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梗猝死很可怕!如何预防?

心梗猝死很可怕!如何预防?
发表人:医者荣耀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梗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心梗后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4%~40%。因此,如何预防心梗后心脏性猝死,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预防心梗后心脏性猝死,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生活方式的干预非常重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其次,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此外,血运重建技术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治疗心梗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仅仅采取上述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CD是一种可以自动检测并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装置,可以显著降低心梗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那么,对于心梗后40天或90天之后才植入ICD的患者,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呢?首先,不建议在此时间窗内植入ICD,因为早期植入ICD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次,可以考虑穿戴式ICD,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对于急性心梗患者,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就医。

3. 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4.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5. 定期进行复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等红灯时突发猝死,再次引发社会对出租车司机健康问题的关注。

    出租车司机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精神压力等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司机因职业原因发生猝死。

    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为了预防猝死,出租车司机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 遇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此外,出租汽车公司也应关注司机的健康问题,定期组织体检,为司机提供健康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很难预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与猝死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等标签词:

    • 猝死
    • 心血管疾病
    • 疲劳驾驶
    • 健康体检
    • 猝死预防
    • 心脏病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健康生活方式

  • 心肌梗塞,又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以及适合心肌梗塞患者食用的水果。

    一、预防心肌梗塞,从日常生活做起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增强心脏功能。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 管理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适合心肌梗塞患者食用的水果

    1.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钾、镁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2. 柑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柠檬酸、钾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预防血栓的作用。

    3. 柚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钾、钙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4. 柿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钾、钙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5. 葡萄: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钾、镁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三、总结

    预防心肌梗塞,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选择适合的水果,如猕猴桃、柑橘、柚子、柿子、葡萄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泡脚来驱寒养生。然而,泡脚并非适合所有人,错误的泡脚方式甚至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近日,湖北武汉一位46岁女性因泡脚不当导致昏倒,抢救无效离世。专家指出,泡脚虽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时间和水温控制不当,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猝死。

    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泡脚:

    1. 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脆弱,对温度不敏感,容易烫伤。烫伤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感染、溃烂,严重时可致截肢。

    2.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患者泡脚会增加局部血流量,加重病情。

    3. 足癣等皮肤病患者

    热水泡脚不仅不能治疗足癣,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4. 婴幼儿

    婴幼儿属于“纯阳之体”,用热水泡脚反而会加重“热”的症状,影响足部发育。

    泡脚时,建议控制水温在40℃左右,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健身运动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然而,一些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健身运动的科学性,导致运动不当,甚至引发猝死事件。

    专家指出,适度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所谓适度运动,就是指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育锻炼,例如打2-3小时的乒乓球,或每天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活动量,如:下公共汽车后快走15分钟回家,再做20分钟的其他温和体力活动就足够了。

    然而,过度运动却往往适得其反。例如,辽足前主帅王洪礼在与朋友打网球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表示,王洪礼的猝死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承受压力过大造成的。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过度运动更是危险。相当多的中老年人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度运动不仅不会改善身体状况,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中老年人不宜从事疾起疾停、奔跑、跳跃过多的高强度剧烈运动,应该选择强度相对小一些的有氧运动。

    为了预防运动不当引发猝死,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

    2.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 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

    4. 运动时注意心率,避免过度运动。

    5.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帮助。

  • 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猝死,特别是每天工作12小时。这种过度劳累状态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影响新陈代谢和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威胁健康。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

  • 在繁忙的城市中,有一位50岁的环卫工李大哥,他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汗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的生命陷入了危机。

    一天晚上,李大哥在垃圾站处理垃圾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随后倒地不起,心跳呼吸全无。幸运的是,他的工友们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李大哥的生命体征一度十分危殆。

    中山三院胸痛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为李大哥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救治。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李大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堵塞严重。手术团队迅速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成功开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李大哥的生命。

    术后,李大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脑保护、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并进行了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大哥终于逐渐恢复了意识,并逐渐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救治。而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等救治体系的建立,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环卫工等高危职业人群的健康,加强预防保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 打呼噜,这个看似平常的现象,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据统计,我国约有20%的人群存在打呼噜的情况,而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已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打呼噜与这些疾病有关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黏膜下水肿,加重呼吸道狭窄,进而引发打呼噜。对于非绝经期、育龄的女性,如果近期出现新增的打鼾症状,建议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2. 垂体类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道狭窄,引发打呼噜。

    3. 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伴有打鼾症状,穿着弹力袜可以缓解。

    除了上述疾病,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打呼噜:

    1. 酒精:饮酒会麻痹神经中枢,导致呼吸道狭窄,引发打呼噜。

    2. 吸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加重打呼噜。

    3. 白天过度劳累:白天过度劳累会导致肌肉松弛,加重打呼噜。

    4. 枕头过高或过低:枕头过高或过低会导致呼吸道受压,引发打呼噜。

    5. 睡眠姿势:仰卧位容易引发打呼噜。

    如何判断打呼噜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睡眠呼吸监测来评估。监测内容包括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胸腹部运动等。如果夜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打呼噜的危害

    1. 影响睡眠质量:打呼噜会导致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

    2. 引发高血压:打呼噜会导致夜间缺氧,引发高血压。

    3.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打呼噜会导致夜间缺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 影响记忆力:打呼噜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记忆力。

    5. 影响性功能:打呼噜会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

    打呼噜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作息,避免饮酒、吸烟,减轻体重,调整睡眠姿势等。

    2.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度舌后系带狭窄的患者。

    3. 呼吸机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4. 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材。运动减肥成为许多人首选的减肥方式。然而,盲目追求运动量,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引发运动猝死。因此,了解如何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减肥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可以通过体能测试来评估自己的体能水平,从而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体能测试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可以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在运动强度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低强度运动对身体的负担较小,适合刚开始运动或体能较差的人群;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高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较大,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

    在运动方式方面,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是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地消耗热量,提高心肺功能;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卧推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新陈代谢率,有助于减肥。

    在运动计划方面,要根据自己的时间、体能和运动目标来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可以有效提高运动效果。运动计划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运动过度。

    此外,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运动损伤。
    • 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和拉伸,预防运动损伤。
    • 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呼吸,避免过度换气。
    •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总之,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减肥,可以有效提高减肥效果,降低运动风险。在运动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波士顿科学公司近日推出了一系列全新心律失常治疗方案,为我国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对于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起搏器能够模拟正常心脏的跳动,维持心脏节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针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SCD)。ICD能够在发生猝死风险时及时进行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此外,对于心衰患者,植入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能够提高心衰患者的泵血效率,改善心脏功能,并及时实施除颤治疗。

    波士顿科学此次推出的新产品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电池技术和生理性起搏技术,能够保证起搏器产品的较长的使用寿命,并最大程度降低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减少患者心衰的风险。

    此外,新产品还具备心衰疾病的增强诊断功能,如波士顿科学专利的HF Perspectiv诊断工具,可协助临床医生有效管理患者病程并全面了解患者愈后情况。

    波士顿科学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欣先生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以‘有效创新’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先进的创新医疗服务,为中国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

  •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运动的普及,猝死事件也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发生两名选手途中猝死的事件,再次将马拉松运动的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以下是关于马拉松猝死事件的一些科普知识,希望能为跑者们提供参考。

    一、马拉松猝死原因

    1. 心脏疾病:心脏病是导致马拉松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马拉松猝死。

    3.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引发马拉松猝死。

    4. 精神因素:过度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运动时发生意外。

    5. 运动不当:运动前未做好热身,运动过程中未及时补水、补充能量等,也可能导致运动猝死。

    二、预防马拉松猝死措施

    1. 运动前做好体检:参赛者在报名参赛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参赛要求。

    2. 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

    3. 注意补水:运动过程中要适量补水,避免脱水。

    4. 补充能量:运动过程中要适时补充能量,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5. 控制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6.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马拉松运动虽然有益健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跑者们应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