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发表人:武克文

一、严重精神障碍基本知识

(一)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 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躯体疾病,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仪器或检查手段能够确诊。所有精神疾病都是基于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因此,有许多患者及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病人的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早期的环境危害:如早产、产程延长、窒息、严重营养不良、产前病毒感染等;脑器质性病变: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存在脑病理形态和神经生化异常。
  • 心理应激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各种社会应激源起促发作用,无论是成婚、升学、晋升等令人愉快的事,还是失恋、失业、地震、水灾、亲人暴亡等令人痛苦事件,都可使精神受到刺激:常引起人极度精神紧张,导致大脑功能紊乱。)
  • 性格因素:固执倔强、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内向、孤僻、沉默寡言、胆小怕事、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等。
  •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社会压力、 社会支持。

(二)精神障碍都是生气引起的吗?

不少人在生气后出现了精神异常,所以社会上好多人误认为精神障碍都是由于生气引起的;其实生气仅对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起决定作用,在癔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只是个诱发因素。

精神刺激能否引起精神障碍,不仅取决于精神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取决于个体心理特征及周围人心理上支持程度。

(三)为什么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

自知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完整的病人,通常能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哪些是病态的表现并要求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

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往往被看做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头上承认“有精神病”甚至承认某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以企图欺骗家属及医务人员来达到出院的目的。

(四)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点?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多方面的紊乱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大多在青壮年起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不及时治疗,常反复发作。患者本身对疾病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

常见症状: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情感(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即病人缺乏与情景相适应的内心体验);行为乱(病人的动作和行为既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也缺乏一定的指向性;睡眠差。

早期表现:性格改变;情感变化;语言表达异常;行为异常;社会功能下降。

(五)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无所不能。抑郁时又会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

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认知: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抑郁时又有无用和自责、自罪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

(六)癫痫性精神障碍有哪些特点?

各种癫痫均可引起精神症状,当出现精神障碍时统称为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及发作间歇期均可出现精神障碍。

发作间歇期常出现癫痫性分裂样精神障碍(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多慢性病程,可在癫痫发作后 10-20 年出现)。癫痫性人格改变(多伴有智能和情感改变。情感改变表现为固执、纠缠、自私、易激惹、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肤浅等;人格障碍表现为冲动攻击和残忍行为、不能自控,需高度警惕)。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常见问题解答

(一)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 要正确认识精神病。
  • 及早到专科医院求治。
  • 要从心理上接受病人患病的现实。
  • 要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也只有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体贴和帮助病人。病人也才能感到家庭的温馨。

(二)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 观察病情:独处、忘事、敏感多疑、奇怪念头、注意力不集中、急躁、睡眠障碍、兴趣减少等。
  • 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要严格照医生的要求服药,既不能少服,也不应多服,病人和家属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求医生的意见。
  • 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容易引起便秘、尿潴留,有些具有抗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导致血压降低、头晕、严重的可出现体位性休克。较轻微的药物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
  • 服药期间,家属还应定期带领患者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 要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如一般日常生活、个人卫生、一般工作等,都要严格要求病人,不能因为病人有病,就什么活也不让病人干,而由家属全部代劳,这样对病人没有任何好处,一是会使病人变得更懒;二是使病人失去学习的机会,结果是病人的社会功能得不到恢复和重建。
  • 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时倾听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能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获得有关病情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受病情的影响而出现歪曲。
  • 饮食方面:督促患者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既要防止进食不足,又要防止吃的过多,因为有些抗精神病药会引起食欲增强。
  • 睡眠方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声,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白天尽量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午休时间不要太长,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进食刺激性食物,最好在睡前不看恐怖小说和影视作品。
  • 此外,发病后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有所下降或缺损,家庭成员应该协助患者整视仪容,如沐浴、洗衣、理发、美容等,从而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三)家庭中应规避哪些误区?

  • 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由于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如职业、家庭、社会中的挫折,尤其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会使患者出现悲观绝望,出现自杀想法而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试图自杀。所以,所有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并且应该定时清点。
  • 精神障碍患者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长期休息和照顾,所以不让其从事任何的劳动。这样就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得患者的有些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加快了精神衰退的进程。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幻想,会导致生活及思想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想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解决办法是: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 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刺激。有的家属为了防止患者冲动、攻击、破坏行为,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解决办法: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向周围的人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 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管。容易导致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进一步削弱,或导致患者产生攻击破坏、伤人毁物等行为。解决办法是: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的意识。

(四)服抗精神病药发胖怎么办?

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药物可能影响机体代谢调节过程、促进脂肪储积;有的促进食欲,使能量摄入过多,以致脂肪增多。此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应增加营养,结果过剩导致肥胖。

针对以上原因作出以下调整:

  • 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低热量、高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 调节生活规律,减少睡眠时间。
  • 增加运动和体力劳动。
  • 病情缓解后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并且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病好了还需要吃药吗?

有些患者或家属往往认为精神分裂症一旦症状消失,就不需要继续吃药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患者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只是代表获得了“临床治愈”,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正常的回归社会。此外,在临床治愈后 1-2 年内,精神分裂症还有可能再次复发。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用药 2 至 3 年。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以上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了。

(六)影响精神障碍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 自动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复发的常见因素。
  • 社会适应困难:精神障碍患者重新回归到社会的时候,患者本身还处于重病后继续服药的恢复阶段,其心理和躯体承受能力均不如健康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存在偏见,因此患者往往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而导致复发。
  • 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生活中面临的完成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生育等,另外还有一些突发意外:亲人故去、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成为患者生活中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

(七)预防复发本人和家属应该怎么做?

  • 重视学习:多了解疾病和相关常识。
  • 患者本人应主动与医生、家人交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 家属要注意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信任并依赖医生,不自作主张。适度关爱患者,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要过度保护,尽可能避免让患者在出院后遭遇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失学等。
  • 调整心态,直面歧视:要鼓励患者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八)家庭如何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理解。
  • 鼓励病人多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患者会客访友。
  • 在客人面前应多赞扬病人的优点,不要挖苦或面带怒色,但也不可过分溺爱,以免发生精神依赖和生活懒散。
  • 正确看待疾病。

(九)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吸烟?

  • 烟中含有的烟碱等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使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常大量吸烟,造成药物效力减低,往往也是精神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 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量明显增高,服药量越大,副作用越大,疗效有时也不十分明显。
  • 由于精神病人生活能力较差,吸烟时易引发火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意外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精神病患者最好能够戒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精神障碍疾病介绍:
精神障碍,这种疾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且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此病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此病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这些不同程度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使的患者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患者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而且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障碍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一般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严重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您是患者,医生告诉你得了糖尿病,你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是怎么想的吗?可以看看下面医生的自勉文章。

          

    如果医生拿着化验单告诉你,你被诊断为糖尿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什么心理,什么表现,什么行为,可能没得病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做为医生会每天面对这样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要怎么做,应该有个相应的预案。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1.16亿,糖尿病前期近5亿,其中糖尿病伴有焦虑的统计数据显示为40%,可见心理问题在糖尿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始终相伴,尤以早期比重更为偏多。

        

    做为医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医生需要多方面知识储备。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析问题,先来看看可能出现的情况,当知道自己患病后,患者有的茫然无措,有的怀疑不信,有的无所畏惧,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激动暴躁。

       

    根据不同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认识不足型

    此类最多见于年轻男性,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保持,平时聚会和应酬较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医生要及早发现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受损情况,要进行的最多的是糖尿病教育,耐心指出糖尿病的危害和远期并发症带来的损害和生命危险。仔细找到患者尚未发现的身体不适,让其接受已经患病必须治疗的理念。

          

    悲观失望型

    多见于中年男女,本来生活的压力对中年人来说就非常沉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艰难,突然发现患病,会觉得不堪重负,会自动想法认为前途无望,压力陡增。这样的患者虽然可能配合治疗非常积极认真,但也最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医生在这些患者处理上要始终抱有同情心,尽量指出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控制好,标准化治疗,对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有限,要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茫然无措型

    多见于老年人。年龄大的患者患病后往往对医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足,对医生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快速掌握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针对这样的患者需要的是耐心,同时尽量简单化治疗方法和服药方式,依从性对这些患者至关重要,同时尽量避免可以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使用,告诉患者生活中出现血糖变化时的应对方法,同时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配合掌握治疗和生活帮助。

          

    幼小无知型

    见于低龄儿童,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胰岛功能缺失决定了这些患者只能胰岛素注射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繁琐,对注射环境技能要求比较高,患儿往往糖尿病认识无法达成人水平,且1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早,要对患儿父母进行反复知识教学,反复申明重要性,反复指导用药,并强调预防低血糖等,家属的作用在这样的患者中至关重要。

        

    糖尿病人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增加上必然趋势,糖尿病治疗任重道远,糖尿病教育应该贯穿糖尿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糖尿病患者心理帮助是医生的另一个战场,医者仁心,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心是医生本分。综合施治才能最大化医疗行为本身。看了医生要做的,患者朋友也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那个类型,看看医生是怎么处理的,会有帮助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肛裂反复复发可能是肛管结构特殊、病因未去除等原因。

    1.肛管结构特殊:肛管的后方部位属于肛裂的好发部位,形成的肛尾韧带伸缩性比较差,较坚硬且局部血液循环欠佳,这是解剖因素无法改变,排便时局部撑开,形成裂口就有肛裂反复复发现象。平时要补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尽量减少便秘。

    2.病因未去除:肛裂的病因包括机械性因素、肛管狭窄等,比如长期便秘或腹泻使肛管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受损,损伤反复发生,会造成肛裂反复复发。有先天性肛管狭窄的患者,排便时粪便干结可使肛管皮肤撕裂,诱发肛裂反复复发,这类患者要针对病因去治疗,才能减少肛裂复发。日常饮食和生活对肛裂的预防、治疗、减少复发较重要,平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异常及时就医。

  • 日常保护腰部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出现腰肌劳损的问题,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规划。出现腰肌劳损前身体会有这些表现。

    1、弯腰困难

     

    腰肌劳损的一些表现很容易被忽视,最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比如我们在日常中做家务想要弯腰时,如果感觉腰部坚硬很难完成这个动作,很可能是出现了腰肌劳损,要及时去医院骨科接受检查。

     


    2、腰部疼痛乏力

     

    腰肌劳损的患者还会出现腰部疼痛的现象,时常会伴随腰部僵硬,并且还会出现腰部无力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患者腰部活动正常,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是在久坐,或者久站之后会感觉直腰困难,也是其中一个征兆。

     

    3、频繁出现腰背部酸痛

     

    如果腰部损伤不及时医治,患者会出现频繁腰背部酸痛的情况,尤其是在搬重物之后,这种酸痛感会加剧。所以,如果经常感觉腰部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治疗。

      
    3个原因,容易造成腰肌劳损,在日常中要多留心。

     

    气候环境

     

    环境因素是引起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比如长时间生活在气温过低,过于潮湿的环境中,会加快腰肌劳损的发作,并且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我们需要重视腰部的保暖,在较潮湿时,要及时通风,保持室内干燥,这些可以降低腰肌劳损出现的机率。

     

    腰部常扭伤

     

    如果腰部经常扭伤,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后遗症腰肌劳损。很多人都认为没有疼痛感就表示完全康复,没必要去医院复诊,仍然继续搬重物,使腰部过度劳累,很容易使腰肌劳损发作或者加重。

      
    久坐

     

    长时间坐着,会使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而有些人坐在座位上时还喜欢弯腰,这会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长此以往使腰部肌肉感到疲惫,很容易出现酸痛的现象,诱发腰肌劳损。所以对于久坐的人,要注意多活动一下,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那么,日常中有 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呢?

     

    适度运动

     

    很多人认为出现了腰肌劳损就应该躺着不动,这样会恢复的更快,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躺着会减少腰部的压力,但是不利于病情的缓解。所以,患者要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减轻疼痛,也可以尝试倒着走路,对颈椎和腰部都有一定的好处。

     

    切记不要运动强度过大,很容易损伤腰椎。

      
    不要睡软床

     

    软床虽然睡着舒服,但是很容易让腰部出现变形的情况,腰肌劳损的患者尽量睡硬板床。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很难受,但是慢慢就会适应,并且也能够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避免反复发作。

     

    注意腰部保暖

     

    腰肌劳损患者注意不要让腰部受凉,如果受凉会使疼痛加重,甚至会影响正常活动。在平时多穿一些衣服,在夏季不要长时间待下空调屋中,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如果出汗或者淋雨,要及时更换衣服或者擦干身体。

      
    可以选择穿厚底鞋

     

    如果腰部感到不适,尽量穿厚底,轻便,质感较软的鞋子,可以减少对腰部的冲击,能帮助减轻疼痛。如果穿的鞋子过硬,会加重对腰部的冲击,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适当坐下休息

     

    腰部压力过大,会引起腰部疼痛,比如长时间站立,要抽出时间坐下休息,否则会使腰部肌肉变得僵硬,紧张,最终会引起剧烈疼痛,切记每天坐下休息5分钟,对保护腰部是有很大帮助的。

     

    希望这些保护腰部的小妙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头发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无不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不过白发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特征,白发现象在年轻人群中也愈演愈烈。年轻人群中,学生、医生、IT工作者、白领是最为常见的「早生华发」的群体。

     

    不少年轻人看着自己扎眼的白头发,对着镜子刚想下手,耳边就响起来那句俗语「白头发拔一根长七根」,便又迟疑了。

     

    白头发真的会越拔越多吗?那得从头发本身开始讲起……

     

    头发的结构和颜色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头发的解剖结构吧。

     

    整根头发长在头皮外面的部分,叫做毛干;而隐藏在头皮之下、呈口袋状包围在毛根周围的部分,则是毛囊。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头发只是毛干,而在完整拔下一根头发时,在发根部位可见的小白点就是毛囊。

     

    毛囊虽小,但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是毛发生长的必需「基地」。

     

    毛囊内有两种重要的细胞——毛囊干细胞及色素干细胞,它们分别决定毛发的生长和颜色。

     

    色素干细胞在毛发生长期时被激活,分化出能产生黑色素的黑素细胞。黑色素被周围的角质细胞吞噬,进而被其传送到发干,我们的头发就因此变成了黑色。

     

    那么,黑头发又是怎么变白的呢?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毛囊色素干细胞耗竭、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活力逐渐减弱,最终停止供应黑色素给相邻的角质细胞,此时长出的毛发就是白色的了。

     

    哪些原因会导致白发?

     

    我们根据白发是否来源于遗传,将其分为先天性白发、后天性白发两类。

     

    ● 先天性白发

     

    遗传是导致白发的最主要因素。

     

    某些家族遗传基因或者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黑色素的原料合成链中断,或是毛囊中的黑素细胞直接死亡,使头发提早变白。

     

    通常父母出现白头发的年龄越小,子女出现白头发的时间也会越早。

     

     

    而一些特殊遗传病,如白化病,由于合成黑色素的酶缺陷,患者从一出生开始所有的毛发都是白色的。

     

    ● 后天性白发

     

    • 衰老:人们在步入老年后头发变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或合成黑色素的酪氨酸酶活性逐渐丧失有关。
    • 精神压力大:而即使是年轻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也会产生应激反应,引起毛球的营养供应不足或黑素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白发。

     

     

    • 营养不良:当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锌、铜、铁)、蛋白质的摄入不足时,都有可能导致黑色素生成不足,引起头发早白。
    • 紫外线: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以上时,长时间的照射会直接导致发干处沉淀的黑素颗粒减少;过强的紫外线还能抑制毛囊黑素细胞合成黑素颗粒的能力,使头发变灰变白。
    • 疾病:因疾病导致的白发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受损,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比如斑秃、白癜风。
    • 其他:吸烟、心血管疾病、酗酒、肥胖也与白发有关。

     

    「拔一根,长七根」是真的吗?

     

    假的!

     

    头发不可能越拔越多,不然全世界的「头等大事」——脱发问题靠拔头发就能轻松解决了,毕竟对多数脱发人来说,头发白着也比秃着好。

     

    头发的数量由毛囊决定,头发的颜色由毛囊里的黑色素决定。拔白头发既不会让毛囊变多,也不会影响其它毛囊里黑色素的产生。因此,并不会有「拔一根,长七根」的现象发生。

     

    拔头发对头皮和毛囊有伤害,可能导致感染和脱发。

     

    尽管拔发不会导致白发越来越多,但拔发可能会伤到我们的头皮和毛囊,引发毛囊炎;万一毛囊被连根拔起后,这个部位就不会再长头发了。

     

    如果见到白头发就拔,可能在更多的白头发还没长出来之前,你就已经秃了!

     

    如何应对白头发

     

    随着时间推移,白发必然是越来越多的,这是每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必须要接受的事。

     

    虽然医学上目前还没有治疗白发的「特效药」,但对于白发的出现,我们不用焦虑,更不要轻信坊间各种声称能「根治」白发的宣传产品。

     

    对于先天性白发以及衰老引起的白头发,通过治疗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对于其它原因导致的白发,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改善:

     

     

    面对白发,我们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不用过分在意~日常做好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它的顺其自然就好~

     

    参考文献:
    [1] 孙辉.白头发真的拔一根长十根吗[N].江苏科技报,2012-06-07(A03)
    [2] 佚名.白头发靠拔能消灭?[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11):84-85.
  • 纵隔占位病变有可能是纵隔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是纵隔炎症、纵隔囊肿、纵隔结节等因素导致。

    1.纵隔肿瘤:纵隔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占位病变之一,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纵隔囊肿、甲状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恶性肿瘤如纵隔淋巴瘤、胸腺瘤和肺癌的纵隔转移等。

    2.纵隔炎症:纵隔炎症可能由感染、结核、真菌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可导致纵隔内脓肿、纵隔炎性假瘤等。

    3.纵隔囊肿:纵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纵隔占位病变,通常是先天性的,可以是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满的囊袋。

    4.纵隔结节:纵隔结节可以是良性的,如纵隔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也可以是恶性的,如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

    此外,纵隔脂肪肿瘤、纵隔血管异常等,都可导致纵隔占位病变。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谁是前列腺增生的罪魁祸首?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前列腺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抵泌尿生殖膈,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紧邻直肠,因此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知前列腺的背面。

     


    人的前列腺自出生后到青春期前,前列腺的发育、生长缓慢;青春期后,生长速度加快,约至24岁左右发育至顶峰,30~45岁间其体积较衡定,以后一部分人可趋向于增生,腺体体积逐渐增大,若明显压迫前列腺部尿道,可造成膀胱出口部梗阻而出现排尿困难的相关症状,即前列腺增生症。由于此种增生属良性病变,故其全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简称BPH),旧称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一般在40岁后开始发生增生的病理改变,50岁后出现相关症状。


    目前,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明了,但有四种理论颇值得重视:


    1、性激素的作用:功能性睾丸的存在为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必要条件,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睾酮是男性体内的性激素,在前列腺内睾酮通过5α-还原酶作用,转化成具有更强作用能力的双氢睾酮,双氢睾酮能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多,使得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加。抑制体内5α-还原酶作用,使得双氢睾酮的产生减少,前列腺细胞数量就会减少,从而使得前列腺体积缩小。也有人认为,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变化中存在着雌、雄激素的相互协同作用,雌、雄激素的平衡改变是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原因。


    2、前列腺细胞为胚胎再唤醒:有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最初的病理改变即增生结节的形成只发生于占前列腺腺体5%~10%的区域内,即接近前列腺括约肌的移行区和位于此括约肌内侧的尿道周围区,前列腺增生结节的最初改变是腺组织的增生,即以原有腺管形成新的分支,长入附近间质内,经过复杂的再分支后形成新的构架结构(即结节),McNeal根据胚胎发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形成新的结构提出了前列腺增生的胚胎再唤醒学说,认为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形成是某个前列腺间质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自发地转为胚胎发育状态的结果。

     


    3、多肽类生长因子:多肽类生长因子为一类调节细胞分化,生长的多肽类物质,有研究表明多肽类生长因子可直接调节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而性激素只起间接的作用。目前发现在前列腺增生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等,其中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bFGF)被证实具有促人类前列腺匀浆中几乎所有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在前列腺增生发病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


    4. 生活方式:肥胖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即脂肪越多,前列腺体积越大。尽管结论不太一致,现有的一些研究表明营养元素可以影响BPH和LUTS的风险。总能量、总蛋白摄入的增加,以及脂肪、牛奶及奶制品、红肉、谷物、禽类、淀粉类摄入的增加均可潜在增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手术的风险;而蔬菜,水果、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维生素D则有潜在的减少前列腺增生风险的作用。

  •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很奇妙的组成,但是,如果我们平常不注意保养,那么身体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症状有大有小,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如咽喉问题,咽喉问题很多,而且大都很常见,如咽部不适,恶心干呕等症状,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是小症状就不去在意它。

     

    咽喉部位的一些小症状往往象征着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果咽炎的话,那我们就需要认真对待。咽炎患者一般会出现一些症状。

     

    咽炎患者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1. 咽炎患者一般会出现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微痛感。

     

    2.咽炎导致咽部部位病变,导致咽部粘膜分泌物增多,而且不易咳出,造成恶心干呕症状。咽炎患者还会频繁吞咽,若用力咳嗽或者清桑的话,可等会导致咽部粘膜出血。如果症状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声嘶症状。

    鼻炎和咽炎的区别?

    第1个,发病部位是不一样的,鼻炎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在鼻腔黏膜,而咽炎的发病部位是在咽喉部。

     

    第2个,临床症状是不一样的,鼻炎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反复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而咽炎的症状主要是咽喉疼痛,咽部异物感,也有可能会出现刺激性干咳,具体的症状存在个体差异。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咽炎呢?

    1、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让自己有一个充足的睡眠,这对于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在睡觉前,不能吃太多的东西。学会使用科学的用嗓方法,不能长时间讲话,不能大喊大叫,注意保护嗓子。

     

    2、要注意增加自己身体的抵抗力,需要我们平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3、要及时治疗自身疾病,包括急性咽炎,贫血,气管炎,肝肾疾病等。以免影响身体健康,让其他病菌趁虚而入。

     

    4、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要积极戒烟酒,尽量少吃辛辣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的摄入,平时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5、要远离对咽喉有刺激的环境,如果因工作原因导致自己需要处于这种环境中,最好做到保护工作,注意工作时间。

     

    对于咽喉的一些小问题,我们最好不要忽视,如果不在意这些症状,往往就会造成一些危害。

  • 中医认为阳虚之人容易受寒,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不注意保暖,血虚寒凝就可能形成冻疮。西医认为对寒冷敏感的人,如果受到强烈的寒冷刺激,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的损伤。天气寒冷人体皮肤的血管自动收缩,目的是想保住体温,由于手、脸、耳、足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血流也比较缓慢。因此容易出现冻伤。

     

     

    冻疮常见于冬季,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冻疮的表现是:双手、脸面、鼻子、耳朵、脚趾、足跟等处出现紫红色的冻伤肿块,伴有瘙痒、灼痛。

     

    冻疮发生后不要着急,你家厨房里的一种调料就可以治疗冻疮。方法是:用花椒50克,水煎二次,每次20分钟,共煎取半脸盆药水,趁热洗患处(注意勿烫伤),每次洗半小时左右,凉了可以热一下再洗。连用七天为一疗程,严重的可以用两个疗程。

     

    一次冻伤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冻伤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患者应该在第二年冬季到来之际,注意保暖,加强防范。这里介绍一个预防冻疮的方法:在温水中加少量啤酒,浸泡二十分钟,可以预防和治疗冻伤。因为啤酒中含有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具有抗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作用。

     

     

    预防冻疮,中医还有一个“冬病夏治”的小偏方:就是在盛夏季节,用紫皮大蒜捣烂,晒热后,经常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

     

    阳虚体寒之人,为增强体质和抗寒能力,可以在冬季使用张仲景的当归羊肉生姜汤加花椒。药物组成:当归30克、羊肉500克、生姜15克、花椒3克。水煎食用。

     

    保暖防冻的措施还包括:出门时要戴手套和暖耳、穿棉鞋和厚袜子。易冻部位另做护垫包裹。平时经常进行跑步、打球等运动,洗手、洗脸用冷水,逐步增加适应寒冷及抗寒的能力。

  • 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比较多,如抗生素、抗炎药物、漱口液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选择。

    1.抗生素: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中的细菌感染。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等。

    2.抗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慢性牙周炎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漱口液:口腔漱口液中含有抗菌和抗炎成分,可用于口腔内局部消毒和抑制细菌生长。常见的漱口液有氯己定等。因为每个患者病情和体质不同,所以具体的药物服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次也可以通过牙齿清洁和口服卫生,以及牙周外科手术等进行治疗。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能自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症状较轻的,通常可自愈。对于症状较重的,则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

    1.症状较轻:若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比较轻,可以自愈。这主要依赖于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如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避免油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症状较重:若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比较严重,则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如引起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出现明显的腹胀、反酸、嗳气、恶心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无法自愈,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否自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有效性,如果症状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规范的检查,对症治疗。

  • 焦虑症并非精神病中最轻微的一种,它是精神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成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家族病史、大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以及长期压力都可能是焦虑症的诱因。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担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坐立不安和手抖。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片和阿普唑仑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辛辣油腻食物。

  • 嫉妒妄想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对配偶的不信任,怀疑对方出轨,以及对自己的身份感到不安。这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情感淡漠、意识障碍,甚至身体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并可能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因此,对于嫉妒妄想症患者,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同时家人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 焦虑症可能导致颈肩酸痛,但并非所有颈肩酸痛都源于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持续的紧张和不安。部分患者因过度担忧某些事物或情境而引发颈肩肌肉紧张,导致酸痛。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患者可以缓解症状。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服用抗焦虑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颈肩酸痛也可能是颈椎病、肩周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焦虑症、颈肩酸痛、精神障碍、放松训练、抗焦虑药物、颈椎病、肩周炎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症状。治疗抑郁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正常交流,接受心理咨询,以及服用抗抑郁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片和盐酸氟西汀片。长期的治疗和关注病情变化对于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比如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一些奇怪的想法,甚至不由自主地说出来。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精神健康问题引起的,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精神障碍等。

    神经衰弱患者常感到精神紧张、脑力疲劳,并伴有情绪波动、睡眠问题和肌肉疼痛等症状。焦虑症病人则表现为过度担忧和紧张不安,可能伴随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抑郁症患者会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不足等症状,并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伴随认知功能损害。精神障碍则涉及认知、行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障碍。

    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帕罗西汀、艾司唑仑、盐酸丙米嗪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可能需要心理治疗的支持。重要的是,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 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

    一、认识精神障碍,明确自身病情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需要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晰的认识,包括了解症状、病程、病因等。通过了解自己的病情,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减少因误解病情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二、规律服药,遵循医嘱

    药物治疗是精神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心理治疗,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治疗是精神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学习应对技巧,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生活调理,保持健康作息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五、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患者获得情感支持,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六、关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关注社会资源,如康复中心、志愿者组织等,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生活技能,融入社会。

  • 短期一晚失眠通常是由于生活中的压力或事件引起的暂时性反应,不会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这种现象可能是由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但机体通常能够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如果失眠是偶尔发生的一晚,不需要过度担忧。然而,如果失眠症状持续存在,可能是由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或精神障碍等原因引起的,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引发持续的失眠症状。对于短期失眠,建议放松心情,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对于长期失眠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寻求适当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失眠的因素:

    1. 生活压力:工作、家庭或个人问题可能导致短期失眠。

    2. 睡前过度兴奋:如剧烈运动、过度思考问题等。

    3. 生物钟紊乱:如时差、夜班工作等。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

    5. 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对于长期失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

    1.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晚上过度兴奋。

    2.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睡眠的负面看法。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眠药或其他药物来帮助入睡。

    4. 物理治疗:如按摩、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体和减轻压力。

  • 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可以前往医院的精神科、心理咨询科、心理治疗科、心理门诊和睡眠医学科等科室进行挂号就诊。精神科专注于处理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如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等症状。心理咨询科提供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帮助解决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心理治疗科则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门诊提供便捷的短期心理咨询服务,适用于情绪波动或特定事件后的困惑。睡眠医学科则专注于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若症状复杂或紧急,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心理健康对生活至关重要,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 心理疾病的治疗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精神科、心理咨询科、心理治疗科、心理康复科和社会工作科。精神科主要处理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如抑郁、焦虑、幻觉和妄想。心理咨询科为轻度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提供帮助。心理治疗科专注于解决复杂心理问题,运用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等方法。心理康复科帮助患者从心理创伤中恢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社会工作科则协调医疗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并协助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过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定期自我评估,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

  • 严重失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脑部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药物副作用、饮食不当以及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脑部器质性疾病如脑炎、脑梗死等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和睡眠中枢功能,导致失眠。对于这类原因导致的失眠,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癫痫药进行治疗,如苯巴比妥片、卡马西平片等。 其次,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会引起情绪波动,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改善病情。 药物副作用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原因。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等,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失眠。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逐步减少或停用可能引起失眠的药物,如安眠药。 饮食不当也是失眠的常见原因。睡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咖啡、巧克力等,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影响睡眠。因此,建议睡前适当进食一些有助于促进睡眠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并尽量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睡眠环境不佳,如噪音过大、光线过亮等,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为了提高睡眠质量,建议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氛围,必要时可通过佩戴耳塞等方式降低外界干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眠的病因和病情变化,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睡眠监测、心理评估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对于缓解失眠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