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五月份是春夏之交,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开始活跃。据历年疾病统计显示,手足口病每年4-7月处于流行高峰,5月手足口病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26%左右,而水痘及腮腺炎5月发病数约占全年发病的14%,正逐步进入发病最高峰。
5月手足口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手足口病由于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污染环境或器具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么么提醒儿童家长应注意: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奶瓶、奶嘴及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家长要尽量配合幼托机构的晨检工作,不要隐瞒孩子病情;
如果孩子发病,应居家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长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5月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正逐步进入发病最高峰。民间俗称“痄腮”“蛤蟆瘟”的流行性腮腺炎在五月份容易大规模传播,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常在幼儿园、学校里流行。
其特征为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或轻度不适,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及卵巢炎等。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勤洗手,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腮腺炎的最有效手段,五月份正值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接种最佳季节,易感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后需一个月左右机体才能产生达到预防乙脑所需的免疫力,从而起到夏季预防乙脑的作用。因此,属乙脑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应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完成乙脑疫苗的接种。
旅游者腹泻和食源性疾病是五月份易感的两类肠道传染疾病。前者因主要发生在旅游者中而得名,是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甚至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预防这两类疾病,关键是注意出行时讲究卫生,就餐时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变质腐败和无证的食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孩子咳嗽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咳嗽高发是针对季节性来说的,但是孩子咳嗽的情况是针对自己的情况而说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孩子咳嗽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是孩子咳嗽高发的时间。
秋冬季节,咳嗽多发
这是针对大数据来说,可能有些孩子夏天咳嗽比较多,夏天的咳嗽一般是因为吹空调而引起的,而秋冬季节的咳嗽多数是因为温差而引起的,昼夜温差大,在广东的朋友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差异,当然,其他城市也会有这种情况,不过广东以及周边城市会更加明显。广东部分城市可以早上还穿着短袖,下午就起风,第二天就穿上羽绒,这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
秋冬季节,在医院看儿科的儿童相对要比夏季更多一些,所以大数据来说,秋冬季节孩子发生咳嗽的情况更加普遍。
秋冬季节,咳嗽原因有3个
第一:天气因为干燥,很容易感觉到喉咙干,鼻子干,如果我们不保湿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发生干咳,哪怕我们有加湿器,在不加湿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干干的,整个身体水分被抽空的感觉,脸蛋也是干的。
第二:早晚温差大,穿衣服,脱衣服,来来回回当中,我们没有带够衣服出门,或者更换不及时,就很容易会发生咳嗽的症状。
第三:过敏性疾病在这个时期也会比较高发,所以家里面有小孩子的家长们,就要稍微注意一些,以免孩子咳嗽。
咳嗽的几个误区
第一:咳嗽就要吃药,看医生,其实有时候,咳嗽并不一定是病了,而是受到了刺激,所以发生咳嗽的症状,所以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如果只是两三天,每天咳嗽三五次,其实也是不需要太过担心的。
第二:成年人的药减半给孩子吃,这种做法不对的,不管是咳嗽,还是发烧,如果孩子真的病了,还是需要开儿童药,并且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孩子和成人抵抗力,消化能力等等的都不一样,我们不要这么胡乱来。
第三:食疗不能胡乱来,我们对于孩子咳嗽有一些很出名的食疗方,比如冰糖雪梨炖川贝,橘子加盐炖热等等,这些食疗我们要根据天气以及孩子的咳嗽不同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都用同一个食疗方案。
平常,我们尽可能让孩子远离人多的地方,其实,很多孩子平常家长护理的时候,情况挺好的,但是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多了,反而容易出现咳嗽,发烧的症状,其实这是因为人多的地方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咳嗽也有传染型的。
还有一点,家长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平常要重视孩子的营养均衡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有时候,有些咳嗽或者发烧是因为消化方面的问题而引起的,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呼吸道的毛病,所以平常对于孩子的护理,我们不可忽视。
某一天,你发现孩子鼻音变重,鼻子下面挂着两条鼻涕虫,甚至冒出鼻涕泡,第一反应是孩子感冒了,于是你给孩子吃了感冒药,结果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这时候,你是不是开始怀疑药效了?
先别着急,在吃药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判断一下是不是感冒呢?
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除了感冒,还有可能是鼻炎。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状表现为:打喷嚏、咳嗽、鼻塞、流鼻涕、发热等等。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鼻炎是一种鼻腔炎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症状表现为:鼻塞、鼻内干燥、痒感、流鼻涕等等,主要局限于鼻部。鼻炎又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鼻炎和感冒的症状有些类似,一时之间可能区分不出,如果症状持续时间久,主要是鼻部不适,要警惕鼻炎。
天气转凉,稍不注意小孩子就发热了,家长第一想到的就是炎症,确实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没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在发热的同时,如果身体各处出现皮疹,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水痘。
如果是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并且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体弱等症状,可能是流感。
如果急性发热伴有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很可能患有疱疹性咽峡炎。
在发热同时有手、足、口以及臀部和肛周出现皮疹、溃疡,甚至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发疹等症状,要警惕手足口病。
怀疑有这些疾病时,不要犹豫,建议及时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一时间将小伙伴们隔离开,防止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进入干燥、寒冷的冬季,大人的皮肤都会出现起皮、干燥等问题,小孩子的肌肤就更是如此。家长要时常多加注意,摸摸孩子的皮肤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皮肤干燥、轻度脱皮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孩子皮肤摸上去有些许粗糙,少量脱皮,这种情况需要每天多涂抹润肤霜,减少洗澡次数,少用肥皂沐浴露。
要是孩子的皮肤很干,晚上不停地抓,在四肢和小屁股蛋留下一条条的抓痕。这属于干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病,需要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如果在小腿的胫前、手臂或者腰腹部出现脱皮,呈淡褐色鳞片状,要考虑是否为鱼鳞病。鱼鳞病是一种皮肤病,在冬季容易加重,这种情况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每天使用尿素软膏和涂抹润肤霜。
一旦出现大量脱皮、发痒、发疹之类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更严重的现象发生。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除了会造成眼睛干涩痒,还会对心理造成影响,过分沉迷于虚拟世界,就会脱离真实世界。要远离电子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有些家长也沉迷于电子产品。
刚开始,可以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结束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教孩子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画画、跳舞、手工制作等,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平常多和孩子互动,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界的小动物,让孩子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依然能体会自然的物种多样性。
最关键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然,孩子问起你,为什么要我远离,你却在玩手机,你怎么和他解释?
假期到了,空闲的时间比平时多,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辅导孩子作业,记得辅导作业的时候千万要沉住气,不能青筋暴起。
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促进亲子关系,形成有益的环境,岂不美哉?
祝愿大家拥有一个美好的假期!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通常我们说的"传染病"和"感染病"不是一个概念。传染病具备非常强的传播能力,速度非常快,并且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定的传播途径和特定的易感人群。
每一种病都有高发季节,有很多传染性很强的疾病都是在春季最为常见。
那么这时候疫苗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接种一次传染病疫苗以后,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终身抵抗该类病毒的能力,并且不再感染该病原。
为什么说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同时这也包括蠢蠢欲动的"细菌"。再加上大家在室内度过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公共场所人流涌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加的容易使一些传染源在人群中传播。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空气,同时也在为植物"播撒"种子,与此同时也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
手足口病
一般在天气特别炎热的夏天之后开始逐渐衰减,也就是说春季是他的多发季节。
猩红热
主要导致感染的原因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不是病毒感染。那么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可以注射,不过对于临床确诊并不复杂,确诊以后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其他的春季常见传染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热伴皮疹。
有哪些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呢?
麻疹和风疹;流行性的腮腺炎;水痘等。这些传染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发烧。
孩子发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来医院呢?
如果发烧期间出皮疹,那么一定要到医院门诊(发热伴皮疹的情况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门诊中出现过这样两种状况,有的孩子打了疫苗依然感染了病菌,有的还没来得及打,却先感染了病毒。所以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如果出现发烧伴皮疹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春季传染病都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只是需要额外观察皮疹的形态,其中"手足口病"的皮疹是非常典型的。
第一个典型:
手足口病会出现在手掌心和脚掌心,另外还有一些会出现在口腔和咽颊部。
第二个典型:
疹子的形态典型,主要有”四不”:不疼;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轻症自愈,警惕重症。
有许多家长会误认为,打了手足口疫苗以后就不会感染手足口病,其实不然,一旦感染重症手足口病需要马上送医院。
1.看热程
如果孩子确诊手足口病,且发烧三天以后还有高热,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看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咳嗽、高热、精神状态萎靡,那么也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近些年发现有一些小月龄的孩子得"水痘"。因为水痘的疫苗一般是在一岁以后才接种的,病例却出现在了一岁以内。
因为水痘是层出不穷的反反复复的出现,孩子的皮肤很不舒服,主要的护理就是止痒,同时也可以外用一些预防感染的药膏,避免孩子抓破以后感染结痂。
皮肤护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水痘肺炎",水痘引起来肺炎之后是"水痘脑炎"。比较小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呼吸道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常出现脑膜刺激伴有的呕吐现象,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严重的并发症。
猩红热
猩红热对小孩子来讲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通常出现在学龄前期,发热不明显,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草莓舌"(舌头出现红肿形似草莓),如果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治疗的话,可以很好的抑制病情的加重。另外,猩红热会引起链球菌相关感染性的肾炎肾损伤,一般出现猩红热的孩子都要做尿常规的检查。
麻疹和风疹
随着我们疫苗的接种,在小孩子人群里并不多见,通常发病是在耳后部位开始,逐渐到全身。虽然孩子已经接种了该类疫苗,那些抵抗力比较差的孩子在春季也要多加注意。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坐月子,历来是个争议很多的话题。即将临盆的孕妈妈们,你们是否也为此有很多担忧呢?到底要不要遵守长辈那些坐月子的规矩呢?坐月子是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民间流传已久的一些传统“坐月子”的讲究:
门窗紧闭,不得通风,捂被子,戴帽子;
一个月内不能洗头洗澡;
不能吃蔬菜水果;
大量吃鸡蛋;
不能喝水;
不能吃盐;
不能出门;
不能抱宝宝;
大量吃红糖、米酒等。
总之,坐月子禁忌颇多,让无数产妇望而生畏,难以忍受。甚至出现产妇丧命于“捂月子”的报道。
处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有人因为谨遵“传统”而造成这样的悲剧,足见,不科学的坐月子方式是如何根深蒂固,危害严重。
各位孕妈妈们:你怎样看待坐月子呢?是坐还是不坐?是相信“传统”的坐月子方法呢,还是想学习科学的方法?也许很多孕妈妈还处于比较纠结的状态中。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坐月子的一些看法。
什么是坐月子?
“月子”是通俗说法,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产褥期”。是指孕妇生产后,身体和生殖器官逐渐恢复原状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8周,即42-56天。
那产后到底要不要坐月子?我的回答是:要!
为什么?
因为在产前,孕妇担负着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子宫、心、肺、肾脏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肠胃、内分泌、皮肤、骨、关节、韧带也都有相应的改变。以上变化都需要在分娩后逐渐恢复正常。
此外,分娩本身对于孕妇来说就是一场极大的挑战,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对孕妇的身体造成损伤,而这些都需要经过“产褥期”的休息和调养才能逐渐恢复。
那么,该以什么方式坐月子才是正确的呢?
(一)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下床活动。活动强度不宜太大,在家人的陪伴下轻松散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适当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作为娱乐消遣,避免出现产后抑郁、情绪低落等情况。
(二)产后凝血功能会增强,因此需要经常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此任务交由丈夫来执行的话,效果更好哦!
(三)产后需要穿收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是“妇科病”、“未老先衰”的根源所在。内脏下垂会导致小肚子变大,严重影响到美妈们的体型。收腹带最好准备两条,便于更换。
顺产者可以于产后第二天开始穿收腹带,剖腹产者穿收腹带的时间可以适当晚一点,建议在产后第6天开始穿,收腹带也不建议全天穿着,一般穿两小时可以休息一小时,以防止血液循环不通畅,影响伤口恢复。
(四)饮食不宜太咸,建议遵循一排二调三补的原则,具体如下:
第一周:要以排为主
饮食不宜油腻,应以清淡易消化、利水排湿的食物为主。例如:小米粥、玉米粥、薏米粥、菜肉粥、清汤面条、鸡蛋羹等等。特别提醒大家,剖腹产在24小时内喝米汤有利于肠道通气,在放屁后才可以正常进食哦!
第二周:要以调为主
生产后,产妇一般都有气血亏虚的情况,所以这周饮食要以调理气血为主。这周,产妇可以多吃补气血的食物,例如:红色蔬菜、麻油炒猪心(猪肝有回奶的作用,建议尽量不要吃)、大枣花生猪蹄汤。也可以在平时的食物里面加入枸杞、茯苓、山药等等。
第三周:要以补为主
这周是催乳的好时机,可以进食营养丰富的汤类,例如:鸡汤、木瓜鲫鱼汤、排骨汤、黄豆猪蹄汤等等。可以在这些汤料里加入黄芪、通草等中药,催乳效果更佳。产妇在此阶段不要挑食,或为了保持身材而节食,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这样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丰富的奶水。
(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
一定要坚持每天都刷牙,刷牙的水要温热。传统坐月子有不能碰冷水这条规矩,我是赞同的。顺产3天后即可洗头洗澡,而剖腹产最好等伤口愈合再洗头洗澡,一般是产后7~10天左右。注意:月子期间洗澡要采取淋浴,禁止盆浴。
(六)保持室内合理温湿度,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
无论什么季节,建议室温都要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绝对不能大夏天的给产妇“捂月子”,冬季则应当注意保暖,以防受凉。
(七)要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产妇的恢复也非常有利。可以促进产妇子宫复原、身材恢复苗条、降低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等等,真可谓是一箭好几雕的好事儿。
(八)可以出门,但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产妇可以出门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不过在产妇和宝宝抵抗力都很弱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为好。
(九)鼓励产妇进行产后恢复锻炼。
顺产后两周就可以进行仰卧起坐、腹肌收缩、收缩肛门括约肌等运动。不过切记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十)坐月子期间禁止同房。
同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恶露彻底排尽之后。一般来说,恶露排尽需要6~8周的时间,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产妇恶露排尽的时间会延长。
需要经产科医生检查,确定产妇生殖系统恢复正常之后,才可以同房,否则容易造成产妇生殖系统的严重感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春天来了,又到了……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因为气候开始回暖,万物复苏,压抑了一个冬天的各类细菌病毒们自然也坐不住了。再加上这个时段天气多变,防不胜防,很容易会让病毒钻空子。特别是现在 已经开学,孩子们免疫力本就不比大人,又在学校集体学习,更是很容易成为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帮助孩子防范疾病。
下面,Dr.京就为大家盘点几种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以及预防方法~
流感,多发于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之间。它传播快、发病快,患者感染后会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发热咳嗽等, 通常会持续3~5天,之后自行痊愈。
通常流感无需特别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吃一些感冒药、退烧药。另外,在发病期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一些。
为预防流感,要注意保暖、戴口罩。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勤锻炼、多喝水、保证充足睡眠、居室内多通风。
诺如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通常爆发于 学校、托儿所、餐厅等地,感染后会出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它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与病人或其用过的东西的接触。
诺如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专门治疗(虽然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疫苗或特效药)。不慎染病的话,主要还是要好好休息、合理饮食,也可以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分开等。最后要谨记: 诺如病毒痊愈后3天内都仍然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等3天之后,再恢复正常活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对象是学龄前的孩子,发病的主要表现是 “手、足、口腔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它也是因此而得名。
与患者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所以家长要注意:该病流行期间,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或是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通常一周之内都能够痊愈,因此通常不必住院治疗(目前其实也没有特效药),居家休息即可。这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常通风,另外注意对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消毒。
麻疹是由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群体是儿童。
麻疹的初期和感冒、发烧类似,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4到5天后便开始出疹, 通常先见于耳后,然后是前额、面部、胸背、四肢。几天后会消退,整个病程约为10天左右,痊愈之后,则可获得终身免疫。
其实麻疹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看护即可。但这期间要警惕并发性的肺炎、咽喉炎,所以如果注意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声音嘶哑,最好尽快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5~15岁的孩子是主要感染对象。感染之后,首先会出现浑身酸痛、发热流涕等,之后便会出现腮腺肿胀,而且通常还不是同时开始——一侧肿胀一两天后,另一侧再肿。病情持续1~2周后会消退,在患病一次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通常,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里隔离静养即可。家长可以用毛巾沾水拧干后轻贴在肿胀处,来帮助孩子减轻疼痛感。这期间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不要给他吃酸的(像橘子、橙子、醋等),以免加剧疼痛。
同时,家长要留意“并发性脑膜炎”,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呕吐不止,就要提高警惕,最好尽快就医。
总体说来, 虽然冬春季传染病种类比较多,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还是能够有效阻断这些疾病的传播的。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稳居我国居民死亡首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目前尚无很好改变办法的情况下,探讨可以应对的环境因素、炎症因素等的变化规律与血压的关系,尤其是季节变化及气候急剧变化,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高血压在四季分明的地区,存在季节节律性,冬季血压最高、夏季血压最低,相关心血管事件冬季发病率最高。脑血管事件存在两个发病率高峰,冬季为第一发病率高峰,夏季为第二发病率高峰。
在季节和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血压等监测,掌握季节变化规律与血压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及时增减降血压药物,应对气候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病死率及高血压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差异程度、季节气候特点存在着鲜明的区域特点,在季节性环境变化不太明显的地区,这种差异就较小。
Chowdhory 等调查日本高岛因脑卒中住院的 1665 例患者,发现春季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冬季,秋季最低。同时在寒冷季节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C 反应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Ⅶ因子活性增强,导致血液高黏度、高凝状态,促进了动脉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因素。
非洲尼尔利亚的研究结果显示,雨季中因心力衰竭、脑卒中、血压控制不佳住院的患者较旱季明显增加,认为较低的气温使人的外周血管收缩、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汗液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压升高,血容量增加,对于存在心、肾功能不全基础病的患者,易诱发急性肺水肿。
有研究资料显示,天气指数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强预测因子,并独立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接受降压治疗及降压药的数量等因素。而且通过研究北京地区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发现夏季的收缩压、舒张压为全年最低,冬季的收缩压全年最高,舒张压高于夏季,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冬季和夏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
在刚刚结束的4.25全国预防接种日,新浪健康和健康时报共同发起了“双倍的爱 接种希望”小月龄儿童肺炎抵御球菌性疾病科普接力在线微调查。调查显示:仅19%的受访者了解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宝宝的危害,近8成受访者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认识还不够全面。
事实上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儿童健康第一大杀手,被世界卫生组织成为“隐藏的儿童健康杀手”,肺炎球菌不仅会引发“肺炎”,还会导致菌血症、脑膜炎和其他器官感染等,甚至可能会让宝宝出现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WHO数据显示: 75%的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11月龄宝宝发病率最高。提醒各位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还不满2岁,请一定记得给TA及时接种2岁以下宝宝专属、有明确保护效果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研究显示:宝宝出生6周龄前肺炎球菌定植率不足10%,6周龄之后定植率快速增加,2月龄后持续走高。肺炎球菌一旦在宝宝体内定植,便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宝宝将面临随时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6-14周龄婴儿体内的母传抗体已经降至低位水平,失去了母传抗体的保护,宝宝将处于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风险中,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宝宝6周龄时开始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5月龄前完成3+1完整程序,不给肺炎球菌任何可趁之机。
2020年3月20日春分后出生的宝宝:赶紧预约!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第一针
2019年11月出生的小宝宝:别忘了带宝宝去打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第三针!
2019年2-5月春末夏初出生的宝宝们:是时候打最后一针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加强针了,完成最后一针,让保护更周全。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最佳开针年龄是6周龄,如果不慎错过了6周龄,也可以在2月龄、4月龄、6月龄各接种一针,7月龄之前完成3针基础针即可,有疫苗保护总好过让宝宝赤手空拳的暴露在肺炎球菌的威胁之中!
最后,提醒各位宝爸宝妈,虽然各地接种门诊已陆续开放,但是目前依旧处在疫情防控时期,宝爸宝妈们记得提前向相关医院或社区医院预约,然后再去打疫苗,切记未预约勿前往哦!
对于老年人来说,子女都成家立业,自己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正是在家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逗弄儿孙的好时机。但是有些老年人却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严重的影响到生活质量,这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所以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要积极的进行疾病的防治工作,为健康助力,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不断地奋斗。总结起来,老年人群多发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希望老年朋友要多多注意留心,要及时地做好预防措施。
1.高血脂
高血脂是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之所以是高血脂疾病的高发人群,是因为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不会经常的进行运动,导致身体里的脂肪不断堆积,导致出现高血脂。还有就是也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人变老后,嘴巴会经常感到没味,会比较偏向吃咸口的菜,这也会导致血脂升高。
再者,不少老年人都会有找老朋友聚聚,聊天喝酒,经常的过度饮酒,也会导致出现高血脂的情况。
2.糖尿病
老年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很大,这是因为到了老年。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会下降,易导致患上糖尿病。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素质下降。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糖尿病的情况。
3.哮喘
不少老年朋友还会有哮喘的老毛病。老年人是哮喘的高发人群是因为呼吸系统内的黏膜是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分泌能力下降,会使呼吸机能减弱,会影响人体内排出浑浊的废气和吸入新鲜空气的能力,导致哮喘情况的出现。再者,免疫力的不断下降,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给了细菌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也很容易患上哮喘的毛病。还有很多老年人有抽烟的不良习惯,会伤害身体,也会导致出现哮喘的情况。
4.中风
不少老年人也深受中风的折磨,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其他疾病引起的中风情况,比如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就很容易引起中风现象的出现。中风还与体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变老了之后,对自己的身体不会过多的进行关注和控制,容易导致肥胖的出现,不少肥胖的老年人会比较容易出现中风的情况。所以也要记得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之内。
此外,对于脾气暴躁,很容易生气的那些老年人,也是很容易发生中风的情况的,情绪变化起伏大,是很容易导致出现中风的情况。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5.心梗
老年人也很容易出现心梗的情况,在严寒的冬季会更加频繁。这是因为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后,血管会收缩,很容易出现出现心绞痛,如果不及时预防治疗,会很容易出现心梗,严重时还会危害生命健康。所以在冬季时,注重自身的保暖工作是很重要的。
上述说的高血脂,糖尿病,哮喘,中风,心梗等都是老年人高发的疾病,对此,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留意,做好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都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1、情绪变化
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头很足。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翻滚则是腹痛的表现。但如果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说明病情严重了。
2、胃口变化
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间拒奶或无力吸吮,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口腔气味酸臭,则提示婴儿消化不良。
3、睡眠改变
孩子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则常是发热的反映;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4、呼吸改变
若孩子呼吸变粗、频率增加、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5、体重改变
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速度加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下降,则应怀疑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