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晓平:心脏健康与睡眠息息相关

王晓平:心脏健康与睡眠息息相关
发表人:远程医疗新视界

优质的睡眠一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世界睡眠日之际,上海《康复健康家庭》主办了一场关于睡眠与健康的大讨论。

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在晚7时至次日凌晨2点发病者,占全天发病总人数的40%,其中,猝死于睡眠之中者达30%。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焦虑和抑郁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焦虑的情绪会影响睡眠,而失眠者往往伴随着抑郁症状。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是冠心病发作的风险因素之一。睡眠质量差导致的焦虑和抑郁,会间接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夜晚是一天中发病率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多见。国内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晚7时至次日凌晨2点发病者,占全天发病总人数的40%,其中,猝死于睡眠之中者达30%。这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及不良的睡眠姿势有关。

夜间睡眠时,心脑血管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危险:有的病人半夜或清晨起床时,突然发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嘴歪眼斜等,这是因为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变慢,血液需要量减少,心率变慢,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减慢,再加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发生脑血栓或心肌梗死等。平卧入眠后,回心血量会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引发急性肺水肿,多于夜间熟睡中因突发喘憋而惊醒坐起,经常睡不安稳。

部分睡眠中的梦境可以预示心脏疾病,这个观点看起来比较神秘,但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证实。梦中被追逐,心中恐惧,叫不出,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梦中走路不稳,身体扭曲、肢体沉重,并伴随窒息感,且会突然惊醒,可能是心绞痛的前兆。这是因为心脏不好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大脑受到相关刺激,产生了对应的梦境。

心脏病患者睡觉时要头高脚低

从以上可知,良好的睡眠对心脏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睡眠其实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够快速、深沉地入睡,对于健康是很有好处的。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睡眠质量、保护心脏健康。

首先,心病还需心药医,因为焦虑而难以入眠者,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入睡。如果无法入睡,不要起床,应该一直躺在床上,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想“为什么睡不着呢?”要反复想“快睡了”“很快就能睡着”。这样用不了多久,就会感到手脚沉重,昏昏欲睡。手脚感到沉重时,如果想着睡意覆盖全身,马上就能睡着。

其次,睡眠的姿势对于保护心脏也很有讲究。冠心病患者本身的心脏功能不好,夜间又是冠心病的好发时间,更应该选择好正确的睡姿。冠心病中重度心绞痛患者,或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为减轻心脏负担,应该选用头高脚低位,将头部和胸部垫高,也可以将脚放在床外垂下,这样可以减轻流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的负担,对病情有益,如果病情非常严重,甚至需要采取端坐位睡姿。

饮食对睡眠也很有帮助,因为睡眠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心理过程,也可能是一种化学过程。人体中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有使人入睡的作用,有些人分泌的多,所以入睡快,有些人分泌的少,所以入睡慢。某些氨基酸可以促进这种化学物质的产生,比如色氨酸就有这样的作用。牛奶中就含有比较丰富的色氨酸,睡前喝一些温牛奶,对入睡有帮助,如果人为地提高牛奶中色氨酸的含量,则能够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主要由于心脏血流的主要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心梗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心梗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梗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脏血流。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治疗心梗的重要手段,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阻塞血管,进行血栓抽吸、支架植入等操作,恢复心脏血流。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重建心脏血流。

    4. 人工心脏辅助治疗: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可考虑进行人工心脏辅助治疗,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

    二、心梗的预防与康复

    1.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心梗的发生。

    2. 康复:心梗患者康复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心脏康复、运动康复等,以改善心脏功能。

    三、心梗的护理

    1. 心理护理:心梗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 休息与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梗患者面部皮肤常常呈现出紫色和黑色的症状,这是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皮肤出现缺氧反应。

    突发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面部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内心却经历着剧烈的痛苦。心梗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破裂、心脏骤停。

    心梗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由于个体差异,心梗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早期发现和治疗心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心梗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介入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即支架植入术。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心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肉、鸡蛋、牛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避免食用高油、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2.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心梗复发,因此患者应保持平静的心态。

    3.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5.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 近年来,冠脉钙化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心脏》杂志报道,几乎所有出现首次无预兆心肌梗死的年轻病人都存在冠脉钙化现象。这表明,冠脉钙化可能成为预测年轻患者心梗风险的重要指标。

    冠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的钙质沉积,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冠脉钙化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冠脉钙化越严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高。

    在临床上,冠脉钙化可以通过冠状动脉CT(CTA)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对于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冠脉钙化检查,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CTA,还有其他一些无创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评估冠脉钙化,例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对于冠脉钙化患者,医生会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降压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冠脉钙化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冠脉钙化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通过冠脉钙化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当您出现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情况时,可能意味着您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心脏无力、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无力、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衰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的,表现为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也可能引起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心衰患者,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强心剂和扩张血管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尿剂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剂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扩张血管的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负荷。

    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心脏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无力、呼吸困难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量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4.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总之,心脏无力、呼吸困难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如果您出现此类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在我国的社交场合,亲朋好友聚会时,常常会看到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这种现象其实与酒精本身无关,而是因为体内乙醛代谢异常引起的。

    乙醛是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2的催化下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的物质。然而,对于部分人群来说,由于乙醛脱氢酶2活性不足,导致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大量堆积在体内,从而引起脸红、头晕等症状。

    除了脸红,乙醛的积累还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用药时需要格外小心,以下三类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1.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但研究发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25%的人对硝酸甘油无效,其中不乏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2活性不足,导致硝酸甘油无法产生足够的血管扩张效果。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硝酸甘油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其他替代药物。

    2. 抗生素

    多种抗生素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后,会抑制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无法及时代谢,从而引起双硫仑反应。常见的双硫仑反应症状包括面部发热、头痛、心跳加快等。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抗生素时,应提前告知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3. 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但对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来说,如果同时服用利尿剂和饮酒,容易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起危险。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利尿剂时,应避免饮酒,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总之,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饮酒,尤其是与药物同时服用时。

    2. 在用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饮酒史和过敏史。

    3.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

    4.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治疗例数逐年稳步增长,总例数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国在PCI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方面,虽然SYMPLICITY HTN-3研究试验结果并不理想,但经导管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深低温冷冻消融技术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我国不断更新心力衰竭指南,并加强临床规范化治疗。此外,起搏器植入量也在稳步上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在心律失常领域,我国射频消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此外,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TAVR技术、MitraClip术等新型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总之,我国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人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寅指出,急性心肌梗死要重视防治,建议五步走。

    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心肌梗死后备人群。以下人群要小心: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劳累者;慢性病人群如‘三高’患者;曾有过胸闷、胸痛症状者;不良生活方式者(久坐、缺乏锻炼、重口味饮食、熬夜、吸烟等)。可以通过自测问卷、血糖、血脂等综合评估,尽早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

    其次,要积极‘赶走’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合理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劳,都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心梗高危人群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也不要太长,同时避开冠心病发病‘高峰期’早上6-9点。

    第三,提前筛查疾病风险,及早发现蛛丝马迹。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疾病筛查,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心脏彩超、肌钙蛋白、心肌酶、凝血四项、颈动脉超声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预测预警作用。心梗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红旗飘飘’:心电图ST段有明显的弓背抬高。

    第四,练就发现危险的眼睛,与时间竞赛。心梗的典型症状有胸骨正中或中间偏左处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伴有出冷汗、恶心等;非典型症状有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老人若出现腹痛等症状,在排除胃肠道疾病后,极有可能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第五,心梗救治记住两个‘120’。心梗发生后,首先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病情和地址。其次,是把握急性心梗发病后最佳救治时间:发病后2小时(120分钟)内。

  • 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掌握心梗的急救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突发心梗急救方法,帮助您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怀疑患者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援。

    2. 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尽量让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畅通。

    3. 服用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以遵医嘱服用,但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

    4. 保持呼吸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异物等。

    5. 紧急转运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紧急转运,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急救方法,预防心梗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预防心梗。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梗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4.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心梗风险。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胸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心肌梗死。本文将围绕胸痛的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胸痛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是胸痛最常见的病因,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

    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过性胸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通常为压迫感、紧缩感或闷痛,可向肩部、颈部、手臂等部位放射。

    3.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中层撕裂形成的夹层,可导致胸痛、血压升高等症状。

    5. 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也可能引起胸痛。

    针对胸痛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

    预防胸痛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胸痛的发生风险。

    治疗胸痛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的成立,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救治渠道。该中心通过远程心电会诊、快速诊断等手段,将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至40分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CK-MB,全称为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是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的一种酶,也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

    当CK-MB升高时,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从而使CK-MB升高。

    除了心肌疾病,CK-MB升高还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例如甲状腺疾病、肿瘤等。因此,在判断CK-MB升高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心肌损伤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患者需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其次,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

    在护理心肌损伤患者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此外,患者还需要绝对卧床,避免下床活动。

    在治疗心肌损伤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例如心脏彩超、心肌核素显像等。

    总之,CK-MB升高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心肌损伤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和心理护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