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孩患上1种胃炎未重视,医生:癌前病变

女孩患上1种胃炎未重视,医生:癌前病变
发表人:梧桐健康

曾遇到一位患者,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由家人搀扶着来到急诊室,只见女孩体型瘦弱、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家人告诉接诊医生女孩今天已经晕过去两次,医生在确定她生命体征正常后,立即嘱咐护士测血糖并抽血化验明确病因。

 

这时女孩家人说:“大夫,孩子估计就是低血糖,您看她那么瘦,能不能别抽血,补充点能量就行” 。

 

检查结果血糖值正常,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说:“您看血糖正常,这就排除了低血糖导致的头晕;我现在考虑她有贫血,并可能已经有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抽血血量非常小,不足以加重病情,而且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必须的”。

 

 

在医生的劝导下,女孩抽了血,结果显示:中度贫血;电解质紊乱。

 

经过进一步询问,女孩告诉医生,自己还患有萎缩性胃炎,已经两年了,医生分析:“很有可能是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贫血,并进一步导致电解质紊乱”。

 

原来女孩长期减肥,饮食极不规律,现在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40公斤。医生告诉女孩,此病很少见于年轻人。可能由于她平时饮食极度不规律,营养不均衡,造成了萎缩性胃炎并引发贫血。现在必须停止减肥,均衡饮食,入院完成进一步检查并及时接受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萎缩性胃炎是胃炎的一个分型,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上认为,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归属于癌前病变。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癌前病变不是癌症,也并不是一定会发展为癌症,但相对其他型胃炎,癌变几率较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表现为慢性、间歇性的上腹部的隐痛、胀满不适、食欲欠佳、贫血、消瘦等。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胆汁及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另外还有体质因素、遗传因素等。

 

经临床观察发现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有密切关系。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

 

萎缩性胃炎患者平时应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瓜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戒酒、调节情绪、适度锻炼。希望大家都能树立正确的理念,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慢性肾脏疾病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预后差、花费高,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月11日是“世界肾脏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在一楼门诊大厅举行了大型义诊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科普肾脏疾病相关知识。

    肾脏病日义诊活动现场

    误以为只是贫血,却被诊断为尿毒症

    目前,我国肾脏病患者已接近1.32亿,患病率达10.8%,即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个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而知晓率仅有12.5%。许多患者前期一般不会想到自己有肾脏疾病,等到确诊时已经是尿毒症了。

    15岁中学生小柯(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曾连续一年多感到身体乏力,检查血常规显示贫血,但进行相关治疗后未见好转。后来她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经过肾功能检查和肾脏B超检查,才发现双肾已经萎缩,肾脏功能仅剩正常的8%,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肾性贫血”,需通过每周2-3次血液透析来维持肾脏功能,并等待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手术。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吴锡信进一步解释说,肾脏是人体“沉默的器官”,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等到人体出现明显症状时,就很可能是剩余的肾功能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可能已经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即尿毒症期,最终患者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慢性肾脏病可防、可控,这类人群需注意

    如何判断自己的肾脏是否健康?吴锡信告诉记者:“如果存在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久而不散、尿色异常、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腰痛、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肾内科就诊。”

    对于容易患上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尿常规及肾功能的监测,控制血压、血糖及尿酸,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发现血尿、蛋白尿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到肾内科接受肾穿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随诊、复查,调整心态,真正做到“与肾脏疾病共存”。

    生活中做好这几点,肾脏病远离你

    那么,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好肾脏呢?吴锡信提出以下建议:

    1、多喝水、勿憋尿;

    2、勿熬夜、多休息;

    3、勤体检、慎用药;

    4、低盐、低脂、减重;

    5、控制血压、血糖、尿酸。

    (通讯员:黄怡辛、王舒慧 图:省二医)

  •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生活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今的人们,在饮食方面都很不注意,这就会导致一些肠胃疾病开始出现,其中,比较多见的就是结肠炎,这种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那么生活中有哪些预防结肠炎的好方法?


    1.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2.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所以炸。煎及肥肉类食物应少吃,并控制食用油的用量。


    3.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因为慢性结肠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饮食,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结肠炎急性发作时,应食粥类。精米面类。鱼虾。蛋及豆制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肠道得以休息。


    4.结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6.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7.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另外,还需要给大家提一个醒,虽然结肠炎这种病好治疗,但是要想彻底治好它也绝非易事,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半途而废,那么非但不会将疾病完全治愈,甚至还会造成比先前更厉害的症状。

  • 某晚上,一对夫妻搀扶着一名年轻的女孩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急诊,听见患者家属焦急的呼喊声后,值班医生立马冲出诊室,只见这名年轻患者的一侧嘴唇红肿的十分厉害,仔细检查后发现同侧眼睛也有轻微肿胀,由于嘴唇肿胀,她张口说话十分困难、呼吸也不是很顺畅。

     

     

    详细询问其父母后得知,女孩3天前因为右侧上唇处长了一颗青春痘,便自己用手将痘痘挤破;第2天,女孩觉得痘痘没挤干净,就再次用没有消毒的粉刺针将其挑破,并用力挤压局部;今天早上醒来后,女孩发现嘴唇肿胀疼痛的厉害,家人刚开始都以为是上火了,就去药店买来清火药让她吃下,到了晚上,不仅嘴唇肿胀没有缓解,眼睛也开始肿胀,而且出现了高烧、张口困难、全身无力、呼吸不畅等症状,父母见状后立即开车将其送入医院。

     

    行血常规检查后,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结合其发病过程,明确诊断该患者存在严重感染,随后将其转入感染科的重症病房进行治疗,1周后,该患者才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20天后治愈出院。

     

    那么,一颗青春痘是哪来的威力,竟能将这个女孩送进重症科?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青春痘都能随意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就是一大“禁区”,它是以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包括上下唇、鼻子、鼻翼两侧等部位。该部位的皮肤最为敏感,且血管丰富,血管内没有阻止血液双向回流的“阀门”,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在肌肉收缩状态下,还会逆行流向颅内。

     

    当面部发生炎症时,可以扩展到此区域,并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同时使携带毒素的血液逆流至眼上静脉,导致眼睑水肿;如果炎症继续向周围组织扩散,一旦经眶上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最终传播到颅内,便可引发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性疾病,重则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发现面部危险三角区长了痘痘、疖子等,千万不能用手去挤压,否则容易使细菌随着血液流散,轻则导致感染,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注意饮食清淡,让它自然消退即可。

  • 齐女士因为工作繁忙,常常饮食不规律。1年前出现了胃疼的毛病,当时也没在意,可眼看着体重一直往下掉,身体越来越弱,家人十分着急,催促着她去医院看看。医生初步考虑齐女士是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建议她查胃镜,胃镜显示:食管溃疡,性质待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回报:粘膜中度慢性炎症、糜烂。

     

     

    考虑到齐女士近期消瘦厉害,医生建议她住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系统检查后才发现齐女士不仅胃、食管有问题,其它脏腑也未幸免。结肠镜显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隆起,整个肠道散在小溃疡,提示其可能为克罗恩病。

     

    什么是克罗恩病?

     

    所谓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

     

    此时医生考虑到齐女士平时大便比较稀,低蛋白血症明显,有时咳嗽,且近日体温偏高,一直在37度左右,体重下降,而且2月前曾有过盗汗的现象,这些症状凑到一起都不除外结核的可能。为了慎重考虑,建议齐女士去胸科医院查结核菌素实验,结果提示阳性。请呼吸科会诊,呼吸科专家也不能排除结核,建议进一步查支气管镜,支气管镜回报提示:肺部感染,结核待除外。肺泡灌洗液活检未找到结核杆菌。

     

     

    齐女士带胸部CT再次去胸科医院会诊,胸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随后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症状迅速好转,胃脘疼痛及小腹疼痛消失,进食明显增多,大便成形,体温正常。

     

    兜兜转转齐女士这个病可算整明白了,医生看病就像警察办案,必须慎之又慎,全面考虑、多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学习才不会延误病情。这个小病例也提醒广大读者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要自己想当然,胃痛不一定是胃炎,还有可能是结核或者更为凶险的疾病。

  • 小刚(化名)的妈妈今年46岁,前几日肚子疼的厉害,来医院检查却被查出胃癌。经过对小刚妈妈的详细问诊,了解到,小刚爸爸平常在外地打工,小刚大学毕业后也留在了外地工作,平常都是小刚妈妈一个人在家居住,所以就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而且午餐和晚餐也通常没有规律。

     

    前两年,小刚妈妈也有过胃疼,去医院做检查时被诊断为了胃炎,吃完医生开的药就好了。后来也陆陆续续有过几次胃疼,每次小刚妈妈都是直接去药房买点治胃炎的药吃。可这次吃了药也还是不管用,而且疼的越来越厉害,这才来了医院。

     

     

    胃癌这病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且发病率非常高得一种恶性质肿瘤,它的发病率在我国的各种恶性肿瘤排名中可算得上第一,而且它的发病有很显著地域差别,我国西北以及东部沿海区发病率就比较高,而南方则相对于较低。

     

    胃癌的症状有哪些?

     

    胃癌的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高发人群。对于此病的早期病人,大部分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可发生恶心、呕吐,亦或类似于溃疡病的上消化道得表现,因此对此病很难做到早期发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疼痛与体重下降是胃癌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表现。

     

    除此以外,病人还常常出现的比较明显症状有: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食欲差以及全身疲劳乏力等表现,而且疼痛感会随着疾病发展越来越显著。当然,肿瘤生长位置不同的话,病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发生在了贲门胃底处的病人可能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等,发生在了幽门附近病人则可能会发生幽门梗阻等表现。发展到晚期的病人还常产生消瘦、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特征性表现。

     

     

    引发胃癌的原因

     

    第一,饮食、生活及地域环境等因素原因。如长期不吃早餐、不规律用餐(如前面提到的小刚妈妈),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等。

     

    第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第三,胃息肉、慢性萎缩胃炎等一些胃部原发疾病也可能转化为胃癌。

     

    第四,遗传因素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等。

     

    胃癌患者的饮食注意

     

    平时多吃清淡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患者要注意营养合理,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 小莉是个20多岁的年轻白领,近日来医院跟医生说自己上厕所大便较干,用尽力气去排便,但是到最后清理时却发现纸上有血,并且是鲜红色的血,且伴有肛门疼痛。她心里便十分恐慌,害怕身体出现了病变。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肛裂。

     

     

    为什么这么年轻的女孩会肛裂呢?原来小莉很久以前就出现便秘了,自己买了开塞露使用,并未太在意。之所以便秘,其实与小莉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小莉作为年轻白领,长期坐在办公室,缺少运动,喜欢吃辣椒、麻辣火锅,喝水较少,在加上平常工作压力大,心情经常不好,所以才出现便秘,最后发展为肛裂。

     

    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便秘的情况,说起便秘,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只是小病,一定要引起重视。便秘,指的是大便秘结,排便时间延长;或时间不长,但粪便比较干,排出困难;或粪便干,想要大便而很难排出。这些情况可能与我们的饮食,日常生活情绪及排便习惯等有关。无论从小孩还是到老人,我们都经常见到,甚至都不以为常,但是有时候会让人很痛苦。

     

     

    对于便秘的患者来说,不能大便不通,就使用开塞露,此药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便会形成习惯性的便秘,并最终有可能就是使便秘发展为肛裂、痔疮等其他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若是经常上火心烦,口干口臭,可以食用一些麻仁润肠丸。此药对老年人也适用,但要注意药物的用量,谨遵医嘱。而对于那种一吃凉食便拉肚子的人,可以吃一些麻仁滋脾丸。

     

    另外,对于便秘患者,除服药外还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膳食纤维多的蔬菜,尤其是那种绿叶子的蔬菜,如油菜,茼蒿,芹菜等。当然,在上厕所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上厕所要集中注意力,不玩手机,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心里暗示,不要过多的思考学习及工作上的事情。除此之外,最好能够定时排便,一般在饭后两小时为佳。

     

    此外,建议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可以给肠胃以条件反射,以使肠胃有更长的时间运动,加速排便。

     

  • 有很多人都会有封建迷信的思想,认为人之所以得癌症主要是由于上半辈子作孽,这辈子患癌就是遭到报应。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对于癌症这个事,全都是靠个人的运气。

     

    但是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出现的疾病。近些年来,我国高发的大肠癌,它的主要原因就是遗传因素、年龄增长、不好的饮食习惯等。家族中有肠癌的历史,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群、常年爱吃肉的人群都是肠癌的突发人群。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35万左右的人患有大肠癌,在这些人里面,有接近80%的人确诊时,就已经是癌症中晚期。这时候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慢慢扩散,治疗效果也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对于肠癌的高危人群来说,除了需要定期进行肠癌筛查以外,还应该时刻关注我们身体出现的任何变化。肠癌并非是毫无征兆的,当身体出现以下3种症状时,多半是肠癌缠上身!早了解早预防!

     

    当肠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患者会出现便血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肠道表面糜烂、体内血管挤压破裂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患者便血是很难用肉眼看到的,一般只有经过医生进行粪便常规检测时,才会发现便血的情况。在出血量比较少、出血点距离肛门有点远的情况下,就像结肠癌患者就会排出黑色的粪便。当肠癌进入晚期以后,患者便血是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大肠就是一个圆柱、空心状,所以排出的粪便也是这类形状,总之就是成形的大便。

     

    但若是大便过于溏稀,就可能与患者的饮食过于油腻、肠道受凉、病毒感染等3类因素有关。但若是近期排便突然就成了扁条、细条等形状大便,这就很有可能是肠道内出现异物,这种异物压迫粪便所导致的,就需要高度注意。

     

     

    粪便主要就是在肠道内所形成的,一般排便是受到肠道的蠕动和神经支配,所以在肠道发生异常时,排便的时间可能会与以往的排便时间不一样,患者就会出现排便异常的情况。

     

    大部分患者在肠癌早期时,都会出现排便习惯紊乱等状况,比如之前一天就排便一次,现在排便多次,还会出现便秘等常见现象,这就是肠癌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刺激肠道黏膜所出现的情况。

     

    若是身体的排便情况出现上面3个症状,很有可能就是肠道发生癌变的信号,即使与癌症没有关系,也与其他的疾病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患者应该积极去医院配合检查,尽早防治。

  • 胃炎的常见并发症

     

    胃出血:急性应激性胃炎可导致胃出血现象,如果出血轻度缓慢,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注意到因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黑粪症)。如果出血更加快速,患者可能会呕血或粪便中排血,持续出血可致贫血,包括乏力、虚弱和头晕。

     

    胃溃疡:胃炎可致胃溃疡,此时症状会加重。如果溃疡穿透胃壁,胃内容物可能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和突发剧痛。

     

    胃癌:胃黏膜发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集和组织水肿,数年后可发展成胃癌。

     

    恶性贫血:残胃炎和全胃萎缩性胃炎可致贫血,患者会有乏力、虚弱等临床表现。

     

     

    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胃炎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治疗。

     

    胃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即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

     

    血清学检测:包括胃泌素水平、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胃蛋白酶原Ⅰ/Ⅱ等。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部分。内镜下可描述为黏膜充血水肿(单纯性胃炎),或者伴有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评定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同时评估萎缩程度、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新型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胃癌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幽门螺杆菌检查: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査,有创检查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査获得胃黏膜标本的相关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无创检查指不需要通过腔镜检查获得标本,包括血清抗体检查、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方法。

     

    胃炎的治疗

     

    胃炎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

     

    • 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
    • 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 急性胃炎去除病因后,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慢性胃炎治疗周期稍长。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90%远端胃癌的发病相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良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等[1]

     

    有人问,胃癌多是“养”起来的,医生苦劝:胃不好的人,3个习惯尽早改掉!是什么?

     

     

    以下3个易导致胃癌的习惯尽早改掉:

     

    1)吸烟和喝酒

     

    胃癌的发生除了与饮食有关之外,与吸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烟雾中会含有二苯并咔唑、苯并芘等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是致癌物质,不仅是引发胃管的主要因素,也会引发食管癌;严格来说酒精并不是什么致癌物质,但是大量饮酒会对胃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对粘膜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一个人即吸烟又饮酒时,产生的危害更大。人们应禁烟禁酒,对于一些人群来说,戒烟戒酒较为困难,但是也一定要少吸烟、少饮酒,且尽量不同时进行。

     

    2)不良饮食习惯

     

    国内外胃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表明,不良饮食习惯(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进食快、喜烫食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若饮食习惯不良,容易形成胃的负担过重,造成机械的胃粘膜损伤以及胃液的分泌紊乱,久之导致慢性胃病的发生。而慢性胃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使胃粘膜保护和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增加致癌物致癌的风险。

     

    国内研究发现随着各种不良饮食嗜好的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逐渐增大。很多研究表明,新鲜果蔬、大蒜、绿茶、豆制品、牛奶等食物是与胃癌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是预防胃癌的理想食物,可以适当多吃。

     

    3)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包括腌制饮食,如如咸鱼咸肉、火腿、酸咸菜等)对胃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实验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盐可损伤胃粘膜,导致胃腔内壁细胞的萎缩和脱落,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

     

    英国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盐本身并不诱发肿瘤,而是由于人体长期摄入高盐可腐蚀损伤胃粘膜,导致慢性胃炎,高盐通过反复破坏胃粘膜屏障,促进亚硝酸胺吸收,并直接接触和作用于胃粘膜从而导致胃癌。

     

    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相互作用大幅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细菌蛋白产生,这种细菌蛋白导致胃癌,如果仅仅高盐饮食而没有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产生的细菌蛋白就不会患胃癌,但是在高盐饮食 的情况下,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产生细菌蛋白的量,从而导致胃癌。

     

     

    总之,胃癌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远离胃癌,一定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护胃黏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就餐,不暴饮暴食,不进食过快,不吃过烫食物,进餐时要心情愉快;少吃或不吃腌菜、烟熏和油煎食物;不吸烟、少饮酒。

     

    参考文献

    [1]刘芹,刘宝瑞.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泛亚洲人群适用[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02):97-101.

  •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手机奴”,每天基本上手机不离身。随着手游的发展,高度的便捷性让手游成为了年轻人休闲的一种选择。你是否工作、学习之余也会玩玩手游休息一下呢?过度沉溺于手机,带走了我们的好视力。对有些人来说,还带来一种容易忽视的疾病——腱鞘炎。

     

    前几日,20多岁的年轻女孩小张觉得自己的手指早起后酸胀不适,尤其是大拇指指根处比较严,就诊后确诊为腱鞘炎。腱鞘炎多由于关节的频繁活动,引起关节内过度摩擦,从而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粘连、腱鞘增厚引起,因手指、手腕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较多,所以说手指和手腕是腱鞘炎的常见部位,尤其是拇指更为常见,小张平日里最喜欢玩手机游戏,自然患腱鞘炎也就不难理解了。起初小张以为自己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还曾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过。

     

     

    既然两种病都会引起手指不适,那我们如何区分手指腱鞘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呢?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疼痛时间和性质上的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典型的晨僵现象,且一般达半小时以上,所谓晨僵即晨起后自觉手指疼痛、僵硬不适,但随活动后缓解,如无特殊治疗,每日均会晨僵并无缓解。手指腱鞘炎晨起也会不适,但随着一天工作的进行,症症会有所加重,有时会随活动产生弹响,所以也有人称手指腱鞘炎为“弹响指”。

     

    2.疼痛部位的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疼痛并无掌侧和背侧的区别,但手指腱鞘炎一般发生在屈肌侧,固然疼痛部位局限在手指的掌侧并无背侧疼痛。除此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手指疼痛多位对称性,即左右手均受累,但手指腱鞘炎多单侧发病。

     

    3.疾病的性质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全身性疾病,严重者不光手指关节受累,膝关节等大关节也会受累,同时可导致关节畸形等并发症,还可能存在心脏、血管等关节外的表现。而手指腱鞘炎病变一般只局限于掌指关节,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等,但绝无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免疫类疾病,需至相关科室进行系统而长期的治疗。但手指腱鞘炎,早期可采取减少手指活动,局部鞘内封闭等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反复发作,可行腱鞘切开术,切开增生、增厚的腱鞘。

     

    腱鞘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真的没必要让自己的手机害的自己挨这一刀!年轻人放下手机,出去走走,陪陪家人或许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