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植物油和猪油,哪一种才健康?总算有解释的了

植物油和猪油,哪一种才健康?总算有解释的了
发表人:医疗之窗

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据统计,我们每天摄入的油脂占所有调味品的20~30%的分量。那么,在植物油和动物油这两种常见的食用油中,哪一种更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植物油。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在医学上被认为可以帮助调节血脂和清理血栓,对心血管疾病有着不错的防治效果。而与之相对的,动物油,如猪油,则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高血脂、高胆固醇等问题。

然而,植物油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容易出现氧化现象,氧化后的油脂会产生自由基,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高温烹饪时,建议使用动物油,而在凉拌菜等低温烹饪中,则可以选择植物油。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摄入油脂呢?摄入油脂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油脂是身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可以参与身体的代谢过程,提供能量。其次,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饱和脂肪酸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油脂种类和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例如,不同种类的油脂含有不同的脂肪酸比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在选购食用油时,应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此外,烹饪方式也会影响油脂的营养价值。高温烹饪会导致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降低营养价值。因此,建议采用低温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以保留油脂的营养成分。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搭配植物油和动物油,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选择合适的油脂。同时,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脂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脂异常,这个看似平静的词汇,却隐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巨大风险。我国血脂异常患者高达1.6亿,占总人口的18.6%,其中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

    血脂异常如同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其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每上升1%,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就增加2%-3%。通过调整血脂水平,5年内能使冠心病发生率下降34%。

    然而,由于血脂异常并无明显症状,许多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

    1. 调整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脂异常,应尽量避免。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血脂异常的控制需要长期坚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 蛋黄,这个看似普通的鸡蛋成分,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胆固醇含量存在误解,导致对其价值的忽视。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蛋黄的营养成分、健康益处以及食用建议,让您重新认识这个小小的营养宝藏。

    首先,蛋黄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7.5%,远高于鸡蛋清中的11%。此外,蛋黄还含有丰富的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磷、铁等成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蛋黄中的卵磷脂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有助于提高智力。而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则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眼睛疾病。此外,蛋黄中的胆固醇并不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反而对人体有益。

    那么,如何科学食用蛋黄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食用量:每天1-2个蛋黄即可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2. 选择优质蛋黄:选择散养鸡的蛋黄,其颜色更深,营养价值更高。

    3. 合理搭配:将蛋黄与其他食物搭配,如蔬菜、粗粮等,有助于营养均衡。

    4. 注意烹饪方法:避免油炸、煎炒等高脂烹饪方式,以免降低蛋黄的营养价值。

    总之,蛋黄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正确认识蛋黄,科学食用,让我们共同享受这份营养宝藏带来的健康与活力。

  • 低血糖症状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的人群,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除了立即补充食物缓解低血糖症状外,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排除糖尿病的风险。

    血糖持续偏低,也可能导致临床糖尿病的发生。对于未确诊为糖尿病的人群,低血糖的原因可能包括饥饿时间过长、剧烈运动后血糖消耗过快、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此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延迟也是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之一。这些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往往与进食后的血糖高峰不同步,导致相对过量的胰岛素分泌,引发低血糖。

    如何区分低血糖和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表现?专家指出,一般而言,进食很少或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真正的低血糖。而对于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或有家族史的人,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糖尿病专家建议,对于低血糖现象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的人群,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避免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适当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低血糖的日常保养建议:

    1. 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2. 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空腹状态下。

    3. 注意补充糖分,如糖果、巧克力等。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症状。

  • 近年来,“三高”问题日益凸显,高血脂症作为“三高”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血脂症可导致血管狭窄、阻塞,进而引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

    为了远离高血脂症的侵害,我们需要了解高血脂症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高血脂症的主要成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遗传因素是不可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来降低患病风险。

    高血脂症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发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预防高血脂症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血脂异常。

    除了定期体检,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

    如果已经患有高血脂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血脂水平,降低疾病风险。

  • 随着冬季的到来,雾霾天气频发,人们的运动量减少,腰腹上的脂肪也越积越多。如何平衡美食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人的困扰。其中,蛋糕作为一款高热量、高脂肪的甜点,更是让人纠结不已。那么,蛋糕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营养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蛋糕的热量较高,一块蛋糕所含热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因此,在食用蛋糕时,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其次,建议在饭前食用蛋糕,而不是饭后。饭前食用蛋糕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摄入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此外,搭配柠檬水或茶水食用蛋糕,可以降低蛋糕的热量摄入。柠檬水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中和蛋糕中的糖分,减少糖分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和血脂。同时,茶水中的茶多酚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对于蛋糕的挑选,建议选择小而精的蛋糕,避免购买体积大、热量高的蛋糕。此外,选择纯奶油制作的蛋糕,避免添加植脂奶油和起酥油,这些物质不利于健康。同时,要辨别巧克力真伪,避免购买添加代可可脂的巧克力蛋糕。

    总之,适量食用蛋糕,搭配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重。

  • 2008年8月,欧洲心脏病年会(ESC)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6万名心血管医生参加。本次大会就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新定义、心力衰竭评价和指南,以及高血压和降脂药物的新证据等。

    在调脂药物方面,他汀类药物虽然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但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却并不理想。ESC公布的GISSI-HF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并未降低一级和二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然而,他汀类药物在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项研究显示,术后立即使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可以降低高危血管外科手术后30天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此外,ACEI与CCB联合降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协同作用。EUROPA研究显示,ACEI联合CCB可以有效降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降压和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药物在不同疾病中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血压,作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困扰着无数人。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只是血压升高,与肝脏并无直接关系。然而,长期服用降压药,很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肝脏的保护。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或个体差异等原因,导致肝脏受损。据统计,目前已知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超过1000种。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那么,如何保护肝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吃“三黑”:黑米、黑芝麻和紫菜。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成分,具有养肝护肝的功效。

    2. 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

    3.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4.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发现肝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肝脏:

    1. 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3.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功能,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养肝护肝。

    4. 避免滥用药物:不要随意使用非处方药,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总之,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肝脏的保护。只有保护好肝脏,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血压带来的困扰。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均衡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吃’容易把握,‘动’却难以掌握分寸。许多人误以为运动越多越好,越剧烈越好,但事实上,安全有效的运动才是关键,尤其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至关重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博士梁崎指出,康复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力、心血管功能状况,通过运动平板试验等方式评估其身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强度、时间和频率,并提醒注意事项,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案例:

    案例一:心肌梗死患者

    陈先生,45岁,两个月前患有心肌梗死,植入支架后处于恢复期。虽然血压不高,但患有糖尿病和高血脂,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由于担心心脏再次出现问题,陈先生限制了活动,导致体能下降。梁崎博士为他制定了运动处方,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发现,其最大心率应为170次/分,并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每周3天,每次30分钟,并辅以力量训练。

    案例二:高血压患者

    李女士,60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无糖尿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显示,运动至140次/分时心电图出现异常,但患者无不适症状。梁崎博士建议进行中等偏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功率自行车,每周3天,每次30分钟,并辅以力量训练。

    案例三:糖尿病患者

    吴先生,70岁,患有糖尿病,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显示,吴先生的最大心率应为145次/分,且运动过程中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梁崎博士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每周5天,每次30分钟。

    总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那么,高血脂患者何时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异常升高,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等类型。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高血脂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是治疗高血脂的基础。对于轻度高血脂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通常可以达到控制血脂的目的。

    然而,对于以下情况,患者需要考虑接受药物治疗:

    1. 非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坚持的患者;

    2. 血脂水平显著升高,达到治疗标准的患者;

    3. 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

    4. 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等特殊类型高血脂的患者。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血脂水平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血脂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酸结合剂等。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停药。停药后血脂会再次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脂,并根据血脂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 高血脂,被誉为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其危害不容忽视。很多人对高血脂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是‘三脂高’那么简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富贵病’,无需过多关注。然而,高血脂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首先,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发血管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从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脑卒中等。

    其次,高血脂还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血脂异常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阻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呢?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我们要提高对高血脂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控制,才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