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情绪障碍会有哪些表现呢?

情绪障碍会有哪些表现呢?
发表人:常宪鲁

 

情绪伴随着每一个人,由于它变化无常,捉摸不定,似乎显得很神秘。

 

那么情绪到底是什么呢?情绪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它的表现形式除我们所熟知的喜、怒、哀、乐等外,还有就是当我们无法完全通过以上方式去表达个人情感时,就会以身体不适症状来体现,这是情绪的躯体表达,也是情绪的常见表达方式。

 

情绪障碍会有哪些表现呢?


1. 情绪低落、无兴趣、欲望和快感、反应迟钝、意志活动减少或缺乏、紧张甚至恐惧、自责自罪、有轻生的念头或行为、睡眠差、早醒、食欲差、乏力、周身疼痛不适、多疑敏感等抑郁症状;


2. 兴奋话多、精力旺盛、终日忙碌不停但多有始无终、脑子反应特别快、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吹牛说大话、不怎么睡觉但无困倦感、食欲性欲增强、冲动易激惹等躁狂症状;


3. 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如广场、社交、黑暗、高处、血、封闭空间等,明知没必要,但仍反复出现,难以自控,这属于恐惧症状;


4. 突然不可预测的,呈发作性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好像死亡将至,大难临头,伴胸闷胸痛、心慌,喘不动气,头痛头昏、全身发抖无力等,这属于急性焦虑发作的症状;


5. 终日无明显原因的紧张不安,害怕发生不好的事,难以入睡,多梦,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坐立不安,肌肉紧张发抖,头痛、心慌、出汗、尿频等慢性焦虑症状;


6. 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穷思竭虑、反复洗涤、检查、反复做同一件事或同一个动作、反复询问等,想控制但又无法自控,感到非常焦虑和痛苦,这属于强迫症状;


7. 疑病;周身不适、痛无定处、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肢体麻木、乏力等,反复检查无异常发现,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这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症状;


以上仅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绪障碍症状,因篇幅所限,其余不再详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情绪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我们的脑部受到重击,就有可能患上脑震荡,而这种疾病如果不能尽快的接受治疗,就会衍生出更多严重的病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专家表示,远离伤害,就需要及时控制,而控制病症则需要先察觉它的存在。那么,脑震荡会有哪些表现呢?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意识障碍

    多数程度较轻,可以有意识丧失或仅是一过性的神志恍惚,意识障碍可以短至数秒钟、数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意识清醒后可以恢复正常。

    5.遗忘症

    多表现为逆行遗忘症,即伤员对受伤当时情况或受伤的经过不能记忆。

    6.头痛、头昏

    在受伤后数日内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有的病人自觉症状很重.头痛、头昏常持续很长时间。

    7.恶心、呕吐

    多数较轻,1一2日内消失;小儿常较明显,有的甚至可以成为主要症状。

    对于脑震荡的检查,医学上也不单单是靠症状来评定的,而是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检查来诊断。上述的资料讲解就是说的脑震荡这种疾病的发生病因,希望为你带去帮助。另外,对于这种患者,我们必须做好护理,像饮食上远离烟酒、生活中多注意休息等等。

  • 一、远视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远视主要有远视物正常,近视物模糊、眼睛疼痛等表现,也可以出现散光、视疲劳,还可以有神经衰弱等全身症状,远视也可以出现弱视、内斜视等并发症。隐性远视患者可无异常表现,多可通过自身调节代偿,超出代偿范围后需经散瞳才可测出真实度数,多表现为远视物正常,近视物模糊。用眼时间稍长之后即可出现眼睛酸痛、酸胀等视疲劳的现象。远视也可以发生全身症状,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眼部常见眼球较小、前房浅,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有伴随症状且6岁前未及时矫正的高度远视儿童,会影响视觉发育,可形成弱视。度数较高的远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也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眼睑炎等慢性炎症。

     

     

    二、远视的并发症有哪些?

     

    1.弱视: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及敏感期内,没有进行正确的验光配镜,长期处于一种视物模糊的状态可以导致弱视的发生,远视并发弱视时,早期通过配戴合适度数的矫正镜即可使视力恢复正常。
    2.内斜视:多发病于半岁以后的高度远视的儿童患者,是由于在眼睛的高度调节下发生过度集合导致。

     

    三、哪些人需要重视远视?

     

    患有家族遗传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有疑似远视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到眼科就诊,以明确诊断。患者需要做眼底检查、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来确诊,并与近视、老花眼相鉴别。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应重视体检中的眼科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发现眼科检查结果异常,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在体检或者日常生活中发现眼部异常表现,并出现视力下降、眼睛酸痛、神经衰弱等表现,高度怀疑远视时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远视的患者,若出现视野受限、视觉异常、视力骤降等症状,甚至失明,应立即就医。

     

     

    四、远视眼与老花眼的区别有哪些?

     

    老花眼也表现为视远物清楚,视近物迷糊,是由于生理性调节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的视觉异常,配戴眼镜后只能看清楚近物,视远物模糊,而远视患者配戴眼镜后近物、远物均可看清楚,由此可进行鉴别。

  • 一、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

     

    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病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患者自我评价甚低,以致生趣漠然,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他们越是自责自罪,越产生消极的想法,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竟变成一片灰色。具体说来,抑郁症症状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

     

    (1)前者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2)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便秘(constipation)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二、抑郁症的识别有5个特征

     

    1、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2、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三、中国的诊断标准

     

    其实,国内普遍使用的标准与美国的大同小异。按照国内的诊断标准,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这些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 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注意:在儿童中,考虑缺乏正常的体重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 视神经炎较常见,是成人最常见的视神经病变,单眼发病率约为(1~5)/100000。

     

     

    一、视神经炎的好发人群

     

    多发性硬化患者:炎性脱髓鞘常由多发性硬化引起,进而可以引起视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白塞病、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更容易患有视神经炎。

     

    二、视神经炎的诱发因素

     

    受凉:受凉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感染,易诱发本病。
    接种疫苗: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诱发本病。


    三、视神经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视神经炎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疼痛、色觉异常、视野损害、闪光感等症状。部分患者病史中可有一过性麻木、无力、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平衡障碍等。本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视力减退、瞳孔改变、眼底水肿、视神经萎缩。

     

     

    1、典型症状

     

    视力下降:患者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可在一两天内出现视力严重障碍,甚至无光感。通常在发病1~2周时视力损害严重,其后视力逐渐恢复,多数患者1~3个月视力恢复正常。
    眼球疼痛: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转动时疼痛。
    视野损害:还可表现为色觉异常或仅有视野损害,可伴有闪光感、眼眶痛。


    2、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病史中可有一过性麻木、无力、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平衡障碍等,提示存在多发性硬化的可能。

     

    3、并发症

     

    视力减退:视神经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在发病之后视力会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的减退,部分的患者甚至字几天之内完全失明。但是由于视神经炎诱发的视力减退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只有小部分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给眼部留下终身性伤害。
    瞳孔改变:由于视神经炎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所以患者在视力减退之后一般会伴随着瞳孔改变。
    眼底水肿:视神经炎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受到伤害,所以患者在患上视神经炎之后眼底也会受到影响,慢慢出现水肿。
    视神经萎缩:如果在患有视神经炎之后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导致视神经炎发展成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相较起来影响更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留下终身性损伤。
    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眼部不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色觉异常、视野损害、闪光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当患者出现眼球疼痛、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0%,精神科门诊患者患病率约10%,平均发病年龄20岁,男性(19岁)稍早于女性(22岁)。约2/3的患者症状起病于25岁前,不到15%的起病于35岁后。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1:1.2)。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严重程度差异较大,有些患者还有回避行为和情绪波动严重等表现。

     

     

    一、强迫症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系指反复闯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持续存在的思想、观念、表象、情绪、冲动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非己所欲,违反了个人意愿。患者明知没有必要,试图忽略,压抑或用其他思想、动作来对抗它。但无法摆脱,因而苦恼和焦虑。有的愚者抵制不明显或随病程进展,抵抗逐渐减弱。


    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强迫症患者通过反复的行为或动作,以阻止或降低强迫观念所致焦虑和痛苦的一种行为或仪式化动作,常继发于强迫观念。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或无效的,且反复企图加以抵抗,导致明显焦虑。虽然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快感,但是可以使焦虑或痛苦暂时缓解。对于病程漫长的患者,抵制可能十分微弱。强迫性行为有的为外显性的,为能看得见的一些仪式或行为;有的则较为隐匿,如默默计数或祷告;有的为了消除强迫思维而用另外一种思维来抵抗或消除。从根本上讲,这些行为既不能给人以愉快,也无助于任务的完成。强迫行为与患者所担心、害怕的事情之间的联系常常不合逻辑,如将物品排列整齐是为了防止心爱的人受到伤害等或明显超过了正常界限,如每天花几小时的时间洗澡来防止生病。

     

    二、强迫症的其他症状表现

     

     

    回避行为即愚者通常采用回避行为,中和或随意的形式以减轻焦虑,故患者通常回避会诱发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人。地点及事物。疾病严重时,回避可能成为最受关注的症状。因为治疗使愚者更多地暴露在 诱发强迫症状的环境中,治疗过程中随着回避行为的减少,强迫行为可能增加。


    三、强迫症多并发焦虑症


    当面对诱发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情境时,强迫症愚者会经历很大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反应包括明显的焦虑、惊恐发作,强烈的厌恶感,对不完美感到痛苦或不安,直到事情看上去、感觉上或者听上去“恰到好处"。强迫症患者伴焦虑的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病程,而是取决于强迫症状内容的性质和强度,以及与以缓解焦虑为目的的强迫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加重或减轻一般会伴有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平行变化。

  • 癔症型人格又称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一、癔症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我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二、癔症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定为,患者至少具有下述项目中的三项症状: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一般来讲,此类型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等。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一、典型症状

     

    病理性重现: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创伤性体验重现,又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等。
    频繁出现相关梦境: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对遭受过的创伤持回避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情感麻痹: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人,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二、伴随症状

     

    抑郁,可以表现为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焦虑、思维迟缓等,有时可有消极自杀的倾向,同时伴有睡眠障碍是与下降等,通常发生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发生。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

     

     

    三、其他症状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四、并发症

     

    创伤性应激事件不仅会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样会引发其他的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还有物质依赖等精神疾患,同时会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的报告,2018年全球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0.11‰,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0.06%。该病好发于16~25岁人群,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分析多起病于成年早期(16~25岁),其中男性患者集中分布在25~35岁,女性患者集中分布在33~37岁及44~49岁。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恐慌不安,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往往迷惑不理解,出现妄想性情绪,逐渐发展为明确的妄想内容。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幻觉以言语行幻听最常见。部分患者在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的一段阶段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往往不易早期发现。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妄想:妄想的内容可能包括各种主题(例如被害的,关系的,躯体的、宗教的、夸大的)。被害妄想(例如坚信有人迫害自己或家人)是最常见的。关系妄想(例如周围人的言行都是针对他的)也非常常见。夸大妄想(例如相信自己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财富或名声)和钟情妄想(错误地相信另一个人钟情于他/她)也能见到。有重要诊断意义的妄想有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等。通常患者的妄想内容是奇怪的,甚至荒谬的不可理解,而行为往往受妄想的支配。
    幻觉: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或命令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其他少见的幻觉如: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幻觉必须出现在清醒的知觉状态下,那些在入睡前或觉醒前出现的短暂幻觉,正常人也有可能出现,诊断意义不大。
    情感反应异常:患者的情感反应常常受妄想或幻觉的支配,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感反应,包括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等。

     

     

    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紧张性行为:部分患者可出现紧张性行为,是对环境反应的显著减少。这包括对抗指令(违拗症),保持一个僵硬、古怪的姿态,和完全缺乏言语和运动反应(缄默症和木僵)。它也包括无明显诱因时无目的的过多的运动行为(紧张性激越)。其他特征表现为刻板运动、凝视、扮鬼脸、木僵和学舌。
    自知力障碍:患者对于自己的认知错误,一般会表现为不承认自己有病,认为看到的东西都是正常存在的,以此延误了治疗时机。

  • 心梗是一种令患者生畏的心内科常见病,也是一种让心内科医生害怕的心内科危重症!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常见的心梗症状,大家可能都清楚,但心梗后的面部表情,可能就千变万化了,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心梗后的面部表情!

     

     

    一、面部表情不是诊断心梗的标准

     

    面部表情不是诊断心梗的一个标准,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通俗的讲,面部表情夸张,表现很重的也不一定是心梗!面部表情平静,没有危重表现的也不是可以排除心梗!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面部表情可以代表大多数疾病的轻重!

     

    二、心梗后常见的面部表情

     

    心梗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教材中对心梗的描述可有“濒死感”!也就意味着,心梗后患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可以表现为非常痛苦,或者是难以想象的不适感!这可能是心梗后的常见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三、心梗后有哪些不常见的表情

     

    并不是所有的心梗都有那么典型的表现和表情!也有可能表现为其他情况,比如老年人或者糖尿病患者,因为对疼痛的刺激反应没有那么敏感,所以可以表现为表情正常,或者稍微感觉异常不适感!甚至直接没有表情变化也有可能!

     

     

    所以,心梗后的面部表情,大多数表现为表情痛苦,但也不是绝对,毕竟,心梗后诊断的标准,不是以表情为标准的!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白内障是常见病,是全球致盲性第一位的眼病,多出现于40岁以上人群。我国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最高,与紫外线的辐射有关。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白内障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机体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可能诱发白内障。白内障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的视物模糊,疾病发展到中期及以后,患者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视物模糊也可进一步加重,随病情发展,有可能完全失明。

     

     

    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对比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屈光改变
     

    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増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色觉改变


    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其他症状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导致眩光。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白内障的常见并发症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多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患者,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病,出现眼痛、结膜充血、视力锐减,伴同侧头痛,甚至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衰竭等全身症状。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外伤性白内障或白内障手术后,推测可能是晶状体蛋白抗原大量暴露造成的免疫反应导致了葡萄膜炎,可出现眼红、痛、畏光、视力下降,检查见睫状体充血或混合充血,前房内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有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弱视多发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视觉剌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从而形成弱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