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宝宝出生后,无论家长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该给宝宝喂多少奶合适呢?
其实,1岁前的吃奶量的标准就是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就可以。
婴儿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宜千篇一律地硬性规定喂奶的间隔或次数,我们主张是“按需要喂哺”,但是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控制:
早产儿:按公斤体重计算,开始奶量可为每公斤体重每次2~4毫升,以后每天每次每1000克体重增加1~2毫升。
长得太快的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分清宝宝是安抚还是饥饿,避免过度喂养。
正常生长的宝宝:根据胖瘦比即BMI来看,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发育正常的宝宝不必硬性要求吃多少!
其实特别不建议把母乳挤出来评估奶量。那么按照不同的月龄,宝宝的饮奶标准是多少呢?
刚出生第一天到第三天的宝宝,奶量差别比较大,前三天10-20毫升,所以会需要喂得很频繁,大概1.5到3个小时左右喂一次。
宝宝出生第四天,胃容量有25-30毫升左右了,要1.5到3个小时喂一次。
对于一周内的宝宝来说,每次的奶量大概在30毫升,每隔3小时喂一次,一天喂8次左右。
二至三个月,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四至六个月婴儿喝奶量: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顿喂奶量为200毫升左右,应掌握吃奶总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每顿奶量不超过250毫升。
六至九个月婴儿喝奶量:每四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逐渐上辅助食物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但是不要影响奶量。
九至十二个月婴儿喝奶量: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四小时吃一次,每月总奶量减少100毫升,加两顿辅食。
一岁以后宝宝喝奶量:每天奶量在350~500毫升左右,可以吸收利用的25%。其余75%的营养,要从辅食中来。
两岁以内宝宝喝奶量:母乳最佳,或者是强化营养的配方奶粉,这里要注意,1岁以内的婴儿要禁止喝鲜奶,2岁以内的孩子也最好不要喝,配方奶营养全面,比鲜奶更适合宝宝。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宝宝吃粥是非常有营养的。在煮粥过程中时间会比较长,所含营养成分不会遭到破坏、分解,宝宝吃粥也比较容易消化。
宝宝吃粥一定要健康一点比较好。宝宝吃粥是否有营养是与粥所含成分有关系,如果喝小米粥,瘦肉粥,果粒蔬菜粥等是有营养的。孩子小,身体正在发育阶段,需要调节好孩子饮食,有助于孩子营养补充和孩子身体健康发育。平时让孩子进食多样化,不要偏食,不暴饮暴食,不吃零食,不喝饮品,多吃蔬菜和水果,瘦肉,鱼虾,蛋奶,豆类,谷类等,营养均衡。
1、菠菜猪肝粥
对于三岁的宝宝既要补充营养物质又要补充膳食纤维,高蛋白的食物要经常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也要适当补充。这里推荐菠菜猪肝粥是不错的选择,首先菠菜含有丰富的铁和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含量比较多,还有维生素A元对宝宝的眼部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猪肝含有丰富的铁,同时也含有对宝宝眼睛发育需要的维生素A原,主要是这个味道还很好的被宝宝所接受。
做法:
用料:大米适量、猪肝适量、菠菜适量
1、将菠菜焯水,焯水过后将菠菜切成小块,让宝宝比较好食用,可以将菠菜叶给宝宝食用
2、猪肝切成小块,用盐、酱油简单调味,焯水备用
3、大米熬煮开锅后加入猪肝和菠菜,搅拌均匀即可。
2、宝宝开胃粥
春季宝宝容易产生胃肠不适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宝宝做点开胃的的粥品,比如宝宝们喜欢吃的粥品都可以。选择宝宝们喜欢的调味料,比如可以选择在给宝宝做牛肉粥的时候适当的加入一点的麻辣味道,并且加入一点葱花香菜,这样容易引起宝宝食欲。还可以做水果开胃粥。
有些宝宝胃肠不适,这个时候可以将水果煮熟比较容易消化。
做法:
梨半个、大米适量、冰糖少许
1、将冰糖切成小块,备用
2、大米熬煮软烂,加入少量冰糖调味,最后在出锅前加入梨块。
其实除此之外妈妈们还可以给宝宝们做一些美味的粥品,尤其是妈妈们可能更重视宝宝吃荤菜的量而忽视宝宝们吃蔬菜的量,其实这是不对的,有很多宝宝甚至产生了便秘的情况,所以建议妈妈们不要忽视宝宝菜粥的量。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呀,一晃五个多月就能加辅食啦!哺乳压力也小一些,但是怎么搞辅食,又成为新难题,辅食选啥食材,怎么做,喂多少,怎么加,要不要混在奶里,第一口吃蛋黄还是吃米粉,简直头大.....
第一次总是最难的,多做几次就熟悉了,我今天分享一下宝妈们总结的辅食添加经验:
5~6个月阶段:尝试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刚刚尝试添加辅食,辅食添加次数刚开始每天加一次辅食即可。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之前说过,最好是添加米粉,而不是蛋黄,虽然蛋黄有营养,但是宝宝胃肠娇嫩,还消化不良蛋黄。
将米粉调至稀泥糊状,方便宝宝吞咽,还要注意不要有杂质,没冲开的小疙瘩,防止噎住宝宝。刚开始吃辅食,宝宝可能会吃不了几口,不要着急,慢慢来,从奶液到食物宝宝需要一个过渡和习惯的过程。
7~8个月阶段:增加辅食种类和浓度
经过尝试辅食阶段,宝宝已经逐渐接受了泥糊状的食物,也具备了一定的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辅食的稀稠程度也可以逐渐从稀糊调整到稠一些的泥糊。
添加辅食的次数也由1次可以加到一天两次的频率。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有可能会出现食物过敏,所以每次加新的辅食要一种一种的加,每种食材吃3~5天后没有出现过敏或其他不适症状,再添加新的辅食种类。
9~11个月阶段:混合辅食开吃
到了这个阶段,宝宝的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比较适应辅食的节奏,妈妈可以开始添加半固体的辅食了,像一些加了蔬菜碎的米粥,烂面条都是不错的选择。
辅食添加的次数和量也可以调整增加一些,每日2-3次,以米和面为主,再搭配一些蛋白质,如肉类和蛋类,还有水果蔬菜。
12个月以后:逐步过渡到辅食为主
可以逐渐让辅食成为宝宝主要食物来源,奶作为辅助营养。
辅食的搭配需要更加合理,因为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妈妈以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食物为主,再搭配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脂肪的食材保证均衡营养。
这里提一句,宝宝出牙期可以切个苹果薄片,让宝宝拿着啃,一方面摩擦牙龈缓解出牙的不舒服,另一方面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不建议喝果汁。
一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和大人上桌一起吃饭啦,这里的一起是指的是可以不用单独准备辅食,可以从大人的食物里分出一小部分,再经过处理,加工成宝宝的饭食,比如剪碎等等。
需要记住,食物需要少盐少糖,不添加过多的调味品,像味精、蚝油等等。可以在添加调味品之前盛出宝宝的那一份,然后再添加调料。
宝宝的辅食一定要注意控制盐分,还有市面上有一些标注儿童酱油,其实成分和大人吃的没什么区别,食品添加剂很多,所以不要盲目选择。
全家一起吃饭营造吃饭的氛围,宝宝也会很开心的进食,就是前期可能会吃的哪哪都是,可以穿个罩衣。
喂辅食这件事不要强迫,会让宝宝更加反感吃辅食,所以宝宝比较抗拒的时候先停止喂食,或者味道不好吃,宝宝不爱吃时可以加点宝宝爱吃的辅食进去,比如香蕉泥等等,说不定宝宝就爱吃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丽丽最近很烦恼。
原来,她的宝宝近来总是恹恹的,懒懒的,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吃东西,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好,还常常醒来哭闹。
一问才知道,原来奶奶怕孩子饿着,每次总把奶冲得浓浓的,孩子总是这么吃,难免积食啊!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想要孩子健康不生病,可不能让他吃得太饱。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小儿积食。
小儿积食,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积食的孩子还常有食欲不振、小肚子鼓胀、睡不好、突然发烧等症状。
小儿积食也应分型论治,有时可能是实证,重在导滞,有时可能是虚证,重在补虚。
1、乳食内积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喜欢喝奶,不喜欢吃东西,还常常打嗝,泛酸水,甚至呕吐食物,吐奶,小肚子鼓鼓胀胀的,常常肚子痛,又很怕人按,大便酸臭或便秘,心烦不安,夜里睡不好,常有低热,手足心热,看舌苔,特别白而厚腻。
这是典型的实证,治疗的时候,重在消食导滞和中,如果想给孩子选择中成药,可以选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或四磨汤口服液。
这里重点说一下大山楂丸。大山楂丸由三味药组成,山楂、焦神曲、麦芽。其中,山楂善于消肉食,神曲善于消米食,麦芽善于消面食,三者合一,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开胃消食作用,而且,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宝宝也不会抗拒。
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而厚腻的,这是积食同时伴有湿热,那么,可以选用枳实导滞丸,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适量用,病好了,马上停药。
2、脾虚夹积
如果你发现孩子脸色萎黄,身体比较消瘦,总是懒懒的,很疲惫的样子,四肢无力,不爱吃东西,肚子胀但是喜欢按着,按着他会更舒服,大便偏稀腥臭,可能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看舌苔,舌质偏淡,舌苔白腻。
文章开头,丽丽的宝宝就是这种类型的积食,需要健脾消食化滞,选择中成药时,可以选用健胃消食片或开胃健脾丸。平日里,可在辅食中加入山药,起到健脾的效果。
1、注意进行饮食调节,乳食要定时定量,选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的食物,不要吃零食,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2、要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不要太多太杂,不要给宝宝食用生冷、过分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
3、除了内服药,还可以配合推拿、捏脊疗法。
看了今天的分享,所有的妈妈奶奶外婆,可不能再让孩子吃太饱了哈,这不是爱,是碍!
营养健康的酸奶,味道又好,当然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妈妈想给宝宝喝点,但是宝宝什么时候才可以喝酸奶呢?
多大可以喝酸奶这还是得分情况
我们不建议给太小的宝宝添加酸奶,主要是因为里面的一些添加剂过多不适合宝宝,但是如果是自己在家做的,没有放额外的糖、盐,还有一些其他的食品添加剂,一般正常8个月左右可以喝自制的酸奶。或者在美国有婴幼儿型的酸奶,是适合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喝的。
咱们中国的酸奶有很多的,都是添加剂比较多,然后也是加了白砂糖等等,这种酸奶一般就得2岁以上的宝宝才能喝。
如果宝宝之前有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可以适当延后开始喝酸奶的时间,由少到多地给宝宝尝试,并观察宝宝有无异常。
那我们现在知道了宝宝可以喝酸奶的年龄,当然也要选择适合宝宝喝的酸奶,什么样的酸奶更加适合宝宝呢?
我们现在市面上的酸奶品种特别多,家长肯定也是挑花眼了,从成分表中可以判断哪些酸奶适合宝宝吃。
1、适合宝宝的酸奶配料表
单纯的“生牛乳+菌种”。
2、不适合宝宝的酸奶配料表
蛋白质低:比如说如果它的配料表的第一成分是水,然后蛋白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2.3,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酸奶,不适合宝宝喝。
含糖量高:还有酸奶是蛋白质够了,但是含糖量去高的吓人,这都是不适合宝宝喝的。比如,配料表中第一位是生牛乳,第二位就是白砂糖,这样一般是含糖量很高的,也不要给宝宝喝。
添加剂过多:如果配料表负责,也就是什么都有的酸奶一般是添加剂过多,会增加宝宝肠胃负担。比如配料表中有生牛乳、白砂糖、乳清蛋白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明胶、果胶、单硬脂酸甘油脂、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赛蜜等等,添加剂这么多,就不适合给宝宝喝。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喝酸奶有误解,认为饭后酸奶能促进消化。其实,酸奶是一种比较好消化的奶制品,并不是能促进消化。如果在吃饭后已经处于饱腹状态,再喝酸奶可能会感觉更撑。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选择其他时间段来饮用酸奶,长期坚持喝酸奶能够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吃多了宝贝撑,吃少了宝妈心焦。
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再添加其它液体或固体食物,包括水。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给宝宝喂母乳时,可以喂配方奶。一般奶量达150 毫升/(公斤·天)时,可以满足宝宝能量需要。当然新生儿奶量是逐渐增加的。而且胃口有大有小个体有差异,只要宝宝精神好长磅正常,每天奶量也可波动。
所以是按需哺乳即不限喂奶次数和持续时间。1~2月龄的婴儿白天<2 h喂一次,如睡眠时间>4 h,建议将宝宝叫醒喂哺,避免奶量摄入不足。晚上喂奶间隔时间可拉长至约3 h,或4~5 h。24 h一般喂乳8~10次。宝宝饿了会把手放在嘴里吸吮、烦躁,大声哭吵。如果喝奶喝饱了就停止吸吮、张开嘴、头撇开了。
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奶粉喂养的孩子奶量为700~900 毫升/天,24 小时喂大约5~6次,如果疾病状态及疾病恢复期,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对于4~5月龄的宝宝消化道发育日渐成熟,白天喂的奶可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以可通过逐渐减少喂哺量,逐步推迟每次喂哺时间,最后停止夜间喂哺。
可以继续吃母乳,每次喝的奶量增加了,喂奶频次减少,但总奶量与6-8月时接近。喝奶粉的宝宝这一阶段婴儿的奶量每天为700—900毫升,每24小时4次。
可以母乳喂养至2岁。喂奶频率减少至每天2-3次,奶量不低于500 毫升/天,可以保证钙营养需求。12月龄开始学习用吸管杯饮水,15月龄起应弃用奶瓶,用杯子饮奶或水。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须待三分饥与寒”。
然而,很多新手爸妈却常会犯一个错误:每当宝宝一哭,就抱起来喂奶,生怕孩子饿着了。
可事实上,如此喂养,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新生儿不知饥饱,你一直给他喂,他可能就会一直吃,很容易暴饮暴食,甚至造成“积食”的症状。
那么,什么是“积食”?它是怎样产生的?父母又应该如何科学地喂养孩子呢?
顾名思义,“积食”,指的就是食物在胃里堆积,无法及时消化、排空。
在医学上,“积食”其实就是指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来说,可能是由于饮食过量、过快、暴饮暴食,或是吃了过多生冷、油腻的食物等引起。
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宝宝,他们对于饥和饱没有概念,也没有主动摄食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分情况一直喂的话,他就会一直吃,很容易造成积食;而对于更大一点的孩子,或者大人来说,也可能会因为暴饮暴食或饮食过于油腻而造成积食。特别是逢年过节,往往对饮食的节制比平时要少,很可能接连几天狼吞虎咽之后,造成积食。
但显然,积食对婴儿的影响要更大,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婴幼儿积食的情况。
有些宝宝积食后,可能会出现吐奶的情况。
不过造成吐奶的原因不只积食一个,所以要想判断是否积食,还需要多观察其他症状——
显然,因为肚子难受,孩子会本能地表现出食欲下降、坐卧难安。
另外,家长还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下面几种表现:
● 闻孩子的口气(或打嗝时涌出的味道),看是否有酸臭或腐臭等难闻的味道;
● 看孩子的大便,是否干燥、拉稀,以及颜色是否正常等;
● 看孩子舌苔,是否变得又厚又腻,还有点发黄;
● 看孩子体温,手脚心是否比平时更热,甚至出汗。
如果孩子符合以上一种或几种,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
或许有些家长会习惯性地想到:给孩子吃点消食片,有些甚至还当成零食给孩子吃。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毕竟“是药三分毒”,尽管健胃消食片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非处方中成药,但孩子的身体正处于成长期,能少吃药还是少吃。
如果孩子积食状况比较严重的话,那就啥也别说了,去医院看吧。
不过如果症状比较轻的话,也可以在家帮孩子“按摩”缓解——可以给孩子按摩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宝宝腹部,帮助肠胃蠕动;
也可以给孩子“捏脊”——使孩子处于俯卧位,家长两手半握拳,抵在孩子脊背上,大拇指和另外四指抓住孩子的背部肌肉并提起,然后大拇指不动,用手指往前拨,以此方式“前进”,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来回3~5遍。
但归根结底,如果父母的喂养方式能够更科学一些,或许就能从根源上让孩子免遭此罪了.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因为这时候他还不会表达,所以大人们科学合理的喂奶方式是很重要的。
首先,婴儿的胃肠道还没有发育成熟,频繁大量进食的话,会给胃肠道造成比较重的负担。因此,父母要掌控好给孩子喂奶的量,并适当间隔开每次喂奶的时间,给孩子更充分的时间去消化。
其次,喂奶之后不要让宝宝立刻平卧。婴儿的胃不像大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且容量较小,再加上胃与食管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关闭不紧。所以,即便孩子身体健康,吃完饭立刻平卧也可能会造成吐奶。
另外,喂奶之后记得帮宝宝“拍嗝”——因为有时宝宝吃奶吃得太急太快,就可能会和奶一起咽下很多空气,不排出的话也可能会有吐奶的风险。而所谓“拍嗝”,就是喂奶之后竖直抱起孩子,轻拍其后背,帮助其“打嗝”,把空气排出来。
总之,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做家长的最关心的事。但宝宝自己不会表达,这就需要家长们格外留心细节,不要因一时的疏忽,而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还很小,吃不了几口奶就饱了,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像奶粉喂养的宝宝,摄入量很清晰,妈妈们会担心有没有吃饱、有没有撑到,怕给宝宝的胃撑大,以后饭量太大吃多了不消化;又担心自己奶水不够宝宝喝。
所以摄入奶量这个问题,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更不好确定宝宝到底是吃饱了没有。
其实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主要按需喂养,宝宝醒了哭闹,手指触碰宝宝嘴唇时有寻乳反射,那就是饿了,喂奶后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自己奶水够不够可以从这几方面判断:
1、吃奶时间
一般宝宝的吃奶时间在15分钟左右,奶水充足的情况下时间会更短一些,判断奶水足不足还可以看宝宝吞咽的频率,吸两三口就咽一次说明奶水比较足,宝宝吸着不太费力。
2、宝宝表情和太阳穴位置
有一次去看小豆豆的时候,豆豆正在吃奶,那小脸吭哧吭哧的在用力吸奶,表情是那种很用力,有的宝宝甚至有点狰狞,吸的很急迫,这种表示奶量可能稍有不足,不太容易吸,宝宝吃奶时太阳穴也会一动一动的,我们成人吃东西也是一样, 不行摸着太阳穴吃东西试试。
宝宝吃饱后,会逐渐放松表情,也不怎么吞咽了,太阳穴位置也不动了,这个时候基本可以判断宝宝是吃饱了。
3、吃奶时间间隔
母乳喂养的宝宝喂奶的频次会高于奶粉喂养的宝宝,这是因为母乳的成分大部分都被宝宝消化吸收了,胃排空的很快,而奶粉喂养的宝宝,部分物质是消化吸收不了的,会慢慢排出来,这也是母乳宝宝会有攒肚问题的原因,有时候母乳宝宝两三天不排便,妈妈就以为宝宝是便秘了,其实不是,是大部分都吸收了,消化完有残渣才会有排便。
母乳宝宝一般一到两个小时就需要喂奶一次,随着月龄宝宝的吃奶量和吃奶时间也会延长,间隔时间会慢慢拉长。主要还是按需喂养,这里的按需不仅是宝宝的需求,当妈妈有涨奶的时候,也要让宝宝吸出来,不然容易得乳腺炎。
4、体重增长是否正常
宝宝有没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当然是看身高和体重增长指标啦。
宝宝出生后的体重会有个生理性的体重减轻,只要不是降太多,不用太担心,最多别超过出生体重的10%。正常哺喂后会很快长回来。一般在满月的时候体重会增长750g左右,第二个月增重600克左右,称重时注意安全。
5、大小便次数
正常情况下每天换尿不湿是8次以上。大约小便次数在8次以上是正常的,不过因为是尿不湿,不太能明确数清次数,需要更为注意大便的颜色性状,如果大便次数少,且颜色呈绿稀便有黏液,则说明宝宝胃里的奶液摄入不太够。
6、涨奶情况
上面说了,按需喂养不光是按照宝宝的需求,妈妈涨奶时有需要吸奶的需求也要让宝宝帮帮忙,把奶汁吸出来,以免发生大涨奶,堵奶、乳腺炎。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宝宝积食可是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差、吃奶不节制、添加辅食过多或过杂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积食。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胀、口腔有异味、舌苔厚、哭闹、睡眠不安、手心脚心发热等。快来看看我教你的简单几招,轻松看看宝宝是否积食了,积食了怎么办。
宝宝为什么积食
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积食时最好让小儿适量做运动,吃一些清淡的食品,所以还是要注意,为什么会积食?
1、宝宝积食与季节有相关,尤其是添加了辅食或者可以正常吃饭的宝宝,这时候宝宝的胃肠很较弱,然而秋冬妈妈们很愿意给宝宝进补,比如一些非常好的肉食、一些海鲜类的食物。但是但是这样很容易一下子吃多了,导致了宝宝积食。
2、宝宝本身身体娇弱,有些宝宝早产或者有些宝宝本身胃肠就比较娇弱,这时候如果妈妈们一下子进补过头也非常容易引起宝宝们胃肠不适而引起宝宝的积食。
3、积食大多数的症状是宝宝哭闹、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不愿意吃东西,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积食而引起的。
宝宝积食怎么办
1、控制食欲,积食大多数因为是吃多了,那么当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就不要让宝宝必须吃饭,可以让宝宝自己控制,就是做好了饭如果宝宝不想吃就先放一放,当宝宝想吃的时候再给。因为宝宝很有可能这时候胃肠消化功能不错,当食物消化完了之后自然会想吃。
2、按摩,可以在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给宝宝揉揉小肚子,观察,或者捏脊,这种方法很有效,宝宝非常喜欢,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从网络上学会,妈妈们可以尝试。
3、食疗方,食疗法很简单给宝宝做些容易被消化的食物比如山楂糕、橘子汁、橙子汁,就是用鲜果榨汁。非常有效,山楂对于宝宝消化肉食非常有帮助。还有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吃茯苓饼。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让新生儿第一口喝上母乳是每个妈妈的心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妈妈产后都因为缺少奶水而不得不给孩子喂奶粉。
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那么如何催奶,增加自己的奶水呢?
产前喝
猪肚汤
生产前一个月开始喝的猪肚汤:食材:猪肚一个,白胡椒粒 20-30颗。
猪肚一般人都使用盐擦洗猪肚,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如果在清洗过程中再用一些醋,那么效果会更好。
做法:洗干净后,把白胡椒粒塞进猪肚子里,把口用线扎起来,或者用牙签扎进去,不让白胡椒在炖的过程中跑出来,就可以了。
大概炖两到三个小时,猪肚就烂了,孕妇主是要喝汤,但猪肚捞起来,沥干,凉拌也很好吃哦。
产后一周左右再补一些催奶开奶的汤
1. 乌鱼通草汤
食材: 乌鱼1条,通草3克,葱、盐、黄酒等调味料
TIPS: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通条及其同属的数种植物的茎髓,一般为白色细条状物,味甘、淡、性寒,有清热利湿,通经下乳的功效,中医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等病症,在中药房即可购买。
制作方法: 将乌鱼去鳞及内脏后,洗净,将通草加葱、盐、黄酒、水适量共炖熟即可。
食用方法: 吃鱼喝汤,每日一次。 功效:清热利湿,疏通乳腺,促进乳汁分泌,而且乌鱼富含优质蛋白质,还有促进产妇伤口愈合的功效。
2. 鲫鱼奶汤
食材: 鲫鱼1条,牛奶50毫升,葱、盐、黄酒等调味料
制作方法: 将鲫鱼去磷及内脏后,洗净,下油锅略煎,再加葱、盐、黄酒、水适量共炖,汤至乳白色将好时,放入牛奶,煮开即可
食用方法: 吃鱼喝汤,每日一次。
补益气血,健脾开胃,促进乳汁分泌,鲫鱼还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促进产妇体内多余水份的排出
3. 虾米粥
食材:虾米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粳米如常法加水煮粥,粥煮至半熟时,加入洗净的虾米,米汤稠时即可食用。
功效:本粥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素,中医认为,本粥补肾壮阳,益精通乳,产后乳母乳汁分泌不足者宜经常食用。
4猪蹄通草汤
食材:猪蹄1只,通草10克,水1500毫升,葱、盐、黄酒等调味料。
制作方法:所有食材放在一起,先用大火煮、水开后用小火煮,煮1~2小时,直至猪蹄酥烂为止。
食用方法: 待汤稍凉后,喝汤吃肉,每天一次,连服3-5天即可见效。
功效:猪蹄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有较强的活血、补血作用,而通草有利水、通乳汁功能。
5. 酒酿鸡蛋(醪糟蛋)
食材:酒酿1块,鸡蛋1个
制作方法: 将酒酿加水煮开,再打入鸡蛋,煮成蛋花状即可,可趁热服用。
功效:益气生津,活血止血,促进泌乳。
上面介绍的这8中催奶食疗秘方是经过很多宝妈验证过的,都很有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来选择自己的催奶食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