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半夜,梦游的孩子站在我床前……

半夜,梦游的孩子站在我床前……
发表人:京东健康

 

受访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 主任医师林金芳
文|黑凤梨

 

琪琪,你在干啥?!

 

一声惊呼的时候,刘丹(化名)十二岁的女儿正无知无觉地在床边走来走去,对妈妈的声音充耳不闻。

 

被女儿这副模样吓坏了的刘丹,此刻并不敢上前做些什么。生怕像影视作品中的那样,摇醒孩子以后,孩子被吓破了胆。于是她只能在深夜里,一边低声叫着孩子的名字,一边小心翼翼观察着。

 

第二天早上,刘丹试探着问女儿,昨晚睡得好不好、梦见什么了,发现女儿对半夜下床这件事毫无印象。

 

刘丹说,第一次发现女儿梦游,正是她刚上小学六年级。当时,班主任刚开过第一次家长会。班里其他孩子家境都不错,竞赛、外语口语、编程、实验、国外夏令营、乐器特长、运动特长......个个都有自己的擅长。

 

梦游者游走在危险边缘

 

这样一比,小升初的压力让刘丹不敢放松。作为典型的虎妈,她把"鸡娃培养"做到了极致,孩子课业行程也被安排得满满的。

 

她说,"那天晚上挺担心的,可白天琪琪(化名)也没什么不对,以为是孩子太累了,过段时间没准就好了。也是忙,不想让孩子请假去医院,去一次,就耽误一天课。"

 

可情况并没有好转,那之后,琪琪梦游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

 

睡眠科、精神科走一趟

 

摸不清头绪的刘丹,试了很多病急乱投医的方法:从睡前几小时不让孩子喝水、到尝试不同的偏方、房间的风水摆放,甚至一度想去给孩子叫魂。可是这些通通都没用。

 

当琪琪第11次睡梦中推开她房门的时候,刘丹彻底慌了。

 

受访专家:汪卫东

 

还是经人推荐的,对睡眠科、心理科一无所知的刘丹,带着女儿来到了汪卫东主任的门诊。汪卫东主任细细地问完琪琪的情况以后,把刘丹拉到一边,了解了琪琪平时的学习跟生活状态。

 

而汪主任的话让刘丹难以相信,"琪琪的病除了生理原因,还可能跟我有关系?"

 

孩子得的是传说中的"梦游症"

 

汪主任介绍,琪琪的病情就是我们所谓的“梦游”——学名叫睡眠行走(somnambulism),是众多睡眠障碍中常见的一种。患有睡眠行走的患者会在睡眠期间离床行走,甚至奔跑,也会自行停止。

 

黑的夜,禁锢着多少人的安全?

 

停下来后,不论是自己回到床上,还是躺在地上,都还能接着睡。在睡眠行走发作期间,患者不容易被唤醒,即使被强制唤醒,也会对之前发生的行为没什么印象。

 

“我是谁,我在哪儿,发生了什么?”

 

睡行症好发于儿童,目前的研究表明,睡行症的可能病因包含多个方面:睡眠原因、精神因素、睡眠呼吸暂停、神经性疾病与遗传等。

 

所谓的精神因素都有哪些呢?生活压力大、情绪压抑、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或者患有焦虑症等,都会增加睡行症的风险。

 

刘丹也是跟汪主任沟通了才知道,琪琪虽然在她看来一直活泼外向、每天的话很多,其实心理状态也有些不好,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出问题,妈妈会不会失望,她也总是偷偷焦虑,连指甲都啃秃了。

 

这么小的孩子,被迫学会了压力转移

 

“可我有什么办法,跟她爸离得早,那时候琪琪也就刚三岁吧。孩子判给我,这几年,她爸一分钱都没出过,”刘丹说,“根本没钱供她出国留学,现在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我还不想给她报那么多辅导班呢,一个月开销都那么大了,再报班,一个老师一堂课就五百一千的了,数语外三门,一周一次,一个月都上万。可是人家都走在前面了,各有各的发展,咱再不把各科学习成绩提高上去,那不啥指望都没有了吗。”

 

从“一个班”到“另一个班”

 

正是这样沉甸甸的爱,和未说出口却写在了每一处日常生活里的期待,让琪琪恐慌、焦虑,生怕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点点不好,对每次大考小考都如临大敌。

 

而每次不那么理想的成绩面前,妈妈一声又一声的叹气,都仿佛化成了压在琪琪心口上的石头,越来越沉,越来越重。懂事,反而成了琪琪给自己最大、最难纾解的压力。经过检查,琪琪已经有了重度焦虑。

 

好在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至少还能改善。在汪主任几次心理治疗干预后,琪琪的焦虑情况慢慢恢复了正常,心情也变得愉快了。虽然要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但情况总算是在好转。

 

据刘丹说,几次心理治疗之后,琪琪的“梦游”情况,也不再出现了。

 

琪琪独自撰写着自己的心事

 

“虽然很着急,怕以后琪琪高考考不上好大学,但不会再给她排那么满的补习班了,”刘丹说,“汪主任说了,别让这么小的孩子压力那么大,孩子会垮掉的。我听汪主任的,他是专业的!”

 

“但心里也还是犯嘀咕,这梦游,就因为这个吗?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咋就成这样了呢?”

 

“梦游”到底哪来的?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由美国睡眠障碍学会制定,从1990年至今,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1)已经进行了数次修订。

 

直至2014年出版的ICSD-3,将睡眠障碍分为以下7大类:失眠障碍、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昼夜睡眠节律障碍、异态睡眠、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和其他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有很多类型

 

其中,前面说的梦游(睡眠行走),其实是属于睡眠障碍中的异态睡眠。

 

人的睡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阶段,慢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这两个阶段都可以出现异态睡眠。

 

梦游,也就是睡眠行走症,就是在慢眼动睡眠时期出现的异常。在“梦游”时,患者实际上是在觉醒和睡眠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患者看似在做白天日常的动作行为,我们可能以为他是清醒的,但实际上脑电监测,患者的这个时段还是在睡眠中。

 

快眼动时期最常见的异态睡眠则是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简称RBD)。正常的快眼动睡眠期间,运动和大脑活动是切断的,而RBD患者的运动和大脑活动则是接通的。因此,RBD的名字虽然跟梦没有关系,但反而是患者做了什么梦,就容易出现什么样的动作。

 

和梦没关系的“梦游症”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睡行症(“梦游”)的诊断标准如下:

 

1.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数分钟至30分钟。发作时睡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或干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患者清醒相当困难。

2. 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或躺在地上继续睡觉。

3.尽管在发作后的苏醒初期可有短暂意识和定向障碍,但几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不论是即刻苏醒或次晨醒来均完全遗忘。

4.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5.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痴呆、癫痫等导致的睡行症,但可与癫痫并存,应与癫痫性发作鉴别,需排除癔症。

6.睡行症可与夜惊并存,此时应并列诊断。

 

睡行症诊断标准的第一点说,患者发作时对别人的招呼或干涉缺乏反应,很难使之清醒。

 

刘丹说不敢摇醒孩子,担心孩子醒来自己也吓坏了,其实,就算她试图弄醒琪琪,琪琪当时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不去弄醒睡行症发作时的人的做法是对的,成人睡行症患者,特别是男性,当被阻挡、限制、引导和唤醒时,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即攻击试图阻挡唤醒他的人。因此,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不必强行唤醒睡行症发作的人。

 

除了吃药,我们还要......

 

儿童的睡行症一般在青春期前后自行消失,整体来说,睡行症预后较好,通常是良性的。因此,对于孩子偶尔出现的“梦游”,父母只要能保证孩子在睡行症发作时的人身安全,倒也不必太过担心。如果是频繁出现睡行症,那就该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频繁出现梦游症,请及时看医生 

 

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但不论是哪种药,一定要在睡前服用,防止患者在第一个睡眠周期慢波发病。

 

对于一些精神类疾病诱因引发的睡行症,需要先治疗这些精神类疾病,如汪主任对琪琪焦虑症的心理治疗等,在焦虑症改善后,琪琪的“梦游”也随即消失了。

 

总体来说,睡行症重在预防,对“梦游”过的人来说,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睡眠习惯与生活方式,能够有助于减少睡行症发作的次数和预防睡行症复发。

 

当代社会,睡眠障碍的种类那么多,发病率也非常高,本以为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但临床上观察发现,他们除了身体发育问题外,也会出现精神因素诱发的睡眠问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都能开心睡个好觉,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大天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梦游[睡行症]疾病介绍:
睡行症,俗称梦游症,是一种在睡眠中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由心理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无意识起床活动的症状,常难以唤醒,清醒后无当时的记忆。多发生于儿童,大多于青春期前后可自愈。针对睡行症,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案,症状严重时可进行药物治疗。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说打呼噜,似乎大家都觉得只有中老年男士才会有此现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打呼噜已经开始出现低龄化趋势,以至很多小孩子睡觉也开始打呼噜。一般以10岁以内的儿童最常见,在打呼噜的同时还伴有盗汗、易惊醒、尿床等症状。小儿打呼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扁桃体的肥大、腺样体肥大、咽腔狭窄、肥胖、感冒或者睡姿不对等都可以引起小孩儿打呼噜。

     

     

    我们看看哪几类人群比较爱打呼噜

     

    第一:胖子爱打呼噜,俗话说“瘦人多火,胖人多痰”,说明肥胖的人体内多痰;

     

    第二:老人爱打呼噜,老年人的痰要比年轻人多;

     

    第三:感冒的人容易打呼噜,人在感冒时,大多数会伴有咽喉不利,咳嗽痰多的证候。综上所述:发现爱打呼噜的人群有一个共有的特性—痰多。

     

    其实,打呼噜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体内有痰。人在呼吸时,由于痰堵住了孔窍,呼吸声就比较大,就成了呼噜声。那么,小孩也是如此,孩子打呼噜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化痰,痰化了,就可以明显减轻甚至根除打呼噜的现象。

     

    找准原因也是治疗孩子打呼噜的关键

     

     

    第一、看他是否是由于感冒而引起打呼噜,若是,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要配合化痰药的治疗,这样孩子就不会打呼噜了;

     

    第二、看孩子是否因为食积而引起,食积也会生痰;

     

    第三、就是看小孩的体质。是否太胖,根据胖人多痰的理论,小孩子偏胖本身也有痰,就比较容易打呼噜,这样治疗比较复杂,通过加强锻炼以及其他方法来化痰,这样打呼噜就能明显减轻;

     

    此外,打呼噜还与小孩子饮食过于杂乱有关,对于一些难消化的食物比如肉、鸡蛋牛奶以及零食等就得适可而止了。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立的性格,父母与孩子都是分室休息,因为不在一个屋子,对于小孩晚上睡觉的情况就不了解,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跟多的关心,多多注意小孩晚上睡觉是否打呼噜,此外有些家长并不把小孩子打呼噜当回事儿,毫无戒备心理。这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由于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在打呼噜是一旦遇到呼吸困难不能及时纠正时就会有危险。

  • 你的睡眠质量还好吗?睡眠对我们的生活和日常有很大的影响。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在凌晨的时候经常早醒,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半夜醒了会睡不着呢?可能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肝火过旺

     

    如果经常三四点醒来,可能是肝火过旺引起的,因为在凌晨的时候是肝脏排毒的主要时间,如果肝火过旺,肝脏无法正常排毒,就会导致身体的气血受阻,从而影响睡眠,使我们醒来之后难以入睡,很多朋友在醒来时还会伴随着口干舌燥,烦躁的感觉,有些朋友还会经常出现头晕,情绪激动的情况,一件小事很容易引起发怒。

     

    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早醒,会在一定的时间醒来并且之后难以入睡,平时还会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大多数时候情绪比较低落,多愁善感,对各种事情都是消极地去对待,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多半抑郁症搞的鬼。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特别是偏瘦的女性发病率更高,如果气血不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大脑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引起早醒的情况。

     

    失眠症

     

    失眠症是困扰很多人的病症,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失眠,有些朋友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感到特别疲惫,需要好好休息要缓解身体的疲惫,但是总是在半夜突然醒来又睡不着,无法拥有充足的睡眠,会有损身体健康。经常睡不着,大部分人会选择吃安眠药,虽然安眠药能暂时帮助人们去改善睡眠问题,但是长期服用,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危害。关于安眠药的一些问题,你最好了解一下。


    产生依赖

     

    长时间服用安眠药,会让人产生抵抗作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往往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刚开始的效果,并且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一旦停药一天,就会感到难受,如果停药一到三天,就会出现焦虑,失眠,易动怒,厌食等情况,不少人会陷入每天必吃的情况。


    记忆力下降

     

    安眠药中的一些成分通过抑制我们的神经,从而来促进睡眠,会对我们的记忆力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智力下降,在一些老人身上会更加明显。例如,有些老人服用过安眠药之后不会立刻睡觉,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是与家人交谈,然后再去睡觉,在第二天的时候,就会把昨天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导致肌肉松弛

     

    长期服用安眠药,早上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身上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这都是安眠药对我们的副作用。


    显然服用安眠药来帮助睡眠,不是一个健康的方法。那怎样才能提高睡眠质量,防止我们半夜三四点醒来呢?做好2件事,健康调理失眠。

     

    1、呼吸法

     

    有部分人是因为工作紧张或者睡前想太多而导致睡眠不好,可以采用呼吸法来助眠。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身体直立,两个手上举,充分吸气,身体前倾俯立,深呼气。第二步:双手抓住脚踝,保持这个姿势,进行4次腹式呼吸,然后恢复站立姿势。将两步动作重复六次,能帮助很快入睡。


    2、多喝水

     

    多喝水,经常早醒的人,在平时要注意多喝水,缺水也会导致睡眠质量不佳,每人一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以上。也可以在水中加入酸枣仁,莲子,百合,大麦,核桃仁等这个食材,然后用热水冲泡即可饮用,能起到很好的助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

  •  

    天真孩童问:为什么那个姐姐拥有浅淡的眼眸,苍白的皮肤,还有雪白的头发眉毛和眼睫?

     

    母亲答道:因为那是「月亮的孩子」。

     

    「月亮的孩子」身患白化病,在人群中属于罕见病的少数群体,全世界人群大约每10万人中可出现5~10例,在中国人中大约每1.8万人中可出现一例。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白化病也是罕见病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类人群。

     

    「月亮的孩子」从何而来?

     

    白化病的病因

     

    白化病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色素缺乏性皮肤病,是一类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疾病。

     

    父母通常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因为显性等位基因的存在,而并不表现出疾病特征。孩子则刚好接受了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而发病。

     

     

    由于突变的基因涉及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生物合成、转运缺陷两个环节,最终导致皮肤、眼睛、全身毛发等部位色素缺乏,呈现白化状态。

     

    目前已明确,有关人类白化病的基因有几十个,大致可分为:

     

    • 非综合征型:眼皮肤白化病(OCA1、OCA2、OCA3、OCA4);眼白化病(OA1)。
    • 综合征型: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Griscelli综合征(GS)、Usher综合征(USH)。

     

    如何避免白化病

     

    白化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以预防为主。

     

    由于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已经生育了白化病孩子的正常夫妻,再次孕育出白化病孩子的风险为25%。因此,通过产前诊断,预防患儿出生是主要措施。

     

    产前诊断方法

     

     

    • 胎儿头皮或皮肤毛囊活检电镜诊断:仅限于诊断酪氨酸酶活性阴性的白化病,方法有创,且受孕周限制(妊娠20周以后)。
    • 胎儿镜直接诊断:对于OCA2及OCA4型白化病患儿,头发可能呈黄色或者棕黄色,易误诊漏诊,方法受主观因素大。
    • 产前基因诊断:可在妊娠早期进行,通过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获取胎儿DNA,准确性高,创伤性小,不受孕周和白化病类型限制,可作为首选产前诊断方法。

     

    「月亮的孩子」承受着痛苦

     

    白化病临床表现和不同类型的症状。

     

     

    除了皮肤和眼部表现的非综合征型白化病,还有一些综合征型白化病的孩子,更易出现感染、出血、厚皮症等表现,这类孩子可能因为多系统损害导致早亡。

     

    心怀温柔,关爱「月亮的孩子」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白化病孩子智力发育正常,无其它先天畸形,也无任何内脏病变,疾病本身对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也无明显影响,不影响寿命。

     

     

    因此,对待身边出现的「月亮的孩子」,完全可以用更关爱,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我们可以呵护他们:

     

    • 注意终身防晒:外出时穿着长袖衣服、戴遮阳帽和撑遮阳伞,涂抹防晒系数30+的防晒霜并2小时补充涂抹。
    • 注意眼部防护:出门佩戴墨镜或者防紫外线的眼镜。
    • 注意皮肤病变:对于日晒区域的新发病变,疼痛瘙痒,不规则且不断进展的病变,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若皮肤无明显特殊病变,也建议终身接受皮肤科评估以及时发现可能的皮肤癌。
    • 关于学校或社区:为「月亮的孩子」提供更大字体或者更高对比度的教材,对于他们的视觉障碍给予更多的关照。对他们的同学伙伴们普及白化病的医学常识,呼吁同龄人一起关爱「月亮的孩子」。

     

  • 作者 | 开心爸孔令凯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最近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有朋友开始问,为啥孩子开始有白头发了?是不是缺什么营养呢?要补充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吗?

     

     

    好的,今天咱们说说。

     

    简单粗暴版

     

    大部分就是遗传导致的,问问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咋样吧。

     

    除非伴有其他生长发育问题、皮肤变白问题,其他都不用管,也不好找明确原因,等自己好就行了。

     

    做到一切正常就行,比如正常的吃、玩、防晒、洗浴,然后家长别抽烟。

     

    白发竟然比黑发更粗,长的更快,质地更硬。

     

    一夜白头竟然是真的,虽然比较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一 头发为什么有黑色或者黄色?

     

    咱们中国人头发是黑色的,而国外人的头发还有黄色的或者红色的,这都是由于毛发内黑素的含量、性质和分布导致的。

     

    毛发露出皮肤的部分称为毛干,在皮肤内的部分叫毛根,位于毛囊内,膨大的部分称为毛球,就是下图右侧整个黑色膨大的地方,能看到里面黑黑的就是黑素细胞和黑素[1]。

     

     

    这些黑素不断的被运输到毛发的皮质里,形成毛发的颜色,并且跟随着毛发穿出皮肤。

     

    黑素有两种,一种是真黑素,是是黑棕色的,另一种是褐黑素,是黄红色的,是真黑素衍化而成的。

     

    根据这些黑素在毛发里的含量多少和分布,人的头发就出现黑色、黑棕色、棕色、黄色、红色等颜色。

     

     

    各种颜色,赏心悦目,很是好看哦。

     

    二 为什么会有白发呢?

     

    毛囊处黑素细胞少;影响黑素细胞生成黑素;或者影响黑素进入毛发的皮质中,都会导致出现白发。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出现白发是因为黑素细胞逐渐减少,当然产生黑素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导致的。

     

    其他情况下,比如过早出现白发,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导致部分毛囊处的黑素细胞少,自然产生的黑素也少导致的。

     

    影响黑素的形成:黑素就是络氨酸,在酶(络氨酸酶等)的调节下,合成的一种化合物,这里如果络氨酸不足,比如在苯丙酮尿症时,就会出现头发变灰或变白;在络氨酸酶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白化病,皮肤和头发都白。

     

    铁、铜、锌等作为合成黑素的一些酶促,如果缺乏,也会导致毛发变白,这是大家怕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导致孩子白头发的原因。

     

    B族维生素、叶酸等能促进氧化反应,增加色素,缺乏也会导致毛发变白,这是大家怕孩子缺乏维生素导致孩子白头发的原因。

     

    外界的各种刺激,炎症问题,抽烟,精神压力等导致氧化应激损伤毛囊黑素细胞,或者影响激素水平问题,从而影响对黑素生成的调节,也会导致毛发变白,这也是家长们担心的原因之一[2]。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毛囊,促进黑素生成,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会出现头发变白。

     

    三 儿童白发和营养有关系吗?

     

    上面写了,如果孩子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B族维生素缺乏时,会出现白发,但是这时白发肯定不是唯一问题,会出现其他的表现。

     

    再加上只要是健康的孩子,正常饮食,这些就不会缺,所以,孩子们出现白发,和这些营养物质基本不会有关系,不要因为有几根白发,去补充这些东西。

     

    目前明确和营养有关的一个白发疾病是Kwashiorkor,这是一种只摄入碳水化合物,而严重的蛋白摄入不足,导致的一种营养不良问题,会出现毛发营养问题,出现白发。

     

    但是这个白发可不是主要问题,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手足水肿,肝脏肿大等表现。

     

    四 儿童白发和压力、心理创伤有关系吗?

     

    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压力,可能从影响激素水平,导致氧化应激等方面干扰黑素的合成,导致出现白发,甚至是一夜白发,这个见第10条。

     

    但是对于儿童而言,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这点,目前只是说可能有联系,但是如果3-4岁孩子,每天乐呵呵的,除了玩就是玩,那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对于面临亲人去世、严重升学焦虑等的孩子,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白发问题,可以考虑这个问题。

     

    五 哪些儿童出现白发需要注意?

     

    孩子单纯有白发,一点都不需要担心,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问题,要就医:

     

    不仅头发白,皮肤也白,考虑白化病、白癜风时。

     

    头发颜色变淡、变白,同时小便有老鼠尿味道时,就医,这个是苯丙酮尿症,基本在新生儿就能诊断出来,不用等到头发变白了。

     

    孩子除了头发变淡、变白,还有不是很活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问题,考虑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

     

    总结一句,如果孩子除了头发变白外,还有其他问题,那就让医生看一下。

     

    六 儿童出现白发对孩子有影响吗?

     

    出现几根甚至几十根白发,目前认为对孩子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如果家人过度担心,或者小朋友对其表示嘲笑,可能导致孩子有心理压力。

     

    七 孩子出现白发,怎么办?需要补什么吗?

     

    除了需要就医的那些情况外,就观察就OK了,因为大部分可能就是遗传问题,问问孩子爸妈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问题。

     

    其他的,做到以下就可以了:

     

        正常均衡饮食,什么都吃,不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之类的,除了正常补充维生素D;

     

        正常学习玩耍,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外界刺激,做好防晒工作;

     

        不用刺激的洗浴用品,减少刺激;

     

        家长别抽烟,尽可能减少这种刺激。

     

    很可能过段时间,就自己好了,即使不变黑,不是也没啥影响嘛。

     

    八 越拔白头发,长的越多吗?能拔掉吗?

     

    不是的。看完上面的原理,就知道不是越拔长的越多。

     

    因为拔除这根白发,不会影响其他头发的黑素,所以,不会导致白发越来越多,更不会刺激头发数量增多或者快速生长。

     

    但是话也说回来,拔除这个白发后,也只能短暂的减少白发,因为后面生成的头发,可能也还是白色的。只要原因没解除,那新的头发里还是没有黑素,还是白发。

     

    能拔掉吗?可以,但是有一点点损伤毛囊的风险,导致这个毛囊就不在生长新的头发了。

     

    如果就几根,拔掉没啥大事,反正还剩下那么多呢,如果确实一点风险都不想有,那就在确保孩子配合和安全的前提下,用剪刀剪掉。

     

    九 我们虽然白,但我们更壮啊!

     

    白头发虽然颜色白,但是和黑发相比,他们长得更快,直径更大,硬度也更硬[3],这是因为生发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的结果。

     

    所以,不是完全说白色头发就代表衰老的头发哦。

     

    哈哈,这个可能是白发唯一牛的地方吧,但是我知道这点能干啥呢?奇怪的知识又多了!

     

    十 真有一夜白头的情况啊!

     

    之前确实认为,这种表现是不存在的,一夜白头,都是戏剧中的夸张表现,比如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典故。

     

    在原理上认为这种情况不存在是因为,认为如果出现白发,就这根已经长出来的头发,发干已经是黑的了,就不变了,而是发根处现在开始没有黑素,从发根先开始白。

     

    如果是新的头发开始变白,那全是白色,也是从发根开始白,并且一根头发一个月才长1cm左右,不会出现一夜白头的现象。

     

    有研究[4,5]总结了196个毛发快速变白的例子,发现其中有44例是医生亲眼验证的,快速变白的病例。

     

    在肉体极度疼痛或者恐惧和悲伤时,头发或其他毛发,在数小时-数天变成白色。

     

    这种现象称为Canities Subita,或者叫overnight graying phenomena,就是一夜白头的意思。

     

    有研究发现,这种头发变白,不仅从发根开始,同时也从发梢开始,变白速度能达到2天1cm甚至更快。

     

    至于原理是什么,现在还没形成共识,有些认为头发内有空气,会通过影响黑素或者光学的方式将头发变白,有些认为这是一种弥漫性斑秃急性发作,咱们再等进一步的研究吧。

     

    至少,知道了一夜白头是可能存在的。

     

    哈哈,我知道这个能干啥?奇怪的知识又多了!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2017年.

    [2].Kumar AB. Premature Graying of Hair: Review with Updates. Int J Trichology. 2018;10(5):198-203. doi:10.4103/ijt.ijt_47_18

    [3]. H.I. Choi.Hair greying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e hair growth.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65(6):1183-9

    [4].Nahm M. Canities subita: a reappraisal of evidence based on 196 case reports published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Int J Trichology. 2013;5(2):63-68. doi:10.4103/0974-7753.122959

    [5].Asz-Sigall, D. White hair in alopecia areata: Clinical forms and proposed physiopathological mechanis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doi:10.1016/j.jaad.2018.12.047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夜半哭声

     

     对小孩子来说,哭闹是家常便饭,家长对此也早已做好了应对,掌握了各种“哄娃妙招”。

     

    但总有一些时候,孩子的“哭闹”有点不大对劲——

     

    比如,5岁的小樱桃最近就好像有些奇怪:有好几天夜里,睡着睡着就突然惊叫一声坐起来,大哭大叫、呼吸急促、出了很多汗,有时候还会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特别奇怪的是,对周围好像完全没反应,大人怎么哄都好像没听见一样,只能等几分钟后他自己恢复,重新睡过去。第二天早上起来问,却好像完全不记得一样。而且不止一次,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实在令人感到难以解释。

     

    家里老人说,这可能是什么“脏东西”在作祟,还打算要找“神婆”来给孩子看看。

     

    但孩子爸妈都表示不信,于是来问Dr.京,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夜惊症”

     

     

    夜惊症

     

    所谓“夜惊症”,是睡眠觉醒障碍的一种。顾名思义,也就是睡眠周期的转换过程出现了障碍——

     

    我们知道:人类的睡眠过程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与“快速眼动期(REM)”,整个睡眠过程中,二者会交替出现,而夜惊症就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

     

    通过文章开头的描述,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同属睡眠障碍类疾病,夜惊症与梦魇、梦游、等有点像。通常,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基本可以断定为夜惊症:

     

    常见于4~12岁的孩子。在排除其他疾病(如癫痫)的情况下,孩子在入睡2~3小时后突然表现出惊醒,哭泣、尖叫,通常还会伴有出汗、心跳加快,但本人却似乎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对周遭毫无反应,持续时间约10分钟左右,第二天早上还回想不起来。

     

    如果情况和以上描述类似,那很有可能就是夜惊症。当然,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

     

     

    儿童夜惊症的发作,通常有以下这些诱因:

     

    首先是遗传因素:约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即父母当中的某一方也存在过这种情况。

     

    还有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方面,家人关系比较紧张;又如睡眠环境比较差,室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是诱因之一。

     

    不过最常见的,还要数心理因素:比如孩子看到或听到了比较刺激或恐怖的事,或者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或恐吓等。小孩子通常不像成年人那样会有很强烈的焦虑,所以像这些能引起强烈心理刺激的事也就成了夜惊症最常见的诱因。

     

    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如前所言,夜惊症常诱发于心理因素,而“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此病通常应当从心理方面入手——

     

    医生方面,最好能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清楚相关的心理知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而作为家属,保证孩子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平时也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采取健康、平等的观念,特别是不要打骂,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过大压力。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恐怖片、恐怖故事,或是风格比较另类、刺激的文艺作品。如果在夜里偶然遇见孩子发作,那也不必感到恐惧,也不必叫醒,安抚孩子继续入睡继续。

     

    通常来说,在排除了心理方面的可能诱因之后,夜惊症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了青春期基本就会完全恢复。

     

    而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发作过于频繁、程度过于强烈,甚至影响到了白天的正常生活的话,可考虑短期内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阿普唑仑。不过前提是不要自行服用,而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另外也要避免长期用药,否则有可能产生药物依赖。

     

    但归根结底,尽量保证孩子心情的轻松、愉快,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之道。

     

    这不只是为了避免睡眠障碍,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薇薇.老年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2]梁小利;杨玲娜;曹俊;付梦雪;李燕;林琴.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
    [3]滕丽新;王健瑜;赵娟;王国威;卫丽;黄希庭.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 某天夜里,你睡觉时,突然被一阵“惊悚”的声音惊醒——

     

    原来,躺在你身边的伴侣\室友,竟然在睡梦中开始磨牙,那声音听上去异常刺耳,像是拿着几块粗糙的石头互相摩擦碰撞,十分恐怖,甚至让人感觉牙随时会被磨碎。但第二天早上向对方提及,对方却表示一脸懵,完全不知道晚上发生了什么……

     

    相信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夜里磨牙的事并不罕见,也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现象比较常见,所以很多人并不把这当回事,还认为磨牙不是病,不必看医生。

     

    图源:央视节目《是真的吗?》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病理性表现,会危害牙齿健康,如果发现身边人甚至自己有这种情况,那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夜间磨牙的原因与后果

     

    磨牙,常发生在夜间睡觉时,是一种不自主、无意识的,上下牙齿摩擦,可能从儿童时期一直延续到长大,也可能是成年后突然出现。

     

    它的本质,是因为大脑皮层支配颌骨运动的一部分细胞出现了不正常的兴奋,导致支配咀嚼肌的三叉神经功能紊乱。

     

    而且,由于睡眠时牙周膜感知疼痛的功能消失,所以夜里的磨牙常常能达到远超清醒时的力度,因此常常让人感到:“清醒时就算用力咬也咬不出这么大声音啊”。

     

     

    而关于磨牙的原因,可能家里有些长辈会说“这是肚子里有蛔虫”,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对蛔虫感兴趣的小伙伴评论区留言,Dr.京也可以和大家聊聊哦~)

     

    磨牙的发病原因比较多元化,没有单一明确的致病因素,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

     

    1. 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大、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都可能会引起磨牙症;

    2. 牙齿的咬合有问题,也可能诱发磨牙;

    3. 遗传原因;

    4. 睡眠时的呼吸问题。

     

    长期磨牙的话,对牙齿健康的危害非比寻常——

     

    磨牙会导致牙齿变短、出现缺损,甚至会将牙釉质磨损殆尽,导致牙神经暴露,使人感到牙齿酸痛,不仅饮食受影响,刷牙时也会很难受。甚至在一些最极端的情况中,还出现过牙齿被磨光的情况。

     

    比如,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曹烨医生曾接待过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子,上排前面的牙已经全部都没有了,笑的时候完全露不出来牙齿。在医生的询问下,对方表示从小就有磨牙的习惯,再加上平时喜欢喝碳酸饮料,就逐渐把牙磨损到了这个程度。

     

    图源:央视节目《是真的吗?》

     

    磨牙损耗的不只是牙齿本身,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咀嚼肌疲劳、腮帮疼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而对孩子来说,磨牙还可能对颌骨的发育造成影响。

     

    如何应对磨牙

     

    一般对小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牙齿还处于发育阶段,有的牙还没有完全萌出,所以就算有磨牙现象也不好采取什么措施,因此通常是先观察为主。

     

    而对于成年的磨牙患者,如果磨牙病还并不严重的话,可以佩戴软的颌垫;而如果磨牙已经比较严重的话,可以佩戴一个更耐磨的硬颌垫。

     

    还有一种医生用于判断病情的“诊断性颌垫”,它表面上有一层特殊颜料,通常会让患者先佩戴个一两天,然后再交给医生,然后医生通过观察垫上颜色的磨损程度,来判断病人磨牙的严重程度。

     

    而如前所言,磨牙也有可能是精神原因造成的。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的话,“心病还须心药医”,就需要适当的心理干预来进行治疗了。

     

    对患者本人来说,一定要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如喝饮料吃甜食等,这都会加速牙齿的磨损。

     

    最后,还是提高警惕,不要不当回事,一旦发现,尽快去医院就诊。

     

    生活中还有哪些护牙注意事项

     

    首先按时刷牙这个绝对是必须的,就无需赘言了。

     

    除了刷牙,牙线也可以考虑用起来。

     

    因为仅仅使用牙刷的话,像牙与牙之间的牙缝区这样的地方很难被刷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可能有些人会习惯用牙签来剔牙,但事实上牙签的清洁效果并不如牙线,因为它不能将牙齿之间的相邻面完全清洁,反而还可能造成牙龈伤害,所以最好还是用牙线。

     

     

    其实,即便是用牙线,也无法做到完全、彻底的清洁,所以我们还需要最彻底的清洁手段——洗牙。建议成年人每年要洗牙一到两次,主要是为了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因为这些是牙周病最主要的刺激因素。

     

    总而言之,牙齿事关重大,不仅关乎形象,更关乎健康,因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 沈正焱.夜磨牙相关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8
    [2] 周柏林.护齿,不只是刷牙[J].老年健康.
  •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知识局公众号

     

    一转眼就又到了美好的午休时间,你们已经准备好投入到午睡的怀抱中了么?

     

    且慢,稍等一下,局长要告诉你们个关于午睡的惊天秘密。

     

    众所周知,睡午觉好处很多,比如能消除困乏,让记性更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甚至还能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

     

    但是如果午觉睡的不对,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会影响你的健康。

     

    为什么吃完午饭容易犯困?

     

    很多人吃完午饭就犯困。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因为刚吃完午饭,血液都集中到胃部帮助消化去了,大脑供血不足,于是就犯困了。

     

    乍一听,没毛病啊!

     

    然鹅......大脑有专门的供血机制,不管其他器官血液分配有变化,大脑的供血都能保持充足。

     

    而且有研究表明,饭后大脑的血流量,反而增加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吃完午饭容易犯困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吃太多了!

     

    更确切地说是“糖”吃太多了,这个“糖”是指会转化成葡萄糖的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会阻碍下丘脑泌素的产生,下丘脑泌素是可以让身体保持活跃和清醒的东西,它被阻碍了,自然就会感到困了。

     

    所以,如果不想下午犯困的话,午饭可以少吃主食,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午觉睡多长时间最好?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午觉当然睡得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觉得午觉睡得越长,下午才越有精神。

     

    然而残酷的真相是:午觉睡得太长,反而会让你更困。

     

    我们睡觉的时候,是按阶段进行的,睡得越来越沉。如果刚进入浅睡眠阶段时就醒来,这时候大脑就好像是在工作了一上午后,重启了一下,不仅得到了放松,还会比之前更清醒。

     

    但如果午睡时间太久再醒来,就会出现“睡眠惰性”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你醒了,但大脑并不想醒,还处于懵b的状态。这时候的你就会.......

     

    呆若木鸡

    头疼头晕

    陷入迷茫

    变得暴躁

     

    而且,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午睡超过1小时可能导致其死亡风险提高 30%。

     

    对于那些每晚有充足睡眠的人群来说,每天不超过1小时的午休确实有助于心脏健康。但是如果午睡超过1小时,不仅会影响晚间睡眠的质量和时长,还可能增加30%的死亡风险。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午睡15~40分钟是最合适的,即使没有睡着,也可以休息大脑和缓解眼部疲劳,但不要超过1小时。

     

    睡午觉的正确姿势

     

    午睡醒来手麻、脚麻,还流了一堆口水,眼睛也快睡瞎了?

     

    这是因为你的睡姿太销魂!

     

    想想看,是不是直接趴桌子上,脸扭向一边,头枕着手臂就睡?

     

     

     

    这么睡手不麻才怪呢?

     

    而且这种睡姿会让你的颈部肌肉处于一边松弛,一边紧张的状态,颈椎病很容易找上门来。

     

    另外,趴着睡还会压迫眼球,醒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

     

    时间久了,会造成眼压过高,引发青光眼等疾病。

     

    那午睡的正确姿势长啥样?

     

    有条件的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或躺椅上睡,或者买个折叠床放公司也是极好的(毕竟老板说了,要把公司当作是自己的家一样)。

     

     

    没有这些条件的话,直接闭上眼睛,坐着在办公椅上眯一会儿也可以,想要睡得更舒服,还可以加个U型枕和眼罩。

     

     

    如果你一定要趴着睡,也不是不可以,垫个软一点儿的小枕头,同时解放你的胳膊和脸。

     

    午觉什么时候睡最好?

     

    很多人为了能多睡会儿,通常选择吃完午饭就睡。但这样一来,会减缓胃肠蠕动,影响消化。当你醒来后,就会出现打嗝、胀气的情况。长此以往,还会诱发胃炎甚至引起食物反流,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所以,吃完午饭后,最好溜达15-20分钟再睡。

     

    午觉不睡行不行?

     

    行!!!

     

    睡不睡午觉取决于个人习惯,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有的人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还是建议小憩一会。而有的人没有午睡习惯,则可以用来可以听听歌,追追剧。

  • 睡觉,本是补充体力的最好方法,可是,失眠似乎一直都是永远的热门话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看起来在不远处,却又扑朔迷离。

     

    不知道是是夜太美,还是熬夜“罪过”,或者是是日有所思,夜半三更正是进入梦乡之际,篇篇你就难以入睡。失眠之夜,异常漫长,到底怎么面对呢?

     

    躺在床上心烦意乱、翻来覆去的人大有人在,明明很困很累,却睡不着,好不容易进入梦乡,突然又早醒…或者很容易睡着了又醒过来,这种情形反复来回,但你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失眠的“根源”终于找到!这1原因是“罪魁祸首”!

     

    中医认为,失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阳不入阴。

     

    要想理解也不难,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夫妻之间本是应该恩爱和睦的,但是如果一方太强,另一方太弱,就会经常吵架,导致感情不和睦。

     

    古籍《黄帝内经》中对此也有描述,概括来说就是,阴阳本来应该很协调,各行其道,如果一旦发生错乱,则不能顺利交合,从而出现阳不入阴的情况。

     

    我们人体表面有卫气在运行,卫气在人体表面不断的行走,固摄着人体的阳气。

     

    一般来说,白天卫气是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会行在阴分里,当我们需要休息时,也是阳气入到阴经时,一旦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醒来。

     

    而如果由于经常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暴饮暴食等,整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导致阳气入不了阴,从而出现失眠的情况。

     

     

    下面几条症状,你有3条以上中枪,你也要警觉了!

     

    1、每晚很难入睡,睡着时间超过30分钟;

    2、晚上睡眠很浅,经常自然醒来,且次数超过2次;

    3、时睡时醒,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4、白天爱打哈欠,昏昏欲睡,注意力难集中;

    5、睡着爱做梦,不管睡多久,起床后都感觉很累;

    6、皮肤晦暗、长痘,黑眼圈明显;

    7、经常心慌气短、脾气暴躁,爱发火;

    8、脱发严重、长白发;

    9、经常口干、口苦、口臭。

     

    长期失眠睡不好,身体会遭受这几种危害!

     

    长期失眠,睡眠不足的人,不仅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为了摆脱失眠,一些人盲目使用安眠类药物来助眠,但我们不得不忽视的是,长期服用,不仅导致药物上瘾,同时还会损伤肝脏,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好找中医,辨证论治,才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中医称它为“失眠第一方”!每晚睡前喝1杯,呼呼睡到大天亮

     

    对于失眠的治疗,中医向来都主张,失眠在于补,而不在于治,只有五脏协调了,气血充足了,失眠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解决,而且,对于失眠的治疗,食补优于药补。

     

    酸枣仁:被称为“东方睡果”,常服能宁心安神,镇静催眠、增强免疫,《金匮要略》中也有记载:"虚烦虚劳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但中医有云:单方不成药,最好对症搭配其他食材,助眠效果会加倍。

     

     

    建议准备:酸枣仁、百合、核桃、大麦、佛手、大枣、桑葚、莲子、茯苓、甘草等食材,科学配比,烧开水后冲泡5分钟,每晚睡前2小时喝,能镇定安神,促进睡眠,调节心烦气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很累就是睡不着?睡得晚还醒的早?做梦多睡不沉醒来更累?久而久之,就开始焦虑烦躁,啊!我是不是失眠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失眠。

     

     

    一、失眠的定义

     

    医学对失眠的定义是: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

     

    生活中谁都有过睡不着的时候,很多人把这种情况称为“失眠”,但其实只有这种状态持续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称得上一种病理状态,也就是“失眠症”。

     

    二、失眠的症状

     

    入睡难: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

     

    早醒:每天不满8小时睡眠便醒来,之后再无睡意,只能进入一种不安定与不满意的睡眠状态。

     

    日间功能障碍:早上起来精神差,心情也不太好,事儿也不想干,饭也不想吃,觉得精力不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间功能障碍。

     

    多梦:每天做梦,每天被梦惊醒,并且再也睡不着了。

     

    睡眠浅:外界的声音和光线,对睡眠有非常大的影响。

     

    符合以上五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每周发生三次以上,且延续了三个月,就是失眠症。

     

     

    三、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在中医看来,人体正常睡眠的维持有赖于阴阳消长顺乎节律。《灵枢·寒热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口问》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若在平旦之后仍然阴不出阳,则会导致嗜睡,而在日暮之后仍然阳不入阴,则会导致失眠。阴阳失交是失眠的基本病机,可由心肾不交、脾胃不和、肝火扰心、心脾两虚所致。无论虚实,阴阳失调是失眠的关键病机所在。

     

    四、该如何改善失眠呢?

     

    1、改善睡眠环境:至少在睡前一小时关掉所有的电子屏幕,确保卧室的安静、昏暗、温度适宜,尝试不同硬度的床垫、枕头等,它们能为你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坚持日常规律的作息,按时睡觉和起床。这将帮助你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奏。

     

    2、饮食:长期失眠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取具有养心安神、促进睡眠作用的食物。日常膳食应以清淡宜消化为主,如豆类、奶类、谷类、蛋类、鱼类、冬瓜、菠菜、苹果、橘子等。晚餐不可过饱,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因胃肠的刺激而兴奋大脑皮质,或夜尿增多而入睡困难。

     

    3、必要时前往医院寻求治疗。

  • 昨天有人私信我,说她的孩子每次睡觉时,都是用嘴在呼吸,本来,我觉得这没啥,毕竟我是一个中医,并不是专门治疗这方面的,于是,我特地去资讯一下我们院的儿科医生,他当即就告诉我一件事情,就是让她赶紧去医院里面检查一下。

     
    这让我觉得十分好奇,他告诉我孩子用嘴呼吸的话,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未来孩子的面部出现变形的情况,所以,为了让孩子,我当即就把这件事情转告给了她,那么,可能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用嘴巴呼吸,那么,今天,我就传授大家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大家轻松识别用嘴呼吸。

     

     
    用一小撮的纸巾,放在孩子的嘴巴,也就是画红线的这个地方,放下去,如果纸巾被吹起来的话,那么,就可以断定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用嘴呼吸,用嘴呼吸的话,很容易造成嘴部的畸形,从而出现让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今天来讲讲用嘴呼吸会怎么样吧!

     
    首先,造成孩子用嘴呼吸的原因,可能并非是生活习惯所致,很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口腔呼吸道干燥,或者是因为慢性鼻炎引发扁桃体肿大导致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改变用嘴呼吸的话,必须上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是扁桃体肿大的话,又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果是生理性,是不可能自然消散的。

     

     
    一般的话,用药物治疗就能解决的,但这仅仅局限于消炎,也就是我们说的病理性的扁桃体肿大才行,而且药物治疗不能清除扁桃体内的细菌,很容易造成反复发作的情况,因此,如果是扁桃体引发孩子用嘴呼吸的话,而且是生理性,我建议大家用手术治疗,这种效果比较好。

     
    当然,我也给大家建议一件事情,就是千万别去网上买那些所谓的“用嘴呼吸矫正器”,这些所谓的“矫正器”实际上就是个坑,如果佩戴这些矫正器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呼吸困难的局面,而且在睡觉时戴这种矫正器,人是没有意识的,到时候,谁都救不了孩子,所以,真心不建议大家去戴什么矫正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梦游,一个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却伴随着许多误解。许多人认为梦游者像瞎子一样四处乱撞,胆子奇大,敢做惊险恐怖的动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梦游者眼睛通常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无异。他们很少做越出常规的事,梦游时也极少作出伤害性的进攻行为。梦游现象通常发生在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的时候,这时人体可以运动,但也存在一定的意识。梦游者做的都是他们最熟悉的事情,一般是白天习惯做什么,梦游的时候就做什么。梦游对身体无害,儿童梦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然而,梦游者需要注意避免发生意外,如夏天开着窗户睡觉,梦游时可能会从窗户跨出去。此外,梦游者被唤醒后不会发疯,只会感到迷惑不解。

  • 夜深人静,不少人在睡梦中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而其中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梦游症。梦游症,医学上称为睡行症(sleepwalking),是一种发生在睡眠期间的复杂行为障碍。近日,衢州一位二十来岁的梦游小伙子就因为梦游症,将手筋咬断了。

    据报道,这位小伙子在梦中梦见自己啃猪蹄,结果将左手当成了猪蹄,硬是把手筋给咬断了。幸亏家人及时发现并送他去医院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梦游症究竟是什么?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梦游症?

    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是指发生在睡眠期间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伴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单纯的从床上坐起,也可以是走动,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梦游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常见。

    梦游症的原因有哪些?

    梦游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梦游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梦游症,那么孩子发生梦游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此外,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导致梦游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梦游症?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减少压力,放松心情。

    3. 避免过度劳累。

    4. 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料。

    5. 如果有梦游症家族史,要定期进行体检。

    如何治疗梦游症?

    1. 对于轻度梦游症,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改善。

    2. 对于中度或重度梦游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

    3. 如果梦游症伴随有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梦游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无需过于担心。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梦游症。

  • 夜游症和梦游症是两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夜游症,又称梦行症,是一种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行为障碍,患者会在睡眠中起床活动,但醒来后对活动过程没有记忆。而梦游症则是指患者在睡眠中出现的梦境,表现为在梦中做一些现实中的行为。

    夜游症并非简单的梦游症,它可能与癫痫有关。研究表明,夜游症患者中有一部分患有癫痫,且夜游症状与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夜游症患者,医生会考虑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减少夜游症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有助于减少夜游症发作。同时,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癫痫的因素,如高热、睡眠不足、过度饮酒等。

    夜游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睡眠障碍,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夜游症相关科室介绍:

    1.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负责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神经外科:对于一些严重的癫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3. 睡眠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专门负责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睡眠医学中心医生会通过睡眠监测等手段,帮助患者找出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 夜游症,又称梦游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尤其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它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S3和S4阶段,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起床走动,表现为表情混乱、眼神呆滞,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行为。以下是一些针对夜游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夜游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三唑仑、氟西泮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觉醒的时间和次数,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抗抑郁药物如多虑平等也可用于治疗夜游症。

    其次,心理治疗在夜游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放松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平静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具体方法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想象和放松肌肉训练等。

    此外,改善睡眠卫生也是治疗夜游症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睡眠。同时,要避免在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工作和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

    2. 确保夜间睡眠安全,锁好门窗,避免尖锐物品进入卧室。

    3. 梦游时,家人不应轻易叫醒患者,可以使用柔和的语言引导患者上床睡觉。

    4. 在晚餐或睡觉前,可以选择一些助眠食物,如牛奶、醋、生菜、龙眼、核桃、红枣、莲子、苹果、橙子、香蕉、橙子、梨等。

    夜游症虽然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困扰,但通过合理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我从小就有一个奇怪的习惯,经常在睡梦中做出各种动作,有时甚至会打到身边的人。这种情况让我非常困扰,尤其是在与他人同睡时。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我都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和尴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频繁。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劝我去看医生,但我一直拖延,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咨询。医生首先问了我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我的睡眠习惯、是否有其他症状等。然后,他告诉我可能是浅睡眠引起的睡行症,并建议我去做睡眠监测以确定诊断。我也向医生提到了自己有时会出现强迫思维的情况,医生解释说这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并建议我寻求心理咨询。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首先,我进行了睡眠监测,结果证实了医生的诊断。然后,我开始服用一些中成药来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入睡,不再担心会打到身边的人了。

    睡行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睡行症的常见症状包括在睡眠中做出各种动作,甚至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患者可能会在醒来后完全不记得这些行为。易感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但成年人也可能患上此病。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或睡眠医学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睡眠监测以确定诊断; 2. 采取安全措施,如在床边放置软垫或安装安全栏; 3.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的环境; 4.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如果需要,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来改善睡眠质量,如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

  • 梦游症,又称夜游症或睡眠行走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群患有梦游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梦游症通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发作时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起床,进行一系列无意识动作,如四处走动、整理物品、进食等,持续时间约15-30分钟,醒后对发作过程一无所知。

    梦游症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

    1. 家族遗传:梦游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多人患有梦游症时,后代患病的风险更高。

    2. 睡眠环境:睡眠环境不佳,如噪音、光线、温度等,可能诱发梦游症。

    3. 睡眠剥夺: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可能导致梦游症。

    4. 心理因素:焦虑、压力、情绪波动等心理因素可能诱发梦游症。

    5. 生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梦游症。

    治疗梦游症的方法主要包括:

    1.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改善睡眠环境。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等药物辅助治疗。

    3.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

    4. 行为治疗:通过改变睡眠习惯、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独自睡觉,确保睡眠环境安全。同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意外。

  • 我是一位12岁孩子的家长,最近我发现我的孩子频繁出现梦游症状。起初,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基本上一年才会有一两次。然而,自从今年开始,梦游的频率明显增加,几乎每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最近几个月,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几乎每月都会有好几次梦游事件。每次孩子都会无意识地下床,幸好我们总能及时发现并叫醒他。昨天晚上,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又梦游了,直到早上发现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我们非常担心他的健康,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联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首先建议我们排除癫痫的可能性,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接着,医生建议我们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以了解孩子的睡眠结构是否存在问题。医生还告诉我们,如果排除了其他疾病,可能是异态睡眠或睡行症引起的梦游症状。对于睡行症,医生推荐使用氯硝西泮0.25-0.5mg进行治疗,睡前半小时服用。医生也解释说,这种药物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我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如何正确地处理梦游症状。我真心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优质服务,它为我们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和安慰。

    梦游症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症状 梦游症状通常表现为在睡眠中无意识地起床并进行各种活动,包括走动、说话、甚至开门等。患者在梦游时完全没有意识,醒来后也无法回忆起发生的事情。这种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压力大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3. 如果需要,使用氯硝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 4. 在睡眠环境中保持安全,避免可能的危险; 5.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了解梦游症状的发展情况。

  • 我是一名年轻的父亲,生活在广州市。我的女儿从小就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她会在半夜梦游。起初,我和妻子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孩子的成长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游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开始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

    每次梦游,女儿都会在深夜里起床,走到卧室门口,甚至有时候会穿上鞋子。我们曾经试图叫醒她,但她完全没有反应,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种情况让我们非常担忧,尤其是在她开始走到楼梯口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联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们的描述,并详细询问了女儿的症状和生活习惯。最终,医生告诉我们,女儿的症状符合睡行症的特征,也就是俗称的梦游症。

    医生建议我们首先要避免过度的情绪刺激,尤其是在晚上。同时,为了保证女儿的安全,我们需要锁好卧室的门窗,远离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医生还提到,如果梦游的频率过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尽量避免在晚上对女儿进行批评或责骂,保持家庭环境的和谐。我们也在卧室里做了一些安全防护措施,例如锁好门窗,清理掉可能会伤害到女儿的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女儿的梦游症状明显减轻了,我们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指导和支持。

    睡行症(梦游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睡行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在深度睡眠期间下床走动、说话、吃东西等行为。患者在此期间通常无法被唤醒,事后也无法记得发生的事情。该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与压力、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或睡眠医学专科 调理要点 避免过度的情绪刺激,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态。 在卧室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例如锁好门窗,清理掉可能会伤害到患者的物品。 如果梦游的频率过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例如阿普唑仑等。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儿童夜游症,又称梦游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后不久突然起床、四处走动,甚至进行一些复杂的行为,如穿衣、进食等。由于儿童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在夜游时意识不清晰,但通常能够避开危险物品,不会发生意外。

    夜游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心理压力、睡眠环境等。对于患有夜游症的儿童,家长和医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治疗儿童夜游症的第一步是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帮助儿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在喧闹的环境中,夜游症更容易发生,因此需要避免过度刺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镇静安眠药,如思诺思、劳拉西泮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游症的发作次数。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看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
    •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
    • 避免过度依赖安眠药物,以免产生依赖性。
    • 给予儿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有助于调整情绪和睡眠。

    在儿童夜游时,家长不要强行叫醒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情绪激动或意识模糊。可以将孩子轻轻抱回床上,让他们自然入睡。

    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夜游症,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儿童夜游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梦游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很多人误以为梦游时无法被叫醒。事实上,梦游时是可以被叫醒的。叫醒梦游者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行为,例如出门不穿衣服、在厨房做饭或开车等。

    梦游时,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茫然、目光凝滞,对周围环境无反应,难以被唤醒。然而,叫醒梦游者后,他们通常会在几分钟内恢复正常,对梦游期间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梦游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睡眠结构紊乱、服用某些药物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于儿童来说,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梦游的次数会逐渐减少。

    预防梦游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此外,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全,收藏好危险物品,也可以有效预防梦游的发生。

    如果家人或朋友患有梦游,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以免增加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在梦游发作时,可以轻轻唤醒患者,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总之,梦游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其对患者的影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