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一期我们探讨一个,经常有人会问我的问题:腰椎间盘突出会不会引起我们的下肢瘫痪?
好多朋友对这个话题比较担忧,可能会经常在网上查,而且感觉很害怕,总是担心椎间盘突出会不会引起他的瘫痪。那么我们今天讲一讲这个话题,首先什么叫截瘫?
截瘫就是从某一个神经支配的平面以下,整个的感觉或者运动全部丧失,还有一些自主神经的功能也丧失。这句话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劲,那我们详细讲一下,首先什么叫运动丧失?
那我们以前说过,神经支配着我们全身所有的结构,比如说我们抬腿的瞬间、我们抬腿走路的时候,这些肌肉收缩,我们腿才能抬起来。当截瘫的时候,这个神经也就没有功能了,我们神经失去功能,就不能发送这个指令,去指挥我们的这个腿上的肌肉来收缩,我们腿就不能抬起来。所以这叫运动功能。
那么还有一种叫感觉功能,那大家应该知道感觉,就像有人拿针扎你,你都不知道疼了,你感觉是木的,这就是感觉减退。那么我们神经有往外传运动的这个功能,也有往上传递感觉的这个功能。我们皮肤的任何疼痛、包括温度的感觉,都是由传入神经传入的感觉,因此截瘫之后,我们的运动功能不行了,感觉功能也消失了或者减退了。
第三个就是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那么当交感神经受到影响之后,我们腿会发凉,或者我们腿发热,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截瘫之后会影响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这三方面的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前面说过,80%~90%的椎间盘突出都是腰四五和腰五骶一的椎间盘突出。那当这块的椎间盘突出,一般的突出它会偏向一侧,因为我们后面有个后纵韧带,后纵韧带会限制我们椎间盘突向中间,它会偏向两侧。因此我们一般人椎间盘突出表现的就是腿疼,或者腿麻的情况,而且是一条腿,很少会出现两条腿。
除非你有椎管狭窄的情况,有可能双下肢会无力、麻木这种情况。但是一般来说,正常的椎间盘突出都是突向一侧的,所以它压迫的是神经根,而不是我们的脊髓,或者马尾神经。
那当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它突到我们椎管的正后方,突破了我们的后纵韧带,然后掉到我们的椎管里头,这个时候它会压迫到我们的马尾神经,马尾神经长时间受压就会出现截瘫的可能,或者是大小便的问题,或者性功能的障碍,都跟这个有一定关系。
我们说了,大部分人都是突向一侧的,所以椎间盘突出发生截瘫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小的。那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截瘫?
截瘫的病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外伤,比如说车祸伤、从高处掉下来、或者是被人家刀割伤、或者刺伤这种,继而导致脊髓损伤,这类情况的病人一般来了之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截瘫的情况。这种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临床上能见到的,因为椎间盘突出引发的截瘫还是很少见的。
所以,大家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大部分椎间盘突出通过保守治疗,都是可以治好的。如果是确实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它引起截瘫的这种可能还是比较小的。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很多患者被腰椎间盘突出所困扰,因腰腿疼痛找了很多医院,也找了很多医生,并没有被治好。他们往往有共同的特点:
看病晚:刚开始有腰痛的时候并没有重视,真正疾病很严重了才去看;
要求高:总希望有特效药,一吃就好;
不听话:医生说的治疗要求患者并没有做到位。
今天,我们再强调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要求,如何大大提高治愈率。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正常、膨出、凸出、突出、脱出及游离这6个阶段,如下图:
前3个阶段,包围着椎间盘的纤维环没有破裂,往往只会引起腰痛,治疗效果好;
而如果到了后面的3个阶段,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着神经根,往往不仅引起腰痛,还会引起腿痛,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强调早期治疗,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之前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另外,这个疾病绝大多数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发展慢,好转也慢,并没有特效药可以一吃就好。这也提示这个疾病的治疗必须长期坚持,说治疗方法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外伤、激素等,当然,最常见的就是老年人的椎间盘因长期负重后引起的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也就是说:原因就是椎间盘退化以及负重增加。
椎间盘退变是该疾病发生的基础,如果没有退变,腰椎间盘适应能力很强,即使有负重也不会突出;
而负重是直接原因,腰椎间盘退变以后,没有长期的负重也不会引起突出。
根据产生的原因,也决定了治疗的方法就是减缓退变以及减少负重。
一、减缓退变:
加强营养:目前的医学并没有回春之术,已经退变的椎间盘并不能复原,但是可以减缓退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营养,增加胶原蛋白等椎间盘营养物质摄入,从而减缓椎间盘的退变;
适量运动:增加椎间盘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椎间盘的营养及养分摄入,减缓退变。
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电脑桌前及长时间开车等,这些情况都使得腰椎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强迫体位,腰椎骨性结构及周围肌肉就容易劳损,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腰部酸痛不适,甚至压迫神经,出现严重后果。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说腰肌劳损的自我治疗方法:首先一定要祛除不良的导致腰椎病的这些诱因,这些动作都使得腰椎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强迫体位,所以自我治疗最重要的就是祛除这些不良生活及劳动方式,注意用腰椎的方式、方法。
怎么判断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为腰肌劳损呢?
一般来说腰痛加腿抽疼(典型的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从大腿后侧一道抽痛到小腿,像点击一样),或有麻木,无力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就医,诊断,治疗。单纯只是腰痛,一般为腰椎不稳定引起的可以诊断为腰肌劳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锻炼得到缓解。因为劳动,翻身不当致急性腰痛,一般诊断为急性腰扭伤,需要卧床休息,按摩来治疗。
很重要的一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建议按摩治疗。
注:不同姿势腰部承受的力。
腰椎不好的病人需要纠正以下不良习惯:
1)腰部受凉:“久坐族”腰部血液循环差,稍微一受凉,可能就会引发腰疼。在低温环境下,血运丰富的肌肉组织还勉强可以适应,但血运较差的关节很难适应,容易出现腰腿疼痛症状。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穿过短的上衣,如露脐装等。
2)缺乏运动:在不锻炼的人群中,背痛比例更高。长期不运动,会让肌肉力量下降,对于脊椎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3)穿不对鞋:穿细高跟鞋走路时,身体会前倾,背部弧度增加;无跟鞋、平底鞋、人字拖同样糟糕,由于没有减震缓冲作用,会造成步态不稳,体重无法均匀地分布在脊柱上,从而导致椎间盘受损。穿平底鞋时最好垫个足弓垫;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最好选择有2厘米跟的鞋子。
4)半躺在沙发上:半躺姿势让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脊柱生理曲度变直,久而久之造成连接腰椎的椎间盘突出。
5)床垫不合适:正常腰椎都有一个向前的弯曲度,长期睡在硬床垫上会令这种弯曲消失,肌肉纤维会一直处在紧绷状态,一旦剧烈活动,就会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但床垫过软会让脊柱在睡眠过程中凹陷变形,使腰部肌肉时刻处在紧张状态,拉伸能力变弱。床垫的软硬度,以躺在上面腰部没有明显下陷最为适宜。
6)弯腰做家务:很多人做家务时总是弯着腰,扫地、拖地时常常一侧用力,这样容易让背部承受更多压力。建议做一会儿家务休息一下,同一种动作别持续太久。拖地、洗碗、择菜的时候,要尽量保持上身直立,减少对腰椎的伤害。
7)跷二郎腿:长时间跷二郎腿会导致骨盆倾斜,腰椎承受压力不均,造成腰肌劳损,同样也会导致腰椎间盘受力不均,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建议能不跷就别跷,能不久坐就不要久坐。经常变换姿势是王道。常伸展肌肉好处多。
生活中需要注意:
1)搬重物的姿势:千万不要直接弯腰搬重物,正确的姿势是:先屈膝、屈髋,再用双手持物,伸膝、伸髋,慢慢站立。
2)站的姿势: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宽度相等。
3)坐的姿势)上身挺直,双下肢并拢,使腰部处于松弛状态。
4)驾驶的姿势)长期开车者因腰骶部震动,腰椎负荷增大和椎间盘内压增加,长期如此,可产生腰肌劳损,甚至椎间盘突出。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坐椅靠背应稳妥地依托住驾驶员腰部,靠背后倾角度以100°为宜。头部保持端正,肩部放平,背部挺直。
5)怀孕后的姿势:怀孕时随着体重的逐渐增加,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腰肌、韧带的负荷加大,腰肌发生劳损,脊柱的不稳定性增加,久而久之,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加强腰部肌和腹肌的训练,做孕妇健身操。具体方法请咨询医生。
6)远离危险因素的姿势:戒烟。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椎间盘缺血、缺氧、代谢恶化,功能降低,促使椎间盘退化;而且,长期吸烟易咳嗽,长期剧烈的咳嗽,使椎间盘内压增加,诱发椎间盘突出。合理膳食。适当多吃粗粮和膳食纤维,增加粪便排出量和排便次数,减轻负荷,还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7)远离肥胖的姿势: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能引起腹部膨隆、脊柱前凸、腰背部出现凹陷,身体重心偏离椎骨,促使腰椎和关节退变,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
8)练好腰背肌的姿势:生物力学模型试验显示,在腰椎的稳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腰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腰椎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保持腰椎的稳定性。
这是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经常遇到患者或者朋友们咨询—“有没有缓解腰背部疼痛的锻炼方法?”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总结出一套实用可行的核心动作。这些动作对于预防和缓解腰背部疼痛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腰背部疼痛没有缓解,或者伴有下肢的神经放射痛,建议及时去医院咨询相关专业的医生。
本锻炼操适用于腰椎损伤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病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辅助治疗与康复期功能恢复。
不像骨科其他退行性疾病,很多患者其实很年轻。偏偏事情发生的时候,腰痛,腿痛,下背痛都出现了,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这时最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开刀吗?”其实手术要看椎间盘突出的方式。如果只是椎间盘膨胀而没有结构性损伤,就有机会慢慢愈合。
许多年轻人在负重训练、搬运重物和长时间驾驶时,可能会瞬间施加不正确的力,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是,一个摩托车家庭想搬车位的时候,就搬其他摩托车,闪到腰部。因为瞬间的压力会让脊椎超负荷,脊椎的软骨就会受伤。”与一般骨科常见的退行性问题不同,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只是有些人椎间盘受伤后可以慢慢恢复,有些人就要动手术了。怎么知道要不要手术?其实可以根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式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首先要明白,“椎间盘”是一种特殊的软骨组织,外环称为环状纤维软骨,中间的牙膏样物质称为髓核。不同程度的压力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椎间盘突出。
首先,椎间盘“膨胀”
由于压力挤压,椎间盘髓核中的物质像三明治饼干一样膨胀出来,但环状纤维软骨没有完全断裂。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躺一会儿,减轻脊柱的负荷来治愈。
以前的人说腰痛多躺一会儿是合理的,因为躺着的时候脊椎压力小。所以对于椎间盘突出的人来说,在不严重的时候卧床是最好的修复方法。"
第二,椎间盘“突出”
外侧的纤维软骨已经变薄开裂,内侧的髓核突起被脊柱后面的韧带覆盖而没有脱出,会处于需要手术和不需要手术之间,等待自我恢复的机会。如果卧床、服药、康复或其他治疗方法仍会引起疼痛甚至影响三到六个月的生活质量,手术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三,椎间盘“脱出”
然后继续变质,髓核的物质继续被挤出,跑到脊髓腔外,被压入神经。因为软骨外的组织不能凭空消失,也不能自行跑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椎间盘突出症几乎无法自行恢复。只有通过手术清除异物,才能解决神经压迫的疼痛症状。
“普通人熟悉的‘椎间盘突出症’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前一个阶段,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我恢复,但当柔软的髓核被挤出时,自我恢复的机会很低。”无论什么程度,因为直接压迫到坐骨神经,对患者来说都是不舒服的,而且会有腰酸背痛,腰痛会向下延伸到臀部,大腿,甚至小腿,不同的阶段症状也不会有差别。
腰椎间盘突出,这是一种很多人应该说都是很熟悉的一个基本了,这是一种由于过重的体力活导致的疾病,目前患上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的办公室一族,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实践证明,不进行平时的锻炼没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使腰部受到损伤,就很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下面讲述腰椎间盘突出为何导致腰疼。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疼有以下几个原因:
1、腰肌劳损、韧带扭伤、痉挛
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腰肌的损伤或韧带的拉伤。在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肥胖,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导致肌肉韧带的损伤。经常背着较重的背包和长期不恰当的睡姿也可引发腰痛。腰部位置特殊,活动度大,特别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伤,引起疼痛。
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治疗及时,这些腰痛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治疗,一旦转变成慢性的腰痛,肌肉将长期处于一种痉挛状态,这是人体避免进一步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也因痉挛带来了长期的慢性疼痛。一般而言,因肌肉和韧带损伤导致的腰痛往往在比较年轻的人群的发生,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处于人生的生命比较活跃的阶段。
2、骨关节炎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有时候腰痛常与脊柱的关节炎有关。除了四肢那些我们可以在体表触及的大小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脊柱也有许多我们无法在体表看到的关节,临床医生习惯称之为“小关节”。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腰椎间盘退变导致其高度的降低,椎骨与椎骨之间的软垫质量下降,脊柱后方的这些小关节长期处于一种非生理的负荷状态,类似于膝关节缺少了半月板的衬垫。
关节的骨面直接接触,过度受压,逐渐出现了增生,肥大等形态的变化,严重者关节畸形,临床表现为背部僵硬,疼痛。有时甚至出现错位的情况,会导致非常尖锐的疼痛,患者感觉到“腰像断了一样,无法支撑体重”。这种退变,也会导致人体的代偿,像椎体的肥大,骨刺的出现等,都是一种“自稳定”的结果。这一类疼痛,50~60多岁的人最多,等到新的稳定建立,如大量的骨刺生长,这类疼痛往往会缓解,这也是为什么70~80多岁的人群很少有这一类疼痛的原因。相对而言肥胖的人群出现这些这些疼痛较早,也比较顽固。
3、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椎间盘突出是我们听到的与腰痛最密切的一个名词,还常常与坐骨神经痛有关。确实,椎间盘突出症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的椎间盘像一个充气的轮胎,周围是一圈非常坚韧的像橡胶样的纤维环,被其包裹在中间的被称为髓核的东西是一团非常柔然的物质,含有大量的水分,起到的作用像轮胎里的空气一样,维持着椎间盘的张力,避免轮胎橡胶――纤维环不受磨损。
年龄、外伤等因素导致的老化使得椎间盘脱水,逐渐像瘪了气的轮胎,最后橡胶圈(纤维环)破损,髓核由于“爆胎”而突出。突出的髓核会压迫坐骨神经和支配腰部的神经,导致下肢的疼痛,麻木和腰痛。与骨关节炎一样,这其实也是人生衰老、退变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表现得比较急剧一点,而且常常与激烈运动或是搬动重物有关。涉及的人群在生命更为活跃的30~40岁左右的阶段。
4、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近几年才被我们认识到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骨钙的总量在减少,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妇女,变化更为明显。这使得全身的骨胳不仅仅是椎骨,都变得更为脆弱,甚至可以因为轻微的外伤而出现骨折。对于骨质疏松的椎骨而言,严重者椎骨可以像一个空的蛋壳一样,受到轻微的外力就出现压缩性骨折,最后导致腰背部的疼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驼背老人,就是因为长期、反复、多节椎骨的压缩性骨折,导致了越来越“罗锅”的外形。
5、纤维肌痛症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引起慢性腰痛的疾病,表现为肌肉的容易疲劳和多发性的痛点。这些痛点位置广发,如左图所示。典型的纤维肌痛症的诊断需要两个症状: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广泛性腰背部肌肉疼痛;有明确的至少11个以上那个的压痛点。
引起腰痛的其它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糖尿病也可以引起慢性腰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和肾绞痛也容易和腰痛混淆。心理疾病也越来越成为腰痛的一个诱因。
6、腰部脊椎管狭窄症
脊骨里有脊髓神经通过的隧道“脊柱管”。如果脊柱管变得很狭窄,就会压迫神经,走路的时候会感觉下肢疼痛,麻痹,无力感,从而导致走路困难。稍稍休息一下的话症状就会缓解,能够继续走,但是,不一会相同的症状又会发生,走路就会变得很困难。根据压迫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很多类型,严重的话有时也会出现排尿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脊骨发生变形和椎间板的问题来看,发展成脊椎骨狭窄症的情况很多,所以相对来说这种病多见于年轻人。
7、脊椎分离症—脱落症
脊椎分离症又名脱落症,常见于第四、第五腰椎。构成腰部(腰椎)的一部分被分离的状态就是分离症。如果构造变得不稳定的话,分离部分的骨头,前面有时会脱落,把这个就叫做脱落症。通过脱落症刺激到神经的话,有时也能看到下肢麻痹和疼痛等等的症状。脊椎分离症有时能用X光摄影技术确认。分离症多见于做激烈运动的小孩,但没有症状的时候也很多。
8、变形性脊椎病
背骨是由24个椎骨重叠组成,从它下面数到第五个为止是腰椎。它们之间有减少冲击作用的椎间板。变形性脊椎病,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背骨的关节和椎骨里繁殖着像骨刺一样的刺,椎间板的状态也越来越严重。据说骨刺在50岁左右的人当中占80%。这样也不能够断定是腰痛,但是,继续发展的话会出现刺激神经,下肢麻痹,无力感之类的症状。
9、内脏疾病
因为有可能出现与内脏疾病有关的腰痛,需要紧急接受治疗的腰痛,所以要注意腰痛以外的症状。另外,由于跌倒痛击臀部和腰或事故引起的腰痛时也应该及时去医院。如有下面的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①即使一动不动的躺着腰也会疼。②发热,发冷,出汗。③与动作没关系,但腰也会疼。④晚上腰疼。⑤无力感,麻痹感。⑥能看见排尿和排便时有异常。⑦腰痛每天都在恶化。⑧不管做什么样的姿势疼痛依然不减,什么缓和的策略也没有。另外伴随着腰痛和背部疼痛,有可能会发生胃肠,胰脏,肾脏,膀胱等等的疾病和子宫内膜症,子宫癌,血管闭塞等的病症。
以上介绍的就是能够导致腰椎病变的几种全身性的疾病,看来腰椎间盘突突出的危害还挺大,导致腰疼,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颈肩腰腿痛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甚至很多时候同时出现。出现颈肩腰腿疼以后,多数朋友不会去明确出现症状的原因,而是缓解疼痛症状。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疑是极不科学的!
出现腰痛的时候,多数人会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其实,当患者真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不仅出现腰疼,还伴有腿疼症状!很多朋友不能理解,腰椎间盘突出了为什么腿疼呢?
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本身,而是突出的腰椎间盘影响腰部神经(比如压迫)导致患者症状。腰部神经主要影响下肢,所以,腰痛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症状,腿疼才是!
腰部椎管内有很多神经走行,当突出的腰椎间盘影响股神经或者坐骨神经神经根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腿疼症状。其中,坐骨神经痛是最常见的!
腿疼说来简单,但其实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当出现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性痛的时候,最应该怀疑的就是“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坐骨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会在打喷嚏和咳嗽等腹压骤然增高的情况下加剧,在卧床休息等时,适当的缓解。
再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多数时候是由腰肌劳损逐渐发展而来的。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出现腿疼症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腰疼症状。
总之,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腿疼应该充分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
1、腿疼不局限在腿部某一点,而是从大腿直至足部都可能出现的疼痛;
2、腿疼症状在休息后可以缓解,咳嗽、打喷嚏时加重;
3、出现腿疼前,有长期腰疼。
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60%的人有椎间盘突出,但不是有椎间盘突出就一定会有椎间盘症,也就是说,有椎间盘突出不可怕,各种腰腿疼痛才是重点。
为何会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一般跟以下因素有关。
1、急性扭伤,如腰扭伤。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起退变。
3、长期震动。经常开车的司机,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承受的压力较大。
4、不良体位的影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脊椎和椎间盘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来压力,及不良姿势诱发(久坐,久站)
5、脊柱畸形。脊柱畸形患者,由于椎间盘不等宽,并且常存在扭转,使得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易,容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损伤、肾亏、风寒湿邪等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这种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养家糊口的男性来说,一旦患了这种疾病无异于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病会引起身体很多不适。那么腰椎间盘突出会引发哪些全身性症状?
1、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3、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4、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5、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6、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有些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老年人得的病,其实不然,这种病最容易在青壮年男性身上发生。因为这个时期的男性最不注意身体的保护。所以建议青壮年男性朋友在平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腰部。
腰椎间盘突出发炎后引起下肢不适,竟然会想到用青霉素来去除这些不适症状,特别震惊!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腰间盘突出为何会引起大家下肢不适,很显然,腰跟下肢有一段解剖距离,按我们平时大家对于疼痛等疾病症状的思维,想着的是明明腰部位置的病变怎么会延伸到下肢不适,其实这其中就涉及到了腰间盘突出后压迫到神经根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腰间盘突出后压迫到神经根就会引起下肢不适,大家请看下图
因为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腰间盘突出都是发生在我红色箭头标注的腰4、腰5及腰邸位置,而且如图可见这地方一旦发生腰间盘突出后,会压迫周围的神经根(黄色),而这里的神经根会一直延伸到我们人体的下肢位置,所以,腰间盘突出的病人,一旦病情继续恶化,就会出现有下肢不适,这时候你再想想,这种结构的改变引起的不适是你用青霉素可以治疗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接着,我们回到本身腰间盘突出后引起的典型局部腰痛症状,当然,腰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腰间盘突出后导致的局部炎症,但注意:这个炎症不是细菌感染而是一种压迫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这时候用青霉素这种抗生素治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该采用西乐葆、安康信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对症治疗。
最后,关于如何去除这些不适症状。
第一,卧床休息治疗,如果有过就医经历的话,几乎所有的专业骨科医生会提到这个治疗方法。卧床休息,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减小,减轻椎间盘突出进一步压迫神经根,也就是祛除物理因素所导致的致病因素。
第二,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给予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静脉活血药物改善神经根血液循环,最大程度恢复神经根功能,进而改善下肢症状,这是去除化学因素所导致的直接因素。
第三,先保守治疗,比如采用一些牵引、推拿按摩以及理疗等方式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同时采用刚刚提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对症处理,当然还可以使用一些神经营养液进行辅助治疗
第四,在保守治疗无效2-3个月以上,而且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下,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上了年纪,不少人都会出现腰痛或腿痛的毛病。
王大爷最近就总是感觉大腿发麻,有时还伴有疼痛感。他刚开始就以为是坐久了血液不流通。可是几个月也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腰间盘突出。
王大爷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腰间盘突出,腰不痛反而腿痛呢?
“其实,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是既有腰痛也有腿痛,但也有患者只有腰痛而无腿痛,或是只有腿痛而无腰痛。
如果患者只有腿痛而腰不痛,主要是因为髓核无神经支配,纤维环对痛觉又不敏感,若突出的髓核主要压迫坐骨神经,即出现明显的根性下肢痛,尤其是突出的髓核偏于或位于椎间孔以及椎间孔外时,硬脊膜囊和后纵韧带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低,神经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减弱,故腰痛轻,而腿痛重,有麻木、发凉、酸胀感。”
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注意什么?
1正确的姿势和锻炼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腰间盘突出患者在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2正确的治疗方法
只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才会更好的控制病情,保守治疗是首选疗法,在经过多方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治疗。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微创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3正确和适当的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腰间盘突出的预防需注意动作宜“慢半拍”,运动前或做重体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在松弛状态,如此时做突然的动作就有可能伤害椎间盘,易导致腰间盘突出的发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是很多老年人才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这一毛病,但现在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使得这一毛病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比如年轻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从事体力活的农民工,甚至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一族。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该如何养护才能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呢?
1. 坐姿问题是导致腰椎间盘出现毛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首先是要改变一下坐姿,改变不良的坐姿习惯,避免跷二郎腿,弯腰驼背等。由于长期的不良坐姿,导致的腰间盘突出,想要马上纠正过来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毕竟腰间盘突出并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最好先把驼背给纠正了。
2. 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尽量多运动,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缓解由不良的习惯所引起的身体问题。
3. 睡硬板床。
这样有助于缓解疼痛,疼痛期一过也不建议又立即睡回软床,应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有助于腰间盘后期的一个缓解病痛的康复治疗。
4. 注意腰部的保暖,生活中注意不要提重物,尽量不要做些弯腰或者使用腰力的动作,下蹲的时候要腰背挺直,慢慢蹲下,起来时也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是老年人的话,最好不要做些弯腰的动作,建议使用护腰带。
5. 疼痛有所缓解时,可以适当的运动一下,这里的运动不是指剧烈运动,可以尽量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或者听听音乐,散散步,走路时尽量腰背挺直,慢慢的走,看看风景,多晒晒太阳。每天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情,这是至关重要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因为身体本身就像一个机器一样,可能这些小毛病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机器不运转,但会影响其效率和运转质量,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改变这些症状。
但也需要注意,改变症状或者缓解疼痛不是一项看似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长期习惯不良的人群来说,要纠正某一方面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这时候建议大家谨记教训,不要在疼痛缓解时忘了曾经的严重折磨。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应该置之不理。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配合自身运动、睡硬板床、改变坐姿睡姿等情况,是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毛病的。
若在睡觉时发现自己的腰部根本着不了床,特别不适,可以选择在腰部垫上一块东西使身体缓解悬空感带来的不适。
前往康复科看诊必要时实行复位是不错的方法。很多医院的康复科都有自己的方法治疗这一方面的疾病,比如热敷、推拿、复位等。听取专业治疗总比盲目前往按摩院缓解症状来的好。
姿势也是运动,尽管多少有些差异,但我们站立、坐下或者平躺时,膝盖或腰部都必须承担加压在其上的体重。如果承受体重的同时,因歪斜而维持不良姿势,会导致某侧肌肉持续施力,另一侧肌肉呈现放松状态,进而造成身体不平衡。
若是长期维持这样的状态,会破坏肌肉大小与肌力的平衡,周围韧带与软骨也会变得比较脆弱,最后甚至有可能需要就医接受治疗。
因此,身体没活动时,亦即就算身体维持固定姿势也要多加留意。运动或活动时,如果姿势不当,自己通常很容易察觉,但是静止不懂的状态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养成姿势不当的习惯,进而导致身体适应错误的姿势,这是造成肌肉与关节受损的原因之一。
不过逆向思考的话,这同时也意味着只要保持正确姿势,就能避免关节盂肌肉受损。
随着日常生活手机使用的普及化,颈椎方面疾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加,这是姿势不当造成关节与肌肉产生问题的典型例子。使用手机时,颈部位置会比正确姿势的位置来得突出,因此颈部到脊椎自然而然会形成S形曲线。当拉扯颈部后方的肌肉变弱时,肩膀会前倾,进而造成圆肩。
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后,一旦椎间盘收到的压力增加,就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此外,受到圆肩影响会经常耸肩,肌肉与骨头会发生碰撞,所以肩膀也很可能会出现慢性发炎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旦错误姿势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平常坐着时弯腰驼背,站着时双腿膝盖打直却弯腰驼背,或是拿东西时身体和手臂距离太远等等姿势,一旦养成错误的生活习惯,便会增加脊椎和椎间盘的压力,进而演变成疾病。
相同地,错误的运动方式会使腰椎间盘疾病恶化,因此从事腰部运动时务必记住一件事,那就是躺着或者趴着进行腰部的运动。若是站着或者坐着进行腰部运动,重量加上瞬间的垂直压力可能会导致椎间盘裂开。
不过,如果是躺着或者趴着进行腰部运动,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就会减少,也能锻炼腰部周围的核心肌肉,这是降低风险,提高运动效果的运动方式。
千万要谨记,姿势端正是打造健康无病痛之身体的基础。另外也要谨记,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容易忽略的错误姿势,而带来莫大的疼痛或疾病,只要姿势端正,不仅关节、肌肉、椎间盘安然无恙,也能远离疼痛,享受安逸的日常生活。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麻痹和无力。脊髓灰质炎瘫痪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等。
在体温开始下降时,患者会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瘫痪部位多见于下肢和四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脊髓型脊髓灰质炎最为常见,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脑型脊髓灰质炎较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并伴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延髓型脊髓灰质炎又称球型,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
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导致受感染神经元变性和坏死。该病毒耐寒,不能用乙醚、氯仿和乙醇灭活,但可以通过电离辐射、甲醛、氧化剂、氯消毒剂、高温、紫外线和苯酚快速灭活。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可分为隐性感染、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和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预后良好,无长期后遗症。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程度。延髓受累的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60%,相对较轻的延髓或脊髓受累患者死亡率为5%~10%。大多数轻度疾病的儿童都能顺利康复,而重度瘫痪的患者则不太可能完全康复,且大多数都有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脊髓灰质炎的消除,但仍需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侧手脚无力的症状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等。
如果是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这通常提示皮质脊髓束受损,病变多位于脊髓侧索和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疾病、感染、脱髓鞘疾病、肿瘤等。针对此类疾病,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例如,针对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此外,还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如抗炎药物、类肝素软膏等,以及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血管扩张类的药物,如烟酸、盐酸苯苄胺、糖皮质激素等,也可用于治疗。
如果是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这通常提示脊髓前角及周围运动神经受损,常见的病因包括变性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副肿瘤综合征等。治疗这类疾病同样需要根据病因进行。例如,针对营养代谢障碍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除了针对疾病本身进行营养补充外,还需找到缺乏营养素的原因进行治疗。建议患者最好到医院正规科室进行治疗,避免自行服用营养补充剂,以免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建议多摄入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如果出现一侧手脚无力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面部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特点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等。
在医学上,面部瘫痪主要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神经炎通常由脑血管疾病、脑外伤或脑肿瘤引起,而周围性面神经炎则多与病毒感染有关。
针对面部瘫痪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常被用于减轻炎症和水肿。同时,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瘫痪。
物理治疗方面,包括电疗、热疗、按摩等,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面神经长期受压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除了治疗,面部瘫痪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热量高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面部瘫痪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日常保养,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脑血管痉挛,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其症状和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脑血管痉挛的症状,并探讨其潜在的危害。
一、脑血管痉挛的症状
脑血管痉挛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偏瘫:患者一侧肢体出现无力、麻木、瘫痪等症状。
2. 头痛:剧烈头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3. 脑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危及生命。
4. 失语:语言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
5. 呕吐: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脑血管痉挛的危害
1. 瘫痪: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死亡: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危及生命。
3. 睡眠障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导致睡眠障碍。
4. 颅内动脉瘤:可能合并颅内动脉瘤,增加病情复杂性。
5. 高血压:可能合并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治疗与预防
1. 药物治疗:钙通道拮抗剂、蛋白磷酸化酶抑制剂等。
2. 血管扩张剂:直接注入痉挛血管,缓解症状。
3. 日常保养: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多吃鱼油和豆制品。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脑部CT、MRI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颈部脊髓病变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如感觉缺失、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高颈段脊髓损害尤其严重,会导致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常伴有颈部疼痛以及头部活动受限。
脊髓病变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脊髓发育不良、脊髓肿瘤和脊髓非肿瘤样病变等。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当脊髓受到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的影响时,可能会发生病理变化,导致脊髓病变。
脊髓病变的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的3到5节段受损将会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者消失。颈膨大处病变可出现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颈髓的第8节段到胸髓的第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会产生霍纳征。
脊髓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炎药、镇痛药等;手术治疗包括脊髓肿瘤切除、脊髓损伤修复等;对症治疗包括针对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脊髓病变患者需要加强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清洗、穿衣、排尿等。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脊髓病变的发生,需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避免受到外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瘫痪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瘫痪的类型。瘫痪主要分为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中枢性瘫痪,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由脑和脊髓原因引起的。脑源性的瘫痪一般为偏瘫或单瘫,脊髓源性的瘫痪一般为截瘫或不完全截瘫。周围性瘫痪,则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一般为不完全截瘫和单肢体的瘫痪。
瘫痪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瘫痪的原因。一般来说,短暂性缺血性发作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瘫痪,治愈的可能性较大。例如,脊髓空洞、视神经脊髓炎、肿瘤、压缩性骨折等原因引起的瘫痪,可能无法完全治愈或完全丧失功能。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的瘫痪,经过治疗后,24小时之内可能会有明显缓解。脊髓炎引起的瘫痪,经过系统治疗后,瘫痪也有可能完全恢复。
对于高血压瘫痪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首先,要控制好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其次,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减少血栓形成。此外,还可以使用酯调节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板,防止血管狭窄和堵塞,同时预防其他心血管疾病。
此外,瘫痪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需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并经常翻身。护理不当还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和渗出物。如果压疮感染,预后较差。长期卧床活动差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下肢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因此需要被动肢体运动和下肢抬高。瘫痪后,患者的胃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肠梗阻、便秘、痔疮等问题。
总之,瘫痪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病因、治疗方法、药物使用和日常保养等。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日常保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外力导致脊柱损伤,进而造成脊髓功能障碍。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完全性脊髓损伤意味着脊髓完全断裂,导致下肢完全瘫痪;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则意味着脊髓部分受损,患者可能保留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生育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虽然脊髓损伤本身并不会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功能,但分娩过程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自然分娩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借助剖宫产等医疗手段进行生产。此外,脊髓损伤患者在妊娠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等。
对于男性患者来说,脊髓损伤常常会导致性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然而,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等手段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生育愿望。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以便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脊髓损伤患者应注重以下几点:
总之,脊髓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会对患者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个体差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脊髓损伤治疗药物: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改善神经兴奋性,从而减轻脊髓损伤的症状。
2. 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可以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3.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坏死,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瘫痪症状。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
1. 轴向牵引:适用于骨折伴颈椎脱位或胸腰椎脱位患者,通过牵引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2. 手法复位:适用于胸腰椎脱位患者,通过手法将脱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结构。
3. 切开减压复位:适用于脊髓受压的患者,通过手术取出碎骨、异物、突出的椎间盘或骨折的椎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功能。
三、脊髓损伤的日常保养
1. 日常饮食:脊髓损伤患者应保持营养清淡,适量食用高钙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水果等。
2.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3. 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吸烟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脊髓损伤的康复。
四、医院和科室
脊髓损伤患者应到专业的神经外科或康复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半身不遂,也被称为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同侧上下肢、面部肌肉以及舌下肌的运动障碍。这种疾病通常由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在疾病的初期阶段,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短暂麻木无力的症状。
半身不遂的症状表现多样,轻度患者可能仍然能够进行一些日常活动,但在行走时会出现上肢弯曲、下肢伸直的偏瘫步态。而重症患者则可能卧床不起,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根据瘫痪的程度,可分为轻度麻痹、不完全麻痹和完全麻痹。轻度麻痹的肌力为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麻痹的肌力为2~4级,范围较大;而完全瘫痪的肌力为0~1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面对半身不遂这一疾病,及时就医至关重要。越早接受治疗,治疗效果越好,后遗症的可能性也越小。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为了预防半身不遂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等疾病。其次,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控制,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此外,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确保充足的饮用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最后,注意自身保护,防止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
在半身不遂的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颈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保守治疗是颈椎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颈椎骨折保守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康复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颈椎骨折保守治疗时间
颈椎骨折保守治疗一般需要12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康复。这个时间是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而定,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二、颈椎骨折的症状
颈椎骨折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1. 颈部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颈部有持续的疼痛感。
2. 运动障碍:患者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头部活动。
3. 颈部肌肉痉挛:由于颈部疼痛,患者会出现颈部肌肉的痉挛。
4. 颈部广泛压痛、麻木和肿胀:患者会感到颈部有广泛的压痛、麻木和肿胀。
5. 头晕、头痛、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
6. 运动受限:患者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头部活动。
三、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如颈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固定、休息、药物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颈椎骨折,如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椎融合术、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术等。
四、颈椎骨折的注意事项
1. 颈椎骨折患者需要补充大量铁、锌等微量元素,如动物肝脏、海鲜、大豆、葵花籽和蘑菇等。
2. 骨折患者应适当增加温水的饮用量,防止便秘。
3. 颈椎骨折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病情。
4. 颈椎骨折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