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如何和其他名称相近的皮炎相鉴别,以下四种共同点可以帮助分辨
1、有致敏过程
从刺激因素即致敏原作用于人体,到皮肤出现征象,要有一段时间,多数第一次不发病,第二次以后才发病,这是免疫系统酝酿变态反应的结果。
2、家族遗传特点
家族中有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的比例较高。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过敏性皮炎的机会更高。所以,发现孩子有皮炎时,应查一查家族中的过敏病史。
3、反复发作特点
多数是在接触致敏原后复发,但有时致敏原并不明显,要仔细追查。
4、.经常使用某种化妆品
一旦停用或再次使用便会发生过敏反应;或者首次使用后面部即出现过敏反应;还有的是在使用后经过日晒而发生反应。
湿疹
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疾病,一般是以水泡、丘疹、脱屑、瘙痒为主,有一些急症湿疹,还可以有渗出和糜烂,双侧对称,慢性易复发!
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疱,多无全身症状。
药疹
有明确的服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突然发生,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对称分布。
疥疮
有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及典型皮损,夜间瘙痒、若能查到疥螨即可确诊。
接触性皮炎
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皮肤炎症反应 。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病程有自限性。
神经性皮炎
又称慢性苔藓,中医认为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紊乱所致 。情绪局部刺激和辛辣酒类可加重和诱发本病。常年不愈,愈后易复发。临床表现以剧烈瘙 痒或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
日光性皮炎
是由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人认为主要由中波紫外线引起,也有人认为主要由长波紫外线引起。
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苔藓样变,常以某种皮疹为主。主要表现以下类型:斑块形、红斑型、湿疹型、痒疹型和荨麻疹型。
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
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
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激素依赖性皮炎
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是因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近年来,因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又顽固难治愈,已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1、祛除诱因,防止再次接触
2、服药或者局部治疗
轻者可内服抗组织胺类药如扑尔敏4毫克(或是第二代抗过敏药,如依巴斯汀,每次一片,每天一次),每日3次;
赛庚啶2毫克,每日3次。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200毫克,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片1.0克,每日3次。重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10毫克,每日3次。
也可进行局部治疗:急性期用药宜简单,禁用刺激性易致敏药品,轻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肤轻松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3次;重者有水疤、溶液者可用0.1%洗必泰溶液湿敷,每日2次,待结痂后停用,外涂红霉素软膏。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素质不强,耐受性差,接触某些“感触毒”而使毒邪侵入皮肤、黏膜部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善行数变,可以蔓延全身。此为“风毒”,因毒邪挟风郁于肌表也。“
感触毒”如漆、药物、染料、塑料制品、沥青、动物毛以及植物的茎、叶、花粉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谓“感触毒”是相对而言的,这取决于体质因素。若机体禀赋不耐,则上述物质便成为“毒”;
若耐受性强,则上述物质便不成其为“毒”。在治疗过程中需辨证论治,如风热证宜清热散风,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热证宜凉血解毒,用清疽败毒饮加减。
外可用中药煎汤待冷湿敷,或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治疗同时忌热烫及刺激性药物;忌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
1.鲜马尾松叶2~ 2. 5kg,加水5L,煎1~ 2h,水呈棕绿色后,洗患处,每日3次。
2.防风9g,薄荷9g,丹参9g,艾叶9g。水煎,洗患处。
孩子的健康无疑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消化道、呼吸道等常见的疾病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伤害,也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但是很多不起眼的小毛病却也存在着大隐患,比如反复的皮肤瘙痒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甚至会造成儿童暴躁、易怒、睡眠等问题。
到底是什么皮肤病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为主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1]。局部好发部位多见于面部、颈部、肘膝处[1]。AD是无法彻底治愈的,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以及控制。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但儿童是AD的高发年龄段[2]。2002年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我国某南方城市3~6岁儿童患病率达到8.3%[2]。
2014年,采用临床医生诊断标准,我国12城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达12.94%,1~12月龄婴儿AD患病率则高达30.48%[2]。
临床表现 [2]
AD的基本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病变;皮损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基础损害包括红斑、丘疹和红疱疹。继发损害包括苔藓样变、侵蚀、剥落和结痂。
AD在不同年龄段的好发部位不同:婴儿期好发于面颊、头皮、额头、上肢,偶发于躯干和下肢;儿童期多发于肘窝、腘窝、颈部,偶发于面颊和四肢;青少年和成人期则多在肘窝、腘窝、双手和双脚发病,偶发于胸前和后颈部。
治疗 [2]
A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虽然目前来讲AD无法彻底治愈,但是正规和良好的治疗与疾病管理可使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AD的治疗原则为:保湿+抗炎+患教。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对疾病进行全程管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AD都需要用药,按照疾病严重程度采取阶梯策略。
基础治疗:健康教育,使用保湿润肤剂,寻找并避免或回避诱发因素。
轻度AD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S/TCI)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过敏症或止痒;对症抗感染治疗。
中度AD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TCS/TCI控制症状;TCS/TCI主动维持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或UVA1治疗。
重度AD患者:系统用免疫抑制剂;短期用糖皮质激素;靶向生物制剂;UVA1或NB-UVB治疗。
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治疗,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儿童健康不容忽视,即便是“不起眼”的皮肤病,也需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要让孩子经受疾病的反复折磨。
急性接触性皮炎相对于普通皮炎来说具有发病急的特征,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病发部位出现一些边界清晰的红斑皮损或者是密集的丘疹症状,病情比较严重的急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红斑肿胀,还会存在丘疹、水疱以及泡壁紧张的状况,甚至还会出现皮肤溃疡以及表皮坏死脱落的状况,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对急性接触性皮炎进行有效的诊断治疗。
面对急性接触性皮炎的出现,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诊断的方式来进行确诊,一般急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在发病之前都会存在明确的接触史,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急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接触史以及实际的皮损症状来对该疾病做出一个比较基本的诊断,但是我们在诊断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时候要注意和急性湿疹以及颜面丹毒进行鉴别。
为了能够达到治疗治愈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效果,我们一定要注意遵循以下的治疗原则:
1、去除并远离接触物是我们在应对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之一,因为急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主要是接触性了一些物质所引起,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及时去除远离接触物的方式来避免我们的皮肤受到再一次的刺激,防止病情的反复发作。
2、我们在面对急性接触性皮炎这种皮肤疾病的时候要注意遵循积极对症治疗的治疗原则,急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该疾病所引发的皮损症状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处理,那么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损害出现。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工作,尽量避免我们的皮肤接触到一些会引发皮肤病变的刺激性物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几率,尽量避免我们的皮肤健康受到急性接触性皮炎的严重侵害,避免我们的正常生活因为该疾病而产生很多不便。
特应性皮炎皮肤增厚通常考虑与过度摩擦、刺激、挠抓形成的增生性反应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帮助改善皮损。1.一般治疗:特应性皮炎引起的皮肤增厚粗糙通常很难彻底去除,疾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及消除症状,减少复发。疾病期间注意患处皮肤清洁,不要使用热水烫洗、强力去污产品,不要过度清洗皮肤,避免导致症状加重。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尿素软膏,可以保持皮肤湿润。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具有抗炎、抗表皮增生、抗过敏、止痒等作用。3.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遵医嘱通过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如红外线灯对局部进行照射,可以帮助改善皮损。特硬性皮炎通常无法彻底治愈,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减少疾病反复发作。若皮损明显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必要时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药物或物理疗法治疗。
新生儿及儿童听力障碍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还有部分儿童因某些疾病造成后天听力残疾。因此为了预防新生儿及儿童的听力障碍,我们有必要了解,哪些情况可能会造成儿童听力下降。
先天听力下降大致分为3大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性耳聋占儿童听力障碍的比例很高,如果父母双方有耳聋的家族史,那么孩子非常有必要做听力的筛查;
2.围生期危险因素
在妊娠期间,母亲患梅毒、风疹等疾病时,有可能造成体内胎儿听神经发育受损;母亲服用一些药物也可能直接导致胎儿内耳及前庭功能发育受损;母亲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减等危险因素,因母体自身代谢异常而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母亲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不仅会增加流产风险,胎儿听力及其他功能也会受损。
3.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早产、胆红素增高可能会导致儿童听力障碍。
后天听力下降原因:
1、主要是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我们熟悉的庆大霉素,就有很强的耳毒性,可能会造成儿童听力永久性损害。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目前这些药物临床应用起来十分谨慎。
2、时常掏耳朵、玩耍时放置异物入耳朵导致鼓膜穿孔、噪声刺激耳道损伤、耳膜长时间进水等因素会损伤孩子的听力,一些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等也能使患儿听力损害。
3、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比如在辅导作业及孩子犯错时,家长要避免猛击患儿头部,这样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从而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所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给孩子用药,让儿童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及突发爆震性噪声,尽量保持耳道清洁、干净,避免让孩子乱挖耳朵。一旦怀疑孩子的听力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可以通过突发的声源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对于听力下降的儿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及植入人工耳蜗,避免由于听力下降而影响儿童言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