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年人真的适合广场舞吗?

老年人真的适合广场舞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不知不觉,傍晚时分在广场上、马路边、小区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自发地聚集起来,放着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进行者富有韵律的舞蹈:广场舞。

 

广场舞dancer们又以大妈居多,热情高涨,经常一跳就是一个晚上,时间长达3-4小时,直跳到广场熄灯、小区闭门方才消停。很多中老年朋友们打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生命在于运动”等旗号,对广场舞乐此不疲,每日必跳。然而看似强身健体的广场舞背后,真的有如此疗效吗?

 

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唱唱反调,谈谈广场舞的危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广场舞是有一定益处的,例如:晚间活动有利于促进消化、减肥,睡前活动有利于良好睡眠,每日坚持不懈去打卡广场舞也利于培养老年人的毅力和持久力,同时也给退休后的中老年人们带来一个和同龄人交流、娱乐的平台,可以解闷、消磨时间,相互之间增进感情。

 

也正是因为广场舞有这些好处,因此吸引了众多中老年朋友参加。但是,凡事都讲究个“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孰不知可能由于占场地、抢位置等问题,很多老年人吃完了晚饭就急匆匆拖着音响、带着装备赶往广场,成功占下场地后,震天音乐响起,很快就吸引了更多的中老年加入队伍,然后这一跳就是到深夜,其中也是有不少危害的。

 

一、饱餐后运动伤胃

 

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用来储存、消化食物。胃在腹腔内并不是游离着能左摇右摆的,而是通过各种韧带,与腹腔内的其他器官、腹腔腔壁连接,例如: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通过这些韧带,人体的胃被牢固固定在腹腔内,维持着稳定位置。

 

 

然而,当我们在饱餐后剧烈运动时,一方面会使四肢肌肉的供血增加,因此会相应胃部的供血就会不足,胃蠕动减弱,消化吸收速度变慢。另一方面,运动时饱餐后的胃自身重量将会牵拉固定在胃旁的韧带,增加胃部负担,因此跳广场舞时也会使胃周围的韧带逐渐松懈,最终出现胃下垂 [1]

 

我们饭后是可以适当进行活动来促进消化,但至少也要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并且运动模式要以轻柔运动为主,例如饭后缓慢散步,而不能进行广场舞这样相对较剧烈的运动模式,否则很容易对胃造成伤害。

 

二、过量运动伤关节

 

伴随着震天响的音乐,在节奏感强烈的环境下,广场舞很容易越跳越high,孰不知过度的跳跃、舞蹈也会对我们的膝关节造成损伤,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往往本身就患有骨性关节炎、关节退变等疾病,再过度运动后更容易促成关节损伤。

 

这里的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老年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由于是高龄、肥胖、劳损等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性关节炎主要发作在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 [2]

 

当我们跳广场舞过度时,下肢关节将会负重过度、使用过度,就会加速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退变,因而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肿胀、畸形等等问题。所以,广场舞也要适度,过犹不及,很容易给膝关节、髋关节带来过高的负担,造成关节损伤。

 

 

三、高分贝环境伤听力

 

想必接触过广场舞的中老年朋友们都会感觉到,音响的声音震天,尤其是靠近前排的更为明显,而广场舞dancer们还偏偏都爱抢前排,人人争当领舞者。孰不知,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下,我们的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通常来说,当外界声音达到50分贝时,就已经能够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当达到70分贝时,就能够让我们明显产生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当达到85分贝时,我们的听力会逐渐开始减退。另外,当外界声音达到100分贝时,我们的耳朵就会出现发胀、疼痛难忍。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人体的大脑皮层的功能便也会逐步衰退,甚至听力逐步丧失。尤其当在极端情况下,当听力达到165分贝时,部分实验动物会直接发生休克、死亡。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测量,广场舞的音乐在最高时可达到90分贝,基本全程保持在75分贝左右!因此,长期处于广场舞这种高分贝环境内,势必会对我们的听力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长期暴露于高分贝环境中,还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混乱,因此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头晕头痛、睡眠浅、神经衰弱、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因此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相信现在大家对广场舞应该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广场舞虽好,但还是那句话: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算是要跳广场舞,也要避免踩了以上几个雷点,讲究适度,健康地跳广场舞!

 

参考文献:
[1] 饭后百步走,究竟是能活到九十九还是胃下垂?[J].大众科学,2021(03):34-37.
[2] 中国骨关节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0(08):469-476.
[3] 吴静. 跳广场舞  莫让“高分贝”损了听力[N]. 保健时报,2015-04-30(012).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隔壁老易最近被诊断了慢性支气管炎,

     

    小易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的世界快要崩塌了,万一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小易别急,静下心来,我们好好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那些事。

     

    慢支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我国近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 2.5% ~9.0%,平均为 4.0%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5% 以上。几乎六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慢支患者,患者何其多也。

     

      

    一,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呢?翻开医书,它是这样说的。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病,由吸烟、环境等因素导致。

     

    太笼统了,没事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二,慢支具体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咳嗽

     

    早期以干咳为主,白天多于晚上。随着病情发展,痰量增多,咳声变重浊,多为连声阵咳,以临睡或清晨起床时咳嗽更明显。

     

    2, 咳痰

     

    多数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次数以清晨及夜间较多,在病情加重合并感染时,痰液增多变黄稠。痰量也在夜间或清晨较多,因老年人咳嗽反射低下,痰不易咳出。 

     

    3, 喘息

     

    见于喘息型患者,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因肺部疾病,肺部过度充气的病理状态)后气短、喘息加重。

     

    三,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并发这些危害:

     

    1,阻塞性肺气肿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若进一步加重会并发肺心病,诱发心力衰竭。

     

    2,支气管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就发生支气管肺炎,

     

    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造成支气管扩张,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了,出现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引下治疗。

     

    四,慢支患者平时该注意哪些呢?

     

     

    1,就诊应该去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大多以预防为主、治疗次之。

     

    2,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尽可能清淡饮食,少吃盐;

     

    注重锻炼,增强个人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

     

    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复查,复查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胸部 X 线、血常规、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复查肺功能检查。

     

    虽然慢支危害不小,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各位和小易一样忧心忡忡的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种病治疗方案的确定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条件、患者家庭人员情况、经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要求等等,所以有的时候医生也只能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而不能替代患者做决定。

     

     

    这则医疗故事发生在1年前,当时的郑奶奶90岁,耳聪目明,记忆力也很好,如果不透露年龄,你根本看不出是耄耋老人,平素里生活自理,走里走外,神采奕奕,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到入院时间断胸痛有1年了,平素偶有发作,几分钟就能自行缓解,所以一直也没有和家人说过。既往病史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平素生活里荤素搭配,不偏不倚,唯独就是吸烟史30多年,那是从老伴过世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约10支,近几年每天3-5支。

     

    从去年入秋天气变凉开始,胸痛发作较前频繁,而且疼痛比之前要严重,疼的厉害的时候伴有大汗,疼痛的时间也明显延长,所以郑奶奶不得不告诉了儿子。儿子赶忙带老太太来到我市一所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考虑血管狭窄严重,建议冠脉造影检查。

     

    但是郑奶奶坚决不同意,经过内科用药保守治疗,每天心绞痛仍有间断发作,最终在医生及家属共同努力下,郑奶奶终于同意造影了。造影结果就像医生估计的那样,血管很糟糕,最要的是左主干狭窄重达90%。

     

    左主干病变在冠脉病变中一直是最具风险的病变,因左主干支配着整个左心系统的血供,一但血流被阻断,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室颤、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

      

     

    建议北京上级医院行冠脉搭桥治疗,到北京阜外医院,考虑到患者高龄、左主干狭窄严重,术中风险较大,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这时候真的是进退两难,做不做都有风险。是放手一搏还是继续保守,别说是一个外行人决定,就是心内科医生的家人生病也是很难抉择。

      
    最终商议结果打道回府,有什么算什么吧。就这样直接回到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较前有所减少,就这样熬到了腊月胸痛又加重了,大概是阴历腊月十五、十六这样住到了我们科。

     

    我并不是郑奶奶的管床医生。那天夜班接班的时候,同事告诉我今天白天新来一个患者,90岁高龄,左主干90%狭窄的,让我多关照。

     

    夜班查房的时候我特意的看了看郑奶奶,就像文章开头那样描述的,老太太仍十分精神,看起来也就70岁的样子,会亲切的和你打招呼。

     

    还好第一晚相安无事,之后几天交班的时候,陆续听到郑奶奶间断发作心绞痛,常规用药不缓解,需要应用镇痛针止痛,后来我也赶上过郑奶奶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家人喊我过来,郑奶奶疼的直出汗,还会和你说不要意思打扰我们之类的话,看着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而关于每次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泵入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而用麻醉药品的问题,我们也和家属达成了共识,不再去担心药物依赖的问题了,年龄这么大了,病又这么严重,只要郑奶奶不受罪就达到目的了。

     

    郑奶奶每天在胸痛的煎熬里艰难的生活,终于有一天,郑奶奶的儿子和我们又开始提出来想放手一搏去做搭桥,但是眼看快过年了,北京医院也要放假了,没有手术安排了,只能祈祷老太太能熬过这年,只等北京那边一开门就去。

     

    故事终结于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八那天是我夜班。夜班查房的时候,老太太正在疼,她靠在床头,脑门全是汗,尽管静脉里泵着药,嘴里含着硝酸甘油,却仍然无法缓解。这种痛永远是别人无法体会的痛,而郑奶奶也基本不会出声,每次都是默默的忍着。当我提出打针止痛的吧。她摇摇头,挥挥手,不用了,一会就好了,一边示意我去忙吧。

     

    可是我哪忍心走啊,又哪里敢走啊!也许下一秒不缓解就会心梗了,就会室速了,就会室颤了,也许突然就心脏停跳了,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就这样我在床旁陪了约么10分钟,郑奶奶缓解了,她又对我表示谢意,我也松了一口气,继续夜班查房。

     

    把手头的病历整理完毕,已是快零时了,我仍不放心,来到郑奶奶的病房,看到她已经入睡了,我这才敢来到休息室休息。

     

    模模糊糊的被护士叫醒了,说是郑奶奶又犯病了,下意识看下表凌晨4点,我一轱辘起来,飞速赶到郑奶奶病房,这次不仅仅是是痛,她已经躺不下了,有气无力的样子。儿子陪在身旁,焦急的看看妈妈,也只能干看着没主意了。

     

    我通知护士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推抢救车,我意识到郑奶奶已经心梗、心衰了。悄悄的和郑奶奶的儿子商量,如果需要抢救还去不是ICU或者将来还插不插气管插管之类的,他摆了摆手,轻声说如果真有问题就这样吧,啥也不弄了。

     

    用药抢救没有效果,正在我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从没流过泪的郑奶奶,却含着泪水说:我不怕死,但是我放心不下我的孩子啊。

     

    没多久郑奶奶走了,家属也放弃了抢救。在我们撤下监护、液路的时候,郑奶奶的儿子感叹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在北京还不如搭桥了。

     

    哎,搭不搭桥两难!90岁高龄没人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 “我明明吃得少,怎么还是胖了?“,”我以前明明没运动,稍微节食一些,体重就下来了,怎么现在变成喝水也会胖?”,“年轻时,我明明怎么吃也不胖,现在怎么专门胖肚子!!”以上这些描述与疑惑,都是来自于患者真实的反馈,也是更年期肥胖人群目前正在经历的事情~那咱们今天就来教大家更年期人群如何减肥?咱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一)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症又称围绝经期综合症,一般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性腺激素波动或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多因雌激素分泌减少,人体不适应卵巢萎缩后的激素水平,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所以,更年期肥胖是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情况,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表现,例如:月经紊乱(几个月一次,甚至短暂停经),易激动,阵发性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抽筋(手、足)、口干、口苦等情况。那针对这类特殊的肥胖人群,该如何减肥呢?别急,请听我一一道来~

      

    (二) 更年期肥胖人群的减肥建议

     

    根据更年期保健指南(2015年版),更年期人群由于雌激素的减少,导致内分泌的絮乱,机体代谢变慢,如要减肥,首先就要控制饮食,保证每日合理的能量摄入,避免摄入更多热量。根据不同需要,每日建议摄入热量如下:如超重人群,减肥期间:1080~1260kcl/日如只需保持身材,巩固体重:1550~1675kcl/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妇儿保健中心针对更年期的饮食结构研究发现:更年期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所占热量比例高,谷类及杂豆、奶类及奶制品、鱼虾类、大豆类及坚果摄入不足,畜禽肉类、油脂摄入超标。由此可见,更年期人群除了要控制每日能量摄入,还要根据目前的情况去调整饮食结构。有以下4点建议:

     

    1. 饮食要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例如:主食尽量选择杂粮,杂豆,肉类优选白肉类(鸡肉,鱼肉等);

     

    2. 饮食少盐少糖建议钠少于6g/日(相当于一瓶盖),选择低GI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3. 补充适量蛋白质由于碳水的减少,需合理增加蛋白质,可提高代谢,增加营养,增强饱腹感,建议减肥期间:150~250g,巩固体重:100~200g;

     

    4. 增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由于雌激素的流失,导致钙等微量元素的减少,建议适当补充:钙:1000mg/日,铁:15mg/日,膳食纤维:40~90mg/日。

     

    当然,除了饮食以外,还要合理保持运动和睡眠。

     

    运动建议: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约30分钟;力量型运动每周至少1次,一次约20分钟。

     

     

    睡眠建议: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人体精力充沛,同时促进瘦素分泌,有利于维持体型,每天保持7-9个小时,设定规律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希望以上内容帮到各位,想要知道更多相关内容,可以留言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19年3月更新的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指南明显降低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建议70岁以上或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将推荐级别下调至Ⅱb,认为可考虑在40到70 岁心血管病高风险和出血风险低的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于是有人据此提出: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以偏概全了,要想知道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二级预防则是针对患者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指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通过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2)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地位,目前全球医学指南或共识几乎一致认同其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70岁以上的老人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到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但是,如果患者有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存在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服用阿司匹林将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梗塞,所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停药。这种情况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在70岁以上无关。

     

    总之,“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关于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1)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不建议不代表不可以用,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可以考虑用。(2)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而且不能停药。

  • 人到老年夜尿多,并不一定是水龙头用多,或者太老了的原因!

    下面,陈医生给大家讲讲为什么人到老年夜尿多?

    首先,并不是说你晚上上厕所次数多了就一定是夜尿增多,有时候可能是最近睡前喝水喝多了。

     

    临床上对于夜尿增多的是有专门的定义的:晚上上厕所超过两次,夜尿总量超过700ml,占你一天24小时尿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24小时总尿量也并不增多。所以,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尿多,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总量都超了,那也不能说是单纯的夜尿增多!

     

     

     
    其次,夜尿增多,在我们西医上,通常说的是一种肾功能减退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你不买苹果手机,大家都会有两个肾,而评价肾功能的好坏,往往通过肾脏里面数百万的肾小球、肾小管等肾单位来体现的。但随着我们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后,哪怕你没有其他特殊的肾脏疾病,我们的肾脏功能也会慢慢走向衰退,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发生退行性改变,数量减少,穿过肾脏的血管也会发生硬化,肾脏体积也会萎缩

     

    一旦到了65岁,这种退行性变化会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肾小管不能有效的把肾小球滤出的水再吸收入血,这样就导致老年人排尿规律被打乱了,夜尿增多了!

     

     

    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达到65岁以后都会夜尿增多,这还跟个人的体质有关,像有一些人还本身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那么其出现夜尿增多可能性更大!当然,陈医生也见过70多岁的人,肾功能也很好的,甚至个别还自述还有很规律的性生活的!

     
    最后,再给大家分析下可能最关心的话题:夜尿增多是不是病?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夜尿增多并不一定是由病引起的!

     

    像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老年人因患有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症、慢性间质性肾炎、糖尿病等会导致夜尿增多。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一旦感觉自己夜尿次数增多,要引起足够重视,先要到医院进行诊断,如果真是夜尿多,必须要排除疾病引起的可能性。

     

    如果排除了明确的疾病,平时饮食不当、精神高度紧张以及尿道松弛等,也会引起老年人夜尿增多。所以,夜尿增多未必是病!

     

    非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调整!

    • 晚上少喝稀饭、粥以及水果等;
    • 适当控制盐摄入;
    • 晚上少喝点水,尤其是最好不要喝咖啡、浓茶等;
    • 睡前少看太激烈电视电影,避免情绪过度兴奋;
    • 适当补充一些香菇、白菜等含钾丰富食物;
    • 有意的多做做提肛运动!
  •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一系列急救。

     

    通常复苏进行得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左右, 4-6分钟内复苏存活率只有10%左右, 10分钟以上,存活率非常非常小了。可见心肺复苏对抢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前两天出急救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六十多岁老大爷逛菜市场时突然晕倒,路人急忙施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当我们到达现场时看到这么一幕:

     

    有人为老大爷做心肺复苏,还有人在做人工呼吸,而老大爷却在手脚挥舞挣扎抵抗着,那么这种情况到底需不需要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呢?

     

    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是生存的希望,但如果在有心跳、呼吸的人身上实施心肺复苏那就是一种伤害,因为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是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按压,按压深度为成人胸廓下陷5至6cm、儿童胸廓下陷4至5cm,容易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发生,心脏正常收缩泵血也会受到影响,更严重地继发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心肺复苏的指征,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绝对不能在有呼吸、心跳的正常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

     

    那么,到底哪些人才需要做心肺复苏?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晕倒在地,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轻轻拍打被救者的肩膀,在耳边重重地呼喊,判断被救者是否有意识,然后用我们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是否有气体流出,用眼看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手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波动,如果确定其心脏呼吸停止了,这时我们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何做心肺复苏,要按照这7个步骤一次进行:

     

    1、评估环境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排除危险,并做好个人防护。

     

    2、判断意识

     

    轻轻地拍伤员的肩部并在耳边大声呼唤;同时,观察伤员面部和胸腹部。如果伤员无反应,面部、口唇苍白或明显紫绀、胸口无起伏,说明伤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3、高声呼救

     

    指定专人,快打急救电话120!呼吁会救护的人员一起参加救护。

     

     

    4、摆放体位

     

    将伤员置于坚硬平面,以便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半部(快速定位可选用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要点:双手掌根作为着力点,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进行按压;按压后要充分回弹后再次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

     

    6、打开气道

     

    检查伤员口腔(有异物要清除),再使用仰头举颏法,将下颌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成人)。

     

    7、人工呼吸

     

    捏紧伤员鼻孔,并张大嘴巴包紧伤员口唇进行人工呼吸,边吹气边用余光观察伤病人胸部是否抬起。人工呼吸时最好用衣服、毛巾等等的布料隔开!

     

    按照胸部按压30次和人工呼吸2次,30:2比例一直循环抢救,直至伤员恢复心跳呼吸或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再次提醒大家:绝对不能在有呼吸、心跳的正常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

  • 我的观点,心脏起搏器如果需要装,多大年龄都要装!

     

    一、起搏器是唯一可以有效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这是我一向的观点,因为治疗心跳缓慢唯一有效地方法,就是起搏器植入,没错,就是唯一有效地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改善和治疗心脏停搏、房室传导阻滞、长间歇等可以让我们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所以如果出现了反复晕厥等情况,又排除了继发性因素,或者存在继发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起搏器还是要植入的。起搏器,其实是指整个起搏系统。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人体。起搏器由安装在金属盒中的电路和电池组成。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 起搏电极导线由绝缘导线组成,负责向心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

     

     

    二、多大年龄才是起搏器植入的禁忌症?

     

    提问者提到的年龄90岁,三支病变等因素,都是相对禁忌症,不是绝对的禁忌症。因为对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来说,不植入起搏器意味着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植入起搏器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此时,这些高龄、糖尿病、偏瘦等都不再是不能手术的禁忌,因为不手术就是死路一条,手术患者的心跳还可以恢复正常。所以我们经常说,只要不是手术直接会危及生命,起搏器的手术都是可以做的。

     

    三、哪些情况才需要植入起搏器?

     

    但并不是所有的心跳缓慢都需要植入起搏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这些情况时,才需要考虑植入起搏器。一是有症状的心动过缓,二是变时性的窦房结功能不全,三是必须加用药物治疗相关疾病,但心率已经不能再加用降低心率的药物时,这些情况可以考虑起搏器植入。

     

     

    看懂了吗?起搏器植入并不是多么大的手术,但需要植入时一定不要畏惧风险和年龄等情况。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都比较担心老年痴呆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疾病"打交道",但老年痴呆仍然是一种离我们很近,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众所周知,老年痴呆最典型的症状可能是记忆力减退,但你知道吗?患上老年痴呆以后,人的寿命将肉眼可见地缩短。

     

     

    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只觉得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生活因为老年痴呆而发生的变化不明显,所以没有提高警惕。但如果你有了解过这种疾病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老年痴呆患者在确诊之后,衰老的速度会非常快,几年之内,他们就可能完全忘记至亲之人。

     

    老年痴呆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当作"噩梦",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息息相关,当老年痴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能连最简单的穿衣、吃饭、行走都无法独立完成,这对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而记忆力慢慢减退,身边的子女、老伴都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看着这样的场景,谁的心里会不难受呢?老年痴呆其实很残忍,它残忍在让两个日夜相伴的人,变得陌生,残忍在让原本很利索的人,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残忍在让一个乐观、活泼的人,变得阴郁、孤独。

     

    既然老年痴呆这么可怕,那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3个容易"招来"老年痴呆的习惯,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经常吃得太饱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吃饭最好只吃七、八分饱,但永远有人不听劝,总是把自己吃到撑。现在不是从前,不再需要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在进食的时候,我们无需摄入过量,以维持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饱腹感。


    现代人最需要学会的就是控制食欲,很多体重超标的人,其实发胖的原因都是饮食过量。而长期吃得太饱,除了容易导致肥胖这个缺点以外,还会引发老年痴呆,因为饱食最容易升高血脂,引起脑动脉硬化,脑部血管血流不畅,脑组织、脑细胞就会出现早衰的现象,影响脑神经正常运转。

     

    总是吃得太油

     

    其实很多朋友平时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性吃一些比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更容易刺激我们的味蕾,让人感受到痛快。但是,我们的身体是承受不了这样长期油腻的饮食的,过量的油脂、胆固醇会在我们体内囤积,随着血液进入血管,造成堵塞。


    而脑部的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大脑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老年痴呆也就有机可趁了。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很多长寿老人都有相似的特质,比如饮食均衡、体重正常。如果你不想老年痴呆找上你,尽量改改自己饮食油腻的习惯吧!

     

    久坐不动

     

    很多朋友每天坐着的时间可能比躺着的时间还要多,而人的一天也就二十四个小时,不是躺着就是坐着,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出问题。人体健康需要运动的支撑,有运动习惯的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才能保持在一个不错的速度,新陈代谢水平也会比较高。


    如果大家经常久坐的话,不仅容易患上颈椎病,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就像一个机器,一旦使用率低了,就离报废不远了。而我们的大脑是需要不断地刺激的,如果长期久坐,脑部所接收到的养分减少了,代谢速度变慢,衰老就会加快。

     

    以上3个习惯,其实很多人都不当回事,总觉得影响不大,但是你知道吗?当你能意识到这些习惯已经对你的身体、生活造成了影响的时候,想要逆转这个局面,就难了。

     

    人的大脑不仅需要刺激,还需要营养,上了年纪的人,平时更要注意为大脑补充丰富的营养。像核桃、花生、鸡蛋、鱼肉、海带、鸡蛋等食物中,都含有对大脑有利的成分,能提高记忆力,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退的速度。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多用脑,经常使用大脑,能让大脑保持灵活,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大脑的能力。

     

    总结:老年痴呆不是什么影响记忆力的小毛病,而是会决定我们寿命的疾病,如果大家不重视起来的话,就只能"任凭处置"了。相信大家都想抓住主动权,那就赶紧开始做出改变吧!

  • 老年瘙痒症是一类原发或继发于老年人群中的慢性瘙痒性疾病,一般定义为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发生持续6周以上的瘙痒。老年人慢性瘙痒属于特殊人群的瘙痒,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老年皮肤疾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尤以秋冬干燥季节多见。

     

     

    一、老年瘙痒症可以分为几类?


    皮肤源性老年瘙痒症:考虑原发性的瘙痒性皮肤病,除了皮肤瘙痒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皮肤表现,部分疾病需要做皮肤活检进行确诊。
    非皮肤源性老年瘙痒症: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皮肤瘙痒。老年人年龄较大,患有系统性疾病的比例亦较高,因此,这种类型的瘙痒通常是以找不到原发性皮肤病变的慢性瘙痒为主要特征。


    二、老年瘙痒症的发病原因

     

    老年瘙痒症的主要病因分为皮肤源性因素和非皮肤源性因素,皮肤源性因素又包括干皮病、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非皮肤源性因素包括肾源性瘙痒、胆汁淤积性肝病引起的瘙痒、肿瘤引起的瘙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等因素,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慢性基础疾病较多的老人、长期情绪负面的老人,温度突然改变、化学物质刺激、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本病。

     

     

    1、皮肤源性因素


    干皮病:干皮症是老年人瘙痒较常见的病因,老年人由于皮肤组织衰老引起皮肤干燥,从而造成皮肤瘙痒。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部分老年人可能对花粉、毛发、螨虫、植物等过敏,接触过敏物质后引起皮炎,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免疫大疱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引发促炎症反应,导致瘙痒。


    2、非皮肤源性因素


    肾源性瘙痒:常见于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是由血浆中代谢物清除障碍引起的,常在透析后得到缓解
    胆汁淤积性肝病引起的瘙痒:胆汁淤积在体内造成瘙痒症状剧烈,是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并发症。
    肿瘤引起的瘙痒: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实体瘤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瘙痒是副肿瘤综合征中的一种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疼痛或瘙痒,以麻木、瘙痒症状为主。
    感染引起的瘙痒:老年人皮肤老化,免疫功能下降,易招致螨虫和虱子的感染,而引起瘙痒,此外,还见于艾滋病或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瘙痒。
    药源性瘙痒:这类药源性瘙痒的个体差异性通常较大,在停药后往往症状能得到缓解。

  • 家中有老人的人都知道,老年人似乎十分勤快,每天早早地就会醒来,常年雷打不动地早起。难道真的是我们太懒了吗?

     

    其实不是的!

     

    从生理学角度上说,人的睡眠与年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于睡眠的需求量差异是很大的,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于睡眠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打个比方来说,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24小时基本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当然,这和新生儿器官未发育完全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逐渐下降。

      


    当然,老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的原因,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1.身体难以入眠

     

    大部分老年人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疼痛疾病等等。尤其是慢性疼痛,夜间气温下降多有发作,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就会让老人难以入眠。

     

    2.睡眠质量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的衰老,大部分老年人在睡眠时很容易会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甚至是呼吸短时间停止的现象,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睡眠中出现这些就很容易导致老人从睡梦中惊醒,睡眠的质量大大下降。

     

    3.心理因素困扰

     

    除了正常的生理健康之外,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社会压力如此大的现在,许多老人都会因为子女工作忙而缺少陪伴。而孤独对于情志的影响十分大,情绪不宁多会造成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的减少。

      


    虽然随着年纪的增加,新陈代谢的减弱,老年人身体所需要的休息时间会比正常成年人要少一些,但是当老年人长期处于少眠的时候,也可能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子女的多一点关注。

     

    1.劝告老人养成午睡的习惯。夜间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原因难以入眠,而白天的精神状态多半会比较好。让老人养成午睡1小时左右的习惯,弥补夜间的少眠。

     

    2.为老人选择舒适的睡眠环境。年纪大了之后对于睡眠的要求会更高,帮助老人尽量远离噪音干扰,选择遮光条件好的窗帘,搭建合适的睡眠环境帮助老人更好的入睡。

      


    3.定期检查身体,控制疾病。疾病是大多数老年人难以安寝的原因,所以要保持老人定期的体检,随时发现身体的变化,按时服药,减轻病痛的困扰。可以的话,还可以让老人参加一些适当的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家中有老人的都知道,老年人往往睡眠短、睡眠轻,而为了让老人更放心地睡一觉,常回家看看,多点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