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为什么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失眠的困扰。据调查,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深夜与睡眠抗争。为什么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

长期熬夜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疾病。

2. 心脏疾病:熬夜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3. 焦虑抑郁:熬夜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内分泌失调:熬夜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5. 皮肤问题:熬夜会导致皮肤暗沉、长痘、长斑等。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

2.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3. 睡前进行放松身心,如泡脚、听音乐等。

4. 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因和酒精。

5.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生命支持技术,旨在尽快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在猝死发生时,时间非常关键,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紧急医疗救援则可以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医疗干预,进一步评估病情。患有急性心脏疾病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史的人,猝死风险更高,抢救成功的概率相对较低。预防猝死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于有潜在心血管风险的人群,应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猝死急救的关键在于迅速行动,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紧急医疗救援来挽救生命。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等。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只有在感染性疾病中,且经过病原学检查证实为细菌感染时,才能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抗生素是无效的。

    其次,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起到尽早抗菌的效果。

    2. 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三天以上使用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 避免长期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对于较严重的炎症,易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 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行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此外,在使用抗生素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更换药物或停药。

    2.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

    总之,正确使用抗生素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 夏季高温天气,闷热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死亡,其发生往往伴随着胸闷、胸痛、眼前发黑等症状。以下五类人群在夏季尤其需要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1. 男性: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是女性的三倍。

    2. 基础心脏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3. 运动员:运动员长期承受高强度训练,容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心脏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5. 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除了以上五类高危人群,以下因素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1. 房颤:房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烟草:吸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5.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夏季高温天气,以上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 严重心肌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析严重心肌缺血的危害,帮助您了解这一疾病的严重性。

    首先,严重心肌缺血会导致有氧代谢减少。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血氧摄入减少,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心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下降,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

    其次,严重心肌缺血会诱发心脏病。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疤痕形成,使心脏变得僵硬,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病,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此外,严重心肌缺血还会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良,心室充盈压升高,引发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活动异常。

    最严重的是,严重心肌缺血可能导致猝死。尤其是心肌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关键因素,猝死往往发生突然,抢救难度极大。

    严重心肌缺血主要由冠状动脉痉挛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为了避免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戒烟限酒,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同时,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硝酸异山梨酯、曲美他嗪等药物进行控制。此外,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于白领阶层,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关注中国女性白领的健康状况,一场名为“因健康而美丽”的公益调查于6月26日正式启动。

    近年来,忧郁、猝死、疲惫等健康问题在新闻媒体中屡见不鲜,职场女性作为最忙碌的一群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健康。一方面,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对着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她们身体亚健康;另一方面,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也让她们身心俱疲。

    此次调查参考了著名的普鲁斯特生活价值观问卷,通过访问调研百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女企业家、女强人等意见领袖,旨在研究女性白领职场的亚健康状态,并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提醒女性关爱自己。

    调查问题:

    1. 您的职业是什么?

    2. 您每天工作时间是多少?

    3. 每天休息的时间是多少?

    4. 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吗?(1-10分,6分及格)

    5. 如何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6. 对健康饮食注重吗?

    7. 通过哪些食品调节健康的?

    8. 您身边有身体不健康的朋友吗,有哪些状况?

    9. 您如何建议她们改善?

  • 猝死时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有可能挽救生命。猝死通常是由于心脏骤停或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器官功能迅速丧失,但尚未发生不可逆损伤。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血液和氧气,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如果猝死者处于药物中毒状态,需要迅速就医进行洗胃等解毒治疗。预防猝死的关键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应积极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

  • 心率105次每分钟,是否会导致猝死?这是一个常被患者和家属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心率105次每分钟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猝死。

    猝死的原因并不仅仅与心跳次数有关,还与心跳的类型、是否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猝死原因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脏骤停、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

    如果心跳达到105次每分钟,那么可能属于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生理原因可能包括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吸烟、喝酒、喝浓茶、喝咖啡等。病理原因可能包括细菌感染、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等。

    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形态发育正常人、从事体力劳动的健康人或运动员。病理性心动过速则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就医。

    心动过速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痛、头晕、晕厥等。针对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调节心率,而手术治疗则可能包括射频消融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患者可以食用玉米、小米、高粱等食物来稳定心率。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清淡,少盐、少油、少动物性食物。

    总之,心率105次每分钟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猝死。但患者仍需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并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猝死”。

    导致药物性猝死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氯丙嗪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过度镇静、低血压、血栓等严重副作用,进而引发猝死。

    2. 异丙肾上腺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等疾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进而引发猝死。

    3. 奎尼丁: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血管或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猝死。

    4. 氯喹: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进而引发猝死。

    5. 青霉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而引发猝死。

    为了避免药物性猝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

    2. 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3. 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首次使用时。

    4.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猝死,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却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猝死,保护自己的健康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答。

    一、工作狂与猝死

    工作狂们,你们要小心了!长时间加班、熬夜、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猝死。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休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肥胖与猝死

    肥胖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猝死至关重要。

    三、情绪与猝死

    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等疾病。

    四、定期体检,预防猝死

    定期体检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等潜在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

    五、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猝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具体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定期体检,才能远离猝死,拥有健康的生活。

  •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情感勒索”的心理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情感勒索是指一方通过操纵、控制、威胁等手段,使另一方在情感上产生依赖,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这种心理现象在恋爱关系中尤为常见。

      情感勒索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 过度依赖:情感勒索者往往对伴侣过度依赖,要求伴侣时刻陪伴在身边,不允许对方有私人空间。

      2. 操纵和控制:通过操纵、控制、威胁等手段,使对方产生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3. 情绪不稳定:情感勒索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情绪失控,对伴侣进行言语或肢体攻击。

      4. 不尊重对方:情感勒索者不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感受,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5. 自我中心:情感勒索者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视对方的感受。

      面对情感勒索,受害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1. 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明确自己的底线。

      2. 学会拒绝:学会拒绝对方的过分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

      3. 寻求支持:向亲朋好友寻求支持,倾诉自己的感受。

      4.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情感勒索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心理现象,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