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个方子,只有8味中药,但可以缓解鼻炎病症

这个方子,只有8味中药,但可以缓解鼻炎病症
发表人:金兰中医

这两天小伙伴的鼻炎犯了,常常流清涕,一直在苦恼,就突然问我中医里面有没有治疗鼻炎的特效方?你别说还真有特效良剂,就是清代名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收录的这个方子——桔梗元参汤。

 

其实关于鼻炎病症,中医认为大多是因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外在的邪气侵袭我们的鼻窍所导致的,这类症状通常很难完全根治,一是由于体内的正气虚弱,而邪气留恋,二是外在的邪气长久停留在我们的身体,最终化生内火灼伤津液,痰浊阻塞鼻窍。

 

 

这里所说脏腑功能失调的本质,主要是脾、肺、肾的亏虚,认为正气不足,无力祛除体内的邪气。其实在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也提到了关于鼻病的原因,“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肺气宣降正常,保证体内的气机运行畅通,肺开窍在鼻,主要控制体内的卫气降敛,贯通心肺而呼吸畅行。所以鼻炎的病变部位,根源还是在人体的肺部。

 

其实很多人的慢性鼻炎都是由于吃一些过敏性药物所导致的,偶尔的一次受了风寒,流鼻涕,或者是打喷嚏就会吃抗生素来缓解,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可能会很显著,但是别开心得太早,其实邪气早就已经留在了你的体内,等到下次体内的正气不足,不能和病邪气抗击的时候,它们就大爆发了。

 

 

所以中医医家就采取了相反的治疗措施,流鼻涕就让你流更多,打喷嚏就让你打得更厉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中医的范畴里面,这些症状是体内的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体内的正气将邪气赶出我们的身体,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鼻炎的起病是由于过敏所导致的,但是在同样的环境和季节的条件下,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些明显的症状,那就是自己身体体内阴阳失调,正气不足所引起的。

 

那么既然不想吃抗生素,又不想手术治疗,就没有很好的特效药吗?有显著疗效的特效药还真的存在,就是乾隆御医黄元御秘传的千古良方——桔梗元参汤。

 

桔梗元参汤具有清理肺气、和胃降逆的效果,尤其是因为肺气郁升,导致鼻塞鼻涕较多的患者,会有很好地缓解效果,主要由桔梗、元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一共8味中药组成。

 

 

桔梗元参汤其实是属于食疗的范围,因为里面的很多药物大多可以直接食用。其中的桔梗,具有升散的药性,可以开肺气,同时还能排毒解脓,元参可以润燥肺气,杏仁能够降肺金之气,橘皮入气分,能够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和胃降逆,茯苓除水湿,同时还可以增强脾阳之气,生姜还可以温中散寒,除去体内的寒气。

 

医家黄元御认为,体内的气机升降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所以才会出现鼻塞的症状,所以需要疏通气机的运行,清理肺气。

 

当然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鼻塞不通,甚至闻不到任何的气味,那就要在桔梗元参汤中加入苍耳子和辛夷这两味中药,会起到良好地治疗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中医对于临床选方用药,总是会有出其不意的地方,比如同样是一种疾病,有的医生可能会开几十味中药,也有的医生可能只开几味药,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都可能对某种疾病达到完胜的效果。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其中主要在于用方思维,以及对中药配伍的精妙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或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抵抗力好,或者稍微懂一点养生之道,可能没去找医生开药,也依然能够自愈。但是,也有的人,刚开始咳嗽几声没太在意,后来咳嗽连连时才发现不对劲,再后来甚至可能会迁延日久,久咳不愈。对于咳嗽的治疗,大多数医生在开方用药时,都会用到十多味中药,而且只要方药一出来,稍微懂一点中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止咳方。

     

     

    但是也有很多医者对于咳嗽这个问题,不喜欢用很多味中药,而是运用大道至简的方法来调治,比如说,大唐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记载的有一个仅仅两味中药的止咳良方,不过这两味药,也是很多医家在止咳时,经常会用到的“药对”。这两味药就是止咳中药出场率较高的紫菀和款冬花。

     

    对于紫菀和冬花的配伍,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可谓是经常使用,正如《本经疏证》中所说,“凡治咳逆久咳,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由此可见,紫菀和款冬花作为止咳药对,在唐代是极为盛行的。时至今日,紫菀和款冬花在止咳方药中的出场率依然是很高的。

     

     

    《千金要方》中将紫菀和款冬花这两味药从止咳药对,演变成了止咳良方,名唤紫菀散。全方由“紫菀二两,款冬花三两”这两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咳嗽日久、痰涎不利的病症。全方的制法是,将这两种药材进行焙干、碾细,再通过罗筛得到药物的细面,每次服用一钱,饭前服用,一日三次。现代用法比较简单,直接水煎服即可。

     

    为什么紫菀和款冬花组成的紫菀散,对于咳嗽日久、痰涎不利的病症,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这还是在于中药的配伍,方中紫菀味甘苦辛,能润能泻,温而不燥,偏于润肺下气、化痰开郁,而款冬花味辛,但性却不烈,温而不燥,偏于镇咳下气、润肺祛痰。这样两味中药组合在一起,痰也能化,咳也能止。

     

     

    咳嗽时间久了,肺气自然会受到损伤,肺气虚损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津液疏布出现故障,从而痰涎丛生,肺气已伤、痰涎已多,临床用药又不能使用峻烈之类的,而是应该使用温润之品,这样的化痰止咳,才是“润物细无声”的,而紫菀散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却做到了这一点。

     

    紫菀散在现代临床中,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紫菀散温润平和,不仅仅适合久咳,它是新久咳嗽都能使用的止咳良方,尤其适用于虚寒久嗽,但是如果是痰热咳嗽或者阴虚劳嗽,反而不宜使用紫菀散。紫菀散犹如一个温润的君子,化痰止咳的力量是很舒缓的,但如果咳嗽咳嗽症状又急又重的情况,还是建议改用其他止咳方药来调理。

  • 相信大家对于鼻炎都是有所耳闻的,鼻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鼻炎是一种炎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鼻腔感染细菌引起的,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并且还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的症状表现,比如说流鼻涕,鼻塞,头痛等等,此外鼻炎还会导致患者的鼻腔出现干燥出血的情况,这些症状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鼻腔干燥。

    鼻腔出血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有的时候鼻炎引起的鼻腔干燥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鼻腔出血的症状,非常难受,那么当鼻炎患者出现鼻腔出血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鼻炎患者出现了鼻腔出血,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鼻腔的湿润,大家可以买一个小的蒸脸机来,对着自己的鼻腔蒸,这样就能够保持鼻腔的湿润了。

    除了用蒸脸机对着自己的鼻腔蒸能够缓解患者鼻腔干燥的情况之外,患者还可以涂抹一些芦荟胶在自己的鼻腔内,因为芦荟胶质地很湿润,并且有一定的保湿功效,此外还不刺激,对于保持鼻腔湿润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患者补充一些维生素c和蛋白粉也是能够有效缓解鼻腔干燥的问题的。

    以上就是关于鼻炎鼻腔干燥怎么办的介绍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鼻炎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患者出现鼻腔干燥和鼻腔出血等不良症状,患者出现了鼻腔干燥,首先要做的肯定就是保持鼻腔的湿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蒸脸机对自己的鼻子蒸,此外涂抹一些芦荟胶在鼻孔处对于缓解鼻腔干燥的情况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

  •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在关节”。目前全球有3.55亿关节炎患者,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会患上关节炎。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肿胀,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近年来,有车一族、肥胖、高跟鞋一族,青年骨关节炎患者明显上升,每逢发作,患处红、肿、灼热、剧痛,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令患者痛苦不堪。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它在现代一些的治疗,一般是基于几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止痛,另外一个是抗风湿治疗,用的是一些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另外严重的情况下,活动期用一些激素类的药,那么这些药物长期来说,它是一个缓解关节的变形和肿胀,中医学对于疾病的一些活动期,缓解症状是比较有优势的。

      
    类风湿即坏死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围。近年来有学者称其为顽痹、历节风、湿热毒痹等。很多医家认为此证属湿热毒痹,根据其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 痛,并伴有身自热、烦躁、口干、汗多等全身症状,且发病急骤。

     

    故认为热毒湿浊癖阻是急性期病机所在。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英国学者通过对本病病理组 织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坏死性血管炎。

     

    四妙勇安汤是用于治疗外科的“热毒型脱疽”的一张名方,脱疽是一种中医病名。

     

    该病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即现代的脉管炎、静脉血管炎和脉管血栓等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因皆因血管发生病变。

     

    在四妙勇安汤的基础,加上一些清热祛湿通麻痹的一些药,比如说海风藤、青风藤,槲寄生强筋骨还有一些虫类的药,那么它就可以治疗关节炎,并且对其病因坏死性血管炎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房定亚老先生在古方《四妙勇安汤》的基础上加味,创立了现代的中成药金藤清痹颗粒,它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解热、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小,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 在伤寒杂病论中,仅仅提及了“阴虚”这个词一次。


    是的,你没听错,仅仅只在《伤寒论》第111条提及了一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这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决定的,这部经典著作有着紧紧围绕临床,客观描述现象,不做过分演绎,注重方证对应的特点,这是“遮蔽理,道乃见”的境界。

     

    在上面那段条文中,“阴虚”是指“津液缺失”的意思,而“存津液”是经方使用时需要时刻铭记的法则。在古代,没有静脉补液技术,所以“失津液”很常见,也容易危及生命;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伤寒感冒或大病之后,若津液丧失,也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少寐“”这类症状。如果不重视,一些患者会接着出现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甚至血糖急剧增高。

     

    平常我们询问部分糖尿病病人的既往史,问他们是何时发现自己血糖增高的,他们经常会提及是某次大病之后,或者某次热病之后,突然就烦渴不已了。这便是热病解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导致的。对于这余热未尽,《伤寒论》中有个非常好的调理方子,它叫“竹叶石膏汤”。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方子的主治和组成: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方子由6味药组成。麦冬是这个方子的君药,起到的是滋润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用量也非常大,为110克左右。

     

    实际上这个方也是“麦门冬汤”的变方,在麦门冬汤中,麦门冬的剂量更大,达到7升,治疗的是咽喉极度干燥,咳嗽。石膏用了一斤,也就是250克,当然,在“康平本伤寒论”中,石膏后面没有“一斤”二字,石膏在这儿起到的是除烦,止渴的作用,若患者大渴,烦躁不安,石膏的用量自然宜大,曹颖甫先生就曾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消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若只是小渴,自然不必用那么大的量。15~30克左右即可。

     

     

    半夏在这儿起到的是降逆止呕的作用,原方用了半升,据柯雪帆教授考证下来,是42克,当然,若患者不呕,或者只烦不呕,这个用量可以减到12克左右。竹叶一把12克,两把24克,能清热泻火,除烦生津。但是,用了这么大量的滋阴药,下气药,清热药,很容易伤胃。

     

    所以,在原方中,启用了人参,甘草,粳米来保护胃。这个和现在我们去输抗生素,医师常会配合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原理是一样的。

     

    人参能补脾益气,又能治津伤口渴。甘草能解诸药之毒,又能益中气。粳米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中的一种,大米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东北大米,珍珠米就是粳米,粳米米汤有非常好的温中和胃,除烦止渴的作用,相信多数读者都喝过清醇甘美的米汤。

     

    这六味合在一起,就能治疗“气津两伤”导致的“身体消瘦,口干舌燥,心烦难眠,气喘吁吁”,是一个生津液,补中气,标本同治的好方,可广泛用于热病津伤,余热不尽。

     

    当代医家多用它来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燥,热渴欲饮,气短音微,气逆欲吐”等症候,患者多见舌红少苔,脉象虚数。

     

    这个方子确实有非常好的阻断早期糖尿病的效果,我曾经将其用于突然出现的烦躁口渴,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迅速降到了正常范围。当然,这仅是个案,还需要大量的临证观察来佐证。

     

    最后,我想谈谈这个方子的剂量问题。这个方子原方剂量不小,与当代中药临床用量差别很大。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医学家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和“经方”最早出自军医之手有关,因为经方所有处方,配伍井然有序,加减极其严谨,而且文字夹杂有大量“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取如弹丸一枚”这样的富有军人色彩的话语。所以,经方在古代是救生死于一线之间的方子,在没有静脉输液,肠内营养技术的时代,不用那么大的剂量,恐怕也起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 作为人体肺部“空调”和“过滤器”的鼻腔,在防止病菌进入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注重了“病从ロ入”,而鼻子清洁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临床实践证实,鼻腔一天24小时不停地累计呼吸15000升空气,极容易在鼻腔黏膜和鼻纤毛上沉积大量污垢和细菌,引发鼻炎、鼻窦炎等必症和过敏性疾病,并且使病菌等得以顺利侵入人体。

     

    卫生部门的专项调查显示,在病毒性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病中,80%是由鼻腔缺乏应有的保健引起的。因此,人们应该别注加强鼻部保健,防止“病从鼻入”。

      

     

    1、水浴、热數、芳香疗法


    ① 冷水浴鼻保健

     

    用掌心盛冷水、低头由鼻将其轻轻吸入,再经鼻出,反复数次。冷水浴鼻可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

     

    ② 芳香疗法

     

    在一盆热水中滴入几滴薰衣草精油或薄荷精油,缓慢地吸入蒸汽,有利于鼻子畅通。

     

    ③ 外用喷雾法

     

    将1杯热水、1/2茶匙盐、1/2茶匙苏打混合后置于喷雾瓶中喷鼻腔,每日3-4次,可减轻鼻塞感。

     

    ④ 热敷

     

    临睡前将纱布用热水浸透,放在两耳上热敷10分钟,可使鼻腔畅通。

     

    2、生活调理攻略


    ① 加强锻炼

     

    主要锻炼鼻腔黏膜适应气温突变的能力和呼吸道的抵抗力,如早晚用冷水洗脸擦身,清晨做体操,常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慢跑、散步等。运动还有助于肾上腺释出,能收缩血管,帮助消除鼻窦的肿胀。

     

    ② 保持湿润

     

    外界空气异常干燥时,要多喝水,勤漱口,提高鼻咽腔、鼻腔的相对湿度;多吃橘子、苹果、梨、甘蔗等水果。

     

    ③ 注意卫生

     

    不要用手挖鼻孔、按鼻毛或剪鼻毛,因为易损伤鼻黏膜,使毛细血管断裂,导致鼻出血而且损害鼻毛和鼻黏膜不但会影响鼻的过滤功能,引起鼻腔内细菌感染,还可能引起颅内和耳的病。

      

     

    3、按摩疗法


    ① 鼻外按摩保健法——促进血液循环

     

    ◆ 方法

     

    清晨洗脸时,用毛巾轻揉鼻翼两侧及周围的皮肤,至稍红润、有发热感。再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并用力向下拉,由上至下连拉12次。

     

    ◆ 功效说明

     

    这样拉动鼻部,可促进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

     

    ② 鼻内按摩保健法——增加鼻腔粘膜抗病能力

     

    ◆ 方法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

     

    ◆ 功效说明

     

    此法既可增加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季,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增加耐寒能力。拉动鼻中隔软骨,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

     

    4、护理攻略


    ① 鼻炎患者不能长期使用麻黄素和滴鼻净

     

    麻黄素和滴绿净都属于血管收缩剂,用于级解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症状,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并不能算是鼻炎的治疗药物,而是用于缓解症状的辅助用药。长期溢用会引起继发性血管舒张,使鼻腔比用药前更加堵塞,并可导致药物性鼻炎。此外,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还可引发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心脑血管病变等副作用,所以应尽量少用,高血压、冠心病思者更要用。

     

    ② 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

     

    很多人在擤鼻涕时,常常用两手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鼻腔。这种方法不但不正确,而且非常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病菌,当捏住两侧鼻翼操鼻涕时,在压力作用下,鼻涕会流向咽鼓管或鼻窦,从而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

     

    正确的擦鼻涕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侧;或者将手帕、面巾纸放在鼻孔前,用手轻轻抚放在鼻两侧,用力将鼻涕向外擦出,注意用力不宜过大。

     

    ③ 远离过敏原

     

    这主要是针对过敏性鼻炎而言。过性鼻炎是在过敏原作用下引发的鼻腔黏膜炎症,所以远离过敏原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关键。不同的人对过敏原的反应不同,只有查清过敏原才能很好地避免与之接触。

     

    患者在鼻炎发作时要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如果每次发作都与某固定物品和环境有关,那么它很可能就是过敏原。如果不能确定过敏原,最好寻求医生帮助,到医院进行过敏原试验。

     

    纠正错误观念


    ① 过敏性鼻炎治不治无所谓

     

    有些人认为过性鼻炎只不过是在发作时有点儿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所以治不治无所谓。这种想法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引发哮喘。目前,全世界有1.5亿-2亿人患有哮喘病,而且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每年死于哮喘病的人多达18万。医学研究表明,90%的哮喘患者至少有1种过敏性鼻炎症状,大约85%的哮喘患者至少有6种过敏性鼻炎症状中的4种。过敏性鼻炎已不再是孤立的疾病,而是复杂的综合征,属于全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因此,应积极加以治疗。

     

    ② 鼻炎可以自己治

     

    许多鼻炎者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只有鼻塞、流涕等轻度的鼻部不适,就自己买药自已治,只求鼻子一时畅快。殊不知,这为日后治疗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鼻炎的种类很多,应该对症下药,随便买来的滴鼻液往往只能缓解鼻塞等不适症状。更为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只是鼻炎治疗的方法之一,大多治标不治本。若鼻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许多并发症,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疾病。

     

    所以,如果出现鼻部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辅以自我按摩、运动、食疗等方式加强鼻子的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网上关于本草的文章很多,但有一个问题,每一味中药都有自己最强的一面,可部分作者并非中医师,只是摘抄中药辞典,作用洋洋洒洒罗列了一大堆,读者看了,还是不会用,因为不知道重点。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一味功效极其繁复,让人感觉包罗万象,找不到北,有点懵的中药。它就是黄芪。

     

    如果你去看《中药学》上黄芪的作用,你会吓一跳:气虚乏力,食小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肺气虚弱,咳嗽气短,表虚自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久溃不敛,痹痛麻木,痈疽难溃......

     

    初学者看了,简直是一头雾水,因为看起来,这味药是万能药,作用太多,记也记不住。运用这味药也难,若抓不到它独到之处,运用时,往往蜻蜓晒水,到处放一点,疗效也不佳。其实理解这味药有一个便捷的办法,就是回到一本以临床实证为基础的医书中去,以那本经典医书对黄芪的描述为“基本点”。那本书就是《金匮要略》,在这本书中黄芪出现8次,现在从黄芪最实用最有效之处谈起。

     

     黄芪能治黄汗、自汗

     

    《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最简单,方中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苦酒一升。汉代没有高度酒,苦酒相当于现在上好的低度酒清酒。也有一些汉方家用醋来代替。

     

    这个方子治疗的患者有几个特征:一是身体浮肿而重;一是全身淌黄汗,汗出沾衣,周身如浸水中;一是汗出口渴。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上身汗多,下肢湿冷,骨关节痛,不能饮食,小便少,情绪不安,则去苦酒,加生姜,甘草,大枣,此谓“桂枝加黄芪汤”。这大概是因为,生姜能散寒祛冷,并且和甘草,大枣配在一起能够强壮患者的脾胃,改善患者的饮食。这两个方证,虽也有浮肿,但“黄汗”症状更明显一些。

     

    临床上,明显的‘黄汗”’患者并不多见。黄汗是比较大的汗,汗出沾衣,如同沐浴。如果汗比较小,皮肤湿润,容易感冒,一般用的是“玉屏风散”,这个方子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用量比较轻,一次只用9克。这个方子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黄芪擅治水肿

     

    如果,患者浮肿,特别腰以下显著浮肿,同时伴有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皮肤比较松弛,不紧凑,给人水湿肥胖的感觉。则用“防己黄芪汤”,方药如:汉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吉益东洞,大塚敬节,黄煌等医家都认为,此时黄芪的剂量应该遵循《千金要方》的五两,汉防己应该遵循《千金要方》的四两,白术为三两。这个方子是《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水的基本方之一。如果伴有喘鸣则加麻黄半两,胃肠不调则加芍药三分,下肢平素冰冷加细辛三分,有心悸的感觉加桂枝三分。

     

     

    另有一方,也能治疗是四肢浮肿,水气在皮肤中,即“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两方比较。“防己黄芪汤”有白术,“防己茯苓汤”有茯苓,桂枝。

     

    白术有很强的健脾利水的作用,因此“防己黄芪汤”健脾利水的力量要强一些。桂枝有温通经脉的作用,所以,“防己茯苓汤”比“防己黄芪汤”要暖一些,有一定温阳的作用。同时茯苓还有安神定悸的作用,可以治疗水肿患者因为虚弱导致的肌肉不由自主地跳动。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方子用的是汉防己(粉防己),切不可与含马兜铃酸的广防己,木防己混用。并且,即使是粉防己,也不可大量,长期使用。这个药物不像黄芪那么安全,黄芪现代研究已经证实用它30~60克/天口服,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减轻高脂血症,缓解各种肾病引起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而汉防己这个药,了解其药性可以,入方则要相当慎重。

     

    本文涉及到的方子,请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在传统中医里,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是否“吃得下、睡得着”来进行判断。这是因为人体的脾和胃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中就包括了脾和胃,胃为表,而脾为里。脾胃影响着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面色蜡黄、疲惫乏力与脾有关,此外,脾还主思,若是出现用脑过度的情况,则会表现为“吃不下,睡不着”,这时候须得补脾。

     

    脾胃不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有的人一吃饭就会出现肚子发胀的情况,饭才刚刚吃完就想上厕所,这类人经常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肚子里存在一股气,这股气若是能缓过来还好,要是缓不过来,就会造成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前干后稀或者秘便的症状。还有的人一旦吃了比较凉的食物,肚子就会立马胀痛,这些都是脾胃较虚的表现。

     

     

    为了预防脾虚胃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很多人对于脾胃的保养不太重视,这样只会让脾和胃持续受到损伤,长此以往,一些较小的伤害累积到一起,就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天当中,清晨当属阳气升发的时间段,此时若是食入良性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脾胃寒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古代的一味经典药方来缓解,这味药方叫“四君子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由四味药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白术、茯苓、甘草和人参。这个古方主治脾胃虚寒。它由《伤寒论》中脱胎而来,将原本药方中燥烈的干姜去掉,由性质温和的茯苓取而代之,此时药方由祛除寒气转为了温补中气。

     

     

    药方中的四味药材,性质平和,不寒不燥,滋补力度适中,与“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方中的人参用以补气养胃,白术用以去燥健脾,促进消化,茯苓则既可益气,也可用于健脾祛湿。

     

    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的人群都可适用。由于这四味药材滋养脾胃的效果显著,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许多补脾健胃的药剂,医生开的许多方子里都能见到这四味药材的影子。

     

     

    若是长期脾胃虚寒,则很容易导致各类疾病,于是后人在保证“四君子汤”的原药方不变的情况下,又往里面增加了陈皮和半夏两味药材,组成了“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相较于“四君子汤”来说,增加了养胃化痰的功效,对于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的人来说,健脾养胃的效果更胜一筹。

  •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很多人每天不但要思考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还会被外界的各种信息塞满仅有的空余时间。我们会关注演艺圈的八卦新闻,闲暇时候还会看看美国大选的经过等等。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静一静。当忙碌的一天走向黄昏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很累。也许这一天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许这一天我们仅仅是在办公室看了一天各种消息。总之,就是感觉很累。

     

    痰湿体质

     

    之所人们工作一天之后会觉得特别累、特别疲惫。中医有一句话,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叫“思虑伤脾”。生活或者工作中各种过度的思虑都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

     

     

    再往下发展就是舌苔变白、变腻,不想吃饭或者吃了饭消化不动。再往下发展患者就会有痰,痰湿逐渐多了起来。因为造成这种体质的环境比比皆是,所以出现脾虚痰湿的人群就会特别的多。

     

    健脾化痰丸

     

    张锡纯针对痰湿体质,拟定了一张方子,叫健脾化痰丸。这张方子药物也比较简单,只有2味,分别是白术、鸡内金。这两味药称取相同的剂量,焙干了之后打成粉末,炼蜜为丸就可以了。

     

     

    虽然只有2味药,但是这方子组合非常的精妙,白术健脾,鸡内金健胃。两个药配合在一起,长期服用,可以很好的恢复身体的胃纳脾运。

     

    为什么选这2个药呢,因为白术是补脾胃的主药,具备土性的特征,但是土性天生就容易壅滞,所以白术吃多了,有的患者会觉得胃脘堵得慌。张锡纯就给它又配了一味鸡内金。鸡内金连玻璃都能磨碎,所以搭配白术,补益与宣通并用。

     

    活用健脾化痰丸

     

    健脾化痰丸不但能治脾虚生出来的痰湿,还能治各种不想吃饭。很多人长期服用后,饭量会有所增加。我在临床上也喜欢用这个组合。现代人的脾胃虽然也虚,但是纯粹的虚却并不多见,这也就意味着人参、党参之类的药物使用机会其实不是特别多。

     

    现代人在脾虚的基础上伴有痰湿的却是不少,当患者伸出舌头来一看,舌苔是白或者白腻的。这种情况下用白术配鸡内金就较为合适了。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有没有痰,舌苔是否白腻作为判断的标准。如果患者有痰湿的话,在用药时我们应该慎用人参、黄芪这些偏补的药物。如果确因脾虚需要调补的话,可以参考张锡纯的健脾化痰丸,也就是白术配鸡内金,在健脾的同时能够化痰祛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