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游治疗”,从源头阻断房颤发作!

“上游治疗”,从源头阻断房颤发作!
发表人:施海峰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个名词,那就是房颤的“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还是个年轻的概念,在2010年才首次出现。

 

顾名思义,它指在疾病发生前,从致病因素这个层面阻断病情的进展,使原本可能发生房颤的人不发生房颤,或者是让已经得了房颤的人少发作房颤。

 

 

通过之前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对房颤的各种危害以及它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 年龄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肥胖
  • 饮酒
  • 睡眠呼吸暂停
  • 心脏瓣膜病等

 

所以,“上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一级预防):指的是没有发生过房颤的人,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些危险因素来避免发生房颤。

2.疾病已经发生了,阻止其再次发作或减少其发作频率(二级预防):通过服用药物,降低房颤复发的频率或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概率。

 

具体我们能做什么呢?

 

1. 药物治疗方面

 

目前认为有预防房颤潜力的药物主要包括:ACEI、ARB、他汀类药物、w-3多不饱和脂肪酸(w-3PUFA)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遗憾的是,由于研究数据尚不充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钟药物有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能够用于房颤的预防。

 

2. 非药物治疗方面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房颤。

 

另外,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严格地控制体重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减少房颤的发作频次。

 

 

总之,“上游治疗”目前还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概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选择这个概念给大家分享也正是在于它无比巨大的潜力,那就是将房颤变成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肝、宫颈癌等)。

 

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朋友们,小哈的建议就是长期服药、规律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去就诊。在真正有效的预防房颤药物问世之前,控制好慢性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介绍:
推荐科普文章
  • 房颤又成为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非常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危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这种危害?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便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左心耳的血栓形成。这主要是因为房颤以后,患者的心房率非常高,进而导致心房内形成涡流,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良好温床,当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以后,一旦脱落便会发生脑栓塞等各种各样的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房颤最大的危害。


    二、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吗?

     

    房颤一旦出现,只要房颤的时间够长,几乎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就成为房颤并发症预防的重中之重。血栓在患者左心耳内不脱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并发症。这也是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危害之处,可怕之处。


    三、怎样预防房颤的血栓并发症?

     

    既然房颤的血栓并发症如此之多,那么怎样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呢?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发林和新型抗凝药物。其次,左心耳封堵是一个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次选方法之一。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率时代一个选择,如果能够预防房颤的发生,绝对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

     

    “腺苷、多巴酚丁胺、依伐布雷定、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大剂量激素、氨茶碱以及双磷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以使房颤风险增加。


    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因为这些风险而停用药物,增减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今天小哈要和大家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话题——房颤发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1. 坏情绪让你更易患房颤!

     

     

    心血管领域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对3682例参与者的愤怒、敌对情绪、性格类型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

     

    • 易发怒的、对他人有敌意的男性十年内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20-30%
    • 那些喜欢将愤怒发泄于他人的女性房颤风险将增加30%。(意外的是,紧张、焦虑这些相对“不外显”的负面情绪,可以使男性更易发生房颤,而对女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另外,恐慌、工作压力、消极情绪这些因素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相反,愉悦的情绪对房颤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心理因素对房颤的影响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实现,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然比较模凌两可,尚需进一步研究去证明。


    2. 一半房颤发作因坏情绪!

     

    坏情绪不仅可以使健康人的房颤风险增加,还可以使已经患上房颤的人发作更加频繁。


    一项针对100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54%的患者是由心理应激而导致的房颤发作

     

     

    甚至,情绪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的术后复发情况也有关系。


    3. 焦虑?术后复发增1倍!

     

    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SF-36量表心理健康一项得分每增加1分,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就降低7%。另一量表中的焦虑特质评分每增加1分,就可以使房颤复发风险增加1倍以上。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小哈提醒您,情绪管理对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了长时间不能缓解的抑郁焦虑情绪或是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愤怒情绪,请及时到专业门诊就医。

  •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如果我没有这样痴迷音乐,或许就成不了小说家。一段好听的旋律,不仅可以让大脑有“触电”般的灵感,还会直击内心,获得情感共鸣。

     

    生活离不开音乐,在知乎上,即使是如何选择听歌软件的话题也有超过789万人浏览。

     

     

    在医学上,音乐同样有着神奇力量,“治愈”心脏就是好处之一。某些心脏异常的电信号甚至可以通过节奏来模拟表达。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音乐是如何帮助心脏维持健康的,并教你不同时刻听音乐的解压方法。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

     

    音乐节奏能模拟心率不齐

     

    在全身所有器官里,心脏和音乐的联系似乎更为紧密。仅从物理特征上讲,它们都有着跳动节律。

     

    正常的心跳节奏是稳定而匀速的,如果心跳异常就会打破平衡的心跳间隔。此时,音乐中巧妙的节拍和音乐术语,恰好能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识别那些听诊器才能听出的异常节奏。

     

    英国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教授伊莱恩·丘(Elaine Chew)一直致力于研究数字媒体,同时她本人也是一位钢琴家。她率领团队通过对心率不齐患者的心跳节奏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创作了乐曲。

     

    研究人员将采集的心电图数据进行音乐信息转化,复写心率不齐患者的心率节奏,来传递音乐表达心脏节奏的声音。比如:

     

    • 心率失常:布鲁贝克的《土耳其蓝色回旋曲》音乐片段恰好能模拟心电图里心律失常的节奏特征。因为该乐曲有着2:4:3的节奏,和心脏早搏的跳动特征相似。
    • 房颤:皮亚佐拉的《大探戈》在混音效果下,呈现出房颤的不规则节奏。

     

    这些有趣的音乐尝试,不仅能让普通人感受心率不齐的病症,也给了医生一些新的启示。

     

    音乐是如何“治愈”心脏的?

     

    音乐的好处除了能融入医学治疗中,还给心脏和其他器官带来多种直接好处。

     

    提升运动能力,促进心脏供血

     

    今年初,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学医院心脏专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运动与运动心理学(Psychology of Sportand Exercise)》上的研究认为,音乐可以转移患者在康复运动痛苦中的注意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在音乐中可以坚持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运动。

     

     

    帮助心脏术后止痛、缓解焦虑

     

    心脏手术后的2~3天时,一般会因麻醉药失效而出现痛感。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通过对20项定向研究分析后发现,术后听音乐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指数和疼痛感,且这种效果可延续到术后8天。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发表的一项7年随访研究表明,每天听30分钟音乐,可以减轻心梗后的胸痛和焦虑,普通人听,还可以稳定心脏状况。

     

    降低高血压患者心率水平

     

    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对比不听音乐的人,听1小时古典音乐者,血压、心率都会降到更低水平。

     

     

    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音乐激活了人体中有助降血压、减缓心率的副交感神经系统。

     

    心内科医生指出,这些好处或许源于3个因素:

     

    第一,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比较广泛,可促使运动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运动时心跳会加快,音乐则会抵消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第二,音乐有助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专注度,促进大脑的积极变化来改善身体功能。

    第三,条件反射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不同的音乐节拍会引发不同的心率。研究发现,旋律节奏比较激烈的音乐,可使人情绪紧张、心跳加快,而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可使人内心平静、心率降低。

     

     

    4种时刻,各有推荐旋律

     

    音乐类型繁多,节奏从舒缓到明快,感情色彩从婉约到磅礴,如果用音乐来调节身心,最好“量身定制”。

     

    开车时  听点慢音乐

    狭窄的车道、昏暗的光线、一眼望不到头的封闭隧道,常常让人神经紧绷。研究发现,在隧道里发生的事故远比在开放道路上发生的要少,但却更严重。

     

    实验在对比了慢节奏音乐《卡农》、快节奏音乐《克罗地亚狂想曲》、警笛和女声安全警告后发现,听快节奏歌曲时,司机驾驶速度最快;听舒缓音乐时,司机的速度明显放缓,表明驾驶者的感觉比较放松,精神压力较小。

     

    推荐音乐

    卡农(经典钢琴版)音乐:dylanf - Canon in D Major(D大调卡农) 

     

    早起时  听舒缓音乐

    比起早起听新闻,听音乐更容易帮你减缓压力,并且增强应对一天中繁杂工作的信心。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起床后听些舒缓、悦耳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更清醒,还能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

     

    推荐音乐

    Snowdreams音乐:Bandari - Rhine River 

     

    运动时  听振奋音乐

    虽然运动时能分泌多巴胺,让人更快乐,但要想长久坚持下去,不妨配合音乐一起进行。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跑步时的步速平均为150~190步/分钟,心率为75~95次/分钟。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根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时,听振奋人心的音乐会使身体的疲劳度骤减。与此同时,还能降低心跳加快和肌肉酸痛的不良感觉,即使对于平时不怎么锻炼的人也是如此。

     

    推荐音乐

    Stray音乐:Damon Empero - Stray 

     

    约会时  听浪漫音乐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智利拉弗龙特拉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听浪漫歌曲会改变人体体温,如果彼此间感情好,则会加深情感。

     

    结果发现,相处时间不到6个月的情侣听到浪漫歌曲时,身体会出现降温,尤其体现在鼻尖、脸颊、额头和手指指尖等部位。

     

    对于关系十分稳定、满意度较高的情侣而言,听见浪漫歌曲会使上述身体部位升温,关系越密切,升温越快。

     

    推荐音乐

    My Heart Will Go On音乐:Céline Dion;Webster - 47 Temas de Películas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节奏、情感表达过于强烈的音乐,以及分贝过高、声音过尖的音乐都要避免,这反而可能加重心脏和血压负担。

  • 喝酒伤身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总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少喝一点就能少一点伤害。

     

     

    其实,经常少量喝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比偶尔“喝大酒”更严重。

     

    《生命时报》采访相关专家,告诉你如何躲避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受访专家

    北京佑安医院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主任医师 张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 邹正升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理事、教授 刘铁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 徐志坚

     

    常饮酒比喝大酒更伤心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近日刊登韩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心脏健康方面,经常规律性少量饮酒其实比酗酒危害还大,更易增加房颤风险。

     

     

    该研究由韩国大学医学院崔钟一博士(音)及韩国首尔大学安南医院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对涉及978万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

     

    2009年体检数据显示,所有参试者都未患房颤。此后,研究人员结合参试者的饮酒习惯,对他们的房颤发病情况进行追踪随访,直至2017年。结果发现,在确诊房颤的患者中,每周饮酒次数是最大的风险因素。

     

    与偶尔“喝大酒”的参试者相比,每天饮酒的人房颤风险更大,每周饮酒≤1次的参试者风险最小。同时,饮酒量对房颤发作也有一定作用。1周饮酒量每增加1毫升,房颤风险可增加2%。

     

    崔钟一分析指出,新研究焦点集中于饮酒频度对房颤的影响,无论年龄和性别,饮酒次数都与房颤发作存在密切关联。

     

    即使每天只是“小酌”,频繁饮酒也很“伤心”。经常饮酒或可导致睡眠障碍,而睡眠不足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酒精是这样伤害你的

     

    小酌怡情?别傻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滴酒不沾。

     

    如果过量饮酒,危害就更显著了。

     

     

    整体来看,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300万例死亡,其中男性占3/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种疾病。

     

    肝损伤

     

    长期过量饮酒与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硬化死亡中,约10%由酒精中毒引起。

     

    《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警告:中国酒精性肝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还有权威研究发现,女性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伤大脑

     

    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中毒性痴呆等。

     

    胃溃疡

     

    大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分泌,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风险也会增高。

     

    性功能障碍

     

    酗酒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进而造成夫妻关系紧张等。

     

    营养不良

     

    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容易营养不良。另外,大量饮酒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损伤,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加剧营养缺失。

     

    抑郁情绪

     

    长期饮酒易影响心理健康,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在慢性酒精中毒者中,有6%~20%患者有过自杀行为。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对特殊人群来说,酒精的危害更大。

     

    • 酒精对胎儿脑发育有毒性作用,孕期饮酒可能会给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

     

    • 哺乳期饮酒的话,酒精会通过乳汁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即使少量饮酒,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反应速度变得迟缓。

     

    不能避免,这样减少伤害

     

    如何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将酒精伤害降到最小。

     

     

    1.记住每日喝酒“上限”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2.喝酒前吃点东西

     

    这样能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且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还可以摄入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可选择的食物有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苹果、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全麦面包、杂粮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3.尽量小口慢喝

     

    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要大于低度酒。喝酒要慢些,小口喝,一通猛灌不仅易醉,而且对胃等器官的损伤更大。

     

    4.不要混着喝

     

    各种酒混在一起喝,会让人不自觉地饮酒过量。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更容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对人体伤害更大。

     

    5.白酒温着喝

     

    在烫热过程中,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乙醇也会挥发一些,使酒的浓度稍有降低,从而减轻对肝脏的伤害。

     

    6.喝酒同时多喝水

     

    在喝酒间隙多喝白开水,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减少肝脏负担。

     

    7.吃点有助解酒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饮酒过量,带来头痛、眩晕等不适,可以尝试吃一些有助解酒的食物,如鸡蛋、芦笋、番茄、香蕉等。▲

     


    本期编辑:王晓晴

  •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是一种老年人常有的一种疾病,因为房颤和年龄的关系呈现正相关。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有人也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房颤呢?

     

     

    一、预防原发病

     

    能够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所以,预防房颤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预防这些原发病,因为这些都是使得房颤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减少房颤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心律失常并发症。就会减少房颤的发生。

     

    二、减少烟酒刺激

     

    房颤还和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报道显示,抽烟和饮酒,不仅仅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还会增加房颤的相关不良并发症。所以,房颤病人戒除烟酒,似乎更有意义。其次不仅仅是烟酒,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也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增高。

     

    三、避免情绪刺激

     

    加班熬夜、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张力升高,这些都是房颤容易发生的一些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率。

     

     

    四、其他原因

     

    比如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会诱发心房颤动,所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干扰,或者是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后,预防房颤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当然,即便发生了房颤,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或者对因的治疗,不管是控率还是控律,都会有适合你的房颤的治疗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大夫,您开的药不管用啊,我血压又高了。

    -是不是又喝酒了?

    -嘿嘿,喝了点……

    -不能再喝酒了!

    -大夫,我是来调药的,你怎么给我调酒啊?

    -您的血压总是高,和酒脱不了干系,来,我听听心脏……

    -去做个心电图吧,我估计你房颤了。

    -做完了,您看看。

    -嗯,确实是房颤,老王,快戒酒吧……

     

     

    饮酒导致老王的血压居高不下,医生还怀疑老王经常饮酒的不良习惯引起了房颤。的确,研究发现,大量饮酒与新发房颤(首次发作的房颤)密切相关。

     

    有个名词叫做假日心脏综合征,主要描述假日期间急诊室里心脏病患者突然增多的现象,在这些患者中,饮酒诱发房颤发作的患者占35-62%不等。

     

    近期三项大规模的荟萃分析也得出了一致结论,房颤的发病率与饮酒量呈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喝酒越多,发生房颤的机率越大,与性别等因素无关。

     

    针对其中机制的基础研究也发现酒精可以使心肌的“土壤”变差,成为房颤发生的“温床”;也可以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和心脏的传导系统。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大量饮酒可以大幅提高房颤的风险。然而,2014年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提示即便小量饮酒也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严格控制酒的摄入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周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0g。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降低饮酒量短期内即可降低房颤负担,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也有很大益处。

     

    酒精饮料的种类可能会影响房颤发生,烈性酒与房颤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红酒,啤酒的相关性不明显。就房颤风险来说,啤酒可能较其他种类相对安全。

     

    目前确有专家认为适量饮酒对于心脑血管系统有益,甚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如果没有饮酒的习惯,就不要尝试。因为不饮酒人群一旦开始饮酒,就很难预测是否会出现酒精成瘾。美国有1600万酒精成瘾者,只有150万人会寻求并接受正规戒酒治疗。事实上,很多长期饮酒者并不能控制适合的饮酒量,戒酒成功率也低。

     

     

    因此酒虽助兴,可不要贪杯哦。如果您没有饮酒习惯,切不要为了所谓的“软化血管”功效而举起酒杯。因为手中的酒虽可能是心血管的小助手,但更可能是温柔的“杀手”

  • 今天带大家一起盘点房颤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

     

    1、年龄

     

    房颤风险随年龄升高,6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5%,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10%。

     

    2、肥胖、超重

     

    超重者的房颤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 1.22倍,肥胖者则是 1.65倍。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的必经之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我们总觉得“ 打呼噜”的人睡得香,其实,打呼噜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该病。患者睡眠质量很差,夜间频繁觉醒,白天昏昏欲睡;房颤风险也明显增高。严重者需要夜间使用小型呼吸机或咽部外科手术治疗。

     

    4、高血压

     

    高血压是房颤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 最危险的”。怎样预防高血压:

     

    1)坚持运动

    2)限制食盐摄入

    3)减少快餐饮食

    4)限制饮酒

    5)停止吸烟

     

     

    5、糖尿病

     

    无论是2型糖尿病还是1型糖尿病都可以使房颤风险增加。5条预防糖尿病和房颤的方法:

     

    1)增加体育锻炼

    2)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尽量选择全麦食品

    4)减肥

    5)不要一时兴起地突然节食减肥,保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习惯才是长久之计

     

    6、吸烟

     

    吸烟会显著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 现行吸烟者患房颤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倍。戒烟可以降低可以使房颤风险回落。

     

    7、饮酒

     

    酒虽助兴,可不要贪杯。如果没有饮酒习惯,切不要为了所谓的“软化血管”功效而举起酒杯。因为手中的酒虽可能是心血管的小助手,但更可能是温柔的“杀手”。

     

    8、某些药物

     

    腺苷、多巴酚丁胺、依伐布雷定、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大剂量激素、氨茶碱以及双磷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以使房颤风险增加。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因为这些风险而停用药物,增减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9、愤怒、焦虑等情绪


    坏情绪不仅可以使健康人的房颤风险增加,还可以使已经患上房颤的人发作更加频繁。甚至与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术后复发也有关系。如果出现了长时间不能缓解的抑郁焦虑情绪或是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愤怒情绪,请及时到专业门诊就医。

     

     

    10、缺乏耐力训练

     

    缺乏体育锻炼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帮凶,但体育运动也并非越多越好,高强度的耐力训练可能增加房颤风险。中等强度的训练好处最多。

     

    11、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相当惊人,治疗这样的房颤首要任务是控制好甲亢,经过治疗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不同地区患病率及发病率也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目前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一、房颤患者心律与正常人有何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频率(一般是60-100次/分),规律的激动和收缩,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房颤者,尤其是发生初期,心率往往比正常窦性心律时快而不规则,因此患者常有心慌、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不适,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气短;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就诊,才发现心房颤动。

     

    二、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昏目眩、思维迷糊等。

     

    其他症状表现为房颤在心率快时可引起脑供血不全,可出现眼睛黑蒙、一过性意识丧失等,诱发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严重时在平卧、坐位时也会出现喘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壁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则会出现血栓栓子栓塞器官等相应的症状。

     

    三、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卒中: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20%的几率致死,60%的几率致残,应引起重视。
    心衰:由于房颤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25%或更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高,心衰的发生率增高。
    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房颤有增加患者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 根据资料显示,近7成的民众都有缺乏维生素D的现象。维生素D可以靠晒太阳获得,是大众的基本常识,但为什么还有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以及该怎么补充才好呢?

     

    维生素d容易缺乏的人群

    1.减少晒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调查显示,学历高的人减少晒黑,重视皮肤美白和防晒霜,UVB不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即使在运动中。

     

    2.胆道疾病: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必须被胆汁消化。如果由于胆道疾病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进而引起病变。

     

    3.胃不好或胃旁路手术的人:肠胃不好,脂肪吸收不好,维生素D的转化吸收率也低,所以容易缺乏维生素D;而做过胃旁路手术的人,缺乏上小肠脂肪吸收的过程,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率。

     

    4.肝肾功能不佳者:维生素D本身并无生物功能,必须经过肝脏及肾脏的代谢作用后,转化为身体能够利用的化学结构,才能发挥生物功能。

     

     

    5.肥胖者:对于BMI大于30的人群,皮下脂肪会阻碍维生素D向血液循环的释放,血液中维生素D前体浓度会低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即肥胖者应多补充维生素D。

    如何补充维生素D?

    晒太阳约可获得80~90%的维生素D;而摄取食物约可得到10~20%的维生素。因此,人体可用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晒太阳合成的,怎么晒太阳呢?

    怎么晒太阳可以轻松帮助维生素D合成?

    紫外线照射下,UVB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UVA不能通过普通玻璃,所以不能通过玻璃通过太阳合成,但UVA能使人体皮肤老化,但当空中出现云和空气污染警报时,UVA会降低50~60%。为了使阳光中的UVB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建议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让面部、手臂、腿部或背部晒太阳5~30分钟。

     

    根据研究,SPF大于8的防晒产品就会隔绝肌肤合成维生素D,但一般人不会将防晒产品完全涂满肌肤,所以仍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民众在晒太阳时,可择SPF系数适中约10~15的防晒乳,既可隔绝UVA又可以帮助吸收UVB合成维生素D。

    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有哪些?

    而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又分为动物性的维生素D3,例如:沙丁鱼、鲑鱼、乳酪、蛋黄;植物性的维生素则为D2,例如:黑木耳、大豆、菇类、五谷类等。虽然,许多说法都指出,动物性食品的维生素D3比植物性食品的维生素D2好,但美国内分泌学会针对维生素缺乏的治疗指南,从临床试验中发现,不管维生素D2或D3,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率都差不多,皆可作为补充维生素D3的来源,食用补充时应配合脂肪摄取,以帮助吸收。

  • 在最近的一次问诊中,患者描述了自己近期频繁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的情况。患者提到去年曾多次出现心慌的情况,但在南方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并没有发现明显问题。然而,最近几天患者的症状却有所加重,心慌和头晕的情况变得更为频繁。通过智能手表自测发现心率偏高,并且心电图显示心率不齐的情况较多。

    医生在询问病情后,初步判断可能是阵发性房颤,建议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医生也提醒患者要多注意血糖的情况,避免低血糖导致类似症状的发生。

    在结束本次问诊后,医生再次强调了患者要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医生还提醒患者在出现类似症状时不要慌张,可以适当吃点甜食来缓解症状。

  • 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准备查看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消息。突然,一条来自医生的消息让我有些意外,他告诉我,我的病情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指导。虽然我感到有些紧张,但同时也感到一丝温暖,因为我知道,这位医生正在为我负责。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甲状腺功能的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甲状腺功能一直都很正常。接着,他又询问了我每次发作的原因,我告诉他,发作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就会发作,而且我还患有胃食管返流。

    医生还询问了我是否在当地吃过中药,我告诉他,我吃中药的效果并不理想。他还询问了我是否吃过西药,我告诉他,我一直在吃普罗帕酮、倍他乐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利代沙班。

    医生告诉我,他需要查看我的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虽然我无法面对面地与他交流,但我仍然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心。我告诉他,我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我体质虚弱,心脏跳动不强。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耐心和专业。虽然我们不能视频看诊,但他通过文字交流,让我感到他的关怀和责任心。我非常感激他的帮助,也希望他能给我提供一些建议。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尽管我们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但通过文字,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信任和沟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便捷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智能手机,准备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一次线上问诊。屏幕上,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映入眼帘,他/她的医术在同行中享有盛誉。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较长。医生在仔细阅读了我的病例后,给出了专业建议——建议我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医生还告诉我,在上海,有一家医院在消融手术方面做得非常精细,成功率高达85-90%。虽然我所在的奉贤中心医院与这家医院相比可能稍逊一筹,但医生表示,不同医生的成功率差异较大,建议我可以考虑去那家医院就诊。

    然而,考虑到距离问题,我询问医生是否可以推荐其他好的医院。医生推荐了中山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并告诉我中山医院的聂医生是房颤手术的专家,但最近号约满了。医生还提到,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手术质量也很高,只是可能稍显粗糙。

    我再次向医生询问了胸科医院的情况,医生表示,胸科医院工作量较大,可能需要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在了解到胸科医院聂医生的手术建议后,医生告诉我,等待三个月多数问题不大,但最终还是建议进行消融手术。

    经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感到非常满意。虽然医生的建议需要我在医院进一步确认,但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家里,心情有些沉重。父亲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最近体检时心电图异常,我担心得不行。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上预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询问了我父亲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我详细地描述了父亲的症状,包括心慌、胸闷等。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并告诉我,根据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结果,父亲可能患有阵发性房颤。

    医生告诉我,阵发性房颤需要重视,但由于父亲目前没有明显症状,可以先观察。他还告诉我,如果父亲是工地工作者,需要一年复查一次动态心电图。听到这些,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医生还建议我给父亲开了两种药物,并告诉我这些药物的具体用法。我仔细阅读了药物说明书,并询问了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医生告诉我,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吃这些药物。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我非常感谢医生的帮助,也让我对父亲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我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医院获得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 我母亲最近出现了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血压一直不稳定,导致心率异常高。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专业医生后,得知她之前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医生建议停止地高辛并调整药物,同时提出了做射频消融手术的建议。通过在线问诊,我母亲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诊疗建议,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医生的耐心细致和专业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线上医疗的效果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用心和专业,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信心。

  • 最近几天,我只要平躺着就觉得左胸发颤,坐着、站着、走路、干活儿都没啥感觉。我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我决定在线咨询医生。经过详细描述我的症状,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诊断。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病史,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我感到非常放心和安心,知道自己的健康问题将得到妥善处理。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改善。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心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任。

  • 阵发性房颤,又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失去规律,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引发一系列症状。

    引起阵发性房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吸烟等也是常见的诱因。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休克。

    诊断阵发性房颤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异常兴奋灶,恢复正常心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等。

    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费用因地区、医院、治疗方法等因素而异。药物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射频消融术费用较高,但可享受医保报销。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看到了一个医生,他非常专业,给了我很好的建议。

    我咨询的是阵发性房颤的问题,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给出了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感觉到他非常关心我的健康。

    最后,医生开具了处方,我可以直接预约药品,非常方便。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信心。

  •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控制病情,患者通常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本文将介绍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包括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贝塔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等,并探讨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

    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从而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这类药物安全性较高,价格实惠,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之一。

    贝塔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是常用的贝塔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适用于心率较快、血压升高的患者。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抑制钾电流,从而控制心率。胺碘酮适用于病情较重、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属于处方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等患者不宜服用胺碘酮。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以帮助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阵发性房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病情、药物副作用、个人喜好等因素,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准备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突然,一阵强烈的头晕感袭来,我意识到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我赶紧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咨询,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了解了我的病情。他告诉我,我可能患有阵发性房颤,并且血压偏低。他让我不要慌张,并详细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

    我向***医生说明了我的用药情况,包括美阿沙坦钾和倍他乐克。他告诉我,这些药物都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但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他还询问了我是否正在服用抗凝剂,我告诉他我已经在吃了。

    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医生建议我继续观察病情,如果出现头晕症状加重,可以来医院使用升压药。他还告诉我,如果房颤症状持续,可以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手术。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专业的医疗知识,以及他对患者细致入微的关怀。他的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感到安心。

    现在,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感谢***医生为我提供了及时的医疗帮助,让我能够安心地度过每一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