
比如,几点必须回家,或者放学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自己亲自去接孩子,杜绝孩子与异性接触。家长以为这样孩子就会知难而退,殊不知,这样既伤害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距离,也会在孩子心上留下阴影。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是阻拦她做某事,她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孩子在家长的严厉管教下,也许会作出极端的事情,因此,一定不能用以上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你可以告诉孩子,现在谈恋爱对她有什么意义,你希望她能够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并说:“孩子,我不反对你谈恋爱,可是,如果你谈恋爱影响了学习,妈妈会很难过的。”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母亲难过,她多半会作出理智的决定,不让妈妈伤心。
02、教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错,他们的早恋也是正常现象,孩子对爱情有着憧憬与新鲜感,学生的时代的感情很单纯,没有夹着许多复杂的东西。
若你的好意劝阻没有起作用,但是你又不能时时刻刻管住孩子,那么,让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以坦然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直白的性教育。
2.不打击孩子的尊严,是为了以后孩子在适婚年龄可以顺利的结婚生子。
3.认同孩子的爱情观,才能了解更多孩子的内心世界。
4.爱护孩子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让孩子自己明白怎么做出明智的选择。
5.对男孩表示欣赏,对女儿表示理解,让孩子能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在出现事情时告诉你。
6.随时跟进孩子的恋爱进度,发现有成绩下滑或者越矩行为时给予提醒,才是时代爸妈的明智做法。
总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批评与打击式的教育,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想要与孩子增进关系,又不伤害她的自尊与感情,就要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告诉你她的想法,才不会躲躲藏藏,才会坦然面对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大人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的心思只在玩上面,即使吃了,也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
一顿饭下来,大人累坏了不说,孩子却没吃几口。
吃一顿饭,艰难而痛苦。
宝宝厌食,妈妈烦恼。
孩子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呢?
我们今天就小儿厌食这个话题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指患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等情况,是一种饮食行为异常。 长期厌食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并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
(二)小儿厌食的类型与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肯吃饭,经常胸闷恶心,吃得少,小肚子还胀胀的,大便也偏稀薄,脸色不好看,可能就是属于脾失健运型厌食。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调和脾胃、运脾开胃,可以给孩子吃健儿消食口服液或者健脾消食丸。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陈皮红豆沙,可以起到健脾理气的效果。
2、脾胃气虚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想吃饭,吃了也不消化,脸色发黄,总是看起来懒懒的,很疲惫,出汗又特别多,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脸色不好看,体型比较瘦。
同时,脾胃气虚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眼袋大大的,还容易流口水,这类孩子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一定要注意扶正气。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健脾益气、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小儿厌食口服液。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山药芡实薏仁粥,可以起到不错的健脾胃效果。
3、胃阴不足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口干,喝水很多,吃得少,皮肤干干的,大便也偏干燥,小便发黄,经常烦躁,睡不好,睡得少,手足心发热,舌头红红的,很少苔。那么,孩子应该是属于胃阴不足型厌食。
这类型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养胃育阴、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儿宝颗粒。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百合粥、白茅根水或石斛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养胃的效果。
(三)健康指导
1、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零食, 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2、孩子的三餐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还要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避免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而导致孩子厌食;
3、注意孩子的精神调养,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要在饭前训斥数落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因为精神紧张,而失去食欲;
4、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小学一年级是教育的分水岭!
学龄前,我给予孩子极大的探索空间,当她的幼儿园同学,在练习字、ABC、背诵弟子规的时候,我们家都在‘玩’,而且是大玩特玩。
以前我跟睿睿说:‘小学以前,我们拼命玩,妈妈不会强迫你学什么,但小学以后,就要以学习为重了,因为学校里的知识,会成为你日后工作能力的基础,所以你要尽力学习!’所以睿睿完全清楚这两个环境的差异,以及被赋予的不同任务。
我从小爱看书大过玩芭比,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写功课,写完再去做别的事,完全没有大人逼!可是孩子毕竟是独立个体,不是自己的复制人,教育哪有这么简单?尤其,我深知先前在幼儿园时期,没有盯孩子的结果,就是睿睿的学科几乎零基础。
老实说,我并不认同幼儿园成为小学的先修班,孩子没到那个年龄,就该好好去锻炼身体、探索志向,但在大环境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的观念依然独占鳌头,这让我心烦且感到无奈。
听其他的妈妈讨论,说小学老师通常会认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好拼音,所以我主动找睿睿现在的老师沟通,让老师知道睿睿虽然有上幼儿园,不过‘都在玩!’我先前也没盯过她功课,但现在会调整态度,让她了解成绩不是最重要,可‘知识内容’将是她未来工作收入的重要本钱。
老师知道问题点以后,告诉我不需要太担心,小学一年级都会从头教,她有办法让孩子重拾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我最近跟睿睿做了一个有趣的约定!
小学一年级没有正式期中考,但最近这两周,学校安排了许多考试,算是给这些小嫩嫩一个练习写卷子的机会!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下,老师在校都会督促,我这个妈妈虽然不太逼,但也不能扯老师后腿,于是想出这好玩的鼓励方式:就是1张不限科100分考卷,可以累积100元母女共同旅游基金!
那天我故做语重心长,跟孩子说:‘你以后要加油了,我们能不能再出去玩,都靠你!’果然成功吸引到睿睿的注意,她一听到‘玩’这关键字,立马回问:‘什么意思?要玩什么?’
‘以后,你每考1张100回来,什么科目都可以,妈妈就累积一次100元,做为旅游经费,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安排旅行花掉!’我不喜欢用金钱或物品直接当奖励,毕竟考试是她的责任,她不该拿分数,去跟我‘交换’什么,这样的方法,100内含2人的花费,有点像是她为了我们的兴趣而打工,想去多远?
‘就靠你了,孩子!’
睿睿追问:‘如果考95、99呢?’哈哈哈,不是只有100好,而是我哪有这么多本钱,可以无限补充旅游基金呢?而且正是因为稀少,才会感到珍贵啊!‘99分不算啊,哪有这么好赚的!’
她:‘所以,1个100是哪里?’
我:‘本市及周边吧!’
她:‘啊,这样啊?我们只有3门课啊,那3个100咧?’
‘那我们可以走的更远,几百公里的城市’
睿睿张大嘴笑着,惊讶道:‘妈妈,这很难赚!’我一脸理所当然,只见她使出绝招:‘1万个100能去哪里?’我突然恢复理智:‘…我建议你去你喜欢的城市,买个小套房住比较实际。’睿睿知道我喜欢某个城市,便说:‘好,那妈妈我选择买个房子给你住!’我苦笑回应:‘可是你要考得到啊,孩子!’
真正的孝,是孩子自然想到你,而不是用道德绑架、亲情勒索!
睿睿是个有目标会被驱动的孩子,这个约定原本是基于我们都爱出去旅游,却没想到,她听闻可以靠100分考卷,累积出这么大一笔,反倒是先回过头想起最爱的妈妈,这点您就不能不佩服,我平常跟孩子以幽默为主的互动方式了!
我以交棒的概念,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几乎所有人都要接受基础教育,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妈妈的部分,在妈妈小的时候,已经努力过,所以我不会代替你念书,也不会逼你一定要考多好,但你要对得起你自己跟这些书本!’
孩子很天真,他们喜欢当第一名、拿100分、领奖状,却很少有大人愿意好好解释:‘什么是第一名?什么是100分?奖状又是什么?’
孩子只知道取得这些,大人会满面笑容对着自己,甚至到处宣传:‘我家宝贝太棒了,又得到XXXX荣誉’!,他们不理解,‘第一名’是比别人多出数分努力与幸运;‘100分’是吸收的知识够完备,至少没有考到自己漏看的那些;而‘奖状’正是自己汗水和坚持的纸本证明。
所以,虽然我还是会担心孩子的基本程度,但绝对不强调表面形式,而是告诉她‘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你的将来,要不要做,看你自己!’基本上,我跟睿睿解释过后,她想了想,认为我说的话有道理,也就去进行了,我呢?当然是各自努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开学第一天的晚上我就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电话那头的妈妈听起来很年轻,说话都带哭腔了:“主任,老师说我家宝宝今天在幼儿园整整一天没尿尿没拉屎,怎么办啊?”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孩子在幼儿园的如厕问题。
01 环境的改变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是会自己上厕所的,但是到了一个新环境,尤其是较为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内心就会焦虑不安。只要是陌生的环境,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厕所,所以才会有憋尿等行为,不仅是在幼儿园。
02 孩子过于胆小
有些胆小型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如自己家那样随意。因为胆小,即使很想上厕所,也不敢和老师说,觉得这是一个很隐私的事情,所以才会憋尿,一整天都只会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
不论是憋尿还是憋大便,长期不上厕所,对身体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小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憋尿会引起孩子坐立不安,精神紧张,注意力也会不集中,长久之后会思维活动紊乱,影响孩子学习和活动。
幼儿憋尿时,胃肠功能也会发生紊乱,有可能导致孩子以后在排尿功能出现损害。所以憋尿和憋大便是万万不可的。
01 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如厕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想让孩子顺利如厕,是少不了老师的配合的,无论是孩子不敢上,还是不会上,家长都可以和老师沟通,麻烦老师平时多留意孩子的动作,如果孩子有憋尿的行为,一定要带孩子去厕所,不能让孩子憋着。
其次也要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食上注意,如果孩子喝了很多水、吃了水果,一定要让孩子在3个小时之内如厕一次,以免孩子弄脏裤子。
02 让孩子知道排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不愿意排便,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小孩子的认知观念还没有建立好,所以很多时候自己会胡思乱想,像不愿意在公共场合排便就是如此。
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上厕所排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最好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会排便,然后让孩子了解便便是如何产生的,孩子明白得多了,自然就不会再对如厕这件事有恐惧了。
03 孩子不如厕,家长不要训斥
孩子在幼儿园对排便有恐惧是正常的,这时家长不要以训斥或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如厕。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太小题大做,以鼓励给孩子信心才是正确的训练方式。
只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如厕,上学不再尿裤子,慢慢的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也就敢去上厕所了。
04 家人引导,正面鼓励
家长作为榜样,告诉宝宝在外面也是可以上厕所的。如果有哥哥姐姐,也可以让哥哥姐姐引导宝宝如何在公共卫生间和幼儿园上厕所,经常正面鼓励孩子,比如“宝宝会自己尿尿了,很棒!有进步!”
每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都可能会有憋尿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孩子是一样的。家长们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们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