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房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表人:手护妈妈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不同地区患病率及发病率也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目前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一、房颤患者心律与正常人有何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频率(一般是60-100次/分),规律的激动和收缩,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房颤者,尤其是发生初期,心率往往比正常窦性心律时快而不规则,因此患者常有心慌、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不适,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气短;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就诊,才发现心房颤动。

 

二、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昏目眩、思维迷糊等。

 

其他症状表现为房颤在心率快时可引起脑供血不全,可出现眼睛黑蒙、一过性意识丧失等,诱发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严重时在平卧、坐位时也会出现喘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壁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则会出现血栓栓子栓塞器官等相应的症状。

 

三、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卒中: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20%的几率致死,60%的几率致残,应引起重视。
心衰:由于房颤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25%或更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高,心衰的发生率增高。
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房颤有增加患者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不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是一种老年人常有的一种疾病,因为房颤和年龄的关系呈现正相关。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有人也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房颤呢?

     

     

    一、预防原发病

     

    能够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所以,预防房颤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预防这些原发病,因为这些都是使得房颤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减少房颤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心律失常并发症。就会减少房颤的发生。

     

    二、减少烟酒刺激

     

    房颤还和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报道显示,抽烟和饮酒,不仅仅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还会增加房颤的相关不良并发症。所以,房颤病人戒除烟酒,似乎更有意义。其次不仅仅是烟酒,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也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增高。

     

    三、避免情绪刺激

     

    加班熬夜、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张力升高,这些都是房颤容易发生的一些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率。

     

     

    四、其他原因

     

    比如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会诱发心房颤动,所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干扰,或者是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后,预防房颤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当然,即便发生了房颤,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或者对因的治疗,不管是控率还是控律,都会有适合你的房颤的治疗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 房颤又成为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非常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危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这种危害?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便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左心耳的血栓形成。这主要是因为房颤以后,患者的心房率非常高,进而导致心房内形成涡流,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良好温床,当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以后,一旦脱落便会发生脑栓塞等各种各样的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房颤最大的危害。


    二、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吗?

     

    房颤一旦出现,只要房颤的时间够长,几乎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就成为房颤并发症预防的重中之重。血栓在患者左心耳内不脱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并发症。这也是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危害之处,可怕之处。


    三、怎样预防房颤的血栓并发症?

     

    既然房颤的血栓并发症如此之多,那么怎样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呢?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发林和新型抗凝药物。其次,左心耳封堵是一个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次选方法之一。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率时代一个选择,如果能够预防房颤的发生,绝对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风疹多好发于胎儿期或年龄在1~9岁的人。因为胎儿或小孩的免疫系统仍未发育完善,所以免疫力低下或不完全,在进入人群聚集地接触风疹患者及隐性患者后极易感染风疹病毒。成人中以男性人群,可能与人口暴露有关。


    一、风疹的症状

     

    风疹的症状根据不同类型的风疹有不同的表现,如获得性风疹有咳嗽、咽痛等症状,一般新生儿患者出生时就有先天性风疹的症状,伴随患儿生长,还可出现肝、肾、眼损害的症状。风疹可能并发糖尿病、进行性风疹全脑炎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获得性风疹


    前驱期:持续1~2天,3天以上者少见。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低热或中度发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和眼结膜炎,耳后、后颈部和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轻压痛。部分患者可在软腭及咽部附近见到充血性斑疹,大小如针尖或稍大,但无黏膜斑。

     

    出疹期: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呈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样猩红热样皮疹。皮疹始于面部,迅速向颈部、躯干和四肢发展,24小时内波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2~3天内全部消退,退疹后不留色素沉着或脱屑。在出疹前4~10天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但不融合不化脓,可伴脾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先天性风疹

     


    胎儿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在宫内死亡、流产、早产,也可以发生先天性畸形,轻者表现为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先天性畸形,常见有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神经性耳聋、前庭损害、中耳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间质肺炎、巨细胞肝炎、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

     

    其他症状

     

    多数患儿出生时即具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死亡率高,出生后一年内死亡者达10%~20%,存活婴儿,随年龄增长,可出现肝、肾、眼器官损害。

     

    二、风疹的并发症

     

     

    糖尿病 


    最常见的先天性风疹晚期表现,发病多在11~30岁,所有病例均有耳聋及其他缺损。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疾患,常见于11~30岁之间发病,潜伏期约12年。患者感染先天性风疹后,病情一度稳定,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脑病,出现智力衰退、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强直性痉挛、构音障碍、眼球震颤,最终病情恶化死亡。

     

    甲状腺功能障碍


    是晚期表现之一,偶见生长激素缺乏症,可能由于慢性及进行性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

  •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年龄是呈现正相关的,年龄越大,其发生房颤的概率也就越高。

     

     

    科学的讲,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的心肌细胞通过折返等原因,使得其自律性超过窦房结,从而使得心脏乱跳的一种疾病。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怎样识别房颤呢?

     

    一、通过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心悸不适等症状,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来到医院行心电图的时候,已经是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根据患者发病时突发心慌等情况,可以考虑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可能。

     

    二、通过听诊

     

    房颤患者的听诊特点尤其具有特征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是房颤患者心脏听诊的标准答案,也是特征性改变,通过听诊可以考虑患者房颤的诊断。

     

    三、通过心率和脉率

     

    房颤患者的心率大于脉率,是因为房颤患者的心跳中,有一部分是无用功,也就是其虽然有心脏跳动,但射血较少,未形成一次对外周血管的冲击,从而没有出现脉搏跳动,从而可以轻松考虑房颤可能。

     

    四、通过心电图

     

    其实,房颤的诊断,以上三点只能是考虑患者房颤,如果患者有发病时的心电图,我们可以轻松的诊断房颤,也就是说,房颤的确诊,是需要有心电图证据证实的,否则,我们也仅仅只能是猜测。有时候,如果患者发病时心电图正常,我们甚至需要带动态心电图来抓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来确诊房颤。

     

    五、通过其他检查

     

    比如心电监护、比如心脏彩超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患者心脏跳动时的不规律,从而判断患者房颤。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实,如果发病时有心电图,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诊断患者房颤了,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就是——心电图!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风湿性心脏病有一些症状可能在生活上常常会被别人忽略,因为有些症状是不那么的明显,比如说脸色暗红的话,也有可能是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这可能会让很多人都吓住了。

     

     

    以下是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希望大家好好看看,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1、呼吸:一些轻微活动后,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2、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3、鼻子:如果鼻子硬邦邦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4、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黏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5、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褶皱,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6、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7、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8、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9、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绀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风湿心脏病的一些生活上的症状,相信大家看了之后都明白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了解了这些生活上的一些症状的话,就会更容易去发现疾病,特别对于老年人,身体的异常表现一定要引起注意,这样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以上,所以,房颤抗凝可预防心源性卒中,也是房颤治疗的关键。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需是目前抗凝的常规方法,也占据了抗凝治疗的大多数,心源性卒中也随着抗凝大幅度减少。

     

     

     

    对于房颤引发的血栓,我们预防有哪些方法呢?

     

    1.新型抗凝药物

     

    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因服药后药理作用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且相关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且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更少,起效和失效快,所以新型抗凝药物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价格不菲,也影响了其在患者中的应用。

     

    2.房颤射频消融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非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它可以通过介入射频消融的方法将引起快速心律的异常心脏电传导通路破坏掉,大多数房颤可以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除。房颤消失之后其产生血栓的环境消失,血栓随之消失,从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但其有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且因开展技术要求较高,仅限于国内较大心脏中心可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3.内科介入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结构独特,是一个带钩的长管状结构,因其独特结构以及内膜面丰富的肌小梁决定了其结构内容易造成血流淤滞,从而形成血栓,研究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而通过内科介入封堵左心耳可消除其形成血栓的场所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而引起的卒中风险,所以,左心耳封堵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但因其刚刚起步,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4.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

     

    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机制和内科相同,因其创伤较大,所以单纯为封堵左心耳的外科手术尚未开展,多见于患者需要行心脏外科手术同时封堵左心耳,故常在心脏大手术时被提及。

     

     

     

    当然,为何华法林抗凝仍然备受推崇,主要还是其临床证据最足,相关临床试验最多,也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而其他相关方法,随着相关试验证据的越来越多,相信其成功推广或者应用也指日可待。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痛风发病,首先因为血尿酸增高。导致血清尿酸沉积到关节中,继而造成患者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反复发作后,严重者会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变形甚至痛风石等症状。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里主要和大家聊一聊痛风发病的病因和主要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的病因


    痛风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主要和以下3方面关系密切。


    1、尿酸代谢失调。这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在出现痛风之前,都有一段时间血清尿酸增高的阶段。临床称之为高尿酸血症期。在这一时期,血清尿酸逐渐不能很好的排出体外,而逐渐沉积到全身各个关节中。正常人体尿酸总量为1.2g,但是痛风患者全身的尿酸总量可以达到30g之多。

     

    2、遗传因素。痛风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性,很多患者向上追踪几代会发现,家族长辈有痛风病史。并且,通过对痛风患者近亲属进行血尿酸检查的时候会发现,多数人会有血尿酸超标的现象。

     


    3、其他因素。肥胖患者患痛风的几率比较大,并且经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此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暴饮暴食、酗酒、外伤、手术、肿瘤等相关疾病,也会导致痛风发病。并且这些因素经常会作为痛风的诱发因素。


    痛风临床表现


    不同时期的痛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根据痛风是否发病,将痛风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和慢性期。


    1、发作期。患者发病以夜间关节出现突然疼痛居多,也有晨起疼痛者。患者关节剧烈疼痛,关节皮肤局部呈现出红肿热痛的症状,肤色暗红,压痛明显。在发病期间,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下地行走诸多不便。大脚趾的跖趾关节是痛风特别好发的位置,发作时患者可以伴有体温升高、畏寒怕冷、乏力、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一般持续几天到几周,然后会逐渐消退。


    2、间歇期。急性发作期过后,便进入间歇期。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后,关节局部出现脱皮、发痒等症状。一般第一次急性发作期之后,患者间歇期时间最长,如果治疗得当、及时,可能终身不出现第二次急性疼痛。但是如果饮食或者生活不注意,能会让患者在短时间之内出现第二次疼痛,后续间歇期会越来越短。


    3、慢性期。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患者的间歇期会逐渐缩短而成为慢性痛风。也就意味着患者疼痛的时间越来越长,基本上每天都能感觉到关节症状,轻的时候尚可忍受,但是疼痛严重的时候,需要服用药物止痛。在慢性期,患者的病变关节会逐渐被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

     


    有些患者在慢性期还会出现痛风石、关节破溃、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相关问题。

  •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男性多于女性。在我国男性原发性气胸的发病率约为(18~28)/10万人口,女性发病率约为(1.2~6)/10万人口。

     

     

    一、气胸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举、举重运动、用力解大便等易诱发气胸。当剧烈咳嗽或用力解大便时肺泡内压力升高,致使原有病损或缺陷的肺组织破裂引起气胸。使用人工呼吸器,若送气压力太高,就可能发生气胸。外伤也可以诱发外伤性气胸。仍有50%~60%的气胸患者无明显诱因,约6%左右患者甚至在卧床休息时发病。吸烟也可诱发气胸。

     

    二、气胸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发生气胸时胸膜腔内负压消失,失去了对肺的牵引作用,使肺失去膨胀能力,表现为肺容积缩小、肺活量减低、通气功能障碍,以及低氧血症。大量气胸时,胸膜腔内甚至变成正压,对肺产生压迫,同时引起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张力性气胸还可引起纵隔移位,致循环障碍。

     

    1、主要症状

     

    气胸患者常突然感觉到患侧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因气体进入胸膜腔刺激末梢神经所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后,会造成部分肺组织萎陷,导致呼吸不顺畅,进而患者表现为胸闷及呼吸困难,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健侧卧位缓解。

     

     

    2、其他症状

     

    当气胸程度较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发绀、休克、晕厥等症状。当气体刺激胸膜时,还会出现咳嗽。当气胸合并出血时,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3、并发症

     

    血气胸:当气胸合并血胸时称为血气胸,肺完全复张后出血多能自行停止,若继续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脓气胸:大多数合并于感染性肺炎,尤其是坏死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肺炎,或由食管穿破至胸腔而引起感染。


    皮下气肿、纵隔气肿:为胸部创伤常见的症状与体征,胸部皮下气肿多由于肺、气管、食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一般皮下气肿患者无自觉症状,若有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时,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纵隔气肿患者常诉胸闷或胸骨后疼痛,也可出现声音嘶哑。

  •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年龄、心脏疾病、其他疾病等。按照房颤发作的时间和是否能够自行转付,房颤又分为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在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一、对因治疗

     

    很多房颤,其发作是有原发疾病的,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等所导致的阵发性房颤。我们在治疗房颤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果基础疾病控制不好,那么患者的房产很有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二、控律治疗

     

    阵发性房颤其发作房颤持续时间不超48小时,所以我们在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当中,预防期房颤发作,维持其窦性心律,减轻房颤症状,预防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


    三、控率治疗

     

    对于很多维持窦性心律效果不好的阵发性房颤,我们有时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必拘泥于患者一定是窦性心律,控制阵发性房颤时的心室率,也可以有效的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四、抗凝治疗

     

    对于发作频繁,有明确的房颤血栓形成风险,而且具有危险因素的阵发性房颤也应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考虑抗凝治疗。

     

    五、射频消融

     

    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是否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以根治房颤,专家学者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对于症状反复,对新功能,心脏结构影响较大的房颤,而且药物控制不佳的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也是一个绝好的治疗办法之一。


    但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房颤的治疗不应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和一定要维持窦性心律,只要患者生活质量不受影响预期寿命不受影响,怎样的治疗,只要患者能够接受即可。你没说呢?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复杂心律失常,它指的是心房颤动的同时伴随房室传导阻滞。这种病症的诊断要点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指的是心房肌肉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房内血液不能正常流动,而房室传导阻滞则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出现问题,导致心室收缩的速率减慢。

    在诊断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时,心电图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心电图可以显示心电活动,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存在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然而,心电图并不能直接诊断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率极快,而能够下传到心室的房颤波却很少,这可能导致心电图上出现一些干扰现象,使得诊断变得困难。

    此外,当房颤自行终止恢复窦律,或经药物、电转复为窦律时,房室结的功能正常,不存在任何程度的房室阻滞,提示房颤的长RR间期是干扰的结果。因此,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不能成立,目前尚不能作为临床心电图学的一种诊断。

    针对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心率和心律,减轻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手术治疗则包括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等,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综合评估。

  • 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静息状态下,房颤患者的心率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60至70次,以确保心脏的稳定性和充足的血液供应。在运动状态下,心率不应超过每分钟110次,以防止心脏负担过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搏动频率过高且不规则。正常情况下,心房的搏动频率为每分钟60至100次,而房颤患者的心房搏动频率可达300至600次每分钟。这种不规则的心房搏动会导致心室搏动频率不一,进而引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控制房颤患者的心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地高辛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地高辛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控制房颤患者心率的重要手段。患者应避免熬夜、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房颤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监测心率和心脏功能的变化。如果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的心率,改善生活质量。

  • 我的互联网医院心路历程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突然一阵心慌,胸闷气短,心率也波动在48到120之间。想起之前有过一次房颤的经历,我不禁有些担忧。于是,我决定试试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功能,很快就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仔细分析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建议。

    医生告诉我,房颤的病因很多,有时候即使做了心脏造影,也可能查不出问题。他建议我完善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以确定是否还有阵发性房颤。此外,他还建议我在明显心悸不舒服时,最好能马上做个普通心电图,看能不能抓到异常心电图。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显示,我确实还有阵发性房颤。医生建议我考虑做射频消融术,以消除房颤。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始终关注我的病情,耐心解答我的疑问,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他告诉我,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可行的方案,最终的选择取决于我的个人情况和意愿。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让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那位为我倾注心血的医生,是他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的生活。

  •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不规律,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采用药物转复房颤并通过药物维持窦性心律,2年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仅为30%左右。此外,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乏力等。

    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新兴方法。该手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和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复律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

    总之,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患者应注重日常保养,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脏房颤动突然发作,随后自行恢复。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包括引发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控制心室率: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室过快跳动导致的心脏负担。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洋地黄制剂。

    2.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中风。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达比加群。

    3. 转复心律: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尝试将心律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常用的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

    4. 电复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电复律来恢复窦性心律。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或射频消融术。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等。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只有正确治疗和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一些看似轻微,实则暗藏危机的病症。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之一,它就像一个“面具”,看似无害,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张澍教授介绍,心律失常是常见病症,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它可以是心跳过快、过慢,也可以是不整齐。虽然轻度心律失常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心律失常却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张澍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方法。

    2.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要重视心律失常的筛查。

    3. 积极治疗,一旦确诊心律失常,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 加强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除了上述建议,张澍教授还强调,公众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要有所了解。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等。其中,植入心脏起搏器和体内除颤器等植入器材疗法效果显著,但公众对其了解度较低。

  •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心律失常成为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其中,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dronedarone,并探讨其在治疗房颤方面的应用前景。

    房颤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10%的老年人会受到房颤的困扰。在我国,房颤患者人数已超过400万,美国和欧盟的患病人数也分别达到了250万和400万。房颤的主要症状是快速、不规则的心跳,频率可高达350-600次/分钟。这种不规律的心跳可能导致心室率过快,进而引起低血压、肺充血、心肌梗塞、晕厥以及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抗凝剂(与心率控制药物联合使用预防血栓)以及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房颤治疗药物研发的热点。理想的药物应该具备以下特性:比现有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更有效、引起心律失常的风险低、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低。

    Dronedarone是一种新型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它是胺碘酮的衍生物,不含碘,亲脂性比母体化合物弱,因此心血管系统外不良反应较少。Dronedarone可以抑制钠、钾和钙离子流,同时也是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但对甲状腺素受体几乎没有作用。这些特性使得Dronedarone在治疗房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去年公布的EURIDIS和ADONIS临床试验结果表明,Dronedarone在治疗房颤方面具有与胺碘酮相似的疗效,且安全性更高。这为Dronedarone成为胺碘酮的换代产品提供了有力证据。随着Dronedarone的上市,将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Dronedarone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因此,在使用Dronedarone治疗房颤的过程中,医生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Dronedarone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同时也需关注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那天,我焦急地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声音颤抖地对医生说:“你好,非常着急。”我感到心悸不已,医生安慰我说:“别着急,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心房颤动和心悸已经困扰了我一个月。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生活习惯。

    医生告诉我,我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大。我焦虑地问:“手术风险大吗?”医生回答:“手术风险是有的,但不是太大。而且,如果不手术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心力衰竭等问题。”我犹豫了,手术费用大概6万左右,我担心能否承担。

    医生建议我选择在乌鲁木齐进行手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医疗条件。我询问:“有比较好的推荐吗,还是可以去内地做,可以报销吗?”医生说:“在河南的费用大概6万左右,你可以考虑去河南。”

    医生告诉我,手术原理是电隔离,我的房颤不算严重。我询问:“手术会有风险吗?”医生回答:“有风险但不是太大。”

    我开始担心我的失眠问题,医生告诉我:“他失眠了一个月,可能是失眠问题导致的。”我回忆起之前有医生说是植物神经紊乱,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可能是导致房颤的根本原因。”

    我再次咨询医生:“医生您能回答我图片里的这五个问题吗?”医生说:“我手术后给你一个个解释。”

    医生建议我去神经内科看看,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失眠我最好还是去神经内科看看。我询问:“哪就去神经内科或者精神心理科看看?”医生回答:“应该先去神经内科吧。”

    医生说:“两边一起治疗可以吗?”我回答:“也可以。”医生说:“但房颤如果心率不是太快的话,也不是急诊手术。”

    医生的回复让我感到安心,我知道他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医生。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不仅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本文将深入探讨房颤的危害,并为您提供预防和治疗的一些建议。

    首先,房颤会增加卒中风险。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其次,房颤与心衰密切相关。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房颤和心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恶化。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预防心衰尤为重要。

    除了卒中和高风险的心衰,房颤还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1. 心律失常:房颤会导致心律不齐,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2. 心脏扩大: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

    3. 心肌缺血:房颤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发胸痛、胸闷等症状。

    4.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房颤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助于预防房颤。

    3. 抗凝治疗:对于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

    4.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房颤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心律,改善症状。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总之,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危害不容忽视。了解房颤的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保障您的健康。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初诊的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常见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但对于长期房颤患者,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术。这种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房,破坏产生房颤的异常电活动。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较高,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手术可以切除或隔离产生房颤的异常组织,从而消除房颤。

    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房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