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久坐是最温柔的慢性自杀?

久坐是最温柔的慢性自杀?
发表人:京东健康

Dr.京一下午在办公室来来回回穿梭好几次,每次都看到小李坐在电脑前,不带挪位置的。

 

“小李,这一下午没见你动过呀,快起来走一走,运动运动呗。”

 

“Dr.京,我刚改完一个方案,累死了,让我休息下吧…”

 

“你这样一直坐下去,不仅肚子上会多一层‘游泳圈’,还很有可能会中风哦!”

 

小李瑟瑟发抖,Dr.京却告诉她,久坐的危险还不止于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每天到公司,往电脑前这么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甚至一天,屁股和椅子基本就粘在一起分不开了,偶尔再加个班什么的,椅子俨然已经成为我们最亲近的“朋友”。

 

 

但你知道吗?久坐和吸烟一样,都等于慢性自杀!久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仅次于吸烟、高盐饮食、喝酒,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

 

关于久坐的定义有很多,比如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指出,坐着不动超过 30 分钟,就应该起来活动活动;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将久坐定义为每天有8~12小时以上坐着不动。

 

综合考虑,要想不被归为“久坐一族”,我们在不睡觉时,最好避免在90分钟内持续保持任何躺、坐等不运动状态。 

 

久坐的危害不容小觑

 

都说久坐不好,到底哪不好呢?

 

肩颈、腰椎劳损

首先,坐久了会腰痛、屁股肌肉酸麻,这是久坐对骨骼肌肉最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平时喜欢驼背的人,当你坐着时,头、躯干和上肢的重量集中在腰椎,此时腰椎承载的压力最大,长期持续的压力,很容易造成腰间盘突出等疾病。

 

同时,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会造成肌肉僵持、酸痛、疲劳从而引发颈椎疼痛,甚至颈椎病。

 

 

增加癌症风险

长期久坐不动肠道蠕动会减弱、减慢,粪便就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这样一来粪便中的许多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结肠内滞留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会不断刺激肠黏膜。

 

再加上久坐时,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肠道免疫屏障被破坏,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久坐不动还会导致下肢得不到充足的血流供应,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脂肪和垃圾沉积在血管壁、血液的粘稠度升高。

 

有研究表明,久坐两小时,小腿血液黏稠度会增加约17%,在这种情况下,下肢静脉很容易形成微小的血栓。

 

 

日积月累,血栓的数量增多,血管堵塞,供血不足,轻则造成下肢肿胀、酸疼,重则导致动脉粥样化硬化,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久坐和缺少运动大部分时间是捆绑在一起的,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让脂肪在腹部堆积出现腹型肥胖(小肚子不就是这么来的吗,泪目)。

 

腰围大小主要反映的就是腹部内脏脂肪堆积,过多的内脏脂肪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糖尿病等病症。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也指出,坐着不动超过 30 分钟,就应该起来活动活动,如果保持一个姿势坐着超过 30 分钟,对于维持血糖健康就是不利的。

 

 

久坐的打工人该如何自救?

 

面对这样的危害,打工人要如何自救呢?

 

改变坐姿

如果久坐不可避免,那就把姿势规范一下,比如不要驼背,保持上半身直立,尽量用坐骨坐,而不是用尾骨。

 

另外,工作时可以通过手肘在桌面上施加一个支撑力,这样可以降低胸椎段承担的张力。

 

 

动起来

想抵消久坐的危害,最直接的方式肯定还是减少久坐的时间,适量运动。

 

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小时的闹钟,时间到了就起来接杯水喝(喝水也很重要哦!)或者到窗边远眺一下(这对眼睛也好,一举两得)。

 

另外,世卫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的有氧活动,像慢跑、游泳、骑行等。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虽然避免不了坐着学习和工作,但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减少久坐带来的危害,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还是动起来吧!

 

若想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能远离久坐危害,拥有健康体魄!

 

 

参考文献:
[1]云琪.久坐的危害不容小觑[J].安全与健康,2021(05):77
[2]王瑞青,孔宪菲,张华,方俊,张龙友,王春雪,郑华光,杨海滨,王拥军.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04):390-397
[3] 樊森,等. 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 2 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5):372-376.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案例:老张去年岁刚退休,每天开始自然入睡。他通常没有爱好。他只喜欢待在家里陪老婆追剧。最近家人发现他的反应和动作越来越慢,经常沉默,面无表情。他总觉得自己心事重重。而且,他的记忆力似乎逐渐衰退。

     

     

    一开始家里人觉得他不适合退休后的枯燥生活,他觉得很压抑,也没多想。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老张已经变得很难起床,需要年轻一代的帮助,才意识到可能有问题。结果医生赶紧安排了一次脑部的电脑断层扫描,结果发现他的大脑半球有一些零星的小黑血点。经进一步电脑磁共振检查,发现大脑半球深部有许多缺血性斑块,脑血管阻塞,诊断为缺血性卒中。

    无症状中风常被误解为自然衰老。

    但像老张这样的缺血性中风,并不具备“体瘫”、“斜眼”等常见的标准中风症状。可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有“三高”关系。他的一些脑血管慢慢被堵塞了30%,所有的症状都出现得很慢,很容易被忽视。认为身体是自然衰老,几乎错过了治疗的机会。

    无症状中风没有特异的外伤,只是大脑已经受损。

    所谓“无症状性中风”,是指患者脑部的中风病变,多为影响范围较小的空洞性梗塞。因为没有临床症状或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患者本人没有感觉,家属也检测不出来。这些脑部病变大多位于大脑负责视觉、语言和运动的区域之外。临床上,患者不会出现视力障碍、失语症或肢体瘫痪,但大脑已被中风损坏。

     

     

    虽然短期内没有具体严重的外部残疾症状,但无症状的脑卒中患者随着小血管不同部位的阻塞,长期内可能会引起严重不可逆的不同症状。例如,当大脑基底核的小血管堵塞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如果其他部位的脑血管堵塞,也可能出现痴呆、失语或抑郁等症状。

     

    此外,一些心脏病,如心脏肥大、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引起无症状中风。除了记忆力差之外,这些患者在采取一点行动后就会出现喘气的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心电图检查心脏是否有小血栓撞击大脑。

     

    无症状中风导致缺血性痴呆的高风险,并且倾向于更年轻。

     

    根据美国的一个临床研究系统,每一个有症状的中风病例,就有20个未发现的“无症状中风”患者,未来缺血性痴呆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虽然无症状性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有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

     

  •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人现在应该处于居家的状态,日常可能比较缺乏锻炼。更多是在家坐着或躺着玩手机,活动范围比较少,时间长了,容易伤身。

     

    特殊时期,虽然不能出门锻炼,但我们还是能做一些简单的健康养生锻炼的,比如穴位按摩。既能刺激经络,还能舒缓颈肩腰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久坐久躺伤身体,常按身上1处,舒缓颈肩腰椎,提高身体抵抗力

     

    首先,大椎穴。大椎穴,在我们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找不到准确位置的,可以直接对耳朵后侧、颈椎周围进行上下按揉,有条件的还能进行热敷。坐的时间久了,要经常起身活动活动,上下左右转动颈椎,加速颈肩部位血液循环,避免瘀滞堵塞,间接性影响到大脑供血,产生头晕头痛等问题;


    其次,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也可以直接找前乳向上,与肩线相交的地方即是。它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能帮助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对于一些肩头酸痛,眼睛疲劳、耳鸣问题的情况,效果很好。如果在按摩这个地方的时候,感到明显的疼痛,那可能已经出现堵塞了,更要经常按揉。


    最后,中脘穴。在我们肚脐往上4寸的地方,经常按揉这个地方,能够健脾和胃、除湿除困,缓解腹胀腹痛,积食不消化问题。适合一些消化吸收能力差、身体素质较低的人。

     

    另外,平板支撑。这个动作很简单,但很多人做得不太准确到位。需要让后脑勺、肩膀、臀部、后脚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腹部、臀肌、骨盆底肌等核心发力,手上的支点放在大鱼际、小鱼际、食指和小拇指的根部,还有手指的指腹上,避免让手腕承受过多力量。

     

    而且,一定注意循序渐进,刚开始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再慢慢根据个人情况,增加强度。

     


    当然了,想要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除了穴位按摩和运动锻炼之外,规律的生活作息也至关重要。很多人因为在家没事,所以经常熬夜到很晚,而熬夜后,第二天人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大半,长此以往,很容易身体虚弱患病。所以,做好早睡早起这件事,本身就能让身体受益。尽早改掉熬夜等不良习惯,祝大家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

  •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上班族都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或是出租车司机一整天都“猫”在车里,亦或是陷入“题海”的中学生们,鲜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家都知道久坐不健康,那么尽量多的站立会比久坐更好吗?当然不是。一些需要久站的人们,例如:交警、士兵、教师、柜台销售、酒店或餐馆的服务人员等,其实也是不健康的。

     

     

    人在屋中“坐”,“危”从天上来

     

    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40%的人每天坐在办公室中超过8小时而不主动休息。大家都知道久坐伤身,但是具体都会伤哪里呢?

     

    (1)伤“心”:久坐不动,血液流速缓慢,气血循环不畅,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肌萎缩、心脏功能衰退、心肌梗塞以及脑血栓。

     

    (2)伤“肉”:久坐不运动会使下肢肌肉松弛、缺乏弹力,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从而造成下肢浮肿、倦怠乏力。此外,经常伏案写字或用电脑会让肩颈肌肉使用过度而变得僵硬。

     

     

    (3)伤“骨”:在“久坐”的概念里面,除了时间之外还包括了坐姿。办公室里面经常会看到“坐不直、坐不正”的情况,这就很容易造成颈椎、腰椎疾病以及脊柱侧弯。

     

    (4)伤“脑”:我们在办公室中不难看到精神萎靡压抑、哈欠连天同事,这是因为久坐血液循环减慢,大脑供血不足,从而伤神伤脑。

     

    久站不可取,健康负担重

     

    久坐不健康,久站同样也不健康。很多人都知道,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们容易发生静脉曲张。除此之外,久站还会使腰背受损,并且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加拿大一项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显示,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80%,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9%。

     

    无论久坐还是久站,最“受伤”的都是小腿,小腿被称为“第二心脏”,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久坐血液循环不畅,久站容易发生静脉曲张,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小腿的静脉回流受阻,甚至形成静脉血栓。

     

     

    虽然久坐久站危害大,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很多人又不得不久坐久站。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久坐久站带来的伤害。

     

    久坐的朋友,可以多做向上、向后的动作来缓解肩颈腰背的压力。例如:伸懒腰,我们可以向四个方向伸,即左前上方、右前上方、左后上方,右后上方;再有,抬头、扩胸等都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

     

     

    久站的朋友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拉伸一下小腿肌肉,比如:将一只脚的脚尖搭在墙上,并保持该侧膝盖不弯曲;另一侧膝盖弯曲,身体前倾,感觉小腿有拉伸感、灼热感时保持10~15秒,双脚替换拉伸3~5组。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这是一道非常有味道的问题,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问不同的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像比如你问胖子,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人家毫无疑问的会告诉你坐着好,你说蹲着再好也没用,有些胖子压根蹲不下去;

     

    如果你在火车上问一个人,你在火车上喜欢选择蹲厕还是坐厕,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蹲厕的,因为像火车上等公众厕所,很多人看到那个脏兮兮马桶会菊花一紧,憋回去不少,陈医生也属于这种,记得大学坐火车过年,能憋住不在火车上上厕所的,坚决不会上的,当然这不能跟陈大夫学,长时间憋大小便是有健康危害的!

     

    还有比如去野炊,野外草丛里,很多人还是希望有个马桶的,因为一蹲下去,被草骚弄菊花的感觉,会让很多人拉不出来的;尤其是拉肚子时候,大家还是更愿意用坐着的,一不小心贱到外头或者你的脚上,这就更加尴尬了。 不过,这些纯属属于一些跟健康没有多大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蹲坐的好处!

     

     

    今天,陈医生主要从健康的角度来给大家破解这个屎界的未解之谜!


    对于普通的正常年轻人,确实是蹲着好!大家可以下图


    可见,从直肠到肛门的交接处,会随着我们蹲坐的角度改变而改变的,其中很明显蹲着比坐着时候的“肛直肠角”角度要大,显然更加畅通而且出屎量要大一些。而排便轻松、时间更短,在一程度上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现在年轻人喜欢边上厕所边玩手机等不良习惯,蹲着久了还会腿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坐着带来的很多不良习惯。 同时对于一些脑卒中或者冠心病的人来说,蹲着也可以在一程度上减少太用力而导致心脑血管突发!

     

     

    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膝关节病变、老年人以及孕妇、刚妊娠女性等这类人,建议还是坐着好。

     

    所以,在陈医生家里装修房子时候,有特意将本来只有蹲厕的,改为蹲坐两厕那种,光有蹲厕虽好处相对多一些,但是人这一生,随着年龄增长,迟早都会到需要用到坐厕时候。 而且会掉手机,通常都是蹲着还玩手机的人!

     

    因此,排便时最好的方式,不是坐着也不是蹲着,而是你能不能做到不玩手机!

  • 一、什么是心梗?

     

    心梗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细胞因为缺血坏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常见心内科疾病。因为心梗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且在身边经常能够碰到,所以被大家所熟知。

     

     

    二、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在我国,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心血管病,占据了我国居民死亡的42.51%,由此可见,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病,我国估计现在有3亿人罹患,而其中心肌梗塞约250万,由此可见,心肌梗塞导致的死亡,在我国居民死因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三、心梗是死亡最快的嘛?

     

    这个其实是无法评估的,真的面对死亡,任何疾病都有可能突然致命。

     

    但这里要提到另外一个让人觉得无法接受,而且让人猝不及防的疾病——猝死。猝死是指毫无征兆,且非正常突然发生致命的一种疾病,往往在数小时内发生,从而被好多人认为是死亡最快的一种疾病。

     

    而在猝死中,不得不提到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被大多数人认为是1小时内发生的突然致命性的死亡,而且此类患者都是因为心源性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在这类人群中,最多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所以,心梗不一定是死亡最快的疾病,但死亡最快的疾病中,肯定有心梗的一席之地。

     

    四、心梗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吗?

     

    心梗的死亡率非常高,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溶栓的进步以及CCU的出现,心梗的死亡率已经由原来的非常高降低到现在的10%左右。

     

    心梗不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心梗的救治主要体现在一个急上,需要我们尽早的开通闭塞血管,使得心肌缺血再灌注,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心肌并不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而是一个需要尽早救治的疾病。

     

    因为只有救治及时,才能降低心梗死亡率,才能更好的提高心梗后的生活质量。

     

     

    但即便如此,心梗的死亡率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疾病,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 很多人缺少的不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是压根就缺“脑子”!在医学知识迅速普及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因为高血压、糖尿病而长期坚持服药,还为此给让你坚持服药的医生们冠以各种阴谋论!这倒是很好的一个噱头和借口,因为凡是被冠以阴谋论的事物中,为之狂欢和欢呼的,都是那些被割韭菜的那些人!

     

     

    一、高血压糖尿病为什么需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糖尿病大多数是需要终身服药的,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可以被治愈甚至无需再服药。但清楚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就像是我们的年龄一样,面对日益增加的年龄我们束手无策,能够应对的只是尽可能的永葆年轻的面孔。

     

    高血压糖尿病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治愈他,所以我们努力的把血压血糖控制好,因为只要控制好血压血糖,我们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得够长、活得够好!这恐怕也是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原因所在吧!

     

    二、不吃药会有什么后果?

     

    很多人问我,高血压糖尿病不吃药会有什么后果?其实即便是吃药,糖尿病和高血压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多数出意外在高血压糖尿病的并发症上。

     

    而既然结局大同小异,为什么还要吃药呢?道理很简单,吃药可以让我们出并发症的时间推迟的更长,本来该5年出现并发症,现在因为吃药10年才出现了并发症。而且可以让我们生活质量更高,因为血糖血压高而导致的各种症状,也会因为吃药而减轻。

     

    不吃药的后果则是让我们更快的结束我们的高质量生活,甚至是结束我们年轻的生命。

     

    三、阴谋论者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会问,那么提出这些阴谋论的人的心理又是怎样想的呢?总有一种借口或理由能够说服人,总有一种利益会游荡于这些阴谋论之中。

     

    我也很纳闷这些人图什么,但就是有人相信!但这些人如果生病了,罹患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我相信他们吃药打针会比任何人都快,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阴谋论也就是骗骗那些被割韭菜的人,他们自己是不会傻到坚持不吃药不打针的!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其特点有三: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源性猝死,占据了猝死中的绝大多数,正是因为心脏这一重要脏器的功能无可替代,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多了,我们要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呢?

     

     

    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做好心脏病的二级预防

     

    如果已经发现自己罹患心脏病,不管是心律失常还是冠心病,不管是心肌病还是心功能不全,不管是瓣膜病还是其他心脏病,只要发现,做好心脏病的二级预防就相当的重要了,因为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猝死就已经先行给我们打了招呼,这类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如果不能做好二级预防,那么后果你懂得。

     

    二、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做好心脏病的一级预防

     

    如果有高危因素,不管是家族心脏病高发病史,还是抽烟酗酒史,还是熬夜劳累加班史,又或者是其他心脏病高危因素,只要有高危因素,还没有罹患心脏病的患者,需要做好心脏病的一级预防,戒除不良习惯等,才能避免猝死找上门来。

     

    三、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做好体检

     

    如果没有什么高危因素,定期做好体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无症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体检发现,所以,对普通人群进行体检,做好预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防患于未然。

     

     

    四、全面科普心肺复苏

     

    猝死最好的治疗就是短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因为时间越长,心肺复苏过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超过4-6分钟,多数就不可逆的死亡,所以,如果等医护人员到来,可能结局就悲剧了,所以,做好全面的全民科普,科普心肺复苏,对身边的人尤其重要。

     

    猝死,防不胜防,但我们不能因为防不胜防而不防,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前不久,#男子每天久坐10多小时左腿险截肢#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当事人李先生常需要连续坐位工作10多个小时。长此以往,李先生自觉左腿不适,足部肤色也渐渐发黑。

     

    直到最近,他的左腿愈发疼痛难耐,B超医生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由于久坐不动,小伙子的左下肢竟然形成了深静脉血栓!

     

    医生告诫说,还好及时来医院诊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几年前那条让人痛心的新闻——「年轻女记者崴脚后12天离世」,同样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惹的祸!

     

    深静脉血栓是个什么「血栓」呢,为什么会这么可怕?

     

    隐秘且凶险的健康「杀手」

     

    血栓,根据形成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动脉血栓的形成多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为病理基础,所形成的白色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如我们熟悉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而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之所以凶险,是因为原本形成于下肢的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并随血液循环回流到肺部,堵塞肺血管,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

     

    因此,有学者提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可看做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图片来源:soogif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病程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急性静脉血栓表现为患侧下肢突然肿胀、 疼痛等,触之皮温升高、压痛明显。

     

    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多发生于急性深静脉血栓的6个月后,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感、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甚至溃疡不愈等。

     

    目前,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来捕捉、拦截脱落栓子。介入手术本身是微创的,但依然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哪类人容易中招

     

    深静脉血栓危险又难治,防患于未然最重要。日常生活生活中,如果合并有如下情况更容易中招,需要格外小心:

     


    ●  损伤和骨折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创伤、脊柱骨折、骨盆及下肢长骨骨折等影响下肢运动功能,而骨折愈合本身也会促进血液高凝。

     

    ● 高龄患者及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重症感染

    ● 患有血液高凝状态疾病

    ● 既往发生过深静脉血栓

    ● 女性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产后、长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需警惕深静脉血栓风险。而女性妊娠期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促进肝脏分泌凝血因子,也使血液处于「高凝易栓」状态。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激增,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增高与现代人久坐、久躺不动的工作和娱乐方式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坐位状态容易导致下肢血液瘀滞,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饮水量不足间接导致了血液粘稠度增高,年轻人尤其要警惕这种潜伏在身边的「电子血栓」。

     

    ● 「经济舱综合征」

     

    长时间的飞机旅行中,乘客在狭窄的坐位空间内较少活动,也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需要强调,所谓「经济舱综合征」只是一个大家惯用的名字(虽然有点拉仇恨),商务舱、头等舱的乘客也要在长途旅行中活动活动筋骨哦。

     

    此外,深静脉血栓风险不仅局限于乘坐飞机旅行,当然也包括长时间活动受限的的火车、汽车旅途。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起来,让我们下肢的肌肉更好地发挥「泵」功能就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好的方式。

     

    下面举例的动作不仅站着可以做,坐位也能进行,可谓「搬砖」运动两不误,长途旅行中也可以做上2-3组,预防深静脉血栓!(温馨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适合自行运动,要严格遵医嘱哦!)

     

    ● 人坐着腿要动

     

    「踝泵运动」:在舒适的坐位下,请尝试尽力向上勾脚和向下绷脚交替进行(足踝的背屈和跖屈)。尽可能在勾脚和绷脚的活动度末端位置保持3-5秒,以确保肌肉充分收缩。

     

     

    脚踝环绕运动:以脚踝为圆心,用脚掌用力做类似画圆圈的动作,运动幅度尽可能大。

     

    双腿「踩缝纫机」:坐着、躺着都可以运动,可以动员更多的下肢肌肉动起来。

     

    ● 建议坐位办公和站立办公交替进行

     

    久坐的危害不胜枚举,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坐位-站立式交替办公的好处,也为自己配置了更为科学的人体工程学工作台和座椅。


    如果你也是一个热情投入的工作狂人,记得设置提醒,至少每个小时起身走一走、喝点水,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

     

    ● 下肢按摩

     

    如果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导致无法进行主动的下肢运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或下肢按摩,也有部分研究支持弹力袜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相关循证依据还在进一步积累。

     

     

    最后,给大家的温馨提示: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在较长期制动后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和/或大腿有压痛时。

     

    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切忌自行处理哦,以免加重病情或延误重要的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807-812. 
    [2]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1):1-10.
    [3] Sun M, Liu C, Zhao N, Meng K, Zhang Z. Predictive valu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postpartum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Exp Ther Med. 2018;15(6):5215-5220.
    [4] Li Y, Guan XH, Wang R, et al. Active Ankle Movements Prevent Formation of Lower-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Med Sci Monit. 2016;22:3169-3176. Published 2016 Sep 7. 
  • 众所周知,“喝酒会伤肝”。但是一到了酒场上,就都忘光了。即使自己喝了三五两的白酒,也还是架不住众人连番的劝酒祝词。不自觉地喝酒后,下次还会喝同样的酒。而最后在医院检查时,肝脏收获的就是破烂不堪的脏腑。而那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了。

     

    戒酒就像戒烟。大多数男性可以找到一万个无法戒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突然戒酒不利于健康。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医生提出的戒酒意见是最专业的。

     

     

    那么,长期喝酒的人戒酒会对身体有何影响呢?医生坦言:这5大好处跑不掉。

     

    这里的血压下降意味着患有高血压的人,在不饮酒的情况下血压会降至正常血压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常年喝酒后停止喝酒,血压就会逐渐下降到正常状态,高血压的风险大大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会降低。

     

    长时间喝酒的人记忆力明显下降,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而长时间喝酒的人则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对于短期记忆障碍更为严重,而长期记忆障碍则较少,因此戒酒可以改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喝酒的人腹部通常会有一个小肚腩,而在喝酒时则经常吃高热量的脂肪食物,这使得脂肪的堆积更容易,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积。如果7天以上不喝酒,则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体内脂肪,这意味着可以减轻体重,整个人都看起来精神焕发。

     

    有人认为喝酒后容易入睡,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醉酒后都无法正常地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经常早起后头疼并且第二天又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作息规律。因此,如果突然停止喝酒,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睡眠变得正常,并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众所周知,很多人都有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因为酒精对人体肝脏有非常大的危害,就像在肝脏中添加了慢性毒药一样,所以逐渐地肝脏排毒功能也大大降低了。若是戒酒,我们的身体将逐渐补充能量并恢复肝脏功能,健康状况会并很快得到改善。

     

    戒酒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在戒酒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但是也不能就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停止了戒酒的过程。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才会长伴左右。

  • 春节过后,终于熬到了五一小长假,又可以好好放松下了。很多人喜欢选择出游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假期,一方面可以暂时逃离当下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领略远方的风景和沿途的风土人情。

     

    而很多慢性病患者,自己或者家人,常误解“既然有病,就该在家里休息养病,不该乱跑”,其实,很多慢性病,只要稍加注意,不仅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寄情于山水,而且适当活动对病情也是有帮助的。

     

    慢性病,是对几种起病隐匿,病程长且情迁延不愈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几类典型慢性病的出游注意事项。

     

    一、高血压

     

     

    高血压:保持好心态,避免长期劳累。

     

    对于出游方式,因为大多跟团旅行节奏比较快,不适合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自助游。而对于自驾,短途自驾一般没问题,建议避免较长时间的驾车。旅行途中,尽量少食泡面、腌制食品、火腿肠等快餐,多吃新鲜水果,并保证每日饮水量。还要备好防寒保暖的衣物,以及血压计、降压药。最后,要调整好心态,旅途中不贪小便宜,尽量不与人发生过激行为,凡事看淡,安心享受风景。

     

    二、糖尿病

     

    糖尿病:衣物宽松,勤检血糖。

     

    旅行前应先去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然后准备好2倍于平常用量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用胰岛素,后者还需备好充足的注射器。准备好适量的食物,以防因延误吃饭而导致的低血糖;同样备好饮用水,以防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注意体能变化:如果食欲不好,不易入睡,甚至对旅行的兴趣降低,说明活动量过大,应减少活动量;如果出现呼吸费力、胸闷憋气、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中止旅行,以防出现意外。

     

    同时,注意穿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形成糖尿病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有酸败、异味的食物,如果发生肠胃炎症状,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及时检测血糖以指导用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每日就需要定时监测血糖值,而旅行时的活动、生活、饮食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会影响血糖值,因此定时监测血糖非常重要,外出一定要带着血糖仪。

     

    三、哮喘

     

    哮喘:了解目的地气候,备好紧急用药。

     

    出现前一定要熟悉目的地的气候,因为花粉、冷空气等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哮喘。如果选择飞机出行,记得常喝水并戴上口罩,保湿且保暖;但如果运动耐受力控制得不好,则尽量避免乘坐飞机。出行前要询问医生,保证稳定控制气喘,并备好紧急用药。

     

     

    四、心脏病

     

    心脏病:提前检查,作息规律。

     

    出行前,要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经医生确诊病情稳定方可出游,且需要与医生确定出游范围。旅游时要有人陪同,并随身携带病情摘要、近期心电图和一般急救药,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异搏定、安定片和地高辛等。

     

    每日活动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睡眠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时间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路途宜短不宜长,活动强度宜弱不宜强,避免过度疲劳。出行时可能发生晕车、晕船和胃肠炎等,要随身带上乘晕宁、氟哌酸等药,一旦诱发心脏病,切勿拖延,应及早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