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端午节隐含的养生讲究,你知道吗?

端午节隐含的养生讲究,你知道吗?
发表人:梧桐健康

端午节快要来到了,每到这个节日家家户户习惯性地开始包粽子、插艾叶、挂香囊。你知道节日里粽子不能多吃,艾叶、香囊可以驱邪防病,可你听说它们还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夏季养生要诀吗?

 

首先是粽叶。

 

大多数地区使用芦苇叶,有些地方使用竹叶。无论是芦苇叶还是竹叶,它们都有清热、生津、除烦的功效。由于夏季炎热,暑气当令,易耗气伤津扰神。粽叶恰有此功效,与补中之糯米,相得益彰,非常符合夏季养生要求。

 

 

其次是粽料。

 

在南方,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出名的是蛋黄肉粽,糯米、五花肉、咸蛋黄,加上老抽,香味诱人。不过南方地区更普遍的白米粽(纯糯米粽子)和豆粽。而豆粽则以赤豆、绿豆为主。赤豆利水,绿豆清热,这也是针对夏季气候多湿多热的特点。

 

都说粽子不易消化,那恐怕是对当下生活条件好的人来说。过去吃饭都成问题,节日的粽子是奢侈品,每户人家粽子有限,一家人稍稍品尝即止,一个半个的,不至于造成食积,因此粽子拥有的补中生津之效使其世代相传。

 

第三是艾叶、菖蒲。

 

 

节前人们就开始采购一把一把的艾叶,放在房前窗口以辟邪。艾叶有很多品种,但独选蕲艾。因其梗粗壮,味浓烈,在众艾中脱颖而出。而菖蒲则是取其外形如剑寓意可斩杀瘟神邪鬼。二者同用,正好可妥妥地扎成一束。临床上,艾叶芳香化浊,祛湿醒神,可制成艾条用治寒湿性疾病,或晾干入汤药用治月经病。

 

艾叶还可用于防治感冒的小偏方:如果不慎在淋浴或受凉后患了风寒感冒,可以用新鲜艾叶15克,加水适量,煎服,待身体出汗后,鼻塞、头痛等种种不适也就随之减轻了。菖蒲实无芳香之气,但可开窍,在中风后遗症、闭经、耳聋等病治疗中有显效。

 

第四是香囊。

 

囊中所纳没有一定,只要有芳香辛散之性的药物即可。一般选用藿香、艾叶、苍术、白芷、冰片等。高档一点者可加少许檀香、麝香。香囊内药物辛香发散,对暑天外感有效力,不过使用时一定要分清阴暑、阳暑。对于阳暑患者,辛香燥烈之品属于禁忌,而应该使用清暑益气汤等清暑生津益气之剂。

 

最后要祝朋友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端午节那天,民间有在门口悬艾防病辟邪的习俗。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以为是迷信。但我们从艾叶辟邪的真实起源和艾叶的现代研究中可以看出,艾叶辟邪其实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古时候人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场烈性传染病流行之后,整个村子的人大部分都死了,只有负责掌管火种的一家人,幸免于难。于是人们仔细检查了这家人与其他人家的不同之处,发现这家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因为艾叶制作的艾绒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物品,他们在每年的春夏之交(端午节前后)、艾叶生长最茂盛时上山采摘大量艾叶,挂到自家墙壁上晾干,目的是为了取火及保存火种之用。由此人们认为艾叶可以辟邪防病。以后大家有意识地在春夏之交,采摘艾叶悬挂于自家房屋墙上或门窗之上用来辟邪,发展到现在,就有了在端午节“悬艾叶、带艾虎、饮艾酒、熏艾烟、洗艾澡”等多种用艾叶的习俗。

     

     

    艾叶辟邪不仅仅是古代传说,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的挥发油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艾叶的香味成分(挥发油)挥发出来后,不仅能抑制或杀灭房屋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杀灭进入人的口鼻呼吸道中的细菌病毒,还可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若通过燃烧艾叶烟熏或煎煮艾叶洗浴,则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挥发更彻底,效果会更好。能够预防和治疗流感。同时,艾叶还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

     

    端午节将至,教你几招艾叶的妙用。

     

    1、熏蒸杀病原:每立方米用5克艾叶,加水3倍,加热煎煮半小时。让蒸汽在室内散发,闭密2小时。隔日一次,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以起到室内消毒、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2、佩戴防流感:做一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香囊),将艾叶切成小段,放入布包,佩戴身上,可以防止流行性感冒。

     

    3、烟薰驱蚊虫:用半斤成熟的艾叶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一般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4、泡脚除脚气:将艾叶30克和花椒10克一起煮水后去渣取汁,用温热的药汁泡脚可以去脚气、除脚臭、去湿疹、改善脚部易出汗的毛病。

     

    5、艾灸正胎位:对胎位不正的用艾灸效果良好。取穴:至阴(双侧)。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距小趾甲角约0.1寸处。操作:用艾条(医疗器械门市有售)两支,点燃后对准两足至阴穴,距离以病人能耐受的热力为度,灸至皮肤潮红,时间约为15-30分钟。同时嘱患者放松腰带,暴露小腹部,为胎位转动创造条件。疗程:5到10天为一疗程,转正为止。

  •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

     

    春节冬至要吃饺子、清明要吃青团、中秋要吃月饼、端午要吃粽子。

     

    每个节庆食物都有它独特的含义,但对于吃货来说,关心的只有俩字——干饭。

     

    这不,端午就要到了,他们又盯上了粽子。

     

    粽子是热量炸弹?

     

    糯米被清香的粽叶包裹着,内里又非常“有料”,放在锅里蒸上或煮上一会儿,便可香味四溢,勾起人的食欲。

     

    不得不说,粽子是美味的,但同时,它也是一颗热量炸弹。

     

    不管甜粽还是咸粽,粽子的主要食材都是糯米。

     

    100g糯米的热量约有350大卡,再加上肉类或蜜枣、红豆、砂糖等佐料,一颗普通的粽子热量大概就有400~500大卡。

     

    这是什么概念呢?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摄入1200~1500大卡的热量来满足自身的能量代谢。也就是说,成年人只吃粽子的话,一天只能吃3~5个,热量就足够了。

     

    所以别小看小小的粽子,它的热量可高着呢。

     

    再喜欢吃粽子的人也不可多吃,除了热量高以外,它还有其他原因不适合多吃。

     

     

    肠胃虚弱人群,少吃

     

    大家在吃的时候就能发现,糯米的黏性要高于普通大米,因此,它是做年糕、汤圆的好材料。

     

    但是由于其黏性高,人体也较难消化它。因此,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吃或不吃粽子,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老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一般比较弱,更是不建议多吃。

     

    三高人群,少吃

     

    前面说到,粽子热量很高,为了身材考虑,不宜多吃。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糯米升糖比较快,能在短时间内使人的血糖迅速升高,因此并不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升糖过快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控糖人群,少吃

     

    平时就需要控糖的糖尿病人,更是不适合吃粽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分解的产物就主要是糖。

     

    真的想吃,也一定要严格控制“量”,浅尝辄止最好。

     

     

    甜咸粽,谁是你的爱?

     

    就像甜豆花和咸豆花一样,不同地方的人在粽子上,口味也存在巨大差异。

     

    北方人一直以来的习俗,都是端午吃甜粽:豆沙粽、蜜枣粽、红豆粽、黑米粽等等等等,即便是白水粽蘸糖吃,大家也觉得非常美味。

     

     

    南方人则不同,他们更喜欢用糯米包裹着肉类等咸味食物,做出鲜肉粽、卤肉粽、腊肉粽等无肉不欢的肉粽。

     

    除此之外,他们还突发奇想,把一切喜欢的食物塞进糯米里,研究出来了冬菇粽、栗子粽、咸蛋黄粽,甚至是螺蛳粉粽等多种口味的粽子。

     

    但是不管是往糯米里塞肉塞菜还是塞粉,他们都是标标准准的咸粽党。

     

     

    起初南北方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都认为对方的口味怪异且难以接受,为此battle了好多年。

     

    后来有不少人小试牛刀,于是,双拼粽子也出现了。

     

    甜粽、咸粽、双拼粽,总有一款是你的最爱。

     

    粽子到底该怎么吃?

     

    面对美味的粽子,大家往往难以控制住完全不吃,那么粽子有没有什么健康吃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别贪吃

     

    粽子热量高,不能多吃,“迷你粽”也应运而生,所以想吃又不能多吃的人群,就别挑大的吃啦,尝个迷你粽也是很好哒。

     

    想吃多个口味咋个办?不妨像切月饼一样,把不同口味的粽子切成小块,与家人分食,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搭配吃

     

    粽子黏性大,不好消化,因此吃粽子时,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或蔬菜等好消化的食物,吃了粽子就别再吃大鱼大肉啦,不然胃肠真的会不堪重负的。

     

    另外,粽子本身热量都不低,所以大家吃的时候,甜粽还是少蘸糖,肉粽也别试图把每一口肉汁吸进嘴巴里啦。

     

     

    趁热吃

     

    相比于热粽子,凉粽子更难消化,有的粽子变凉后,米质还会变硬。因此,粽子还是要“趁热吃”。

     

    另外,大家在吃粽子的时候,可以配上一杯茶。

     

    吃甜粽的时候,可以来一杯薄荷茶、绿茶等茶水,因为它们可以加快葡萄糖的代谢,清热解腻;吃肉粽的时候,则可以搭配一杯普洱茶、山楂茶等,帮助消化。

     

     

    最后,Dr.京想提醒大家,粽子虽香,也要量力而行,不可多吃。

  • 三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有着活血化瘀、止血、生血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现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服用三七粉来养生。三七分为生三七与熟三七,生三七主治跌打损伤后的淤血、外伤出血,而熟三七主管贫血、过度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那么服用三七粉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服用三七粉可以祛斑美容,三七里面含有三七清脂离子,可以清除皮肤血管淤积的垃圾,改善血液循环,使皮肤变得更白。

     

    其次,三七粉里面含有的三七皂苷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变。

     

    最后,三七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总之三七粉对于人体的好处特别多,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三七。具体是哪些人群不适合食用三七粉呢?

     

     

    三七粉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动。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凝血功能本来就处于一个降低的水平,再服用三七粉,就有可能造成月经出血量增加,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淤血型月经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三七粉调理的。

     

    女性在怀孕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东西都不能食用,三七也在此列。三七具有活血的作用,会对孕妇跟宝宝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流产。但是对于产后贫血,出血的产妇,是可以服用三七粉生血的,而且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产后恶露,对于产妇还是有好处的。

     

    三七粉性温,在风热感冒的时候是不能服用的,否则会加重病情。

     

     

    上面是三七粉的的三个主要禁忌,千万不要违背。还有很多人喜欢把三七粉当做药物来使用,其实在生病以后服用三七粉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够了,三七粉还是要作为一种预防性的保健饮品来饮用。

     

    平时喝点三七粉,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非常适合老年人。但生病的时候,还是要到医院去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靠三七粉是不能治病的。而且在服用三七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凡事都讲究个适量,建议每天3g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过量的话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七粉是一种对人体非常好的中药材,平时适量地服用,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降血脂,纠正贫血,提高免疫力,但是要切记三七粉的禁忌症,而且要注意每次服用的量,也不能天天服用。最重要的是,三七粉不能当药物来治疗疾病,生病了,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 还没恋爱就老了?谁说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利?单身生活的人更有时间养生,这是人家的权力,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方式。

     

    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是年轻人的养生哲学——“自杀式养生”,湖南卫视主持人吴昕就是其中的代表。看到她在节目中一边熬着夜,一边泡着脚;一边吃着外卖麻辣烫,一边补着各种维生素,让人心疼,也让人反思。

     

     

    如今90后力压80后,已成为养生新锐力量,成为“佛系养生王者”,超七成单身男女开启养生之路。

     

    在单身人士的眼里,养生并不是只代表枸杞保温杯,健康的美食位列“提升单身质量好物排行榜”首位。不信你看,单身的人,最喜欢晒的就是购买和享用美食的照片,因为这可以明显提升单身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说回保健品:

     

    上面提到,超七成单身男女已有健康养生意识,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会经常购买养生食品、保健品等。是否需要吃保健食品,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单身,不单纯指年轻人,通常是指一个人成年以后仍然是一个人生活而没有配偶,可以是从没结婚的,也可是已经离异的,还可以指丧偶的。所有说单身这个词,是一个年龄跨度非常大的词汇。

     

    所以,如果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可不必吃什么保健品,知道自己身体哪方面有弱势,生活中注意避免就好。

     

    单身如果是四五十岁,甚至更高一些的年龄,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吃一些保健品。比如绝经期的女性,可以补补钙,经常吸烟饮酒的人,可以养养肝和肺等。所以养生的方式方法是只与年龄有关的,与婚否无关。

     

     

    单身有独特的养生方式?回答:一!点!也!没!有!养生是人人都需要做的,不需要处于谈恋爱或者结了婚的状态。

     

    非要说一点,我觉得可能是心态方面了,有的朋友单身久了,就会郁郁寡欢、甚至茶不思饭不想了,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尤其是激素、内分泌等方面,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健康不利。

     

    据调查显示,单身男女最想改变的生活状态依次是情感状态、生活质量和社交状态。所以,与其想着单身如何养生,不如花点心思,早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桑和蚕,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说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而且桑和蚕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比如孟浩然就说“桑野就父耕,荷锄随牧童”描写的平和的田园生活景象。还有李商隐歌颂蚕的无私奉献写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这些。桑和蚕还是重要中药材。今天给大家介绍与桑和蚕有关的药物。

     

     

    桑叶,一般在初霜后采收,有称“冬桑叶”,也有加蜂蜜炮制,成“蜜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一般每次5~9g。《温病条辨》就记载了桑菊饮“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配药精到,止咳效果显著,现在已经被制成中成药。《濒湖集简方》记载用腊月不落的桑叶,煎汤日日温洗眼睛,可以治疗治风眼。《胜金方》治小儿容易口渴可以用蜜制桑叶煎水服用。

     

    桑枝,性味微苦,平。归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的治疗。每次9~15g。当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桑枝善于走上肢,尤其善于治疗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可单味药熬膏服或用或者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本事方》记载治疗臂痛的方子“桑枝一小,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草撮要》记载"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这个外用方子可以一试。

     

    僵蚕,又名白僵蚕。性味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证的治疗。每次服用5~9g。《杨氏家藏方》当中记载的牵正散,专门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组成简单只有白附子、僵蚕、全蝎等三味药物,但疗效显著。

     

     

    蚕蜕,有名马明(或鸣)退,即家蚕的蜕皮,性味甘,平,无毒。归心,肝经。有祛风止血,退翳明目的功效。主治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吐血衄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等疾病。一般烧灰研末内服,每次1.5-5g。研末外用适量。《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除了这些,还有一味蚕沙,也是一味良药,具有祛风燥湿、清热活血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筋骨不遂、腰脚痛、腹内瘀血、头风赤眼等症。对于蚕沙来说,春蚕蚕沙为早蚕沙,秋蚕蚕沙为晚蚕沙。但入药而言,晚蚕沙的效果会较好,这也是有些大夫在开药时更加讲究的话,会特意写上“晚蚕沙”三个字。

  • 人体内每个器官,在不同时间区段的表现是有波动的。比方说早上是心脏病与中风的好发时间,到了下午,心脏跟肺都会变得比较有力。西方人研究时间医学,因时间医学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早在几千年前,东方人就已经把时间医学运用得淋漓尽致。综览东西方医学,随顺时辰、完美的一天该如何度过?顺时钟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规则,随顺不逆天从一早醒来开始说:

     

     

    【早上六点起床】:来杯温开水

     

    喝一杯温热开水,帮助排便,预防便秘。六点前后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时机。久卧伤气,人不是睡越多越饱,睡了超过自己需要的时间,有可能越睡越虚。冬天太阳出来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动,忌过早的晨练。避免寒气伤身。

     

    【早上八点上班前】:晨光走路更棒

     

    运动一下、吃少许早餐。人体生物钟的一天并非精准的廿四小时,晒到太阳有助于人体小宇宙与外在大宇宙校准调对。沐浴阳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浓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还能调节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

     

    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学习力、记忆力,不需要吃什么聪明药,早晨的走路,就能帮你达成目标。身体动起来,大脑也会开机,开始进入良好的学习、判断状态,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十点暂停一下】:起来活动一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上班族坐办公桌记得换个姿势动一动。做做肩颈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

     

    子午流注九点到十一点属巳时,这是脾的时间。久坐伤肉,等于是在伤脾。经常觉得‘困倦湿重’提不起劲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动量不足的问题。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说善语,脾气好、命气也会跟着变好。

     

    【中午十二点享受营养午餐】:减肥,午餐吃丰盛一点

     

    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法,可解决这个问题。若想减肥,不妨把午餐当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减量,甚至不吃,觉得饿时喝蜂蜜水或无糖奶。

     

     

    【下午两点三十分~太阳下山前】把握第二个排毒时间

     

    把一天该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这是一天中第2个排毒的好时机。傍晚前就喝够一天的8、9成水量,还能避免夜尿扰眠。在这段心与肺的高峰时间,你要专注学习、认真工作,或加强锻炼身体,都是极好的。

     
     
    【晚上六点三十分理应结束工作】晚餐避免吃过多

     

    最好能陪伴爱人或宠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后暴饮暴食的习惯,甘油三酯、胆固醇红字的人,请避免晚餐吃过晚、吃过多。

     

    【晚上八点三十分~入睡】宜缩短‘屏幕时间’

     

    从事令你愉悦的静态活动。忌情绪大波动、生气吵架、激烈运动。宜阅读纸本书籍、练习呼吸、静坐静心、泡澡足浴、按摩放松。改善睡眠障碍、肥胖、代谢综合征,宜缩短‘屏幕时间’。

     

    在睡前一段时间关闭所有会亮的屏幕,暂别手机、电脑、平板和电视,不追剧、不聊天、不收发E-mail 。眼睛避免电子产品蓝光与强光刺激,心脑避免思虑过度,并尽量在十点半前上床躺平。

     

    以上是建议的理想作息时间。但养生没有绝对,掌握顺时钟原则,怎样最顺、最舒服,请自由弹性调整。

     

    避灾远祸不分中西医,会保养最重要

     

    西方医学从临床经验上注意到了时间与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某些病在某个时间点,特别容易发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点到中午这段时间,还有季节交替时的眩晕、夏天的湿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

     

    包含荷尔蒙的分泌、血管血压的变化,你不用拥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对时间医学理解越多,预防的时机就能抓得越准。

     

    比如要预防气喘,除了日常排除过敏因素,凌晨时分的冷空气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凌晨3点至5点寅时,恰好是真气运行于肺经的时间,若肺气失调、在属于它的时段气血运输不畅,有人会咳嗽,而有人会在这时间转醒。

     

    了解时间医学,除了提前避灾远祸,另一方面,也让人更准确地察觉自己的弱项,以作为保养时的参考。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个电视台又会重播经典的《新白娘子传奇》,听着“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Dr.京也不得不承认,端午节最下粽子的,除了屈爷爷的故事,应该就是白素贞和许仙凄美的爱情了吧。

     

     

    在端午节这天,有着千年道行的白素贞喝下许仙给的雄黄酒后显出蛇形,最终吓死许仙的场景可以说是全剧的高潮之一。

     

    但很多脑洞清奇的“后浪”们可能会灵魂发问:白素贞法力如此高强,为什么还会被雄黄酒逼出原形?真是想不明白……

     

    别着急~今天,Dr.京就给你讲讲“如此厉害”的雄黄酒。

     

    为什么白素贞喝了雄黄酒会现形?

     

    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雄黄酒是驱除蛇虫的“特效药”。从神话角度来看,白素贞作为蛇妖,归根结底还是一条蛇,所以喝了雄黄酒就应该显出原形;而从现代科学层面分析,这叫“多器官功能衰竭”,白素贞只能变成原本的蛇形,节省人形时的能量消耗。

     

    小小一杯雄黄酒里,到底是啥在发挥作用?

     

    从制作方法来看,雄黄酒是一种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其中的核心——雄黄,是一种硫化物类矿物,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砷,含砷达70.1%。

     

    我们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学过,砷是一种剧毒元素,在中国又被称为砒,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但雄黄并不直接等同于砒霜,它需要温度的助攻,受到加热才会分解为三氧化二砷。

     

    当人服下砒霜后,会马上开始抽搐、呕吐,甚至死亡,这是因为过量的砷会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同时干扰呼吸和氧化过程,使细胞发生病变。同时损伤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并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血容量降低,加重脏器损害。

     

     

    当然,古代人也注意到了雄黄猛烈的毒性,于是自古以来雄黄就被当做一种中药材使用,以“以毒攻毒”的方式来作为解毒剂、杀虫药。再加上酒里的乙醇会增强雄黄的挥发性,所以雄黄酒也增强了驱蛇、驱虫的功效。

     

    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由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早在先秦时代,五月初五的端午就被视为“毒月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荼害人间。因此古人便把这天作为防疫节,以避瘟魔毒物。而雄黄展现出来的所向披靡的毒性,也让古时候的人们深信雄黄与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

     

     

    同时,在我国古代,黝黑的皮肤意味着日日辛苦劳作的下等身份,而理想的美是一种白到发光、发亮的苍白肤色,以显示出自己皮肤的质感。当时,从社会顶层,到社会普通民众,女性们就大量使用含雄黄的化妆品,甚至直接服用雄黄,来让自己的皮肤色素异常,快速变白。 

     

    既能辟邪又能美白,雄黄拥有了“多元“的社会形象,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更是得以延续至今了。 

     

     

    你一定会说:Dr.京你之前说了这么多不好,那人类对于雄黄的使用是不是要就此打住了?

     

    也不一定,俗话说: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目前,使用雄黄提纯出的砒霜作为药物,已经成为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主流疗法。

     

    中科院院士、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团队开展的研究,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ATO)(三氧化二砷系砒霜主要成分)对APL进行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的标准。

     

    为了健康,对雄黄酒时刻警惕

     

    那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喝雄黄酒了呢?

     

    可能有人会说:我身边有人在喝雄黄酒,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啊?这是因为纯度高的雄黄(硫化砷)溶解度很低,喝下之后不会马上“起效”。

     

    但别掉以轻心,中科院有实验对雄黄酒中砷对人体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将50克雄黄加到1L酒中,酒中的三价砷和五价砷的量都大幅增加,总砷超过饮用水中砷限量的约1200倍,经常饮用会造成砷在身体中的累积,产生“厚积薄发”的危害。

     

     

    而且有些地方会加速“服毒”的过程——先把雄黄酒放到太阳下晒一晒,但要知道遇热后雄黄酒中三氧化二砷的含量会大幅上升,这时要是再喝雄黄酒,在某种程度上与直接吃砒霜没有太大区别。

     

    国家食药总局曾转发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名单,雄黄酒和含有砷的饮用水都被归为一类致癌物。

     

    如果是看重雄黄酒的药用价值才喝它,其实大可不必。实际上,医学发展到了今天,对于古代人认为雄黄作为药材的“败毒祛痰、杀虫、消炎”等等功效,早就有很多其他药物可以替代,有更安全的选择啦!

     

     

    而有的人更在意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传统习俗,但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是不是也可以考虑选择其他更健康、风险更小的习俗呢?

     

    当然除了小心雄黄酒外,平日里的吃吃喝喝也要多注意,饮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了小小的不适,Dr.京推荐你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询问专业医生,获取第一手解决方案!

     

    最后Dr.京祝大家端午假期快乐安康~

  • 鸡精,我们生活中常用一调味品,大家并不陌生了。第一次买鸡精,应该在是好多年前了吧。那时候,我看到鸡精俩字,就想这肯定是鸡子熬的精髓。想必现在也有很多人这样认为。我自己的感觉鸡精的制作方法是:买只鸡,然后放进大锅里,使劲熬,直到把鸡子熬成糊状,然后想办法弄干,最后就成鸡精了。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有一天,我闲下来,我试试能否熬出鸡精来。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羹、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鸡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钠外,更含有多种氨基酸。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 

     

    鸡精和鸡没关系,只是一种化学品,而这种化学品有着鸡肉的味道罢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鸡精原来和味精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口味不同而已。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味精即谷氨酸钠,又称味素。按我国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合格的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不应少于5‰,鸡精中的其他成分是核苷酸、食盐、白砂糖、鸡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鲜剂、香精等。我国的标准规定,每百克鸡精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少于10.7克。

     

     

    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说鸡精和鸡粉的关系。按照要求,鸡精里应该有鸡粉。标准的鸡粉是由鸡肉、鸡骨等运用科学的方法提炼而成。但是鸡粉和鸡精还是有所区别的,不要把两者混到一起。总体来说,鸡精是味精的一种而已。看看鸡精的定义就可以知道,鸡精是以谷氨酸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他辅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调味品。

     

    如果您还不明白,那么我找一个比较通俗的定义介绍给大家。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其主要的成分就是味精(含量40%)和盐。此外,鸡精中还添加了助鲜剂核苷酸、鸡肉提取物、淀粉、膨化剂、香精、色素等。少量核苷酸可以让味精增鲜二三十倍,但是生产的时候又加入了大量盐、淀粉等,因此鸡精的鲜味相对味精而言并没有提升多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用量差不多。鸡精鲜味的基础还是味精(谷氨酸钠)。味精和鸡精虽有区别,但是鸡精的主要原料仍然是味精,也就是说鸡精只是味精的一种再加工产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