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秋后,糖人要防并发症

立秋后,糖人要防并发症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特殊时期。因为秋季是糖尿病皮肤病、眼病、心血管病等多种并发症的高发期,糖友们需要及时做好准备,控制好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秋季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原因。立秋后空气湿度下降,皮肤更容易干燥,加上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多种皮肤病。此外,秋季糖尿病患者食欲大增,血糖有所回升,这也增加了病菌入侵和感染的机会。

  其次,秋季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警惕眼病和心血管病。秋后人容易阴虚燥热,一旦上火,则容易眼干、发痛。气候变化使血糖波动较大,易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眼病。同时,早晚温差大,加剧了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容易造成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负担。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秋季并发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重视血糖监测:每天需要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血糖三个指标,尤其是餐后血糖可以对饮食配比和进食方式起到指导作用。

  2. 多补充水分:秋季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跟缺水有关。缺水不仅会造成眼病和皮肤病变,也使血液流速滞缓,容易造成心肌梗塞等心脏病变。因此,糖友们要按时补水,不要等到有渴觉了才想起喝水。

  3. 饮食宜粗淡:糖尿病人的饮食宜粗不宜精、宜淡不宜咸。秋季糖友宜多补充一些豆类和新鲜蔬菜,玉米须、山药、莲子等不仅有秋季养生的功效,对降糖也有一定帮助。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同时,注意眼睛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在孕妇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了诸多困扰。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蒋雅琴指出,孕妇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是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

    蒋雅琴主任表示,许多孕妇在孕期饮食无度,导致体重迅速增加,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她建议孕妇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控制体重: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25~30斤左右,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1斤。

    2. 合理饮食:孕妇无需过度增加营养,可少量多餐,适当多吃深海鱼、虾类,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3. 适量运动:孕妇应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操等,促进新陈代谢。

    4. 定期检查:孕妇应定期进行血糖、尿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5. 积极治疗:若孕妇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此外,蒋雅琴主任还分享了日本孕妇的做法。日本孕妇严格控制孕期体重,每周称体重,体重增速控制在每周1斤左右,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25~30斤左右。因此,日本孕妇剖腹产率很低,新生儿体重也较为理想。

    总之,孕妇应重视孕期体重管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糖尿病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本文将重点介绍轻度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轻度糖尿病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先尝试通过饮食调理来控制血糖。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同时,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减少油腻、高热量的食物,以减轻胰岛负担。

    除了饮食调理,轻度糖尿病患者还应加强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建议每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以上,可以选择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轻度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控制血糖:

    •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 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轻度糖尿病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通常不是首选。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以下药物:

    • 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双胍类药物:减少肝脏糖原生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

    总之,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 芹菜,这种常见的蔬菜,不仅口感脆嫩,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营养,被誉为食疗养生的健康佳品。

    芹菜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P的含量尤为突出,矿物质元素中的钙、磷、铁也高于一般蔬菜。研究发现,每100克芹菜中含有蛋白质2.2克,钙150毫克,钾160毫克,铁的含量更是西红柿的二十倍。此外,芹菜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芹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对多种疾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例如,芹菜可以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及其引起的疾病;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改善贫血症状;预防血管硬化;调节月经不调等。

    芹菜中的铁含量丰富,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理想食材。其高钾含量和降压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芹菜中的粗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

    芹菜还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吸收、补充各种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尤其在寒冷干燥的冬天,经常食用芹菜可以缓解身体不适。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和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应多吃芹菜。芹菜的香气浓郁,炒煮时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增进食欲。

    值得注意的是,芹菜的绿叶营养价值远高于茎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是茎的88倍,维生素C是茎的13倍,维生素B1是茎的17倍。因此,在食用芹菜时,应将茎和叶一同食用,以获取更高的营养价值。

  •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14年5月10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为主题,旨在通过全面回顾、解读和点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防治相关的临床证据,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纪立农教授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血糖代谢特征,血糖漂移对高血糖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会议还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指导。

    作为国内糖尿病领域的顶级盛会,北大糖尿病论坛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论坛始终秉承“学术至上、独立自主”的理念,为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推动了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轻者表现为脚部麻木、冰凉,重者则可能出现溃烂、坏疽,甚至需要截肢致残。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受冷受热而引发糖尿病足。

    张老汉就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他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热水烫脚,险些酿成大祸。张老汉听说糖尿病足与血液循环不好有关,于是开始每天泡脚,希望能缓解腿脚麻木的症状。然而,由于水温过高,张老汉并未察觉到烫伤,直到烫伤严重才打电话求助儿子。

    武警三院细胞治疗中心的王主任指出,张老汉的情况是典型的因热水烫脚导致的糖尿病足。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异常,无法准确判断水温高低,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更容易发生烫伤。王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目前,张老汉已度过危险期,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武警三院细胞治疗中心拥有丰富的糖尿病治疗经验,设施齐全,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对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糖尿病足患者除了注意水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穿着合适的鞋袜,避免摩擦和压迫。
    • 定期检查足部,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
    •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重视。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就医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普及科学就医知识,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于2015年举办了“科学就医”网络有奖知识竞赛。本次竞赛旨在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

    一、科学就医的重要性

    科学就医是指居民在患病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过程。科学就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治疗效果:科学就医能够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医生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2. 节省医疗资源:科学就医能够引导患者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消费,降低医疗费用。

    3.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科学就医能够帮助居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如何科学就医

    1.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居民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2.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

    3. 选择合适的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生,如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等。

    4.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三、广东省“科学就医”网络有奖知识竞赛

    2015年,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科学就医”网络有奖知识竞赛,旨在普及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本次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通过本次竞赛,居民对科学就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健康素养。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居民会更好地运用科学就医知识,维护自身健康。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这种高血糖状态不仅会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眼病、肾病、神经损伤、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四肢麻木的症状。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引发神经病变。为了缓解这种症状,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首先,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进行长期治疗。

    其次,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缓解四肢麻木。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族、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这些药物可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从而缓解麻木症状。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暖对于缓解四肢麻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寒冷环境会加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麻木症状加重。因此,患者应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手脚受凉。

    适当增加运动也是缓解四肢麻木的有效方法。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从而减轻麻木症状。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但不宜过长,以免加重病情。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四肢麻木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措施进行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往往会认为青春痘只会困扰年轻人,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也容易出现类似“青春痘”的症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广东的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58岁的他,油性皮肤,最近脸上总是长出一些小痘痘,虽然不疼,但影响美观。由于有高血压病史,他不禁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青春痘。

      然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世东表示,杨先生的情况并非真正的青春痘,而是毛囊炎的可能性更大。

      毛囊炎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等,常见于油性皮肤的人。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毛囊炎的发生。

      那么,如何区分毛囊炎和青春痘呢?王世东医生建议,如果老年人出现类似“青春痘”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同时,他提醒,患有糖尿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毛囊炎,需要提高警惕。

      对于毛囊炎的治疗,王世东医生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其次,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细菌滋生。此外,局部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或鲜蒲公英捣烂外敷,但需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香皂或肥皂。

      除了治疗,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应注重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毛囊炎,保持健康的皮肤。

  • 糖尿病患者面临着血糖控制的难题,而心血管疾病更是他们需要时刻警惕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除了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外,合理的饮食选择也至关重要。

    坚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杏仁、核桃、榛子、腰果等木本坚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血管协会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在确诊糖尿病后坚持食用坚果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比不吃坚果的糖尿病患者降低了11%,冠心病风险降低了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5%,全因过早死亡风险降低27%。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坚果呢?首先,要选择新鲜、无添加的坚果。其次,要控制好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能量过剩。最后,要将坚果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是零食。

    除了坚果,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限制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白面包等。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豆制品等。

    3. 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4.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骨质疏松症,一种悄无声息的‘沉默杀手’,正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它如同‘豆腐渣’般脆弱的骨骼,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骨折。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更是骨质疏松的‘帮凶’,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并影响骨折后的愈合。

    骨质疏松症不仅‘单兵作战’,更擅长‘团体作案’。中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不仅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还会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并影响骨折后的愈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三分之一的患者骨质疏松。这与糖代谢有关,血糖高会导致钙的滤过率增加,大量钙从尿中流失,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

    高血压同样为骨质疏松提供了更多的‘作案’机会。高血压患者的钙排泄会增加,加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维持钙平衡,他们的骨矿盐动员增加,从而导致骨密度降低。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容易跌倒,这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会让患者步态不稳或行走摇摆或视物不清等表现发生跌倒。此外,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双下肢动作协调能力减弱等症状,增加跌倒的风险。

    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避免抽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运动和日照,多做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服用相关抗骨质疏松药物,并注意长期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补钙不如先补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它能帮助钙吸收,还能抑制钙排泄和促进钙在骨骼沉积。

    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这个‘团伙’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骨骼健康,从预防骨质疏松症开始。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