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什么是心梗?
心梗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细胞因为缺血坏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常见心内科疾病。因为心梗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且在身边经常能够碰到,所以被大家所熟知。
二、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在我国,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心血管病,占据了我国居民死亡的42.51%,由此可见,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病,我国估计现在有3亿人罹患,而其中心肌梗塞约250万,由此可见,心肌梗塞导致的死亡,在我国居民死因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三、心梗是死亡最快的嘛?
这个其实是无法评估的,真的面对死亡,任何疾病都有可能突然致命。
但这里要提到另外一个让人觉得无法接受,而且让人猝不及防的疾病——猝死。猝死是指毫无征兆,且非正常突然发生致命的一种疾病,往往在数小时内发生,从而被好多人认为是死亡最快的一种疾病。
而在猝死中,不得不提到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被大多数人认为是1小时内发生的突然致命性的死亡,而且此类患者都是因为心源性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在这类人群中,最多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所以,心梗不一定是死亡最快的疾病,但死亡最快的疾病中,肯定有心梗的一席之地。
四、心梗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吗?
心梗的死亡率非常高,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溶栓的进步以及CCU的出现,心梗的死亡率已经由原来的非常高降低到现在的10%左右。
心梗不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心梗的救治主要体现在一个急上,需要我们尽早的开通闭塞血管,使得心肌缺血再灌注,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心肌并不是一个救不了的疾病,而是一个需要尽早救治的疾病。
因为只有救治及时,才能降低心梗死亡率,才能更好的提高心梗后的生活质量。
但即便如此,心梗的死亡率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疾病,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肌梗塞越来越年轻化,和好多因素有关系,本人在去年一年中,就碰到了20多岁心梗的,竟然也有七八例,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年轻的心梗,让我们竟然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心梗呢?
一、勤检查,尽早发现冠心病的尾巴!
勤检查,尽早发现冠心病的一些端倪,比如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测血糖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查血脂可以了解自己有无高脂血症等,每年定期体检,可以发现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尽早预防,避免心梗早发。
二、多注意,避免各种不良习惯!
现代人越来越冠心病早发,心梗早发,追其原因,和现代人越来越多的不良习惯是有关系的,比如吸烟、喝酒、熬夜、吸毒等等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在年轻人中甚是流行,所以,避免各种不良习惯,才是避免心梗早发的重要环节。
三、多运动,避免肥胖侵扰!
肥胖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而运动也越来越少,暴饮暴食多了,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上的肉肉也就越来越多了,而肥胖和心梗,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多运动,避免肥胖侵扰,也是避免心梗早发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早治疗,避免心梗找上门来!
一旦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一定不能因为年轻而拒绝吃药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出现了早发的趋势,而一旦有这些冠心病的等位病,一定不能讳疾忌医,一定要控制好原发病,才能避免心梗找上门来。
五、心态好,且莫患得患失!
急躁的现代社会,使得我们的焦虑抑郁、恐惧担忧、生气着急等情绪障碍高发,而这些,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避免患得患失,心态保持平和,是预防心梗早发的重要举措。
心梗早发,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注意以上几点,避免心梗过早来找自己,才能保持健康体魄!
来吧,我们一起努力,避免心梗来袭!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见识了心肌梗死的可怕以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呢?
一、不有心存侥幸的心理
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症状初发的时候,因为坚信自己身强力壮,而且年纪轻轻,再加上症状不典型,往往会心存侥幸的认为只是简单的胸部不舒服,心梗不会找上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出现持续的不舒服,尤其是颈部及以下,腹部以上的持续不适,更需要警惕。
二、简单识别是否为心梗
心肌梗死的识别,需要记住心梗的典型症状,如果是持续的心前区或者后背的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而且伴有大汗淋漓,有可能您已经是心肌梗死了,但不是所有的心梗都这么典型,也不是这么典型的症状都是心梗,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需要更加重视。
三、呼叫专业医生到场
如果考虑心梗,一定呼叫专业医护人员到场,切勿自行前往医院,因为心梗后的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随时要了尔卿卿性命。如果有专业的救援设备在场,会大大提高救治能力。但如果真的距离医院很远,救护车或者医护人员不能赶到现场的话,自行送医也一定要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搬运。
四、学会心肺复苏很重要
心肌梗死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者猝死的人多得很,因为心梗最大的并发症就是这些。所以,学会如何心肺复苏非常重要。毕竟心梗的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院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之前,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心梗后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
五、相信医生勿盲目自信
心肌梗死,到达医院后,一定相信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判断和治疗方法。许多人听到心肌梗死要急诊放支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电话找熟人,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急诊支架啊?”。如果问道专业的心内科医生还好说,如果问到一个其他专业的医生,耽误救治时机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把性命交给离你最近的那个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够了。
心肌梗死,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或者救治方法,没有任何一个偏方和简单的救治方法可以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会溶栓的医生,和能做介入治疗的医生团队。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所以,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或者是再梗死,就时刻威胁着心梗患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呢?
1.药吃好
一旦罹患心梗,患者需要几乎终身服用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把药吃好是预防心梗后并发症或者再梗死的最好方法,吃药没有捷径,许多人口服药物两年三年之后,因为没有症状,所以,停药者不在少数,而停药后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再梗死或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勤复查
心梗后复查尤其重要,因为心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随时出现,比如心功能不全,可能有部分病人要到1到2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3.会运动
心梗后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是什么运动都不能有,心梗后的运动处方,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会对心梗的愈合有着良好的作用,而适量运动也会有助于减少心梗并发症和再发梗死的可能。
4.戒烟酒
戒烟戒酒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改变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定期作息和规律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性别,为什么别人没有心梗,而你发生了心梗,需要找到原因,加以预防,如果心梗后仍然执迷不悟,仍然熬夜抽烟等不改变,那么下次心梗或者并发症就离你不远了。
5.懂生活
适度的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压力,减少生活压力,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预防心梗后再梗死和相关并发症也尤其重要。所以,发生心梗后,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生活,更应该懂得拿得起和放得下,方能减少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和减少再梗死的发生。
其实预防心梗后并发症,还有其他一些小小的细节,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只有更加注意,才能更加安全。
预防并发症,我们需要一直去努力!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的一种状态,去心脏功能不全的统称,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两个!
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您提问的问题基本一致,那么问题来了,心力衰竭的病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
且看李大夫和大家一起来支招!
一、限盐限水饮食
限盐饮食大家可能比较清楚,这是因为钠盐作为体内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构成部分,过多得钠盐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容量负荷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诱发加重心衰。限水的原因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水的摄入过多,也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发病!在心衰治疗中,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保持干体重,而保持干体重的基础就是限盐和水!
二、避免受凉劳累
心衰诱发的常见原因中,感染和劳累占据了大多数原因!而受凉则是感染的常见原因,因为受凉导致的感染后,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导致心衰加重!而劳累则比较容易理解,劳累会直接增加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衰犯病或加重!
三、做好心脏康复
心衰后的病人,如果心脏康复做的好,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心衰后的预期寿命!而心脏康复中,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尤其重要,做好心脏康复锻炼,做好心情后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症状和预后!心脏康复,是心脏心衰后的一大法宝!
四、药吃好
心衰治疗中,黄金三角必不可少,黄金三角是明确的可以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所以,心衰以后,把药物吃好,才能更好的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黄金三角主要是指ACEI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心衰后期,使用各类心脏辅助装置,比如三腔起搏器,左室辅助泵等,也可以改善心衰的症状,但不管怎样,心衰都是心脏功能衰竭的最后状态,我们要科学面对,理性面对,才能让心衰患者的有限生命内过的更幸福、舒适和精彩!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之所以说它危重主要是因为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并发脑疝就特别容易引起死亡,而且很多患者在出院以后大多会遗留一定的并发症,比如说话吐字不清、无法走路、口角歪斜等。
脑梗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某种物质引起了脑血管的堵塞,进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发生脑细胞的坏死,那直接把血管融通不就可以了吗?目前真的没有什么有效药物可以化解脑梗吗?面对脑梗死我们真的无计可施吗?为了让大家对于脑梗死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临床上存在一些药物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溶通:
其实医院专家是很聪明的一帮人,他们很早就想到过用药物把堵塞的血管弄通,这类药物常见的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
前两者是比较传统的溶栓药物,而阿替普酶是新型的溶栓药物,它和传统的溶栓药物相比,拥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溶栓效果更强、出血风险大大降低。但是要明白,一分钱一分货,阿替普酶虽然优点多,但是它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一支的级别在5000元左右。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压根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溶栓的药物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可能作为非专业人士没有听过而已。
2.虽然存在溶栓药物,但是它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溶栓听起来是比较美好的,但是实际上这种治疗措施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溶栓之前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是否存在溶栓的禁忌症,如果这些没有注意到,就特别容易产生危及患者声明的并发症。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发病的时间,这个对于是否溶栓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一般认为发病在6个小时以内适合溶栓,超过了这个时间再溶栓不仅仅效果不好,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医生这么惧怕出血,其实这里说的出血和我们哪里弄破的出血是不一样的,溶栓带来的出血大多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出血部位在脑组织或者消化道,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会要了病人的生命。
现实中仍然存在一部分脑梗死患者有出血的倾向,这种情况下是不太适合溶栓的,而且溶栓的禁忌症里面提到了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面积较大、48小时内进行过肝素治疗等。这一系列的限制,都使得溶栓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呢在临床上还有别的治疗方式来应对脑梗死,比如机械取栓、血管介入治疗。不过这两种治疗方式还不是太成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高,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于那些远离三甲医院的病人来说,也有可能会错过这些治疗的时机。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们身边几乎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冠心病的诊断是如何确诊的?冠心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一、如何判断得了冠心病?
冠心病的诊断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冠心病的诊断大多数依赖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果患者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等情况,那么需要考虑是否罹患冠心病,但并不是每一个冠心病患者都有典型的症状,在冠心病中有些病人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症状,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冠心病。其次,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冠状动脉的相关检查,冠状动脉的检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资料。当然如果有需要冠心病的确诊,还需要心脏彩超,血液检查和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来辅助,确认诊断冠心病。
二、冠心病能不能根治?
我们永远都想着某一种疾病得到根治,得到根除,得到治愈,但事实上许多疾病都是不能彻底根治的,包括冠心病在内。冠心病的实质是冠状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我们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还局限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尽可能延缓患者的预后,而不能彻底根治和消除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既然冠心病不能根治,那么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冠心病的治疗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有血运重建的必要性,那么有可能就需要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进行血运重建。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冠心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成为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几乎囊括了冠心病治疗的大多数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一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导致病变冠脉所供应的心肌缺血改变的一种疾病。所以,通俗的来讲,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冠心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时间的转移,病变和病情可能会逐渐地加重。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多数冠心病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或者不能活动,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疼、气短或者憋气等不适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也有冠心病直接表现为猝死、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
二、冠心病有哪些可怕的结果?
1.影响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长期缺血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患者活动后不适,甚至不能活动,或者静息状态下也发生心绞痛,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导致心功能不全
长期持续的心肌缺血,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肌重构,心脏扩大,从而使得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活动后气喘,不能平卧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或者合并下肢水肿,肝淤血,胃肠道淤血等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甚至同时出现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表现为早搏,房早或者室早,严重者可表现为室速、房颤,甚至室颤或者心脏骤停。而心律失常多数继发于心肌缺血之后,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长期持久的冠心病,即使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进展,如果不服用药物,进展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冠心病五种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大家了解最多也最常碰到和听到的一种类型。冠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的破裂会导致血小板急剧聚集,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的急性闭塞,就是常说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也是冠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猝死
冠脉狭窄的突然加重或者堵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从而导致心脏骤停的结局,就是心源性猝死。在冠心病的分型中,分为“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型、心力衰竭或(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共五种类型。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到,猝死型可能是冠心病最为残酷的一种也是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种类型和结局了。
当然,除了以上危害,冠心病还可以有其它一些并发症或者危害,但无论怎样,一旦出现并发症或者不良结局,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生存寿命。
三、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虽然冠心病的危害比较大,但我们也不要对过于恐惧冠心病。因为,冠心病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发生的疾病。即使已经换上了冠心病,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而得到效果很好的治疗。我们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
1、控制体重,饮食清淡
控制体重可减轻心脏负荷,也可减少冠心病的相关并发症。清淡饮食可减慢冠心病进程,日常饮食中,无论是食物的颜色还是品种,都要注意均衡搭配,保证食材的新鲜,只有从细节入手,才可以让冠心病更长久。
2、避免超负荷工作,减轻日常压力
超负荷工作和压力太大,是现代人的常态,长期使体内的心脏“发动机”全速运转,可能是现代人冠心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主要原因。 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工作有节,才能让我们远离冠心病和其他疾病。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健康体检
避免抽烟喝酒,避免熬夜吸毒,避免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冠心病。而且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已经罹患冠心病的人群,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可以尽早发现和识别可能出现的冠心病并发症。
4、住的离医院近点
对,你真的没有看错,住的离大医院近点是减少冠心病不良结局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冠心病并发症,可以自己处理的概率非常小,而发病时离大医院太远而延误治疗,是冠心病常见的遗憾。有基础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在拥挤环境中活动,如果一旦发生冠心病,及时到有急诊手术条件的大医院就诊,可减少相当比例的不良风险。
冠心病,很可怕;但是直面已经发生的冠心病,正确的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冠心病,也可以幸福快乐的好好活着......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天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又多了,现在各个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呈爆满趋势。这几天值班陆续又收了一些心梗的患者。对于突发胸痛、大汗有濒死感的患者大多都会很快的选择就医,得到较好的救治,减少死亡率。但是对于不典型的心梗,因为不能很好的鉴别,造成了不能挽回的损失。今天内容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对不典型的急性心梗进行识别,提高警惕,从而保证生命安全。
清晰记得那是2年前的腊月廿四,那时候我还在急诊下属的综合内科病房,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我们这个地方腊月廿三是小年,小年这天有扫房的习俗,扫尘祭灶兴家的寓意。故事的主人公是个70+岁的大爷,扫房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上年纪了嘛也没有太在意,以为休息下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仍然有头晕,于是就是找他儿子带到医院看病,而正好这个家属和我们医院五官科的医生是同学,那天赶上我在病房值班,科里副主任告诉我一会要收一个头晕的患者,现在从急诊去做头颅CT了。很快患者行头颅CT检查回来,我去急诊接患者,就在急诊医生开住院证的过程中,大爷突然双眼凝视,呼之不应,我赶忙吩咐护士测血压,急查心电图,哎呀!不好心电图下壁导联ST抬高,心率30次/分,患者阿斯综合了。赶紧阿托品1毫克静脉注射,很快患者心率恢复到60次/分以上,恢复意识。赶紧送入急诊监护病房,此过程中患者又出现应激性溃疡,很是凶险,好再后期给予精心治疗后好转出院。这就是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例。该患者无任何胸痛、胸闷不适的症状,后来听家人叙述,患者到医院后下车是两个家属驾服下来的,当时患者双下肢无力,精神状态也差。因为没有任何心脏症状,连急诊医生也不能发现心脏的异常。再有一个患者是我听我们急诊主任讲述的,一个50多岁的妇女因为恶心、呕吐、周身无力来看病,也是没有胸闷、胸痛不适,既往胃肠良好,看着也不像胃肠症状,建议行心电图检查,死活不同意,最后急诊接诊医生实在没办法就说:作图没事的话费用算我的,有事您缴费。这样才勉强同意,一查图又是一个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的无痛心梗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毒害。我认为凡是50岁以上,颌部以下脐部以上任何不适,常规查心电图,不要因此几十块钱,因为您的不理解,而不去配合,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查图没事的话您留有一份心电图,将来万一有不适,可以进行比较心电图的变化,有事就需要赶紧治疗。我想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后也一定会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检查了吧。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也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所以我坚持健康科普。
那么上述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什么一个头晕,一个恶心呕吐呢?心脏的下壁和后壁分布较多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肠胃,因此下壁后壁梗死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胃肠炎症状。另外急性下壁心梗后容易造成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到阻滞等严重心律时常,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由于急性心梗有时候症状不明显,特此提醒大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部轻微不适就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普通人如果平时没有胃肠炎。突然出现胃肠炎症状,或者无诱因出现牙痛、咽痛、颈肩部应该及时医院就诊,消除隐患,防治猝死。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急性心梗急性发作急救时需注意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激动,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并且立即服用救心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尽快送院治疗。
速效救心丸对于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者心脏不好的人来说都十分熟悉。速效救心丸主要用于祛瘀止痛、行气活血,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所以常被认为是能够快速治疗心绞痛患者的救命药,也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家庭常备的一种药。
有学者进行《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采用用单盲随机对照,速效救心丸治疗组430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70例,观察两组对心绞痛速效止痛时间,量效,证效关系及中效治疗作用。结果发现两者在起效时间,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改善,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很多人都认为,速效救心丸作为缓解心绞痛的中成药,就没什么副作用!事实上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只是发生率高低的问题。近日,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速效救心丸相关的公告,对其说明书的“不良反应”“警示语”“注意事项”和“禁忌”统一进行修订。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修改了哪些部分?
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说明书应该按照相应说明书修订要求进行。此前的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并没有任何警示语,其中,禁忌项和不良反应都为“尚不明确”。由于速效救心丸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孕妇应用此药物就会增大先兆性流产的几率。
因此,此次修订说明书要求显示,说明书中应增加一项警示语—孕妇禁用;在不良反应这一方面,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也显示,该药品可见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乏力、瘙痒、皮疹、潮红、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良反应项应该由尚不明确增加上述这些不良反应;同时,禁忌项应由尚不明确增加—对该品或者所含的成份过敏者禁用以及孕妇禁用。
心绞痛心梗急救时该如何选药?
心绞痛发作通常是指当心脏动脉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时,然后在一些刺激因素下,比如暴饮暴食、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心绞痛常会诱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猝死。
目前,对于治疗心绞痛来说,最有效的药物就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见的西药,见效速度快,并含有一些挥发成分。因此,心绞痛心梗急性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要在最短时间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基本上能缓解大约93%的心绞痛患者。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比如颅内压增高、青光眼、严重贫血患者。对于会出现低血压的心梗患者来说,也不适合含服硝酸甘油。另外,如果没有硝酸甘油或者有禁忌症无法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或者复方丹参滴丸,但用时也一定要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不能盲目用药!
结语
总之,速效救心丸作为心血管经典中成药,如果病情需要,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但客观比较其和硝酸甘油的效果,还是稍逊一筹。同时,我们没有必要宣传中成没有什么副作用,当然,也没有必要刻意夸大药物的副作用,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如今,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很多人可能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但突然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查,就发现了癌症,癌症让人猝不及防,有人说癌症更像是一个潜伏高手,早期癌症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提示已经是中晚期。
问题来了,得了癌症究竟怎么办,在肿瘤科,化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很多人都会化疗存有这样的疑问,得了癌症,化疗究竟有没有意义,听说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这是真的吗?
按照癌症的分期,癌症又分为早期癌症,中期癌症和晚期癌症,不同阶段的癌症,治疗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是早期癌症,手术治愈率可以达到100%,五年以上的生存率也可以达到100%,而且手术后不需要进行化疗。
需要进行化疗的,往往提示着癌症已经是中期,甚至是晚期。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
癌症中期,除了需要手术治疗外,手术前手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因为这个阶段,癌细胞有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为了彻底治愈癌症,就需要全身化疗。
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为了消灭癌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往往可用的治疗方式不多,手术这个时候是不行了,因为癌细胞到处都是,医生切不干净,放疗只能照其中的一个部位,不可能全身都做放疗。全身化疗似乎成为了仅有的选择。
但是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不过有效率只有30%,化疗也可以杀死正常细胞,破坏免疫力,导致身体更为虚弱,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化疗,对于特别虚弱的癌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好的癌症患者,心肺功能不好的癌症患者,或者出现严重的感染,这些都是化疗的禁忌症,如果有明确的禁忌症,依然给患者化疗,那么就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
随着深秋的到来,全国范围内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拉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随之增加。近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存在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易患因素的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
寒冷的天气容易使人体调节能力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此外,寒冷刺激还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闭塞或斑块损伤,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为了应对寒冷天气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患者,更要提高警惕,避免病情恶化。
在冬季,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寒冷天气带来的挑战。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近年来,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夜间,由于人体生理变化,心梗的发病率更高。为了预防夜间心梗突发,了解心梗的症状、预防和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症状。心梗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等。特别是夜间,由于人体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从而引发心梗。
那么,如何预防夜间心梗突发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蔬菜水果。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
5. 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控制慢性病。
6. 备好急救药品,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并放在床头伸手可及的地方。
7. 学会识别心梗症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此外,对于有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及“三高”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之,了解心梗的预防和急救知识,对于降低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心梗的威胁,拥有健康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年轻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青年人群也面临着猝死的风险。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玲指出,心脏疾病诱发的猝死在中青年人群中不断发生,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心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和恶性心律失常等。
以急性心梗为例,我院曾收治过一名年仅21岁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心肌坏死,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治疗,患者得以康复。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是另一种常见的猝死原因。该疾病是由于心肌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出现直接或间接损伤,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或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
恶性心律失常也是一种常见的猝死原因。该疾病多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如果错过治疗时机,病情会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意识丧失、倒地抽搐。
为了预防猝死的发生,青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中暑,这一在高温环境下常见的疾病,常常因为其症状与某些其他疾病相似而被混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识别和处理中暑,本文将盘点易与中暑混淆的疾病,并介绍如何正确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暑的发病机制。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那么,哪些疾病容易与中暑混淆呢?
1.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与中暑不同,多是在天热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含钾丰富的饮料或食物,引起体内损失过多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四肢酸软无力,尤以下肢最为明显。低钾血症患者可以通过补充含钾食物来缓解症状,而中暑则不会因为进食而有所缓解。
2.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与中暑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必须及时就医。
3. 感冒:虽然中暑有发热的现象,但没有鼻塞、流涕、怕冷或咳嗽等感冒症状。中暑患者往往伴有胸闷、心慌症状,而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类情况。
4. 热中风:因酷暑气温高诱发的中风,俗称热中风。对于有高血压、中风病史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中暑的同时很可能会诱发中风。若出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等症状,要警惕可能是热中风。
5. 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其症状包括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热射病病情危重,需要立即就医。
了解了易与中暑混淆的疾病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预防中暑。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高温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淡盐水等。
2.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高温时段,尤其是中午时分,应尽量避免外出,减少在烈日下暴晒的时间。
3.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中暑。
4. 注意饮食均衡: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5. 遵医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高温天气下更易发生中暑,应遵医嘱,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许多原本只有中老年人会得的疾病,现在却频频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心肌梗死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心肌梗死的年轻化呢?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往往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压的生活环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年轻人,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2. 控制高危因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年轻人要重视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在医学领域,胸痛FMC是一个专注于内科急性胸痛的专科。这种急性胸痛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胸痛FMC的设立旨在为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救治。
胸痛FMC的救治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其次,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CT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除了专业的医疗救治,胸痛FMC还注重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例如,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如何进行康复锻炼、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重视胸痛症状,特别是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突然出现的剧烈胸痛、胸痛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胸痛持续不缓解等。此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胸痛FMC的设立对于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救治,还有助于降低疾病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梗症状:
1.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无力,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
2. 胸部不适:胸部疼痛或压迫感是心梗的典型症状,常位于胸骨后或左侧胸部。
3. 心悸气促: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
4. 憔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5.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ACE抑制剂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脏移植。
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心梗患者出院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治疗,并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正确的用药方式至关重要。许多患者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容易陷入用药误区,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列举了常见的用药误区,帮助大家正确选择药物。
误区一:价格越高越好
一些患者认为价格高的药物就是好药,但事实上,药品价格与疗效并不成正比。价格主要受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并不能直接决定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误区二:新药比老药好
有些患者认为新药比老药效果好,但事实上,一些经过多年验证的老药仍然具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新药也可能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选择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历史、疗效和安全性。
误区三:药物种类越多越好
一些患者认为药物种类越多,治疗效果越好。但实际上,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过多使用药物会增加副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误区四:偏方和秘方有效
一些患者盲目相信偏方和秘方,但事实上,偏方和秘方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
误区五:中药无毒副作用
一些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但事实上,中药也可能存在副作用。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发挥其优势,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误区六:逢病必补
一些患者认为“有病必虚,虚则必补”,但事实上,补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正确使用补药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但滥用补药可能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疼痛和炎症症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这些症状。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些NSAIDs可能会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其诱因众多,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气候变冷以及暴饮暴食等。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烟酒过度、心脏病家族病史和高龄等因素也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酶的活性来发挥其解热镇痛作用。COX酶分为COX-1和COX-2两种同型,其中COX-1在维持胃黏膜屏障、调节血小板聚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COX-2主要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些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会抑制COX-1和COX-2的活性,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肌梗塞。
临床常用的NSAIDs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西康类(如普洛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吡唑啉酮类(如丁氮酮、羟基丁氮酮、安乃近)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埃托昔布)等。
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急诊进行治疗。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和心脏灌注扫描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脂、低盐、低糖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NSAIDs虽然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症状,但长期大剂量服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使用NSAIDs时,应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并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左束支传导阻滞,这一听起来专业且陌生的词汇,实际上与我们的心脏健康息息相关。它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不容忽视。
左束支传导阻滞主要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左束支的血液供应受阻,进而引发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时,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治疗方面,除了改善心肌供血和再灌注治疗外,还需强化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改善心室重构治疗。此外,扩张型心肌病也可能导致左束支传导阻滞,病情严重时需积极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避免盐分过高或腌制类食物,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同时,应避免咖啡因饮料,适当增减衣物,做好保暖工作。保持平和心境,适当锻炼,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都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在发现传导阻滞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也非常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应对疾病,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