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脏像地震一样不停抽筋,医生提醒:血管痉挛可大可小

心脏像地震一样不停抽筋,医生提醒:血管痉挛可大可小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你是否有过胸闷、胸痛的经历?这可能是你的血管正在“抽筋”。

24岁的小李在一次工作中突然感到胸痛和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心脏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胸痛。

传统观念认为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年轻人出现血管痉挛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

那么,什么是血管痉挛?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血管痉挛:血管的“地震”

血管痉挛是指血管平滑肌突然收缩,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血流减少或中断。冠状动脉痉挛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

血管痉挛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对心血管和组织器官供血影响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结果。轻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血管痉挛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警惕!血管痉挛的危害

血管痉挛的危害不容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害:

  • 心绞痛: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
  • 心肌梗死: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时间过长,引起心肌梗死。
  • 心律失常:血管痉挛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 猝死:严重的心血管痉挛可能导致猝死。

预防血管痉挛,从生活做起

预防血管痉挛,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 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保持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

总之,血管痉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春季天气多变,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司机朋友们在驾驶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和冠心病,这两种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死亡比例最高的疾病之一。

    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在驾车时容易出现眩晕、胸闷、心悸等症状。遇到路面突发情况时,情绪激动或紧张还可能诱发脑部出血、肢体瘫痪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事实上,心肌梗死并非没有前期症状。例如,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王师傅在发病当天早上就感觉胸口不适,但由于工作原因,他未能及时就医,最终不幸遇难。据北京急救中心的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猝死患者存在前期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等,但由于症状轻微,往往被忽视。

    那么,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首先,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其次,要摒弃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这些习惯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保持理想体重、适度运动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强自我管理,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春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司机朋友们要重视自身健康,做好预防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甚至出现年轻司机因疲劳驾驶而猝死的悲剧。近日,一名年仅27岁的年轻司机在驾驶途中突然身体不适,最终不幸猝死在驾驶室。

    疲劳驾驶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人体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问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疲劳驾驶还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那么,如何预防疲劳驾驶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疲劳驾驶的基础。驾驶员应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避免熬夜。

    2. 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在夜间或凌晨时分驾驶,选择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出行。

    3. 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保持车距,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4.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5. 适当休息:在长途驾驶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停车休息,下车活动身体,缓解疲劳。

    6. 注意车内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避免车内空气污浊导致头晕、乏力。

    7. 及时就医:如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心血管疾病隐患。

  • 猝死,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却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它是一种突然发生、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猝死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主要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如冠心病。

    那么,猝死来临前,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呢?常见的前兆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其中,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状,有时也可能表现为胃疼、背疼、牙痛等不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诊,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针对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的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3.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

    4.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了解急救知识,如除颤和心肺复苏,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及时救治。

    当发生猝死时,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此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2. 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尽快使用除颤器,恢复心脏跳动。

    除了以上急救措施,一些研究表明,在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悲痛。她在完成援鄂任务后,本应享受难得的假期,却因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心脏骤停这种常见的猝死原因,不容忽视。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它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泵送到全身。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将在几分钟内失去生命。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介入之前,采用每分钟110-120次的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将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提高3倍。

    以下是一些与心脏骤停相关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1.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2. 心脏骤停的早期症状

    心脏骤停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以下症状需要引起警惕:突然感到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

    3. 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

    当发现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急救措施:

    • 拨打急救电话120
    • 进行心肺复苏(CPR)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4. 心脏骤停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脏骤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 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脏骤停的威胁。

  • 猝死前10秒的自救方法包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除颤器使用等。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来建立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适用于心跳停止的情况。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血液流动。开放气道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自由呼吸以获取氧气,适用于窒息、溺水等情况。人工呼吸用于维持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氧合状态。除颤器能释放电流消除室颤,恢复正常节律。面对猝死前10秒的紧急状况时,应迅速识别并启动应急响应系统,并普及基本的生命支持知识。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更是令人担忧。近日,安徽阜阳农村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奶粉事件,多名婴儿因食用不合格奶粉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症状,甚至死亡。

    据了解,这些婴儿在喂养期间,出现了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头部明显偏大等症状,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目前,已有8名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

    阜阳市人民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张芳军表示,这些婴儿患的怪病与食用不合格奶粉密切相关。他指出,不合格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导致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深入阜阳农村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不合格奶粉大多来自外地,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农村市场。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生产和销售劣质奶粉,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非法渠道、提高消费者意识等。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寒冷的冬季,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生方式。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市民在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泡脚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冬季气温骤降,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该市民患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在泡脚时遇到天气转冷和深夜这两个诱因,导致血管受到强烈刺激,最终引发悲剧。

    以下三类人群泡脚需谨慎:

    1. 习惯性冻脚者

    脚部受冻后,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若突然用热水烫脚,温差过大,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肌肉与骨剥离。建议适当揉搓,使脚部逐渐发热。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易被烫伤。水温过高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恶化。建议水温以37℃为宜。

    3. 心脑血管病患者

    高水温会刺激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心脏、血管负担,加重病情。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避免泡脚。

    此外,泡脚也有其他注意事项:

    1.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即可。

    2. 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4.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泡脚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 心脏健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引发猝死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行了排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伤心榜单’。

    第一位:空气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如交通密集的闹市,会显著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心脏血管,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第二位:用力过猛

    日常生活中,如用力解大便、搬重物等突然发力动作,都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增加心脏负担,引发猝死。

    第三位: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长期酗酒还会导致心脏肌肉损伤,引发心脏疾病。

    第四位: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尤其是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第五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血液流向胃肠道的血液增多,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

    第六位:吸烟

    吸烟会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吸烟还会导致心脏疾病。

    第七位: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八位: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九位: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第十位:肥胖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

  •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以下十种恶习最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

    1. 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骑车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2. 用力解大便:突发动作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剧增,血管斑块活动性增加,容易脱落。

    3. 大量饮酒或咖啡:过量饮酒或咖啡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4. 心情抑郁:抑郁与焦虑相伴,导致睡眠质量差,血压、心率升高,对心脏健康不利。

    5. 暴饮暴食:过量进餐会导致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消化食物,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6. 性生活纵欲过度:过度兴奋会导致心脏血管痉挛,引发心脏病。

    7. 吸食毒品: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8. 吸烟或被动吸烟:吸烟会导致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戒烟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9. 吃得太咸、太甜:吃盐多会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10. 久坐不动:久坐会导致新陈代谢改变,血液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 猝死是突然发生的、非预期的自然死亡,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身体机能的快速衰竭,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长期忍受痛苦的绝症或严重残疾患者而言,猝死虽然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但并不能消除他们所经历的身心折磨。对于没有既往病史的人,猝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长QT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为了预防猝死,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和有猝死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都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