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长应避免12种错误喂药方式

家长应避免12种错误喂药方式
发表人:病友互助家园

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和方法,导致孩子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本文将针对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常见的错误方式进行分析,并提供科学的用药建议,帮助家长避免用药风险。

一、捏鼻子强行喂药

捏鼻子强行喂药是许多家长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药物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正确的喂药方法应该是将药物放在孩子的舌根部,让孩子自然吞咽。

二、拎耳朵喂药

拎耳朵喂药不仅不能顺利喂药,还可能造成孩子耳周炎或听力损伤。家长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等,让孩子配合喂药。

三、压舌头喂药

压舌头喂药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射,导致药物呛咳。正确的喂药方法应该是将药物放在孩子的舌根部,让孩子自然吞咽。

四、干吞药片

干吞药片容易导致药片停留在消化道,刺激消化道黏膜。正确的喂药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喝水后,再将药物放入孩子的嘴里。

五、骗宝宝药的味道像糖果

骗宝宝药的味道像糖果容易让孩子误以为药和糖一样,导致孩子乱吃药物。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药不是糖,不可以乱吃。

六、盲目用药

许多家长会根据经验盲目给孩子用药,忽略了药物的副作用。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用药,不要自行用药。

七、随意加减药量

随意加减药量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影响治疗效果。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要随意加减药量。

八、给宝宝喂成人药物

给宝宝喂成人药物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家长应该给孩子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九、分享处方药

分享处方药可能导致用药无效或不良反应。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十、轻信他人推荐药物

轻信他人推荐药物可能导致用药无效或不良反应。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十一、不按照指示喂药

不按照指示喂药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

十二、保存过期药物

保存过期药物可能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及时丢弃过期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药物戒断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医院的小儿内分泌科。我患有甲亢已经一年半了,孕期一直在服用丙硫氧嘧啶片。宝宝出生后,我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尤其是甲状腺功能的问题。

    在诊室里,我见到了***医生。她温和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查看了我的检查结果。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我的担忧:治疗周期会是多长时间?会治愈停药吗?会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医生耐心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她告诉我,宝宝目前需要终身用药来维持甲功的正常,但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智力发育。虽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沮丧,但我还是感到一丝安慰。

    当我提到不能母乳喂养的问题时,医生又给了我一些专业建议。她说,我的TSH指标也不理想,如果宝宝喝了母乳,可能会对他的健康不利。这让我更加紧张,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医生还告诉我,她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我对她的服务满意,可以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得到了一丝温暖。

    离开诊室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宝宝的未来充满信心。

  • 最近,我家宝宝出现了不好好喝奶的情况,让我有些担心。她最近精神状态还算不错,能够睡个好觉,但就是不太愿意吃奶,有时候还会呛奶。这让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决定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生进行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建议。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宝宝最近的情况,询问了她是否有感冒发烧的症状,以及是否打过疫苗。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发现可能和最近打疫苗有关系,但问题不大,也提到了可能是处于厌奶期。

    医生建议我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情况持续,可以尝试一些增进食欲助消化的药物,比如醒脾养儿颗粒或益生菌。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知道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经过和医生的交流,我对宝宝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如何正确处理。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更加放心。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夏季,如重庆等地,发病率相对较高。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严重时可影响新生儿健康。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因受凉而加重病情。
    2.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3. 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如发现皮肤黄染加重,应及时就医。
    5. 在夏季,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新生儿中暑。

    二、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给予新生儿药物治疗,如胆红素吸附剂等。
    2. 光照治疗:通过蓝光照射,降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
    3. 营养支持:给予新生儿适当的营养,如补充维生素K、C等。
    4.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囊肿等。

    总之,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在夏季,家长们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症状,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更为多见。南京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新生儿新陈代谢加快,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出现的黄疸,其病因主要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第2-5天,高峰期在第7-10天,大多数情况下,黄疸会在2-4周内自然消退。
    二、南京地区家庭预防措施
    1. 适量喂养:避免新生儿过度喂养,因为过度喂养可能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影响胆红素代谢。
    2. 适当晒太阳: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让新生儿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胆红素分解。
    3. 观察黄疸变化: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如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适当补充水分:保证新生儿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5.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黄疸的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三、治疗策略
    1. 症状轻微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无需特殊治疗。
    2. 症状较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采取光疗或药物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黄疸的药物。
    2.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受凉。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感染。
    4. 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我想给孩子断奶,并需要购买一种药物,于是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帮我开一张处方单。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我提供了合适的药物建议。虽然遇到了一些药物无法开具的问题,但医生仍然很用心地帮我解决。最终,我成功获得了处方并可以预约药品。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 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母亲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等。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ADAC)近期的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药物戒断症状、喂养困难、张力过低、嗜睡、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在妊娠末三个月服用SSRI类药物的母亲,其新生儿发生药物戒断症状的比例较高。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帕罗西汀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有22%因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低血糖症、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黄疸和喂养问题等。

    此外,通过乳汁摄入药物也是导致新生儿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乳汁摄入药物的婴儿可能会出现警觉状态、嗜睡和易激惹等症状。

    为了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建议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考虑改用配方奶粉喂养,以避免通过乳汁摄入药物。

    总之,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谨慎,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持续黄疸不退。在澳门春季,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湿度较高,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针对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减少新生儿感冒的风险。
    2. 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有助于改善黄疸症状。
    3.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黄疸。
    4.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因感冒引起的黄疸加重。
    5.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治疗策略:
    1.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新生儿药物治疗,如光疗、药物治疗等。
    2. 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如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 定期监测新生儿肝功能,了解病情变化。
    5.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活习惯,确保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

  • 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用药需格外小心。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和婴幼儿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此类药物可能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

    2. 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球后视神经炎,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

    3. 滴鼻净等药物可能引起中毒,婴幼儿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应禁用。

    4. 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贫血,婴幼儿使用时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结晶尿。

    5. 退热药应避免过量使用,吃退烧药二次的间隔时间应有4~5个小时。

    6. 止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等含有樟脑酊的药物,可能对婴幼儿有潜在的成瘾性。

    7. 铁剂和钙剂应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和钙的吸收。

    8. 锌制剂过量给药可能引起中毒,婴幼儿补锌应掌握好剂量和疗程。

    9. 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和高血钙。

    10. 保健品如人参蜂王浆等可能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

    11. 新生儿、未成熟儿、重危病儿不宜给丸、片剂型药,应研磨成粉或调配成液体,用滴管慢慢喂服。

    12. 外用药物如皮炎激素软膏等可能引起严重副反应,新生儿大面积使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

    13. 不能乱用成人药,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 孩子生病后,药物成为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往往无法像成人一样自觉克服药物带来的不适。这导致许多孩子无法按照医嘱用药,甚至出现药物摄入不足的情况,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到医院接受治疗,尤其是打针和强制服药的经历,往往会让孩子们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会让孩子一提到医院就产生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孩子依从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药物剂型和口味不符合孩子的特点,家长过于焦虑导致用药过于频繁,或者药物选择不当等。

    为了提高孩子的依从性,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孩子沟通,解释药物的重要性以及不按时用药的后果;其次,选择适合孩子口味的药物剂型,如颗粒剂或糖浆;最后,避免频繁带孩子去医院,以免造成孩子对医院的恐惧。

    除了药物,日常保养也是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保持孩子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带孩子就医。

    总之,提高孩子的依从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用药方法和良好的沟通,相信孩子们能够战胜疾病,健康成长。

  •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感冒、咳嗽、发烧等常见疾病在婴儿中尤为常见。许多年轻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立即给宝宝喂药。然而,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婴儿的解毒功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盲目用药甚至可能引发肾衰竭。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过量使用则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解热止痛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大汗虚脱;利尿药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某些副作用强的药物剂量过大,更容易引发事故。

    其次,婴儿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儿科医生通常会首先采取物理治疗,并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确保剂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过多可能导致中毒,过少则可能没有疗效。

    此外,婴儿用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合婴儿的药物剂型,如滴剂、口服液等。
    •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 注意观察宝宝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 避免将成人药物给婴儿使用。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到二手烟、宠物等过敏原的刺激。

    总之,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家长们应该多学习育儿知识,避免不当操作,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