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春季养肝?

春季养肝?
发表人:陈文明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

春应肝,加上生活压力过大,节奏过快,现在很多人容易肝气郁结,郁结久了之后容易化火,所以春季讲究养肝。

肝气郁结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干扰而得病。

很多人知道春季养肝,但是很多人怎么养都没能调理过来。其实很多时候,春季肝火旺,不止是肝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肾出问题了。为什么呢?

《内经》里讲「乙癸同源」,实际上就是说肝肾同源。

《素问》里说:「肾生骨髓,髓生肝」

肾属水,水生肝木,在五行里,肾是肝的母亲,肝肾精血同源,是互生互养的关系。

肝火旺的人为啥说你肾不好呢?其实主要是肾阴虚,肾水不足了。

肝主疏泄,主「怒」,大家都知道,脾气暴躁大多跟肝经火旺、肝气郁滞有关,其实寻根溯源来讲,我们身体本身是有一个调节机制的,肾水在下,心火、肝火在上,水火互相制约,互不侵犯,就能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和悦的状态。

从中医五行来看:水生木,肾水生肝木。去年一个漫长冬天养的那点肾水,就是腾给开春,让肝拿来生发挥霍的。

我们生气的时候,就是火收不住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肾水不足了,浇不灭那火了。

所以肝肾不足,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这类人群一般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嗓子干、舌红、脾气暴躁、胁肋痛、掉头发。

此时阳气升发,肝火旺盛的人群,这时候要养肝,但是肾水又不足,该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月20日,网传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附小某班级因发热学生较多,由线下转为居家线上教学4天,经媒体记者核实,该消息属实,学生发热原因为甲流。京东健康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白澎,为我们答疑解惑:

     

    甲流感染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两者均属感冒,只是感染的病原体不同

     

    最近高感染率的甲流与普通感冒均属于感冒,区别在于病原体的不同,治疗手段也存在着差异。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涉及鼻病毒、腺病毒、细菌等等。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也不全一样

     

    从临床症状上来看,有相似之处,比如:发烧、咳嗽、咽痛等。但两者也存在细微差别,甲流多会引起高热(一般可能烧到39℃-40℃),全身症状也很重,可能还会伴有头痛、全身明显肌肉酸疼,还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像肺炎,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普通感冒大部分会出现低热,伴随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甲流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更强些,人群扩散能力更大,这也解释了近期甲流大规模流行的现象。

     

    对症治疗,是甲流和普通流感的共性

     

    甲流和普通感冒,均是需要通过对症来完成治疗的。其中,甲流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品,如:磷酸奥司他韦(别名:达菲);而普通感冒,则不需要使用特殊抗病毒的药物。

     

    哪些人是甲流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缺乏的人群更易感

     

    甲流的易感人群和新冠易感人群非常相似。像老人(特别是平时合并慢性疾病者)、儿童等,免疫功能也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甲流病毒,另外孕产妇也易感。自身免疫缺乏,指的是罹患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也很难防止甲流的“侵犯”。

     

    近期如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该怎么办?甲流会流行多久?

     

    低热可以居家治疗,高热要高度重视

     

    如果只是单纯的低烧、低热、嗓子不舒服、流鼻涕,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就诊,在家自服感冒药即可缓解症状,如感冒冲剂、连花清瘟。但体温超过38.5℃以上,且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周身酸疼、头疼难忍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医院就诊,发热门诊是首选,可以先做些病原学检查,如是甲流感染,尽快使用上达菲等抗病毒药品是最好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比如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3-5天症状不好转甚至加重,建议不论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都要快速去医院就诊。

     

    甲流大约会流行1个月

     

    历史医学文献的研究上,的确没有明确指出甲流的流行有个时间范围。但据我的临床经验,并综合流行的地域、人群的特点及季节等因素来看,一般甲流易在冬春季节发生,大约的流行时间会在1个月左右。

  •  

    春季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家长都盼着孩子们能在这个「黄金长高季期」往上窜一窜,谁料流行疾病一波接一波,让每一个家长都绷紧了心里那根弦:

     

    家里孩子发烧了,到底是因为新冠、甲流还是普通感冒?

     

    如果是孩子感染甲流,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发烧是因为新冠、甲流还是普通感冒?

     

    新冠、甲流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症状进行一个初步判断。

     

     

    除了根据症状进行判断,家长也可以考虑通过病原体检测,如新冠核酸检测、甲流咽拭子检测等获得更精确结果,帮助孩子快速检测病症,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呵护孩子健康。

     

    孩子难受家长心疼,感染甲流怎么办?

     

    缓解症状,用药指南

     

    孩子感染甲流之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在1~2周后逐渐消退,症状较轻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缓解症状。

     

     

    除了对症用药以外,很多家长都想知道: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以给孩子吃吗?应该怎么吃?来看看京东健康专业药师的建议吧!

     

     

    感染甲流怎么吃?

     

    不管是提高孩子抗病能力、为身体提供能量,还是促进身体尽快恢复,都需要全面的营养。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饮食,只要清淡且营养均衡——保障足够的米面、肉蛋奶、蔬果都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食欲不振,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酸甜的水果,不仅开胃还能补充维生素。如果孩子喉咙痛吃不下,可以尝试蔬菜瘦肉粥、鸡蛋羹、水果奶昔等流食,同时补充营养和水分。

     

    这些患儿护理误区,家长请注意!

     

    退烧误区

     

    ● 别再捂汗啦!

     

    捂汗退烧可以说是名声最响也最臭的退烧方法!

     

    由于人退烧时会大量出汗,以前就有人把「出汗」和「退烧」划上等号,以为盖上厚厚的被子,捂出汗了,烧就退了。

     

     

    事实上,捂汗不仅不能退烧,厚厚的被子会让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上升至更高,严重时可能导致高热惊厥,甚至死亡!

     

    当体温处于上升期,身体感觉寒冷时可以盖厚一点,等身体进入高热期,不觉得冷了,就要让身体适当散热,别再捂了,空调暖气也别开太热。

     

    ● 别给孩子用酒精擦身体!

     

    发烧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就有很多人灵机一动:「酒精易挥发散热,是不是用酒精擦身体,就可以物理降温呢」?

     

     

    事实上,涂在身上的酒精,可能被皮肤吸收、随呼吸进入身体,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发烧时血管扩张,酒精涂抹皮肤降温太快,容易引起患者不适,大量酒精蒸汽也是火灾隐患。

     

    ● 别给孩子冰敷啦!

     

    物理降温中的冰敷也是常见的退烧方法。

     

    但冰袋长时间敷在皮肤上容易导致冻伤,融化的水打湿衣服头发,也会使患者感到更加不适,最好不要自行使用。

     

    用药误区

     

    ● 不是所有药都需喝水吞服

     

    胶囊应用足量温水送服,含片应含服、冲剂和泡腾片需要温水溶解……

     

     

    不同的药剂类型有不同的用法,因此服药前应该询问医生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否则吃了药可能不但没治好病,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 同类型药物不能叠加吃

     

    不建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同类药物。吃了西药,就不要用含有这一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

     

    给孩子服用复方感冒制剂之前,一定要去阅读感冒药里的成分,不能和孩子正在同时服用的其它药物成分相重复。

     

    ● 退烧药不要接连吃

     

    发烧用药后,不到4小时又发烧了,不要马上再次用药。布洛芬或对乙酷氨基酚4~6小时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4次。

     

     

    小儿退热,可以用物理降温或者推拿按摩小方法。正常的情况下,吃完退热药体温只能下降1~2°C。

     

    饮食误区

     

    ● 生病不要吃白粥

     

    白粥的营养非常单一,而且饭后血糖升高比较快,因此一般不建议主食选择白粥,更不建议给生病的孩子吃白粥——既占肚子,又没什么营养。

     

     

    喝粥的话,最好在粥里加1/3的蔬菜或者瘦肉一起煮,起锅之前放一点盐味道更佳。

     

    ● 不给孩子吃鸡蛋

     

    有的家长担心鸡蛋是「发物」,就不给生病时的孩子吃,其实只要不对鸡蛋过敏就可以吃。

     

    鸡蛋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可以为孩子提供优质蛋白、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不喜欢吃白水蛋,也可以蒸成鸡蛋羹、煮成蛋汤或者做成鸡蛋饼吃。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及时送医!

     

    甲流感染轻症一般在家休养即可,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送医治疗:

     

    1. 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超过38.5℃),有脱水症状。

    2. 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热后,如果出现拒奶或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症状。

    3. 甲流导致孩子原本基础病加重。

    4. 持续咳嗽超过3周不愈,或出现呼吸困难、胸口痛等症状。

    5. 病情反复不愈。

     

    甲流来势汹汹,家长和孩子都应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家里常通风,如果不小心感染,及时隔离,只要对症用药治疗,也能顺利康复。

     

  •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中耳炎的原因和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中耳炎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
    [1]张良.儿童感冒后易发急性中耳炎[J].医师在线.2020
    [2]王小衡.小儿感冒后,注意中耳炎[J].医师在线.2018
  • 上周带孩子去聚会的时候,朋友说:"孩子最近三天两头生病,吃了药也没有好转,让父母感觉头大。"说起来,孩子生病只是时间问题。

     

    孩子平时也不喜欢吃饭,睡眠质量也比较差,经常半夜醒来,平日里还特别喜欢粘人,带孩子去看医生。每次医生的说法都一样,就是孩子脾胃虚弱,运化不畅,这才会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

     

    这让我想起我们家孩子一般都是婆婆带的,平日里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孩子有的,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就是宝宝的体质很好,日常很少生病,更不要说脾虚的问题。就像朋友的孩子,旁人听着就觉得难搞,更不要说孩子的父母。

     

     

    现在又刚入春,春季的天气说变就变,就更不要说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另外春季孩子的食欲都比较好,饮食方面比较的复杂,如果父母稍微不注意,孩子的脾胃就出现问题,导致脾虚一直伴随着孩子,久而久之饮食、睡眠、消化吸收都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常说,父母带娃的方式很重要,做得好,孩子脾胃好,生病的概率也会减少。

     

    一、春季带娃,不吃4物,助孩子远离脾虚积食,少生病

     

    1、不吃酸甜物

     

    有许多酸甜食物,如糖果、果冻、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容易增加儿童肠胃的负担,停留在儿童体内,产生积食,帮助湿热,影响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进一步影响肺部,导致儿童咳嗽不止。

     

     

    2、不喝风味奶

     

    牛奶营养丰富,很多家长也喜欢给孩子喂牛奶补钙。但市面上的牛奶大多是风味乳制品,味道鲜美但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含有各种添加剂,容易增加孩子脾胃的负担。

     

    3、不吃寒凉物

     

    随着天气变暖,你会发现随着天气的变化,孩子们更喜欢吃凉性的食物,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和饮料。相比较而言,脾胃偏爱温性食物,而寒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系统紊乱。

     

     

    4、不吃腌制物

     

    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腌制品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味蕾。但在腌制过程中,添加了各种调味品,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而且孩子的脾胃比较的稚嫩,会给脾胃带来巨大的负担,造成积食脾虚。

     

    二、脾虚积食的孩子,会有这些症状,父母可看看

     

    1、食欲突然变得很差,以前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也不爱吃

     

    2、睡眠质量差,睡觉的时候喜欢翻来翻去,说梦话、盗虚汗

     

    3、舌苔发黄或者厚腻,出现地图舌,嘴巴里面还有股酸臭味

     

     

    4、下眼脸发红发紫,有明显的眼袋

     

    5、脸色暗黄,看起来病恹恹的样子,一点精神都没有

     

    6、出现便秘的问题,三四天都没有粑粑,便便干干硬硬的

     

    三、养护孩子的脾胃健康,日常多做2件事,强健脾胃,消积食

     

    1、饮食合理

     

    脾胃的好坏和饮食的关系是最大的。如果孩子饮食合理,符合孩子脾胃运化范围,那么孩子脾虚积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注意孩子饮食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2、多运动

     

     

    对于脾胃虚弱的儿童来讲,多运动能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让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脾胃功能,降低疾病发生,也能让身体吸收营养并且被消化。

  •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空气污染的加剧,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疾病。研究表明,我国中心城市居民的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为11%,北京市10.2%,估计实际确诊患病率约为5%。

     

    过敏性鼻炎作为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又可导致支气管哮喘、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氧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其中6000万患者中有40%最终可罹患过敏性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依据过敏原种类的不同,过敏性鼻炎可以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其中过敏原如室外的树木、花草的花粉,大多数只在特定季节(主要是春季和秋季)存在,由此产生的症状也以这两个季节最为明显。

     

    花粉是人类最重要的过敏原

     

    风媒植物将花粉释放到大气中,以风力为动力被动授粉,风媒授粉效率低,因此风媒植物产生大量的花粉以确保繁殖力,使得花粉季节大气中存在高浓度的花粉颗粒。花粉植物的分布与普通植物分布有关。例如:北方森林盛产松木、云杉、铁杉、桦树。花粉散播受植物数量及花粉的释放、散播调控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大气中花粉含量有所差异,对于这些花粉过敏的患者其症状可出现波动,即某些年较重,而一些年份有所减轻。

     

     

    因此明确了花粉症的病因病机,所以预防花粉症的重要方法就是避开过敏原。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

     

    避免接触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过敏性鼻炎基础治疗。那么患有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如何避开花粉呢?除了对个别植物(如杂草)采取环境治理以外,个人规避花粉的主要策略是采用机械性方法屏障阻断花粉。主要方法如包括:

     

    • 花粉传播期关闭窗户;

    • 戴眼镜或太阳镜防止花粉进眼睛;

    • 考虑在花粉传播期戴口罩遮住口鼻防吸入花粉;

    • 可以的话使用空气调节系统;

    • 可以的话安装汽车花粉过滤器;

    • 一些专用的花粉阻隔剂鼻内涂抹也会有效。

     

    药物治疗

     

    然而,即便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仍难以避免,此时,药物治疗必不可少。西药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交感神经胺血管收缩剂和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却有一定的不良副作用,又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在寻求安全和有效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过敏性疾病,赋予成人和儿童必要的健康疗法,其中中医是 “补充与替代疗法”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和“鼽嚏”范畴。鼽嚏出于《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阴阳气血虚失调导致肺失宣降,鼻窍不利所致。

     

    因此,治疗主要根据病人的阴、阳、气、血辩证给与相应的清宣肺气、温肺散寒、益气健脾、温补肾阳等治法调节气血阴阳,宣通鼻窍,以达到止涕除痒的作用,常见中药辛夷清肺饮、温肺止流丹、补中益气汤、金贵肾气丸等方剂随证加减。

     

    外治法

     

    外治法也是预防和治疗花粉症的重要方法。根据临床辩证采用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肺俞、肝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留针20分钟,一周二次,五次为一个疗程;过敏点、肺俞、脾俞、肾俞、肾上腺、内分泌、内鼻、皮下质等耳针或耳压法,一周一次,五次一个疗程;以主穴百会、上星、印堂、身柱,配穴膏肓、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的灸法治疗亦颇为有效,但是针对艾叶过敏的患者慎用。

     

     

    用白芥子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服肺俞、膏肓、百劳等穴进行穴位敷贴,每次贴30~60 min除去。3年为一个疗程。这里更加强调一点,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率达80%以上,每周一次,5-6次为一个疗程。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1.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受凉。鼻鼽患者,因体质虚弱,平时极易受凉感冒,感冒后又加重了鼻鼽,所以注意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2. 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物。鼻鼽患者,多由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平时禁食或少食寒冷、生冷的食物,宜食温补及酸性水果之品;

     

    3. 加强劳动保护和个人保护,避免或减少尘埃、花粉等刺激。如工作环境应保持空气流畅,尽量避免接触异气及引起机体过敏的物质、食品、药物等。个人方面,应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注意冷暖,衣着适宜,并应戒除烟、酒,减少不良刺激;

     

    4. 注意观察,寻找诱因,发现易发因素,应尽量去除或避免之。

     

    小知识:花粉症

     

    终日不停的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伴眼痒、呼吸困难,白天惶恐度日无法工作、夜晚无眠,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妨碍学习、工作和社交,可谓度日如年——每年特定的节气都会有特定的人群饱受困扰,这些烦恼都来源于季节性的一种多发疾病——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

  •  

    春季疾病频发,流行病毒肆虐。冬春交替时节,新冠疫情尚未退场,多地报道甲型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病例高发。

     

    银发族身体机能退化,多数有基础病,面对猖獗的疾病,如何提高抗病能力?

     

     

    老人居家建议

     

    勤洗手

     

    即使居家也要保持勤洗手的习惯,这是减少疾病传播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洗手这件简单的小事你真的做好了吗?

     

    洗手场景:

    准备食物和进食前、照顾卧床的虚弱老人前、接触幼儿前、取快递或外卖后、外出进入公共场所后、接触宠物或处理其粪便后、处理垃圾或如厕后、打喷嚏擦鼻涕后。

     

    ● 如何洗手?

     

     

    先用流水打湿双手,充分涂抹肥皂;再用力搓洗包括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缝隙等处至少2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干净毛巾擦干或风干。

     

    洗手小知识

     

    1. 冷水、温水和热水洗手后,手上残留的细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

    2. 与普通肥皂相比,抗菌洗手液的主要杀菌成分三氯生,并不会让手上残留的细菌更少,反而可能提高细菌抗药性;

    3. 洗手后未擦干的湿手更易沾染细菌,洗手后尽量让手变干燥,减少手上细菌残留;

    4.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是可选择的替代方法。

     

    常通风

     

    在阳光明媚,温度上升,外部空气质量良好的白天,建议老人们多开窗透气,加强室内外空气流动。

     

     

    打开窗户通风的标准时长和频率为5~10分钟/小时,最好打开两个相互对角的窗户,更利于形成有效对流通风的空气通道。

     

    空气倾向于从小间隙进入房间,从大间隙离开房间。因此,开窗的面积并不一定越大越好,正确的做法是给予空气流入较小的入口和较大的出口。

     

    如果房间只有一扇窗户,可以打开房门的同时在窗口放置风扇,风扇面对打开的窗户运转,则形成新鲜空气从房门进入房间,并从窗口排出房间的流动通道。

     

     

    厨房的抽风扇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抽出厨房的空气,打开离厨房最远的窗户,可以使整个房间有效通风。

     

    家中常备药品

     

    居家的老年人,平时慢病所需要的药物尽量备足备齐。

     

    ● 患心血管疾病

     

     

    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都是常用药;血压计学会在家规律使用,高血压的老人坚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测量血压并记录。

     

    ● 患糖尿病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老人,口服的降糖药和家用的长效、短效胰岛素都需要备齐,遵医嘱并结合自身进食习惯进行服药或者注射。

     

    血糖仪学会在家规律使用,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或者近期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的老人,坚持测量空腹,饭后或睡前的血糖。

     

     

    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警惕低血糖事件,常备糖果或者糖水以能够及时恢复血糖。

     

    ● 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存在老慢支、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止咳化痰的药物是常备药,居家避免受凉感冒,是避免疾病发生恶化的重要环节。

     

    家中可常备指脉氧夹以能迅速判断病情进展,家用制氧仪适合于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差的老人出院后继续在家氧疗。

     

    保持愉悦放轻松

     

    情绪和身体健康状态具有密切联系,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着生理状态。

     

     

    研究显示:

    1. 保持心情愉悦与长寿事件的发生有关;

    2. 情绪不良的老人,更倾向于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

    3. 存在正面情绪的人群具有更强的免疫能力;

    4. 暴躁易怒、焦虑烦躁的性格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压、胃溃疡和一些包括湿疹、脱发等在内的皮肤病,多种肿瘤的发生被证实与早期长期不良情绪相关。

     

    老人外出建议

     

    戴口罩

     

    即使在新冠疫情缓解,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的时候,老年人外出依旧需要保持戴口罩的习惯。佩戴口罩是预防由飞沫传播的各种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1. 需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外科口罩;

    2.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老人不建议戴口罩;

    3. 佩戴口罩前需洗手,摘除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丢弃在有盖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4. 口罩应紧贴面部,金属条沿鼻梁压紧,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5. 及时更换口罩,不可重复使用,如使用中有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宜保暖

     

    春暖乍寒时,老人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根据活动地点,阳光照射程度和自身活动量等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但也不必像寒冬一样穿得过多,以免出汗后受凉。

     

     

    • 手足保暖:手足是肢体末端,容易丢失热量,保证鞋袜干爽温暖,必要时继续佩戴手套,以保证手足暖和;
    • 背部保暖:相对于人躯干正面,背部更易受凉,是保暖的重点部位。外出登山,远足时又易出汗,可备干毛巾,保证背部干爽不受凉;
    • 头部保暖:尤其是在风大的地区,虽然气温可能并不低,但风大容易吹得头部受凉,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史的老人,建议外出时戴帽,挡风又保暖。

     

    防跌倒

     

    由于视力下降,身体活动度、敏捷度下降,老人跌倒的发生率很高。外加骨质疏松的问题,跌倒后易骨折,并进一步导致长期卧床、继发褥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防止老人跌倒是保证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阴雨天光线差,地面湿滑,避免老人在阴雨天出门。

     

     

    尤其春天到来,花朵盛开,有的老人为了赏花拍照留念,会前往地面凹凸不平、土壤松软的区域活动,这些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区域。

     

    建议外出时,选择鞋底摩擦力强的鞋子,必要时由家属陪同活动。

     

    不聚集

     

    人多的场所往往拥挤不堪,老人行动不便,并且聚集的场所空气质量差,容易感染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不建议老人前往人群密集的区域活动,如:密闭的麻将馆、茶馆;高峰期搭乘公交、地铁;有特殊活动或者节日时,前往商圈步行街等。

     

    家有老人,子女呵护

     

    有医有靠

     

    对于子女来说,家有老人需要明确老人家中所处的社区医院的位置、基本职能,以及对口的大型医院及转诊机制。

     

    社区医院对于老人的慢病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高血压疾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社区医院能够:

     

    • 定期检查:对老人慢病及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连续监测,评估和干预,尤其是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的指导和纠正;
    • 风险评估:早期筛查疾病,风险预测,对于新发病或者较严重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转诊必要性;
    • 康复治疗:进行疾病常态化治疗、康复指导及护理工作等。

     

    营养跟上

     

    老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和老人消化和代谢能力变差,营养摄取不足,牙齿退化导致进食食物单一,味觉减退食欲变差等都有关系。

     

     

    老人营养不良是肌少、衰弱、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老人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易感,或者在其它疾病的病程中打击更大,痊愈缓慢。

     

    根据营养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群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主要为钙、镁、锌、维生素E、维生素D,建议在膳食或者营养补充剂中重点补充。

     

    保证优质蛋白摄取,高血压老人减少钠盐摄入,包括减少腌制品和复杂调味料使用;糖尿病老人严格遵循医嘱,减少碳水摄入比例。

  • 气温回升,各种细菌和疾病也开始肆意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养生保健的好时节。不仅如此,在中医看来,春节也是进补的好时节,尤其是补元气的好时节,人体的元气若是衰弱,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导致百病丛生。

     

    因此,在春季,补元气是进补的首要任务。若要补气,中医提示:不妨多喝黄芪泡的水,黄芪作为春补第一药,常喝黄芪泡水,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通畅气血,而且这4大功效少不了,主要还便宜,滋补元气功效好。

     

     
    众所周知,黄芪作为一种中草药,被称为是补气的第一药。一般来说,若是我们体内气血亏虚,常常会有精神乏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脉虚等典型的表现。而我们若是想要改变这种气血不足的症状,平日里常喝一些黄芪泡的水或是黄芪汤,或许能够对于改善症状有所帮助。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除了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外,还有补气益卫的功效。在中医看来,卫气就是保护我们体表的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体自发的免疫力。经常喝黄芪汤或是黄芪泡的水,不仅能够补充内在的元气,而且也能够提升外在的卫气,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邪气入侵体内具有很好的作用。不仅如此,常喝黄芪汤,对于预防感冒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虽然黄芪常见的功效是补中益气,但除此之外,黄芪还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的作用。著名医圣张仲景曾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调理风湿水肿的症状。不仅如此,他还提到用黄芪来调理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若是想要利尿消肿的话,不妨可以尝试着喝一些黄芪汤或是黄芪泡的水。

     


    心脏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最重要的存在,心脏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是极有可能会危及我们生命健康的。因此,对于心脏不太好的人来说,我们若是想要保护心脏的健康,平日里不妨多喝一些黄芪水,或许对于呵护心脏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黄芪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状况,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使心肌更加强壮健康,以此来保证心脏的健康。所以平日里多喝一些黄芪汤或是黄芪泡水,对于心脏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黄芪作为一种中草药对人体来说大有益处,尤其在春季,若我们能够适当地补充一些黄芪,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通畅气血,以上4大功效也是少不了的。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如果想要孩子长高,骨骼的发育一定是基础,骨骼的发育非常的复杂,骨骼形成于胚胎期,在0-1岁发育的非常旺盛,直到青春期以后才会逐渐停止。

     

    说到骨骼发育,不可避免的就是“钙”的吸收和补充,也就是大家经常在说的要给孩子补钙!

     

     

    什么叫合理补钙?

     

    春天补钙最容易忽视的两个字“合理“,其实合理是非常难做到,我们需要从两点入手:

     

    补的要"活"

     

    就是要灵活,灵活要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 还有根据不同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0-1岁孩子骨骼成长较快,在此期间0-6个月的时候最为旺盛。但就是在这一阶段,孩子“钙”的来源也相对单一。

     

    首先要明确宝宝钙补充的食物来源。母乳,配方奶和初级阶段的辅食。其次要知道哪种辅食中钙的含量高,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饮食搭配方式。

     

    对于一岁以上的孩子,存在饮食成分的转变,可能之前的辅食现在变为一日三餐的主食.液体的奶制品作为宝宝的辅食,这时候一定要明确辅食中的钙含量存在哪些不同。

     

    补的要"准"

     

    孩子钙的补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差异化的身体状况来合理补充。

     

    所谓准,是要明确自己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钙有不同的需求量。

     

    0-6个月的孩子每天的钙元素的需求量是300毫克6-12个月400毫克1-3岁600毫克4-10岁也就是青春期之前都是800毫克

     

     

    "钙"的其他来源

     

    哪些食物可以保证每天钙补充?

     

    豆制品,含有大量蛋白质的事物是补充蛋白质的选择。坚果,芝麻,还有一些常见的蔬菜,西兰花,芹菜等都是很好的钙来源。

     

    我们都知道钙是从奶制品中获取,那么要想达到孩子钙需求量需要喝多少牛奶呢?

     

    以母乳为例:母乳中每100毫升中含有元素钙25-30毫克,所以一个0-6个月的孩子每天钙元素的需求量是1000毫升的母乳。

     

    对于婴儿配方奶的话,不同品牌对于钙的含量是不相同的,一般是每一百毫升从20-100毫克,钙元素含量不等,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宝宝配置足量奶粉。

     

    那么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三到四岁左右,可以喝鲜奶了,对于鲜奶的钙含量每一百毫升在100-120毫克。

     

    关于维生素D

     

    除了补钙,同时也要保证维生素D的补充,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通常一岁以内每天是400-500单位,一岁以上500-800单位,建议三岁以下的孩子要按照以上基本量来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当然了还要多晒太阳。

  • 众所周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儿树木,动物生物等等都开始该长的长,该复苏的复苏,人类的未来花朵,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也开始长个儿了,过完春季以后,大家也能感受到孩子长了不少。

     

    其实,在春季我们最适合的是来一点菊花粥。菊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淡淡菊花香,入口留点甘。菊花其实具有很不错的功效,润肺、平肝、清热、去燥火等等很不错的功效。还能治头痛、眩晕、眼目昏花。当然,菊花粥不能仅仅是菊花,还需要有米才能成为粥,所以我们应当加上一些粳米,粳米性甘平。

     

     

    煮用的方法是:准备菊花十克,粳米一百克,冰糖或者白糖少许,假如不喜欢甜的朋友们,可以不下糖也是可以的。先煮菊花,去渣以后我们再加入粳米,煮熟了以后加入冰糖或者白糖小许,或者不加糖也是可以的,然后就完成了。

     

    春季养生之道,知道什么是道吗?道就是道路的意思,春季养生之道的意思就是我们想要身体好,想要把自己养好,就要如此这般做,知道了以后就开始上道进行尝试,希望大家都能身体棒棒的,度过一个很不错的牛年,牛气冲天,牛年大吉!

     

    首先,在春季我们要注重饮食调养,其实不止在春季,在其他季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饮食的调养,只不过不同的季节调养所用的饮食不一样。现在是春季,我们说的当然是应景的春季调养。春季是我们人体当中,新陈代谢开始旺盛的时候,在日常的饮食中,我们比较优质的选择是稍微偏辛、甘、微温之品。

     

    我们现在春季这个季节,饮食养生方面,应该避免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为宜,不过过年期间也难免要接触到油腻的食物,所以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尽可能的少量进食,最大限度地保重好自己。

     

    在春季,我们推荐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或者在不可自控饮食的前提下,直接进食一些维生素B的冲剂和补充剂也是可以的,以及新鲜的蔬菜。因为,现代医学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若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天发困,这个也是春季犯困的原因之一。

     

     

    春季会明显觉得比冬季要暖和一些,没有了刺骨的寒冷,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保暖,穿衣要防寒保暖。春季的气温变化多端,特别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群的代谢功能和调温功能相对而言会比较差,特别需要注意保暖,保重好自己的身子。因为,如果这类人群一旦因为遇到了“倒春寒”而受凉的情况下,相对其他人群而言,很易感染疾病。尤其北方的春季比较多风,是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的多发时期,所以我们应该严防感冒,防止自身的肺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造成身体不适。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在饮食方面预防上火。春季的天气开始逐渐转暖,但是早晚温差仍然会比较大,早晚会感觉得比较冷,而且在冬天如果吃了羊肉、还有滋补品等等热性食物的情况下,在现在春季天气开始转暖,在暖气的环境下,很容易会在体内积下内热,随着春季大地复苏,而这些内热也会在我们人体中复苏过来。我们很容易会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等的让自己不舒适的情况,也俗称为:上火。

     

    所以,在春季这个节气里面,我们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以及新鲜的水果,并且进食清淡的饮食,补充足够的人体水分。在这个季节里,菠菜,韭菜等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尽可能地在过节以后就开始少食油腻的食物,建议多以粥为最佳。我们可以做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等不同的粥。

     

    差点忘了提醒大伙儿,在这个季节里面睡眠要充足,并且春节过后,我们要面临工作的恢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尽快恢复以及自身的调节。当然,每个季节都需要睡眠充足,春季更加需要,特别是春节过后。春节假期比较长,从节日过度到工作需要有点时间适应,在这段日子里,我们更需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在春季,相信很多人经常都有困倦的感觉,感觉到早晨不想起来,白天起来后又会感觉到昏昏欲睡。其实,这是因为春季的气温回升,人体活动的量增加了以后,体表血流量增大,导致我们的脑袋内部的供氧量不足,产生了常见的“春困”现象。

     

    对于春困,我们需要做好身体的协调,建议最好我们午睡一个小时左右,调节春季春困。下午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

  •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春天,对易敏人群来说,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苦日。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发布的报告,全球范围内,约有2.5亿人有食物过敏症,3亿人患有哮喘,4亿人有鼻炎,总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药物过敏反应。过敏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病。

     

     

    常过敏的人,只有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认源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带你揪出身边的过敏原,并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 尹佳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 王良录

     

    过敏原——致敏的关键

     

    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表现为机体吸入、摄入、接触或注射某一过敏物质时,出现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各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过敏原是使人过敏的抗原,空气、食物、饮料、日用品中都有它们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

     

    有一些过敏,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放过。比如,有的人一运动或身体发热,就会全身瘙痒,这种情况往往是胆碱能性荨麻疹的表现。

     

     

    还有的人遇到寒冷刺激会过敏,一被冷风吹过,数分钟内全身就会起风团,这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导致的。

     

     

    紫外线刺激,或皮肤接触某种化合物后再经日光照射,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日光性荨麻疹或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中国人最怕3种过敏原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对15年间接诊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在《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

     

    研究发现,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中,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下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1  食入性过敏原

     

    以下是引发过敏性休克的饮食因素:

     

    第一位:小麦,占食物总诱因的37%。

    第二位:水果/蔬菜,占比20%,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

    第三位:豆类/花生,占比7%。

    第四位:坚果/种子,占比5%,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建议:

    生活中要经常进行自我监测,如果发现吃了某种食物后,在固定时间内会出现不适,很可能是过敏的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2  药物过敏原

     

    在住院患者中,引起过敏性休克首要原因是药物。研究发现,国人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占7%。

     

    第一位:中药,占药物诱因的37%,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

    第二位:抗生素,占比24%,青霉素最为常见。

    第三位:解热镇痛类药物,占比16%。

     

    建议:

    发生药物过敏,最重要的是立即停用可能过敏的药物,然后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自已随便买药吃,以免耽误治疗。

     

    3  虫类等过敏原

     

    • 蟑螂:居所中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常寄居于厨房和空调内等地。
    • 宠物:猫的分泌物、毛发、唾液,狗的唾液,以及鸽子的羽毛、排泄物等,常会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不适。
    • 尘螨:诱发过敏的主要因素之一,常存在于床、沙发、被褥等地方。

     

    建议:

    为防止尘螨的滋生,要定期清洗枕套、被子等卧具,并用干净的口袋将它们洗后密封。

     

    经常清理厨房,必要时可使用药物灭杀蟑螂。

     

    过敏患者最好不要让宠物进入起居室,过敏严重阶段可以戴上口罩、手套,减少接触过敏原的几率。

     

     

    值得注意的是,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 0~3岁的婴幼儿62%的过敏性休克首因是牛奶。
    • 4~9岁的儿童59%首因是水果蔬菜。
    • 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

     

    如发现皮疹、瘙痒、腹泻等疑似过敏症状时,应注意可能的过敏原,必要时就诊。

     

    过敏原检查,能测出啥?

     

    过敏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测一下过敏原,之后避开,但并不是所有的过敏反应,都需要做过敏原筛查。

     

     

    临床检测过敏原主要有两种方法: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IgE检测。

     

    • 过敏原皮肤试验:包括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前者是将可能的过敏原制成制剂,注入患者皮肤内;后者是将过敏原制剂滴在患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用特制的点刺针做点状刺伤。通过皮试部位是否有红晕、风团等过敏反应确认过敏原。
    • IgE检测:需抽血,通过血液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确认。

     

    临床中,常有人咨询荨麻疹是否也需要查过敏原?其实,仅有10%的荨麻疹患者可以找到明确诱因。

     

    建议情况不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先对症治疗,如果症状加重或长期反复发作,再进行过敏原测试和全身系统检查也不迟。

     

    要想明确过敏原,还可以用本子将每天吃的、接触的东西记下来,如果过敏症状和接触物关系确切,则可以及时发现。

     

    易敏人群如何“自救”?

     

    要想远离过敏,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查清过敏原

    如果长期接触某样物品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最好去医院做过敏原测试,避免接触过敏原。

     

    2、择时外出,躲开花粉

    花粉的漂浮往往在午后14点达到高峰,过敏人群外出,最好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17点花粉浓度较高时段。

     

    室外活动时,戴好口罩、防护镜。外露的皮肤擦上霜剂,回家后立刻洗澡、清洗鼻腔,换上干净衣服,以免将花粉带入卧室。

     

    在室内时,最好关紧门窗,使用空气过滤设备。

     

     

    3、别让运动成过敏“帮凶”

    有些人虽然对食物过敏,但一般症状很轻,甚至没症状,一旦在运动后,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建议有食物过敏者避开已知过敏原,一旦运动后感觉不适及时停止,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重回“粗放式”生活

    家里的摆件越多,潜在的过敏原也越多。过敏体质的人不铺地毯,不摆各种毛绒玩具、书籍等容易沾灰的东西。每隔两周,清洗床具。

     

    5、不用刺激性大的护肤品

    过敏体质人群的肌肤异常敏感,选择护肤品要慎重,尽量避免使用气味刺激的,并减少染发剂的使用。

     

    6、选用药物缓解症状

    过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药物缓解症状。

     

    服药后效果不佳时,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更换种类、联合或交替用药。

     

    7、严重时可接受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又称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周期较长,一般3~5年,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疗效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