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食品安全出问题辞职非上策

食品安全出问题辞职非上策
发表人:医疗之窗

近年来,‘健康饮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引发公众担忧。‘吃得安全’这一看似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于7月23日提交人大常委审议,这是其颁布五年来首次修订。其中明确提出,在出现食品安全重大问题时,负责官员将引咎辞职。因此,有媒体称这部法律为‘史上最严’。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依法‘罢免’负责官员,的确令人拍手称快,对负责官员是一种震慑,更是对他们失职渎职的惩罚。但长远来看,这并非管好食品安全的‘上上策’。

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时,如果等到地方政府‘一把手’引咎辞职,恐怕后果已经到了十分恶劣的地步:要么大量的不安全食品已经流入市场;要么已经有人吃坏了身体;要么整个监管链条已经漏洞重重,政府信誉扫地;甚至还可能已经吃出了人命。此时,即使官员辞职,也不过是‘马后炮’,弥补不了人们在生命安全上受到的损害,更消除不了民众对政府的怨气和不信任。

管理好食品安全,关口必须前移,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职者‘有所作为’,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引咎辞职,一走了之。行政不作为,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解决这个主要原因,今后的食品安全仍然会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所以,要想管住食品安全,首先要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就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监管、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整个链条。在监管过程中,尤其要将责任明确并具体落实到‘一把手’身上,让官员‘有所作为’。其次,平时就要加大监管督查力度,上级部门应对负责官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必要的质询与追问,一旦发生危险,就地免职,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来个引咎辞职了事。最后,还要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让其学习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各地负责人紧密合作,形成铜墙铁壁,将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化学预防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化学预防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期,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局公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台湾已有242家厂商生产的809种产品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其中,不仅食品和饮料,连药品也未能幸免。例如,台湾“生达制药”生产的抗胃酸剂“保胃悬乳液”和“中国化学”生产的胃药“益胃片”也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涂料等领域。然而,近年来,塑化剂被非法添加到食品和药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塑化剂DEHP是一种常见的塑化剂,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它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免疫系统受损、肝脏功能异常、甚至致癌。长期摄入塑化剂,还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台湾“卫生署”迅速采取措施,对涉事厂商进行处罚,并要求岛内制药业界在3天内自行清查。此外,台湾有关部门还通过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已加强对食品和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塑化剂的行为。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和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含有塑化剂的产品。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塑化剂危害的建议:

    • 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存放食品。
    • 定期清洗餐具,避免长期接触塑化剂。
    • 关注食品安全动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更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关于塑料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的担忧也日益增多。那么,喝水的塑料瓶子真的有毒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材料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塑料回收标志,常见的塑料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PET材料本身对人体无害,但长期使用或高温环境下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如双酚A等。因此,建议不要将PET瓶反复使用,也不要用其装热水。

    2. HDPE(高密度聚乙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塑料桶、塑料袋等。HDPE材料对人体无害,但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建议不要将HDPE容器用于长期储存食品或饮料。

    3. PVC(聚氯乙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雨衣、塑料膜等。PVC材料在高温或油脂环境下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如氯乙烯单体等。因此,建议不要将PVC容器用于盛装食品或加热。

    4. LDPE(低密度聚乙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保鲜膜、塑料袋等。LDPE材料对人体无害,但高温环境下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因此,建议不要将LDPE容器用于加热或长期储存食品。

    5. PP(聚丙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微波炉餐盒、塑料桶等。PP材料对人体无害,且耐高温,可重复使用。但建议使用后清洗并晾干,避免细菌滋生。

    6. PS(聚苯乙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碗装泡面盒、塑料杯等。PS材料对人体无害,但高温环境下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因此,建议不要将PS容器用于加热或长期储存食品。

    7. PC(聚碳酸酯):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奶瓶、太空杯等。PC材料可能含有双酚A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建议选择不含双酚A的PC产品,并注意不要将PC容器用于加热。

    总之,为了保障自身健康,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塑料容器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级塑料容器;

    2. 避免使用重复使用过的塑料容器;

    3. 不要用塑料容器装热水或加热食品;

    4. 不要将塑料容器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5. 定期清洗并晾干塑料容器。

  • 8月4日上午9时许,北京一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伤人事件。门卫徐和平手持菜刀砍伤了15名儿童和3名教师。这些无辜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无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却遭遇了这样的悲剧。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安全的关注,也让我们反思,如何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承载着父母们无尽的期望和信任。然而,这起事件也暴露出了幼儿园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那么,如何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对员工的背景调查和心理健康评估。选择性格开朗、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员工,并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确保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其次,幼儿园应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和检查。完善监控系统,确保校园内各个角落都能被监控到。同时,定期检查校园内的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此外,幼儿园还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安全隐患,学会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最后,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塑化剂污染事件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和可塑性。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

    塑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如DEHP、DBP等。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累,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问题。长期摄入塑化剂,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塑化剂的危害呢?首先,要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加工食品和快餐。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安全可靠的塑料制品:购买塑料制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标识清晰的产品,避免购买价格过低、质量可疑的产品。

    2. 避免长时间接触塑料容器:尽量使用玻璃、陶瓷等容器来储存食品,减少与塑料容器的接触。

    3. 勤洗手:在接触塑料容器或使用塑料制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将塑化剂残留物摄入体内。

    4. 注意饮食搭配: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降低塑化剂对身体的危害。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10月12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药品质量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药品质量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有助于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主动排查隐患,有效防控风险;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监管部门依据风险因素和程度有效实施监管,提高监管工作的靶向性。

    为了落实《意见》精神,江苏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药品质量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他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指导与督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此项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具体来说,江苏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药品生产企业切实做好质量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他们要针对产品自身特点与企业生产实际,围绕人员、物料管理、处方工艺、生产过程控制、药品检验、存储和运输、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及投诉等方面,参照总局相关要求,逐品种定期开展自检和风险评估。

    同时,江苏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要求各企业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药品GMP要求,主动借鉴ICHQ9等国际通行的科学方法和模式,把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作为贯彻产品生命质量周期的常态化管理内容。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可能导致药品质量的缺陷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动态监控、实时反馈、持续改进,达到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最终目的。

    此外,江苏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要求各市、县(市、区)局建立健全基于风险的监管机制和制度,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的闭环监管模式。他们要结合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与产品的特点,重点围绕辖区内企业风险评估的问题、举报投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日常监管、药品抽验和药品标准升级、评价等内容,定期开展药品风险的会商、排查、评估与研判。

    总之,江苏省全面建立药品质量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机制,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化学物品处理食品的现象。以汉口华南海鲜市场为例,一些商贩为追求利润,将牛百叶、鱿鱼、海参等水发食品浸泡在双氧水和工业烧碱中,使其看起来更加白净透亮,口感更加脆嫩。这种行为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还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3月8日,江汉区工商分局对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兴隆冻品商行和惠君海味经营部的鱿鱼和海参涉嫌烧碱超标,牛百叶涉嫌用双氧水清洗。工商部门当场对涉嫌有毒的75公斤食品进行了封存,并将进一步调查。

    双氧水和工业烧碱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中毒、致癌等严重后果。因此,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水发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商家,并注意食品的来源和质量。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江汉工商分局表示,将对全区32家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以下是一些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1. 选择正规商家购买食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 买回家的食品要妥善保存,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变质。

    3. 食用前要彻底清洗食品,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4. 注意食品的烹饪方式,避免烹饪时间不足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

    5. 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和动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 近年来,随着暑假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或丰富社会经验。然而,其中一部分学生却遭遇了被骗的困境,这不仅让他们损失了钱财,更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以高薪、报销路费等诱饵,将学生骗至外地打工。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骗。

    被骗的学生往往面临着以下问题:

    • 经济损失:被骗学生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路费、住宿费等费用,甚至可能面临被拖欠工资的情况。
    • 身心伤害:长时间的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被骗的经历,都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 心理创伤:被骗经历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为了防止学生被骗,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对于已经被骗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及时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心理疏导。同时,学生也要学会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在追求绿色、健康饮食的同时,却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近日,一则关于山鸡蛋产业的黑幕曝光,揭露了不法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使用染色素等手段制造“山鸡蛋”的丑闻。

    据了解,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鸡蛋蛋黄颜色更鲜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竟然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色素。这些色素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过敏、哮喘、癌症等。长期食用这种“染色鸡蛋”,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一些商家还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密度等手段,制造出所谓的“土鸡蛋”、“柴鸡蛋”等。这些鸡蛋往往来自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鸡蛋产业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鸡蛋,避免购买到不合格产品。

    以下是一些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 购买鸡蛋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尽量选择有机鸡蛋,避免食用添加了人工色素的鸡蛋。
    • 注意鸡蛋的储存方式,避免变质。
    • 不要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鸡蛋。
    • 在烹饪鸡蛋时,要充分煮熟,杀死细菌。

  • 春节将至,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云南省一位市民在超市购买鸡蛋时,发现所购鸡蛋存在异常,引发了关于假鸡蛋的担忧。

    谢小姐在超市购买了20余个鸡蛋,但发现这些鸡蛋没有新鲜鸡蛋的腥味,蛋黄甚至可以轻松提起。她怀疑自己买到了假鸡蛋,并通过微博寻求帮助。经过调查,谢小姐所购买的鸡蛋与网络上传的假鸡蛋特征相符,包括蛋壳厚、蛋黄可以提起等。这些假鸡蛋的制作过程涉及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化学原料,成本远低于真鸡蛋。

    为了验证谢小姐所购鸡蛋是否为假鸡蛋,记者进行了简单的实验,包括观察蛋黄、提起蛋黄、煎鸡蛋等,但结果均显示这些鸡蛋与真鸡蛋无异。云南省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制造假鸡蛋的成本远高于真鸡蛋,商家做赔本买卖的几率很小。

    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提高警惕,注意食品的安全。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建议:

    •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 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举报。
    • 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 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和报道,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疾病和药品:

    • 疾病: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 药品:抗生素、益生菌等。
    • 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病科等。

  • 近年来,‘健康饮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引发公众担忧。‘吃得安全’这一看似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于7月23日提交人大常委审议,这是其颁布五年来首次修订。其中明确提出,在出现食品安全重大问题时,负责官员将引咎辞职。因此,有媒体称这部法律为‘史上最严’。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依法‘罢免’负责官员,的确令人拍手称快,对负责官员是一种震慑,更是对他们失职渎职的惩罚。但长远来看,这并非管好食品安全的‘上上策’。

    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时,如果等到地方政府‘一把手’引咎辞职,恐怕后果已经到了十分恶劣的地步:要么大量的不安全食品已经流入市场;要么已经有人吃坏了身体;要么整个监管链条已经漏洞重重,政府信誉扫地;甚至还可能已经吃出了人命。此时,即使官员辞职,也不过是‘马后炮’,弥补不了人们在生命安全上受到的损害,更消除不了民众对政府的怨气和不信任。

    管理好食品安全,关口必须前移,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职者‘有所作为’,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引咎辞职,一走了之。行政不作为,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解决这个主要原因,今后的食品安全仍然会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所以,要想管住食品安全,首先要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就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监管、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整个链条。在监管过程中,尤其要将责任明确并具体落实到‘一把手’身上,让官员‘有所作为’。其次,平时就要加大监管督查力度,上级部门应对负责官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必要的质询与追问,一旦发生危险,就地免职,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来个引咎辞职了事。最后,还要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让其学习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各地负责人紧密合作,形成铜墙铁壁,将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