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的药品由于利润低、市场需求少,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药品供应不稳定,甚至出现断供现象,给患者用药带来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卫计委于3月10日公布了首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品种,7家中标企业获批定点生产包括去乙酰毛花苷等4个品种,所生产的产品将按照统一的采购价格供应固定的区域。
首批定点生产的四种试点品种分别是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洛贝林、多巴酚丁胺和甲巯咪唑。这些药品都是临床需求量小、供应不稳定的药品,其中,去乙酰毛花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强心药物,洛贝林和多巴酚丁胺是呼吸中枢兴奋药物及抗休克药物,甲巯咪唑则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为了进一步做好定点生产基本药物的供应、使用、监管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定点生产品种,各级公立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应优先配备使用定点生产品种。
通知还明确,定点生产企业按照所划分的区域,直接在省级集中采购平台上挂网销售相应品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定点生产品种,应委托省级药品采购机构按照统一价格,从定点生产企业集中采购、集中支付货款,公立医院也应优先按照统一价格从定点生产企业采购相应品种,鼓励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定点生产品种。
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解决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药品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我国医药行业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在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药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政策背景
1.1 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药品价格过高、医药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
1.2 政策目标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
二、实施效果
2.1 降低药品价格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以来,药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我国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30%。
2.2 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促使医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同时,监管部门对中标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3 规范医药市场秩序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有效遏制了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回扣等违法行为,规范了医药市场秩序。
三、存在问题
3.1 招标过程不够透明
部分药品招标过程存在不透明、不公平现象,导致部分优质药品无法进入市场。
3.2 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部分医药企业为降低成本,降低药品质量,甚至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3.3 患者用药负担依然较重
虽然药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高价药、特殊药品的价格仍然较高,患者用药负担依然较重。
四、政策建议
4.1 加强招标过程监管
建立健全招标采购制度,提高招标过程透明度,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
4.2 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
加大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违法行为。
4.3 优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4.4 加强患者用药指导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创新药数量有限,仿制药水平有待提高,专利药依赖进口,国产药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这反映出我国现行药品监管制度与现代化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药品研发与生产相捆绑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发挥。一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能力,但受限于研发能力和审批流程,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同时,一些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为了获得药品批准文号,不得不投入巨资建设生产线,影响了研发投入。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实施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相分离。上市许可人专注于药品研发,获得批准文号后,可以自行生产或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药品研发效率,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
为推动药品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应修改相关法规,建立“资格准入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明确上市许可人的资格要求,并承担药品质量、不良反应等责任。同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助制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之,改革药品研发与生产管理模式,实施上市许可人制度,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医疗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中医药出口的标准化?如何提高中医从业者的待遇?如何让百姓在基层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王国强指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程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六个省份启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亮点,方便了基层群众就医。
在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王国强强调,标准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处理好标准化与中医个性之间的关系。他提到,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因此标准化不能简单照搬西医模式。他强调,标准化工作需要多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针对中医药产业链上的问题,王国强建议将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他认为,中医药不仅是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也是科技创新资源,具有中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除了王国强的观点,文章还介绍了其他代表委员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建议。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建议将藏药归入大品类进行研发,以促进藏药的产业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步长药业董事长赵步长则建议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及炮制规范标准,以提升中药材质量。
德国的药品监管体系为中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参考。
德国的药品监管体系由联邦和州药品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联邦一级的药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药品注册、药典编写、召回指令等工作,各州药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
德国对药品质量监控严格,包括定期抽查、上市后跟踪检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中药进入欧洲市场面临挑战,需要符合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的要求。
欧盟2004年24号指令为中药以传统植物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中药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进入欧洲市场。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然全人源单抗药物逐渐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新选择。这种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安全性,能够更有效地针对特定疾病进行靶向治疗。
GE医疗与泰诺麦博的合作,为中国带来了天然全人源单抗药物自动化生产平台。该平台基于一次性大规模生物反应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能够高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药物。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该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1. 生产周期缩短:仅需常规周期的一半即可建设完成生产平台,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2. 生产成本降低:与传统设施相比,前期投入成本更低。
3. 生产能力提高:平台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更高。
4. 抗风险能力增强:平台稳定性更高,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GE医疗的FlexFactory生产平台不仅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还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服务。Fast Trak中国团队将为泰诺麦博提供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下游纯化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质量标准建立、临床申报生产、灌装实施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此外,Fast Trak中国还将通过全方位的人才培训与技术转移,帮助泰诺麦博建立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GE产业金融为泰诺麦博量身定制的创新金融方案,将帮助其快速配置先进的生产平台和获得全面的技术服务。这种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将加速泰诺麦博的研发进程,使其更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非处方药(OTC)市场逐渐成为医药行业的一颗耀眼明珠。第4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OTC展区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关注度,成为亚太区最大的OTC药品展示平台,吸引了众多医药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次交易会由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得到了商务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众多机构的大力支持。展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优秀生产和经营企业展示了丰富的OTC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品、天然药物、生物制药等,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药品信息。
OTC展区成为本次交易会的“黑马”,其规模和关注度逐年升温,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
1. 基药目录实施,基药市场持续扩容。随着新版基药目录的正式实施,基药市场在未来3年将持续扩容,基药品种尤其是独家品种备受关注。
2. 民族药品牌崛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民族药品牌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OTC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3. 自我药疗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知识的普及,百姓的“自我药疗”意识不断增强,OTC药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OTC展区,众多医药企业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如奥昌医药的“双花草珊瑚含片”等。这些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第4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OTC展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了解和购买优质OTC药品的机会。相信随着我国OTC市场的不断发展,OTC展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药品采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将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以期降低采购成本,调整利益格局。
传统模式下,药品采购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各医院根据需求和中标目录进行单独采购。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采购成本高、药价虚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将探索以下几种新的采购模式:
1. 集团采购:由多家医院联合集体团购药品,以降低采购成本。
2. 医保部门参与采购:由医保部门牵头,负责药品的招标和采购,以确保药品质量和价格合理。
3. 药品集中采购: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药品的集中采购,以实现药品采购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新的采购模式将带来以下好处:
1. 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集团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可以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减轻医保负担。
2. 调整利益格局:新的采购模式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使药品价格更加合理,有利于患者。
3. 提高药品质量:医保部门参与采购,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新的采购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保证药品质量等。但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新的采购模式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总之,北京市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是医疗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降低药品采购成本,调整利益格局,提高药品质量,让患者受益。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药品监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积极推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将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委托省局承担,实现了国家总局与省局分类负责、互为支撑的审评审批格局。
5月12日,第六届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质量与合规——满足患者需求的保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在大会上致辞,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和药品监管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自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推进药品监管改革,实现了药品问题标本兼治。到2013年底,79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检查,保证了药品生产质量。1200多家其他类别的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推动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在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方面,国家总局将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评审批效率。同时,还将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满足患者的需求,保护患者权益。
此外,国家总局还将继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重点开展对制售假劣药品、网上非法销售药品、违法广告等的专项整治。同时,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电子化等技术手段,提高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
总之,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推进改革,我国药品安全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关注,中药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到药品的流通、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质量风险。
首先,中药材的种植环节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对中药材的品质造成影响。此外,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过程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不规范、工艺落后等,导致中药成分不稳定,影响药效。
其次,药品的流通环节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采取掺假、伪造等手段,将劣质药品流入市场。此外,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不达标,也可能导致药品变质,影响其安全性。
为了保障中药质量,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中药材的品质;
2. 严格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劣质药品流入市场;
3. 建立健全药品追溯体系,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
4. 加强中药研发,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
5.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认知。
总之,中药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中药质量安全,让消费者用得放心。
在医药行业,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创新体系和卓越的业绩,成为了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十八年前,由一位军医带领的团队,凭借一纸批文和不到千万的资金,创办了天士力。十年间,天士力凭借其创新精神和资本市场运作,市值翻了十倍,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医药明星。
天士力的发展历程,是创新驱动、规范运营的典范。公司始终坚持“新思维、高科技、高起点、高速度”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启动、市场带动、文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系列中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天士力已经成为一家符合国际标准的一体化现代中药制造企业。
天士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其产品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复方丹参滴丸已完成美国FDA II期临床试验,标志着中药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天士力还积极发展特色化学药和生物制药,实现了研发-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新盈利模式。
天士力的成功,离不开其规范的企业制度和高效的项目管理。公司建立了以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并按照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均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成为天士力制胜的法宝之一,每年有近百个项目在积极运行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绩效。
展望未来,天士力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