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季颈部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冬季颈部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发表人:柏泽锋

冬季气温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卧床时间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而寒冷、长时间工作学习姿势不变、活动下降,更容易导致颈椎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这个季节中人们忘不了加些保暖的衣裤,但很多年轻人不注意腿部及颈部的保养。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下颈部的保养。因为头部血管受寒而收缩,使颈椎及脑部的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出现颈椎病及脑血管疾病。颈部的保养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医讲究治未病,即上医治未病,那颈椎病可以通过什么手段保养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物理手段,可以使用高领的毛衣或围巾,最好是纯毛的,避免产生静电,变身为静电侠;另一方面,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强调整体调养。人的身体通过经脉联通五脏六腑,而颈部起着头部与躯干连接的重要作用,内有重要的经脉循行。受寒、受风邪之后,容易导致经络不通畅,继而会出现颈部疼痛或者头痛等情况,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不通则痛。

除了给予针灸通络、推拿整脊、牵引治疗之外,中草药治疗也是有不错的效果,可以使用桃仁、红花、赤芍、熟地、川芎、当归、三棱、莪术、木香等煎煮后外洗,或者使用毛巾浸泡药液后外敷,以五分钟为一轮次,每次使用三轮,可以预防及有效缓解颈椎及脑血管病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血管意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尽管疫情的阴霾尚未消散,也无法阻挡亲人团聚的热情和喜悦!然而,在人们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春节期间也潜伏着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及其家人应该提高警惕,开心之余,也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安全警报。

     

     

    1.突发胸闷、胸痛

     

    如果家人在活动过程中或休息时,突然出现心脏部位剧烈疼痛、胸闷,或是左侧肩背部疼痛,同时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甚至产生一种濒死感,且这种情况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很可能是心绞痛发作。如果持续时间更长或持续不缓解,就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救tips:

    应让家人立即停止活动、取平卧或半卧位休息,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如果发病者没有任何禁忌症,家属可以立即帮助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让患者情绪保持镇静,如果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2.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

     

    如果有家人在过度疲劳后,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等情况,可能提示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

     

    急救tips:

    发现以上突发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帮助发病者仰卧,头偏一侧,头肩部垫高,有助于脑血流和脑灌注压的改善,同时还可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如果发病者口鼻中有呕吐物,应设法清理,有活动性假牙应去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病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比如用手电筒观察其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果发病者意识清醒,应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急救人员尚未到达之前,切勿擅自给发病者服用药物。

     

    3.心慌、头晕、冒冷汗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和家属,节日期间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血糖仪监测血糖低于3.9 mmol/L即为低血糖,这时常常会伴有心慌、头晕、饥饿,手抖、冒冷汗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失常,甚至昏迷。低血糖是糖尿病昏迷的主要原因。

     

    急救tips:

    对于神志清楚的低血糖患者,应立即口服10~15g含糖饮料或食品。进食甜食后,如症状不能改善或出现昏迷倾向,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协助患者平卧、抬高下颌、解开衣领,保持气道通畅,注意保暖。发生呕吐时让患者侧卧,以防误吸。

     

    非医疗专业的成年人也应该掌握下述的急救技能:

     

    1.心肺复苏(CPR)

     

    确定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后,将病人仰卧于硬平面上,施救者位于其右旁侧。胸外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段,胸骨正中间。记住按压位置,下次按压选择同一位置, 以节省按压间隙时间。

     

     

    按压手法:施救者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十指紧扣,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必须快速、持续、有力。要求施救者 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胸外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按压深度成人5cm,儿童5cm,婴儿4cm,或≥1/3胸部前后径。

     

    每次按压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暂停间隙施救者不可双手倚靠患者,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非医务人员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也可在急救调度员指导下操作直至使用AED(自动复律除颤器)。

     

    2.学会应用AED(自动复律除颤器) 

     

    如果施救者判断伤病员出现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应尽早使用AED;如果现场有2名以上施救者,一人进行CPR,另一人取来AED。

     

    AED操作步骤:

     

    1. 打开AED盖,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开机;
    2.  将电极板准确地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装有植入性复律除颤仪的患者应将AED贴片避开植入装置;
    3. 离开患者,让AED分析心律;
    4.  如AED建议电击,施救者大声警告“离开”,确定已无人接触患者后按“电击”键;
    5.  如无需电击以及电击完成后,请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6.  约5个心肺复苏循环或2min后,AED会提示重复步骤③和④。对小于8岁的儿童除颤建议使用儿科剂量减量系统,大于等于8岁的患儿使用普通AED。在心脏猝死发生的一分钟内进行电除颤,存活机会可达90%,但每延误1min抢救成功率降低7%~10%。

     

    提醒大家要防患于未然:节日期间应该保证休息,尽量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贪杯、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有不适症状出现,不要因为过节,延误就诊。

     

    最后,祝大家节日期间,健康快乐!

  • 冬季,严寒的气候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威胁,因为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患者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及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1]。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想要安然过冬,该怎么做呢?

     

     

    一、出门做好头部、颈部保暖

     

    天冷加衣这是冬天最简单、直接的保暖方式。可是,用棉衣、棉裤、棉鞋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并没有,颈部和额头还裸露在外呢,可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冬天里很多人喜欢待在有暖气或空调的屋内,有时甚至到头部微微出汗,若这时直接出门,一头扎进冰冷刺骨的寒风中,瞬间的温差,血管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之下将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而颈部同样有着很多重要的大血管,无论是颈动脉还是颈静脉,它们的位置都非常接近体表皮肤,且多数人的颈前部、两侧皮下脂肪都非常的少,这就意味着我们少了很重要的保暖条件。所以冬季出门,千万不要忘了为头、颈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晨练时间不宜太早

     

    有晨练习惯的老人,平时可能四五点就出门锻炼了,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冬季晨练的时间不宜太早,应选择太阳初升、气温逐渐升高后再出门,一般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较为合适。因为冬季里早晚的温差较大,而清晨与夜间时段人体的血压又比较紊乱,普遍较高,若是在这时候锻炼,脑部很容易发生缺氧,形成脑部血管堵塞,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起床前静卧5分钟

     

    冬天里要说最冷的时候,莫过于掀开被子,起床的那一刻,若是这个过程太过于迅速,就会在被窝里、被窝外形成一个不小的温差,刺激到患者的血管,发生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等问题。所以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清晨起床前,可以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搓搓脚心,做个干洗脸的动作,让身体舒展,并逐渐与环境温度有个适应的过程,再慢慢起床。

     

    四、室内温度不宜过高

     

    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喜欢窝在温暖的室内,享受空调、暖气带来的舒适感,但未免与室外温度形成过大的温差,室内温度不宜设置的太高,保持在18-24摄氏度为宜。同时,尽管冷,但室内还是要多通风,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细菌的滋生。

     

    当然了,除了防寒、保暖工作以外,清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平和的心态也同样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服药,这些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防护工作,如此才能安然过好一个冬季。

     

    参考文献
    [1] 杨翠玲.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3):226-227.
  • “医生,为啥每到冬天,就感觉我的冠心病变严重了?”


    前两天查房的时候,遇到张大爷,前阵子他跟往常一样,早起在公园锻炼,突然感觉胸口一阵阵发闷发痛,有点喘不上气,张大爷一下子意识到不对劲了,他立马停下动作,向同行的老友求助,众人合力将他送到了医院,好在发现及时,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张大爷每每想起这事,还心有余悸,为了弄清原因,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疑问。


    其实,老人家的想法并不是毫无缘由,包括冠心病在内的诸多心脑血管病,的确会受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冬季,更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与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一、 心脑血管病在冬季高发的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心脑血管病是如何形成的。


    心脑血管疾病在百科的解释是: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其实这句话已经对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做出了解释,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人体的血管组织跟其他组织一样,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新陈代谢,但是在血管壁代谢过程中,如果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地形成,血管舒缩不畅, 供血出现问题,心脑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可能大家很难理解,怪医生打个简单比方,咱们身体的血管就好比地下排水管道一样,而血液就是管道中的水,当水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时候,就能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如果某一条管道被堵住了,时间久了,那么还会出现破裂、塌陷的可能,影响整个排水系统正常运转,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会在冬季高发,主要是受到寒冷的刺激,人的血管收缩,同时冬季运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出汗量减少,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斑块或血管痉挛时,包膜容易破裂,之后形成的血栓碎块就容易堵塞住血管,一旦堵住了冠状动脉,那么人就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而如果血栓碎块堵住了脑血管,又会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另外,饮食不加节制、不良情绪、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酗酒等等也是引起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二、4个时间最危险,需重点注意


    所以说,在心脑血管病高发的秋冬季节,中老年朋友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特别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衣食住行都要重点注意,严防心脑血管病发作。


    心脑血管专家在临床上曾做过统计,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并不是毫无规律可言,也有“发病高峰”,特别是下面提到的这4个时间,就是中老年朋友需要重点注意的“危险时段”!


    1)晨起后到上午10点前


    根据数据统计,大约60%以上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所以,这个时间也被医生们称为“心脑血管的魔鬼时间段”,这个时间段血液比较粘稠,血压也偏高,很容易发生意外。


    建议:中老年朋友晨起时,不要急于起身,醒来后在床上先躺几分钟,等身体完全清醒了,再缓缓起身,穿好衣物,慢慢铺床,喝点温开水,这对于血管及肠胃都是有好处的。


    2)上厕所用力排便的时候


    一些中老年人都有便秘的问题,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可能会在厕所呆比较久的时间,当人在用力排便的时候,会让腹压增大,血压随之升高,这样就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刺激,增加心梗发生的几率。


    建议:如果中老年朋友有便秘的问题,建议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理,比如调整饮食,多吃粗纤维素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同时坚持运动锻炼,促进代谢,经常顺时针。在必要的情况下,根据医生建议加用药物来通气、排便。


    3)剧烈运动的时候


    适当运动对保养心脑血管有益,但剧烈运动却会损伤身体,一般剧烈运动后,身体超过了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猝死,比如一些心脏病患者,在运动过量时,造成了冠状动脉缺血狭窄痉挛或者斑块破裂等情况,产生心源性休克,没有及时救治就会引发猝死。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运动过量,还会出现低血糖,也是比较危险的。


    建议: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登山、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都是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跟强度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或5天以上运动,每天的运动时间达30分钟以上,如果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肌梗塞、心衰等,需要在医生建议下酌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及强度。


    4)情绪激动的时候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愤怒2小时内,犯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是平常的3~5倍,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明显升高,这充分说明了不良情绪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积极的情感会作用下丘脑垂体分泌有益激素,放松神经,缓解压力,改善内脏的血氧供应。所以说,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说不单单对心脑血管患者,对每一个朋友都是好处颇多的。


    建议:中老年人压力大,但也要学会放下压力,平日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动情而哭也好过压抑自己,鼓励多笑,因为笑能带动大脑产生内啡肽,促进释放一氧化氮而扩张血管,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所以多笑是有益于心脏健康的。#健康科普大赛#


    总的来说,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冬季是一个比较“难熬”的季节,想要安全过冬,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只要重点注意4个危险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等,那么健康也将与你一路同行!

  •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甚至开通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为了更好的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死神争夺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先诊治后付费,电梯直达病房,优先救治,优先检查的多项措施并进,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诸多相关学科。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地球环境的恶化,气象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已逐渐被广大学者认知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气象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普遍认为,寒冷和气温的大幅波动是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而在温暖季节和气温相对平稳的月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减少,不同类型卒中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下降和温差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老年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但此短时血脂水平的波动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气温波动和血压变异等多方面有关。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 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可能其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可能性会更高。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那么,冬季冠心病少做那些事,可以很好地避免心梗高发呢?

     

     

    1.少出现温度急剧变化

     

    冬季之所以冠心病高发,主要原因就是天气忽冷忽热,从而导致血管的急剧收缩甚至痉挛,从而导致心梗发作,而避免气温的急剧变化,会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可能。冬季在有暖气的室内,到没有暖气的室外,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增加发病机会,所以,避免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减少更多的心肌梗塞发病。

     

    2.少出现暴饮暴食

     

    冬季是中医进补的季节,而且由于冬季室外活动减少,会增加在室内暴饮暴食的机会,而进补和暴饮暴食,会增加体重,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可能。

     

     

    3.少出现久坐不动

     

    运动是血管最好的润滑剂,冬季天气寒冷,病人久坐不动,是冠心病易于发病的另一原因,冬季避免久坐不动,避免长期室内不动,会增加冠心病心梗的可能,所以,避免这种情况,会减少心梗可能。

     

    4.少出现情绪变化

     

    情绪波动会诱发冠心病发病,而冬季是一个容易压抑和抑郁的季节,情绪的急剧波动会增加血管痉挛或者斑块不稳定的可能,所以,避免情绪急剧变化,会减少心梗发生的可能。

     

    5.少出现有药不吃

     

    服药依从性差,是冠心病发病的另一原因,只有规律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才能避免冠心病并发症或者心梗发生的可能。

     

    其实,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少吸烟,少喝酒,少熬夜等等,只有平时多注意,才能冬季少发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服药依从性,是避免心梗的不二法宝。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冬季是中老年人心脏病、中风等慢病的高发季,一方面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气温的骤然变化,还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加大了中风的危险性。研究发现,饮食可以影响炎症水平。慢性炎症已被证明在心脏病和中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吃促进炎症的食物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经常吃抗炎食物减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与食用抗炎饮食的人相比,食用促炎性饮食的参与者患心脏病的风险高46%,中风风险高28%。

     

     

    这5类促进炎症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红肉

     

    红肉是指猪、牛、羊、马、兔、鹿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红肉不可多吃,每天二两(生重)的瘦肉即可满足人体的需求。

     

    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指经过腌渍、烟熏、发酵及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肉制品,如咸肉、香肠、火腿、培根、腊肠、熏肉、午餐肉等,不要经常吃这类加工肉制品。

     

    精制谷物

     

    精制谷物是指经过精加工的大米、面粉及其制品,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等,日常饮食应粗细搭配。日常精制谷物占全体进食主食总量的1/2~2/3即可。

     

    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指添加糖(白糖、红糖、砂糖、玉米糖浆、蜂蜜、黑糖等)的饮料,包括苏打水、果汁、运动饮料、水果味饮料等。

     

     

    油炸食品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诱发持续性炎症,如炸鸡、炸鱼、炸串、油条、油饼、水煮鱼、火爆大头菜、五花肉、猪蹄、肥羊、肥肉等都要少吃,另外反式脂肪酸也有促进炎症的作用,购买食品时要关注配料表,尽量不要选择含有“氢化”字样的食品。

     

    食用抗氧化剂和纤维含量较高的抗炎食物可以帮助对抗炎症,这些抗炎食物可以适量多吃:

     

     

    1、绿叶蔬菜

     

    如甘蓝、菠菜、卷心菜、芝麻菜等,新鲜的绿叶蔬菜富含叶酸、类胡萝卜素、钙、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物质等,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2、黄色蔬菜

     

    如南瓜、黄椒、胡萝卜等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蔬菜摄入量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绿色、黄色、紫色等)占一半。

     

    3、全谷物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过碾压、粉碎、压片处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麸皮、胚芽、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常见的有全麦食品、燕麦、糙米、玉米、荞麦、藜麦、小米、红小豆、绿豆、鹰嘴豆等。全谷类食物占全天主食的1/3~1/2。

     

     

    4、茶

     

    茶具有兴奋神经、解除疲劳、消食解腻、增加食欲等作用,建议饮茶清淡,不饮浓茶或隔夜茶。

     

    5、咖啡

     

    这里的咖啡是指纯咖啡,不是加了糖、奶精的二合一、三合一咖啡或者咖啡味饮品。一般来说,每天平均饮用1杯咖啡是可以的。

  • 秋冬来临,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早晚温差大,导致人体血管迅速收缩,容易诱发心源性及周围血管病变,此时如不及时正确诊断治疗,极有可能引起组织坏死,面临永久失双足的悔恨。

     

    下肢静脉损伤分为动脉损伤和静脉损伤两种类型。

    过去血管阻塞被认为是一种年老体衰,但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大多长时间不运动,习惯久坐,常熬夜,爱吃油腻食物,导致血液黏稠,循环减慢,形成血管粥状硬化或血栓的几率增加。根据资料统计,台湾一年截肢约八千例,其中近六千例为动脉阻塞所致,即使是截肢手术,在住院68天内,死亡率也高达18%,而一年内成功出院的病人,有34%死亡。所以人们应该对此类疾病有更多地了解,做更有效地预防是正确的。

    下肢动脉严重栓塞,难以感觉到可导致截肢。

    动脉阻塞是指出现在动脉内的“斑块或血栓”堵塞了血管,影响血液流通,若双脚动脉阻塞,一般症状首先是下肢发冷、麻木、脱毛,再进一步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下肢无力,严重者出现伤口、坏疽、截肢问题。这种症状会更加明显,因为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头发会更好。

     

    严重动脉阻塞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外科绕道手术和介入性导管手术两种,为避免以后血管壁炎症或纤维化引起血管壁细胞增生,可考虑采用医疗器械,如药物充填器/药物支架,以抑制血管壁细胞增生,延缓血管再次阻塞,对血管钙化严重或斑块过硬的患者,还可考虑采用血栓和斑块旋切导管治疗,可有效地将下肢血管壁钙化的部分粉碎,清除,打通狭窄动脉,使血流恢复正常。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比动脉更容易形成血栓,其原因是因为静脉血流速度慢,而下肢静脉血栓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见静脉曲张,即浅层的静脉性栓塞炎,另一种是深层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栓塞常发生在须静坐人群中,这类人群因工作需要经常坐着,且喝水时间短,造成血液流动速度过慢,从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传统导管溶栓术、超音波震荡导管溶栓术、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目的是减少血栓总量,改善静脉回流,降低栓塞后症状组和疾病复发率。

    如何防止下肢血管阻塞呢

    冬季寒冷,血管遇冷易收缩,易使病情恶化,应注意保暖,此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血管损伤。

  • 冬天来了,到医院定期输液“保养”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起来,定期输液似乎成为了老年人不成文的规定,许多子女也认为定期给父母输液保养是尽孝的一种方式,而且在许多“医务人员”口中,定期输液也成为这些“医务人员”和病患维持交往保持联系的有效方式,其实,在以往诸多的科普中,许多科普都普及了定期输液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念,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人前仆后继,争前恐后的来医院定期“保养”,今天我们就再来讨论一下,定期输液真的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怎样才是正确的“保养”和预防方式?

     

     

    第一、“保养预防”的健康意识值得提倡!

     

    其实,老年人自己主动要求定期保养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此类人群对健康追求,对自身身体更高要求的渴望和体现,良好的保健意识有利于老人更好的做到拒绝不良习惯,按时遵医嘱服药等,但健康意识不是“自认为”怎样。其实,这个问题从侧面也反应出来老年人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的匮乏,而此类知识的匮乏,需要更多人和媒体投入到正确保健知识的科普当中,只有正确的知识占据了主流,错误的常识才会被拒而远之。

     

    第二、输液保养的保健方式适用于那些人?

     

    输液保养的方式并不是没有适应症,静脉输液因为其直接将药物送入血液,使得其起效更快,更为迅速,所以非常适合急性发病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需要迅速解决的症状,所以,对于心脑血管急性期的病人,输液治疗就显得比较重要。那么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呢?也就是刚刚发病或者发病数天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发病已经数月或者数年,就算不得心脑血管急性期啦!

     

    第三、输液保养有哪些坏处值得警惕?

     

    既然输液保养的方式不对,那么有哪些不对的地方?或者输液保养的方式会有哪些不利于健康的地方?

     

    1.输液给药的方式不值得提倡,输液是较为危险的给药方式之一,因为其是将药物直接输注到血管内,所以,其发生输液反应、医源性感染、血管炎、过敏等可能性大大提高,而这些反应,通过口服或者其他方式可能会大大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输液有可能反成罪魁祸首,输液导致的血管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甚至是药物大分子导致的微栓塞,可能导致凝血机制被激活,从而不但没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反而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我们见到许多输液保养中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例子不胜枚举。

     

    3.输液可能导致其他疾病,老年人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性变差,药物都需要肝肾代谢,而心肺功能需要一定的容量负荷,在大量液体进入血管后,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或者肺水肿,甚至经肝肾代谢的过程中导致肝肾功能不全,所以,如果输液不当,不仅不可防病还可“致病”!

     

     

    第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既然输液保养不值得提倡,那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少用食盐到适量运动,从戒烟限酒到少放食用油,从控制体重到良好心态,从避免熬夜到合理饮食,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靠两次输液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其实输液治疗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真的要给其一个好处的话,我认为,让老人觉得心里舒坦是最大的好处,如果老人觉得输液之后神清气爽,更加舒坦,或许输液也不是没有用处,毕竟,高兴是最大的保健养生润滑剂。

     

    这正是:

     

    输液保健影响大,

     

    多数老人知道它,

     

    收益甚小害处多,

     

    不良陋习远离吧!

     

  • 冬季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与夏季相比,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出50%,寒冷地区温度每降1度,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增加1%。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冬季高发原因

     

    冬季气候寒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时血管骤然收缩,导致血管流通受阻甚至斑块、血栓脱落,或者在斑块脱落处局部血栓形成,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这时,如果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动,在脑部的末梢小动脉内壁停滞就会形成脑梗死。

     

    而对于本身就患有脑血栓的患者来说,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就会导致疾病再次复发,使病情恶化。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和冠脉内壁的小血栓游离,可在冠状动脉造成局部阻塞或完全阻塞,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预防措施

     

     

    平衡心理。养精调神,保持良好心态,适应社会发展,心平气和,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做到平衡心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科学用药。


    健康饮食。注意食物多样性,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鱼。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鱿鱼、墨鱼、鱼子。


    科学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西药。

     

    冬、春季更应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冬季天寒,天气变幻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间,应当注意保暖。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包括太极拳、游泳、走步7000步以上,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活动在150分钟左右。

     

    定期做体检。尤其要注意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等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家里准备一个急救药箱。备好阿斯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常用急救药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行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手腕带上病名、联系人电话的小牌。

  • 头颅动脉瘤是一种能够威胁到生命的疾病,尤其当它破裂的时候,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但未破裂的动脉瘤并不那么危险,一般每年破裂率约为1%-2%,越大的动脉瘤破裂风险越大。

     

    一、滴状动脉瘤

    左颈动脉后面的交通段动脉瘤,呈圆形状,像是一滴漂亮的水珠被挂在了树枝上。血管瘤里面填塞的弹簧圈后水滴消失,像是掉到地上了。

    二、鸟嘴型动脉瘤

    右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的动脉瘤,呈长条状,加上弯曲的血管,整个形状就像一只凤凰,动脉瘤是尖的鸟嘴;在用弹簧圈填充动脉瘤后,鸟嘴消失,是不是把羽毛藏起来了?

    三、健美性动脉瘤

    右脑中动脉巨型动脉瘤,最大直径5.5厘米,两头细而中间粗,与粗壮的肱二头肌不同;动脉瘤在介入治疗后已不再出现。

    四、爱心型动脉瘤

    年龄较大的男性78岁,右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5mm,外形如爱心形状,在弹簧圈填塞后的动脉瘤基本不显影,“爱心”虽已消失,但患者已康复!

    头颅的动脉瘤是如何引起的?

    1先天因素:指先天形成。2感染性:感染性动脉瘤占动脉瘤总数的4%左右,较少见。3创伤:创伤大多形成假性动脉瘤,也有少数形成真性动脉瘤。4血液冲击:血管在分叉或弯道处易受血液冲击而发生动脉瘤。5动脉硬化:中老年人是动脉硬化的高发人群。

    怎样预防颅内动脉瘤?

    头颅动脉瘤是一种一旦破裂出血就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怎样才能预防呢?以上5个因素中,先天性发育和血流冲击力这两个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其余3个因素,我们都可以预防。第一,控制感染的发生,有病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感染对血管的损伤。其次要注意动脉硬化的发生,努力改善现生活里的不良生活习惯。三是要保护好自己,避免遭受重大创伤,特别是头部外伤。

    头颅动脉瘤的表现是什么?

    首先是头痛,它是一种最常见的、突然的剧烈头痛。有的人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怕光、怕风、怕声响等情况。脑血管痉挛引起脑出血,引起意识障碍,如昏迷。若脑血管痉挛较严重,则有可能发生脑卒中。

     

    动脉瘤如何治疗?

    现有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栓塞治疗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两种。脑血管瘤形状多种多样,根据形态、年龄、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采用个体化治疗是脑血管瘤治疗的原则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咨询了关于脑死亡的情况,因为家里的亲人出现了疑似脑死亡的症状,我非常担心误诊。医生给了我一些建议,告诉我做CT脑血管造影有危险,而且即使确定是脑死亡了,也不需要做这个检查。医生说,脑死亡诊断并不依赖于单一的检查,而是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判断。我还询问了关于手术问题的看法,医生告诉我要复印病历后,去咨询律师值不值得打官司。医生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解释,让我对处理这个情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我非常感谢医生对我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