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冠疫情下糖尿病足病人的家庭护理模式

新冠疫情下糖尿病足病人的家庭护理模式
发表人:杨川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到持续了大约1个多月,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击,其中的“糖尿病足”病人也是一个很受伤的一部分。而现在发生在广州的新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很多之前相对看病比较方便的换药场所现在都很难进入,之前的医生和护士都很难再次见到,而处于愈合期的很多病人正处于疾病的关键时候,一旦出现麻烦,之前获得的进展很可能会逆转,这个时候,我们之前提出来的“家庭护理模型”就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在疫情爆发之前在中心住院期间,就设计患者将来出院时可能涉及的院外护理模式,并采取那种能够尽快使患者家属有可能进行护理的治疗方案,例如:尽快封闭窦道,留出较平坦的溃疡面;尽量不要留需要进行清创的伤口出院。但因为各种原因出院时,十分耐心的教授给病人或家属如何进行创面护理,并尽可能使用简单便宜,容易获得的敷料和操作手段。给病人提供与中心联系的微信,在家进行伤口护理的时候,尽可能的发照片给中心,有关的医师及护士将及时回复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发现伤口出现恶化的情况,请病人尽快回医院进行更专业的处理,如果情况稳定,则鼓励病人或病人家属继续换药,并定期回医院复诊,更专业的评估伤口,直到伤口完全愈合。

在平时,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更愿意在家进行治疗,心情更舒畅,其他护理更方便到位,而患者家属更具有耐心及细心来为家人换药。我们发现,回家后的病人,绝大部分伤口愈合更快,患者一般情况更好,几乎回家进行伤口护理的患者都不愿意再住院治疗,而更愿意选择在家进行伤口护理。另外,就是便宜,无论是从换药成本还是交通成本及护理成本比住院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使患者能够得到准专业的足病护理。更重要的当患者出现新的足部破口,家人更熟练的进行初步处理,很多病人非常快的得到了恢复,实际上成为预防高危足的最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减轻了医保的负担,使医院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也为社会和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很好的解决了医院治疗糖尿病足占用床位时间长,费用高的难点。

而在疫情爆发后,各种运输更加困难的时候,通过网上订购和一般的物流可以获得简单的换药材料,通过微信和相关的医生和护士相互联系,获得直接的指导,这种情况下,使糖尿病足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很多病人慢性创面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慢慢在愈合。

当然,也有个别的患者在家换药有感染扩散的情况,但由于患者家属观察仔细,及时联系中心,也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使扩散得到控制。

在平时,采用这种糖尿病足院外护理模式,使医院、家庭(病人)、社会三方获益,是一种多方收益的方法。而在现在这种疫情严重的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从我们的公众号中就可以看到很多通过家庭换药模式完全愈合的病人。同时可以参见《

疫情条件下糖尿病足病友的看病指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足疾病介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损伤,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位阿姨问我:为什么我们都是夫妻同时患糖尿病?糖尿病会传染吗?


    夫妻对拜,送进“糖”房


    呵!好多年没听过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夫妻会同时患上糖尿病?


    用丁香医生的话说,原因有三:


    一拜天地,即拜基因所赐;


    二拜高糖,拜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夫妻对拜,拜相同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拜结束后,就送进“糖”房。

     


    这种看起来像传染的糖尿病包括3类人:


    1、 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北京有一门5朵金花全部患上2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性质;


    2、 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夫妻同时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有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另外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50岁以上了,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发年龄。


    曾经有媒体报道的“糖尿病村”,是因为整个村里以前很落后,后来开矿了,村里有钱了,吃得多动得少,因此一个接一个患上糖尿病了。当时村里人也以为糖尿病会传染。


    3、 到了50岁以上的人,50岁以上的年龄本来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瑞典研究:糖尿病真的像会“传染”


    关于这种说法,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主要观察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名子女,结果发现:


    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


    这也说明,兄弟姐妹之间相同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王卫庆教授在大众医学上也指出,我们中国的研究团队在2011~2012年选取全国25个社区中34 805对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夫妻开展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为非糖尿病的调查对象相比,配偶罹患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夫唱妇随地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

     


    5个方法杜绝“传染”


    看到这里,很多已患糖尿病的就紧张了:你说影响老伴也就罢了,毕竟都老了,相互扶持;但万一遗传给孩子可怎么办?


    莫怕!虽然2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想要预防它,其实也没那么难。而且自己患糖尿病,给身边亲人敲响警钟,这也算是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了。


    1、 防止太胖


    一胖毁所有!说的不只是视觉,还有健康。胖,真的会容易让人生病。努力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最好能在22左右。


    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记住这个腰围“985工程哦”)


    2、 健康饮食


    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蔬菜,避免太甜、太油、太咸、深加工、高热量油炸食物,适当吃一些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养成运动的习惯


    不只是要运动,还要把运动当做一种习惯。


    你以为运动的人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他们内心和表面一样阳光。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是你想象不到的。


    4、 定期体检


    如果你已经患糖尿病,可以定期给身边的亲人也测测血糖(视情况而定,比较肥胖、不爱运动人,可以每周或每个月测一次),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及时干预;


    糖尿病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花钱越少,受罪越少,健康越多。


    5、 放轻松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如果你和亲人做到了以上几点,一般会离糖尿病比较远。而且你会发现,与家人一起预防糖尿病,全家人越来越健康,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诺诺不打诳语,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详情请阅读:没吃药,3个月通过饮食运动帮老公血糖达标,所有糖友都应该这样做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


    (注: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较少,更不存在“传染”,请那些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他患1型糖尿病”的家长们摆正心态:我们不要后悔过去,要做的是认清疾病,照顾好他们的未来)

  • 大家都应该知道夏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季节吧,而且夏季是很多疾病复发的季节。因为根据调查,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就是在夏天而让自己的病情加重了,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更大的上好,那么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应该怎么样护理自己的身体呢?


    糖尿病夏季护理一: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皮肤损害的重点。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糖尿病夏季护理二:注意卫生


    夏季,炎热而潮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疖肿、脓肿和癣,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夏季注意卫生非常重要,应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沾染各种病菌。


    糖尿病夏季护理三:防止外伤


    夏季是衣着最少的时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各种外伤。一般人对小小的外伤可能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就很难愈合,甚至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伤后应及时消毒、注意保护好伤口,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防小病酿成大祸。

     

     

    糖尿病夏季护理四:饮食


    虽然皮肤病变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禁忌的话,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引起皮肤病变或影响已有皮肤病变的愈合。夏季水果较多,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骤升,这种波动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夏季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血糖会比平时有所降低,但也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遵照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实在是太热了,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加不喜欢夏天,因为很多解渴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而且这些食物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们的病情,因此我希望以上的措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去度过夏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其中就包括糖尿病患者。

     

    因此,尽管每个人都应该严格保持社交距离,戴上口罩,勤洗手,避开人群,但患糖尿病是否意味着你需要比非高危人群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确保你得糖尿病得到良好的管理总是很重要的,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应该比平时更重要。你得糖尿病越是无法控制,患新冠肺炎病或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

     

     

    这意味着,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不仅要遵循预防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所需的所有通用预防措施,还需要专注于监测你的血糖,以及保持有助于控制血糖的健康习惯。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以确保你得糖尿病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限制你的风险:

    继续做出健康的选择——即使你被困在家里

    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会让你更多待在家里,更容易多吃东西少运动,这两者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任何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或压力都会使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困难,所以现在是采取额外措施帮助自己保持正轨的重要时刻。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当你被困在家里时,保持健康的秘诀:

    坚持按时服药:既然你的整个日常生活都不正常了,记得吃药或注射胰岛素可能会更加困难。如果你很难跟上,那么不妨设置定时器,把你的药物放在你经常看到的地方,或者把它作为你饮食计划的一部分。

     

    保持活跃:健身房和健身班不像大流行开始前那样安全,所以现在保持活跃很难。但是,还是可行的。为了锻炼身体,出去散步或跑步,在你的卧室或客厅里做减肥运动。由于这种病毒将在我们中间存在一段时间,如果可以的话,你甚至可以考虑购买健身设备,如健身器或轻量级器械。

     

    限制吃零食:没有什么比在家里偷偷做一些额外的烘焙项目,或者去厨房吃点零食更好的了。你会想避免过度放纵,但你不需要完全消除零食和碳水化合物。然而,你可能想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零食,因为这些会导致难以控制的不稳定血糖峰值。

     

    密切监测你的血糖

    自我监测和记录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轻松在家完成。

     

    定期监测你的血糖将有助于你发现糖尿病可能正在失控的峰值或趋势。此外,经常检查你的血糖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是如何适应这场流行病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 如果您是患者,医生告诉你得了糖尿病,你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是怎么想的吗?可以看看下面医生的自勉文章。

          

    如果医生拿着化验单告诉你,你被诊断为糖尿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什么心理,什么表现,什么行为,可能没得病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做为医生会每天面对这样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要怎么做,应该有个相应的预案。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1.16亿,糖尿病前期近5亿,其中糖尿病伴有焦虑的统计数据显示为40%,可见心理问题在糖尿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始终相伴,尤以早期比重更为偏多。

        

    做为医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医生需要多方面知识储备。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析问题,先来看看可能出现的情况,当知道自己患病后,患者有的茫然无措,有的怀疑不信,有的无所畏惧,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激动暴躁。

       

    根据不同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认识不足型

    此类最多见于年轻男性,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保持,平时聚会和应酬较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医生要及早发现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受损情况,要进行的最多的是糖尿病教育,耐心指出糖尿病的危害和远期并发症带来的损害和生命危险。仔细找到患者尚未发现的身体不适,让其接受已经患病必须治疗的理念。

          

    悲观失望型

    多见于中年男女,本来生活的压力对中年人来说就非常沉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艰难,突然发现患病,会觉得不堪重负,会自动想法认为前途无望,压力陡增。这样的患者虽然可能配合治疗非常积极认真,但也最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医生在这些患者处理上要始终抱有同情心,尽量指出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控制好,标准化治疗,对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有限,要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茫然无措型

    多见于老年人。年龄大的患者患病后往往对医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足,对医生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快速掌握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针对这样的患者需要的是耐心,同时尽量简单化治疗方法和服药方式,依从性对这些患者至关重要,同时尽量避免可以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使用,告诉患者生活中出现血糖变化时的应对方法,同时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配合掌握治疗和生活帮助。

          

    幼小无知型

    见于低龄儿童,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胰岛功能缺失决定了这些患者只能胰岛素注射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繁琐,对注射环境技能要求比较高,患儿往往糖尿病认识无法达成人水平,且1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早,要对患儿父母进行反复知识教学,反复申明重要性,反复指导用药,并强调预防低血糖等,家属的作用在这样的患者中至关重要。

        

    糖尿病人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增加上必然趋势,糖尿病治疗任重道远,糖尿病教育应该贯穿糖尿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糖尿病患者心理帮助是医生的另一个战场,医者仁心,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心是医生本分。综合施治才能最大化医疗行为本身。看了医生要做的,患者朋友也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那个类型,看看医生是怎么处理的,会有帮助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血糖浓度过高会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了防御感染的能力,而且高糖的环境是细菌、病毒良好的培养基。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高血糖状态和免疫异常,特别容易感染。

     

    随着疫情的扩散,为了避免感染,大家都乖乖宅在家里。作为易感人群,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采取好以下应对措施。

     

     

    1. 远离感染源

    首先,肯定是远离传染源。根据官方给出的防控指南,科学防控,树立信心,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惊慌。

     

    2.控制好血糖

     

    面对这么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维持血糖平稳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调整降血糖的药物等保持血糖稳定,防止因血糖过高演变成病毒的培养基。

     

    3、加强营养

     

    糖尿病在民间又被称为富贵病,意思是糖尿病不好伺候,饮食要非常注意。特殊时期,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营养支持疗法,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来提高机体的营养水平,增强组织细胞的防御抵抗能力,防止病毒侵入。

     

    4.保持卫生

     

    每一次疫情都是一堂生动的卫生课。它告诉我们,需要时刻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清洁,尤其触摸口鼻眼、伤口处。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不随地吐痰,开窗通风能够改善室内环境。出门带过的口罩不要触碰其的外表面。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好方法。

     

    5.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生食

     

    坚决不吃野味,尽量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参与非法动物交易,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切勿食用生食,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及时分开。

     

    6.提升自身体质

     

    要知道,新型病毒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平时可以加强锻炼,多饮水,保证睡眠质量,戒烟戒酒,有了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即便是不幸感染上病毒,也有很大概率能够完全康复。

     

    7.及时就医

     

    冠状病毒期间,糖尿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如果存在咳嗽、咳痰、发热(体温>38℃)时,或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请带好口罩,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公立医院就诊。

     

     

    总之,面对疫情,易感人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惊慌,根据官方指南,树立信心,科学防护,有症状及时就医,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的感觉异常、血液循环障碍和感染等症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足部神经和血管受损有关。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足部溃疡、坏死甚至截肢。因此,防范于未然,早期识别和了解糖尿病足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首先,要学会观察足部症状,如足部出现麻木、疼痛、热感异常、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脱皮、瘙痒、溃疡、坏死等情况,都可能是糖尿病足的表现。另外,如果患者出现步态异常、足部形状改变等情况,也应警惕糖尿病足的可能。

    在临床上,帮助判断糖尿病足,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神经功能检查:主要检查足部的触觉、疼痛感、温度感和振动感,检查是否存在感觉神经病变。

    2.血管功能检查:主要检查足部的血液循环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脉搏触诊、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等。

    3.是否感染的检查:如果足部出现溃疡、坏死等情况,需要进行感染检查,包括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足部骨骼、软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质破坏、骨髓炎等情况。

    5.生化检查:作为糖尿病的常用的检查手段,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通过以上检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糖尿病足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感染、保护足部等多方面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医,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 很多男性同志因为私密问题而闭口不谈,但是前列腺问题是很多男性同志都存在的问题,只是碍于情面不提,但是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在身体出现异样感受的时候都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但是很多人不重视前列腺问题,那么我现在给大家科普一下,前列腺到底害怕什么呢?男性同志应该如何保养前列腺呢?

    男同志们应该如何保养前列腺呢?

    1.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喝水,保证每天的喝水量,多喝水就可以多排尿,很多男同志的尿酸高浓度高,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浓度也可以稀释在尿液中的浓度,多喝水可以及时排出体内垃圾。

     

    2. 不要憋尿,在平时生活中一旦有尿意就一定要及时去厕所,不要憋尿,憋尿很容易造成习惯,憋尿对膀胱和前列腺都是不利的,还会造成输尿管回流,造成前列腺问题。

     

    3. 节制性生活,性生活一定要有规律不可以纵欲也不可以禁欲更不可以手淫,性生活会使前列腺充血,长时间充血会造成免疫力降低从而引发其他前列腺问题。

     

    4. 多减压多放松,保持精神愉悦。根据资料显示,生活压力大会造成前列腺肿大,生活压力减缓时前列腺也会得到舒缓,所以要经常保持放松。

     

    5. 经常清洗私处,要时常保证前列腺的清洁卫生。

     

    6. 早睡早起,拥有好的的生活习惯,忌口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且保证好每天的睡眠时间。

    前列腺最怕的6件事

    1.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很多人口味较重,无辣不欢,但是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发急性的前列腺炎甚至会加重前列腺炎的症状。

     

    2. 怕受寒冷,寒冷会导致前列腺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私处的保暖。

     

    3. 怕房事不规律,纵欲或者禁欲。规律的房事不仅会使心情愉悦也会使身体健康,但是不规律的方式会使身体受损,以及前列腺出现问题诱发前列腺炎。

     

    4. 怕排尿不及时,不及时排尿会造成输尿管回流从而造成前列腺炎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5. 怕久坐压力大,久坐会长时间压迫前列腺,从而引发前列腺各种问题。

     

    6. 怕酒精烟酒,要想保证前列腺健康一定要忌烟酒,酒精会使前列腺毛细血管扩张从而造成前列腺充血肿胀。

     

    现在大家了解前列腺最怕的六件事和如何保养了吗?为了各位男性同志的前列腺健康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杨大姐之前有乙肝,基本上没有体检过。

     

    这一次下定了决心来检查,看到结果却总是在纠结。

     

     

    B超提示肝光点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没有明显的门脉高压和脾脏变大。DNA在复制,不过是低水平的。乙肝五项是小三阳,表面抗原一千多。

     

    这种情况应该是很常见的了。

     

    很多人觉得小三阳就是好了,不用治疗,在临床上却发现很多小三阳的患者病情并不稳定,更容易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回到这位大姐,就目前的结果,可以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当我跟她沟通完病情后,大姐一直在担心得了肝硬化,就活不了多久了。

     

    事实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很多肝硬化患者,尤其是早期肝硬化经过积极、准确的治疗,是可以改善肝脏形态的,甚至逆转早期肝硬化。所以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而是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那么治疗的方案主要就是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

     

     

    前者是西药的优势,后者则是中药的优势。所以对于早期肝硬化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关博元 王春雪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16年前,香港文华酒店,他纵身一跃,传奇落幕。

     

    张国荣,除了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还留下“抑郁症”这个悲伤而沉重的话题。

     

         

    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困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遍布各个年龄组。

     

      “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是浑浑噩噩……”

      “最近一直不开心,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听说抑郁症会自杀,吃药会有依赖……”  

        抑郁症的阴云仿佛挥之不去,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情绪不高”“不开心”“不高兴”只能叫做“抑郁情绪”,大约1/5的人都会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可以通过旅游、散心、运动等方式“烟消云散”。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绝望往往比较严重、持久,很难自己恢复。

     

     

    抑郁症包括三个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以及七个全身性的症状,包括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

     

    一般来说,具备至少2条核心症状或2条附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轻度抑郁状态;核心症状至少2条、附加症状至少3-4条,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中度抑郁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不爱笑”不代表就是抑郁症,因为有的人的确个性拘谨,但是内心仍然充满喜悦并保留自己的兴趣;反之,看上去总是笑嘻嘻的人很可能却饱受抑郁的折磨,尤其夜深人静时,常睡不着或者早醒,第二天精神疲惫,生活也逐渐失去了色彩......

     

    总之,识别抑郁症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判断,普通人很难通过“自测”等进行确诊,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应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

     

    得了抑郁症很丢人?

          

    事实上,有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也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心理因素导致。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由于不了解或其他原因,对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仍有偏见甚至歧视,患者走进精神类疾患的相关医院、科室,需要面对各种压力,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就导致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时常出现“病耻感”。

     

    偏见、不了解、恐惧,导致了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直到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

     

    记住,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得流感一样。

     

     

    得了抑郁症就没有办法了?

          

    错!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坚持治疗,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

     

    数据显示,采取规范的治疗,抑郁症症状越早纠正,症状消除越彻底,社会功能将恢复得更好,复发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受影响例如不能应对工作,有自杀观念、计划,甚至自杀行为者,主要给予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治疗过程应遵照医师建议,切忌妄自停药减药换药!

     

    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者,可给予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为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运动治疗等。

     

    抑郁症用药治疗的原理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HT”含量减少,需要使用药物提升“5-HT”的含量。随着神经脑网络重塑,最终一部分患者药物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停药的。

     

    研究证明,症状改善后,如果给予持续的心理治疗、运动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抑郁症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寻求帮助,接受规范、足疗程的治疗,希望就在前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日常防护措施。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润滑。由于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皲裂和溃疡。建议每天使用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按摩皮肤。对于汗脚患者,可以在洗脚时加入少量醋,以抑制真菌生长。

    其次,选择合适的鞋袜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的鞋袜。避免穿着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拖鞋,以免皮肤受损。同时,避免穿着过紧的鞋或高跟鞋,以免增加足部负担。建议穿着专为糖尿病人设计的减压鞋。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赤脚行走。在家中厨房或浴室也应穿上布拖鞋,以免踩到硬物造成伤口。长时间行走也会增加足部负担,容易长茧子,导致足溃疡。

    定期修剪趾甲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修剪趾甲,避免剪伤趾甲周围的组织。建议由家人代劳,并注意剪法,避免斜剪。

    最后,每天坚持温水泡脚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水温应控制在39℃-40℃,有利于血液循环。泡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统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其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糖尿病患者下肢出现小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影响下肢血液供应。同时,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到足部出现的小伤口,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血糖控制、血管干预、神经保护、足部护理等方面。对于小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消毒、敷料包扎等处理,避免感染。若伤口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严重溃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包括血管介入治疗、皮肤移植等。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 加强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小伤口
    •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摩擦、挤压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血糖控制、足部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风险。

  •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吸烟作为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吸烟可以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增加20倍,是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的一大杀手。

    烟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供减少。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就存在病变,吸烟更是雪上加霜,使得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足溃疡。

    除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吸烟还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增加足溃疡的愈合难度。因此,戒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戒烟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戒烟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食欲增加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并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戒烟计划,明确戒烟目标。

    2. 避免烟瘾发作时接触烟草。

    3. 采取替代疗法,如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等。

    4. 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5.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戒烟成功。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足部病变。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受伤。此外,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加强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 脚部健康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美国足部医学协会的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存在脚部疼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一些常见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脚部杀手,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它们:

    1. 体重管理:肥胖会加重脚部负担,导致足底筋膜炎和脚跟疼痛。控制体重是预防脚部疾病的第一步。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和神经损伤,导致脚部疼痛和感染。定期检查双脚,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3. 血液循环问题:腿部动脉狭窄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增加脚部疾病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4. 脚部结构问题:扁平足和高弓足等脚部结构问题会导致肌肉和关节损伤。选择合适的鞋垫和矫正鞋,有助于缓解症状。

    5. 鞋子不合脚:不合脚的鞋子会导致脚部摩擦、挤压和疼痛。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高跟鞋,是保护脚部健康的重要措施。

    6. 高跟鞋:常穿高跟鞋会增加脚部压力,导致槌状趾、拇囊炎等问题。建议选择鞋跟高度不超过2.5英寸的鞋子。

    7. 脚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和干燥,避免真菌感染。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定期更换。

    8.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脚部问题。

    9.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脚部肌肉,提高脚部灵活性,预防脚部疾病。

    10.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脚部疼痛、肿胀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 春天来临,气温逐渐回暖,公园里光脚走鹅卵石的人越来越多。鹅卵石不仅美观,还能起到按摩足底、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走鹅卵石。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有‘危险足’的患者,走鹅卵石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危险足’是指神经病变足、畸形足、血管病变足和溃疡病史足。这些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外来损伤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足部外伤。因此,他们应该避免走鹅卵石,更不能光脚行走。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柔软舒适的棉质袜子,避免穿松紧口袜子,鞋子也要选择底软合脚的轻便鞋。平时要注意足部保养,避免足部受伤。

    此外,老年人、孕妇、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应谨慎选择走鹅卵石。如果确实需要走鹅卵石,建议穿着合适的鞋子,并注意脚下安全。

    总之,走鹅卵石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选择是否走鹅卵石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将围绕糖尿病足病的药物治疗展开讨论,包括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的治疗方法,以及足部伤口的局部处理原则。

    一、糖尿病足之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常表现为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对于轻中度缺血患者,规律的小运动量行走有助于增加下肢血液供应。慢性缺血患者可使用阿斯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扩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西洛他唑等可改善下肢供血。干细胞移植、血管成形术等治疗手段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二、糖尿病足之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增加足部损伤风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基维生素B12等药物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抗氧化剂如alpha-硫辛酸对缓解病情和延缓病程也有一定疗效。

    三、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易继发感染,需进行局部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经验用药包括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的联合用药,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四、糖尿病足部伤口的局部处理

    糖尿病足伤口处理原则为蚕食性清创,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应用抗菌素和消毒剂治疗足溃疡存在争议,局部应用生长因子等治疗手段需进一步研究。

    五、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学习糖尿病知识、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定期检查足部,预防足部病变的发生。

  •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降糖药疗效不佳的患者,是选择换药还是联用,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将结合2019英国糖尿病专业会议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降糖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患者对降糖药反应不佳时,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药物选择不当: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其病情特点和并发症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药物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疗效不佳。

    2. 药物剂量不足: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3. 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导致无法耐受。

    4.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重新评估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并发症情况,重新选择合适的药物。

    2. 调整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至合适的水平。

    3. 换用其他药物:如果患者对当前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可以考虑换用其他药物。

    4. 联合用药:在维持当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其他药物,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2019英国糖尿病专业会议上的MASTERMIND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降糖药疗效不佳的患者,继续使用“无效”的药物并在此基础上联用其他药物,似乎最能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需要引起重视。本文还将介绍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得寒冷,许多糖友都养成了睡前用温水洗脚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有助于保持足部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洗脚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需要更加注意细节,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洗脚水温。由于他们可能存在感觉减退或缺失,对水温的感知能力较差,容易因为水温过高而烫伤。因此,在洗脚前,一定要用手试一试水温,以略感温热为宜。水温控制在35℃~40℃之间比较合适。此外,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10~20分钟即可。

    其次,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足部状况选择合适的洗脚方式。如果足部皮肤干燥,洗完脚后应适当涂抹油脂护肤霜或润滑剂,并轻柔按摩足部皮肤,以防皮肤皲裂。如果足部经常出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汗脚”,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入少量醋,以阻止真菌生长,预防脚气发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如果足部皮肤出现破损、大疱、水痘、脓疱疮或烧烫伤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洗脚,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洗脚,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他们最好穿着圆头、厚底、透气性好、大小合适、面料柔软的布鞋或休闲鞋,以减少摩擦,防止损伤。

    总之,糖尿病患者冬季要格外注意足部护理,不仅要洗好脚,还要穿好鞋,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 2013年中国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疾病学组承办,北京糖友文化传媒协办。本次论坛旨在提高我国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

    论坛日程安排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3年9月12日至14日

    二、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三、会议议程:

    1. 开幕式:由许樟荣教授主持,邹大进教授和付小兵院士致辞。

    2. 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报告。

    3. 卫星会:由各制药企业赞助,邀请专家就相关药品进行介绍和讨论。

    4. 论文交流:邀请参会者提交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5. 闭幕式:由王鹏华教授主持,冉兴无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四、参会嘉宾:

    1. 邹大进 教授

    2. 付小兵 院士

    3. 许樟荣 教授

    4. 李秀钧 教授

    5. 朱大龙 教授

    6. 郭立新 教授

    7. 田浩明 教授

    8. 赵志刚 教授

    9. 王鹏华 教授

    10. 冉兴无 教授

    11. 严励 教授

    12. 顾洪斌 教授

    13. 韩春茂 教授

    14. 俞光荣 教授

    15. 陆树良 教授

    16. 杨川 教授

    17. 葛家璞 教授

    18. 颜晓东 教授

    19. 林少达 教授

    20. 刘芳 教授

    21. 蒉纲

    22. 胡云

    23. 陈兵 教授

    24. Joon Pio Hong 教授

    25. Peter Chan

    26. William Jeffcoate 教授

    27. Robert Frykberg 教授

    28. David Armstrong 教授

    29. Wing-Cheung Wong 教授

    30. David Armstrong 教授

    31. 李秀钧 教授

    32. 田浩明 教授

    33. 朱大龙 教授

    34. 冉兴无 教授

    35. 邹大进 教授

    36. 冉兴无 教授

    37. 胡云

    38. 陈兵 教授

    39. Joon Pio Hong 教授

    40. Peter Chan

    41. William Jeffcoate 教授

    42. Robert Frykberg 教授

    43. David Armstrong 教授

    44. Wing-Cheung Wong 教授

    45. David Armstrong 教授

    46. 李秀钧 教授

    47. 田浩明 教授

    48. 朱大龙 教授

    49. 冉兴无 教授

    50. 邹大进 教授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涵盖了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的各个方面,对提高我国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因为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下肢坏死,甚至截肢。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足部发凉、麻木、发紫等。其中,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持续疼痛,需要停下来休息,休息后又能继续行走,但不久又会疼痛,需要再次休息。

    足部发凉是另一个重要的早期信号。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的足部发凉、麻木、发紫,应该及时就医。这是因为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的,导致足部血供不足,出现上述症状。

    此外,足背动脉的搏动消失或减弱也是足部血供不足的表现。患者可以自己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果发现其中一只脚的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应该引起重视。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并采取以下措施:

    1. 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 注意足部保暖,经常用温水泡脚。

    3. 预防足部皮肤的损伤,外出时不要穿凉鞋,穿新鞋时,第一天不超过半小时,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

    4.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5. 如有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足部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