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多发性硬化患者当前可选择的治疗药物——中国患者已不再无药可用

多发性硬化患者当前可选择的治疗药物——中国患者已不再无药可用
发表人:邱占东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白质。该病属罕见病,10万人中仅有几人发病,全球范围内约有280万人患病,我国有4万余人罹患该病。MS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0岁,女性更为多见,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造成青壮年神经系统功能残障、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2018ECTRIMS-EAN多发性硬化药物治疗指南》推荐意见,确诊MS后,应尽早启动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DMT),以控制疾病进展。截止目前,欧美已经有1 8种疾病修饰药物(Disease Modifying Drugs, DMD)经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应用于临床。

图1. 疾病修饰药物数量激增,标红为国内上市药物。

在我国,临床神经免疫学尚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 DMD治疗领域与欧美国家存在很大差距。2018年以前,国内患者缓解期最常用的DMD是干扰素β(IFN-β)、广谱免疫抑制剂等,但囿于经济、依从性及副作用较多等因素,绝大多数MS患者无力承担费用或拒绝使用,导致本可避免的复发及残疾进展持续进行。2018年以来,特立氟胺、芬戈莫德及西尼莫德已陆续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使众多MS患者受益。2021年4月,富马酸二甲酯也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MS患者;5月14日,氨吡啶缓释片也获批用于改善MS合并步行障碍成年患者的步行能力,我们已不再无药可用了。

下面对已获批并应用于临床的三种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特立氟胺于2012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复发缓解型MS,2018年获得国内MS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应用于复发缓解型MS和有复发的继发进展型MS;2019年11月已成功通过国家谈判进入医保目录。

芬戈莫德于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成人复发缓解型MS,2017年FDA扩展适应症可用于儿童复发性MS(≥10岁),2019年7月在中国批准为复发性MS的一线药物,同时获批10岁以上儿童复发性MS的治疗。2020年12月成功通过国家谈判进入医保目录。

西尼莫德于2019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MS,于2020年5月7日以国家一类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MS,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和活动性继发进展型MS。西尼莫德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对有进展的复发性MS患者有显著疗效证据的DMD。2020年12月成功通过国家谈判进入医保目录。

DMD虽已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应用于临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上述药物毫不知晓,本可避免的复发及残疾进展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让人深感痛心。撰文宣传必要且迫切,此文目的是让更多的MS患者知晓我们已有药可用,且多数省市医保已可报销(也有一些省份医保较为滞后,尚未将上述药品纳入医保或报销比例过低,但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多发性硬化不再“硬”气!(撰文:邱占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全身性多发性硬化疾病介绍: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与环境等因素相关。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肢体无力、肢体麻木、瘙痒、针刺感等感觉异常、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运动和协调动作出现不平稳的状态,不能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等。多发性硬化患者尽管最终可能导致某种程度功能障碍,但大多数多发性硬化患者经过分期治疗、对症治疗,预后较乐观,约半数患者发病后10年只遗留轻度或中度功能障碍,病后存活期可长达20~30年,但少数患者可于数年内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治病救人的道路上,绝对不单单是用药这么简单!

     


    现代医学之父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诊疗活动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和从医的核心价值观,有人以为当医生,技术好,水平高,看的了病,讲的了课,写的了论文,有一堆头衔,成为一个专家,就是理所当然的好医生。其实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少讲大道理,进入真实医疗故事!

     

    这是一位83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姓李,我们就称呼为李大爷。据说他曾经是群艺馆的一位魔术师。第一次真正和他接触是在去年,为什么要说真正和他接触呢?因为他之前多次因为心衰在我科住过,但是我没管过他床,对他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

      
    那天早上,门诊打来电话,说是一个心衰的老患者,患者人还没到,家属要求先办理住院手续。说句实话,这种情况是我最讨厌的,因为还不知道病人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本次住院是不是因为心衰,总之是有太多的未知,因为门诊医生是我比较尊敬医生,也是非常靠谱的医生,所以虽然心里有不快,也没有拒绝,通知护士准备监护室床位。

      
    很快患者就被推到了病房,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原以为指不定会有多重呢,气喘嘘嘘上来,到病房家属就会急急忙忙的催促你,遇到不讲理的家属或许还会掺杂着叫骂声。

     

    进门和我说话的是一位老太太, “是某大夫吧,给您添麻烦了,我们又来住院了”

     

    听到老人的招呼声,我赶忙站了起来,对老太太我比较有印象,但是看到患者却回忆不出来了。慈眉善目一直是我对老太太的第一印象,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亲切。看看患者的情况,感觉还可以吧,所以就把患者安排到了普通病房。

     

    在护士测生命体征,简单问询的同时,我迅速浏览了患者的既往病历,原来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糖尿病病史多年,患过脑梗,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流利等等,随后来到病房,问诊、查体一系列的诊疗。

     

    经过合理的治疗,大约7-8天的样子就出院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老伴对李大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每次不舒服的时候李大爷哎呦哎呦的样子,他从来不会像其他心衰患者那样,会有明显的气短,会明显的坐着喘息,仿佛这种哎呦哎呦是装出来的样子。

      
    此后因为心衰大概又住了2-3次院吧,我又管了1次,基本上这几次都和上面我说的差不多的样子。直到上次住院来,发生了改变。

     

    这次住院并不是由我管床的,起初还是老样子,但是除了哎呦、哎呦的喊,还总是从床上到椅子上不停的折腾,最初的利尿、扩血管、强心的常规治疗,也都失效了,给好药大约600块1支的药物,持续泵入3天,效果不明显,超过3天后医保不给报销了,家属表示自费也要继续用这种药物,用完还是不行,接着来1000块钱一支的,还是不停的折腾,一会要上床,一会要下床,看样子十分难受,脚肿的很厉害,似乎透过脚面薄薄的皮肤,水都要渗出来了。

      
    甚至我们医生都以为这次李大爷都会熬不过去了,所有的心衰的药物都用过了,终末期心衰,总会走向老去,顺理成章。

     

    故事却在一个夜班发生了转折,因为李大爷家陪床人手不够,李大爷要上床、下床需要我和护士帮忙,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搬到了床上,刚回到办公室补写病历,又被喊去帮忙下床。

     

    如此下去,一晚上啥也不干,谁也受不了啊!穷则思变,我开始细细琢磨,李大爷为什么要反复下床?为什么这次这么反常?是因为脑梗后遗症吗?以前他不难受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啊。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决定还是到床旁一探究竟。

     

    看着李大爷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似乎是睡着了,但是很快就又醒了过来,看到我,又开始哎呦哎呦了起来,我开始安慰他,给他讲道理,让他保存体力,不要来回折腾,否认心脏得不到休息,永远无法恢复,他似乎听懂了,我还在沾沾自喜,沟通取得了成绩,这一晚上我可以安稳了。很快我的希望就破灭了,他又要去床上。老伴安慰他,想要阻拦他,可仍无济于事,于是我们又十分费力的把他弄到床上,刚躺下,他就要起来。

     

    我于是和李大爷老伴建议把床摇起来吧,他躺不下。

     

    但是很快就被阿姨否定了,摇起来也不行,他脑梗后,坐不住了,屁股怕疼。

     

    再一次回到椅子上,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怎么办?怎么办?如此下去,我们受不了,李大爷也够呛啊。

     

    坐着能睡一会,但是低着头,脖子受不住啊,所以要上床休息脖子。可在床上躺不下,气短又只好坐起来。我突然间想明白了!一个非药物,可以说是非治疗性建议产生了:

     

    去弄个沙发吧!这样就解决了。

      
    现在我们在李大爷脖子后边垫个枕头,后面让家属拖着,让他先能睡会,慢慢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省去无用的话语,第二天,沙发到了,大概又过了6-7天的样子,李大爷顺利出院了,我们胜利了!

     

    一切看起来很简单,却似乎没那么简单!

     

    虽然应用抗心衰的药物使得患者心脏有所好转,但上床、下床不断折腾,让刚有好转的心脏又不堪重负!正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所有药物治疗,都只是辅助,只有当人体恢复机能后,才能坚定而持久保持不衰!

     

    用心去治疗

     

    用爱去治疗

     

    心会和爱一起走,平凡岗位我坚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强迫症的最常用治疗手段。选择适宜的心理和(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序贯治疗,是《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中写明的治疗原则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则

    (1)系统评估: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起始剂量、滴定速度、治疗剂量、减药换药及增效治疗等治疗策略。

    (2)综合治疗: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支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3)个体化治疗:根据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态度和接受度、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既往药物治疗的反应、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等情况,来选择治疗强迫症的药物。

     

    (4)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足量药物治疗10~12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至少维持药物治疗1~2年,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5)提高治疗依从性:不服药或停药在强迫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导致疾病慢性化和迁延不愈。因此需要评估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6)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特点,保持良好的医患治疗联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过程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防止和处理意外,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及相关症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制定急性期和长期(预防复发)的治疗计划等。

    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至少维持治疗1~2年,以达到预防复发和使病情进一步得到的目的。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应从推荐的一线药物足量足疗程开始,急性期治疗10~12周,维持期治疗1~2年。经12周急性期治疗疗效不佳者首先考虑增加药物至最大治疗剂量;仍无效者可考虑联合增效剂、换药治疗或者选用其他治疗方法。

    现有研究证据支持一线治疗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s)的总体疗效相似,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SSRIs的疗效优于其他的SSRIs,但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感觉身体有异样,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专业医师,用药也要遵医嘱。毕竟在看病方面,医生才是专业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大家好,我是周鹏,是一名心内科医生。

     

    大多数高血脂患者甚至大多数慢病患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 我的风险或病情到了什么程度?

    • 为什么要服用这种药或这些药?

    • 为什么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

    • 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有最佳的“费用-效益比”和“风险(副作用)-得益比”吗?

     

    说句实话,中国当前医疗资源的分布差异很大,从乡村医生到大型三甲医院;从接受过1-3年医学知识培训,到接受过5年、8年甚至11年培训的医生都有。

     

    即使是同一个医院的医生,对指南的把握和所开出的药物都不一样。

     

    循证医学和经验医学并存,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用药也不一样。

     

    大医院“一号难求”,医生几分钟就要打发一个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时间太少。

     

    科普不到位,互联网上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最终,患者很难获得合理的用药建议。

     

    在中国,35%-42%的成年人血脂有异常。

     

    但阜外医院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治疗率仅有7.8%,控制率就更低了,只有4%。

     

    治疗重点不是指标正常


    评判降脂药物的疗效的评判标准并不是生化指标,而应该重视药物对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正确的降脂治疗,应该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也就是“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元凶”。


    上一世纪90年代,医学专家们发现,他汀类药物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克星。


    非常多的临床试验一致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及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有显著疗效。


    比较统一数据是: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疾病,他汀类药每降低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可降低22%。


    用一个图说明正确降脂治疗的得益。

     

    和未服用他汀的患者相比,3.5年之后,服用他汀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累计减少了36%。

     


    其他药物的疗效如何呢?


    事实上,除他汀类药以外,他汀类药出现前后都有很多能够降低“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药物。


    但迄今为止的临床验证结果几乎一致表明,只要离开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这些药物都没有什么得益。


    也就是说,离开他汀类药,单独服用其它调脂药,除了花钱并得到它们的副作用外,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也不能降低未来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在医学界,这被称为:“唯他汀独尊”现象。

     

     

    中国人的他汀服用标准


    中国人他汀服用的最佳剂量和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剂量不一样。


    为了从他汀类药物中得到最大获益,美国心脏协会等在2013年的指南中,推荐了“最大耐受量”或“大剂量”的他汀。


    但最大耐受量的他汀类药,在临床中也遇到了问题,因为他汀还有个特点:在初始剂量基础上,他汀类药物的剂量翻倍,副作用也翻倍,但降脂效果只增加6%,这就是他汀类药的“6%瓶颈”。


    因此,国内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降脂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中小剂量的他汀的基础上+其它降脂药”。


    比如,“他汀+依折麦布”就是一个耐受性、安全性和效益方面比较好的组合。


    总结一下:

     

    治疗高血脂,他汀必不可少。

     

    评判降脂药物的好坏应该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标准,给患者用“好”药,而不是贵的药。


    参考文献:

    [1]《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内科医生手册》2020年第七版

    [2]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社区医生手册》2018年第二版


    作者 |  周鹏博士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上期关于高血压病的介绍讲到了高血压病的防治,讲述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今日重点讲述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因为涉及到药物治疗,所以还是要特别提醒大家,医学是一门未知科学,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高血压的认识绝不是看了一两篇科普文章就能掌握的。我参加工作15年了,对外科医疗完全是门外汉,内科疾病也是逐渐学习的,有不明白的部分还是查阅文献,请示上级医师的。因此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书写本文就是了解降压药物副作用,认清高血压的用药误区,了解血压的一般规律,更好的监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最终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内。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控制血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最终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和个体化用药。

     

    1.小剂量:初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要较小剂量,监测血压情况,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量使用每天给药1次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短效制剂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就像过山车一样,要比长期处于一个高端水平的血压危险还要大。我经常给予患者举得例子就是:古代打仗攻城的时候,撞城门就是用圆木不停撞击城门从而打破城门。就像血压波动一样,血压时高时低,更容易使得血管破裂,而如果攻城给予一个持续的力量,城门反倒不容易攻破一个道理。

     

     

    血压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3.联合用药:可增加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现在也有好多复方制剂:复代文、安博诺、倍博特等药物。切忌将同一种类的药品联合应用,会增大副作用。(随后介绍常用降压药五大种类)。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顾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经常有好多高血压患者首次用药都是因为家人或者朋友吃才用的。

     

    适合你的才是做好的

     

    常见降压药物:

     

     

    选对降压药物重要,选择正确的用药时间同样正确。 人的血压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释片剂)多在7:00服药 。1天服用2次降压药,以上午7:00和下午14:00-16:00两次服药为宜。 短效抗高血压药一天三次,第一次应该在清晨醒来,中午一点,下午六点之前最后一次 。

     

    常见误区: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不论是应用哪种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善都是第一位的。

     

    •不愿过早服药 认为用药以后离不开降压药物,殊不知如果血压不高,谁又乐意服药呢?警惕无形的杀手哦!!!

     

    •用药依从性差 多数患者随意减量、加量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前文已详细讲述,不要因为一次血压升高就自己加量,加量以后血压降至较低水平后又自行停药。记录您的血压,请教您的主治医生指导用药,结交一个好的负责人的医生朋友是必要的!必要的!必要的!

     

    •不看效果或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只要不头晕、不头痛就表示我的血压正常!记得没有症状最可怕,无形杀手要称霸!

     

    下次更新内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关注健康,关注亮哥。定期更新健康保健知识!您的健康,我的心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罕见,不代表孤单;罕见,并非弱小

    他们是“罕见”的英雄,他们值得骄傲

    今天是第14个国际罕见病日,祝福每一位坚强的、美丽的、勇敢的罕见病患者

    We are proud of you!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奖励你能感受,每个命运的绽放。

     

    特立氟胺TOWER研究的中国人群亚组显示,特立氟胺14mg可降低ARR达到71.2%[1],在中国的RWE数据中,回顾性研究2018-2020年武汉地区使用特立氟胺的病人,且病程大于6个月,其ARR下降幅度达75%以上[2]。

     

    希望是最美丽的小红花,一朵送给你(MS患者),一朵送给他(神经免疫领域医生)。

     

    不要放弃爱与希望,

    蓝天白云,定会如期而至,

    世界罕见病日,送你一朵小红花。

     

     

    MS患者服用特立氟胺后满意度如何?

     

    Teri-PRO研究告诉你。 Teri-PRO研究[3]是一项前瞻性、全球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采用药物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口服特立氟胺48周的RMS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研究显示,从其他DMT药物(β-干扰素、富马酸二甲酯、芬戈莫德、醋酸格拉替雷)转为特立氟胺治疗,可以改善各个年龄层RMS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这种改善最早在第4周出现,并至少持续至治疗的48周。

     

    此外,一项真实世界的队列研究[4]发现特立氟胺可抑制EBV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这将进一步助力特立氟胺在MS患者中的安全使用,并且有助于揭示EBV在MS患者中可能的致病机制。

     

     

    85%的MS患者以临床孤立综合征(CIS)起病[5-6],MS是CIS患者最常见的发展结局,所以在CIS时期就给予DMT治疗将有效降低疾病进展,使得MS患者拥有更早治疗的机会。

     

    2020年8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特立氟胺用于CIS的治疗。特立氟胺的适应症已拓展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包括CIS)、复发缓解型MS(RRMS)、有复发的继发进展型MS(SPMS)[7]。

     

    特立氟胺将惠及更多的MS患者,MS治疗,且看集美风采。

     

     

    中国MS患者首部调研-2019版《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报告》发布,有助于了解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存现状,为推进标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完善保障政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8]。

     

    2021年2月28日,第14个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罕见病联盟携手赛诺菲重磅推出《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健康洞察蓝皮书暨2021版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报告》,继续推动我国MS诊疗模式发展,造福MS患者。

     

    行业高光,MS之光

     

     

    误诊、漏诊是MS极为常见的诊疗“缺陷”,调查显示,在我国,48.3%MS的患者不能立即确诊、37.8%延迟确诊的MS患者被误诊、78%延迟确诊的MS患者确诊时间≥1年[9]。

     

    赛诺菲携手医联,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共同创建了临床领域首例个MS早筛的AI模型,通过自动化高通量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使他们及时完成转诊,从而缩短MS临床诊断时间并改善漏诊状况[10]。

     

    MS患者需要AI,更需要爱

     

     

    2019年5月30日,北京健易保科技有限公司联手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跨国制药企业赛诺菲共同推出了国内首个多发性硬化患者专属疾病保障项目——“捷力保”多发性硬化患者保障计划(以下简称“捷力保”)。

     

    捷力保项目理赔的范围是“患者在遵医嘱持续使用3个月特立氟胺(奥巴捷®️)治疗的情况下,并在等待期90天后发生急性复发住院,可申请保障金”。

     

    截至目前显示持续用药超过一年的MS入组患者仅有不到5%的患者申请理赔,这意味着使用特立氟胺的患者坚持标准用药,年复发率将大幅下降。

     

     

    特立氟胺为获得权威认证的DMT一线治疗药物,上市三年来惠及诸多MS患者,极力推动中国神经系统罕见病治疗领域发展。

     

    更为可喜的是,赛诺菲以约37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Principia Biopharma以加强赛诺菲在自体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能力。

     

    通过该项收购,赛诺菲将获得Principia Biopharma所开发的,治疗多发性硬化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BTK抑制剂SAR442168等药物所有权。2020年2月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中,已证明该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有显著疗效[11]。如今正在加速开展四项针对复发型和进展型MS的III期临床研究[12],纳入人群中中国患者比例较高,这波后浪,惊喜无限。

     

    前浪晓勇,后浪可期,聚焦神经系统罕见病,我们是认真的。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不能吃正常人的食物,因为他们患有苯丙酮尿症,饮食中苯丙氨酸的堆积可能导致中毒;也许你会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们身体僵直、甚至瘫痪无法行走,因为他们患有多发性硬化(MS);可能你还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拥有白头发、白眉毛、白皮肤,因为他们患有白化病。

     

    他们是罕见病患者。全球已知的罕见病大约有8000余种,其中约60%-80%的罕见病累及神经系统[13], MS就是一种神经系统罕见病。在我国,目前有8万多MS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疲乏无力、僵直、肢体瘫痪等。

     

    罕见的人生,不必光芒万丈,但可以温暖有光。

     

    今天是世界罕见病日,让我们一起对罕见病患者说一声,加油,奥力给!

     

    参考文献:

    1. Wei Qiu,et al.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8;23(131):2776-2784
    2. PU-2315 从统计学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特立氟胺的疗效分析
    3. Treatment Satisfaction Across Age Groups in Patients Who Switched to Teriflunomide: Analysis of the Real-world Teri-PRO Study. 8th Joint ACTRIMS-ECTRIMS meeting, MSVirtual2020, September 11–13, 2020.
    4. Effect of Teriflunomide on Epstein-Barr Virus Shedding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Outcomes From a Real-world Cohort Study. 8th Joint ACTRIMS-ECTRIMS meeting, MSVirtual2020, September 11–13, 2020.
    5. David H Miller, et al. Lancet Neurology, 2012, 11(2):157-169.
    6. Wallace J Brownlee, et al. J Clin Neurosci. 2014 Dec;21(12):2065-71.
    7. 特立氟胺中国说明书. 2020版
    8. 《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报告(2018)》
    9. 2018年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调查报告
    10. https://www.medlinker.com/news/155
    11. https://www.sohu.com/a/413553653_791909
    12.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0/02/06/1980729/0/en/Sanofi-Sanofi-brain-penetrant-BTK-inhibitor-meets-primary-endpoint-of-Phase-2-trial-in-relapsing-multiple-sclerosis.html
    13.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engyanchun_4156318671.htm

     

    审批码:MAT- CN-210221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会直接引起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往往是静脉回流障碍、肾脏功能不好、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然而,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长期卧床或久坐,可能会引起下肢静脉回流不好,从而导致水肿。这种情况下的水肿是间接性的,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措施来改善。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下肢水肿,但有可能间接导致下肢水肿现象的出现。如果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得到相应的治疗。

  • 鼻咽癌的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是会出现鼻涕当中带血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会持续整个病程时期,并且患者会因为病情变化而使得症状更加的明显,最终导致患者的鼻腔当中出现持续出血的症状,这都是相当常见的症状,有的时候还会感觉到自己的头部有些持续性的疼痛。

     


    鼻咽癌主要就是由于人们鼻咽腔内部长出来恶性肿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算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于这类疾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早期发现,只要确诊后才可以进一步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病情中期的患者,不过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彻底治好,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果是想要彻底治愈的话还是需要依靠外科手术的方法,有的时候还会使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


    患者在发病早期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症状,只是会单纯的感觉到自己的鼻腔内部偶尔出现出血的现象,而且流鼻涕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血丝,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流出来鼻血,当肿瘤压迫到患者听力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听力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总是听不清楚远处的声响。


    有一部分的患者还会时常出现头痛的症状,这也算是鼻咽癌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每次发作的时候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头部一侧传来非常明显的持续性疼痛,就连眼睛部位都会发生一些病变,若是眼睛已经出现一系列症状的话就说明患者的病情到了晚期,这个时期就必须要引起重视,以免危害患者的生命。


    无论是哪种恶性肿瘤疾病都是会有转移的可能性,所以患者在患上鼻咽癌以后要是没有及时控制住病情发展的话就会导致肿瘤转移的情况发生,这样的话就会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颈部出现重大的情况,不过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疼痛,只是质地是非常坚硬的,在早期的时候还可以活动。

     

     


    那么患者在发生早期症状的时候就必须要去医院做详细的身体检查,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就包括了前鼻镜检查、鼻咽镜检查等,这些都是可以非常明显的检查出来患者是否是出现了鼻咽癌这种疾病,有些病情比较模糊的患者还需要去做一系列常规检查,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 是什么原因会导致神经衰弱这种疾病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像是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都会导致患病,另外患上这种疾病之后也是难以治愈的,这就提醒大家要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症状,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具体都有哪些呢?

     

    什么是神经衰弱?目前认为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主要表现为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如头昏、头痛、脑胀、失眠、多梦,近事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烦躁易怒,疲乏无力,怕光,怕声音,耳鸣、眼花、精神萎靡等,并常常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如心跳、气急、食欲不振、尿频、遗精等等。

     

    神经衰弱临床症状

     

    一、衰弱症状

     

    包括脑力与体力均易疲劳。表现为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困倦思睡、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容易悲观失望。

     

     

    二、情绪症状

     

    情绪容易兴奋可因小事而烦躁、忧伤、吻激惹或焦急苦恼,事后又懊丧不已。一般早晨情绪较好,晚上差。

     

    三、兴奋症状

     

    精神容易兴奋可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控制不信但无言语和运动增多。此外,感官与内脏感受器感受性明显增强,如对声、光敏感、手指、眼脸与舌尖震颤动,皮肤及膝腱反射增强等。紧张性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时轻时重。

     

    四、睡眠障碍

     

    睡眠节律失调,夜晚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头脑不清醒。有时表现为日间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觉醒节律变化。

     

    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①心血管系统:如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凉、皮肤划痕症、血压偏高或偏低等。


    ②胃肠道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③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遗精、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

     

    总之,以上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要多多的了解,另外其实患上神经衰弱和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像是那些过于安静,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容易出现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心里的人,更加容易患病。

     

     

  • 作者:健康知识局 

    本文首发于:健康知识局

     

    最近,局长浏览过这样一条新闻:“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同时,新冠病毒实际可能促使健康人群快速变成糖尿病人群。”

     

    事实上,就算没有新冠病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糖尿病前期患者。

     

    什么是糖尿病?

     

    提到糖尿病,大部分部分年轻人可能都会这么想:这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离自己远得很呢。

     

    就是因为这种想法作祟,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糖尿病,不少人想当然的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太多了。

     

    呵,天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简单来讲就是,糖尿病患者调节血糖的能力出了问题,血糖不能稳定在正常水平之上。

     

    健康人有调节血糖的能力,偶尔吃糖太多,血糖水平确实会短暂地「飙升」,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

     

    但糖尿病患者就不一样了,自从得了糖尿病,就要时刻担心它会引起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100多种并发症。

     

    看到这里,有人开始疑惑:局长说的我都懂,可这和年轻人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不是吧阿sir,年轻人也会患上糖尿病?

     

    在绝大多数人的想象里,“这届年轻人身体不好”的话题,还只是脱发、失眠与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话题相关。

     

    可前阵子著名电竞选手Uzi23岁患糖尿病的消息,让不少年轻人都开始审视自己:年纪轻轻,真的会得糖尿病这种“老年病”吗?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9年发布的全新糖尿病地图,中国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每10个中国成年人里,就有1个人有糖尿病;每2个中国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这其中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3550万,占比约五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处于工作年龄;18-29岁的患病率增加到4.5%,30-39岁的患病率增加到6.6%。

     

    那么年轻人是怎样勾搭上糖尿病前期的呢?让局长给大家梳理一下。

     

    我们平时吃下去的食物,经过肠胃的加工,会变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管,变成血糖。人体内的60万亿细胞全靠血糖来养活,而胰岛素呢,专门负责为细胞配送血糖。

     

    平常的日子里,胰岛素完成配送任务之后,会将多余的血糖送到肝脏暂存,肝脏没地方的时候,血糖就会被肝细胞胖揍一顿,变成脂肪踢出门。

     

    对于胰岛素来说,这样的日子虽然繁忙,但也算安稳。可有些人,偏偏要打破这片宁静,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讲究, 一边损坏着身体的器官,一边胡吃海喝,在身体承受力的边缘疯狂试探。

     

    吃得太多导致血糖过多,细胞吃不下了,肝脏存不下,勤劳的胰岛素被逼急了,开始疯狂扩大队伍。

     

    然而,任胰岛素一个劲儿的分泌,血糖依然毫不留情蹭蹭蹭往上涨,充斥在血液里,胰岛素崩溃了。

     

    上述现象,专业上叫“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会出现的症状,当血糖升高后降不下来,就会演变成2型糖尿病。

     

    除开遗传因素,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如何预防糖尿病?

     

    好好的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和糖尿病沾上边,真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手段,一旦得病,终身治疗。

     

    每一个年轻人,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都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早早与糖尿病划清界限。

     

    1. 饮食上

     

    注重营养均衡,控制食量,切忌暴饮暴食;口味淡一点,少吃油盐,可以适当加点醋;少吃精细米面,多吃粗粮杂粮,适当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白米白面作为主食。

     

    2. 生活习惯上

     

    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多活动,保持好睡眠。

     

  • 多发性硬化,一种神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它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肢体无力、平衡失调、视力下降等症状。那么,面对多发性硬化的频繁复发,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多发性硬化。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家族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当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发生脱髓鞘病变时,神经信号在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传递变得困难,从而导致上述症状。

    针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复发、抑制病情进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急性期治疗:针对急性发病的患者,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以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压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发作缓解期治疗:在患者反复发作的缓解期,可使用干扰素、那他珠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炎性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缓解治疗的效果。

    3. 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多发性硬化复发时,患者常伴有肢体痉挛、酸痛无力等症状。因此,对症用药治疗,改善肢体行动能力至关重要。在康复期,患者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以控制病症和减少复发。

    4. 日常保养:多发性硬化患者应适当运动,提高肌肉张力,如慢跑、伸展运动、太极拳等。同时,家人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精神负担。

    总之,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提高生活质量。

  •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视力模糊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发现,MS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引发各种症状。

    二、症状与体征

    1. 肢体麻木、无力:这是MS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多个肢体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2. 视力模糊:MS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失、复视等症状。

    3. 颈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尤其在头部运动时加剧。

    4. 意识模糊、平衡障碍:MS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平衡障碍、步态不稳等症状。

    5. 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6. 情绪障碍:MS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

    1. 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干扰素β等,用于控制疾病活动,减少复发。

    2. 糖皮质激素:用于急性发作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3. 生物制剂:如奥法木单抗、纳武单抗等,针对特定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

    4. 辅助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四、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 避免感染:MS患者免疫力较低,易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

    3.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

    4. 保持积极心态:MS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五、医院与科室

    MS患者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医院设有MS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髓鞘的炎症和损伤。本文将为您介绍MS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1. 疾病知识了解

    了解MS的症状、病程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疾病。

    2. 治疗方案选择

    目前,M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日常保养

    MS患者应注重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

           * **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

    4. 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

    MS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此时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眩晕,这一常见的症状让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扰。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耳石症、多发性硬化、熬夜、劳累等。

    耳石症是导致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耳石是内耳中的一种小晶体,主要负责平衡感。当耳石脱落并进入耳内其他通道时,会引起眩晕、头晕和平衡障碍。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神经纤维受损,从而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肌肉无力等症状。

    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眩晕。长时间缺乏睡眠会影响身体和大脑的正常运作,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引发眩晕。

    除了上述原因外,眩晕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针对眩晕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耳石症,可以通过耳石复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劳累。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当出现眩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等部位。该病的特点是病灶多发性,即在空间上表现为多个病灶,病程上表现为缓解和复发。

    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该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2. 环境因素:研究表明,寒冷地区的人群更容易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此外,紫外线暴露、吸烟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 免疫异常:多发性硬化症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正常组织。这种免疫异常可能导致白质脱髓鞘。

    4. 病毒感染:一些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有关。

    5.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缺乏维生素D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包括:

    1.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β、醋酸格拉替雷等,可减轻炎症和延缓病情进展。

    2.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快速减轻急性发作期的症状。

    3. 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用于控制病情进展。

    4. 支持性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避免接触高温环境,以免加重病情。

    3.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

    4.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   1月6日,来自广州的小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龙友明教授的指导下,成为国内首位使用多发性硬化创新药芬戈莫德(商品名:捷灵亚)的患者。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更为多见。该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如视力模糊、肢体无力、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龙友明教授介绍,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治疗多发性硬化主要采用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如芬戈莫德、利妥昔单抗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芬戈莫德是一种口服的DMT药物,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多发性硬化的复发和进展。该药物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小陈患有多发性硬化多年,曾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在得知芬戈莫德在中国上市后,他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过医生的评估和检查,小陈被确诊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符合使用芬戈莫德的适应症。

      在开始使用芬戈莫德治疗后的一个月内,小陈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症状明显减轻。他感慨地说:“感谢医生和药物,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龙友明教授表示,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可控可治的疾病,患者不必过于担心。他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内多发性硬化领域的领先科室,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该科室积极开展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残疾甚至认知障碍。然而,由于其症状复杂多样,许多患者往往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无法立即确诊,38%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焦虑症、血管疾病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胡学强教授指出,延误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如失明、行动不便、认知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负担。

    晓琳是一位不幸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三年前,她在工作中突然感到手指麻木,打字困难。她以为是自己太累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然而,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到右腿疼痛。她焦急地前往医院就诊,却一直未能确诊。直到来到神经内科,才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经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但晓琳的心理压力却一直难以缓解。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时空多发”的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运动障碍、疲劳、平衡障碍、视力下降、认知障碍、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80%的患者会合并两种以上的症状。由于症状复杂,多发性硬化难以确诊,患者往往会辗转多个科室。

    目前,多发性硬化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和其他特殊类型。治疗主要以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为主,包括急性期治疗、缓解期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和生活指导等。

    急性期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缓解期治疗主要使用疾病修正治疗(DMT),以降低复发率和延缓残疾进展。然而,我国批准上市的DMT种类有限,且价格昂贵,难以进入医保,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治疗多发性硬化,中山三院神经免疫疾病诊疗中心开设了“多发性硬化随访门诊”,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治疗。胡学强教授呼吁,需要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教育,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 1. 腺苷脱氨酶(ADA)概述
    腺苷脱氨酶(EC:3.5.4.4,Adenosine deaminase)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的酶,尤其在肝脏、肾脏、脾脏和骨髓等组织中的含量较高。ADA属于非特异性酶,每个分子至少年含有两个活性基团,其活性能够对嘌呤进行完全分解,从而抑制嘌呤的合成。ADA的主要作用是催化腺苷转变为次黄嘌呤,再经过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最终生成尿酸。因此,ADA活性是反映腺苷代谢的重要指标。

    2. ADA的检测方法
    检测ADA活性通常采用比色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取0.1ml标本,加入0.02ml 0.01mol/L次黄嘌呤溶液,混匀;
    2. 加入0.02ml 0.02mol/L磷酸缓冲液(pH7.4),混匀;
    3. 加入0.2ml 0.1mol/LNaOH,混匀;
    4. 加入0.02ml 0.1mol/L冰醋酸,混匀;
    5. 加入0.2ml 1g/L对硝基苯胺溶液,混匀;
    6. 加入0.1ml 0.1mol/L硫酸,混匀;
    7. 37℃水浴30min,在620nm处,用空白试剂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

    3. ADA的临床意义
    ADA活性增高见于以下情况:
    1. 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其是在急性肝炎早期,ADA活性升高比ALT更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
    2. 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ADA活性升高有助于诊断。
    3. 脾炎:急性脾脏疾病、慢性脾脏疾病等,ADA活性升高有助于诊断。
    4. 骨髓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内含有大量的ADA活性。
    5.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ADA活性升高有助于诊断。
    6. 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等,ADA活性升高有助于诊断。

    4. ADA活性降低见于以下情况:
    1. 肝硬化晚期、肝衰竭等,此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ADA活性降低。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骨髓功能受损,ADA活性降低。
    3. 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ADA活性降低。

    5. ADA的注意事项
    1.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DA活性,检测时应注意排除红细胞的影响。
    2. 试剂应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受热等影响。
    3.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4. 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 多发性硬化症,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虽然多发性硬化症并非遗传性疾病,但研究表明,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当患者的母亲或女性亲属患有此病时,患者患病几率会相对增加。

    那么,多发性硬化症究竟是由哪些基因或基因突变引起的呢?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基因,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等。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髓鞘,引发疾病。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也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4.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5.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多发性硬化症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遗传性疾病。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提高生活质量。

  •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该病多发于青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有关。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听力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大约60%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会出现听力障碍,表现为听不清别人说话,甚至完全丧失听力。

    运动障碍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无力、腿部沉重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偏瘫或四肢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视力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球震颤、复视等症状。

    感觉障碍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感觉迟钝、麻木、刺痛等症状。

    语言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另一个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清、吞咽困难、语言表达困难等症状。

    除了上述并发症,多发性硬化症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因此,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来说,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等,旨在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来说,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患者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总之,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科学保养,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