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桥段:某位老人情绪激动,然后捂住胸口,心脏病发作。这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与个人的情绪息息相关。经常的焦虑、抑郁都会使健康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特别是中青年人,有繁重的劳动,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还有繁杂的社会人际交往,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较强的社会适用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去应对。然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由于有些中青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知不觉就会出现焦虑症和抑郁症,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更加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不良情绪与心血管疾病
心脏不是一个自动起搏跳动的“机械泵”,特定的性格、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等,都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大量研究证明,心脏和心理是联动的,主要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以及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和免疫状态异常;炎症可能是情绪、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桥梁。
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会发生体内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情况,并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比如儿茶酚氨分泌过量,引起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心身疾病
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密切,即所谓的心身疾病,这个观点对于中医而言就是情志致病。适度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生疾病,需要治疗。
(1)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前患者常伴有剧烈的情绪爆发,如离婚、亲人离世、争吵、恐惧;或身体发生意外,如创伤、事故、手术等。大量证据显示,交感神经激活是发病的核心机制。机体分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神经肽类,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2)负性生活事件使情绪受到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等,致使原来已经存在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发生需氧供氧失调,导致心肌梗死。
(3)冠心病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且共病率较高的疾病,20%~50%的冠心病患者受抑郁症困扰,抑郁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焦虑也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健康人,焦虑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冠心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因此,在寻求良药治病的同时,我们确实有必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的调和,才能更好的养出健康体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虽然这不是什么生理问题,但它可能是某些生理疾病的症状之一,同时,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会通过心理作用到我们身体上,所以常有因为过度伤心、生气、兴奋而晕倒的事件发生。
情绪是我们心理情况的表达形式,我们通过这些情绪来抒发感情,但是,很多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研究显示,大概有九成的疾病都与情绪密切相关。
负面情绪是健康的头号敌人,那么有哪些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最大呢?
生气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生气容易伤身,其实这是有依据的,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经常生气对身体健康有害处。中医上常说气结气淤,意思是生气的时候会阻塞人体的七经八络,使气运行不通畅,这样很容易给某些疾病埋下种子。
爱生气的人,可能身体也有问题。比如肝不好的人,就很容易生气,肝火旺盛的人,往往外在的表现就是急躁、易怒、莫名其妙发脾气等。
睡眠不足、酗酒或者便秘的人,也比较容易生气,身体上的不适会导致一些心理压力,使人的情绪不稳定、情绪被放大。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爱生气这件事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不想危害到身体健康,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焦虑
现在的社会,生活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各自有着需要操心的事,而这些事容易造成很大的压力,使人变得焦虑不安。
想想你身边的人,小孩们为学习焦虑,老人们为健康焦虑,年轻人为工作压力焦虑,其实焦虑无处不在。即使看起来乐观开朗的人,私底下很可能也被某些事捆住了手脚。
焦虑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普遍,但是,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的情绪中,就会影响他的思维模式和大脑运转,从而影响生活的许多方面,在情绪的压力下,身心得不到放松,就会产生其它的健康问题。
悲伤
我们常常听说悲伤过度会使人生病,确实是这样,大脑可能会可以遗忘伤痛,但身体会帮你记住。有人形容太过悲伤的时候用“心碎”二字,其实也是有依据的,当我们悲伤过度的时候,心脏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某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也可能产生心脏疼痛的表现。
嫉妒
嫉妒的情绪可能每个人都有过,不用感到抱歉,这是人的本能。对于某些比自己优秀的、富裕的、幸运的人,我们多多少少可能会产生一些嫉妒的心理,但是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任由嫉妒心发展,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有不良的影响。
这4种情绪是我们的权利,但也要学会自我控制,因为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控制情绪才是我们人类该有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当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好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心脏病也属于身边的“定时炸弹”类型的疾病,很多朋友在确诊心脏病之后,每天都数着日子过,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悲观,但心脏病患者的性命随时都可能被“死神”夺走倒是真的,主要还是因为心脏病患者有太多“禁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触及“雷区”,诱发疾病。
冬天气温低,血管易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心脏压力大,是心脏病的高发时节,很多朋友都调侃心脏病患者行动受限,但这些“限制”,其实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人在生气时,血压也会升高,这对心脏病患者而言其实十分危险,很多心脏病突发的案例,其实都跟情绪波动有关,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演员在暴怒之下引发心脏病的情景,这都是有根据的。所以我们经常强调,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平心静气才是守住健康的关键。
但除了生气之外,这5件事,心脏不好的人也不能随便做
过度劳累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压力,有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家庭的压力。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朋友都被迫加班,经常身心俱疲。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人是很容易生病的,不仅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更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心肌劳损,给心脏病留下了可乘之机。
经常熬夜
虽然现在大家对熬夜已经见怪不怪了,但熬夜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依然不会被抹去。很多上班族白天工作量大,任务重,已经很累了,晚上继续熬夜,会加重身体包括心脏的负担,让心脏超负荷运转。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风险,并不是开玩笑,如果你一直有熬夜的习惯,希望你趁早纠正,别等到心律失常才后悔。
高强度运动
产生运动的想法,是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但大家在运动前,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因为不同人群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也不同。一名运动员跟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运动强度当然不在同一个水平。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运动可以,但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项目。
在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全身的血液都会加速循环,身体的耗氧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心脏的负担也很重,心跳也会加速,如果心脏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心肌严重缺血的情况,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吃得太饱
可能大家也很疑惑,怎么连吃得太饱也成了诱发心脏病的因素之一了?其实,吃得饱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脏病发作,但却是诱发心脏病的间接原因。人在吃饱的时候,肠胃的消化负担加重,全身大部分的血液就会被分配到胃肠附近,为消化“助力”,这个时候心脏自身供血就会减少,心脏本身就不太好的人,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搬、抬重物
心脏病患者一般是不能从事于体力劳动的,因为在进行体力劳动时,体内血压会经历两次升高,在搬抬重物的同时,血压也在升高——下降——升高,这个过程也会给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心脏不好的人,尽量不要逞强,因为这些动作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突发。
总结:心脏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重视心脏保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生气、动怒、逞能,保护好心脏健康。
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对此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其中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也应该重视体检,哪怕患有了心律失常,也可以获得尽快的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
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胸闷等这一些典型的症状,往往在体检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患有了心律失常,所以说,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我们一定不可以忽视体检,那么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怎么样才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
1,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检。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特别是在严重疲劳的状态下更加会引起心律失常。
2,在发现心律失常之后,我们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不可以随意的服用药物,或者是在看到自己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也不可以停止药物服用。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运动一定要适量运动量越大,其实对于身体也并不是拥有一定的好处,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最好是选择散步或者是打太极拳,着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
4,要想减少猝死的几率,那么一定要避免冷热的刺激,同时也应该小心感冒的出现,洗澡的时候不可以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
5,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喝咖啡或者是浓茶,同时也不可以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6,要想预防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猝死几率,那么一定要减少过量的喝酒,同时也应该戒烟,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让我们因此而出现心脏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长期的劳累就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出现的几率。
8,和人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宽容的对待,避免自己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如果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
9,要想达到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那么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心律失常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身的健康获得保障,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说,也应该重视体检,因为这样的一种疾病,这是对于我们人体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接受治疗。
“——油炸食品吃多了,脸上会出现什么?
——笑容。”
这个在美食界广为流传的段子,从侧面说明了「炸物」有多受当代人欢迎。
走在街上,只要听到滋滋的油炸声,美食雷达就会自动开启,几乎无人能抵挡油炸食物的诱惑。
除了过瘾的口感和香喷喷的味道,油炸食物还能带给你什么?我国科学家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并邀请营养专家解读,教你科学控制身体“含油量”。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会委员 于俊民
美国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包巍
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心脏和心血管领域杂志《Heart》上。
科学家汇总分析了17项相关研究数据,其中包括562445名参与者和36727起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数据,以评估吃油炸食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与食用油炸食品最少的参与者相比,食用油炸食品最多的参与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28%,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37%。
荟萃分析还发现,每周食用油炸食品每增加114克,心力衰竭的风险就增加12%,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增加3%。
114克油炸食物是什么概念?范志红表示:
1桶标准大的薯片是110克;1袋中等大的锅巴是100克;2根传统油条大约100克;快餐店的1份中号炸薯条是110克。
当大家自行代入平时吃炸物的“剂量”后发现:一周要多吃114克油炸食物也太容易了……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调查的数据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精确,但无论如何,油炸食物和心血管疾病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是存在的,而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换句话说,吃得越多害处越大,这个关系是比较清晰的。
油炸食物如何偷偷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3个原因敲定了它的“罪名”。
!热量增加
油炸过程虽然会带来好口感,但这种口感本身就意味着高热量、高脂肪,促进肥胖发生,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运动量和其他饮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天多吃进去10克油脂,一年就会增重7斤多。
!产生反式脂肪酸
包巍解释,油炸产生的一种物质会使炎症反应增加,且油炸后,食物中健康的不饱和脂肪有所损失,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含量却会增加,这些都不利于血管健康。
如果进行反复油炸,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还会促进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产生有害物质和致癌物
欧盟曾出台“薯条法”,规定薯条不能炸得过焦,并要求炸薯条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少地生成丙烯酰胺(有致癌风险)。
淀粉类食品,120℃的高温处理就会产生丙烯酰胺,140℃~180℃是其生成的最佳温度。油炸、烘烤等烹饪手段是形成丙烯酰胺的绝佳条件。
除了丙烯酰胺,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发生反应,还会形成糖化反应末端产物(AGEs)。它们都具有促炎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用油41.8克,包括植物油37.1克和动物油4.7克,明显高于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
如何把控身体“含油量”?卫健委和营养专家提出下列建议。
买个带刻度的油壶
对于健康意识较薄弱的人来说,定量控制非常难坚持,也过于复杂。
有了控油壶,可以把每天吃油的量计划好,比如一个两口之家,如果都在家吃饭,每天用油不超过50克即可。
如果没有控油壶,使用普通瓷勺也可以。一般1瓷勺油约5克,每天不超过5瓷勺,平均一个菜不超过1~2瓷勺(5~10克)。
选对煎炸用油
除了食物原料,煎炸用油的选择也很关键。一图梳理7种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和烹调建议️⬇️
换种烹饪方式
以蒸、煮、炖、焖、凉拌这些健康省油的方式为主,而不要采取煎炸这种高油型的。
烹调工具也很重要,传统的铁锅炒菜难免就得多放油,不然容易糊锅,一些更现代化的烹调工具如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空气炸锅等,用好了都可以帮助我们省油。
在食物外裹层淀粉
于俊民表示,如果煎炸不能避免,建议做些改变。给原料裹层面粉,这层“外衣”可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和鲜味,并减少营养成分流失。
搭配绿叶菜一起吃
吃油炸食物时,要把量控制好。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最好是凉拌菜、蒸菜、炖菜等。
绿叶菜中含大量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减少油炸速食带来的危害。
此外,先吃些蔬菜水果后再吃油炸食品,会产生饱腹感,自然而然能少吃一些。
● 最后,生命君想告诉你:
你没那么想吃油炸食物,但也不必因为偶尔吃一次而过分焦虑。
只要日常按营养原则吃,少油食物为主,偶尔嘴馋一次没关系。
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把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运载到身体各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被称为血压。
心脏收缩使血管扩张时的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的时候血管平滑,这时的血压叫舒张压。血压也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担负着重要的功能。
当血压长期过高会给健康带来什么伤害?哪些生活习惯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如何呵护心血管?一张图告诉你↓
冠心病患者多为男性,因为男性更容易产生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女性在55岁或绝经后才进入冠心病的高发年纪。但在10年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罗年桑副教授接诊了一名48岁的女性患者张女士(化名),张女士没有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身材也较瘦,也没有绝经,却诊断出冠心病。经过罗年桑副教授详细的了解,这很可能是因为情绪的影响,造成了冠心病的发生。
张女士因为家庭出现变故,爱人出事,在三年间天天以泪洗面,不但承受了心理上的痛苦,还要独自照顾儿子。当张女士出现剧烈的胸痛后向罗年桑副教授求助,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罗年桑副教授发现张女士心肌缺血严重,出现了“三支血管”的现象,也就是说张女士心脏的三条主要血管都发生了病变。
当然,罗年桑副教授帮助张女士进行了支架治疗和药物调整,张女士如今也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目前儿子已经结婚生女,孙女也健康活泼。
罗年桑副教授介绍说,当年还没有教科书提到情绪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但因为张女士的案例,罗年桑副教授也开始关注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目前卫计委新版的医科院校统编教材中已公认,情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长期情绪不佳会影响到下丘脑,而下丘脑则会影响体内部分激素的水平,从而对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产生不利的作用,带来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出现弥漫性的狭窄,冠心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
心律失常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生活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生活中也会出现病理性心律失常,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的,在生活中需要多加预防。预防病理性心律失常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看看有哪些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吧。
中医注重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患者应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有病的人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该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以上内容介绍的就是生活中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这些预防措施是不是很简单啊。只要平时保持好的心态已经情绪,在平时饮食方面也要合理,工作也要劳逸结合,其实预防心律失常是非常简单的。
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下降,就会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以及脉压差的增大。肥胖的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形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遗传因素、年龄、饮食、作息规律、吸烟等,另外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影响也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形成。老年人中常见到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血压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容易导致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继而会形成血栓,严重者发生血管的狭窄阻塞影响组织的血液灌装。如果血栓发生在冠脉血管,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的早期会有心绞痛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逐渐加重,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中,有很多病人早期发病的时症状不典型或者并没有重视,导致起病就为心肌梗死,此时心肌细胞已经发生坏死,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如果血栓形成在脑血管,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早期可能有头晕的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压。
严重的高血压会有血管破裂的风险,发生在脑血管,形成脑出血。脑出血发病较急,根据出血量的多少病情也不同,出血量较多者,风险较大,危及生命。严重的高血压可有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急危的病,死亡率极高。严重的高血压把主动脉的血管内膜撕裂,形成夹层,临床中突出的表现为两侧上肢的血压不等。一般病人会有胸痛、烦躁的表现。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荷,由于心脏的泵血需要克服血压,才能推动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心脏的做功增加,所以,高血压的会导致心肌的肥厚。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人的心脏失去代偿能力,此时心脏扩大,心脏射血功能下降,进而发生心力衰竭,为心脏病的终末期。
高血压会影响肾功能,形成高血压性肾病,由于血液循环流经肾脏的时候,较高的血压对肾小球造成损伤,长时间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肾小球的硬化,影响血液的滤过,进而影响肾功能。病情严重者会发生肾衰竭。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高血压的早期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血压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高血压的患者,要规律的口服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定时的监测血压的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当的放宽血压控制的范围,根据血压的升高程度,选择降压药物。
如果心率时高时低,没有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可能是出现了心律失常。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调节,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先了解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
高血压
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很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也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出现问题,心率也会受到影响。
不良情绪
如果长期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心律失常,如果脾气暴躁,经常因为小事发脾气,会使心率更加不稳定,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要学会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压力比较大,心情烦躁,要及时向家人倾诉,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注意不要过于激动,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噪音过大
在我们身边都会存在一些噪音,大部分噪音不会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但是一些人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处于很大的噪音环境中,长此以往,会给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所以,尽量不要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中待太久,中途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
心脏问题
如果心脏功能不太好,或者患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也会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日常中要定期体检,如果发现心脏出现问题,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过于兴奋
长期吸烟,喜欢喝咖啡的人,较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因为咖啡因,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让人变得很兴奋,出现心跳加快的情况,并且会增加心律失常出现的次数。
甲状腺问题
如果甲状腺过度活跃,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并且甲状腺功能过度活跃也会导致甲亢的出现。
尝试以下6种方法,有助于调整心率。
保证充足睡眠
要想减少心率失常的出现,生活就要有规律,同时,还要保证睡眠充足,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使心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切记无论工作多繁忙,都不要舍弃睡觉的时间来工作,拥有充足的睡眠能使工作效率更高,并且也有助于心律失常的恢复。
选择幽静的环境
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尽量选择幽静的居住环境,能够避免喧闹,减少噪音的干扰,也可以种植一些花草,有助于修身养性,对心律失常的恢复有帮助作用。
适量运动
心率失常的患者要坚持运动,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平稳的运动即可。也不要运动时间过长,运动久了反而对身体没有好处,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都很适合,这些运动都比较柔和,有利于身体恢复。
注意季节变化
患者还要注意季节变化,炎热,寒冷的天气对心律的影响很大,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也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季节变化时要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戒烟戒酒
吸烟喝酒对心脏有很大的刺激,长期吸烟会造成动脉血管硬化,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如果无节制的饮酒,不仅会伤害肝脏,还会使血压不稳定,诱发脑梗或者刺激心脏,特别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所以,戒烟戒酒对调整心率来说很重要。
常喝茶
心率失常的人群在饮食上要多注意,不要过量饮食,会使人发胖,加重心脏的负荷,导致心率失常的症状加重。日常中可以常喝茶,不要喝太浓的茶,可以选择清淡的绿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切记不要大量喝咖啡。
总之,引起心律失常的这些原因要牢记,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在日常中要注意护理,及时调整。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心血管病发病人数之多,超乎你的想象,目前有统计显示我国有心血管疾病病人近3亿,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心血管病病人,可见其发病率之高。今天,我们关心的是,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一、规律服药,良好的依从性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是心衰,还是冠心病,还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大多数都是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的,只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才能保证心血管事件可以减少,而如果不能按时服药,那么发生事件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所以,规律服药,良好的依从性是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戒除恶习,保持良好习惯
吸烟喝酒,熬夜加班,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本身就是心血管病的高发诱因,但如果罹患心血管疾病后,这些恶习仍然会加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以及增加其不良风险,所以,戒除恶习,保持良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控制体重,适当科学运动
肥胖不仅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还是心衰、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可以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更为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所以,运动对于心血管病病人来讲尤为重要,一定要科学运动,因为运动过量会诱发加重心脏负担,而运动过少不利于心脏康复。所以,控制体重,适当科学运动也很重要。
四、规律作息,心态也很重要
规律作息,过度的紧张劳累,过快的生活节奏,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都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所以规律作息,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到医院定期复查,及时和主管医生进行沟通也非常重要,所以,谨遵医嘱就是最好的注意事项。
亲,看懂了吗?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