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五一假期上线,孩子的健康可不能掉链

五一假期上线,孩子的健康可不能掉链
发表人:脊柱康复陈医生

孩子们期盼的五一小长假终于要上线啦!很多家长都早已为孩子“谋划”了丰富多彩的出游活动,想想都是令人兴奋的呢。高兴归高兴,可不能忘了健康才是大前提,很多孩子假期游玩过程中会出现“突发情况”,如发烧、吐泻等等,本来的游玩计划彻底泡汤不说,还让家长们焦急不已。如何才能避免“突发情况”发生呢?其实只要家长们提前做好以下几方面安排,就可以让假期更顺利按计划进行:

 

衣着安排

 

五一期间正值季节交替之时,虽说天气转暖,但早晚仍偏凉,尤其北方天气温差较大。所以给孩子穿衣要根据天气早晚有所变化,薄厚适中,及时加减。孩子的衣服应宽松舒适简单为宜,少穿硬挺布料做成的紧身衣服,内衣首选棉质透气的材料,此外,外出时,尽量穿长衣长裤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对于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肤,外出时也别忘了做好防晒。

 

 

饮食安排

 

饮食一定要遵循“规律”二字,无论如何要保证早、中、晚定时进食。出门在外,应将每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放在首位,选择正规餐厅,尽量吃熟食、日常常见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并且控制孩子的食量,切勿贪嘴暴饮暴食。在此基础上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乳类、鸡蛋、瘦肉、肝脏、豆类和豆制品、米面类等,尽量保证各类食物荤素搭配要合理。

 

睡眠安排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放假游玩是可以放松身心的,但也要注意按时睡觉,睡前不要安排活动以免孩子过于兴奋而睡不着,缺觉会使孩子身体更加疲惫而抵抗力下降。

 

防护安排

 

在疫情未得到完全的控制之前,出游依然要重视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尽量要选择人少的地方。家长在出发前,应详细了解当地防疫政策和防护提醒,提前填写目的地健康码信息,为孩子准备儿童口罩,随身携带抑菌免洗洗手液等防护用品。在景区游玩时,家长要提醒孩子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在旅途中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和孩子一起全程佩戴口罩。选择自驾游的家庭,途中下车休息、使用公共厕所时,同样需要按要求佩戴口罩。如果家长或孩子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及时终止旅行,就近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此外,为了应对旅行中的突发情况,提前准备一些必备品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防晒、防暑、防雨、防寒等用品,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必备药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春季莫忽视腮腺炎 春季好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以其他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受累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 易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中流行。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和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 2-3周。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经、腺体的特征,如延误治疗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经炎、肝损害、肾 损害、卵巢炎、睾丸炎、乳腺炎等,且50%的患儿会发生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腮腺炎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治疗,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风疹、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在春季好发病,市民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做到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春季,如果做好个人防护?

    防过敏从瘙痒开始 目前虽然没有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但仍有一些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漂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同时,春天阳光充足,阳光中的紫 外线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此外,长期不开窗通风,气候转暖后,空调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螨 虫,在空气中飘浮,有的人吸入后也会引起过敏。

     

    防止过敏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接触,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晒太阳,少到公园等地方去。以往有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 的人,要注意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另外,还要注意房间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过敏患者,可根据 医嘱服用一些药物。

     

    冷暖不定当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恶性突发病例近期显著增多,许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

     

    特别提示:

    另外,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春季易复发的病还有关节炎、哮喘病、皮炎、肾炎等。关节炎病人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多因此而症 状加重。所以,关节炎患者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肾炎患者来说,春天感冒极易 导致肾炎复发。

  • 又是一年春节到,张灯结彩真热闹。爆肝熬夜免不了,这些健康妙招你要记牢。

     

    春节期间,很多朋友喜欢通宵打牌、追剧,即使是看春晚,一般也都是到下半夜才结束。偶尔放纵一下,熬个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第二天补补觉,多休息休息,身体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频繁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熬夜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皮肤的影响

     

    熬夜对皮肤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经常熬夜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尤其会影响糖代谢相关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时间久了,皮肤就易出油、“爆痘”,影响正常的皮肤状态。其次,皮肤也是需要“休息”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的代谢和修复。长时间熬夜的人,皮肤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导致皮肤暗沉、老化。

     

    2.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力的影响

     

    经常熬夜会打乱体内的生物钟,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生物学和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就是揭示了生物钟的奥秘。简单来说就是,生物钟是每个生物所固有的,长期熬夜就会打乱生物钟,机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和免疫力降低。

     

    3.对视力的影响

     

    不管是熬夜追剧还是打牌,都会导致用眼过度,尤其在昏暗的灯光下,或是长时间对着电子屏,都会对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

     

    4.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经常熬夜的人,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时间长了还会降低记忆力,影响大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继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我们怎么做来降低熬夜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的时间。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就一定要在熬夜之后补个觉。人在熬夜打牌、追剧的时候,精神是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久了会很疲乏。适当的休息能给身体一个缓冲,虽然代替不了正常的睡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建议大家补觉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黑暗的环境,最好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等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项活动。

     

    第二,如果熬夜时间较长,可以适当吃一些宵夜。

     

    一般来说,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为3~4小时,所以熬夜的朋友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粥啊,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免饿得难受,或是出现胃酸反流等情况。但切记,饮食以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大鱼大肉,适量即可,以免造成消化系统的负担。

     

    第三,熬夜时不要过量饮酒。

     

    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抽烟、饮酒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定要重视起来。此外,还要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第四,适当地让眼睛休息一下。

     

    不管是打牌,还是追剧、看节目,用眼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建议大家每隔半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可以在屋子里转转,看看窗外,也可以做做眼保健操,或者闭目休息一下。如果熬夜时间比较长,可以适当用一下滴眼液,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最后,熬夜的朋友,不要忘记运动。

     

    经常熬夜,身体的机能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常常感到疲乏。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对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户外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骑车等;如果在室内运动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比如健身操、俯卧撑等。

     

    掌握以上小妙招,至少能部分消除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凡事都有度,熬夜就更是如此,希望大家熬夜要适度,熬坏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祝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祥和、愉快的春节。

  • 虽然是调休加上周末东拼西凑出来的,但“五一小长假”毕竟是打工人难得的可以长时间放松的假期,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假期计划吧~

     

    然而,如今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很多地方依然处在疫情的考验之下。

     

    所以,假期期间,心情可以放松,但面对疫情时警惕的态度不应松懈。

     

    口罩,永不遗忘

     

    前几天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搜:“如果戴口罩成为常态,未来我们的嘴会不会成为隐私部位?”

     

    虽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调侃,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口罩已经是当下这个疫情时代的一种生活必需品了。

     

    诚然,对于新冠肺炎这样的呼吸道传染病来说,口罩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

     

     

    五一假期期间,如果你打算出门旅游(当然也只能去低风险地区了),那一定要在旅行背包里多放上几只口罩。即使不去外地游玩,在市内逛商场、逛街,也要戴好,并及时更换。

     

    根据防护标准,口罩分为很多种,如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

     

    一般来说,在人员不密集的地方,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

     

    在人员相对密集、或是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较多的话,推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而如果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或是其它风险较高的地方,则要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不去)

     

    来源:@央视新闻

     

    综上,可以根据你对于外出地点的安排,酌情选择口罩。

     

    同时也要注意:对一次性医用口罩来说,最好每佩戴4个小时要更换一个。而如果口罩受潮,或是受到了污染,那就要当即进行更换。

     

    居家也不能放松

     

    假期期间,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宅在家中“躺尸”。

     

    按道理,待在家里是比出门安全的,但其实居家也不意味着完全不外出,比如在上下楼的时候,电梯和门把手其实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地方。可以在接触时用一张卫生纸垫着,然后丢弃。而从外面回到家后,一定要洗手(可以借鉴医院外科的“七步洗手法”,洗得更干净)。

     

     

    假期居家期间,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确保休息充足,饮食均衡健康,并适当做一些运动,保持自己的免疫力。

     

    同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不慎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要及时上报。

     

    关注心理健康

     

    很多人对疫情的关注,都集中在对身体的防护。

     

    至于疫情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压力,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新冠肺炎带来的主要影响就是心理方面的——

     

    很多地方的外出聚集性活动受到限制,人们只能宅家,缺乏交际和娱乐,心情本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远在天边的负面新闻也能够被所有人实时看到;再加上一些疫情较严重的地区时不时会出现抢购物资的现象,这些都会带来负面的情绪,造成抑郁、焦虑、甚至恐慌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已经感到了一些负面影响,那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地少看一些消息(毕竟你看得再多可能也无法帮到当事人);而如果负面情绪比较严重,那就一定要学会表达、宣泄,可以向他人倾诉、把心绪写下来,或是在允许的空间里适当做一些运动。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选择咨询心理医生。

     

    所以说,对这反复袭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用一句话来总结,大概就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吧~

     

    参考文献:
    [1]盛卫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罩的选择与皮肤问题的防护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4):89-92.DOI:10.11997/nitcwm.202003093.
    [2]黄悦勤.新冠肺炎流行期焦虑症状的自我缓解[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3):275-277.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0.3.031.
  • 随着疫情慢慢好转,我国的经济也在慢慢复苏,旅游业也迎来了春天。我国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也出了新冠疫苗,所以对于幸运的我们而言,现在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时期。

     

    闭关在同城许久的我们,也可以计划一下五一小长假是否要到周边走走看看,放松放松紧张的情绪,缓解缓解各种压力。旅游是一个特别好的减压方式,但是在旅游之前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必不可少。这里说的预防感染,不仅仅是感染疫情,而是包括多种多类可感染源的入侵,那具体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呢?

     

     

    感染有着多种多样,流行性感冒感染,尿道感染,肺炎感染等等,我们不管去到哪里,都会有很多感染源包围在我们的周围,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预防,以防感染。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小孩子和老人家才会受感染,其实每个人都有受感染的几率,只不过老人家和小孩子相对而言,受感染的几率更加大而已,所以大家都不要忽视。

     

    即将来临的五一小长假,也许大家正在做着旅游的准备,或者到附近的城市转一转,不管怎么说,因为疫情的关系,基本上我们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呆的时间确实有点长了。除了工作需要或者家庭需要的人群以外,基本上很少人会往外跑,因为多数人都害怕感染疫情。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带好口罩以外,其实还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我们在还没有出发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面,最好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过劳累,以免免疫力低下。我们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我们可以的情况下,最好每天能多样化饮食,不单一进食某种固定的食物。然后,我们需要多锻炼,适量的锻炼可以让自己的免疫力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针对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感染症状,我们也要提前了解一下,并且做好防范。一般外出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受到的感染是:流感,肺炎,肠道感染以及尿道感染。

     

    我们如果可以做好保温保暖工作,带好口罩,一般来说都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流感和肺炎的感染。如果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夜食品,不吃变质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一般来说都不会出现肠道感染。当我们出现尿道感染的时候,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大量地补充水分基本上能得到缓解。

     

    如何预防感染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感染,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个人建议在遇到感染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私自服用抗生素或者私自乱用药,最好到当地咨询当地的医生。比如说肠道感染,也不一定是吃了过期食品和吃了生冷食品导致的,说不定是水土不服。所以,这些情况最好在当地咨询一下医生,严重的情况下最好做一下检查。

     

    总而言之,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发生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我们活着,最好是健健康康地活着。健康的活着,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努力,就如同五一小长假想过得舒心吗?

     

    如果你想五一小长假过得舒心,那我们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做好预防感染的事儿,以防万一。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通常我们说的"传染病"和"感染病"不是一个概念。传染病具备非常强的传播能力,速度非常快,并且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定的传播途径和特定的易感人群。

     

    每一种病都有高发季节,有很多传染性很强的疾病都是在春季最为常见。

     

    那么这时候疫苗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接种一次传染病疫苗以后,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终身抵抗该类病毒的能力,并且不再感染该病原。

     

    为什么说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同时这也包括蠢蠢欲动的"细菌"。再加上大家在室内度过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公共场所人流涌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加的容易使一些传染源在人群中传播。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空气,同时也在为植物"播撒"种子,与此同时也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

     

    一般在天气特别炎热的夏天之后开始逐渐衰减,也就是说春季是他的多发季节。

     

    猩红热

     

    主要导致感染的原因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不是病毒感染。那么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可以注射,不过对于临床确诊并不复杂,确诊以后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其他的春季常见传染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热伴皮疹。

     

    有哪些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呢?

     

    麻疹和风疹;流行性的腮腺炎;水痘等。这些传染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发烧。

     

    孩子发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来医院呢?

     

    如果发烧期间出皮疹,那么一定要到医院门诊(发热伴皮疹的情况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门诊中出现过这样两种状况,有的孩子打了疫苗依然感染了病菌,有的还没来得及打,却先感染了病毒。所以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如果出现发烧伴皮疹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春季传染病都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只是需要额外观察皮疹的形态,其中"手足口病"的皮疹是非常典型的。

     

    第一个典型:

     

    手足口病会出现在手掌心和脚掌心,另外还有一些会出现在口腔和咽颊部。

     

    第二个典型:

     

    疹子的形态典型,主要有”四不”:不疼;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轻症自愈,警惕重症。

     

    有许多家长会误认为,打了手足口疫苗以后就不会感染手足口病,其实不然,一旦感染重症手足口病需要马上送医院。

     

     

    重症手足口病有哪些信号呢?

     

    1.看热程

     

    如果孩子确诊手足口病,且发烧三天以后还有高热,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看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咳嗽、高热、精神状态萎靡,那么也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近些年发现有一些小月龄的孩子得"水痘"。因为水痘的疫苗一般是在一岁以后才接种的,病例却出现在了一岁以内。

     

    因为水痘是层出不穷的反反复复的出现,孩子的皮肤很不舒服,主要的护理就是止痒,同时也可以外用一些预防感染的药膏,避免孩子抓破以后感染结痂。

     

    皮肤护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水痘肺炎",水痘引起来肺炎之后是"水痘脑炎"。比较小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呼吸道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常出现脑膜刺激伴有的呕吐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猩红热

     

    猩红热对小孩子来讲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通常出现在学龄前期,发热不明显,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草莓舌"(舌头出现红肿形似草莓),如果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治疗的话,可以很好的抑制病情的加重。另外,猩红热会引起链球菌相关感染性的肾炎肾损伤,一般出现猩红热的孩子都要做尿常规的检查。

     

    麻疹和风疹

     

    随着我们疫苗的接种,在小孩子人群里并不多见,通常发病是在耳后部位开始,逐渐到全身。虽然孩子已经接种了该类疫苗,那些抵抗力比较差的孩子在春季也要多加注意。

  • 某一天,你发现孩子鼻音变重,鼻子下面挂着两条鼻涕虫,甚至冒出鼻涕泡,第一反应是孩子感冒了,于是你给孩子吃了感冒药,结果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这时候,你是不是开始怀疑药效了?

     

    01 一到冬季,孩子鼻塞、流鼻涕,除了感冒,还要警惕鼻炎

    先别着急,在吃药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判断一下是不是感冒呢?

    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除了感冒,还有可能是鼻炎。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状表现为:打喷嚏、咳嗽、鼻塞、流鼻涕、发热等等。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鼻炎是一种鼻腔炎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症状表现为:鼻塞、鼻内干燥、痒感、流鼻涕等等,主要局限于鼻部。鼻炎又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鼻炎和感冒的症状有些类似,一时之间可能区分不出,如果症状持续时间久,主要是鼻部不适,要警惕鼻炎。

    02 一到冬季,孩子高热不退,除了炎症,还要警惕传染病

    天气转凉,稍不注意小孩子就发热了,家长第一想到的就是炎症,确实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没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在发热的同时,如果身体各处出现皮疹,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水痘。

    如果是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并且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体弱等症状,可能是流感。

    如果急性发热伴有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很可能患有疱疹性咽峡炎。

    在发热同时有手、足、口以及臀部和肛周出现皮疹、溃疡,甚至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发疹等症状,要警惕手足口病。

    怀疑有这些疾病时,不要犹豫,建议及时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将小伙伴们隔离开,防止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03 一到冬季,孩子皮肤干燥、泛红,除了干燥,还要警惕皮肤病的发生

    进入干燥、寒冷的冬季,大人的皮肤都会出现起皮、干燥等问题,小孩子的肌肤就更是如此。家长要时常多加注意,摸摸孩子的皮肤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皮肤干燥、轻度脱皮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孩子皮肤摸上去有些许粗糙,少量脱皮,这种情况需要每天多涂抹润肤霜,减少洗澡次数,少用肥皂沐浴露。

    要是孩子的皮肤很干,晚上不停地抓,在四肢和小屁股蛋留下一条条的抓痕。这属于干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病,需要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如果在小腿的胫前、手臂或者腰腹部出现脱皮,呈淡褐色鳞片状,要考虑是否为鱼鳞病。鱼鳞病是一种皮肤病,在冬季容易加重,这种情况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每天使用尿素软膏和涂抹润肤霜。

    一旦出现大量脱皮、发痒、发疹之类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更严重的现象发生。

    04 假期来了,孩子眼睛容易干痒涩,除了远离电子产品,家长还能做什么?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除了会造成眼睛干涩痒,还会对心理造成影响,过分沉迷于虚拟世界,就会脱离真实世界。要远离电子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有些家长也沉迷于电子产品。

    刚开始,可以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结束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教孩子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画画、跳舞、手工制作等,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平常多和孩子互动,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界的小动物,让孩子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依然能体会自然的物种多样性。

    最关键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然,孩子问起你,为什么要我远离,你却在玩手机,你怎么和他解释?

     

    假期到了,空闲的时间比平时多,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辅导孩子作业,记得辅导作业的时候千万要沉住气,不能青筋暴起。

    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促进亲子关系,形成有益的环境,岂不美哉?

    祝愿大家拥有一个美好的假期!

  • 刚刚结束了元旦小假期,紧接着,就要迎来春节假期啦。一个连着一个,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谁也不想得病去医院!但是,玩到兴起、High到极限的时候,谁能控制得住?然后,可能会「累腰」、「累脑」还「累牙」……

     

    01 「累腰」篇

     

    诶诶诶,别想歪了。这绝不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假期,哈哈哈!因为,你可能还会坐在椅子上窝着腰打LOL,歪歪扭扭的拧在被窝子里看甄嬛传。或者是……在写字台前垂头丧气的加班!!!

     

    隐患:变形、疼痛、腰间盘突出

    长时间的弓腰塌背,是一定会对脊柱产生危害的!从力学的角度会改变生物结构,甚至可能强直。腰肌长期牵拉着变形的脊柱,会失去肌肉的弹性和耐力,韧带容易变得松弛,椎间盘没有支撑力,甚至会向后滑动。

     

     

     一招解决:选择有支撑力的坐卧用品

    久坐如果避免不了,建议每30min起来溜达溜达。另外,拒绝过软、过松的座椅或者床垫,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没办法让脊椎处于正常的生理弯曲中,也不能真正的休息过来。尽量选择有支撑性的商品,比如座椅有腰脱、有靠背,坐位的时候大腿可以与地面平行;适合的床品,是要在侧卧时,脊柱保持水平,并且能托起全身的重量。

     

    02 「累牙」篇

     

    就很奇怪,一到过节,牙齿就忙碌的很!除了吃,还要说漂亮话;除了说,还要嗑瓜子,甚至还可能开啤酒瓶盖。猛男们,求求了,用牙开啤酒瓶盖不是真的刚,十个咬了,九个崩呀!

     

    隐患:轻了补牙、重了拔牙

    大家知道吗?人身上最硬的部分就是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钙质也会逐渐的减少。18岁时候啃过100次酒瓶子,30岁啃一个就能掉俩牙。老是有恃无恐,难保不会出问题。大过年的补牙、修牙,可真能让人笑掉大牙!

     

     

    一招解决:远离硬物咀嚼

    买个开瓶器吧,毕竟成年之后这幅牙,不可再生!关于坚果,核桃拿锤子敲、拿钳子夹,最不济拿门框子挤;瓜子不嗑,总觉得没有节日气氛,为了避免出现「瓜子牙」,建议你挪用后槽牙来嗑,还要记住两边均匀使用哦~

     

    03 「累脑」篇

     

    忙了一年了,睡个觉都不行了?行当然行,但是你睡明白了吗?要么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要么头晕眼花没精神,假期之后,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表达也不清楚了。其实,你的睡眠可能伤到脑子了!

     

    隐患:好事记不住、坏事儿忘不了

    一放假难保不会熬夜,睡眠质量可能出大问题。而且晚上的睡眠是白天睡多少觉,都难以补偿的。对于大脑的休养,睡眠也是基础,能够保证记忆力和精气神。不足的睡眠还有激发抑郁的风险,Michael Murack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青春期的慢性睡眠中断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产生抑郁,并能改变女性体内的应激反应。该研究发表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一招解决:优质而规律的睡眠

    想要睡眠好一些,保证周围环境舒适、安静是第一要义。另外,我们自身也要做调整,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刷手机刷太多。最后记住,睡眠的时间还是要保证7-8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大脑休养生息。

     

    04 「累胃」篇

     

    节日一到,谁也躲不过各种各样的聚会,亲戚局、婚礼局、老乡局,最要命的是老同学局。局就是聚,无酒不成。只要一上桌,就得开喝,躲都躲不开,要不就是“瞧不起别人”。那就,闷头喝吧?

     

    隐患:记忆损害、胃穿孔

    世界上有2种东西会把人变成鬼:一个是du品,一个就是酒精。「断片儿」是酒后最常见的现象,总是「断片儿」会对记忆力,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害,学术上来讲,第一步是中毒,第二步就会记忆损害,第三步可能会精神失常。除此之外,酒精会伤胃、伤肝、伤心脏,甚至会「杀精」。

     

     

    一招解决:酒前、酒后吃点

    酒前摄入些奶制品,除了可以稀释酒精,还能产生饱腹感,减少饮酒量,另外,酸奶对胃黏膜也有保护作用。酒后的清晨,可以选用流食做早餐,比如粥、杂粮米糊及蔬菜汁,尽量避免固体、大块食物的摄入,谨防对胃的二次「负担」!

     

    说了这么多,器官可能遭遇的问题

    过个节,就这么危险?

    别怕

    只要您细细阅读

    保证您假期健健康康!

  • 关注肺炎球菌性疾病,儿童健康第一大杀手

    ​​在刚刚结束的4.25全国预防接种日,新浪健康和健康时报共同发起了“双倍的爱 接种希望”小月龄儿童肺炎抵御球菌性疾病科普接力在线微调查。调查显示:仅19%的受访者了解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宝宝的危害,近8成受访者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认识还不够全面。

     

    事实上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儿童健康第一大杀手,被世界卫生组织成为“隐藏的儿童健康杀手”,肺炎球菌不仅会引发“肺炎”,还会导致菌血症、脑膜炎和其他器官感染等,甚至可能会让宝宝出现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肺炎球菌性疾病 “偏爱”两岁以内的宝宝

    WHO数据显示: 75%的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11月龄宝宝发病率最高。提醒各位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还不满2岁,请一定记得给TA及时接种2岁以下宝宝专属、有明确保护效果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肺炎球菌广泛定植在人们的鼻咽部,婴幼儿是主要宿主

    研究显示:宝宝出生6周龄前肺炎球菌定植率不足10%,6周龄之后定植率快速增加,2月龄后持续走高。肺炎球菌一旦在宝宝体内定植,便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宝宝将面临随时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6-14周龄婴儿体内的母传抗体已经降至低位水平,失去了母传抗体的保护,宝宝将处于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风险中,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宝宝6周龄时开始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5月龄前完成3+1完整程序,不给肺炎球菌任何可趁之机。

     

    建议:

    2020年3月20日春分后出生的宝宝:赶紧预约!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第一针

     

    2019年11月出生的小宝宝:别忘了带宝宝去打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第三针!

     

    2019年2-5月春末夏初出生的宝宝们:是时候打最后一针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加强针了,完成最后一针,让保护更周全。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最佳开针年龄是6周龄,如果不慎错过了6周龄,也可以在2月龄、4月龄、6月龄各接种一针,7月龄之前完成3针基础针即可,有疫苗保护总好过让宝宝赤手空拳的暴露在肺炎球菌的威胁之中!

     

    最后,提醒各位宝爸宝妈,虽然各地接种门诊已陆续开放,但是目前依旧处在疫情防控时期,宝爸宝妈们记得提前向相关医院或社区医院预约,然后再去打疫苗,切记未预约勿前往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如今三伏天已过,许多地方都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但立秋过后不宜马上给幼儿进补,一旦饮食不当,可能会生出诸多事端。

     

    这是因为入秋之后,气候干燥、炎暑未消,幼儿常常因为暑期贪凉,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如果此时给幼儿进食滋腻补养食物,就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

     

     

    长期如此,处于“虚弱”状态的肠胃就无法很好地“运化”这些滋养品,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很容易出现大便秘结、食欲不振、腹胀等现象。

     

    除此之外,由于燥热还未完全褪去,极易迫于肺,从而灼伤津液,小朋友很容易患上“秋燥”,出现鼻干少涕、鼻出血、口干口渴、咽干咽痒、干咳痰粘、皮肤干燥、疲乏无力等表现。

     

     

    这个季节,也是一个容易过敏的季节,许多小朋友过敏性疾病会在这个季节发作。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等;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肿、眼红、眼痒、流泪及频繁眨眼等症状。还有一些皮肤过敏,如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痒、红肿等。

     

    立秋后,家长朋友们该如何做好小朋友的家庭护理呢?

     

    李奇大夫提醒大家,此期间应注意小朋友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多喝水,适当进食酸味果蔬,尽量少吃姜葱等辛味之品,多食莲藕、山药、银耳、百合、南瓜、萝卜、梨等等。有过敏表现的小朋友,应注意避免接触吸入过敏原,回避过敏食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内外环境中的过敏原。如:

     

    防尘螨

     

    1.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降低湿度,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

    2. 使用密闭良好的床板及枕头,防螨床单、枕巾及被褥;

    3. 每周用热水(>55 ℃)清洗床单枕巾;

    4. 远离毛绒玩具,不用地毯、挂毯。

     

    防霉菌

     

    1. 卧室避免湿度过高;

    2. 生活区域使用空气净化器;

    3. 不用地毯;

    4. 注意清洁小物件,如玩具、CD、毛绒玩偶;

    5. 季节交换时衣物晾晒后再穿。

     

    防花粉

     

    1. 在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注意关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2. 户外活动时做好适当防范,佩戴口罩或鼻腔涂阻隔剂;

    3. 不在户外晒被和床单,避免花粉沾染。

     

    防动物皮屑

     

    1. 远离宠物;

    2. 不要让宠物进卧室。

     

    另外,李奇大夫推出系列滋阴润燥清热、健脾补肺、抗过敏小汤药,选取药食同源的草药,口感适宜,方便服用,如山药、枸杞子、乌梅、银杏、芦根、茅根、百合、山楂、萝卜籽、葛根等等,提高小朋友免疫力,预防过敏性疾病及秋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 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五月份是春夏之交,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开始活跃。据历年疾病统计显示,手足口病每年4-7月处于流行高峰,5月手足口病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26%左右,而水痘及腮腺炎5月发病数约占全年发病的14%,正逐步进入发病最高峰。

     

    1. 手足口病

     

    5月手足口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手足口病由于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污染环境或器具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么么提醒儿童家长应注意: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奶瓶、奶嘴及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家长要尽量配合幼托机构的晨检工作,不要隐瞒孩子病情;

    如果孩子发病,应居家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长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2. 水痘、腮腺炎

     

    5月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正逐步进入发病最高峰。民间俗称“痄腮”“蛤蟆瘟”的流行性腮腺炎在五月份容易大规模传播,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常在幼儿园、学校里流行。

     

    其特征为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或轻度不适,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及卵巢炎等。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勤洗手,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腮腺炎的最有效手段,五月份正值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接种最佳季节,易感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后需一个月左右机体才能产生达到预防乙脑所需的免疫力,从而起到夏季预防乙脑的作用。因此,属乙脑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应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完成乙脑疫苗的接种。

     

     

    3. 肠道传染病

     

    旅游者腹泻和食源性疾病是五月份易感的两类肠道传染疾病。前者因主要发生在旅游者中而得名,是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甚至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预防这两类疾病,关键是注意出行时讲究卫生,就餐时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变质腐败和无证的食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