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爱磨蹭也许是家长的错

孩子爱磨蹭也许是家长的错
发表人:吕海龙

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磨蹭的问题,例如刷牙、吃饭等日常活动都需要催促。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孩子磨蹭的原因可能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家长如果经常批评、吵骂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导致做事更加磨蹭。有些孩子天生属于缓慢型性格,对外界反应不敏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新事物。

为了改善孩子磨蹭的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避免频繁批评和吵骂,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 为孩子提供更多接受外部信息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事物。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 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面对磨蹭的后果。
  • 创设一些情景与孩子比赛,提高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孩子的磨蹭问题:

  • 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让孩子知道每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
  • 给孩子提供一些时间管理工具,例如计时器,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 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时间观念。

总之,孩子磨蹭的问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解决。通过科学的教养方式和耐心引导,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克服磨蹭的习惯,成为一个更加自律、自信的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虐待儿童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奖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给予孩子合适的奖励,却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中国妈妈杨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她的女儿宁宁,4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奖励。写字、画画、自己刷牙、叠被子,帮着摆摆碗筷等等,都得以给钱、买玩具、买零食的方式给予物质奖励才行。杨女士担心,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把宁宁惯坏的。

    相比之下,美国妈妈凯希女士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她的儿子布赖恩,6岁,之前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凯希女士通过与布赖恩沟通,了解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害怕在同学面前出错,被别人笑话。为了鼓励布赖恩克服心理障碍,凯希女士给他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他当天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他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他喜欢的文具或玩具。如果一个星期得了5颗星,他就可以得到最高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打球、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此外,他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玩一会儿电子游戏。

    事实证明,这样的奖励很有效,几个星期后,布赖恩变得自信多了。

    北京工业大学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表示,奖励可以分为精神奖励、情感奖励、活动奖励和物质奖励等。精神奖励包括对孩子成长表示鼓励、肯定、满意、赞叹、尊重、佩服和欣赏等;情感奖励包括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等;活动奖励包括与妈妈一起去公园、一起玩,听大人讲故事,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物质奖励包括买冰淇淋、球、书、杂志,特别的零食、玩具、服装等。

    有的父母认为奖励就是给孩子买他想要的东西,给孩子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他们延续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心理学家多年的观察发现,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过多的奖励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去,而不是出现父母希望的行为。所以,奖励要多样化,同时,孩子越大,父母越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进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梅耶斯博士认为,采用多种奖励方式,从长远来讲能够更好地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而给孩子主导权,让他们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奖励。

    当然,作为最容易实施的口头鼓励,家长一定不能吝惜。并且,要记住,任何奖励也不能代替拥抱孩子这种表示关爱的肢体语言,因为他们对家长的这些举动感受最深。

  • 随着近年来儿童虐待事件的频发,人们对虐童的定义和范围产生了新的认识。一项调查显示,64%的孩子认为,大人的严厉批评或讽刺属于虐童行为。这一数据引发了人们对虐童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传统观念中,虐童通常指的是身体上的伤害,如殴打、虐待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上的伤害同样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影响。严厉的批评、讽刺、辱骂等行为,虽然不会留下身体上的伤痕,但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调查发现,85%的家长和老师承认,严厉批评或讽刺是他们最常用的教育手段。这种做法看似能够让孩子“长记性”,但实际上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应该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批评、讽刺等手段。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虐童行为的关注,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此外,专家还建议,应该将虐童行为纳入刑法,对严重的虐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童行为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调皮捣蛋是常有的事情。面对孩子的种种“恶作剧”,家长们往往会感到头疼。其实,与其严厉惩罚,不如尝试一些有趣的“惩罚”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规矩。

      一、孩子调皮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1. 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规劝孩子,引导其学会沟通和分享;没收心爱的物品作为惩罚。

      2. 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打手心作为警示;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培养其责任感。

      3. 吵闹不休:罚坐,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排豆子游戏,锻炼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4. 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画画,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5. 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罚站,让孩子意识到危险;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6. 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看书、写字,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禁止某些权利、要求,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二、给孩子立规矩的注意事项

      1. 信号要明确,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后果。

      2. 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3. 惩罚要及时,让孩子记住教训。

      4. 规矩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

      5. 规矩要一致,让孩子明白规矩的重要性。

  •   近年来,儿童性虐待案件频发,令人痛心。英国堪布里亚郡沃金顿地区一起震惊的案件再次将这一议题推向风口浪尖。一名4到6个月大的女婴被活活浇注进混凝土中,长达15年之久。这起案件不仅令人震惊,更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性虐待问题的关注。

      悲剧的起源

      2002年9月,39岁的男子格拉伊米·沃德在翻修废弃车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12英寸长、9英寸宽、7英寸高的混凝土立方块。他以为里面是一只动物,将其扔进溪流中。然而,几天后他发现,那竟然是一具女婴的尸体。这起案件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漫长的调查

      经过3年的调查,警方最终确认,这名女婴在混凝土中被埋了长达15年之久。尸检结果显示,女婴生前曾遭受过严重的虐待,包括头部被击打、下颚脓肿等。警方怀疑,女婴可能还遭受了性虐待。

      DNA追踪身世

      警方通过DNA检测,最终确定了女婴的家人。DNA结果显示,女婴的DNA与当地一对夫妇的DNA存在关联。这对夫妇被警方逮捕并接受审问。

      警示与反思

      这起案件再次警示我们,儿童性虐待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两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会说话、走路,并逐渐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常常表现出顽皮和任性的特点。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家长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早教方法,避免溺爱。

    首先,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至关重要。例如,让宝宝自己吃饭,而不是家长追着喂饭。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主意识,还能让他们学会自己拿勺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此外,鼓励宝宝独立走路,避免过度依赖家长的怀抱,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其次,教会宝宝自己上厕所也是一项重要的早教任务。两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家长应引导他们学习独立上厕所的技巧。避免使用尿不湿,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避免感冒等疾病。

    在早教过程中,家长要避免溺爱宝宝。面对宝宝的无理取闹,家长要保持冷静,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让他们明白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宝宝,教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品格。

    此外,培养宝宝的礼貌意识也是早教的重要环节。两岁的宝宝已经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机,教他们学会礼貌用语,如称呼长辈等。这将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础。

    最后,家长要面对宝宝的捣蛋行为保持耐心。当宝宝调皮捣蛋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大声呵斥,以免伤害他们的心灵。等宝宝安静下来后,再耐心教导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教育孩子,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其实,这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了解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几位博士共同研发出一套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四种:主控型、人际型、耐性型和传统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四种性格的孩子,以及如何因材施教。

    1. 主控型孩子

    主控型孩子拥有领袖气质,喜欢发号施令,追求权力和自由。在教育这类孩子时,家长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弹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2. 人际型孩子

    人际型孩子重视外表,喜欢社交,善于沟通。这类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家长应多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耐性型孩子

    耐性型孩子做事慢条斯理,逆来顺受。这类孩子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4. 传统型孩子

    传统型孩子循规蹈矩,追求完美。这类孩子需要家长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除了了解孩子的性格,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2.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3. 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4.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5.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 宝宝暴力倾向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是暴力倾向的高发群体。然而,加拿大著名暴力行为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的研究表明,宝宝的暴力倾向往往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时期达到顶峰。

    幼儿时期的宝宝,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有效沟通,常常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此外,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榜样作用也会影响宝宝的行为。

    那么,如何消除宝宝的暴力倾向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关爱和理解**: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

    2. **良好的沟通**: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沟通方式。

    3. **正面榜样**:父母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使用暴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4. **情绪管理**: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5. **社会技能**: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通过团队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事务,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现象在儿科门诊尤为常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却对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感到惊讶。例如,一些孩子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甚至不会扣扣子、系鞋带。

        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的过度保护。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需要家长的照顾,因此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事务。然而,这种做法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窝囊废”呢?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等基本生活技能。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最后,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独立。

        此外,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技能,并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 近年来,儿童礼貌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许多家长仍然对此感到困惑。事实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礼貌教育并非难事。

    礼貌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能力。孩子会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礼貌。例如,当家长在幼儿园接送孩子时,会对孩子说‘快跟老师说早上好’、‘快跟老师说再见’,但自己却从未这样做过。此外,当孩子收到生日礼物时,家长往往会责怪孩子‘不懂事’,而没有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在对待孩子打断大人讲话的行为时,往往采取强制的方式,例如‘不许插嘴!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这种做法收效甚微。相反,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地告诉孩子‘我先把我的事情说完,然后再听你讲’,效果可能会更好。

    此外,家长在评价孩子时也应注意措辞。武断的评价会让孩子产生负面心理暗示,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和语言为孩子树立榜样。

    以下是一些提高儿童礼貌教育效果的方法:

    1.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耐心引导,避免强制教育。

    3. 关注孩子的细节,给予关心和支持。

    4.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家长要善于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是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看似无害的游戏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受访专家:儿童意外专家、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丁宗一

    丁宗一指出,虽然亲子互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家长在陪伴孩子玩耍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适宜的游戏,避免以下几种危险游戏:

    1. 抛接游戏:婴幼儿的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抛接游戏容易导致孩子头部受伤,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

    2. 荡秋千、拔萝卜游戏:这些游戏并不能促进孩子长高,反而可能造成颈椎损伤、关节脱臼等风险。

    3. 前滚翻游戏:床上游戏虽然看似安全,但孩子对姿势掌控力不强,容易导致颈椎和四肢受伤。

    4. 骑脖子游戏:孩子骑在家长脖子上容易失去平衡,跌落受伤的风险较大。

    5. 顶头游戏:孩子的囟门尚未闭合,顶头游戏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大,影响大脑发育。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陪伴孩子玩耍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游戏,确保孩子的安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