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肌缺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心肌缺血的原因是冠心病,其次心肌缺血的原因还有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桥等,但冠心病几乎占据了心肌缺血的,95%以上的原因。所以心肌缺血几乎是冠心病的代名词,以冠心病为例,心肌缺血需要吃什么药,效果才最好呢?
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主要原因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以后的冠心病一旦确诊,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很多常见的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比格雷,替格瑞洛等等。此类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减少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他汀类药物!
只要确诊的冠心病,以及有冠心病高危风险的人群,均建议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脂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很多,比如辛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等。
三、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也是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只要没有禁忌症,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建议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它可以有效的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常见的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等。
四、ACEI/ARB
ACEI/ARB也是冠心病确诊后的常用药物,她们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冠心病预后,同时可以降低血压,减少事件!ACEI/ARB是两类药物,前者是常见的普利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等!后者是常见的沙坦类药物,如厄贝沙坦、缬沙坦等等!
这些药物都是确诊冠心病以后,如果没有禁忌症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药物,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服用的!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众所周知,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防病治病,还能够锻炼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由于运动时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有人说运动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甚至会诱发心衰,冠心病有心肌缺血者千万不能运动,要好好休息。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你是一名这样的患者,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冠心病患者缺乏运动的危害
随着年龄的增大,肌肉纤维逐渐萎缩,引起肌肉体积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最终会导致运动耐量和体能明显降低。有研究显示,停止运动4-6周,即使日常有规律活动,身体的最大摄氧量也会明显下降,所以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
这在冠心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如果冠心病患者缺乏运动,则会带来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血栓栓塞风险的增加。
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益处
近年来,冠心病心脏康复逐渐被社会重视,而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运动训练是核心内容。有研究发现运动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能量代谢,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也陆续开展了多项冠心病运动治疗的研究。
研究发现,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外周效应和中心效应两方面的有利影响。外周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提高氧的摄取利用能力来提高运动能力;中心效应则通过运动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从而可以在本质上改善心肌缺血。但另外有研究同时发现,
冠心病患者长时间的缺血阈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肌缺血负荷过重,可进一步产生心血管危险,所以同时也表明冠心病患者应注重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避免高强度的运动。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
根据我国的专家共识建议,冠心病患者推荐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重构,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改善心肌缺血,降低猝死风险。
有氧运动的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车、舞蹈、太极拳和某些球类等。在运动频率方面,推荐每周3-5天,最好每周7天。运动强度对大多数人推荐以目标心率法测算,即在静息心率(运动前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30次/分为宜,体能差的增加20次/分,体能好的可增加30次/分,此方法虽然欠精确,但简单方便。最佳的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天,如果是刚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患者,应从10分钟/天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冠心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运动切记剧烈!切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最安全的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只要掌握好运动要领,对冠心病的康复会大有益处,所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是可以而且需要进行运动的。
参考文献:
[1]《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王元会.有氧运动对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高血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也越来越多!降脂药也有很多种,今天咱们一起看看降脂药都有那样的类型?
一、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所以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胆固醇合成抑制剂,也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效果理想,最为常用的一种!常见的代表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等。
二、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也是一种特殊降脂药物,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的剂量时,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由于烟酸的副作用大,其临床应用曾受到限制。近年来重新受到关注。最早的烟酸类降脂药是烟酸衍生物!
三、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属苯氧芳酸类调脂药,能明显降低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并因而降低甘油三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中度降低(降低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贝特类药物也是最为常用降脂药物,其对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明显,所以常用于高甘油三酯,目前临床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
四、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酸螯合剂,又被称为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内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目前临床常见的代表药物是依折麦布!
哪一种降脂药物最好呢?其实其作用机理不一样,所以针对的对象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不同人群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并不是最贵的最好,也不是最常用的最好,而是最适合你的最好!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对于普通的心肌病患者,我们临床上的护理要素无外乎就是饮食、心理和症状的护理。但是我们在护理这些疾病的患者的时候还应该对应的给予患者最好的心理护理,因为任何心脏病的患者都不能接受很大的精神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饮食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红薯、牛奶)因为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2、症状护理,呼吸困难,水肿。
3、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药物疗效受到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药物的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时发生水电解质的几率更高,因注意观察尿量、饮食、电解质等情况。
4、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对心肌病病人的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猝死。到目前为止,心肌病尚无特殊治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心肌病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较快,病人反复发作心衰,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属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
5、护士应该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宣教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关心体贴病人,评估病人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请治疗效果较好、乐观的病人现身说法,亲人陪伴等。护士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肌病的护理要素以上我们虽然给出了这么多,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着我们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为心肌病的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生活环境,让患者提高治愈的信心,此外对于心肌病的患者还应该及时的给予知识宣教,告诉他们怎么做才会更好。
很多人听说过心肌梗塞,也被心肌梗塞吓得心惊胆寒过,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如果救治不当或者救治不及时,那么患者的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心肌梗塞的救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怀疑患者心肌梗塞后,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一、呼叫120
心肌梗塞没有任何特效方法,也没有任何偏方可以救治,包括中医中的任何所谓的特效方法。在目前已经知道的救治方法中,只有进行溶栓和急诊手术,才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而这两项救治方法方式,都需要在专科医生并且在医院内完成,在院外不可能完成,所以一旦怀疑心肌梗塞,尽快拨打120到医院进行救治,是重要的第一步。
二、减少活动
心肌梗塞以后,患者随时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心梗后如果患者活动加剧,不仅仅会加重心脏负荷,还会因为患者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晕厥等情况,会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
三、完成诊断
到医院后,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心肌梗塞非常重要,因为心梗的相关症状,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现出来,完成心肌梗塞的诊断,可以开始进行药物和其他治疗,会有效的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
四、血运重建
明确心肌梗塞后,可以进行救治方式的选择,刚才已经讲到,进行溶栓和急诊介入是心肌梗塞的有效救治方法。但选择哪一种救治方法,需要根据患者所在地区,医疗水平等综合考虑,但尽快、尽早、有效的开通血管,才可以减少死亡和风险。急诊介入手术,是明确的可以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技术等条件,可以选择溶栓。
五、术后康复
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进行术后的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心脏康复,是患者血运重建后的主要治疗,也是减少死亡,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所以,术后预防并发症和心脏康复,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长度。
六、远期治疗
即便是心肌梗塞出院以后,仍然需要长期吃药、定期复查以及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等治疗,远期治疗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事件、死亡和再住院率。
看懂了吗?心肌梗塞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救治体系,需要多环节的沟通和融合,才能有效的改善心梗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胸痛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主诉和症状,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患者胸痛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但心脏心肌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是胸痛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胸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你对胸痛了解有多少呢?为什么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胸痛呢?
一、为什么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胸痛?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的心肌主要要靠血液的供应而提供氧和能量,但如果我们的血供不足或遭到破坏,不能按照需要供给足够的氧气和能量,那么心肌就会出现因为缺血缺氧而导致的疼痛等症状!症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即将坏死的过程,和缺血缺氧后坏死的过程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其实却缺氧导致的胸痛,是患者心肌濒临坏死和坏死过程的一个表现,是对我们人体的一个警示。
二、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缺血缺氧?
引起缺血缺氧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当然,除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闭塞,比如冠状动脉痉挛,比如心肌桥,还有夹层撕裂到冠状动脉开口等等。但这些原因仍然占据少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我们缺血缺氧的主力军,也是绝大多数的主要原因。
三、缺血缺氧后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及时的改善患者的供血供氧,那么患者的胸痛症状便可以很快得到缓解,但如果患者的胸痛症状持续,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缺血缺氧,可能持续得不到缓解,患者就会出现心肌的坏死。怎样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呢?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当然,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缺血缺氧的三大重要法宝。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气短不适,可以被我们称之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对于心绞痛的缓解,我们有很多方法,今天,咱们就一起讨论一下,怎样缓解心绞痛?
一、冠状动脉扩张
心绞痛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常见病!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内,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既然是冠状动脉狭窄,那么使用冠状动脉扩张药物,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供血不足,进而缓解症状!
二、减慢心室率
心室率就是心室搏动的节律,正常人心房和心室节律是一样的,都是受到窦房结这个心脏最高节律点的控制。心脏跳动越快,其心肌耗氧就越多,本来血管狭窄导致的供血不足就已经引起症状,那么耗氧增加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减慢心室率,可以减少心肌耗氧,可以缓解症状!
三、休息镇静
活动和情绪亢奋,以及交感神经活跃,也是心肌耗氧增加的诱因之一,所以,休息镇静,是减少心肌耗氧的又一方法,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四、血运重建
冠脉严重狭窄以后,可能药物以及其他治疗不会让症状完全消失!或者突然出现血管闭塞的时候,就需要血运重建治疗了,支架植入或者外科搭桥等治疗,可以改善血管狭窄,进而使心绞痛缓解!
五、增加心肌缺血缺氧耐受性
心脏康复,或者使用药物的方法,可以使得心肌缺血缺氧耐受性增加,进而使得心绞痛发作减少!
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方法有有很多,但所有的治疗措施中,血运重建是最后的杀手锏!因为当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无计可施的时候,血运重建或者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曙光……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梗死是一个让人生畏,让人害怕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主要因为心肌梗死死亡率高,而且如果处理不及时,预后不良,所以,许多人关心心肌梗死的许多细节,正如这个问题,心肌梗死发生前,可能会先出现哪些征兆或症状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心肌梗死,最先出现的症状都有什么?
一、不同以往的心绞痛
如果原来就有心绞痛,那么在心梗前,可能心绞痛会发作更为频繁,或者更难缓解,或者持续时间更长,原来含化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缓解的心绞痛现在不能缓解,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如果原来没有过心绞痛,那么新发的心绞痛,也需要我们格外重视,如果进一步处理,可能下一步就是心肌梗死。
二、不同以往的躯体不适
如果没有心绞痛发作,而是新发的心前区不适,或者是后背不适,甚至是颈部或者剑突下不适,不管是段时间还是长时间,仍然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尤其是心前区不适和活动有关的情况下,更需要警惕冠心病的可能性。
三、不明的劳累疲乏感
如果并没有做重体力活动,但是新发出现不明原因的劳累感疲乏感,而且没有情绪的波动,也需要警惕心脏病的可能性。因为心肌梗死的发生,不一定都有非常典型的征兆,这些劳累和疲乏感,可能就是一个警钟。
四、没有征兆
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发生前都有征兆,可能大多数心肌梗死连个征兆和先发症状都没有,上来就是持续的胸痛和胸闷等心梗症状,所以,如果非要找个先兆,那么就是你可能本身就是一个高危人群。
心肌梗死,往往很多时候都是犯病时才被发现,一开始的一些小的细节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所以,不要忽略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才是避免心梗发生的最好的方法。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心肌缺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血管狭窄,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其如果引起各种症状,或者经过检查发现,我们也称之为冠心病。
那么心肌缺血用什么能检查出来呢?
一、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检查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可以分为普通心电图,发病时心电图等,心电图中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Q波的出现和形成,都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二、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探头就像摄像机的镜头,随着探头的转动,心脏的各个结构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心脏彩超也可以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存在,比如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运动不协调等等,往往提示心脏心肌缺血。
三、磁共振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磁共振心肌显像,也可以明确的显示出有无心肌缺血,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新开的检查项目之一,对血运重建和确诊有无心肌缺血帮助很大。
四、冠状动脉显影
不管是冠状动脉CTA还是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明显的显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这时候对心肌缺血的确诊,就从影像学中血管的狭窄与否来决定,也可以判断是否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还可以通过症状等综合来判断,但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科学的评估,所以,不是所有的心肌缺血都需要进行干预。
亲,看懂了吗?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梗死的治疗是越快开通血管越好,记得是越早越好!
心梗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堵塞了,堵塞血管所供应的心肌因为缺血开始坏死,这个过程就叫心肌梗死。所以,心肌梗死治疗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尽快开通血管,避免心肌进一步的坏死扩大,而避免坏死的方法,就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1.急诊PCI
急诊介入治疗,是在介入手术室,通过物理的机械方法,把已经堵塞的血管开通的方法,因为其几乎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所以,其也是效果最为直接的方法,当然,急诊PCI需要的限制也非常多,比如导管室、C臂、专业的介入医生、介入所需要的器械和耗材等等。所以,急诊PCI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并不是每一个医院都可以进行急诊PCI手术,但是,急诊PCI手术也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好方法。
2.溶栓治疗
既然急诊PCI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溶栓治疗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尤其是患者距离有介入条件的医院较远时,溶栓治疗便称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利器。溶栓治疗的道理就是使用药物的方法,将形成的血栓融化,使得已经闭塞的血管重新再通的方法。因为其是使用药物使得再通,所以,其推广更为便利,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心梗的首选。
3.保守治疗
对于没有条件急诊PCI和溶栓治疗的情况下,保守治疗,尽量减少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就成为没有办法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急诊PCI,或者溶栓,但是,一旦发生心梗,尽快到医院行以上治疗,才是最为重要的。
即使你很幸运的急诊血管再通,或者溶栓后再通,哪些因为血管堵塞已经坏死的心肌仍然是不可逆的死亡,而血管再通后,这些死亡的心肌也不可能再生,而我们尽早开通血管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挽救已经死亡的心肌,尽早开通血管的目的是挽救哪些濒临死亡的心肌。
血管再通后,我们仍然需要使用药物预防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在以后还需要长期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如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所以,一旦心梗,最好的治疗不是左顾右盼,不是咨询他人,也不是找熟人,更不是去怀疑“黑心”医生是不是要坑你,最好的治疗便是赶紧听从医生安排,尽早溶栓或者尽早急诊PCI。
时间就是生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才是最好的体现。
心肌缺血原因有很多,比如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等等等等。但我今天来不是讲述心肌缺血的原因的,而是讲述心肌缺血都会有哪些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又需要吃哪些药?
一、心肌缺血会有哪些症状?
心肌缺血可以引起的症状有很多,典型的比如活动后胸闷、胸痛、颈部紧缩感等症状。不典型的会有牙痛、头痛、左上肢不适等等。甚至有的心肌缺血患者压根儿就没有症状,或者表现为心律失常等其他症状。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那样心肌缺血会不会引起心慌吗?心肌缺血也会引起心慌,但因为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慌,也是比较不典型的症状之一。
二、心慌和心肌缺血有什么关系?
既然心慌有可能是心肌缺血而引起的症状,那么我们只有明确了心慌是哪一种类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心肌缺血引起的心慌,可能有4种情况。一是心慌可能是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二是心慌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三是心慌可能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发作,四是心慌可能和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没有关系,只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三、心肌缺血合并的心慌,需要吃点什么药?
刚才已经讲到心肌缺血合并的心慌,主要有很多种情况,所以根据患者心慌,原因不同我们所需要服用的药物也不同。如果新华是一个不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那么我们需要口服的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的相关药物,如硝酸酯类等。如果心慌是心律失常中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我们可能需要使用,如β受体阻滞剂之类的减慢心率的药物。如果患者的心慌是心律失常中的缓慢型心律失常,那么我们需要停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必要时还有可能需要起搏器植入治疗。当然,如果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所导致的心慌,我们还可能需要使用调节神经类药物治疗。
看懂了吗?心肌缺血合并心慌种类原因众多,所需使用的药物也需要根据情况来具体决定。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律不齐等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从而影响心肌的供血。
当心肌缺血时,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为了诊断心肌缺血,医生会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针对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溶栓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2.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3. 外科冠脉搭桥术:对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外科冠脉搭桥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
3.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脏健康。
总之,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早治疗和日常保养。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冠状动脉钙化,顾名思义,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出现了钙质沉积,导致血管硬化。这种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钙化本身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当钙化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心脏供血,从而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外,对于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进行血管重建。
预防冠状动脉钙化,关键在于控制慢性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也是预防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重视冠状动脉钙化的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管,作为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承载着血液的运输任务。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会逐渐增多、增大,最终导致血管狭窄、阻塞,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胸闷、胸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胸闷、胸痛等症状。
2. 头晕、头痛: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
3. 耳鸣、耳聋:内耳对缺血缺氧敏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导致耳鸣、耳聋等症状。
4. 耳垂皱纹:研究发现,耳垂皱纹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
为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4.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此外,刘昌伟教授推荐的一个方子可以辅助清理血管壁,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子组成:丹参、天麻、田七、西洋参、何首乌、山楂、瓜蒌壳。具体用法:将药材打成粉,每天早晚各一小勺。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后期症状不容忽视。冠心病后期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时引起的心前区胸闷和胸痛,以及心脏功能受损导致的呼吸困难。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心前区阵发性的胸闷和胸痛,如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此时患者会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的胸闷和胸痛,伴有濒死感和大汗淋漓。此外,长期的心肌缺血还可能引发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脏功能损伤,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无法平卧、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上,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五种类型。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较为简便、常用的方法,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稳定心率药物以及逆转心脏重构药物等。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和激动。
4.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5.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当您在家中突发心绞痛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并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躺下。如果条件允许,您可以尝试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常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这种疼痛可能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的,导致心肌缺血。
心绞痛的诊断需要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学等检查进行明确。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进行适量的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2. 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波动;3.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4.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压迫心脏;5.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如果在家中的自我处理无法缓解心绞痛症状,或者症状突然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在医院,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心绞痛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心绞痛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心肌缺血,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心肌缺血的诊断至关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供血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针对心肌缺血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能够预防血栓形成,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则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这些药物可能就足以改善症状。
对于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此时可能需要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非常严重,或者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都有助于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和发展。
在治疗心肌缺血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
其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严重者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心肌缺血,首先需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ACE抑制剂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并定期进行体检。
心肌缺血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心绞痛的困扰。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或心前区压榨感、紧缩感、憋闷感等。这些症状有时会放射到背部,甚至让人误以为是颈椎病。此外,心绞痛还可能引起左肩、左小臂甚至左小指的疼痛,这是心绞痛放射引起的疼痛。
除了疼痛,心绞痛还可能伴随心悸、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因人而异,且可能与心绞痛的严重程度有关。在严重情况下,如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由有氧代谢提供,因此即使在安静状态下,心肌也有很高的血液吸氧率。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自我调节,使血液的供求相对稳定,以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但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求失衡时,就会发生心肌缺血。
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体检,了解是否存在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治疗心肌缺血的关键在于增加心肌供氧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供氧和需求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多喝绿茶,戒烟限酒,以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
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心绞痛的治疗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切不可自行用药。
心肌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在临床上,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血管腔狭窄,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
心脏的血液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在安静状态下,心脏的血液需求几乎完全由有氧代谢提供。因此,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就会引发心肌缺血,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轻度狭窄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而严重狭窄则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
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
2.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谷类、豆制品和乳制品。
3.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早期的心肌缺血症状,并及时进行治疗。
5.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肌缺血的症状。
低血压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低血压时,心脏的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心肌缺血。这种情况对于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来说尤为严重,低血压可能加剧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和低血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会显著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血压下降。而血压下降又会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压,使得心肌缺血更加严重。
针对低血压合并心肌缺血的患者,需要明确病因,如药物过量、限盐过度等,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对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低的患者,可给予强心药物改善。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保养:
总之,低血压合并心肌缺血的患者需要重视病情,积极进行治疗和保养,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