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转氨酶不是判断肝损伤的唯一指标,全面认识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不是判断肝损伤的唯一指标,全面认识肝功能检查
发表人:主治医师李小兵

很多肝病患者一提起病情,首先想到的便是转氨酶,以转氨酶的数值评定肝功能的状态,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转氨酶在肝脏这个化工厂中起到的是催化的作用,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血清转氨酶便会升高;但是肝细胞损伤不是造成转氨酶升高的唯一因素,营养不良、熬夜、饮酒过量、剧烈运动、感冒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同样会造成转氨酶的升高。

除了反应肝实质损害的转氨酶的指标,我们还可以从肝脏的代谢、合成、凝血功能和肝纤维化的指标侧面综合的了解肝功能。

可反应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1

谷丙转氨酶(ALT)(0~40μmd/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急性传染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炎CPI明显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CPI中度增高,阻塞性黄疸,胆管炎可轻度增高。

2

谷草转氨酶(AST)(0~50μmd/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

3

碱性磷酸酶(ACP)(女性50~135U/L、男性45~125U/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4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3~50u/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等。

5

谷氨酰转氨酶(GGT)(7~32U/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所致免疫性肝炎。

6

谷草/谷丙(AST/ALT)(0.8~1.5U/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肝脏内部比表面受损严重,考虑重症肝炎。

肝脏有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功能,血液中的蛋白含量可反映肝脏功能。

7

总蛋白(TP)(60~80g/L)

低于正常值时常见病:慢性肝病、肝硬化等。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肝功能较差,储备能力不足,肝功能恶化的表现。

8

白蛋白(AIB)(40~55g/L)

低于正常值时常见病:肝硬化合并腹水

9

球蛋白(G)(20~29g/L)

低于04g/L时,需警惕肝昏迷的发生。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慢性肝病、肝硬化白蛋白下降时球蛋白会升高。

10

白球比(AIB/GLB)(1.20~2.00μmd/ L)

低于正常值时常见病:肝硬化及腹水。

胆红素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的废弃物。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11

总胆红素(STB)(1.70~1.71μmd/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12

直接胆红素(DBIL)(0~3.4μmd/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乙肝、丙肝、酒精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3

间接胆红素(IBIL)(1.71~11.97μmd/ L)

高于正常值时常见症:黄疸、肝炎、肝硬化等。

在临床上存在很多肝炎患者转氨酶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病情却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了;所以对于病情的判断,应该结合肝功能检查中的其他指标。肝病在治疗上应该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要从根源阻断病因,防止肝损伤加重、病情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杜雨锡 主治医师 吉林市中心医院 中医内科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因损伤机制而异,如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性损伤,并且往往其他肝病原因。虽然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法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病因,也许可提示肝损伤的原因,而且可能有助于排除肝损伤的其他原因。那么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1、肉芽肿性肝炎:肝脏肉芽肿最常见于感染、结节病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肉芽肿可见于多达15%的肝活检样本。在药物诱导性肝肉芽肿患者中,肉芽肿通常位于门脉周围及汇管区,但也可见于肝实质内。药物诱导性肉芽肿一般为非坏死性,而且不累及胆管。

    2、磷脂沉积症:磷脂沉积症的病灶含有充满磷脂的溶酶体,导致肝细胞呈泡沫状,磷脂与致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形成一种可阻止磷脂分子降解的复合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薄片状异常溶酶体。这种病变似乎伴有较高的肝硬化发生率,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磷脂沉积症可急性发病,但更常见于长期使用致病药物之后。

    3、慢性胆汁淤积性损伤:药物引起的慢性胆汁淤积在组织学上类似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胆汁淤积,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肝炎:急性和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很多,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5、胆汁淤积:胆汁淤积的原因包括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6、脂肪变性: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肝脂肪变。药物诱导的脂肪变性难以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疾病相关的脂肪变性相鉴别。

    7、肝紫癜病:肝紫癜病比较罕见,其特征为肝实质内存在多个扩张的小充血腔,可引起肝紫癜病的药物包括雄激素、甾体避孕药和化疗药物。虽然肝紫癜病可由药物引起,但它也可能与感染、血液学疾病、恶性肿瘤及器官移植相关。

    药物性肝损伤是肝损伤诸多病因之一。鉴别诊断取决于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模式,如果进行了肝活检,则还需参考组织学检查结果。

  • 作者:王玉凤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若肝脏排毒功能异常,人体内就会积聚很多毒素,继而引发各种疾病,极大地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因此保护肝脏健康十分重要。想要保持肝脏健康,大家在生活中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工作,以及时观察肝脏的健康,不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肝功能的检查结果和准确性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对评估肝脏的健康十分不利,而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

    1、饮食因素

    在接受检查肝功能前,大家在饮食上应尽量保持清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要避免饮酒,以免因转氨酶升高而影响肝功能的检查结果。此外,在接受肝功能检查前的几个小时还应禁食和饮水,这样才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休息因素

    肝脏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自我修复,因此在接受检查之前大家应避免熬夜,确保休息和睡眠充足,以免因身体过度劳累而影响肝功能的检查结果。

    3、药物因素

    人体肝脏不但具有解毒的功能,同时还负责机体的代谢,我们所服用的任何药物均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查之前大家应避免服药,以免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继而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功能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4、硬件因素

    大家在做检查肝功能时最好能选择一家正规的肝病医院,这种大型的医院通常拥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资深专家,这种硬件条件可提高肝功能结果准确性。因此大家最好不要图省钱而到技术不规范和资质较低的小医院检查,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了吧?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大家在接受肝功能检查之前应注意避免以上4个因素,以免影响肝功能的检查结果,使肝功能无法得到准确有效的评估。

  • 大家都知道肝脏的重要性,体内几乎所有的杂质以及毒素都需要肝脏来进行分解和代谢,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脏器,此外它还参与着机体内多项“生化反应”的工作。

     

    但同时肝脏又是特殊的,由于它强大的代偿能力以及不存在的痛感神经,致使它受损之后,人们不易察觉,所以也常被称为“最沉默的器官”。但肝脏病变,身体也并不是毫无踪迹可循。其实在我们脸上也对应着“肝区”,若是肝脏病变,可通过观察脸的变化“窥知一二”。

     

     

    肝不好,脸先知,专家提醒:若脸上出现这3种异常,劝早查肝功能

     

    1、脸色蜡黄

     

    正常情况下,我们脸部的皮肤应该是红润并且有光泽的,所以若是某段时间脸色出现蜡黄的情况,多半是肝受损了。

     

    肝脏病变后,其对胆红素的抑制效果会下降,导致血液内胆红素含量增多,而身体皮肤在这些黄色化合物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脸色发黄的情况。

     

    2、黑眼圈

     

    若是在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的,还总是出现黑眼圈的情况,这也极可能是肝脏病变了。

     

    这是因为肝脏具有解毒以及排毒的能力,若肝脏受损,体内毒素和垃圾就不能及时得到分解和排出,在体内积蓄,就容易诱发黑眼圈。

     

    3、口臭

     

    一般吃味道比较大的食物之后,可能在嘴里残留气味,进而出现口臭,这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在刷牙之后会得大很到的缓解。但肝受损引起的口臭,却是反复刷牙也起不到作用的。

     

    肝脏病变,其代谢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氨、氮含量异常偏高,之后会随口腔鼻排出一部分,就会出现口臭的现象。

     

    肝脏受损产生的口臭,一般多是腐烂水果或是坏鸡蛋的味道。

     

    除此之外,人体的排泄物同样可检测肝脏的健康状态

     

    1、小便发黄

     

    某段时间观察小便的颜色变化情况,若是出现浓茶色的状况,要警惕,极大可能是肝受损的表现。

     

    肝脏受损,肝对体内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会下降,致使胆红素含量增多,之后会流通全身,随尿液排出,就会出现尿液异常发黄的现象。

     

    2、大便发黑

     

    短时间内大便异常发黑,同样也可能是肝受损的征兆。

     

    肝脏其实具有一定的储铁能力。而肝受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铁质会外流,之后随血液流通全身,致使大便内铁元素含量增多,进而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

     

    此外,肝脏受损严重,合成凝血因子的速率会下降,而凝血因子含量偏低,致使身体的凝血系统出现障碍,同样也会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防止肝脏病变呢?

     

    1、多喝茶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杂质与毒素,减轻肝脏的负担,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摄入多种维生素,抗氧化物质,有利于肝脏细胞修复。

     

    2、多做有氧运动

     

    要想保护肝脏健康,可尽量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瑜伽、游泳、慢跑、骑单车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这是因为这类运动既不会过于激烈,同时还能保持身体活力,促进肝脏代谢工作。

     

    健康、乐观的心态尤其重要。

     

    有关医学研究称,肝内其实分布着大量的交感神经,若是经常感到郁闷、焦躁,这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进而还会影响到肝细胞的再生速率。

     

    因此,建议平时保持一个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不仅对肝脏有好处,对延缓衰老也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张谭泽,封周翔,李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109例.上海实用中西医杂志,1998;8(9):537 

  • 酒精肝是肝部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很多人以为酒精肝没有危害,这是不对的。酒精是需要肝脏来降解和代谢吸收的,而过量饮酒,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通过肝脏的代谢,逐步造成对肝细胞的破坏,使肝细胞膜表面的脂质成分过度氧化,从而破坏了肝细胞膜。进一步发展,酒精肝和病毒性慢性肝炎一样,也是很有可能导致发生肝硬化的。并且这一疾病一般都有隐匿性,所以平时应该做好疾病的检查。

      酒精肝的危害一、上消化道出血

      酒精肝引起的门脉高压症,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酒精肝的危害,还可能由于急性胃糜烂、溃疡病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酒精肝的危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应对酒精肝的危害,会出现休克等情况危机生命,死亡的几率较高。

      酒精肝的危害二、腹水与感染

      酒精肝因电解质、渗透压、营养等因素导致出现大量腹水酒精肝的危害,类似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腹水,因此导致恶性循环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酒精肝的危害或者危机整个系统导致死亡。同时由于酒精肝病程中营养和各种酒精肝的危害因素,酒精肝的危害致使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和细菌性自发性腹膜炎。该酒精肝的危害肺炎的发生率高于人群中3-4倍,且为重要致死原因之一,故对酒精肝的危害防治应于重视。

      酒精肝的危害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乙醇代谢产生高乳酸血症、酮症,导致AG(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酒精肝的危害,乙醇过度麻醉抑制呼吸可致呼吸性酸中毒酒精肝的危害,戒酒综合征过度呼吸可致呼吸性碱中毒酒精肝的危害。同时由于摄入少、排泄多、胃肠道与肾小管吸收不良以及乙醇所致酸碱紊乱酒精肝的危害,出现电解质紊乱,发生低钾、低镁、低钙、低磷血症等酒精肝的危害,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酒精肝的危害四、肝性脑病(肝昏迷)

      酒精肝的重要危害还包括酒精肝病人多因消化道出血、电解质与酸碱紊乱、继发感染等酒精肝的危害与疾病本身错综复杂的机制导致。在发生肝昏迷酒精肝的危害时如果抢救不当或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对于酒精肝病人应该从预防以上诱发酒精肝的危害因素入手,同时积极治疗酒精肝的危害。

      酒精肝的危害五、对肝脏的危害

    长期大量的喝酒可能会引起酒精性肝的出现.,乙醇进入肝脏组织以后,经过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三条途径氧化为乙醛。乙醛对肝脏组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严重时可致肝硬化。

      酒精肝的危害六、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这一疾病的出现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治疗的话,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国外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年有10%左右的酒精肝发生肝硬化。同时酒精肝也可以影响其他疾病,比如约有30%左右的酒精肝患者并发心脏、脑血管疾病,如心机梗塞、脑血栓、脑梗塞、动脉硬化等疾病。

      了解了酒精肝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大家在平时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酒精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除了能够导致肝硬化外,还可以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酒精肝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酒精肝的治疗是非常简单的,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酒精肝是很容易治愈的。

  • 1.为什么采集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标本有特殊要求

     

    答: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尿标本采集有特殊要求,患者应保持正常饮食,检查前一天晚8点以后应禁止饮水,使尿液浓缩。次日清晨5~6点清洁外阴后,排去第一次尿液,采集第二次晨尿的中段尿10ml,倒入一次性锥形刻度离心管,2小时内送检,以防止红细胞破坏对结果判读造成影响。

     

    400xg水平式离心机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后留取0.2ml尿沉渣备用。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诊断。尿红细胞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大类。均一性红细胞是指尿中>70%的红细胞形态和大小正常一致,细胞膜完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即使偶见异常形态红细胞但种类不超过2种。

     

     

    均一性红细胞为主的血尿其红细胞多来自肾小球以下部位,又称非肾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指尿液中>70%的红细胞为畸形红细胞,且异常形态红细胞类型在2种以上,红细胞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影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一。

     

    非均一性红细胞多来源于肾小球,故又称肾小球性血尿。混合性红细胞指尿液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种红细胞。该检查需要尿中红细胞数量充足,每个高倍视野不少于30~40个,低于该数量可影响结果的判断。

     

    2.为什么采集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有特殊要求

     

    答:尿浓缩稀释试验检查用于评价远端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试验要求于24小时内不同时间段连续留取7次尿液样本,要求较为特殊,具体试验方法为:患者保持正常饮食,不再另外饮水,于早8点排尿弃去后,自早10点起至晚20点为止,每隔2小时采集尿液1次,共6次,晚20点至次日早8点合并采集1次,总共采集7次尿液,测量并记录每次的尿量与尿比密。

     

    尿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为:

     

    ①当夜间尿量超过750ml时提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②夜尿量与昼尿量之比<1:3且最高尿比密<1.018,最高与最低尿比密差<0.009时,提示早期肾功能不全;

     

     

    ③夜间尿量超过昼间总尿量,昼尿最高一次比密不及1.018,昼间尿最高与最低比密之差降到0.001~0.002,或尿比密在1.010左右,提示严重肾功能不全;

     

    ④昼间尿比密在1.018或更高,多见于急性肾炎,肾被动充血及出汗过多等。

     

    本法虽然简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饮食状况、营养状况、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因素等,月经期女性不适宜进行此项检查,老年人尤其伴有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此项检查。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 乙肝检查再添新指标

    近日不断有读者来信来电反映说,现在查乙肝,项目越来越多,以前是“两对半”,后来增加了一个HB-cAb-Igm(核心抗体Igm),成了三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S1抗原),“两对半”变成了“三对半”。由于很多人对新添检查指标的医学意义弄不明白,于是怀疑有没有必要整得这么复杂。也有读者希望通过媒体请有关专家在报上做些科普宣传,让大家明白S1抗原检查的意义。于是我们采访了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的杨明清主任。

    杨主任介绍说,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严重和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我国仍有约1.2亿人持续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千万例慢性乙肝患者中部分演变成了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每年死于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患者达四十万人,医疗费用数百亿元。因此,如何简明、快速、特异地诊断和治疗该病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是国家863科研项目,2000年通过了国家认证,同年12月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投入临床使用。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级医院都已开展了S1抗原检测,四川省于去年下半年引进了该技术,目前省人民医院、川大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成都第一、二、三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和十多家地市医院都已开展了S1抗原的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杨主任总结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二是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三是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做预后判断。杨主任解释说,“两对半”检查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观察等。前S1抗原的检测能够从五个方面弥补和加强“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预示着感染将发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约占慢肝的30-50%,检测前S1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机体内继续复制,此类患者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4、在HBV(嗜肝DNA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体内还较活跃,提示病毒并没有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的可能。

    5、抗病毒治疗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适应症)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尤其对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前C区变异者不适宜用干扰素。)

    所以,杨主任总结说,检验两对半,加查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乙肝不同于其他疾病,即便是病情正在恢复中的乙肝病情也是很容易再次加重恶化,而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了损害。

     

    那么乙肝患者转氨酶高是病情加重了吗?

    转氨酶升高是乙肝疾病的病情出现恶化的最普遍因素,转氨酶通常存在于肝细胞里面,如果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者坏死,就会造成肝细胞受损,因而引发血液里的血清出现转氨酶上升。

    但是,除了乙肝外,其他原因也会引起乙肝患者转氨酶高,比如心肌炎、心肌梗死、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等,另外,过度劳累、大量运动、饮酒或吃了有损肝脏的食物等非病理性原因也会引起转氨酶高。

     

     

    乙肝病情加重有哪些症状

     

    01

    乙肝病情加重时的全身症状:

     

    乙肝病情加重会有食欲不振,疲惫乏力,低热,肌肉或关节痛,呕吐恶心,腹痛腹泻,肝脏轻度肿大等症状表现。还可以触摸到肝脏质地比较软,或者有中等硬度的肝脏,还会有压痛以及叩击痛。

     

     

    02

    乙肝病情加重时的黄疸现象:

     

    通常以肝细胞性黄疸的症状最多见,黄疸程度加重,全身的皮肤以及巩膜都有深黄色,尿黄如浓茶样。如黄疸出现一周后,患者发现身体没有改善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尤其是食欲下降,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证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加重,需及时进行治疗。

     

     

    03

    连续性的低烧发生现象:

     

    乙肝病情出现严重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乙肝患者会在早期发病时出现低热,但是发病后几天会好转,如果发病后多天,伴随着黄疸,此时仍持续低烧或升高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治疗。

     

     

    04

    乙肝病情加重时的出血症状:

     

    乙肝患者病情加重时常会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淤斑或呕血、便血,均表示凝血机能障碍,同样也反映出肝细胞损坏的轻重,标志着肝细胞走向衰竭。

     

    由此可见,乙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有病情加重的可能,但是也不一定,因此患者要想弄清楚转氨酶高的原因以及是否是病情恶化了,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

     

    点击下图即可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

    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值范围各医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反应肝细胞损害的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又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 1000~3000 倍,只要有 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 1 倍,因此谷丙转氨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轻度的升高(<80U/L)考虑生理性原因,包括饮酒、睡眠不好、熬夜、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疾病原因,包括感冒发烧、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心肌炎、脑血管病等。

      中到重度的升高(>80U/L 甚至数倍、数十倍升高)需要考虑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的肝病、肝硬化、肝癌等。

    •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又叫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肝病时当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大于 1 时,提示有肝实质的广泛损害,预后不良。

      正常参考值范围 0-40U/L。

      临床意义:

      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胆疾病方面与谷丙转氨酶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谷丙转氨酶,如果谷草转氨酶值高于谷丙转氨酶,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由于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故除了肝胆系统疾病外,谷草转氨酶升高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炎、肾炎、肌炎等。

    • 谷氨酰转移酶(GGT)

      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肝脏、肾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肝胆系统。谷氨酰转移酶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它在反映肝细胞坏死及损害方面作用不及谷丙转氨酶,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可用于对肝脏内排泄障碍、肝外梗阻、肝硬化的诊断和观察酒精肝损害的过程等。

      正常参考值范围 0-50U/L。

      临床意义:

      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都会引起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急性乙肝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 GGT 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 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 ),ALT 和 AST 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 GGT 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等均可升高。

      其他引起 GGT 升高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前列腺癌等。

    • 碱性磷酸酶(ALP 或 AKP )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临床上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 ALP 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正常参考值范围:女性 50~135U/L;男性 45~125U/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

      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 1~2 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病理性升高:

      (1)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2)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病理性降低:

      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二、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标

    •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是指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难溶于水,不能通过肾随尿排出。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溶于水,能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对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黄疸。

      正常参考值范围:

      总胆红素(TBIL)3.4~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0-6.8 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抽血后溶血等。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 总胆汁酸(TBA)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与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及调节关系密切。人体的总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两大类。初级胆汁酸以胆固醇为原料,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经过胆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次级胆汁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升高。因此,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可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

      正常参考值范围 0-10μmol/L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增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乙肝携带者或酒精性肝炎(TBA 对检出轻度肝病的灵敏度优于其他所有肝功能试验),还可见于绝大部分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三、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 总蛋白(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肝脏每天约合成 12g 一 20g 的白蛋白;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由机体免疫器官制造。总蛋白在机体中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 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免疫作用以及营养作用等多种功能。血清总蛋白不仅可用于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 60-80g/L,白蛋白 40-55g/L,球蛋白 20-30g/L,白蛋白/球蛋白为 1.5-2.5: 1。

      临床意义:

      (1)白蛋白

      增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过多等。

      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胸腹水、肾病、孕后期,白蛋白低于 20g/L 时,常可见水肿,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血中几乎无白蛋白,但不发生水肿)等。

      (2)球蛋白

      增高:主要是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免疫功能的增强,如慢性炎症和感染、慢性肝病、M 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降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服用免疫抑制剂,一些肝病(肝炎、肝硬化)等。

    • 前白蛋白(PAB)

      前白蛋白又称转甲状腺素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仅约 1.9 天。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正常值参考范围 280-360mg/L。

      临床意义:

      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前白蛋白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丽姐是一个肝硬化患者。

     

    很多年前丽姐就开始出现肝功能不正常,B超肝光点增粗,已经开始启动了抗病毒治疗。

     

    遗憾的是抗病毒的同时并没有应用抗纤维化的药物。

     

     

    这几年复查,发现肝内的观点增粗,变大,甚至还有结节的出现,丽姐开始紧张了。

     

    在临床上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人认为把乙肝病毒控制住就万事大吉了。

     

    乙肝的治疗远不是只有抗病毒这么简单

     

    我经常在跟患者说,如果看病可以像1+1=2那么简单的话,完全可以找一个机器人来看病。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生活环境、免疫力、依从性等都有差别,用药后的效果也是有差别的。

     

    中医讲究的就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乙肝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情况配合抗纤维化、抗炎保肝、调节免疫等综合治疗。

     

    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疗效、复查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氨酶顾名思义就是转移氨基的一类酶,它就像一个农民工,领导发出指令后,来回的搬运氨基。转氨酶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兄弟,其中最主要的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前者催化的底物是谷氨酸及丙氨酸,后者催化的底物是谷氨酸及草酰乙酸。转氨基之间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正是通过这种可逆的转氨基作用完成氨基酸之间的转化,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在人体的细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转氨酶,其中在肝功能化验单上存在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的细胞内,但是在其他的细胞中也有少量存在,例如在心肌细胞中、肾脏细胞中、肌肉等,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喜欢自由的畅游于细胞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懒惰,沉睡于线粒体中。

     

    当肝脏细胞受损的时候,首先丙氨酸转氨酶随细胞液游到血液中,如果细胞发生进行性的损伤,那么隐藏很深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也被迫出现在血液中。在抽血化验的时候,就能检测到升高的转氨酶。

     

     

    但是转氨酶的升高不一定是肝脏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说的,转氨酶也存在于其他的细胞中,所以当其他的细胞受损时,也能导致转氨酶的轻度升高。除此之外,一些营养代谢的疾患,饮酒、急性的中毒、高烧等也能导致转氨酶的一过性升高,当疾病控制后,转氨酶就会随之下降。

     

    还有一些生理性的情况,例如在剧烈的运动后,处于月经期,或者是正常情况下,也会有转氨酶的轻度升高。因为肝脏细胞也是在不断的更替的,有旧的细胞的坏死及新的细胞的生成。

     

     

    一般情况下,转氨酶升高2-3倍,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在排除其他饮酒、高烧、心肌炎等疾患后,应考虑肝脏病变的可能。当转氨酶明显的升高,大于正常范围的20倍时,提示肝胆疾患存在可能,当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的50倍的时候,提示有急性肝炎的可能。

     

    当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幅度大于丙氨酸转氨酶的时候,提示肝脏的病变严重。但是当转氨酶不升高的时候,并不能代表肝功能一定正常。因为在肝病的晚期,肝细胞已经严重的破坏,正常的可以损伤的细胞已经很少了,这时候可能转氨酶并不升高,但是其他的指标,例如胆红素会明显的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胆酶分离”,这是一种肝脏晚期病变的表现。

     

    综上所诉,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时候,可能是心肌细胞、饮酒、剧烈运动、高烧等有关系,不一定是肝胆的问题,当转氨酶中度升高的时候,要考虑肝胆的疾患。当转氨酶重度升高的时候,提示有急性肝炎的可能。这在临床中需要进行鉴别。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