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5年7月15日,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因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心内科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它会导致心脏肌肉的缺血和损伤。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危险性更高。由于高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
在东方医院,医生们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已经完全阻塞,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然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医生们成功地将导丝穿过阻塞的血管,并植入了支架。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这起病例再次证明了东方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实力。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心肌梗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肌梗死,准确的检查方法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肌梗死检查方法。
一、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观察到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1. 特征性改变: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倒置。
2. 动态性改变:心电图表现会随着心肌梗死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包括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
二、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心肌酶和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1. 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是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2-3天后恢复正常。
2. 心肌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它们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也会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1. 心脏CT:可以显示心脏的冠状动脉和心肌梗死的部位。
2. 心脏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四、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如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
总之,心肌梗死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一旦确诊为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表现为突发性胸痛、胸闷等症状。无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共同打造全国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胸痛患者救治的“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胸痛中心全市模式通过整合全市医疗资源,实现院前、院内、出院后无缝连接的一体化救治体系。患者一旦出现胸痛症状,即可通过“120”急救系统迅速转运至最近的胸痛中心。在院内,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救治信息的实时记录和共享,提高救治效率。
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建立,对于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模式也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建设中,无锡市卫生计生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等多方携手,共同推动该模式的落地实施。未来,该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更多胸痛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而支架手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急性心梗做完支架后多久过危险期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一般情况。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一般会经历24小时的危险期,这个阶段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血压等指标,以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病情稳定,患者在一周后危险期会明显下降。但是,如果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较大,或者心功能较差,危险期可能会更长。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后,患者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绝对的安全期。
及时进行支架手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风险,缩短恢复期,改善预后。此外,术后多久度过危险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大多数患者术后3天状态稳定即可出院。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术后24小时内应进食流质,第2天可以改成半流质饮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忌油腻食物,不要吃过饱。过饱或进餐过快可能刺激心脏神经,诱发心绞痛。
2. 休息:术后6个月内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3. 心情:保持愉快、放松的心情,避免失眠、便秘或不良情绪。
4. 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药物,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及动脉硬化的进展。
5. 复查:心脏支架术后应定期复查、坚持服药,循序渐进地适当运动。
6. 就医:如出现胸闷、气促及心前区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心血管科就医。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内突然发生持续、无法缓解的剧烈胸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发生心肌坏死。根据梗死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心梗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尽快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存活的心肌。这可以通过急诊介入手术或药物溶栓来实现。介入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为它的成功率远高于溶栓治疗,同时还可以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
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方式可以相对保守,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等。如果检查发现有存活心肌,也可以考虑介入手术或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心梗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心梗作为冠心病的急性发作类型,可以通过预防冠心病来预防心梗。这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坚持适度运动;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积极治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总之,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心梗出现Q波的时间大概在2到3个小时,但具体时间与个人体质有关。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中,Q波的出现可能是心肌坏死的标志,也可能是心肌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因此,心梗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通过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了解心肌酶增高程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脂药等。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情绪管理,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在日常生活中,心梗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建议患者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豆制品等。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点等。
心梗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管理,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如胸痛发作时的自救方法。
心梗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它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前往往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其他症状表现更加严重。休息和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二、急性心肌梗死自救方法
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时,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患者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家庭护理建议:
四、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心脏支架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着心脏支架价格的不断攀升,关于其滥用和过度使用的争议也日益加剧。本文将探讨心脏支架的滥用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首先,心脏支架的滥用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医生过度依赖支架治疗,忽视药物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二是部分患者对支架治疗的期望过高,盲目追求支架治疗;三是部分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以支架手术为盈利手段。
其次,心脏支架价格过高是导致其滥用的重要原因。从出厂到被患者使用,心脏支架的价格往往翻数倍。其中,代理商和医院是主要获利者。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使得心脏支架成为了一些医生和医院的“摇钱树”。
针对心脏支架的滥用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医生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生对心脏支架的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水平;二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脏支架的认知,避免盲目追求支架治疗;三是完善医疗价格体系,降低心脏支架的价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杜绝过度医疗现象。通过以上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心脏支架的滥用现象,让患者受益于这项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12小时内。在这个时间段内,实施急诊支架植入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在我国,心梗救治的效率却往往被拖后腿。
导致心梗救治延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延迟尤为突出。许多患者对心梗的认知不足,即使出现胸痛等症状也未能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家属对手术风险、费用等方面的担忧,也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除了患者自身因素外,转运延迟、非介入医院的延迟、门-球时间的延迟以及介入医院模式造成的延迟也是导致心梗救治延迟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心梗救治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知,加强健康教育。
2. 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缩短转运时间。
3. 加强基层医院的急救能力,提高心梗诊断水平。
4. 建立心梗救治绿色通道,提高门-球时间。
5. 选择合适的介入医院,缩短救治时间。
心梗救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救治效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实践中,心肌酶水平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心肌酶正常并不意味着可以排除心肌梗死的风险。事实上,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心肌酶水平正常,这给诊断带来了挑战。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常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延误治疗时间,即使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心肌梗死仍可能发生。因此,对于疑似心肌梗死患者,除了关注心肌酶水平,还需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除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吸烟、情绪激动、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因此,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坚持终身用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预防心肌梗死至关重要。建议患者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少吃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总之,心肌酶正常并不意味着可以排除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疑似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就诊,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同时,通过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夏日炎炎,许多人渴望通过冷饮来消暑解热。然而,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提醒我们,过度的冷饮摄入可能会对我们的血管造成刺激,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冷饮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冷饮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地享受冷饮呢?首先,要注意控制冷饮的摄入量,避免过量。其次,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冷饮,如绿茶、菊花茶等。最后,在饮用冷饮时,要注意慢慢饮用,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除了冷饮,高温天气还可能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避免过高的温差对身体造成刺激。
2.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
4.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注意防晒。
5.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总之,高温天气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因贪凉而引发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