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耄耋老人突发心梗 东方医院及时施救

耄耋老人突发心梗 东方医院及时施救
发表人:张琦

2015年7月15日,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因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心内科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它会导致心脏肌肉的缺血和损伤。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危险性更高。由于高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

在东方医院,医生们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患者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已经完全阻塞,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然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医生们成功地将导丝穿过阻塞的血管,并植入了支架。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这起病例再次证明了东方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实力。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心肌梗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对于预防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心肌梗死。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

    针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专家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等。

    2.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3. 做好饮食管理,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4.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心脏病发作时,及时拨打‘120’寻求救援至关重要。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如开车去医院或被搬动。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颠簸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这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迅速引发大脑和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导致患者短时间内死亡。

    路边发病时,患者应立即咳嗽,并口服硝酸甘油。1个半小时内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研究表明,大多数心梗患者在被颠簸送医的过程中,会因并发症突发死亡。因此,一旦怀疑是急性心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急救车不仅速度快,而且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如吸氧、口含硝酸甘油等。在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会妥善安排患者前往医院,并在途中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除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外,患者还应了解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减轻、平卧时加重,经常感到疲劳乏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膳食、保持心情舒畅、不吸烟、不喝酒等。此外,定期体检、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等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心脏病发作时,应保持冷静,及时拨打‘120’寻求救援,并了解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和预防措施,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 近日,著名导演吴天明因心梗离世的消息令人惋惜。据了解,吴导演在发病初期因交通拥堵,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需及时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发病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出汗、恶心、呕吐等。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若不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表明,发病后90分钟内进行PCI治疗,死亡率可降低40%。

    预防心肌梗死,首先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

    2. 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5. 学会识别心梗症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 肌酸激酶-mb(CK-MB)是心肌细胞内的一种酶,它的水平在血液中升高通常提示着心脏疾病的发生。常见的导致CK-MB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肌梗死: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受损,导致CK-MB释放到血液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

    2. 心肌炎: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症性疾病,可由病毒、细菌、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心肌炎可导致CK-MB升高,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治疗心肌炎的主要方法是休息、抗感染和免疫调节治疗。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心脏疾病。某些类型的心肌病可导致CK-MB升高,患者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治疗心肌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移植等。

    4. 肌肉损伤:肌肉损伤也可导致CK-MB升高,如肌肉拉伤、肌肉劳损等。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治疗肌肉损伤的方法包括休息、冷敷、药物治疗等。

    5. 其他原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导致CK-MB升高。

    当发现CK-MB升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饮食保健的配合。以下是一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饮食保健建议:

    1. **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可食用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及水果等。主食用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

    2. **补充矿物质**:注意钾钠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量。可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

    3. **多吃天然草药**:如黑萝卜、假叶树、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木贼、爱尔兰苔、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等。

    4. **避免高脂食物**: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避免从高脂乳品中获取维生素D。避免红肉、精致调味品、过冷、过热、过粘的食物。

    5. **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6.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戒烟限酒。

    7.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疾病康复。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饮食保健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其发病前往往存在一些先兆症状,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首先,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运动时心慌、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且逐渐加重。其次,心绞痛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常见先兆,患者会感到胸骨后突然而持续的剧烈疼痛,有时会放射至颈部、左肩或上臂。与以往的心绞痛相比,发作更为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疼痛程度更剧烈,且对硝酸甘油的疗效反应变差。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烦躁、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在发病前,患者的心电图可能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假性正常化。这些变化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

  •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了解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

    • 胸痛:通常是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 呼吸困难
    • 出汗
    • 恶心、呕吐
    • 极度疲劳或虚弱感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让患者保持安静

    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3. 给予吸氧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

    4. 服用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可以遵医嘱给予舌下含服,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5. 观察病情变化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熬夜。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近年来,冠脉钙化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心脏》杂志报道,几乎所有出现首次无预兆心肌梗死的年轻病人都存在冠脉钙化现象。这表明,冠脉钙化可能成为预测年轻患者心梗风险的重要指标。

    冠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的钙质沉积,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冠脉钙化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冠脉钙化越严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高。

    在临床上,冠脉钙化可以通过冠状动脉CT(CTA)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对于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冠脉钙化检查,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CTA,还有其他一些无创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评估冠脉钙化,例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对于冠脉钙化患者,医生会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降压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冠脉钙化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冠脉钙化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重要。通过冠脉钙化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脂、胆固醇等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引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脏血液供应。而介入治疗过程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介入治疗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局部神经失去感觉,患者仍然保持清醒。全身麻醉则是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进入睡眠状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难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除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也是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和ACEI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也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和营养康复等。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饮食也是预防心肌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

  • 立秋已过,但炎炎夏日依然让人难以忍受。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高温天气更是需要警惕。因为夏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高温环境下,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发作。

    高温诱发心梗,症状不容忽视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夏季高温天气,人体血管扩张,血液集中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不足。此外,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诱发急性事件。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而持久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服用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多,容易造成身体大量失水,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心梗。此外,夏夜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稳定,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预防心梗,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2. 合理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6℃左右,注意经常开窗换气。

    3. 及时补充水分。

    4. 饮食清淡,避免过于肥腻、辛辣的食物。

    5. 控制危险因素: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戒烟,保持正常体重。

    6. 合理运动。

    7. 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胸闷等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