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错误五:用勺子搅拌或使劲上下摇晃

错误五:用勺子搅拌或使劲上下摇晃
发表人:住院医师何诚

给宝宝冲奶粉,很多家长会先将奶粉放入奶瓶,然后倒入热水,不停地晃动奶瓶,直到奶粉全部融化。其实,以上这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每一步都埋了一个“地雷”。

婴幼儿奶粉中有不少热稳定性较差的营养成分,如果使用较高温度的开水冲调奶粉,容易流失营养。冲好奶粉后不能用力上下摇晃奶瓶,这样会破坏奶粉里的营养物质,且产生的气泡会影响宝宝的消化。

正确的做法是按比例加入水和奶粉后,套上奶嘴,用双手手掌夹紧奶瓶,用左右手左右慢慢搓动奶瓶,等到奶粉充分融化。请记得温柔一点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朋友们这样抱怨,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反而越来越短了。年轻时还能够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但进入中老年以后早早就已经醒来,而且有时候明明觉得身体还很困乏,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家中有老年人的朋友如果细心观察一下也会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早上往往起床都比较早,有的甚至凌晨三四点就醒来了。据统计,在65岁以上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0%-50%,而且女性高于男性。在我们生活中睡眠看似稀松平常,但如果长期睡不好或者失眠,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老年人总是睡不好的原因

     

    造成老年人睡不好的原因与生理、心理、疾病、行为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内松果体功能逐渐减退,褪黑素分泌减少,心内神经元血管加压素表达下降,就会改变我们的睡眠结构,使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能力下降,这是生理性因素。

     

    另外,某些老年人心理脆弱,常常会感到寂寞和孤独,或者因家庭不和、丧偶、儿女不孝等问题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抑郁,也会导致老年人失眠。

     

    还有一些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或者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常常会因为夜间疼痛、胸闷、气促、胃酸返流或者夜尿频多等引起失眠,另外还有如晚餐过饱,睡前喝浓茶或咖啡,周围环境噪音过大等行为环境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失眠。

     

     

    想要睡得好,试试以下这5点

     

    1. 调整好作息时间

    老年人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白天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睡1小时左右即可,上床后不要再进行玩手机、看书等活动。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晚餐不宜太晚和进食过饱,也不要进食过于油腻,晚上最好不要喝酒、浓茶和咖啡,可以在睡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热牛奶,但要注意如果有夜尿频多的老年人,睡前最好不要喝过多的水。

     

    3. 晚餐后适当运动

    晚餐后可以适当进行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广场舞、骑车等都非常适合老年人,餐后运动可促进消化,同时也能够给身体带来一点疲惫感,让夜间能够更好入睡。

     
    4. 调整好自身心态

    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烦心事不要过于纠结,要学会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如果有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应该咨询心理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5.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选择安静的睡眠场所,睡觉时拉好窗帘,保持房间安静和昏暗,并控制好室内温度等。

     
    老一辈的人常说:“吃得好,睡得香,就代表健康了”,所以睡觉对于老年人来说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大家家中老人有睡眠问题,不妨采用上述几点方法,或许能改善睡眠质量,睡得更香了!

  • 孩子凌晨3点到5点咳嗽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又或是不良的环境因素引起的。

    1.呼吸道感染:当孩子出现呼吸道致病菌感染时,可能会刺激咽喉部,导致半夜3-5点咳嗽的情况。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等,建议查明病因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2.过敏性咳嗽:如果孩子属于过敏体质,在晚上睡觉时接触到过敏原,也可能会引起咳嗽。此时需要查明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3.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孩子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可能在凌晨3-5点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4.环境因素:晚上睡觉时室内温度过高、空气干燥或室内灰尘沉积等都可能会引起咳嗽,可以适当喝些温开水缓解症状。总之,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情况。如咳嗽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小孩舌头疼通常是由咬伤、舌头溃疡或舌炎等原因引起的。

    1.咬伤:孩子在进食时,如果没有仔细咀嚼食物或者进食过快,可能会导致舌头被牙齿咬伤,从而引发疼痛。

    2.舌头溃疡:孩子在进食过烫或过硬的食物时,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或咬到舌头,进而引发舌头溃疡和疼痛。

    3.舌炎:舌炎是指舌体发育过程中,舌背特殊解剖部位因各种因素如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孩子如果缺乏铁元素、维生素或者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症,容易引发舌炎,从而导致舌头疼痛。

    注意,当孩子出现舌头疼痛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确诊和治疗。

  •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那打了流感针,孩子就不会得流感了?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词是“预防”,并不是完全阻断,虽然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达到100%,因此无法保证孩子接种后就肯定不得流感。

     

    而且,即使打了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增加到足以预防流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概需要14-30天才能发挥保护效应,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还是会有得流感的可能。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如果在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病毒,也会出现得流感的情况。由于普通感冒和轻症流感有相似症状,家长应学会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流感,以便早做处理。

     

    一般流感出现高烧的频率较高,部分可高达39℃-40℃,而且高烧往往会持续3-5天,吃退烧药也不容易降下来。常伴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食欲也比较差,可能还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可能每年都在变,不同地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因此疫苗都是针对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的。还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即使新一季将流行的流毒株没有变化,也需要每年接种才能持续获得免疫力,获得有效保护。

     

    并且我们不能一味的单靠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嘱咐孩子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鼻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注意居家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戴口罩、勤洗手、分开就餐、不共用毛巾,更不应带病上学、上班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3.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重顾护脾胃;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 小儿近视属于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和成人近视的特点有所不同。近视(近视眼)指眼睛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小儿近视指发病为儿童时期,存在调节异常,进展性,易受多因素干扰的特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日趋低龄化和严重化,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是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导致近视的原因

     

    1、用眼距离过近。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2、用眼时间过长。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30~4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调节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日久就形成近视。

     

    6、营养不良。缺钙、锌、等维生素。

     

    近视的早期表现

     

    远距离视力的减退:对远处目标辨别不清,也因看远不清,故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室外活动,而对看书、看电子产品、玩玩具等室内活动的兴趣较大,这也反过来加深了近视的程度。

     

    揉眼、流泪:近视的孩子看电视、看书等时间长了之后喜欢揉眼睛、容易流眼泪,这是眼球过度调节而出现的视疲劳现象,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疲劳喊累的情况。

     

    眯缝眼、抬头纹:近视的孩子看远处时常使用额肌、眼睑肌及眼球外肌协助,常眯着眼睛看,或者较早的出现抬头纹。

     

    厌学情绪:有些学龄期儿童看书时距离很近还紧皱眉头,往往看书、学习缺乏耐受性,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无症状者:有些患儿由于长期的视力障碍,也未曾配戴过眼镜矫正,看不清、看不远已成为常态,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从未出现任何不便和不适,这种表面现象往往会掩盖真实的视力问题。

     

    眼前小黑影、眼球改变:如果儿童时期近视度数已经很高,患儿有时眼前会有小黑影飘动或者有闪光的感觉,有的孩子还会伴有眼球突出或单眼外斜视的情况。

     

    早期筛查的方法

     

     

    1. 视远发现法:选定一远方目标,经常观看,如果目标变得模糊、看不清时,说明视力开始减退。

     

    2. 小孔法:看不清的远方物体能通过小孔看清楚时,说明眼睛开始近视。

     

    3. 两眼对比法:可选定某一物体,相隔一段距离,经常检查双眼特别是单眼的视力情况,发现一眼视力减退,提示可能为近视。检查时应注意不要按压眼球。

     

  • 小儿过敏哮喘主要是因为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起的一类哮喘,可出现喘息、气促和咳嗽等不适,可谨遵医嘱,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没有最佳一说。

    1.一般治疗:首先要注意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孩子过敏的触发物,如花粉、宠物、尘螨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的用品、玩具以及家具等。

    2.药物治疗:在急性发作期的时候,如果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可采用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口服沙丁胺醇,如沙丁胺醇口服液进行缓解。其次还可通过预防性用药来预防和控制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哮喘症状。以及长效β2-激动剂如沙美特罗尔或舒利迭,可以扩张支气管,减少发作。

    3.过敏原免疫治疗:对于过敏原高度敏感的患儿,可以适当采用过敏原免疫治疗进行改善。是通过逐渐暴露于过敏原,促使免疫系统适应,并减少对过敏原的过敏反应,进而达到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一旦出现小儿过敏哮喘,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有关孩子性早熟的话题层出不穷,不但速成鸡、催熟的蔬菜瓜果、豆制品等变成了“背锅侠”,就连父母陪睡也无辜“躺枪”。

     

     

    性早熟的发生可能与这4个因素有关。

     

    1.随着经济、医疗环境不断地进步,孩子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疾病发生率降低了,促使孩子的生长发育的潜能完全发挥,逐渐出现生长发育加速的趋势,所以就出现性早熟提前了。

     

    2.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如果孩子长期服用,可能因为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上升,导致假性早熟的出现。


    3.过多的心理刺激。由于手机、电视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很早就能从影视节目中,接收到一些超越心理年龄的视觉刺激。

     

    4.受某些疾病的影响。如颅内肿瘤、肾上腺肿瘤、遗传等,儿童也会出现性早熟。

     

    从以上的原因中,发现并没有说父母陪睡会引起孩子性早熟的。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和孩子分床睡的时间不要太晚。

     

    1.在中国,大多数的妈妈认为,和婴儿同床睡不仅方便母乳,而且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但是家长却疏忽了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所以育儿专家建议:小宝宝和父母可以同房不同床,这样方便照顾还能避免风险。

     

     

    2. 当孩子能够自己上下床,上厕所,表达感情的时候,就说明孩子可以分房睡了,如果家长和孩子分房越晚,孩子睡觉时也就越依赖,到真正分床睡的时候就越痛苦。

     

    3. 孩子一般到3岁就开始发现男女有差别了,并能意识到爸爸和妈妈的构造不一样。如果父母继续和孩子一起睡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认知发展不利。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独立睡呢?

     

    分床建议3岁,通常来说,父母可以从孩子3岁以后,可以慢慢地尝试和孩子认床睡了,到孩子5岁前完成这个过程比较合适。


    分房建议5岁,对于分房睡觉的时间,等孩子5岁的时候比较合适。因为年龄较小的孩子晚上需要照顾,和父母一起睡比较安心。

     

    家长在尝试和孩子分房睡时,要注意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要多和孩子沟通,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以便事半功倍。

     

    1. 给孩子做好心理铺垫。家长可以借助孩子快上幼儿园这个机会,给孩子做一个心理准备,可以告诉孩子说:“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上了幼儿园就是小大人了,可以拥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等等这一类的话,让孩子自己慢慢地觉察到自己真的要长大了。

     

    2. 给孩子举办“分房”party。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心理学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家长准备给孩子分房睡前,可以买一个蛋糕、送孩子一个礼物,并庆祝孩子的“新生活”即将开始。经过鼓励后,孩子会为自己分房睡感到自豪。


    3. 家长陪孩子睡觉。让孩子分房睡,并不是完全把孩子撒手不管,要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并要等孩子入睡后,家长再离开,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不会害怕、缺乏安全感。

     

    4. 多跟孩子沟通。在和孩子分床睡后,家长要经常问孩子:“晚上睡得怎么样?”“有没有不适应,还需要妈妈做什么?”等等,并表扬孩子能自己睡觉的勇气。


    从孩子小时候就习惯和父母一起睡,如果突然让孩子自己睡,难免会抗拒,所以作为父母,切勿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达到分房睡的目标。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宝宝容易出现积食的时节,在我接触的病患案例中,“饺子”“粽子”“包子”“卷饼”“汤圆”这类食物,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因为这些食物材料的构成中,又是面饼面皮又是肉馅,而且往往还不止一种肉,是“三鲜”混杂,这对孩子脆弱的肠胃系统是巨大的挑战。

     

     

    打个比方,转动脖子会不会?健康人都能做到,骑自行车容易不容易?大多数人都会骑;写字难不难?经过小学教育,基本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好了,现在让你把这三个动作一块做试试!

     

    做不来,那就对了!正常人都做不了,如果做得了,那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

     

    所以,给孩子的食物,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尤其是有些家长热衷于给宝宝包小馄饨、小饺子,小小的,很可爱,宝宝也爱吃,但是不好消化。

     

    宝宝该怎么吃粽子呢?

     

    由于宝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加之粽子是糯米做的,粘性大,软糯,宝贝的咀嚼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宝贝对粽子类的食物消化更差。

     

    所以,给宝贝吃粽子,宝贝越小给的量越少,甚至控制不给宝贝吃。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宝贝尽量不给,1-2岁的宝贝可以给粽子的1/5,2-3岁可以给1/3的粽子,3岁-7岁给半个或者2/3的粽子就可以了。

     

    粽子种类的选择也要选择品种单一,像肉粽、蛋黄粽、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粽子就不要给宝宝吃了。粽子的热量很高,所以算主食食物,注意扣减主食摄入量,粽子的材料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大,容易粘在宝宝的口腔,所以吃完粽子要给宝宝清洁口腔,以免在口腔残留引起蛀牙,适量蘸糖可以减弱粽子的黏性,但对于宝宝来说,糖还是要尽量少摄入,对宝宝的味蕾刺激很大,养成重口味就不好了。

     

    还要注意一点,粽子黏腻,注意防噎到,尤其是枣粽子的枣核,家长要提前把枣核剔除,以免发生呛咳,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在晚上吃,如果宝宝有胃肠道的问题或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也要忌口,就不能吃粽子。

     

     

    粽子好吃,莫要贪吃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同事小孩雯雯和我家小孩从小就是同班同学,雯雯今年7岁了,比我女儿大半岁,非常的可爱懂事,每次见到我都会甜甜地打招呼。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年雯雯个子非常的瘦小,都快瘦成皮包骨了,而且也不见怎么长个,每次说起这个同事都觉得心烦,后来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才知道,原来,孩子竟然脾胃衰竭了,怪不得孩子吃都难发育,脾胃运化功能都快完全丧失了,吃进去的食物都得不到有效的营养吸收,孩子怎么能长高长肉。

     

     

    医生询问孩子的日常发现,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日常饮食不当导致的,而且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不妥,一拖再拖,导致出现脾胃衰竭的情况。

     

    一、儿科医生;这3种食物是伤脾胃大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傻傻喂娃,真是无知

     

    1.腌制食物


    像腊肠、咸鱼、辣白菜等腌制食物,很多家里都​做​有,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人,腌制过后的食物,非常美味又开胃,所以常常出现在餐桌上,但是这类食物盐分很多,小孩吃多了会损伤味觉,刺激脾胃,时间长了,孩子食欲不振,脾胃慢慢被拖垮。

     

     

    ​2、隔夜饭菜

     

    很多家庭都有吃隔夜饭菜的习惯,勤谨节约,不舍得浪费食物,到那时成人和小孩不同,大人脾胃强健,经常吃隔夜饭菜没有什么,但小孩脾胃娇嫩,又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吃隔夜饭菜容易​上​脾胃,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育。

     

    ​3、各种零食

     

    小孩都喜欢吃零食,基本每次去超市都会缠着父母买一堆回家,父母不买,就又哭又闹的。零食大多有很多添加剂,营养成分也不高,消耗吃多了容易营养不良,上火导致咳嗽发烧等。给脾胃运化增加负担,且若小孩经常饭前吃零食,还会影响正常的食欲,不爱吃饭。

     

     

    二、要想孩子脾胃好,日常还要做好两件事

     

    1、调整孩子饮食结构

     

    当父母发现孩子脾胃不好时,要尽快帮孩子调整饮食结构,因此,这和孩子日常饮食脱不了干系。父母给孩子准备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平时多吃新鲜果蔬和五谷杂粮,少给孩子吃高油高盐、辛辣、生冷等容易刺激脾胃的食物。

     

    2、督促孩子多多运动

     

     

    现在的小孩普遍运动量不足,作为父母要重视,改正孩子吃饱就坐着、躺着玩手机、看电视的坏习惯,多带孩子户外运动,让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每天至少坚持运动45分钟,运动量随年龄的增长适量增加。

  • 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四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二忌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小儿发烧为什么不能随便服用成人的药?

     

     

    小儿不能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若不明原因就将大人用的阿斯匹林给孩子服用,很容易延误病情或掩盖症状,而且小儿服用阿斯匹林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小儿用药剂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品的敏感性确定,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应,故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有的药品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7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则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红霉素、麦迪霉素容易在胃内被胃酸破坏,从而使疗效降低,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