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梗死这个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它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出现异常,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之前是不多见的,而且高发人群也主要是老年人,但是现在却不同了,50岁左右得脑梗死的人也不少见。
脑梗死和别的疾病不太一样,它比较危重,而且很多病人出院后多数会留下后遗症,比如不能说话或者长期卧床。虽然也有那些没有什么后遗症的患者,但是那个比例真的很低。由于脑细胞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细胞,所以对于脑梗死的预防的意义是大于治疗的。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防治脑梗死,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突发脑梗死离世,是一件事做的太多了,具体指什么?
其实单纯从提出的这个问题来看,我也不知道具体指什么,而且这个问题明显有博人眼球的感觉。脑梗死这个疾病其实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对于每个脑梗死患者来说,发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并不相同,所以这里很难说具体指什么行为。
根据我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比较常见的几点就是没有控制好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疾病。可能很多人对我的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类慢性病,虽然它们短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它们可是比较可怕的。
急诊科很多的脑梗死病人很多都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这些慢性病而出现脑梗死的,长期的血压、血糖控制不好,会损伤血管,进而诱发脑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当人处于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血压的忽高忽低的时候,这些斑块特别容易脱落,脱落后的这些物质会随着血液流动,当遇到狭窄的脑血管的时候就可以堵塞它们,进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发生脑组织的坏死。
2.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脑梗死?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吸烟、喝酒,短期它们带来的危害确实不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会增加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最好去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应该尽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尽量不要吃油炸或者油煎类食物,不吃糖果或者甜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平时的时候尽量不要熬夜,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而平和地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定期体检:可能不少人都觉得体检的意义不大,但是我想说体检的意义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很多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就存在了脑血管或者别处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只是不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也没有进行干预,当发生脑梗死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每年的体检可以发现脑血管和颈部血管是否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现心房颤动的问题,这些都是脑梗死潜在的高危因素。
其他:包括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在目标范围内、经常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每天摄入适当的开水、保持合适的体重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8岁的楠楠是一名高级白领,是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女人,她不仅事业成功,还有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公。
据了解,楠楠和老公是校园恋爱,当时两个人轰轰烈烈的谈了四年恋爱,毕业那会,楠楠也担心男友跟她分手,毕竟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可老公居然向她求婚了。
现在两个人已经结婚五年了,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儿子今年已经四岁了,女儿刚刚半岁。
楠楠当时生女儿的时候难产,可是吓坏了她的丈夫,后来虽然抢救回来了,但是却得了高血脂症。
现在楠楠在丈夫和婆婆精心照料下,身体已经好了很多了,整个人变得十分精神,除了有时候经常会觉得头疼。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当中的时候,在某一天,楠楠突然感觉到头疼难忍,然后昏厥过去。
当时可把一家人吓坏了,赶忙送往医院,后来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突发性脑梗。
医生:1物胆固醇比肥肉还高,再馋也要管住嘴
医生经过详细了解,发现了楠楠突发脑梗的根源,据楠楠老公表示,自己的妻子在怀孕之前就很喜欢吃猪脑花。
可是由于怀孕不能吃这些东西,楠楠就没有吃,后来出了月子,楠楠表示自己要过一把瘾。
当时丈夫想着自己妻子生孩子这么痛苦,放纵一把也没有什么事情,每天都给楠楠准备猪脑吃。
相信很多人都和楠楠一样喜欢吃猪脑花,猪脑花的口感确实相当不错,但是并不适合长期吃。
根据研究发现,猪脑花的胆固醇是相当高的,是肥肉的23倍,长期吃这些食物,不利于血管健康。
楠楠本身就是高血脂患者,更是不建议吃这些东西,长期吃猪脑花会使得血管壁脂肪堆积,血液变得粘稠,血流速度也变慢,很容易引起脑血栓,从而诱发脑梗。
所以说这些东西即使好吃,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能不吃尽量不吃,吃多了对健康无益。
若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或是心脑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需警惕
1、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是血脂升高的明显症状,当血流速度变慢,血液中的脂蛋白会渗出,这时候就会影响视网膜,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现象。
2、头疼头晕
相信很多人都把头疼头晕归到没有休息好,但这也可能是心脑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当血脂升高,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使得头晕头疼情况出现。
3、小腿抽筋
小腿突然抽筋,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可能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腿部的供血本身就比较缓慢,脂类物质过多,就容易供血不足,小腿就会出现抽筋情况。
呵护血管健康,日常可以多做2件事
1、多喝茶水
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血管,当血管处于健康状态,人就能正常生活,若血管出现一些问题,心脑血管疾病就可能会找上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生命造成威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维护血管的健康呢?
多喝养护血管的茶水,能够帮助血管更好的新陈代谢,不仅能分解血管内多余脂肪,还能帮助受损的血管壁进行修复。
2、多运动
运动能够帮助血液更好的循环,促进血脂的分解,血管能够更好的进行新陈代谢,这样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专家建议大家每天尽量运动半个小时,为了自己的血管健康和身体健康,千万不要做个懒人。
脑出血的原因中,高血压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有脑出血的病人,患者和家属以及其他人都会首先想到患者罹患有高血压,但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高血压吃的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突然间脑出血呢?
一、血压没有控制理想
血压升高导致的脑出血,其根本原因是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以上,如果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便是口服降压药,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因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没有控制理想,患者仍然会出现脑出血。
二、合并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是脑出血患者的又一大常见诱发原因。在很多没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中,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脑动脉瘤的存在仍然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合并其他疾病导致
还有一种类型的患者,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脑动脉畸形,但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凝血异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甚至是常见的外伤,高空坠落伤等,也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常见的脑出血的诱因,但即便没有高血压患者,仍然会发生脑出血,这就和脑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脑出血不仅仅要预防高血压,还要预防其他常见的诱发因素。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来自江苏的老张,是一家化工厂的普工,妻子也在工厂工作。老张是一名乙肝携带者,自从被检查出乙肝病毒,老张平时生活中格外小心,从不碰烟酒,也很少吃油腻的食物,有时候还会抽空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还算稳定。
可就在去年,老张被检查出了肝癌,这让老张一家人都无法接受,自己仅仅一年的时间,怎么会患上肝癌?
医生:1种食用油是“祸患”,天天吃可不行
老张的主治医生仔细询问了老张的平时生活习惯,后来从老张妻子处得知,老王家里平时炒菜用的油都是自己家里压榨的花生油,老张妻子每次都闻到这种油的香味,所以买来一大桶在家里。
医生称,这种市场上卖的土榨花生油,没有经过专门的食品检测,很多都是不符合食用规格和卫生要求。而且很多商家用于榨油的花生都是霉变,就会残留大量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会破坏肝脏细胞,诱发肝脏病变,甚至出现癌变。老张本身患有乙肝,加上长期吃这种花生油,肝病逐渐演变为肝癌。
肝病不是一蹴而就,身体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急需养肝了
1、粉刺:肝脏负责人体新陈代谢,如果肝脏代谢失常,皮肤分泌油脂的功能被破坏,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堵塞毛孔,形成痘痘,导致脸上痘痘非常多。
2、指甲凹凸不平:平时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指甲凹凸不平,上面有很大竖线,说明体内存在大量肝毒,导致指甲肝血不足,出现异变。
3.经常凌晨两三点惊醒: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总很难入睡,而且睡觉之后也容易被惊醒,说明肝脏内有炎症,导致身体肝火旺盛,影响睡眠。
4.心情低落易怒:肝脏是人体心情的调节器,如果肝脏内毒素过多,就会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导致心情变得烦闷抑郁,容易发脾气。
生活中想要保护肝脏健康,要谨记这2点
1、补充硒元素
日常养护肝脏,可以多补充对肝脏有益的硒元素,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肝脏细胞修复。
2、注重体检
肝脏具有一个特点,因为肝脏周围没有痛觉神经,所以肝脏细胞受损的时候,身体很难察觉,只能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够尽早筛查出肝病,保护肝脏的健康。
53岁徐先生,10年前诊断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
近日因为自感乏力、面色发黄、身体浮肿不适,遂入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该患者自述近10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挺好,然而该男子自从第一次在医院确诊高血压并一直服用依那普利,后未再入院复查过相关指标。
问题来了: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该类降压药的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只因忽略了定期复诊检查指标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了方便记忆,我们通常称之为普利类降压药。据循证医学证实,普利类降压药为降低肾病患者尿毒症风险最有效的一类药物。然而,该类护肾药物被视为一把双刃剑,用在不适宜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成为伤肾的凶手!
因为肾脏是一个血流很丰富的脏器,对于一些年龄大、血管弹性下降、本身就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普利类降压药后,反而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如持续升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
因此医生忠告: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物,千万不要忽略了定期复查指标,否则可能血肌酐升高,都不知道,继续服药,导致肾衰乃至尿毒症悲剧!
普利类降压药的主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引起血肌酐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使用该类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当升高幅度超过原来水平的30%以上,且呈现持续升高,应及时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试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2) 引起高血钾。
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
(3) 引起干咳。
发生率为1%以上,亚洲人群发生率更高。当出现难以忍受的干咳应当怀疑为该药的副作用,并及时告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换用沙坦类降压药。
除了以上提到的副作用外,血管神经性水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适,头痛、皮疹等,也值得引起注意。
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是终身的。综上所述,对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普利类药物可保护肾脏延缓肾衰;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却可导致尿毒症等不良结局。那么,除了生活中应注意的细节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普利类药物的时候,不能只盯着血压水平,还应注意定期咨询医师,复查血肌酐、血钾等相关指标,了解身体的变化过程,做到及时调整药物。
记得是刚到医院上班不久,还在ICU转科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25岁的小伙子小王,长得帅气、精神,一直被父母当做心头肉,不惜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元的费用送去国外留学。
三年的国外生活让小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来后喝不惯家里的白开水,加上母亲爱子心切,给孩子一口气买了几十箱的饮料,堆得整个房子都是,饮料也就成了小王的"白开水"。
学成归来的小王整天忙于亲朋好友的应酬,成天奔波于酒席之间,回家后也就只喝一些饮料。看着孩子很是忙碌,父母感到很自豪也很无奈。忙活了一阵终于可以休息下来了,这天早饭后,父母想让小王陪他们去超市逛逛,小王说瞌睡不想去,父母也就没再勉强。
直到吃下午饭时小王还是没有起床,母亲看到孩子翻来覆去也睡不踏实,就给小王吃了点安眠药,想让孩子好好睡个踏实觉。直到第二天午饭时小王都没有起床,此刻父母才发现情况不对,急忙送去医院急诊室。
到急诊室时小王呈昏迷状态,测血糖时直接爆表:提示大于33.3mmol/L,急诊医生查体、问诊、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酮症酸中毒,而且已累及多脏器功能受损,马上转入ICU重症监护室。
看着如此年轻的生命医护人员都很惋惜,虽然经多科室会诊,高级生命支持,血滤等等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仅仅5天后小王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他的父母守着他的尸体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始终认为孩子是因为太累了,在安眠药的作用下睡的太沉了......
悔恨、痛苦、绝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让这对老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医生都不爱喝饮料,矫情,饮料还能喝死人?",是的,饮料确实能喝死人,不是亲眼目睹过,恐怕我自己都很难相信!
而这个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再次证明饮料是能喝死人的。
那么,喝饮料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分,会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超重、肥胖、其他各类代谢性疾病:
长时间饮用饮料会引起糖分在体内过多堆积会产生内源性的尿酸,形成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部分碳酸类饮料当中含有磷,会导致钙质流失。喝多了引起骨质疏松,造成各种骨折。
三、对牙齿的破坏、肾结石、脂肪肝等等。
最后,谨以此篇真实案例再次告诫大家"生命诚可贵,且喝且珍惜"。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关节外科的门诊来了一位男子,他虽然不胖,但身体看着很壮实,拄着双拐就进来了,跟着男子的妹妹,手里拎着片子袋,医生简单的询问了男子的情况,得知男子两条腿的股骨头坏死了,现在不住拐根本走不了路。
大哥从妹妹手里拿过片子递给医生。“股骨头坏死已经Ⅳ期了啊,现在症状又这么重,只能换假的了(髋关节置换)”医生看了片子后又问:“经常喝大酒吗?还是曾经大量用过激素,比如地塞米松,甲强龙之类的”。大哥说:“唉,我都不喝酒,大概1年半前,我从我们县医院做过化验,然后我们村的赤脚医生看了说我是布病(布鲁氏杆菌病),连着给我输了3个月的地塞米松和青霉素”。“可惜了,才38,就这样了”医生一声叹息后说。
为什么输了三个月的激素,就股骨头坏死了呢?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最常见三大原因:
一,髋部骨折后的股骨头坏死,髋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后,损伤股骨头血液的供应,发生股骨头坏死,这种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二,就是大量饮酒后的股骨头坏死,大量饮酒伤肝,这个大家都知道,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发展为肝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量长期饮酒后,可能你的肝还很顽强,股骨头却先倒下了。
三,就是这位大哥这种情况,大量应用激素(老百姓说的激素一般特指糖皮质激素),大量应用激素后,易导致脂肪栓塞、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管炎,骨小梁疏松,股骨头塌陷进而股骨头坏死。至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就很简单了,早期就是对症保守治疗,严重者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很常见,但是医生为什么说这位大哥很冤枉呢?原来是村医生只看了化验单就说他是布病。但是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后发现男子,布鲁氏菌抗体测定阴性;没有与羊、牛、猪、狗等携带布病病原体的动物的频繁接触史;也没有布病感染时发热、多汗、关节痛等表现。因此,这位大哥感染布病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平白无故应用三个月的地塞米松,最后导致了才38岁股骨头就坏死的结果。
最后,想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身体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在很多人的常规认识当中,大便带血只是因为自己得了痔疮,并无大碍。一般会选择去药店买一些痔疮膏自己治疗,并不会立刻到医院检查。然而造成这种便血的原因都是痔疮吗?
下面用两个真的故事回答:
45岁周先生,发现便血1年多,在这期间一直认为自己是得了痔疮,并未重视。当出血时就用痔疮膏,没有便血照常工作生活,一直到自己发现痔疮膏对自己的“痔疮”无效后,才到医院检查,到医院一查,结果是低位直肠癌,晚期。后来,周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由于到了晚期,肿瘤切除的范围较大,失去了肛门。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能带瘘生存,严重的降低了生活质量。周先生后悔不已……
40岁李女士,20年前因为便血诊断过痔疮,后来用了一段时间痔疮药后症状好转。直到半年前,李女士发现自己出现了相似的症状,由于以前诊断过痔疮,加上上一次的检查让自己痛苦不堪,放弃了再次去医院求医问药,继续用上了以前用过的痔疮药。但是并没有好转,一直到自己反复出现便秘,这才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晚期直肠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只能接受化疗和一些对症治疗。
那么,如何正确的区分痔疮和直肠癌呢?
痔疮的便血颜色是鲜红的,不会混杂着粘液,手纸带血或者血液附着在大便上;而直肠癌的便血颜色稍暗,而且常常夹杂着粘液;痔疮并不会引起大便习惯的改变,直肠癌会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变细,时而便秘时而腹泻等,除此之外,直肠癌患者还会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减轻。
如果自己不能依据症状准确的区分这两种疾病,最好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最简单的就是肛门直肠指诊,大多数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诊摸到,但是由于门诊医生检查的局限性,指诊并不能诊断任何类型直肠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以选择电子直肠镜能准确的鉴别直肠癌和痔疮。
生活中如果发现了上述类似症状,为了避免耽误病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切勿自行处理,要相信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和治疗。平时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的减低患有直肠癌的风险,如减少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尽量多吃些高纤维素食物,这样有益于肠道的健康;近些年,癌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可以定期做一些相关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刚(化名)的妈妈今年46岁,前几日肚子疼的厉害,来医院检查却被查出胃癌。经过对小刚妈妈的详细问诊,了解到,小刚爸爸平常在外地打工,小刚大学毕业后也留在了外地工作,平常都是小刚妈妈一个人在家居住,所以就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而且午餐和晚餐也通常没有规律。
前两年,小刚妈妈也有过胃疼,去医院做检查时被诊断为了胃炎,吃完医生开的药就好了。后来也陆陆续续有过几次胃疼,每次小刚妈妈都是直接去药房买点治胃炎的药吃。可这次吃了药也还是不管用,而且疼的越来越厉害,这才来了医院。
胃癌这病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且发病率非常高得一种恶性质肿瘤,它的发病率在我国的各种恶性肿瘤排名中可算得上第一,而且它的发病有很显著地域差别,我国西北以及东部沿海区发病率就比较高,而南方则相对于较低。
胃癌的症状有哪些?
胃癌的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高发人群。对于此病的早期病人,大部分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可发生恶心、呕吐,亦或类似于溃疡病的上消化道得表现,因此对此病很难做到早期发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疼痛与体重下降是胃癌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表现。
除此以外,病人还常常出现的比较明显症状有: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食欲差以及全身疲劳乏力等表现,而且疼痛感会随着疾病发展越来越显著。当然,肿瘤生长位置不同的话,病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发生在了贲门胃底处的病人可能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等,发生在了幽门附近病人则可能会发生幽门梗阻等表现。发展到晚期的病人还常产生消瘦、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特征性表现。
引发胃癌的原因
第一,饮食、生活及地域环境等因素原因。如长期不吃早餐、不规律用餐(如前面提到的小刚妈妈),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等。
第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第三,胃息肉、慢性萎缩胃炎等一些胃部原发疾病也可能转化为胃癌。
第四,遗传因素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等。
胃癌患者的饮食注意
平时多吃清淡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患者要注意营养合理,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37岁的吴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肩膀疼痛,一直以为是普通的肩周炎,也没当回事,就自行贴了止痛膏药缓解症状。
但是贴了一段时间后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于是就赶紧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右肝内实性偏高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慢性肝病表现;后续的CT、MRI检查结果却让他慌了,确诊为肝癌晚期。
吴先生却很疑惑,我就是右肩疼痛,怎么患上肝癌了呢?这在医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反射痛,右肩是肝脏的反射区,当肝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右侧肩膀疼痛,例如胆囊炎,胆结石,肝癌等。而且根据肿瘤生长发育,如果侵袭周围的神经组织,就会出现右侧肩膀疼痛,有些时候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后来经过全力救治,3个月后吴先生还是不幸离世了!
医生总结病史,指出吴先生肝癌发病的原因有2个:第一,吴先生之前就检查的有乙肝,吃了一段时间的抗病毒药之后,就自行地停止用药了;第二,吴先生喜欢吃花生,平常就一次性从市场买很多回家库存,有时候花生都发霉了还继续吃,就是这两个错误的做法才导致了吴先生由慢乙肝快速进展到肝癌晚期!
从慢乙肝到肝癌,吴先生的2个错误值得警惕!
肝脏是代谢酒精主要部位,并且酒精会在肝脏内转化成乙酸及乙醛等有害物质,长期饮酒的话就会造成肝脏的损伤,会出现肝硬化、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除了酒精,以下2个原因不容忽视!
(1)乙肝患者未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的乙肝感染者接受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而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往往会引起肝脏的肝硬化、纤维化以及肝癌等病症。口服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通过阻断病毒的复制来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如果病毒长期的被抑制,乙肝患者的炎症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没有得到有效的转阴时,如果停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那么引起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就会消失,病毒就会重新并且大量的再次复制,并且感染新的肝细胞,就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对肝细胞造成大量的损伤,并出现严重的肝炎发作,甚至会引起肝衰竭、肝癌等病变。
因此,乙肝患者一旦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就一定要遵医嘱,不能随便地停药,任何不良的依从性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2)霉变食物
我们知道发霉的大豆、玉米、花生等食物不能吃,因为这些霉变的食物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吃了之后就会有很大的患肝癌的风险。
目前为止,黄曲霉素是所知道的导致癌症发生的比较强的一种化学成分,并且黄曲霉素比较耐高温,280摄氏度高温才能把它裂解杀死,平常的食物加工温度无法破坏其成分。并且在肝脏内黄曲霉素不能降解,一旦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引起癌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吃霉变的食物,并且要及时更换餐具,防止霉变!
结语
总之,吴先生的病例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控制和和治疗肝炎,不能随便停药,要做到定期复查,并且要远离致癌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有可能使肝功能持续保持正常,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参考文献
[1] 郭士祥,郑云凤.重视肝癌的诱因及对高危人群的防癌检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007):100-101.
[2] 崔英健,王健,项桂菊.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17-4217.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百分之七十,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脑梗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多数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当发生脑梗之后,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到生命。
有人说,脑梗有“3怕”,做好三件事,让你远离脑梗,作为神经内科临床药师,我结合自己的所学,所见所闻,分析如下:
脑梗有“3怕”
(1)第一怕:四高
临床上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这里加上一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提醒大家,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脑梗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这个指标高,也需要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来控制。
根据国内外脑梗防治指南,这四高是脑梗发病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我们现实中,确实也发现很多脑梗患者有这四高。
(2)第二怕:颈动脉硬化
近年来的研究均表明,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发生、进展、复发密切相关。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脱落导致的栓塞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所以对颈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是对心脑血管疾病干预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与结构的不断改变,颈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会不断增多。有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颈动脉硬化后首先累及动脉内膜,随着动脉斑块形成、突入管腔,受脂质增多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有破裂的危险,血小板被暴露的脂质、胶原激活,凝血反应被启动,导致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
(3)第三怕:房颤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中约五分之一为心源性引起,其中超过一半的原因为非瓣膜病性房颤。房颤引起的脑梗死发病比较快,常在数秒钟内症状即达到高峰,其发生机制为房颤引起附壁血栓形成,当患者心律骤变时栓子极易脱落且随血流到达小血管引起栓塞,根据栓塞部位不同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异常。
有研究者比较了动脉硬化血栓型脑梗死与房颤引起的栓塞型脑梗死发现,房颤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意识障碍、视觉缺损、失语、偏瘫、偏身麻木等)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动脉硬化血栓型脑梗死,可见房颤引起脑梗死对患者的影响更大。
预防脑梗,要做好三件事
(1)定期体检,控制四高
注意定期体检,如果有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确保指标达标,从而远离脑梗危险因素。
(2)坚持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要坚持进行运动,如进行慢跑、散步等。这些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加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并且对于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现意外。锻炼的度要掌握好,在锻炼之后要以自己不感觉到疲惫为宜。
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抽烟酗酒,抽烟易引起小动脉痉挛、减少大脑内的血流量,会引起动脉硬化,酗酒除了伤肝伤胃,诱发多种癌症,对心脑血管其实也有很大损害。此外,不要大鱼大肉,饮食要清淡,少吃盐,多吃果蔬。
(3)情绪平和、乐观积极
日常要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为了一些小事情就大动肝火,更不要在日常一直情绪低落。长期这样的话,对于身体健康是会造成非常大影响的,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对于预防疾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患者在经历半年以上的治疗和康复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症状。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半年后未能恢复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梗塞的康复过程。脑梗塞发生后,患者在一年内都处于恢复期,这是治疗和康复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康复训练、饮食调节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那么,为什么有些患者半年后仍然未能恢复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情绪因素:愤怒、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调节,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脑梗塞的恢复。
2. 吸烟:烟毒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从而影响脑梗塞的恢复。
3.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并影响康复。
4. 康复训练不足:康复训练是脑梗塞康复的重要环节,缺乏科学的康复训练会导致恢复效果不佳。
5. 用药不规范:不规范用药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从而影响康复。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
1. 保持良好的情绪:通过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
2.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血管损伤,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3.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 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5. 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确保药物的疗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逐渐增多,脑梗塞这一疾病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肥胖者脑梗风险日益增加。本文将带您了解肥胖与脑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脑梗的发生。
一、肥胖与脑梗的关系
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因为内脏脂肪多的患者,胰岛素抵抗风险大,易出现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形成血管斑块,导致心脑及主动脉弓等部位的血管变得狭窄,一旦斑块不稳定,进而形成血栓,就容易引发脑梗。
二、预防脑梗的建议
1. 健康饮食:以清淡为主,控制主食摄入量,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多吃蔬菜。
2. 适度运动:每天散步30分钟,注意控制体重。
3. 控制腰围:男士腰围控制在90厘米左右,女士腰围控制在85厘米左右。
4. 充足睡眠:最好在12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5. 定期体检:关注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
三、总结
肥胖是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年轻人肥胖者更需警惕脑梗风险。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脑梗塞的康复过程中,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
鱼油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研究发现,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脑梗塞的风险。然而,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鱼油可以直接治疗脑梗塞。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依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等规范用药,以及控制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都是预防脑梗塞复发的重要措施。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如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调整。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知识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促进康复。
总之,脑梗塞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重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科学的保养,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高’杀手。
据统计,我国每12秒就有一个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个人因中风而去世。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谢惠芳指出,中风患者中约有75%的人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头痛头晕、情绪改变等。
为了降低中风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应在脱离生命危险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中风复发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统计,中风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12.9%,半年内的复发率为16%,一年的复发率为17.7%,五年复发率高达25%。
预防中风复发,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 戒烟戒酒;
3. 坚持规律治疗,定期复查;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5.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寒冷刺激。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严重疾病。近年来,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了解脑梗塞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及治疗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增加,最终形成血栓,阻塞脑部血管,引发脑梗塞。
脑梗塞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偏瘫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以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 介入治疗:对于部分脑梗塞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将血栓取出,恢复脑部血流。
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言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以降低脑梗塞的复发风险。
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疾病,需要我们重视预防,积极治疗。一旦出现脑梗塞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治疗方法探讨
脑梗后遗症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本文将围绕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病原因
1. 脑梗后遗症:脑梗后遗症是指脑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脑梗后遗症可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2. 脑组织损伤: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生与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脑组织损伤后,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异常电活动,引发癫痫发作。
3.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脑梗后遗症癫痫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脑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二、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治疗方法
1. 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是治疗脑梗后遗症癫痫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大脑半球切除术、脑皮层切除术等。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三、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日常保养
1.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癫痫发作。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癫痫发作。
3.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病情。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预防癫痫发作。
四、医院和科室选择
治疗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医院和科室。神经内科、癫痫科、康复科等科室均可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脑梗和脑血栓虽然都属于脑梗死范畴,但它们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脑梗。脑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主要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肢体麻木、口角歪斜、失语等。脑梗的主要病因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异常或血管壁异常等。此外,一些心脏原因也可能引发脑梗,如房颤和卵圆孔未闭等。
在治疗方面,脑梗主要采取二级预防治疗。二级预防治疗的原则包括抗血小板、降脂和降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还需控制血糖。此外,针对脑梗的急性期治疗,可以采用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等手段,以恢复脑部血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脑血栓。脑血栓是指脑部大血管闭塞,患者可能在脑血管闭塞前出现预警信号,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的半身无力、麻木、头晕、头痛、言语不清等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发作。
脑血栓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采取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等手段。慢性期治疗则需做好康复锻炼,并应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脑血栓再发的药物。同时,控制诱发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如降压、降糖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节,以降低脑梗和脑血栓的发病率。
总之,了解脑梗和脑血栓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脑组织损伤。轻度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口齿不清、四肢麻木等症状。然而,只要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轻度脑梗塞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
轻度脑梗塞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但如果忽视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脑梗塞症状,应立即就医。
治疗轻度脑梗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塞,可以使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于心源性中风,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利伐沙班。
2. 手术治疗:对于卵圆孔未闭引起的脑梗塞,可以采用卵圆孔闭合术进行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可能需要神经外科介入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3. 康复治疗:对于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等后遗症,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运动,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各项指标;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轻度脑梗塞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保养,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上肢功能受损,给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脑梗后遗症上肢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
脑梗后遗症上肢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一般运动: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刷牙等,以增强上肢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 物理疗法:通过物理治疗师的指导,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以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3. 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痉挛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上肢功能。
5.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激活瘫痪肌肉,促进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
脑梗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误吸:脑梗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容易发生误吸,要注意饮食安全,必要时可进行胃管进食。
2. 防止下肢血栓:瘫痪肢体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下肢,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
3. 避免应激性溃疡:脑梗患者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心态: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脑梗塞这一疾病已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成为了脑梗塞的高发人群。那么,什么是脑梗塞?它有哪些常见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脑梗塞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塞和出血性脑梗塞两种类型。缺血性脑梗塞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脑梗塞总数的80%以上,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壁病变导致的。
二、脑梗塞的常见症状
1. 突发性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单侧肢体;
2. 语言表达不清或理解困难;
3. 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4. 头晕、恶心、呕吐;
5. 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三、脑梗塞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2.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5.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物。
四、脑梗塞的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3. 神经保护剂:如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
4. 介入治疗:对于部分脑梗塞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总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脑梗塞的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