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散装食品的销售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超市散装食品的身份信息仍然存在不全面的问题,甚至出现用包装日期代替生产日期的现象,误导消费者。
散装食品信息残缺不全
记者在走访南昌市多家超市时发现,散装食品区的莲子、绿豆、枸杞、果冻、奶糖、葡萄干和墨鱼干等产品,部分产品的身份信息存在缺失,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场地、联系方式等信息不明确。例如,散装墨鱼干只有标价和名称,却看不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场地、联系方式等信息。销售人员表示,消费者可以比照其他产品的标签进行推测保质期。
包装日期代替生产日期
部分超市散装食品的电子秤标签上只写有产品名字、重量、售价、包装日期等,却没有生产日期。销售人员解释称,这些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为一年,但包装袋上都写六个月左右,所以只要按包装日期推算就可以,跟生产日期其实差不多。
拆封散装食品保质期难以确定
部分超市将大包装的食品拆封后散装销售,导致散装食品的保质期难以确定。例如,中山路一家大型超市的散装金枪鱼干包装纸上并未注明生产日期、产地、保质期等信息,销售人员表示,这些产品是从大包装里面拆开来卖的,大包装袋上有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注。
原因:配套细则未出台,处罚力度不足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定,已上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得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经营者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由于相关配套规范尚未出台,处罚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商家对散装食品的信息标注不够规范。
应对:工商部门将开展专项检查
南昌市工商局食品办有关人士表示,将对超市散装食品信息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确保散装食品信息标注规范,保障消费者权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火锅,作为我国传统的美食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近日四川一冯女士在火锅店用餐后,却不幸遭遇食物中毒事件,这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包括:细菌污染、化学污染、药物污染等。
那么,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选择正规商家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2. 食品储存要严格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品烹饪要彻底,确保杀灭有害微生物。
4.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发霉的食品。
5.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如果不幸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
1.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2. 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3.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除了火锅店,以下这些食物也存在中毒风险:
1. 茶垢: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和某些致癌物质,可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2. 用报纸包的食品:油墨中含有一种叫做多氯联苯的有毒物质,它就会渗到食品上,然后随食物进入人体。
3. 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玉米:其中含有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
4. 烧焦的鱼和肉:鱼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V—氨甲基衍生物,这是一种强度超过了黄曲霉素的致癌物。
5. 用卫生纸或毛巾擦过的水果:许多卫生纸的消毒不彻底,携带大肠杆菌、致病性化脓菌、真菌、乙肝病毒等。
6. 涂在筷子上的油漆:油漆筷子的使用现在仍然很普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油漆中含有铅、苯等化学物质,常常随着油漆的剥落被我们吃进体内,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浙江省苍南县发生的一起劣质奶粉事件,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这起事件已有14人被立案查处,其中9名官员已被停职调查。
这起劣质奶粉事件源于苍南县某奶粉厂生产的奶粉,经检测发现,该奶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事件发生后,浙江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件的发生与当地部分官员的失职渎职有关。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对劣质奶粉企业监管不力,甚至纵容企业违法行为。目前,已有14人被立案查处,其中9名官员已被停职调查。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浙江省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为。
这起劣质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预防食品中毒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会引发多种症状。其中,头晕是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之一。那么,食物中毒引发的头晕症状严重吗?如何缓解这种症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食物中毒引起的头晕症状通常属于轻微中毒范畴。这是因为食物中毒会导致体内毒素积累,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引起头晕。在轻微中毒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头晕症状:
1. 喝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多糖成分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缓解头晕症状。
2. 喝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缓解头晕。
3. 吃橘子:橘子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有助于消除疲劳,同时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
4. 吃苹果:苹果富含糖、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大脑提供必需的营养,缓解中毒症状。
然而,如果食物中毒的症状较为严重,除了头晕外还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脱水,这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食物中毒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1. 注意食物的储存和保鲜,避免食物变质。
2. 食用新鲜、安全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3. 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避免食用生肉、生蛋等未煮熟的食物。
总之,食物中毒引起的头晕症状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缓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本文将从食物保存、烹饪方法、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讨如何降低食物的致癌性,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食物保存不当
食物保存不当容易导致霉变,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坚果、玉米等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二、烹饪方法不当
烹饪过程中,食物熏制、烧烤、腌制等方法不当,容易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转化为亚硝胺,增加癌症风险。
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如果不能有效降解,超过限量标准,长期食用会增加致癌风险。
四、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超剂量、越范围使用也会增加致癌风险。
五、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但腌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可以通过加入维生素C、鲜姜、鲜辣椒等抗氧化剂来减少亚硝酸盐含量。
六、烧烤食物
烧烤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可以选择新鲜食材,慢火烤制,或者用锡纸包裹食物,减少致癌物产生。
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可以选择裹层面糊再煎炸,或者控制油温和煎炸时间,减少致癌物产生。
八、发霉食物
霉变食物含有大量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致癌性较强。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以免引起中毒或癌变。
九、剩菜
剩菜经过盐渍会产生亚硝酸盐,增加癌症风险。剩菜最好在5~6小时内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十、饮食建议
保持健康饮食,多样化食物摄入,合理搭配,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可以降低癌症风险。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近日,南海里水麻奢一工厂老板张先生就遇到了一件令人恶心的事情:他在购买的某国际知名品牌瓶装饮料中发现虫子,并要求饮料公司进行赔偿。
7月5日,张先生在楼下士多店购买了3瓶该品牌的瓶装饮料。饮用时,他惊讶地发现瓶内有黑色的无名小虫。经过检查,张先生发现,购买的3瓶饮料中均存在虫子。张先生表示,他非常气愤,认为如此大的品牌怎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张先生将购买的3瓶饮料中的2瓶进行了封存,并找来了饮料公司的业务员。饮料公司出具了“客户投诉检验报告”,称“其样品瓶身外观良好,已开盖,瓶口螺丝及防盗环处有类似霉菌状黑色异物。但因产品已经开盖,不做分析,并表示责任方不明。”
面对饮料公司的回应,张先生表示无法接受。他再次购买了同一箱中的另一瓶饮料,仍然发现里面有黑色异物。饮料公司最终表示愿意赔偿他10箱饮料,但被张先生拒绝。他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标签、生产日期等信息,并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现食品存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新一期下架食品名单,涉及7个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包括物美蔬菜和维维酸奶。
物美超市方庄东店销售的“柳仙”袋装全形蔬菜被检出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实测值是标准限量的两倍多。苯甲酸及其钠盐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维维乳业的乳酸菌产品也被检出不合格。这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格外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品牌信誉。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以下是一些食品安全小贴士:
1. 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购买食品。
2. 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信息。
3. 注意食品的储存条件,避免食品变质。
4. 食用前要彻底清洗食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
5. 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并非所有的食物都对人体有益。有些食物甚至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食品专家绝对不会碰的8种食物,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1. 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长期摄入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疾病。此外,油炸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散装坚果
坚果虽然营养丰富,但散装坚果容易氧化变质,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建议购买小包装、密封的坚果,以保证其新鲜和卫生。
3. 肉馅
肉馅价格低廉,但质量难以保证。购买肉馅时,要仔细辨别其来源,避免食用劣质肉馅。
4. 熟肉
超市熟肉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调味品,如酱油、味精和盐等。长期食用高盐、高添加剂的熟肉,会增加患癌风险。
5. 果脯
果脯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会大量流失,并添加大量糖分和添加剂。过量食用果脯会导致营养失衡,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6. 冰冻虾
冰冻虾可能放置时间过长,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建议购买新鲜虾类产品,以保证其新鲜和卫生。
7. 听装食品
听装食品的包装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建议选择新鲜食材,尽量减少食用听装食品。
8. 过白的面食
过白的面食可能添加了增白剂,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建议选择颜色自然、无添加剂的面食。
总之,病从口入,我们要关注饮食健康,选择优质、新鲜的食物,才能远离疾病,拥有健康的生活。
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消夏的乐趣。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北京市商务委、市政市容委、城管局、食药监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消夏露天餐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消夏露天餐饮经营场所应采取室内制作、室外食用的原则,不得露天烧烤,禁止在室外制售凉菜。各区县政府将按照安全、便利、环保、不扰民、不妨碍交通的原则,制定本辖区的消夏露天餐饮经营规划,并于每年5月10日之前向社会公布。
此外,市食药监局表示,室外摆摊由城管部门查处。对于露天烧烤,一旦查处到违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
那么,市民在消夏时,该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的消夏餐饮场所,注意查看其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2. 尽量避免食用凉菜、生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
3. 注意个人卫生,餐前餐后要洗手。
4. 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市民在消夏时能够吃得放心、安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食品安全和抗癌话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人担心,日常饮食中的致癌物质会导致癌症的发生。那么,究竟哪些食物含有致癌物质?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
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常见的食物都含有微量的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苯并芘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摄入这些食物就会导致癌症。关键在于摄入量。例如,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腌制食品中,但只要适量食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除了食物中的致癌物质,近年来,“抗癌食品”的概念也备受关注。许多商家宣传自己的产品具有抗癌作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然而,专家指出,所谓的“抗癌食品”并不能真正预防癌症。因为即使某些食物中含有抗癌成分,其含量往往很低,无法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预防癌症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腌制食品。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因素。
总之,食品安全和抗癌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些话题,科学预防癌症,享受健康的生活。
注水肉作为一种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注水肉中可能含有大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那么,消费者如何识别注水肉呢?首先,注水肉色泽较淡,手感滑腻,按压后会有水渗出;其次,注水肉口感较差,缺乏弹性。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肉类产品,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除了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屠宰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例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非法屠宰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杜绝注水肉的生产和流通。
此外,食品加工企业也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注水肉问题,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总之,注水肉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肉类产品;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食品加工企业应加强自律,确保产品质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注水肉问题,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